CN213464720U - 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464720U CN213464720U CN202022082694.1U CN202022082694U CN213464720U CN 213464720 U CN213464720 U CN 213464720U CN 202022082694 U CN202022082694 U CN 202022082694U CN 213464720 U CN213464720 U CN 2134647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king
- water
- container
- steam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装置,所述烹饪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具有用于出蒸汽的蒸汽出口;第一烹饪容器,所述第一烹饪容器可分离地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烹饪容器具有第一烹饪腔、与所述第一烹饪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第一烹饪容器的底壁或侧壁,所述第一烹饪容器在所述基座上安装到位的状态下,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蒸汽出口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通过蒸汽烹饪食材,且蒸汽流动过程中能够与食材充分均匀接触,或者与盛放食材的食物盛放容器均匀、充分接触,食材受热更均匀,有效避免糊锅或者夹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电饭煲通常是通过底部加热装置加热锅体来烹饪食物,导致下部食物和上部食物受热不均匀,容易出现下部食物糊了而上部食物未完全熟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烹饪装置,所述烹饪装置使食物受热均匀,口感更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具有用于出蒸汽的蒸汽出口;第一烹饪容器,所述第一烹饪容器可分离地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烹饪容器具有第一烹饪腔、与所述第一烹饪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第一烹饪容器的底壁或侧壁,所述第一烹饪容器在所述基座上安装到位的状态下,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蒸汽出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通过蒸汽烹饪食材,且通过将第一烹饪容器的进气口设于第一烹饪容器的底壁或侧壁,使蒸汽流动过程中能够与全部食材均匀、充分接触,或者与盛放食材的食物盛放容器均匀、充分接触,食材受热更均匀,有效避免糊锅或者夹生。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烹饪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烹饪装置,所述第一烹饪容器的底壁设有回流口,所述基座还具有集水腔,所述第一烹饪容器在所述基座上安装到位的状态下,所述回流口与所述集水腔的进水口正对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烹饪腔内的顶部设有回流板,所述回流板从其中心向其外周沿逐渐向下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回流板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座内设有辅助加热件,所述辅助加热件用于加热所述集水腔内的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储水容器,所述储水容器与所述集水腔连通以为所述集水腔补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烹饪容器具有与所述第一烹饪腔连通的补水口,所述补水口通过所述回流口与所述集水腔连通,其中,所述基座具有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的补水接头,所述第一烹饪容器在所述基座上安装到位的状态下,所述补水口与所述补水接头对接以连通所述集水腔与所述储水容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集水腔内水位的水位检测件,在所述水位检测件检测到所述集水腔内的水位低于预定水位的状态下,所述储水容器向所述集水腔补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位检测件包括伸入所述集水腔内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集水腔的底壁且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预定水位处,其中,在所述集水腔内的水位达到所述预定水位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导通,在所述集水腔内的水位低于所述预定水位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不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第一烹饪容器的底壁且所述蒸汽出口位于所述第一烹饪容器的下方,所述回流口与所述进气口为同一结构,所述集水腔的进水口与所述蒸汽出口为同一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第一烹饪容器的侧壁且所述蒸汽出口位于所述第一烹饪容器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第一烹饪容器的侧壁或顶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烹饪容器设有蒸汽阀,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蒸汽阀,其中,所述第一烹饪容器在所述基座上安装到位的状态下,所述蒸汽阀切换至打开状态以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一烹饪腔,所述第一烹饪容器在所述基座上安装不到位和/或所述第一烹饪容器与所述基座分离的状态下,所述蒸汽阀切换至关闭状态以断开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一烹饪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与所述蒸汽出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第二烹饪容器,所述第二烹饪容器可分离地设于所述基座且具有第二烹饪腔,所述第二烹饪腔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和/或,所述第二烹饪腔通过蒸汽通道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座限定出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的容纳腔,所述蒸汽出口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壁,所述第一烹饪容器适于从所述开口可抽拉地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烹饪容器设于所述基座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一个角度的剖视图,其中,箭头表示蒸汽流动路径;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其中,箭头表示蒸汽流动路径;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第一烹饪容器的爆炸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第一烹饪容器的剖视图,其中,蒸汽阀处于打开状态,大箭头表示蒸汽流动路径,小箭头表示冷凝水流动路径;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第一烹饪容器的剖视图,其中,蒸汽阀处于关闭状态,大箭头表示蒸汽流动路径,小箭头表示冷凝水流动路径;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一个角度的剖视图,其中,箭头表示蒸汽流动路径;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其中,箭头表示蒸汽流动路径。
附图标记:
烹饪装置100,
基座10,集水腔101;蒸汽通道102,蒸汽出口12,容纳腔14,止抵部15,辅助加热件16,补水接头17,盖板18,
第一烹饪容器20,第一烹饪腔201,进气口202,出气口203,回流口204,补水口205,第一容器本体21,第一容器盖22,食物盛放容器25,回流板26,密封圈27;
第二烹饪容器30,第二烹饪腔301,第二容器本体31,第二容器盖32,
蒸汽阀40,加热组件50,储水容器70,蒸汽发生器80,
水位检测件90,第一电极91,第二电极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100。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100可以包括:基座10和第一烹饪容器20。
具体而言,如图1-图4所示,第一烹饪容器20可分离地设于基座10,以便于用户取放食材。基座10具有用于出蒸汽的蒸汽出口12。第一烹饪容器20具有第一烹饪腔201、与第一烹饪腔201连通的进气口202和出气口203,第一烹饪容器20在基座10上安装到位的状态下,进气口202与蒸汽出口12连通,使蒸汽能够通过蒸汽出口12和进气口202进入第一烹饪腔20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食材可以直接放入第一烹饪腔201内,或者第一烹饪腔201内可以放置有食物盛放容器25,食材放置于食物盛放容器25内。而在包括食物盛放容器25的实施例中,食物盛放容器25可以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具有顶部开口的容器和用于关闭该顶部开口的盖体,食物盛放容器25也可以如图8和图9所示仅包括具有顶部开口的容器。
其中,在食材直接放入第一烹饪腔201内的实施例中,进入第一烹饪腔201的蒸汽可以直接对第一烹饪腔201内的食材进行加热,蒸汽与食材能够充分进行换热;在食材盛放容器25包括具有顶部开口的容器和用于关闭该顶部开口的盖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蒸汽对第一烹饪腔201内的食物盛放容器25进行加热,食物盛放25进一步对其内部的食材进行加热,蒸汽进气更顺畅且食材受热更均匀;在食物盛放容器25仅包括具有顶部开口的容器的实施例中,蒸汽同时对第一烹饪腔201内的食物盛放容器25以及食物盛放容器25内的食材进行加热,蒸汽进气顺畅且对食材加热效率更高。
与相关技术中利用底部加热装置加热锅体的技术方案相比,蒸汽能够迅速扩散至第一烹饪腔201内各处,以与第一烹饪腔201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的食材(或食物盛放容器25的上部、中部和下部)都能够充分接触,以提高食材受热的均匀性,避免出现食材下部糊了而上部夹生的情况,提高了食材口感。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装置100可以与外部蒸汽发生装置相连,以通过外部蒸汽发生装置向蒸汽出口12供应蒸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烹饪装置100可以包括蒸汽发生器80,蒸汽发生器80安装于基座10内或者基座10外侧,蒸汽发生器80与蒸汽出口12连通,以向蒸汽出口12供应蒸汽。
本实用新型对进气口202和蒸汽出口12的连通结构不做特殊限制。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进气口202和蒸汽出口12正对设置,直接连通,无需额外设置连通管路,烹饪装置100的结构更简单,结构紧凑,进入第一烹饪腔201内的蒸汽热量损失更少。
此外,由于温度较高的蒸汽具有向上流动的趋势,通过进气口202设于第一烹饪容器20的底壁或侧壁,使温度较高的蒸汽能够从第一烹饪容器20的中部或者下部向上流动,从而与第一烹饪容器20内的全部食材或者整个食物盛放容器25能够充分接触,以进一步提高食材受热的均匀性。
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两个剖视图,且两个剖视图的剖面相互垂直。其中,进气口202设于第一烹饪容器20的底壁,第一烹饪腔201内放置有食物盛放容器25,食材置于食物盛放容器25内,且食物盛放容器25包括具有顶部开口的容器和用于关闭该顶部开口的盖体。蒸汽通过进气口202进入第一烹饪腔201后,沿如图3和图4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在食物盛放容器25的下方从中部向外周沿扩散,即实现X方向和Y方向的扩散;扩散至外周沿的蒸汽在第一烹饪腔201的腔壁和食物盛放容器25的外周面的作用下改变扩散方向,在食物盛放容器25的外侧从下向上扩散,即实现Z方向的扩散。由此,蒸汽在第一烹饪腔201内能够实现三维方向的扩散,与整个食物盛放容器25充分接触换热,从而能够对食物盛放容器25内的食材进行均匀加热。
再例如,如图8和图9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两个剖视图,且两个剖视图的剖面相互垂直。其中,进气口202设于第一烹饪容器20的侧壁,第一烹饪腔201内放置有食物盛放容器25,食材置于食物盛放容器25内,且食物盛放容器25包括具有顶部开口的容器。蒸汽通过进气口202进入第一烹饪腔201后,沿如图8和图9中箭头所示的方向,
在食物盛放容器25的下方从设有进气口202的侧壁向相对的另一侧壁扩散,同时从设有进气口202的侧壁的中部向其边沿扩散,即实现X方向和Y方向的扩散;并且从蒸汽口202进入第一烹饪腔201的一部分蒸汽还可以直接向上扩散,扩散至相对的另一侧壁以及设有进气口202的侧壁的边沿的蒸汽,在第一烹饪腔201的腔壁和食物盛放容器25的外周面的作用下改变扩散方向,在食物盛放容器25的外侧从下向上扩散,即实现Z方向的扩散;扩散至食物盛放容器25上方的蒸汽则可以通过顶部开口进入食物盛放容器25内与食材直接接触换热。由此,蒸汽在第一烹饪腔201内能够实现三维方向的扩散,与整个食物盛放容器25以及食物盛放容器25内的食材充分接触换热,从而提高食材受热的均匀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100,通过蒸汽烹饪食材,且通过将第一烹饪容器20的进气口202设于第一烹饪容器20的底壁或侧壁,使蒸汽流动过程中能够与全部食材均匀、充分接触,或者与盛放食材的食物盛放容器25均匀、充分接触,食材受热更均匀,有效避免糊锅或者夹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6所示,第一烹饪容器20的底壁设有回流口204,基座10还具有集水腔101,第一烹饪容器20在基座10上安装到位的状态下,回流口204与集水腔101的进水口正对且连通。蒸汽与第一烹饪容器20的低温部位接触后温度降低,不可避免地产生冷凝水,通过设置回流口204以及集水腔101,使冷凝水可以回流至集水腔101内,实现冷凝水收集,避免冷凝水在第一烹饪腔201内积存而影响蒸汽进入第一烹饪腔201,也避免过多冷凝水与食材混合而影响食材口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6所示,第一烹饪腔201内的顶部设有回流板26,回流板26从其中心向其外周沿逐渐向下延伸。回流板26大体形成为从中心向四周成伞形逐渐降低,能够将冷凝水向外周沿且向下进行导流,利于冷凝水回流。在包括食物盛放容器25的实施例中,食物盛放容器25可以放置于第一烹饪腔201的中部,在回流板26的导流作用下,能够避免冷凝水滴落至食物盛放容器25上或者滴落至食物盛放容器25内。
继续参照图6所示,出气口203位于回流板26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由于出气口203与外界连通,出气口203处气温较低,产生冷凝水量较多。通过出气口203位于回流板26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使出气口203处产生的冷凝水能够全部滴落至回流板26上,并在回流板26的导流作用下实现回流,冷凝水回流、收集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基座10内设有辅助加热件16,辅助加热件16用于加热集水腔101内的水,以使集水腔101内的水蒸发产生蒸汽,蒸汽能够再次进入第一烹饪腔201内对食材进行加热,从而实现了冷凝水的循环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水腔101内的水可以全部来自于收集的冷凝水。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烹饪装置100还包括储水容器70,储水容器70安装于基座10内或者基座外侧,并且储水容器70还与集水腔101连通以为集水腔101补水。也就是说,集水腔101内的水包括冷凝水和储水容器70的补充水,在冷凝水水量较少的情况下,由于有储水容器70为集水腔101进行补水,可以防止集水腔101干烧而发生安全事故。
在包括蒸汽发生器80的实施例中,储水容器70还可以与蒸汽发生器80连通以为蒸汽发生器80供水,蒸汽发生器80和集水腔101通过同一个储水容器70供水,有利于简化烹饪装置100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4和图6所示,第一烹饪容器20具有与第一烹饪腔201连通的补水口205,补水口205通过回流口204与集水腔101连通。基座10具有与储水容器70连通的补水接头17,第一烹饪容器20在基座10上安装到位的状态下,补水口205与补水接头17对接,以连通集水腔101与储水容器70。使储水容器70能够通过补水接头17和补水口205向集水腔101补水,补水接头17与补水口205可拆卸的对接配合方式,便于第一烹饪容器20与基座10的拆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烹饪装置100还包括水位检测件90,水位检测件90用于检测集水腔101内水位,并根据检测结果控制储水容器70是否向集水腔101补水,避免补水不及时发生干烧事故,也避免补水过多而溢水,或者在第一烹饪容器20与基座10分离的状态下补水接头17出水而造成水泄漏。具体地,在水位检测件90检测到集水腔101内的水位低于预定水位的状态下,储水容器70向集水腔101补水,有效避免干烧事故。
如图3所示,水位检测件90包括伸入集水腔101内的第一电极91和第二电极92,第一电极91设于集水腔101的底壁且第二电极92设于预定水位处。其中,在集水腔101内的水位达到预定水位的状态下,第一电极91和第二电极92导通,使储水容器70停止向集水腔101内补水,避免发生溢水;在集水腔101内的水位低于预定水位的状态下,第一电极91和第二电极92不导通,使储水容器70开始向集水腔101内补水,直至集水腔101内水位达到预定水位处,避免发生干烧。第一电极91和第二电极92配合的检测结构简单,且检测灵敏,避免出现误判的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6所示,进气口202设于第一烹饪容器20的底壁且蒸汽出口12位于第一烹饪容器20的下方,回流口204与进气口202为同一结构,集水腔101的进水口与蒸汽出口12为同一结构。也就是说,蒸汽进入第一烹饪容器20的进口和冷凝水流出第一烹饪容器20的出口是同一个口,蒸汽流出基座10的出口和冷凝水进入集水腔101的进口是同一个口,显著简化了基座10和第一烹饪容器20的结构,且第一烹饪容器20与基座10装配时对位更容易,用户使用更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进气口202设于第一烹饪容器20的侧壁且蒸汽出口12位于第一烹饪容器20的一侧,以使蒸汽能够从第一烹饪容器20的侧壁进入第一烹饪容器20内,这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基座10包括座体和盖板18,座体具有开口朝上的空腔,盖板18盖设于空腔的开口处,以与座体配合限定出集水腔101,且盖板18上设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构成集水腔101的进水口和蒸汽出口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6所示,第一烹饪容器20与基座10之间设有密封圈27,密封圈27环绕回流口204设置,且密封圈27的两侧面分别与回流口204的周沿以及集水腔101的进水口的周沿相抵,以密封回流口204和集水腔101的进水口的配合间隙,防止冷凝水泄漏。
在回流口204与进气口202为同一结构,集水腔101的进水口与蒸汽出口12为同一结构的实施例中,密封圈27还能够密封进气口202和蒸汽出口12的配合间隙,防止蒸汽发生泄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出气口203设于第一烹饪容器20的侧壁或如图6所示设于第一烹饪容器20的顶壁,使蒸汽与食材充分换热后再通过出气口203排出,有利于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烹饪容器20包括第一容器本体21、第一容器盖22和食物盛放容器25,第一容器本体21设于基座10,且第一容器本体21具有第一取放口,第一容器盖22可拆卸地设于第一容器本体21,第一容器盖22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取放口,第一容器盖22与第一容器本体21限定出第一烹饪腔201,食物盛放容器25设于第一烹饪腔201内,蒸汽发生器80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出口12与第一烹饪腔201连通,由此烹饪装置100可以对第一烹饪容器20进行烹饪,实现蒸汽蒸煮的效果。
如图4-图7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烹饪容器20设有蒸汽阀40,出气口203设于蒸汽阀40,且蒸汽阀40可以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其中,第一烹饪容器20在基座10上安装到位的状态下,蒸汽阀40切换至如图6所示的打开状态,使出气口203可以与第一烹饪腔201连通,第一烹饪腔201内的气体可以通过出气口203排出,便于在烹饪过程中排气。在第一烹饪容器20在基座10上安装不到位的状态下,蒸汽阀40切换至如图7所示的关闭状态,蒸汽阀40可以断开出气口203与第一烹饪腔201,使第一烹饪腔201内的气体不能排出。在第一烹饪容器20与基座10分离的状态下,蒸汽阀40切换至如图7所示的关闭状态,由此可以对第一烹饪容器20进行保温,提高了使用体验,也防止第一烹饪腔201内的高温蒸汽喷出烫伤用户。
例如,在如图4-图6所示的示例中,基座10设有止抵部15,蒸汽阀40包括蒸汽阀盖、蒸汽阀座、自锁滑块和自锁弹簧,第一烹饪容器20在基座10上安装不到位或者第一烹饪容器20与基座10分离的状态下,自锁弹簧顶住自锁滑块,使自锁滑块关闭出气口203,蒸汽阀40处于关闭状态,实现自锁关闭;当第一烹饪容器20在基座10上安装到位的状态下,止抵部15与自锁滑块相抵,自锁滑块被顶开以打开出气口203,蒸汽阀40切换至打开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烹饪装置100还包括第二烹饪容器30,第二烹饪容器30可分离地设于基座10,且第二烹饪容器30具有第二烹饪腔30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烹饪腔301与蒸汽发生器80连通,使蒸汽发生器80产生的蒸汽能够进入第二烹饪腔301内,以对第二烹饪腔301内的食材进行蒸煮等处理。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烹饪腔301通过蒸汽通道102与出气口203连通,使第一烹饪腔201排出的蒸汽能够通过蒸汽通道102进入第二烹饪腔301内,以对第二烹饪腔301内的食材进行蒸煮等处理。通过设置第二烹饪容器30,增大了烹饪装置100的烹饪使用面积,可以烹饪更多量或者更多种类的食物,提高烹饪的多样化。
且在第二烹饪腔301与蒸汽发生器80连通的实施例中,第一烹饪腔201和第二烹饪腔301单独控制,可以根据烹饪食材的不同设定不同的蒸汽供应量,烹饪装置100更加实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烹饪装置100还包括加热组件50,加热组件50设于基座10与第二烹饪容器30之间,加热组件50用于加热位于基座10与第二烹饪容器30之间的至少一部分空气,以实现对第二烹饪容器30进行加热。
在向第二烹饪腔301内通入蒸汽的状态下,加热组件50可以进一步加热蒸汽,以实现干蒸汽烹饪,有利于提高烹饪效果,在不向第二烹饪腔301内通入蒸汽的状态下,加热组件50可以对第二烹饪容器30进行干加热,以对第二烹饪腔301内的食材进行烘烤、煎炸等处理,使烹饪装置100可以提供更多的烹饪方式。第一烹饪容器20和第二烹饪容器30各自具有独立的加热结构,第一烹饪腔201和第二烹饪腔301相互独立,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选择其中一种或者两种烹饪容器和烹饪方式,使用更方便。
并且第一烹饪容器20和第二烹饪容器30可以使用不同烹饪方式,即,第一烹饪容器20实现蒸制,第二烹饪容器30实现蒸制或烘烤,由此烹饪装置100可以同时烹饪米饭和菜肴,用户无需购买多个烹饪设备,既节约了空间,又可以提高做饭效率。且加热组件50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第一烹饪容器20进行保温,蒸汽发生器80产生的蒸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第二烹饪容器30进行保温,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干加热可以包括热辐射和热对流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热对流可以理解为干热风加热,即,经过加热组件50加热得到的较为干燥的热空气对第二烹饪容器30进行加热,进而第二烹饪容器30将热量传递至第二烹饪腔301内的食材;或者经过加热组件50加热得到的较为干燥的热空气可以进入第二烹饪腔301内,直接与食材接触进行加热,这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热辐射可以理解为温度较高的加热组件50辐射电磁波直接对第二烹饪容器30进行加热的加热方式。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加热组件50可以包括加热管、加热丝、加热膜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加热管、加热丝、加热膜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可以直接辐射电磁波以对第二烹饪容器30进行热辐射加热,或者加热管、加热丝、加热膜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可以加热空气,热空气对第二烹饪容器30进行加热。其中,加热管的结构强度高,且加热功率高,能够满足更多的烹饪需求;加热丝占用空间小,且易于安装固定,能够使烹饪装置100结构更紧凑;加热膜占用空间小,且在其加热范围内,各处受热更均匀,有利于提高食材烹饪的均匀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基座10与第二烹饪容器30之间形成有与蒸汽通道102连通的加热腔,进入加热腔的蒸汽与经过加热组件50加热后的空气共同对第二烹饪容器30进行加热。烹饪装置100还包括蒸汽调节器,蒸汽调节器用于调节加热腔内混合后的蒸汽的湿度和/或温度,以实现不同的烹饪模式。例如,蒸汽调节器包括速度调节器,速度调节器用于调节向蒸汽发生器80内输送水的水泵的速度,由此可以调节加热腔内蒸汽的湿度,提高烹饪口感,满足不同食材的烹饪需求。
蒸汽调节器也可以包括功率调节器,功率调节器用于调节加热组件50的加热功率,通过调整加热功率,调整加热腔内蒸汽的温度,满足不同食材的烹饪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烹饪装置100还可以包括防护罩,防护罩罩设在加热组件50的上方,第二烹饪容器30支撑在防护罩上。在第二烹饪容器30与基座10分离的状态下,防护罩能够由上侧遮挡加热组件50,使加热组件50不外漏,防止用户直接接触加热组件50而被烫伤,使用更安全。防护罩受热后,防护罩表面的空气会产生对流,有利于起到均匀加热第二烹饪容器30的作用。并且防护罩设有出气口,使蒸汽能够穿过防护罩的出气口并与热干空气混合,从而在第二烹饪腔301内形成混合蒸汽。
如图2-图4所示,第二烹饪容器30包括:第二容器本体31和第二容器盖32,其中,第二容器本体31设于基座10且具有第二取放口,第二容器盖32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二取放口,第二容器盖32与第二容器本体31限定出第二烹饪腔301。通过打开和关闭第二容器盖32,便于用户通过第二取放口取放第二烹饪腔301内的食材。此外,第二容器盖32可拆卸地设于第二容器本体31,在取放食材或者烹饪过程中不需要关闭第二取放口时,可以将第二容器盖32拆下,避免第二容器盖32干扰用户操作,且便于收纳。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基座10限定出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的容纳腔14,蒸汽出口12设于容纳腔14的壁上,第一烹饪容器20可抽拉地设于容纳腔14内,且适于从开口抽拉出,以便于第一烹饪容器20内食材的取放。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烹饪容器30位于基座10的顶部,即第一烹饪容器20位于第二烹饪容器30的下方,由此整体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外观整齐美观,而且第一烹饪容器20内的蒸汽还可以由下侧对第二烹饪容器30进行保温,使得蒸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加热组件50可以由上侧对第一烹饪容器20进行保温,提高热量利用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容纳腔14具有顶壁、底壁和至少一个侧壁,蒸汽出口12设置在容纳腔14的底壁,或者蒸汽出口12设置在容纳腔14的侧壁,由此蒸汽发生器80产生的蒸汽可以通过第一烹饪容器20的底部或侧部进入第一烹饪容器20内,便于对食材进行烹饪。容纳腔14的开口形成于容纳腔14的侧部,使第一烹饪容器20能够从侧面取放,烹饪装置100可以放置于高度更小的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具有用于出蒸汽的蒸汽出口;
第一烹饪容器,所述第一烹饪容器可分离地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烹饪容器具有第一烹饪腔、与所述第一烹饪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第一烹饪容器的底壁或侧壁,所述第一烹饪容器在所述基座上安装到位的状态下,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蒸汽出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烹饪容器的底壁设有回流口,所述基座还具有集水腔,所述第一烹饪容器在所述基座上安装到位的状态下,所述回流口与所述集水腔的进水口正对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烹饪腔内的顶部设有回流板,所述回流板从其中心向其外周沿逐渐向下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回流板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内设有辅助加热件,所述辅助加热件用于加热所述集水腔内的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
储水容器,所述储水容器与所述集水腔连通以为所述集水腔补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烹饪容器具有与所述第一烹饪腔连通的补水口,所述补水口通过所述回流口与所述集水腔连通,
其中,所述基座具有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的补水接头,所述第一烹饪容器在所述基座上安装到位的状态下,所述补水口与所述补水接头对接以连通所述集水腔与所述储水容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检测所述集水腔内水位的水位检测件,在所述水位检测件检测到所述集水腔内的水位低于预定水位的状态下,所述储水容器向所述集水腔补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检测件包括伸入所述集水腔内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集水腔的底壁且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预定水位处,
其中,在所述集水腔内的水位达到所述预定水位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导通,在所述集水腔内的水位低于所述预定水位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不导通。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第一烹饪容器的底壁且所述蒸汽出口位于所述第一烹饪容器的下方,所述回流口与所述进气口为同一结构,所述集水腔的进水口与所述蒸汽出口为同一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第一烹饪容器的侧壁且所述蒸汽出口位于所述第一烹饪容器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第一烹饪容器的侧壁或顶壁。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烹饪容器设有蒸汽阀,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蒸汽阀,
其中,所述第一烹饪容器在所述基座上安装到位的状态下,所述蒸汽阀切换至打开状态以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一烹饪腔,所述第一烹饪容器在所述基座上安装不到位和/或所述第一烹饪容器与所述基座分离的状态下,所述蒸汽阀切换至关闭状态以断开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一烹饪腔。
14.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
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与所述蒸汽出口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烹饪容器,所述第二烹饪容器可分离地设于所述基座且具有第二烹饪腔,所述第二烹饪腔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和/或,所述第二烹饪腔通过蒸汽通道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限定出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的容纳腔,所述蒸汽出口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壁,所述第一烹饪容器适于从所述开口可抽拉地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烹饪容器设于所述基座的顶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082694.1U CN213464720U (zh) | 2020-09-21 | 2020-09-21 | 烹饪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082694.1U CN213464720U (zh) | 2020-09-21 | 2020-09-21 | 烹饪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464720U true CN213464720U (zh) | 2021-06-18 |
Family
ID=76363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082694.1U Active CN213464720U (zh) | 2020-09-21 | 2020-09-21 | 烹饪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464720U (zh) |
-
2020
- 2020-09-21 CN CN202022082694.1U patent/CN21346472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19166410A (ja) | 瀝米飯炊飯器 | |
CN212368823U (zh) | 一种蒸汽式食物电烤器具 | |
CN211609170U (zh) | 用于蒸汽加热的烹饪锅具及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 | |
CN212591711U (zh) | 一种蒸汽式食物电烤器具 | |
CN213464720U (zh) | 烹饪装置 | |
CN211795998U (zh) | 利用热风进行烹饪的烹饪器具 | |
CN210354295U (zh) | 食物蒸煮装置 | |
CN209826258U (zh) | 一种新型蒸饭保温电饭煲 | |
CN216317078U (zh) | 烹饪装置 | |
CN212261123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13993248U (zh) | 烹饪装置 | |
CN213696616U (zh) | 一种炸篮、盖板一体式空气炸锅 | |
CN211883464U (zh) | 带热烘冷冻功能的烤箱水循环结构 | |
CN213464722U (zh) | 烹饪装置 | |
CN215650671U (zh) | 带蒸煮功能的翻盖式空气炸锅 | |
CN216628264U (zh) | 空气炸锅用锅体 | |
CN213464721U (zh) | 烹饪装置 | |
CN113143039A (zh) | 利用热风进行烹饪的烹饪器具 | |
CN216932821U (zh) | 一种具有蒸汽加湿功能的空气炸锅 | |
CN216047564U (zh) | 适合用于空气炸锅的蒸汽发生装置 | |
CN216020571U (zh) | 一种煎烤机 | |
CN213309015U (zh) | 一种清洗方便的蒸汽空气炸锅 | |
CN113729469B (zh) | 一种电饭煲 | |
CN115804533A (zh) | 带蒸煮功能的翻盖式空气炸锅 | |
CN215226897U (zh) | 一种具有蒸汽功能的空气炸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