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52338U - 一种配重圈、减震管路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重圈、减震管路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452338U CN213452338U CN202021412781.2U CN202021412781U CN213452338U CN 213452338 U CN213452338 U CN 213452338U CN 202021412781 U CN202021412781 U CN 202021412781U CN 213452338 U CN213452338 U CN 2134523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ring
- pipeline
- holes
- counterweight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3049 isopre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43261 Hevea brasilien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8 free radical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52 natural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94 natural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95 polyisop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75 quality assur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重圈、减震管路及空调器,所述配重圈设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均不相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配重圈上设置多个通孔,其中,通孔之间的孔径均不相同,在实际装配时,本实用新型单个配重圈能够与多种型号的管路适配,从而避免安装人员在寻找与管路适配配重圈的过程中浪费大量时间的问题,实现提高装配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安装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配重圈、减震管路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空调器运行时,其压缩机震动带动管路,使管路在震动的同时还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影响用户使用的同时,频繁的震动导致管路的连接处应力集中,极易导致管路松脱或受应力断裂的情况发生。
在现有技术中,为减少上述管路震动和噪声的发生,往往会间隔预定距离为管路加装配重圈,现有技术中配重圈中心设置有与管路形状尺寸相同的孔洞,通过卡合固定在管路中以减少管路受到震动的影响,但是,由于家电的管路型号繁多,因此与之对应的配重圈的型号也十分繁杂,在家电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安装人员需要分辨不同种类的配重圈,十分影响装配效率。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一种配重圈只能匹配一种管径的铜管使用,配重圈型号种类繁多,装配人员寻找匹配配重圈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配重圈,所述配重圈用于空调器,其中,所述配重圈设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均不相同。
所述的配重圈,其中,相邻两通孔的轴心与所述配重圈底面的几何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的配重圈,其中,相邻两所述通孔之间设置通缝,所述通缝用于连通相邻两通孔;所述通缝的宽均小于相邻两所述通孔的孔径。
所述的配重圈,其中,所述配重圈上设置有切缝,所述切缝用于切断所述配重圈外壁并与最外侧的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切缝的宽小于最外侧所述通孔的孔径。
所述的配重圈,其中,所述通缝与所述切缝位于相邻两通孔轴心所在的同一直线上。
所述的配重圈,其中,所述配重圈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构件。
所述的配重圈,其中,所述配重圈上设置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用于与预设的绑扎带配合以固定所述配重圈。
所述的配重圈,其中,所述通孔内壁设置防滑纹。
一种减震管路,其中,所述减震管路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配重圈。
一种空调器,其中,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减震管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配重圈设有至少两个通孔,其中,通孔之间的孔径均不相同,在实际装配时,单个本实用新型配重圈能够与多种型号的管路适配,从而避免安装人员在寻找与管路适配配重圈的过程中浪费大量时间,实现提高装配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配重圈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配重圈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配重圈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配重圈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在图1至图4中:100,配重圈;101,切缝;102,环形凹槽;110,第一通孔;111,第一通缝;120,第二通孔;121,第二通缝;130,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所述“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空调器运行时,其压缩机震动时会带动与之连接的管路震动,使管路在震动的同时还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同时,频繁的震动导致管路的连接处应力集中,极易导致管路松脱或受应力断裂的情况发生。在现有技术中,为减少上述管路震动和噪声的发生,往往会间隔预定距离为管路加装配重圈,现有技术中配重圈中心设置有与管路形状尺寸相同的孔洞,通过卡合固定在管路中以减少管路受到震动的影响,但是,由于家电的管路型号繁多,因此与之对应的配重圈的型号也十分繁杂,在家电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安装人员需要分辨不同种类的配重圈,十分影响装配效率。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重圈,如图1所示,该配重圈包括:配重圈100设有至少两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的孔径彼此均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配重圈10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0、第二通孔120……以及第N通孔,当上述表述中的N代表≥1的自然数,当本实施例中N=2时,即说明本实施例存在两个通孔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配重圈100为图示形状的圆柱体,在配重圈10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0,第一通孔 110从配重圈100的一个端面贯穿设置到另一个端面,从而形成贯穿配重圈100的通道,在具体实施时,由于空调器中管路的形状大多为圆柱形管,因此第一通孔110的形状设置为与预定尺寸圆柱形管相适配,当需要对第一通孔110适配的圆柱形管路进行配重时,将配重圈 100上的第一通孔110与该管路套设即可。
与上述内容配合地,在第一通孔110一侧设置第二通孔120,第二通孔120与第一通孔110形状相似,第二通孔120从配重圈100的一个端面贯穿设置到另一个端面上,形成贯穿配重圈100的通道,第二通孔120的形状设置为与预定尺寸的圆柱形管相适配,当需要对第二通孔120适配的圆柱形管路进行配重时,将配重圈100上的第二通孔200与该管路套设即可。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只设置两个通孔,即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在使用时,第一通孔 110和第二通孔120分别对应两种不同型号的管路,因此第一实施例中的配重圈能够实现单种配重圈适配两种不同型号管路,即相当于减少了一半数量的配重圈型号,有效减少了装配人员在进行空调器管路安装过程中寻找适配配重圈所需要的时间。
与上述实施例例相对应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现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N=3,即第二实施例中为具有3个通孔的配重圈,其中,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 120的设置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设置的方式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其中,第三通孔130设置在第二通孔120的一侧,与第一通孔 110、第二通孔120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与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相同地,第三通孔130从配重圈100的一个端面贯穿设置到另一个端面上,形成贯穿配重圈100的通道,同时,第三通孔130的形状设置与预设尺寸的圆柱形管路相适配,且被第三通孔130的孔径与第一通孔110、第二通孔120的孔径都不相同,当需要对第三通孔130 适配的圆柱形管路进行配重时,将配重圈100上的第三通孔130与该相应管路套设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在一个配重圈配重圈100上分别设置了三个不同孔径的通孔,即第一通孔110、第二通孔120和第三通孔130,在实际使用时,第一通孔110、第二通孔120和第三通孔 130分别对应三种不同型号的管路,因此第二实施例中的配重圈能够实现单种配重圈适配三种不同型号管路,即在实际设置的过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少近三分之二类型数量的配重圈,大幅提高装配人员在进行装配过程中选取与管路适配配重圈时所需要的时间,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可实施方式中,上述还可以为其它自然数,例如4、5等,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装配需求自行设置需要的通孔数量,其中,配置不同数量通孔的配重圈的使用方法与上述实施例 1、实施例2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相邻两通孔的轴心与所述配重圈100底面的几何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即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配重圈100的形状为圆柱形,即其几何中心位于两底面中的圆心,而在本实施例中,通孔在底面上的形状同样为圆形,即第一通孔 110的轴心为其截面圆心,第二通孔120的轴心同样为其截面圆心,而配重圈100底面的圆心与第一通孔110的轴心以及第二通孔120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说明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的轴心位于配重圈100底面的同一条直径上;另一方面,第二通孔120与第三通孔 130的设置情况与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的设置相同,即说明第二通孔120和第三通孔130的轴心位于配重圈100底面的同一条直径上;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多个通孔的轴心均设置在同一直线上,形成如图示累叠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相邻两通孔之间设置通缝,所述通缝的宽均小于相邻两所述通孔的孔径,所述通缝连通两相邻通孔,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图示在第一通孔 110和第二通孔120之间设置有第一通缝111,第一通缝111将第一通孔110与第二通孔120连通,第二通缝120与第三通缝130之间设置有第二通缝121,第二通缝121将第二通孔120与第三通孔130连通,在实际设置时,通缝是从配重圈的一个端面贯通至另一个端面的,因此能够实现装配人员使用工具扩大通缝两侧的宽度,其连通的通孔直径也相应扩大的效果,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考虑到配重圈在与管路安装后的定位问题,往往会将通孔的直径制作成略小于或等于对应管路的尺寸,因此在安装过程中可能存在不易安装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相邻通孔之间设置通缝,将相邻两通孔连通,在安装时使用工具扩张不参与装配的通孔时,参与装配的通孔直径也相应增大,从而便于安装人员操作,当配重圈与管路之间实现预定位置的装配后,可通过拆卸上述扩张工具,使参与装配的通孔恢复到预设直径,从而与装配管路形成紧固的卡合关系。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使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最靠近所述配重圈100外壁的通孔上,设置切断所述配重圈100外壁的切缝101,所述切缝的宽小于最外侧所述通孔的孔径,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切缝101设置在第二通孔120的一侧,将第二通孔 120与配重圈100的外壁连通,由于第二通孔120与第一通孔110之间通过第一通缝111连通,因此就形成了第一通孔110、第二通孔120 均与配重圈100的外壁连通的结构,本实施例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使装配过程中参与装配的通孔直径更易扩张,以提高装配效率。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由于通孔的直径制作成略小于或等于对应管路的尺寸,在实际装配的过程中需要将通孔的直径进行扩张,以便于装配,通过上述设置,在切缝101的中间放置一楔形工具,通过楔形工具由薄到厚的结构特征对切缝101的宽度进行调整,在切缝101由窄变宽的过程中,配重圈100的底面直径扩大,其配重圈100带动其内部的多个通孔扩大,从而实现了增大参与装配的通孔直径,提高装配效率的效果,当配重圈与管路之间实现预定位置的装配后,拆卸掉楔形工具,使配重圈100与其中设置的通孔恢复到预设尺寸,从而与装配管路形成紧固的卡合关系。
基于上述实施例,上述通缝与上述切缝均位于相邻两通孔轴心所在的同一直线上,如图3所示,设置完成的第一通缝111、第二通缝 121和切缝101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同时,由于相邻两通孔的轴心与所述配重圈100的几何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因此第一通缝111、第二通缝121和切缝101将所述配重圈100分割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采用楔形工具对切缝101进行扩张时,切缝101左右两侧受到楔形工具的挤压力是相等的,而由于切缝101 左右两侧的结构对称,因此能够实现第一通孔110、第二通孔120和第三通孔130……同时被扩张的效果,同时,这样设置的情况下,楔形工具作用在切缝101两侧的挤压力与配重圈100要进行形变方向相同,即提高了受力形变的做功效率,使配重圈100的形变更为显著。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配重圈的配重圈100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构件,例如异戊橡胶,即聚异戊二烯橡胶,采用溶液聚合法生产,异戊橡胶与天然橡胶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磨性,优良的耐热性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异戊橡胶能够满足装配人员对于配重圈所需形变的要求,另一方面,其稳定的化学性质能够保证构架的寿命,为用户的使用带来质量上的保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配重圈 100的外侧还设置有环形凹槽102,环形凹槽102环周布置在配重圈 100的外壁上,如图2和图4剖视图所示,在剖切面中,环形凹槽102 的切面为一U型凹槽,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当配重圈的配重圈100与目标管路形成装配关系后,可通过预设的绑扎带对环形凹槽102进行绑扎,通过绑扎紧固后的配重圈100受绑扎带的作用,通过配重圈 100的结构向管路传递压力,由于配重圈100是由橡胶制成的构件,其防滑系数较高,在压力的作用下进一步增大了配重圈100与管路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实现配重圈与管路之间的定位配合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在配重圈配重圈100的通孔内壁还可设置防滑纹,防滑纹可设置为垂直于管路长度方向的花式纹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防滑纹起到增大配重圈100与管路之间摩擦力的效果,以避免管路在震动的过程中,与配重圈产生相对位移。
基于上述优选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在装配人员对空调进行装配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管路的型号选取相应的配重圈,在传统技术中,例如空调器中需要设置配重圈的管路型号存在9种,即需要对应9种不同类型的配重圈,装配人员在寻找适配的过程十分繁琐,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3所示,配重圈配重圈100的内部设置有3个通孔,即第一通孔110,第二通孔120 和第三通孔130,这3个通孔分别适配3种不同型号的管路,因此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配重圈后,装配人员只需在3种配重圈中选取与目标管路适配的的配重圈即可,大大缩减装配人员寻找适配配重圈的时间,提高装配效率。
在确定了适配的配重圈之后,例如,目标管路与第一通孔110的尺寸相适配,在进行装配时,首先使用带有楔形角的工具对插入到切缝101中,对切缝101的宽度进行扩张,在切缝101扩张的过程中,配重圈100位于切缝101左右两侧的结构沿第一通缝111和第二通缝121所在的直线分离,从而将第一通孔110、第二通孔120和第三通孔130的直径扩大,以便于管路插入。在将配重圈配重圈100沿第一通孔110安装到管路的预定位置后,拆除上述带有楔形角的工具,由于本实用新型配重圈的配重圈100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构件,因此当工具被拆除后,配重圈100恢复到之前的形状,从而使管路和第一通孔110与管路形成稳定的配合关系。
为进一步固定配重圈的位置,如图4所示,可使用绑扎带对环形凹槽102进行绑扎,经绑扎后的配重圈100内部的第一通孔110受到外力挤压作用,该作用力通过第一通孔110的内壁作用在管路上,从而增大了第一通孔110内部与管路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确保配重圈不会在管路震动的过程中产生相对位移。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减震管路,减震管路包括上述实施例中配重圈,该配重圈通过设置多个与管路相适配的不同尺寸的通孔,实现单个配重圈能够与多种型号的管路适配,从而避免安装人员在寻找与管路适配配重圈的过程中浪费大量时间,实现提高装配效率的效果。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减震管路,减震管路在管路上的预定位置设置有配重圈,配重圈通过设置多个不同尺寸的通孔,实现单个配重圈能够与多种型号的管路适配,从而避免安装人员在寻找与管路适配配重圈的过程中浪费大量时间,实现提高装配效率的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属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配重圈,所述配重圈用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圈设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均不相同;
相邻两通孔的轴心与所述配重圈底面的几何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圈,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通孔之间设置通缝,所述通缝用于连通相邻两通孔;所述通缝的宽均小于相邻两所述通孔的孔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重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圈上设置有切缝,所述切缝用于切断所述配重圈外壁并与最外侧的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切缝的宽小于最外侧所述通孔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重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缝与所述切缝位于相邻两通孔轴心所在的同一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圈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重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圈上设置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用于与预设的绑扎带配合以固定所述配重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重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内壁设置防滑纹。
8.一种减震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管路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配重圈。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震管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12781.2U CN213452338U (zh) | 2020-07-16 | 2020-07-16 | 一种配重圈、减震管路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12781.2U CN213452338U (zh) | 2020-07-16 | 2020-07-16 | 一种配重圈、减震管路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452338U true CN213452338U (zh) | 2021-06-15 |
Family
ID=76306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412781.2U Active CN213452338U (zh) | 2020-07-16 | 2020-07-16 | 一种配重圈、减震管路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452338U (zh) |
-
2020
- 2020-07-16 CN CN202021412781.2U patent/CN21345233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452338U (zh) | 一种配重圈、减震管路及空调器 | |
CN109324567A (zh) | 一种超声振动加工工件表面形貌加工及控制方法 | |
CN203272058U (zh) | 用于空调压缩机的减振装置 | |
CN109290638B (zh) | 一种高速干铣削加工工件表面形貌控制加工方法 | |
CN205174614U (zh) | 空调室外机及其减振降噪结构 | |
JP2016537588A (ja) |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の為の摩擦ライニング装置 | |
US1940449A (en) | Brake | |
CN217401383U (zh) | 固定件、固定结构及通讯产品 | |
CN106286305A (zh) | 硬质管路减振装置和压缩机 | |
CN213630716U (zh) | 一种减振块、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器 | |
CN217254869U (zh) | 一种摇臂双重阻尼减摇机构 | |
JP2016204229A (ja) | ガラス切断専用ホイールホルダ | |
CN220566472U (zh) | 摩擦片和包括该摩擦片的制动器 | |
CN101675261A (zh) | 用于离合器摩擦盘的摩擦构件 | |
CN212672303U (zh) | 一种用于液压悬置的解耦膜、液压悬置及汽车 | |
CN107975547B (zh) | 一种扭矩驱动器的过载保护装置 | |
CN211009011U (zh) | 减振垫、压缩机和家用电器 | |
CN208686584U (zh) | 一种气缸组件以及压缩机 | |
CN101382164A (zh) | 离心风叶固定用垫片 | |
CN214093545U (zh) | 空调管道减震配重块以及空调管道组件 | |
CN212909200U (zh) | 一种减震装置、电机及电子设备 | |
CN219035949U (zh) | 用于空调外机管路的减振装置 | |
CN212094211U (zh) | 销轴的改进型模具组件 | |
CN213352324U (zh) | 一种多功能刀具的快装结构 | |
CN217307189U (zh) | 一种线束穿缸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