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79655U - 一种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79655U
CN213379655U CN202022011720.1U CN202022011720U CN213379655U CN 213379655 U CN213379655 U CN 213379655U CN 202022011720 U CN202022011720 U CN 202022011720U CN 213379655 U CN213379655 U CN 213379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veling
pipe
track
beveling machine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117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戚觊
袁越
周祥
张斌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Qianshan Pip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Qianshan Pip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Qianshan Pip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Qianshan Pip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117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79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79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79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包括:轨道、设置在轨道一端的第一坡口机、设置轨道另一端的在第二坡口机、设置在轨道上且位于两个坡口机之间的管子支撑系统;其中轨道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线性导轨,两个坡口机各自包括坡口装置、支架和第一动力系统,支架可滑动地设置在线性导轨上,第一动力系统与支架连接并能够驱动支架在线性导轨上滑动;坡口装置设置在支架上;两个坡口机能够同步向管子支撑系统方向移动以及能够同步对管子进行坡口。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对管子两端进行坡口加工,减少了管子掉头的工序,提高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
背景技术
在管道预制厂,在对管段组对焊接加工前,需要按工艺要求对管子进行坡口加工,所使用的设备是将管子进行坡口加工的机器,即坡口机。
在现有技术中,对管子进行坡口加工时,首先将管子吊入到坡口机的输送系统上,利用输送系统将管子输送到坡口机的夹钳中,将管子夹紧。在管子夹紧后,再对管子的一端进行坡口加工。加工完成后,松开夹钳,输送系统将管子从夹钳口输送出去。如果要对管子的另一端也进行坡口加工,则需要掉转管子,再由输送系统将管子输送至坡口机夹钳,夹紧管子后对管子另一端进行坡口加工。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坡口机,对于要求在两端进行坡口加工的管子,需要掉头,加工效率较低。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能够同时对管子两端进行坡口加工,减少了管子掉头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轨道,所述轨道安装在地面上;
第一坡口机,所述第一坡口机设置在所述轨道的第一侧;
第二坡口机,所述第二坡口机设置在所述轨道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管子支撑系统,所述管子支撑系统设置在所述轨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坡口机和所述第二坡口机之间;
其中:
所述轨道包括底座,且至少在所述轨道上设置所述第一坡口机和所述第二坡口机的位置设置有线性导轨;
所述第一坡口机和所述第二坡口机各自包括坡口装置、支架和第一动力系统,所述支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线性导轨上,所述第一动力系统与所述支架连接并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支架在所述线性导轨上滑动;所述坡口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并被配置为能够对放置在所述管子支撑系统上的管子进行坡口;
所述第一坡口机和所述第二坡口机被配置为能够同步向所述管子支撑系统方向移动以及能够同步对放置在所述管子支撑系统上的所述管子进行坡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动力系统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一减速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所述第一减速机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减速机的另一端与滚珠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滚珠丝杆与所述第一支架啮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坡口装置包括动力头、径向伺服进给系统、轴向伺服进给系统和夹钳系统;所述轴向伺服进给系统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动力头设置在所述轴向伺服进给系统上,所述径向伺服进给系统设置在所述动力头朝向所述管子支撑系统的一侧,所述夹钳系统设置在靠近所述径向伺服进给系统的位置并位于所述动力头与所述管子支撑装置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夹钳系统通过伺服电机驱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管子支撑系统包括第二支架和输送辊轮部件,所述输送辊轮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管子支撑系统还包括第二动力系统、横向丝杆和两个纵向拉杆;所述两个纵向拉杆沿所述轨道的长度方向并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存在间隔,所述输送辊轮部件设置在所述两个纵向拉杆上;所述横向丝杆与所述第二动力系统连接,所述横向丝杆与所述两个纵向拉杆上的连接板啮合,所述横向丝杆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动力系统的驱动下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纵向拉杆沿着所述轨道的宽度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输送辊轮部件依次间隔地排列在所述纵向拉杆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架是可升降的支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第二动力系统包括第二伺服电机和第二减速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与所述第二减速机的一端连接,所述横向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减速机的另一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管子支撑系统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轨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第一坡口机和第二坡口机嫩巩固同步沿着轨道移动并能够同时对管子两端进行坡口加工,减少了管子掉头的工序,因此,大大提高了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可以使用全伺服系统,所有参数均可预先设定,从而实现智能化加工;还可以适应不同管径、不同管长的管子,适用加工范围广,效率高,能够实现管子的大批量加工。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坡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坡口系统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坡口系统的侧视图
图4是图2中的A-A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坡口系统的左视图;
图6是图4中区域C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3中区域B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3中区域D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0-坡口系统,100-第一坡口机,110-坡口装置,111-径向伺服进给系统,112-轴向伺服进给系统,113-夹钳系统,114-动力头,120-第一支架,130-第一动力系统,131—第一伺服电机,132-第一减速机,140-滚珠丝杆,200-第二坡口机,300-管子支撑系统,310-第二支架,320-横向丝杆,330-纵向拉杆,331-连接板,340-第二动力系统,341-第二伺服电机,342-第二减速机,350-输送辊轮部件,400-轨道,410-底座,420-线性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为了阐释的目的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通过附图中没有具体示出的其他方式来实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10,包括第一坡口机100、第二坡口机200、管子支撑系统300和轨道400。轨道400安装在地面上,用于支撑第一坡口机100、第二坡口机200和管子支撑系统300。第一坡口机100和第二坡口机200分别安装在轨道400的两端,并且可以沿着轨道400滑动。管子支撑系统300用于支撑待加工的管子,管子支撑系统300安装在轨道400上,位于第一坡口机100和第二坡口机200之间。当将管子放置在管子支撑系统300上时,管子的两端分别朝向第一坡口机100和第二坡口机200。管子支撑系统300可以固定在轨道400上,例如采用紧固件、焊接等方式固定在轨道400上;也能够以可拆卸地方式安装在轨道400上,例如,通过可拆卸的紧固装置将管子支撑系统300安装在轨道400上,当需要移动管子支撑系统300时,拆开紧固装置,能够将管子支撑系统300沿着轨道400移动至预定位置,然后再利用紧固装置将管子支撑系统300固定在轨道400上。当待加工的管子在管子支撑系统300上摆放好后,分别将第一坡口机100和第二坡口机200沿轨道400往中间移动至预定的位置,两个坡口机可以同步移动,然后再使用第一坡口机100和第二坡口机200分别对管子的两端进行坡口加工,两个坡口机可以同步进行坡口加工。
如图2和图5所示,轨道400包括底座410和线性导轨420。底座410安装在地面上,线性导轨420安装在轨道400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线性导轨420可以沿底座410长度方向铺满整个底座410,然后将第一坡口机100、第二坡口机200和管子支撑系统300均安装在线性导轨420上,其中,管子支撑系统300在到达预定位置后,通过紧固装置固定在线性导轨420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线性导轨420仅在底座410上安装第一坡口机100和第二坡口机200的位置进行铺设,而在安装管子支撑系统300的位置处,不铺设线性导轨420,从而管子支撑系统300直接安装在底座410上,第一坡口机100和第二坡口机200能够沿着线性导轨420滑动。
第一坡口机100和第二坡口机200使用相同的滑动机构,使得两者能够分别在轨道400上滑动。在此,仅以第一坡口机100为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坡口机100包括用于坡口作业的坡口装置110和用于支撑坡口装置110的第一支架120。其中,第一支架120与线性导轨420配合,使得第一支架12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沿着线性导轨420滑动。该外力由第一动力系统130提供。第一动力系统130安装在线性轨道400的端部,以驱动第一支架120沿着线性导轨420滑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动力系统130为电机,可以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31和第一减速机132,第一伺服电机131与第一减速机13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减速机132的输出端与滚珠丝杆140的一端连接,滚珠丝杆140与第一支架120啮合。第一伺服电机131驱动减速机,从而带动滚珠丝杆140转动,由于滚珠丝杆140与第一支架120啮合,从而使得第一支架120能够沿着线性导轨420滑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动力系统130也可以采用液压系统或者其他动力装置,以驱动第一支架120沿着线性导轨420滑动。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坡口机100上的坡口装置110用于完成管子的坡口作业,包括坡口机动力头114、径向伺服进给系统111、轴向伺服进给系统112、夹钳系统113。动力头114包括动力装置,用于提供坡口作业的动力,动力头114安装在轴向伺服进给系统112上。轴向伺服进给系统112安装在第一支架120上,用于驱动动力头114,使得动力头114能够沿着轨道400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完成第一坡口机100与待加工的管子之间轴向对准。径向伺服进给系统111安装在坡口机动力头114朝向管子支撑系统300的一端,用于完成第一坡口机100与待加工的管子的径向对准。夹钳系统113位于靠近坡口机动力头114朝向管子支撑系统300的一端,夹钳系统113由伺服电机驱动从而夹紧待加工的管子。应当理解,坡口装置110不仅限于此处所述的结构,现有技术中其他能够用于坡口作业的装置均能在本实用新型的坡口系统10中使用。还应当理解,第二坡口机200可以具有与第一坡口机100相同的坡口装置110,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使用其他类型的坡口装置。
如图4和图8所示,管子支撑系统300用于支撑待加工的管子,包括第二支架310、横向丝杆320、纵向拉杆330、第二动力系统340和输送辊轮部件350。第二支架310起到支撑作用,其底部安装在轨道400上。纵向拉杆3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纵向拉杆330并行设置且安装在第二支架310的顶部,两者之间有间隔。两个纵向拉杆330能够沿着轨道400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从而改变两者间的间隔的大小。输送辊轮部件350依次间隔地沿纵向拉杆330的长度方向排列在纵向拉杆330上,用于支撑待加工的管子。横向丝杆320的一端与第二动力系统340连接,并与设置在纵向拉杆330上的连接板331啮合。横向丝杆320在第二动力系统340的驱动下转动,带动连接板331沿着轨道400的宽度方向运动,连接板331带动两个纵向拉杆330运动,从而调节两个纵向拉杆330之间的间隔大小,以适应不同管径的管子。第二支架310可以设置为能够上下升降,从而调节输送滚轮部件距离轨道400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管径的管子。现有技术中的可升降地支架均能应用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可升降地第二支架310、可纵向调节间隔大小的纵向拉杆330,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坡口系统10能够适应不同管径的管子,扩大了坡口系统10的适用范围。应当理解,管子支撑系统300不仅局限于此处的结构,其他能够支撑管子的装置均能适用在本实用新型中,包括能够调节以适应不同管径的管子的装置,以及仅能适用于特定管径的管子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10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待加工的管子吊装在管子支撑系统300上,位于轨道400两端的坡口机在第一动力系统130的驱动下同步向中间移动,移动至预定位置后,夹钳系统113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夹紧管子;坡口机的轴向伺服进给系统112带动动力头114作轴向进给,径向伺服进给系统111作径向进给,从而对管子的两端同时进行坡口加工。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10能够同时对管子两端进行坡口加工,减少了管子掉头的工序,因此,大大提高了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10可以使用全伺服系统,所有参数均可预先设定,从而实现智能化加工;还可以适应不同管径、不同管长的管子,适用加工范围广,效率高,能够实现管子的大批量加工。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轨道,所述轨道安装在地面上;
第一坡口机,所述第一坡口机设置在所述轨道的第一侧;
第二坡口机,所述第二坡口机设置在所述轨道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管子支撑系统,所述管子支撑系统设置在所述轨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坡口机和所述第二坡口机之间;
其中:
所述轨道包括底座,且至少在所述轨道上设置所述第一坡口机和所述第二坡口机的位置设置有线性导轨;
所述第一坡口机和所述第二坡口机各自包括坡口装置、支架和第一动力系统,所述支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线性导轨上,所述第一动力系统与所述支架连接并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支架在所述线性导轨上滑动;所述坡口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并被配置为能够对放置在所述管子支撑系统上的管子进行坡口;
所述第一坡口机和所述第二坡口机被配置为能够同步向所述管子支撑系统方向移动以及能够同步对放置在所述管子支撑系统上的所述管子进行坡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系统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一减速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所述第一减速机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减速机的另一端与滚珠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滚珠丝杆与所述支架啮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口装置包括动力头、径向伺服进给系统、轴向伺服进给系统和夹钳系统;所述轴向伺服进给系统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动力头设置在所述轴向伺服进给系统上,所述径向伺服进给系统设置在所述动力头朝向所述管子支撑系统的一侧,所述夹钳系统设置在靠近所述径向伺服进给系统的位置并位于所述动力头与所述管子支撑系统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钳系统通过伺服电机驱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子支撑系统包括第二支架和输送辊轮部件,所述输送辊轮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子支撑系统还包括第二动力系统、横向丝杆和两个纵向拉杆;所述两个纵向拉杆沿所述轨道的长度方向并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存在间隔,所述输送辊轮部件设置在所述两个纵向拉杆上;所述横向丝杆与所述第二动力系统连接,所述横向丝杆与所述两个纵向拉杆上的连接板啮合,所述横向丝杆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动力系统的驱动下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纵向拉杆沿着所述轨道的宽度方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辊轮部件依次间隔地排列在所述纵向拉杆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是可升降的支架。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系统包括第二伺服电机和第二减速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与所述第二减速机的一端连接,所述横向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减速机的另一端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子支撑系统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轨道上。
CN202022011720.1U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 Active CN213379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11720.1U CN213379655U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11720.1U CN213379655U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79655U true CN213379655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217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11720.1U Active CN213379655U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796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17885B (zh) 一种用于长短管相接的自动焊接装置及系统
CN105127652A (zh) 一种水平翻转焊接变位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12824893U (zh) 一种管材夹持装置及管材运送装置
CN208825257U (zh) 一种弯管机
CN105750438A (zh) 三次元冲压机械手
CN117102790B (zh) 一种十字支撑焊接装置
CN114669891A (zh) 一种灵巧型自动调焦激光等离子多通道圆管切割装置
CN204685685U (zh) 用于金属管材拉拔的盘拉机
CN105810365A (zh) 一种自动套热缩管装置
CN201644532U (zh) 一种用于铜管拉伸机的夹持装置
CN213888915U (zh) 一种用于排气筒的环形焊接设备
CN213379655U (zh) 一种双头移动式同步坡口系统
CN214732109U (zh) 一种网片式网框焊接方管拼接输送机
CN108555192B (zh) 一种钢丝网焊接机
CN202984969U (zh) H型钢蜗轮蜗杆联动夹紧装置
CN109127821B (zh) 一种三维空间弯管加工设备
CN205789306U (zh) 一种自动套热缩管装置
CN208132530U (zh)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管件加工的横移送料机构
CN209520500U (zh) 自动焊接设备
CN109823827A (zh) 卷线上下料装置
CN114074128B (zh) 金属棒材自动拉拔设备
CN103803298A (zh) 一种用于lng气瓶生产流水线的定位夹持装置
CN208495479U (zh) 一种弯管机
CN111515743A (zh) 一种管材棒料自动输送机构
CN219188867U (zh) 一种方便上料的切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