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48201U - 一种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48201U
CN213448201U CN202021743941.1U CN202021743941U CN213448201U CN 213448201 U CN213448201 U CN 213448201U CN 202021743941 U CN202021743941 U CN 202021743941U CN 213448201 U CN213448201 U CN 213448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cing
traffic
bearing
rotating
traffic c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4394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易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Tongji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Tongji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Tongji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Tongji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4394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48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48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48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包括作业车辆和自动摆放装置,所述自动摆放装置包括摆放架和间隙下放机构,所述摆放架内设有下放通道,所述间隙下放机构设置在下放通道的顶部;所述间隙下放机构包括转动下放辊和转动驱动机构,所述转动下放辊设有两个,两个转动下放辊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转动下放辊上设有承放下压槽,该承放下压槽设有用于对位于最下方的交通锥进行支承的承放面和用于往下挤压位于最下方的交通锥的下压面,所述承放面和下压面均与转动下放辊的轴线平行;位于承放面和下压面之间的圆柱面构成限位承托面。该工程车能够自动摆放交通锥,不仅具有较高的作业效率,同时还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警示作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
背景技术
交通锥,又称锥形交通路标(俗称雪糕筒),为锥形或柱形的临时道路标示,主要用于警示过往的车辆以及行人,以保证工程人员以及道路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其中,典型的交通锥是带萤光警示色的锥形或柱形的路标,大多是由合成树脂制成,为增加驾驶者对其可视度,交通锥还会附加反光带条。
现有技术中,交通锥的摆放主要还是依靠人工,虽然人工摆放交通锥具有比较好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场合进行摆放,但是同时也存在以下的问题:
1、人工摆放的速度比较慢,作业效率低下。
2、在进行人工摆放时,工作人员置身在危险的道路当中,人身安全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该工程车能够自动摆放交通锥,不仅具有较高的作业效率,同时还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包括作业车辆以及设置在作业车辆的侧面的自动摆放装置,所述自动摆放装置包括摆放架和用于将层叠的交通锥依次逐一下放的间隙下放机构,所述摆放架内设有竖向延伸的下放通道,所述间隙下放机构设置在下放通道的顶部;
所述间隙下放机构包括转动下放辊以及用于驱动转动下放辊进行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所述转动下放辊设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在下放通道的顶部两侧;两个转动下放辊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转动下放辊上设有通过削除该转动下放辊桑的部分圆柱面而形成的承放下压槽,该承放下压槽设有用于对位于最下方的交通锥进行支承的承放面和用于往下挤压位于最下方的交通锥的下压面,所述承放面和下压面均与转动下放辊的轴线平行;位于承放面和下压面之间的圆柱面构成用于对位于下方倒数第二的交通锥进行承托限位的限位承托面。
上述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的工作原理为:
工作时,驾驶作业车辆在准备作业的道路上,并将层叠的交通锥竖立放置摆放架的下放通道的正上方,通过转动下放辊的承放面对位于最下方的交通锥进行支承(作用在交通锥的支撑部的下端面),接着开始交通锥的摆放工作,转动驱动机构驱动转动下放辊进行转动,使得承放下压槽的承放面从水平状态下往下转动,位于承放面上方的交通锥由于失去支承作用而随着往下移动;与此同时,下压面在位于最下方的两个交通锥的支撑部之间的间隙区域内往下转动,当交通锥下移到一定距离时,位于下方倒数第二的交通锥的下表面接触到位于承放面和下压面之间的限位承托面上,由于限位承托面为局部圆柱面的结构,所以在继续转动的过程中,限位承托面虽然相对于下方倒数第二的交通锥进行移动,但上方的交通锥不会继续下移,从而实现对上方的交通锥的承托以及限位。其中,在层叠码垛的交通锥之间,往往会存在阻碍两个相邻的交通锥分离的阻力,而且该阻力一般大于单个甚至多个交通锥的重力,所以当下方倒数第二的交通锥停止下移时,位于最下方的交通锥也会在阻力的作用下停止移动,并在阻力的作用下悬在下方倒数第二的交通锥之下。
在交通锥停止下移的过程中,下压面继续在位于最下方的两个交通锥的支撑部之间的间隙区域内往下转动,而承放面则逐渐远离最下方的交通锥。当下压面逐渐靠近最下方的交通锥后,作用在最下方的交通锥的支撑部的上表面,从而往下挤压最下方的交通锥,使最下方的交通锥克服与倒数第二的交通锥之间的阻力,并与倒数第二的交通锥分离,沿着下放通道往下掉落,继而落在路面上,完成当前交通锥的摆放工作。进一步,在最下方的交通锥往下远离倒数第二的交通锥之后,下方倒数第二的交通锥仍支承在限位承托面上,而承放下压槽进行回转,直至承放面越过下方倒数第二的交通锥,继而由承放面对下方倒数第二的交通锥(此时已为最下方的交通锥)进行承托,并准备开始下一个交通锥的摆放工作。按照上述操作方式,沿着道路设定的路线间隙地摆放交通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摆放架的侧面开设有用于避让下放的交通锥相对往后移动的避让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下放通道中设有用于对下放的交通锥进行缓冲的缓冲结构,该缓冲结构包括可弹性形变的缓冲片,所述缓冲片倾斜地固定设置在摆放架的内壁上。通过上述结构,当交通锥沿着下放通道掉下时,倾斜设置的缓冲片可以为交通锥提供缓冲的作用,降低交通锥落地的速度,从而保护交通锥的结构。
优选地,沿着下放通道的延伸方向,所述缓冲片设有多组,每组缓冲片包括多个缓冲片;同一组缓冲片的自由端之间构成与交通锥的支撑部的形状相同的缓冲口。这样,通过设置与交通锥的支撑部匹配的缓冲口,当交通锥往下掉落时,不仅可以为交通锥提供缓冲作用,同时还能对交通锥进行定位,使交通锥以统一的姿态下放到地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下放通道的底部设有用于调整下放的交通锥的落地速度的落地速度调整机构,该落地速度调整机构包括速度调整架,所述速度调整架铰接在摆放架的底部,以铰接中心为界,所述速度调整架的一端设有配重块,另一端设有多个沿着直线排列的转动轴;多个转动轴位于下放通道的下方;
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速度调整架受到配重块的重力作用贴在摆放架的底面;在工作状态下,交通锥的重力促使速度调整架远离配重块的一端绕着铰接中心往下靠近路面,交通锥沿着多个转动轴自动滑落至路面。通过上述结构,在交通锥落地之前,交通锥沿着多个转动轴往作业车辆的后方滑动,产生相对于摆放架的运动速度,从而减少交通锥与地面之间的相对速度,降低落地时交通锥受到的惯性作用力,进而保证交通锥能够稳定竖立在路面上。进一步,由于交通锥以往后倾斜的姿态落到底面,亦即在前进的方向上,交通锥的支撑部上位于后方的部位先触地,触地后受到路面的撞击立即摆正姿态,这样的触地动作可以有效地抵消来自路面的撞击力,进一步提高交通锥落地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包括转动驱动电机和转动传动组件,所述转动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摆放架上;
所述转动传动组件包括同步带传动组件和同步齿轮传动组件,其中一个转动下放辊通过所述同步带传动组件与转动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同步齿轮传动组件与转动驱动电机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两个转动下放辊可以共用一个转动驱动机构,有利于简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作业车辆的车厢上设有人工作业平台,工作人员在人工作业平台上,辅助完成交通锥的摆放工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能够自动摆放交通锥,无需人工参与,不仅具有较高的作业效率,同时还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通过设置转动下放辊,不仅能够对交通锥进行承托,还能依次逐一地将最下方的交通锥下放,模拟人工摆放模式,沿着道路设定的路线间隙地摆放交通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1中的自动摆放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3中有交通锥,图4中设有交通锥。
图5-6为图1中的自动摆放装置的侧视图,其中,图5为交通锥相对摆放架往后倾斜滑动的侧视图,图6为非工作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7为图3中的转动下放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1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转动下放辊的工作示意图,其中,图8为转动下放辊的承放面对上方的交通锥进行支承的示意图,图9为转动下放辊的承放面往下转动的示意图,图10为转动下放辊的限位承托面对下方倒数第二的交通锥进行支承的示意图,图11为转动下放辊的下压面往下挤压在交通锥的示意图,图12为最下方的交通锥与倒数第二的交通锥分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包括作业车辆1以及设置在作业车辆1的侧面的自动摆放装置;所述作业车辆1的车厢上设有人工作业平台2和用于输送层叠的交通锥的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3和输送驱动机构;所述输送带3的末端连接到摆放架4。这样,可以将多个层叠的交通锥投放在输送带3上,由输送带3自动将交通锥输送至摆放架4上。
参见图2-7,所述自动摆放装置包括摆放架4和用于将层叠的交通锥依次逐一下放的间隙下放机构,所述摆放架4内设有竖向延伸的下放通道4-1,所述间隙下放机构设置在下放通道4-1的顶部;所述间隙下放机构包括转动下放辊5以及用于驱动转动下放辊5进行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所述转动下放辊5设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在下放通道4-1的顶部两侧;两个转动下放辊5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转动下放辊5上设有通过削除该转动下放辊5桑的部分圆柱面而形成的承放下压槽,该承放下压槽设有用于对位于最下方的交通锥进行支承的承放面5-1和用于往下挤压位于最下方的交通锥的下压面5-2,所述承放面5-1和下压面5-2均与转动下放辊5的轴线平行;位于承放面5-1和下压面5-2之间的圆柱面构成用于对位于下方倒数第二的交通锥进行承托限位的限位承托面5-3。
参见图1-4,所述摆放架4的侧面开设有用于避让下放的交通锥相对往后移动的避让通道4-2。
参见图2-6,所述下放通道4-1中设有用于对下放的交通锥进行缓冲的缓冲结构,该缓冲结构包括可弹性形变的缓冲片6,所述缓冲片6倾斜地固定设置在摆放架4的内壁上。通过上述结构,当交通锥沿着下放通道4-1掉下时,倾斜设置的缓冲片6可以为交通锥提供缓冲的作用,降低交通锥落地的速度,从而保护交通锥的结构。具体地,所述缓冲片6为橡胶片。
进一步,沿着下放通道4-1的延伸方向,所述缓冲片6设有多组,每组缓冲片6包括多个缓冲片6;同一组缓冲片6的自由端之间构成与交通锥的支撑部a的形状相同的缓冲口;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交通锥为圆锥形,所述缓冲口为圆形。这样,通过设置与交通锥的支撑部a匹配的缓冲口,当交通锥往下掉落时,不仅可以为交通锥提供缓冲作用,同时还能对交通锥进行定位,使交通锥以统一的姿态下放到地面。
参见图2-6,所述下放通道4-1的底部设有用于调整下放的交通锥的落地速度的落地速度调整机构,该落地速度调整机构包括速度调整架7,所述速度调整架7铰接在摆放架4的底部,以铰接中心为界,所述速度调整架7的一端设有配重块8,另一端设有多个沿着直线排列的转动轴9;多个转动轴9位于下放通道4-1的下方。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速度调整架7受到配重块8的重力作用贴在摆放架4的底面;在工作状态下,交通锥的重力促使速度调整架7远离配重块8的一端绕着铰接中心往下靠近路面,交通锥沿着多个转动轴9自动滑落至路面。通过上述结构,在交通锥落地之前,交通锥沿着多个转动轴9往作业车辆1的后方滑动,产生相对于摆放架4的运动速度,从而减少交通锥与地面之间的相对速度,降低落地时交通锥受到的惯性作用力,进而保证交通锥能够稳定竖立在路面上。进一步,由于交通锥以往后倾斜的姿态落到底面,亦即在前进的方向上,交通锥的支撑部a上位于后方的部位先触地,触地后受到路面的撞击立即摆正姿态,这样的触地动作可以有效地抵消来自路面的撞击力,进一步提高交通锥落地时的稳定性。
参见图2-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包括转动驱动电机10和转动传动组件,所述转动驱动电机10固定设置在摆放架4上;所述转动传动组件包括同步带传动组件和同步齿轮传动组件,其中一个转动下放辊5通过所述同步带传动组件与转动驱动电机10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同步齿轮传动组件与转动驱动电机10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两个转动下放辊5可以共用一个转动驱动机构,有利于简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参见图2-6,所述摆放架4的顶部设有用于对输送带3上转移过来的交通锥进行限位的第一摆放限位板11和用于对位于下放通道4-1上方的交通锥进行限位的第二摆放限位板12,所述第一摆放限位板11设有两个,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摆放限位板12位于下放通道4-1的一侧。
参见图1-12,本实施例中的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的工作原理为:
工作时,驾驶作业车辆1在准备作业的道路上,并将层叠的交通锥竖立放置摆放架4的下放通道4-1的正上方,通过转动下放辊5的承放面5-1对位于最下方的交通锥进行支承(作用在交通锥的支撑部a的下端面),如图8,接着开始交通锥的摆放工作,转动驱动机构驱动转动下放辊5进行转动,使得承放下压槽的承放面5-1从水平状态下往下转动,如图9,位于承放面5-1上方的交通锥由于失去支承作用而随着往下移动;与此同时,下压面5-2在位于最下方的两个交通锥的支撑部a之间的间隙区域内往下转动,当交通锥下移到一定距离时,位于下方倒数第二的交通锥的下表面接触到位于承放面5-1和下压面5-2之间的限位承托面5-3上,由于限位承托面5-3为局部圆柱面的结构,所以在继续转动的过程中,限位承托面5-3虽然相对于下方倒数第二的交通锥进行移动,但上方的交通锥不会继续下移,从而实现对上方的交通锥的承托以及限位,如图10。其中,在层叠码垛的交通锥之间,往往会存在阻碍两个相邻的交通锥分离的阻力,而且该阻力一般大于单个甚至多个交通锥的重力,所以当下方倒数第二的交通锥停止下移时,位于最下方的交通锥也会在阻力的作用下停止移动,并在阻力的作用下悬在下方倒数第二的交通锥之下。
在交通锥停止下移的过程中,下压面5-2继续在位于最下方的两个交通锥的支撑部a之间的间隙区域内往下转动,而承放面5-1则逐渐远离最下方的交通锥。当下压面5-2逐渐靠近最下方的交通锥后,作用在最下方的交通锥的支撑部a的上表面,从而往下挤压最下方的交通锥,如图11,使最下方的交通锥克服与倒数第二的交通锥之间的阻力,并与倒数第二的交通锥分离,如图12,沿着下放通道4-1往下掉落,继而落在路面上,完成当前交通锥的摆放工作。进一步,在最下方的交通锥往下远离倒数第二的交通锥之后,下方倒数第二的交通锥仍支承在限位承托面5-3上,而承放下压槽进行回转,直至承放面5-1越过下方倒数第二的交通锥,继而由承放面5-1对下方倒数第二的交通锥(此时已为最下方的交通锥)进行承托,并准备开始下一个交通锥的摆放工作。按照上述操作方式,沿着道路设定的路线间隙地摆放交通锥。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内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车辆以及设置在作业车辆的侧面的自动摆放装置,所述自动摆放装置包括摆放架和用于将层叠的交通锥依次逐一下放的间隙下放机构,所述摆放架内设有竖向延伸的下放通道,所述间隙下放机构设置在下放通道的顶部;
所述间隙下放机构包括转动下放辊以及用于驱动转动下放辊进行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所述转动下放辊设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在下放通道的顶部两侧;两个转动下放辊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转动下放辊上设有通过削除该转动下放辊桑的部分圆柱面而形成的承放下压槽,该承放下压槽设有用于对位于最下方的交通锥进行支承的承放面和用于往下挤压位于最下方的交通锥的下压面,所述承放面和下压面均与转动下放辊的轴线平行;位于承放面和下压面之间的圆柱面构成用于对位于下方倒数第二的交通锥进行承托限位的限位承托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放架的侧面开设有用于避让下放的交通锥相对往后移动的避让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放通道中设有用于对下放的交通锥进行缓冲的缓冲结构,该缓冲结构包括可弹性形变的缓冲片,所述缓冲片倾斜地固定设置在摆放架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沿着下放通道的延伸方向,所述缓冲片设有多组,每组缓冲片包括多个缓冲片;同一组缓冲片的自由端之间构成与交通锥的支撑部的形状相同的缓冲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放通道的底部设有用于调整下放的交通锥的落地速度的落地速度调整机构,该落地速度调整机构包括速度调整架,所述速度调整架铰接在摆放架的底部,以铰接中心为界,所述速度调整架的一端设有配重块,另一端设有多个沿着直线排列的转动轴;多个转动轴位于下放通道的下方;
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速度调整架受到配重块的重力作用贴在摆放架的底面;在工作状态下,交通锥的重力促使速度调整架远离配重块的一端绕着铰接中心往下靠近路面,交通锥沿着多个转动轴自动滑落至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包括转动驱动电机和转动传动组件,所述转动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摆放架上;
所述转动传动组件包括同步带传动组件和同步齿轮传动组件,其中一个转动下放辊通过所述同步带传动组件与转动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同步齿轮传动组件与转动驱动电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车辆的车厢上设有人工作业平台。
CN202021743941.1U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 Active CN213448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43941.1U CN213448201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43941.1U CN213448201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48201U true CN213448201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315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43941.1U Active CN213448201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482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7677A (zh) * 2021-09-06 2021-12-03 无为市德瑞家庭农场 场地平整施工用三角锥摆放器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7677A (zh) * 2021-09-06 2021-12-03 无为市德瑞家庭农场 场地平整施工用三角锥摆放器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10547B (zh) 一种交通锥自动摆放车
CN213448201U (zh) 一种用于自动摆放交通锥的工程车
CN109944180B (zh) 一种长距离的路锥摆放与回收装置
CN111910548B (zh) 一种交通锥自动收放工程车
CN101648647A (zh) 旋转链板立瓶式理瓶机
CN111910549B (zh) 一种交通锥自动收放方法
CN101650145A (zh) 空气冷却凝汽器清洗设备
CN211890159U (zh) 具有自动送料功能的磨头机
CN213508157U (zh) 一种用于自动收放交通锥的工程车
CN111910550B (zh) 一种交通锥自动回收车
CN202687421U (zh) 可清洁轨道的移动可逆带式输送机
CN104692047B (zh) 一种球笼式等速万向节保持架自动提升装置
CN206795379U (zh) 一种棒料剪切机与挤压机中间送料装置
CN108689135A (zh) 多排橡胶链气动顶升移载机
CN101693492B (zh) 自动理票机
CN109482765A (zh) 废料收集装置
CN213836415U (zh) 一种用于自动回收交通锥的工程车
CN211310175U (zh) 一种护栏板卸载辅助装置
CN212374349U (zh) 一种新型输送机
CN209553705U (zh) 一种封切机
CN208345235U (zh) 多排橡胶链气动顶升移载机
CN112813913A (zh) 一种滚铲式清雪辊
CN206417500U (zh) 台车输送系统
CN115229544B (zh) 一种建筑钢结构截断加工装置
CN215329602U (zh) 一种清扫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