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02786U - 散热机构和变流模块 - Google Patents
散热机构和变流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402786U CN213402786U CN202022261218.6U CN202022261218U CN213402786U CN 213402786 U CN213402786 U CN 213402786U CN 202022261218 U CN202022261218 U CN 202022261218U CN 213402786 U CN213402786 U CN 2134027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mounting
- plate
- hole
-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散热机构和变流模块。其中,该散热机构包括:壳体、散热器及固定钣金;所述壳体设有安装槽,所述壳体的外壁面向周侧延伸并形成安装板;所述散热器容纳并限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固定钣金部分盖合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所述固定钣金与所述散热器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以将所述散热器固定于所述壳体内。本实用新型散热机构简化散热器的安装结构,提高散热器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供电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机构和应用该散热机构的变流模块。
背景技术
在地铁的轨道牵引系统中,变流模块在整个回路中起着整流、滤波、逆变的作用,是构成高压变流器主回路的主要部分;其中,变流模块包括电子器件以及散热器,散热器与电子器件贴合,散热器作为导热材料,以实现电子器件的散热。在应用中,将电子器件和散热器连接,散热器设有特定的风道,气流吹过风道后,气流与散热器热交换,以实现电子器件的散热。在散热器的安装中,需要通过多个钣金件与散热器装配后,再与电子器件组合安装,多个钣金件之间需要相互对位,结构复杂,导致散热器的安装过程复杂,耗时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散热机构,旨在简化散热器的安装结构,提高散热器的装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散热机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安装槽,所述壳体的外壁面向周侧延伸并形成安装板;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容纳并限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及
固定钣金,所述固定钣金部分盖合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所述固定钣金与所述散热器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以将所述散热器固定于所述壳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包括:
散热板,所述散热板遮盖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和
多个散热筋,多个所述散热筋间隔设于所述散热板面向所述安装槽底壁的一表面,多个所述散热筋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抵接,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筋之间形成散热流道;
所述壳体还设有连通所述安装槽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位于每一所述散热流道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钣金对应所述散热板的中部设置有让位口,所述散热板用于与所述让位孔对应的电子器件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环绕所述安装槽的槽口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钣金面向所述散热板的一表面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环绕所述让位口设置;
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设于所述密封槽内,并与所述安装板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钣金面向所述散热板的一表面凸设有定位销,所述散热板设置有定位孔;
所述定位销穿设于所述定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钣金的周缘上设有第一过孔,所述散热板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过孔,一紧固件穿过第一过孔与第二过孔,并锁合所述固定钣金与所述散热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钣金的周缘上设有第三过孔,所述安装板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四过孔,一固定件穿过第三过孔与第四过孔,并锁合所述固定钣金与所述安装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两个把手,两个所述把手与所述安装板背向所述固定钣金的一表面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
每一所述把手包括连接钣金和与所述连接钣金一侧面连接的握持部,所述连接钣金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所述安装板对应每一所述安装孔设置有避让孔;
所述固定钣金对应每一所述避让孔设置有让位孔;
一锁紧件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避让孔及所述让位孔,以锁合所述连接钣金、所述安装板以及所述固定钣金。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变流模块,包括电子器件和所述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的固定钣金与所述电子器件的外表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出一种散热机构,散热机构为整体式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包括壳体具有安装槽,安装槽为凹槽或通槽,安装槽的槽口对应壳体的顶壁,散热器从安装槽的槽口进入安装槽,并直接容纳并限位于安装槽内。同时,壳体的外壁面向周侧延伸并形成安装板,固定钣金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并将固定钣金与散热器固定连接,能够有效将散热器固定在壳体内,安装操作方便,能大幅提高安装效率。本方案中壳体是整体式的,散热器直接容纳于壳体内即可,不需要将多个钣金件固定、拼接、组合形成壳体,简化了固定钣金与散热器和壳体之间的安装步骤,提高散热器的装配效率。基于上述,可将壳体、散热器以及固定钣金作为一个整体的模块结构,当需要将散热机构安装在待散热产品的安装支架上时,可整体拆装散热机构,简化散热器的安装步骤。本实用新型散热机构简化散热器的安装结构,提高散热器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散热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散热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固定钣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 | 壳体 | 31 | 让位口 |
11 | 安装槽 | 32 | 密封槽 |
12 | 进风口 | 33 | 定位销 |
13 | 出风口 | 34 | 安装凸部 |
14 | 安装板 | 35 | 让位孔 |
141 | 避让孔 | 36 | 第一过孔 |
142 | 第四过孔 | 37 | 第三过孔 |
2 | 散热器 | 4 | 密封垫圈 |
21 | 散热板 | 5 | 把手 |
22 | 散热筋 | 51 | 连接钣金 |
24 | 第二过孔 | 511 | 安装孔 |
3 | 固定钣金 | 52 | 握持部 |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散热机构,用于待散热产品的散热;其中,待散热产品为电子产品,例如:变流模块,变流模块的功能是将一种电流转换成另一种电流,例如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装置。其中,变流模块包括安装支架、以及设于安装支架上的电子器件,散热机构安装于安装支架上,并与至少部分电子器件贴合,以通过散热机构实现电子器件的散热。具体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为图1中散热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为图1中散热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为图3中固定钣金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图3及图4所示,该散热机构,包括:壳体1、散热器2及固定钣金3。其中,壳体1设置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为凹槽或通槽,安装槽11的槽口对应壳体1的顶壁设置,壳体1的外壁面向周侧延伸并形成安装板14;散热器2容纳并限位于安装槽11内,散热器2可与安装槽11的内壁面抵接,以初步定位在安装槽11内;固定钣金3部分盖合于安装槽11的槽口,并固定钣金3覆盖至少部分壳体1的顶壁,固定钣金3与散热器2固定连接,固定钣金3又与安装板14固定连接,以将散热器2固定于壳体1内。
可以理解地,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有安装槽11的方式,使得散热器2设置在安装槽11内,壳体1作为安装散热器2的安装件,安装槽11的内壁面可对散热器2实现抵接限位。另一方面,固定钣金3作为固定连接件,以将散热器2与壳体1固定连接,同时,固定钣金3与变流模块的安装支架固定连接,以方便散热机构的散热器2与变流模块的电子器件贴合。
在固定钣金3与壳体1连接时,固定钣金3与壳体1和散热器2紧密抵接,以使得安装槽11的槽口能够被封盖;同时,壳体1还设置有连通安装槽11的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使得气流可依次流经进风口12、安装槽11以及出风口13,以实现散热器2与气流之间热交换。其中,在壳体1的附近可设置有风机装置,具体地,风机装置可以是离心风机,将离心风机设置在出风口或进风口,离心风机并与进风口12或出风口13连通,离心风机产生负压,以使得空气从进风口12进入到安装槽11,进而通过出风口13吹出,配合散热器2实现待散热产品的电子器件的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的外壁面向周侧延伸并形成安装板14,将固定钣金3与安装板14连接,固定钣金3部分覆盖于安装槽11的槽口,通过固定钣金3将散热器2限位在安装槽11内。期间,将固定钣金3与安装板14连接,以固定板金3部分盖合于安装槽11槽口的方式限定散热器2,无需进行固定钣金3与散热器2之间对位操作,也无需进行多块固定钣金的拼接组合,简化了固定钣金3与散热器2和壳体1之间的安装步骤,提高散热器2的装配效率。基于上述,可将壳体1、散热器2以及固定钣金3作为一个整体的模块结构,当需要将散热机构安装在待散热产品的安装支架上时,可整体拆装散热机构,简化散热器2的安装步骤。本实用新型散热机构简化散热器2的安装结构,提高散热器2的装配效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可在待散热产品上电子器件与散热器2相对的外表面涂覆传热介质,以减少电子器件与散热器2之间的热阻,提高散热机构的散热效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壳体1与固定钣金3之间可通过紧固件固定;其中,紧固件为螺栓或螺钉。或者,壳体1与固定钣金3之间可为焊接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壳体1与固定钣金3之间可通过固定件固定时,壳体1的安装板14的相对两侧上还设置有第四过孔142,固定板金3的对应位置上还设置第三过孔37,固定件穿过第三过孔37与第四过孔142,固定该固定钣金3与安装板14,如图3所示,安装板14的第四过孔142内可设有拉铆螺母,固定件穿过第三过孔37与第四过孔142与拉铆螺母配合,从而固定壳体1和固定钣金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安装板14的另外相对两侧设置有避让孔141,固定钣金3对应避让孔141设置有让位孔35,散热机构还包括把手5,把手5的连接钣金51上设置有安装孔511,一锁紧件穿过避让孔141、让位孔35以及安装孔511,从而将把手5固定至壳体1上,还能够进一步将固定钣金3与安装板14固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安装槽11的槽口为矩形时,安装板14可环绕安装槽11的槽口设置,可环绕槽口设置固定件/锁紧件等结构来固定壳体1和固定钣金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散热器2包括:散热板21和多个散热筋22。散热板21封堵安装槽11的槽口;多个散热筋22间隔设于散热板21面向安装槽11底壁的一表面,多个所述散热筋与安装槽11的底壁抵接,相邻两个散热筋22之间散热流道。壳体1还设有连通安装槽11的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分别位于每一散热流道的两端设置。
可以理解地,当固定钣金3与壳体1连接后,固定钣金3的一表面可与散热板21紧密贴合,实现对散热器2的限位。同时,为了散热器2能够与电子器件贴合,固定钣金3仅是部分遮盖散热器2,在散热器2可与电子器件贴合的前提下,固定钣金3的一小部分延伸并覆盖到安装槽11的槽口,固定钣金3延伸并覆盖到安装槽11槽口的部分结构与散热器2限位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散热板21遮盖安装槽11的槽口,散热板21通过多个散热筋22与安装槽11的底壁抵接,以形成多个散热流道,多个散热流道的两端分别与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对应,以便于空气进入进风口12后,空气再经过多个散热流道,空气与多个散热筋22之间实现热传导,热交换后的空气再从出风口13排出。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散热板21和散热筋22为金属材质。例如:铝合金和铜合金,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多个散热筋22中,相邻两个散热筋22凸出于散热板21的高度可不相等。也就是说,多个散热筋22中,一部分与安装槽11的底壁抵接,另一部分可与安装槽11的底壁之间存在一定距离。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散热板21的尺寸可与安装槽11的槽口尺寸对应,即是,当散热板21容纳在安装槽11内时,散热板21的任意两个相对的边缘可与安装槽11的槽口抵持。其中,散热板21的边缘与安装槽11的槽口抵持可指:散热板21的两个相背的侧边可接近安装槽11的槽口;或者,散热板21上两个相背的侧边可接近并与安装槽11的槽口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散热板21上两个相背的侧边可接近并与安装槽11的槽口抵接时,可有效遮挡安装槽11的槽口,使得气流从进风口12进入后,仅能从出风口13吹出,提高散热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散热板21与安装槽11槽口壁面之间还可通过密封胶粘接,实现提高散热板21与安装槽之间的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固定钣金3对应散热板21的中部设置有让位口31,散热板21用于与所述让位孔31对应的电子器件贴合。可以理解地,在固定钣金3上设置有让位口31,让位口31可对应散热板21的中部区域,在固定钣金3邻近让位口31的周缘与散热板21抵接,以使得散热板21的周缘均与固定钣金3抵接,提高稳定性;另一方面,待散热产品的电子器件可部分穿过让位口31与散热板21贴合,以实现散热。
可以理解地,固定钣金3与壳体1连接时,固定钣金3邻近让位口31的周缘可与安装板14连接,使得壳体1周缘可与固定钣金3周缘连接,提高固定钣金3与壳体1的连接强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让位口31的尺寸小于安装槽11槽口的尺寸。让位口31对应安装槽11槽口的中部设置。这样,固定板金3才能够抵持住散热器2,将散热器2固定在壳体1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安装板14环绕安装槽11的槽口设置。即是指,安装板14形成的平面与安装槽11的槽口位于同一平面,固定钣金3可设置为平板结构,固定钣金3可直接层叠在安装板14上,便于固定钣金3与安装板14的对位;同时,固定钣金3可设置为平板结构,还简化固定钣金3的加工。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安装板14形成的平面也可以与槽口垂直,此时,固定板金3与安装板14配合的面也需要设置为与槽口平行,以与安装板14配合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安装板14环绕安装槽11的槽口设置,当固定钣金3与安装板14连接时,固定钣金3可与安装板14紧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安装板14也可设于壳体1的外周缘,并距离安装槽11的槽口一定距离。此时,固定钣金3需要被加工为具有一定槽体的钣金件,以便于固定钣金3的周缘可与安装板14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固定钣金3面向散热板21的一表面设置有密封槽32,密封槽32环绕让位口31设置;散热机构还包括密封垫圈4,密封垫圈4设于密封槽32内,并与安装板14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将密封垫圈4设置在固定钣金3和壳体1之间,使得固定钣金3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被密封垫圈4封堵,在避免壳体1的内部密封打胶的同时,保证固定钣金3和壳体1之间良好的机械连接性能。另一方面,基于固定钣金3与散热板21之间的抵接结构,散热板21封堵让位口31,以实现固定钣金3、密封垫圈4以及散热板21配合密闭安装槽11的槽口,使得空气仅能从进风口12进入后,再从出风口13排出,提高散热效率。
另一方面,也可在固定钣金3和散热板21之间设置有耐热塑胶或耐热硅胶,以提高固定钣金3和散热板21之间的气密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固定钣金3面向散热板21的一表面凸设有定位销33,散热板21设置有定位孔(图未示);定位销33穿设于定位孔。以在安装固定钣金3到壳体1时,可通过定位销33和定位孔内壁面的配合,调整固定钣金3和散热器2之间的相对位置,防止散热器2安装方向错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固定钣金3上设置有定位销33,定位销33邻近固定钣金3的周缘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固定钣金3的周缘上还设有第一过孔36,第一过孔36与让位孔35间隔设置,散热板21的对应第一过孔36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过孔24,一紧固件穿过第一过孔36与第二过孔24,以锁合固定钣金3与散热板21。其中,紧固件可为螺钉或螺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固定钣金3的周缘上设有第三过孔37,所述安装板14的对应第三过孔37的位置设置有第四过孔142,一固定件穿过第三过孔37与第四过孔142,并锁合固定钣金3与所述安装板14。其中,固定件为螺钉或螺栓。
如图3所示,当定位销33穿设于定位孔(图未示)后,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钣金3和散热板21;另一方面,固定板金3的边缘上还设置有第三过孔37,壳体1的安装板14上设置有第四过孔142,螺钉或螺栓等固定件穿过第三过孔37和第四过孔142,从而将固定钣金3与壳体1锁定固定,最终实现固定钣金3、壳体1以及散热器2的锁紧固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压铆螺钉等锁紧件穿过避让孔141,让位孔35,安装孔511,再通过底侧的螺母紧固压铆螺钉,从而将壳体1,固定钣金3及把手5固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固定钣金3的周缘上还设有多个第一过孔36,所述散热板21的对应每一第一过孔36均设置有一个第二过孔24。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散热板21的第二过孔24与定位孔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固定钣金3背向壳体1的一表面凸设有安装凸部34,安装凸部34用于连接待散热产品的安装支架,以使得散热器2与待散热产品的电子器件贴合。其中,待散热产品包括安装支架和设于安装支架的电子器件。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凸部34为凸出于固定钣金3表面的钣金结构,当散热机构需要安装到待散热产品时,可通过安装凸部34与待散热产品的安装支架表面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安装凸部34上可设置有锁紧孔,待散热产品的安装支架设置有另一过孔,螺钉穿过锁紧孔和另一过孔,以使安装凸部34与待散热产品的安装支架连接。另一方面,当变流模块安装到高压变流器上时,还可通过固定钣金3的安装凸部34与高压变流器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固定钣金3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凸部34,两个安装凸部34相对位于固定钣金3的两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固定钣金3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凸部34,多个安装凸部34环绕固定钣金3的周缘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散热机构还包括两个把手5,两个把手5与安装板14背向固定钣金3的一表面连接,并分别位于壳体1的相对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在安装板14上安装有两个把手5,以通过把手5作为助力部,以便于将散热机构整体搬移。当散热机构安装到变流模块上时,也可以将两个把手5作为助力部,以实现变流模块的整体搬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每一把手5包括连接钣金51和与连接钣金51一侧面连接的握持部52,连接钣金51设置有多个安装孔511;安装板14对应每一安装孔511设置有避让孔141;固定钣金3对应每一避让孔141设置有让位孔35,让位孔35与第一过孔36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一锁紧件穿过安装孔511、避让孔141及让位孔35,以锁合连接钣金51、安装板14以及固定钣金3。采用锁紧件依次锁紧连接钣金51、安装板14以及固定钣金3,以便于通过锁紧件同时壳体1、散热器2、固定钣金3及把手5,便于散热机构的拆装。同时,实现壳体1、散热器2、固定钣金3及把手5的一体设置,以提高散热机构的整体强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锁紧件可为螺钉;或,锁紧件包括螺栓和螺母,例如为压铆螺钉和螺母。
另一方面,也可通过焊接的方式,使得连接钣金51与安装板14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两个把手5分别设于壳体1的两侧,并与进风口12和/或出风口13错位设置。可以理解地,把手5可与进风口12或出风口13设于壳体1的同一侧面,为了避免把手5遮挡进风口12或出风口13,把手5的设置位置为避开进风口12或出风口13的位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壳体1为矩形立方体,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设于及壳体1的相背两个侧面,两个把手5分别与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相邻设于壳体1的另外两个侧面,两个把手5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变流模块,该变流模块包括安装支架、电子器件和散热机构,该散热机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变流模块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至少部分所述电子器件贴合在所述散热器2的一面上。其中,散热机构的固定钣金3与安装支架的外表面连接,散热器2与电子器件的外表面贴合,以便于通过接触式的热传递将电子器件的热量传递到散热器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固定钣金3对应散热板21的中部设置有让位口31,电子器件可部分穿过让位口31与散热器2贴合,实现电子器件的散热;同时,固定钣金3的四周均可与壳体1连接,提高固定钣金3与壳体1之间的安装强度和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安装槽,所述壳体的外壁面向周侧延伸并形成安装板;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容纳并限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及
固定钣金,所述固定钣金部分盖合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所述固定钣金与所述散热器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以将所述散热器固定于所述壳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
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封堵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和
多个散热筋,多个所述散热筋间隔设置于所述散热板面向所述安装槽底壁的一表面,多个所述散热筋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抵接,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筋之间形成有散热流道;
所述壳体还设有连通所述安装槽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位于每一所述散热流道的两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环绕所述安装槽的槽口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钣金对应所述散热板的中部设置有让位口,所述散热板用于与所述让位口对应的电子器件贴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钣金面向所述散热板的一表面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环绕所述让位口设置;
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设于所述密封槽内,并与所述安装板抵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钣金面向所述散热板的一表面凸设有定位销,所述散热板设置有定位孔;
所述定位销穿设于所述定位孔。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钣金的周缘上设有第一过孔,所述散热板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过孔,一紧固件穿过第一过孔与第二过孔,并锁合所述固定钣金与所述散热板。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钣金的周缘上设有第三过孔,所述安装板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四过孔,一固定件穿过第三过孔与第四过孔,并锁合所述固定钣金与所述安装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两个把手,两个所述把手与所述安装板背向所述固定钣金的一表面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
每一所述把手包括连接钣金和与所述连接钣金一侧面连接的握持部,所述连接钣金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所述安装板对应每一所述安装孔设置有避让孔;
所述固定钣金对应每一所述避让孔设置有让位孔;
一锁紧件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避让孔及所述让位孔,以锁合所述连接钣金、所述安装板以及所述固定钣金。
10.一种变流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器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机构,至少部分所述电子器件贴合在所述散热器的一面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61218.6U CN213402786U (zh) | 2020-10-12 | 2020-10-12 | 散热机构和变流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61218.6U CN213402786U (zh) | 2020-10-12 | 2020-10-12 | 散热机构和变流模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402786U true CN213402786U (zh) | 2021-06-08 |
Family
ID=76187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261218.6U Active CN213402786U (zh) | 2020-10-12 | 2020-10-12 | 散热机构和变流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402786U (zh) |
-
2020
- 2020-10-12 CN CN202022261218.6U patent/CN21340278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57775A (zh) | 一种充电模块及充电柜 | |
CN213402786U (zh) | 散热机构和变流模块 | |
JPH07249885A (ja) | 冷却構造 | |
CN215188051U (zh) | 散热模组、电子设备及储能设备 | |
CN214011924U (zh) | 散热性能佳的散热器 | |
CN217644120U (zh) | 散热门板及使用其的变流器 | |
CN218417099U (zh) | 散热装置和变频一体机 | |
CN212812250U (zh)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光伏逆变器 | |
CN220346107U (zh) | 一种用于垃圾粉碎装置的外接式风冷装置 | |
CN218335773U (zh) | 一种具备散热性能的组串式逆变器 | |
CN221863349U (zh) | 一种散热结构及逆变器 | |
CN221553771U (zh) | 一种节能散热型汽车散热片 | |
CN221009609U (zh)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箱式变电站 | |
CN220321449U (zh) | 空调内机 | |
CN217241201U (zh) | 储能电源 | |
CN219938808U (zh) | 散热结构及充电桩 | |
CN215734003U (zh) | 一种变流器壳体散热结构及新能源变流器 | |
CN216744651U (zh) | 电控盒 | |
CN222016409U (zh) | 逆变器和储能一体机 | |
CN220528457U (zh) | 散热结构、功率模块及电子产品 | |
CN111629569B (zh) | 一种风冷水冷结合的电子散热器 | |
CN220755348U (zh) | 一种储能逆变器 | |
CN220383447U (zh) | 风道壳、散热单元以及功率组件 | |
CN218602539U (zh) | 散热装置、供电装置及一体式储能设备 | |
CN221930486U (zh) | 一种光伏逆变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