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36739U - 注射针头的自动铆接机 - Google Patents
注射针头的自动铆接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436739U CN213436739U CN202021995243.0U CN202021995243U CN213436739U CN 213436739 U CN213436739 U CN 213436739U CN 202021995243 U CN202021995243 U CN 202021995243U CN 213436739 U CN213436739 U CN 2134367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dle
- driving device
- station
- riveting
-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射针头的自动铆接机,包括设有转盘的四工位分割器和控制系统,所述转盘上分设有四个工位,每个工位上均安装有针座放置工装,其中第一工位旁设置有将针座竖直输送至针座放置工装上的针座输送机构、第二工位旁设置有将针尖竖直输送并与针座放置工装上的针座对准连接的针尖输送机构、第三工位旁设置有将针座放置工装上对准连接后的针座与针尖铆合的针头铆接机构、第四工位旁设置有将针座放置工装上铆合完成的针头抓离的针头输出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针尖与针座实现自动排序输送并自动铆接成注射针头后再自动输出的全自动铆接机,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也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因素使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铆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注射针头自动铆接的铆接机。
背景技术
注射针头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用具,主要用于抽取或者注入气体或者液体,它包括针尖和针座,针尖的一端与针座的一端通过铆接固定,为提高生产效率,现使用自动化对针尖与针座进行输送配合再铆接固定,现在的注射针头自动铆接机将针尖与针座通过沿水平方向输送配合后铆接,容易出现针尖与针座配合不到位的情况,导致铆接后的注射针头出现铆接处密封不良的情况,影响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注射针头的自动铆接机,其布置合理、针尖与针座可精准配合进行铆接,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射针头的自动铆接机,包括设有转盘的四工位分割器和控制系统,所述转盘上分设有四个工位,每个工位上均安装有针座放置工装,其中第一工位旁设置有将针座竖直输送至针座放置工装上的针座输送机构、第二工位旁设置有将针尖竖直输送并与针座放置工装上的针座对准连接的针尖输送机构、第三工位旁设置有将针座放置工装上对准连接后的针座与针尖铆合的针头铆接机构、第四工位旁设置有将针座放置工装上铆合完成的针头抓离的针头输出机构,控制系统分别通过线路与所述四工位分割器、针座输送机构、针尖输送机构、针头铆接机构、针头输出机构相连。四工位分割器驱动转盘旋转,转盘上的针座放置工装依次在四个工位上循环停留,针座输送机构将针座竖直输送至第一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上,第一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旋转至第二工位处,针尖输送机构将针尖竖直输送并与第二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上的针座对准连接,第二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旋转至第三工位处,针头铆接机构将第三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上对准连接后的针座与针尖铆合成针头,第三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旋转至第四工位处,针头输出机构将第四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上铆合完成的针头抓离,第四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旋转至第一工位处,控制系统控制四工位分割器、针座输送机构、针尖输送机构、针头铆接机构、针头输出机构同时配合工作,实现针头的自动化生产。
进一步的所述针座输送机构包括振动盘、Y轴输送导轨、X轴输送导轨、Z轴输送管件、推杆、第一驱动装置,所述Y轴输送导轨输入端与振动盘输出端连接,Y轴输送导轨输出端与X轴输送导轨连接,X轴输送导轨输出端与Z轴输送管件输入端连接,Z轴输送管件输出端与第一工位上的针座放置工装对准配合,所述推杆位于X轴输送导轨内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往复运动将X轴输送导轨内的针座推送至Z轴输送管件内。针座经振动盘筛选后直立排序经Y轴输送导轨输送至X轴输送导轨中,推杆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往复运动每次将一个针座推送至Z轴输送管件内,针座竖直下落至第一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上,实现针座的输送。
进一步的所述Z轴输送管件包括对准连通的上管、下管,所述上管与下管一侧铰接,两者之间连接有弹簧,Z轴输送管件上设置有控制系统相连的传感器。如第四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上的针头没有被针头输出机构取走而旋转至第一工位处时,针头与Z轴输送管件下管触碰,推动下管翻起,同时触发传感器,控制系统停止机器的运行,防止针头与Z轴输送管件硬性碰撞造成机器或针头的损伤。
进一步的所述针尖输送机构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及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的滚筒,滚筒上方设置有底部设有出口的针尖储放盒,所述滚筒一侧设置有排列通道,针尖储放盒内的针尖通过滚筒转动输送至排列通道的进口端,排列通道的出口侧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连接有升降装置,升降板上开设有通槽,所述升降板远离排列通道侧设置有针尖变向通道,所述针尖变向通道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升降板通过升降装置驱动通槽一侧与排列通道的出口端配合连通,另一侧与针尖变向通道进口端配合连通,所述针尖变向通道出口端与第二工位的针座放置工装上的针座对准配合。将针尖的尖端向外放置于针尖储放盒内,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滚筒转动将针尖储放盒底部的针尖输送至排列通道内单排紧密排列,升降装置驱动升降板落下,升降板上的通槽与排列通道的出口端连通,排列通道内的针尖单个进入通槽内,升降装置驱动升降板抬起,对排列通道出口封堵,通槽与针尖变向通道进口端连通,通槽内的针尖下落至针尖变向通道内,通过针尖变向通道限位针尖由尖端在上竖直下落通过针尖变向通道出口端输出与第二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上的针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针尖变向通道出口端对称的设置有两块夹板,两块所述夹板连接有第三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驱动两块夹板贴合与分离,两块所述夹板上设有在贴合时组成竖直通道的凹槽,所述竖直通道的进口端与针尖变向通道输出端配合连通,竖直通道底部为针座配合的腔体。两块夹板通过第三驱动装置驱动贴合,竖直通道底部的腔体将针座夹紧固定,竖直通道顶部的进口与针尖变向通道的输出端对准连通,针尖从针尖变向通道落至竖直通道中与针座精准连接,然后两块夹板通过第三驱动装置驱动分离,第二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旋转至第三工位处时,连接配合后的针尖与针座不会与两块夹板干涉。
进一步的所述针头铆接机构包括第二机座,所述第二机座上设置有第四驱动装置及通过第四驱动装置驱动沿垂直方向运动的铆接冲头,所述针座放置工装包括T型连接杆、安装于转盘上底座,所述底座与转盘相应位置处开设有沿垂直方向贯穿的通孔,所述T型连接杆与通孔插接配合,T型连接杆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T型连接杆上端设置有与针座配合的定位部,第二机座上设置有与T型连接杆底端配合抵挡固定座。铆接冲头通过第四驱动装置驱动向下对配合连接后的针尖与针座压冲,T型连接杆被下压其底端与固定座抵触,复位弹簧压缩形变,对针尖与针座压冲铆接进行缓冲,铆接完成后铆接冲头通过第四驱动装置驱动向移复位,复位弹簧释放推动T型连接杆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机座上设置有第五驱动装置及与第五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通过第五驱动装置驱动往复移动,第一限位件上设置有与针座配合的卡槽。在铆合前,第五驱装置将第一限位件推出,第一限位件上的卡槽与针座卡合,防止其中铆合过程中偏位,铆合完成后,第五驱装置将第一限位件拉回与针座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机座上设置有第六驱动装置及与第六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二限位件与第三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与第三限位件通过第六驱动装置驱动相向接近或背向分离,所述第二限位件与第三限位件上设置有与针尖配合的第二卡槽。铆接冲头下压前,第六驱动装置驱动第二限位件与第三限位件相向接近,第二限位件与第三限位件上第二卡槽与针尖卡合,确保针尖保持竖直状态,第四驱动装置驱动铆接冲头下移一定行程,针尖的上部进入冲头内,第六驱动装置驱动第二限位件与第三限位件背向移动与针尖分离,第四驱动装置驱动铆接冲头继续下移对针尖与针座进行铆合,使针尖与冲头精确配合,确保铆合成功。
进一步的包括第三机座、第七驱动装置、第八驱动装置、抓取装置,所述第七驱动装置安装于第三机座上驱动第八驱动装置沿水平方向来回移动,所述抓取装置与第八驱动装置连接,通过第八驱动装置驱动沿垂直方向来回移动,所述抓取装置包括第九驱动装置以及通过第九驱动装置驱动张合的抓手。第九驱动装置驱动抓手对第四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上的针头抓取,第八驱动装置带动抓取装置上升使针头与针座放置工装分离,第七驱动装置将针头外移至所需位置后第九驱动装置控制抓手张开,针头掉落,如此循环工作,实现针头的自动输出。
进一步的包括监控传感装置,所述监控传感装置设置于针座输送机构与针头输出机构之间,所述监控传感装置通过线路与控制系统相连。第四工位上的针座放置工装转移至第一工位时,监控传感装置对针座放置工装上是否有没有取走的针头进行感应,如监检到上面留有针头,控制系统停止机器的运行,防止后续连续错误动作的发生而造成严重损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针尖与针座实现自动排序输送并自动铆接成注射针头后再自动输出的全自动铆接机,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也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因素使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并且生产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停止并报错提示,减少不良品的产生与故障的排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针座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针尖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针尖输送机构的侧视图;
图5为针尖的输送路线示意图;
图6为针头铆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针头铆接机构的侧视图;
图8为针座放置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针头输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转盘1;四工位分割器2;针座放置工装3;针座输送机构4;针尖输送机构5;针头铆接机构6;针头输出机构7;监控传感装置8;振动盘9;Y轴输送导轨10;X轴输送导轨11;推杆12;第一驱动装置13;上管14;下管15;弹簧16;机座17;第二驱动装置18;滚筒19;针尖储放盒20;排列通道21;升降板22;升降装置23;通槽24;针尖变向通道25;夹板26;第三驱动装置27;凹槽28;第二机座29;第四驱动装置30;铆接冲头31;T型连接杆32;底座33;复位弹簧34;固定座35;第五驱动装置36;第一限位件37;卡槽38;第六驱动装置39;第二限位件40;第三限位件41;第二卡槽42;定位部43;第三机座44;第七驱动装置45;第八驱动装置46;第九驱动装置47;抓手4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注射针头的自动铆接机,包括设有转盘1的四工位分割器2和控制系统,转盘1上分设有四个工位,每个工位上均安装有针座放置工装3,其中第一工位旁设置有将针座竖直输送至针座放置工装上的针座输送机构4、第二工位旁设置有将针尖竖直输送并与针座放置工装上的针座对准连接的针尖输送机构5、第三工位旁设置有将针座放置工装上对准连接后的针座与针尖铆合的针头铆接机构6、第四工位旁设置有将针座放置工装上铆合完成的针头抓离的针头输出机构7,控制系统分别通过线路与四工位分割器2、针座输送机构4、针尖输送机构5、针头铆接机构6、针头输出机构7相连。四工位分割器2驱动转盘1旋转,转盘1上的针座放置工装3依次在四个工位上循环停留,针座输送机构4将针座竖直输送至第一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3上,第一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3旋转至第二工位处,针尖输送机构5将针尖竖直输送并与第二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3上的针座对准连接,第二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3旋转至第三工位处,针头铆接机构6将第三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3上对准连接后的针座与针尖铆合成针头,第三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3旋转至第四工位处,针头输出机构7将第四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3上铆合完成的针头抓离,第四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3旋转至第一工位处,控制系统控制四工位分割器2、针座输送机构4、针尖输送机构5、针头铆接机构6、针头输出机构7同时配合工作,实现针头的自动化生产。
本实施例优先的如图2所示,针座输送机构3包括振动盘9、Y轴输送导轨10、X轴输送导轨11、Z轴输送管件、推杆12、第一驱动装置13,Y轴输送导轨10输入端与振动盘9输出端连接,Y轴输送导轨10输出端与X轴输送导轨11连接,X轴输送导轨11输出端与Z轴输送管件输入端连接,Z轴输送管件输出端与第一工位上的针座放置工装3对准配合,推杆12位于X轴输送导轨11内通过第一驱动装置13驱动往复运动将X轴输送导轨11内的针座推送至Z轴输送管件内。针座经振动盘9筛选后直立排序经Y轴输送导轨10输送至X轴输送导轨11中,推杆12通过第一驱动装置13驱动往复运动每次将一个针座推送至Z轴输送管件内,针座竖直下落至第一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3上,实现针座的输送。本实施例优先的Z轴输送管件包括对准连通的上管14、下管15,上管14与下管15一侧铰接,两者之间连接有弹簧16,Z轴输送管件上设置有控制系统相连的传感器。如第四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3上的针头没有被针头输出机构7取走而旋转至第一工位处时,针头与Z轴输送管件下管15触碰,推动下管15翻起,同时触发传感器,控制系统停止机器的运行,防止针头与Z轴输送管件硬性碰撞造成机器或针头的损伤。
本实施例优先的如图3到图5所示,针尖输送机构包括机座17,机座17上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18及通过第二驱动装置18驱动的滚筒19,滚筒19上方设置有底部设有出口的针尖储放盒20,滚筒19一侧设置有排列通道20,针尖储放盒20内的针尖通过滚筒19转动输送至排列通道21的进口端,排列通道21的出口侧设置有升降板22,升降板22连接有升降装置23,升降板22上开设有通槽24,升降板22远离排列通道21侧设置有针尖变向通道25,所述针尖变向通道25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升降板22通过升降装置23驱动通槽24一侧与排列通道21的出口端配合连通,另一侧与针尖变向通道25进口端配合连通,针尖变向通道25出口端与第二工位的针座放置工装3上的针座对准配合。将针尖的尖端向外放置于针尖储放盒20内,第二驱动装置18驱动滚筒19转动将针尖储放盒20底部的针尖输送至排列通道21内单排紧密排列,升降装置23驱动升降板22落下,升降板22上的通槽24与排列通道的出口端连通,排列通道内的针尖单个进入通槽24内,升降装置23驱动升降板22抬起,对排列通道21出口封堵,通槽24与针尖变向通道25进口端连通,通槽24内的针尖下落至针尖变向通道25内,通过针尖变向通道25限位针尖由尖端在上竖直下落通过针尖变向通道25出口端输出与第二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3上的针座连接,其中滚筒19呈冠状,滚筒19外表面均设有沿轴向分布的凸出,其转动时与针尖有一定的摩擦力,更好的将针尖储放盒20内的针尖输送至排列通道21中,通槽24底部为从排列通道21侧至针尖变向通道25侧由高到低的坡面,方便通槽24内的针尖自动滚落至针尖变向通道25中。
本实施例优先的针尖变向通道25出口端对称的设置有两块夹板26,两块夹板26连接有第三驱动装置27,第三驱动装置27驱动两块夹板26贴合与分离,两块夹板26上设有在贴合时组成竖直通道的凹槽28,竖直通道的进口端与针尖变向通道25输出端配合连通,竖直通道底部为针座配合的腔体。两块夹板26通过第三驱动装置27驱动贴合,竖直通道底部的腔体将针座夹紧固定,竖直通道顶部的进口与针尖变向通道25的输出端对准连通,针尖从针尖变向通道25落至竖直通道中与针座精准连接,然后两块夹板26通过第三驱动装置27驱动分离,第二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3旋转至第三工位处时,连接配合后的针尖与针座不会与两块夹板26干涉。
本实施例优先的如图6至图8所示,针头铆接机构包括第二机座29,第二机座29上设置有第四驱动装置30及通过第四驱动装置30驱动沿垂直方向运动的铆接冲头31,针座放置工装3包括T型连接杆32、安装于转盘上底座33,底座33与转盘1相应位置处开设有沿垂直方向贯穿的通孔,T型连接杆32与通孔插接配合,T型连接杆32与底座33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34,T型连接杆32上端设置有与针座插接配合的凸出43,第二机座29上设置有与T型连接杆32底端配合抵挡固定座35。铆接冲头31通过第四驱动装置30驱动向下对配合连接后的针尖与针座压冲,T型连接杆32被下压其底端与固定座35抵触,复位弹簧34压缩形变,对针尖与针座压冲铆接进行缓冲,铆接完成后铆接冲头31通过第四驱动装置30驱动向移复位,复位弹簧34释放推动T型连接杆32复位。
本实施例优先的第二机座29上设置有第五驱动装置36及与第五驱动装置36连接的第一限位件37,第一限位件37通过第五驱动装置36驱动往复移动,第一限位件37上设置有与针座配合的卡槽38。在铆合前,第五驱装置36将第一限位件37推出,第一限位件37上的卡槽与针座卡合,防止其中铆合过程中偏位,铆合完成后,第五驱装置36将第一限位件37拉回与针座分离。
本实施例优先的第二机座29上设置有第六驱动装置39及与第六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二限位件40与第三限位件41,第二限位件40与第三限位件41通过第六驱动装置39驱动相向接近或背向分离,第二限位件20与第三限位件41上设置有与针尖配合的第二卡槽42。铆接冲头31下压前,第六驱动装置39驱动第二限位件40与第三限位件41相向接近,第二限位件40与第三限位件41上第二卡槽42与针尖卡合,确保针尖保持竖直状态,第四驱动装置30驱动铆接冲头31下移一定行程,针尖的上部进入冲头内,第六驱动装置39驱动第二限位件40与第三限位件41背向移动与针尖分离,第四驱动装置30驱动铆接冲头31下继续下移对针尖与针座进行铆合,使针尖与冲头精确配合,确保铆合成功。
本实施例优先的如图9所示,包括第三机座44、第七驱动装置45、第八驱动装置46、抓取装置,第七驱动装置45安装于第三机座44上驱动第八驱动装置46沿水平方向来回移动,抓取装置与第八驱动装置46连接,通过第八驱动装置46驱动沿垂直方向来回移动,抓取装置包括第九驱动装置47以及通过第九驱动装置47驱动张合的抓手48。第九驱动装置47驱动抓手48对第四工位处的针座放置工装3上的针头抓取,第八驱动装置46带动抓取装置上升使针头与针座放置工装3分离,第七驱动装置45将针头外移至所需位置后第九驱动装置47控制抓手48张开,针头掉落,如此循环工作,实现针头的自动输出。
本实施例优先的包括监控传感装置8,监控传感装置8设置于针座输送机构4与针头输出机构7之间,监控传感装置8通过线路与控制系统相连。第四工位上的针座放置工装3转移至第一工位时,监控传感装置8对针座放置工装3上是否有没有取走的针头进行感应,如监检到上面留有针头,控制系统停止机器的运行,防止后续连续错误动作的发生而造成严重损失。
Claims (10)
1.一种注射针头的自动铆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转盘的四工位分割器和控制系统,所述转盘上分设有四个工位,每个工位上均安装有针座放置工装,其中第一工位旁设置有将针座竖直输送至针座放置工装上的针座输送机构、第二工位旁设置有将针尖竖直输送并与针座放置工装上的针座对准连接的针尖输送机构、第三工位旁设置有将针座放置工装上对准连接后的针座与针尖铆合的针头铆接机构、第四工位旁设置有将针座放置工装上铆合完成的针头抓离的针头输出机构,控制系统分别通过线路与所述四工位分割器、针座输送机构、针尖输送机构、针头铆接机构、针头输出机构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针头的自动铆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输送机构包括振动盘、Y轴输送导轨、X轴输送导轨、Z轴输送管件、推杆、第一驱动装置,所述Y轴输送导轨输入端与振动盘输出端连接,Y轴输送导轨输出端与X轴输送导轨连接,X轴输送导轨输出端与Z轴输送管件输入端连接,Z轴输送管件输出端与第一工位上的针座放置工装对准配合,所述推杆位于X轴输送导轨内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往复运动将X轴输送导轨内的针座推送至Z轴输送管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针头的自动铆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输送管件包括对准连通的上管、下管,所述上管与下管一侧铰接,两者之间连接有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针头的自动铆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输送机构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及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的滚筒,滚筒上方设置有底部设有出口的针尖储放盒,所述滚筒一侧设置有排列通道,针尖储放盒内的针尖通过滚筒转动输送至排列通道的进口端,排列通道的出口侧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连接有升降装置,升降板上开设有通槽,所述升降板远离排列通道侧设置有针尖变向通道,所述针尖变向通道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升降板通过升降装置驱动通槽一侧与排列通道的出口端配合连通,另一侧与针尖变向通道进口端配合连通,所述针尖变向通道出口端与第二工位的针座放置工装上的针座对准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射针头的自动铆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变向通道出口端对称的设置有两块夹板,两块所述夹板连接有第三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驱动两块夹板贴合与分离,两块所述夹板上设有在贴合时组成竖直通道的凹槽,所述竖直通道的进口端与针尖变向通道输出端配合连通,竖直通道底部为针座配合的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针头的自动铆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铆接机构包括第二机座,所述第二机座上设置有第四驱动装置及通过第四驱动装置驱动沿垂直方向运动的铆接冲头,所述针座放置工装包括T型连接杆、安装于转盘上底座,所述底座与转盘相应位置处开设有沿垂直方向贯穿的通孔,所述T型连接杆与通孔插接配合,T型连接杆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T型连接杆上端设置有与针座配合的定位部,第二机座上设置有与T型连接杆底端配合抵挡固定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射针头的自动铆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座上设置有第五驱动装置及与第五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通过第五驱动装置驱动往复移动,第一限位件上设置有与针座配合的卡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射针头的自动铆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座上设置有第六驱动装置及与第六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二限位件与第三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与第三限位件通过第六驱动装置驱动相向接近或背向分离,所述第二限位件与第三限位件上设置有与针尖配合的第二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针头的自动铆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机座、第七驱动装置、第八驱动装置、抓取装置,所述第七驱动装置安装于第三机座上驱动第八驱动装置沿水平方向来回移动,所述抓取装置与第八驱动装置连接,通过第八驱动装置驱动沿垂直方向来回移动,所述抓取装置包括第九驱动装置以及通过第九驱动装置驱动张合的抓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针头的自动铆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控传感装置,所述监控传感装置设置于针座输送机构与针头输出机构之间,所述监控传感装置通过线路与控制系统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95243.0U CN213436739U (zh) | 2020-09-14 | 2020-09-14 | 注射针头的自动铆接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95243.0U CN213436739U (zh) | 2020-09-14 | 2020-09-14 | 注射针头的自动铆接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436739U true CN213436739U (zh) | 2021-06-15 |
Family
ID=76323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995243.0U Active CN213436739U (zh) | 2020-09-14 | 2020-09-14 | 注射针头的自动铆接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43673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32188A (zh) * | 2021-09-10 | 2021-12-03 | 台州至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兽针针头自动铆接机 |
-
2020
- 2020-09-14 CN CN202021995243.0U patent/CN21343673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32188A (zh) * | 2021-09-10 | 2021-12-03 | 台州至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兽针针头自动铆接机 |
CN113732188B (zh) * | 2021-09-10 | 2023-05-23 | 台州至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兽针针头自动铆接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92205B (zh) | 注射针头的自动铆接机 | |
CN108422192B (zh) | 一种按钮开关自动装配设备 | |
CN111618227A (zh) |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盖铆钉铆接检测设备 | |
CN213436739U (zh) | 注射针头的自动铆接机 | |
CN213379094U (zh) |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盖铆钉铆接检测设备 | |
CN115945899A (zh) | 一种压缩阀自动装配设备 | |
CN112017884A (zh) | 一种电磁开关生产方法及其生产设备 | |
CN110788269A (zh) | 一种断路器自动穿钉设备 | |
CN211331175U (zh) | 一种断路器自动穿钉设备 | |
CN108942144B (zh) | 一种电磁阀组件装配方法 | |
CN216066256U (zh) | 一种分料装置、组装设备及自动装配的工作站 | |
CN215546461U (zh) | 锁芯装配设备 | |
CN110950056B (zh) | 一种接触开关底座的组装方法 | |
CN214203575U (zh) | 一种断路器铆钉自动穿铆一体设备 | |
CN115206838A (zh) | 一种切割贴片自动化设备 | |
CN213967801U (zh) | 喷码产品自动识别分拣设备 | |
CN218311930U (zh) | 铆接压片设备 | |
CN110153356A (zh) | 多工位防错防漏自动装钉系统 | |
CN114700730B (zh) | 一种杯盖自动生产线 | |
CN213379095U (zh) | 一种自动冲压铆接设备 | |
CN217669248U (zh) | 一种用于组装电磁阀支架的工作台 | |
CN219598660U (zh) | 温控器组装机 | |
CN108284642B (zh) | 一种精裱纸盒盒身与盒底自动铆接设备 | |
CN218460765U (zh) | 一种铆压组装装置 | |
CN216681089U (zh) | 铰链三维偏心底座自动安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