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77585U - 一种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77585U
CN213377585U CN202022247014.7U CN202022247014U CN213377585U CN 213377585 U CN213377585 U CN 213377585U CN 202022247014 U CN202022247014 U CN 202022247014U CN 213377585 U CN213377585 U CN 2133775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cylinder shell
hole
shell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4701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君令
杜雪晗
祝洪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uanka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uanka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uanka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uanka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4701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775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775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775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属于架空裸导线绝缘化改造用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料筒和导向机构,所述料筒为上筒壳和下筒壳对合形成的筒形结构,所述上筒壳内设置有横向挡板和第一竖向挡板,所述下筒壳内设置有第二竖向挡板,所述涂覆装置的重心位于涂覆孔、第一穿出孔和第二穿出孔三者轴线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为可开闭式扣合结构,可方便安装在裸导线上,或从裸导线上取下。工作时,在导向机构的导向作用下及配重结构的重心位置调节下涂覆装置能够稳定悬挂在裸导线上,然后通过机械或人工拉动涂覆装置沿着裸导线移动即可将绝缘涂料均匀涂覆在裸导线的表面,操作简单,降低施工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属于架空裸导线绝缘化改造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架空输电线路是电能传输的主要方式,早期架空输电线路一般采用裸导线作为电力输送的载体,然而在树木生长过程中或绿化施工时如果操作不当使树枝接触裸导线时,或者裸导线上挂住风筝、塑料膜等异物时遇到恶劣天气条件就可能导致裸导线绝缘短路事故。因此,对易发生上述情况的区域内的架空裸导线进行绝缘化改造十分必要。如果直接将裸导线更换成绝缘导线,施工周期长且繁琐,而且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断电,严重影响居民用电。因此,目前架空裸导线的绝缘化改造通常采用在裸导线表面加装绝缘防护套或涂覆绝缘涂料的方式。加装绝缘防护套由于需要人工将防护套卡装在裸导线外侧,对人工操作依赖性大,施工难度大,施工速度慢;而在裸导线上直接涂覆绝缘材料使裸导线绝缘化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目前使用的绝缘涂料涂覆设备在稳定性及涂覆厚度控制方面还有待改进。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可稳定悬挂在裸导线上,然后通过机械或人工拉动涂覆装置沿着裸导线移动即可将绝缘涂料均匀涂覆在裸导线的表面,操作简单,降低施工难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包括料筒和导向机构,所述料筒为上筒壳和下筒壳对合形成的筒形结构,所述涂覆装置在架空裸导线上的移动方向与筒形结构的纵向平行;
所述上筒壳的前侧壁顶部边缘和下筒壳的前侧壁顶部边缘均设置有半圆形的缺口,在上筒壳和下筒壳对合状态下上筒壳前侧壁和下筒壳前侧壁上的缺口对合形成一个圆形的第一穿出孔;所述上筒壳的后侧壁底部边缘和下筒壳的后侧壁底壁边缘均设置有半圆形的缺口,在上筒壳和下筒壳对合状态下上筒壳后侧壁和下筒壳后侧壁上的缺口对合形成一个圆形的涂覆孔;
所述上筒壳内设置有横向挡板和第一竖向挡板,所述横向挡板的左右两侧边缘以及前侧边缘均与上筒壳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横向挡板的后侧边缘与第一竖向挡板的顶部边缘密封连接;所述下筒壳内设置有第二竖向挡板,所述第二竖向挡板的左右两侧边缘以及底部边缘均与下筒壳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竖向挡板的底部边缘以及第二竖向挡板的顶部边缘均开设有半圆形的缺口,在上筒壳和下筒壳对合状态下第一竖向挡板以及第二竖向挡板上的缺口对合形成一个圆形的第二穿出孔,所述涂覆孔、第一穿出孔和第二穿出孔三者的轴线共线,所述涂覆装置的重心位于涂覆孔、第一穿出孔和第二穿出孔三者轴线的下方;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竖向导向轮组,所述竖向导向轮组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滚轮和下滚轮,所述上滚轮的轮轴两端固定在上筒壳的内壁,所述下滚轮的轮轴两端固定在下筒壳的内壁。
可选的,所述上滚轮和下滚轮为V形轮。
可选的,所述上滚轮和下滚轮为柱形轮,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横向导向轮组,所述横向导向轮组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左滚轮和右滚轮,所述左滚轮的轮轴上端和右滚轮的轮轴上端固定在第一竖向挡板上,所述下筒壳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供左滚轮的轮轴下端和右滚轮的轮轴下端插入。
可选的,所述竖向导向轮组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所述横向导向轮组的前后两侧。
可选的,所述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还包括涂覆厚度调节机构,所述涂覆厚度调节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上筒壳后侧壁和下筒壳后侧壁上的上调节板和下调节板,所述上调节板的底部边缘和下调节板的顶部边缘均开设半圆形的缺口,在上筒壳和下筒壳对合状态下上调节板和下调节板上的缺口对合形成一个圆形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与所述涂覆孔的轴线共线。
可选的,所述上筒壳的顶部设置涂料加入口,所述涂料加入口上封堵有密封塞。
可选的,所述筒形结构的轴线位于上筒壳内。
可选的,还包括配重结构,所述配重结构包括第一配重块,所述第一配重块固定在下筒壳上。
可选的,所述配重结构还包括若干个第二配重块,所述第二配重块上设置有挂钩,所述第一配重块上设置挂环,所述第二配重块通过所述挂钩挂设在所述挂环上。
可选的,所述第二穿出孔内嵌设有橡胶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为可开闭式扣合结构,可方便安装在裸导线上,或从裸导线上取下。工作时,在导向机构的导向作用下及配重结构的重心位置调节下涂覆装置能够稳定悬挂在裸导线上,然后通过机械或人工拉动涂覆装置沿着裸导线移动即可将绝缘涂料均匀涂覆在裸导线的表面,操作简单,降低施工难度,保障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上筒壳及安装在上筒壳上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下筒壳及安装在下筒壳上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上筒壳及安装在上筒壳上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下筒壳及安装在下筒壳上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中部分结构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中部分结构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上筒壳及安装在上筒壳上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下筒壳及安装在下筒壳上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中第二配重块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其中一实施方式中竖向导向轮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中上调节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中下调节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10、上筒壳;111、横向挡板;112、第一竖向挡板;120、下筒壳;121、第二竖向挡板;130、第一穿出孔;140、涂覆孔;150、第二穿出孔;211、上滚轮;212、下滚轮;221、左滚轮;222、右滚轮;230、限位座;311、第一配重块;312、第二配重块;313、挂钩;400、拉绳;510、上调节板;520、下调节板;530、调节孔;600、密封塞;700、裸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10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包括料筒和导向机构,其中料筒用于盛放绝缘涂料并使裸导线能够从料筒中的涂料中通过。绝缘涂料呈浆糊状,粘附力强,在裸导线从涂料中通过的过程中裸导线的表面被涂覆绝缘涂料。导向机构用于使涂覆装置骑在裸导线700上并沿着裸导线顺利移动,以将绝缘涂料涂覆在裸导线的表面。
具体的,料筒为上筒壳110和下筒壳120对合形成的筒形结构,筒形结构的纵向与涂覆装置在架空裸导线上的移动方向平行。具体的,图1及图8中箭头所指方向为涂覆装置的移动方向,箭头所指方向为前侧。此外,图中示出的筒形结构为圆筒形,但并不局限于此,实际制作时还可选择为方筒或者其他形状。
如图3-图4中所示,上筒壳110的前侧壁顶部边缘和下筒壳120的前侧壁顶部边缘均设置有半圆形的缺口;如图2中所示,在上筒壳110和下筒壳120对合状态下上筒壳110前侧壁和下筒壳120前侧壁上的缺口对合形成一个圆形的第一穿出孔130。
如图6及图7中所示,上筒壳110的后侧壁底部边缘和下筒壳120的后侧壁底壁边缘均设置有半圆形的缺口;如图5中所示,在上筒壳110和下筒壳120对合状态下上筒壳110后侧壁和下筒壳120后侧壁上的缺口对合形成一个圆形的涂覆孔140。
如图8中所示,上筒壳110内设置有横向挡板111和第一竖向挡板112,横向挡板111的左右两侧边缘以及前侧边缘均与上筒壳110的内壁密封连接,横向挡板111的后侧边缘与第一竖向挡板112的顶部边缘密封连接。下筒壳120内设置有第二竖向挡板121,第二竖向挡板121的左右两侧边缘以及底部边缘均与下筒壳120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一竖向挡板112的底部边缘以及第二竖向挡板121的顶部边缘均开设有半圆形的缺口,在上筒壳110和下筒壳120对合状态下第一竖向挡板112以及第二竖向挡板121上的缺口对合形成一个圆形的第二穿出孔150。
其中,横向挡板111和第一竖向挡板112也可制作成向下弯曲的一体的弧形结构。
再次参考图8,上筒壳110和下筒壳120对合成筒形结构后,横向挡板111、第一竖向挡板112和第二竖向挡板121将筒形结构的内腔分隔成盛放绝缘涂料的腔室和安装导向机构的腔室,盛放绝缘涂料的腔室呈7字形,上部空间较大可存放较多绝缘涂料,下部空间较小供裸导线穿过。
其中,涂覆孔140、第一穿出孔130和第二穿出孔150三者的轴线共线,供裸导线在平直状态下顺利从涂覆装置穿过。
为了使裸导线上方的腔室中存储更多的绝缘涂料,通常使筒形结构的轴线位于上筒壳110内。
如图8-图11中所示,导向机构包括竖向导向轮组,竖向导向轮组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滚轮211和下滚轮212,上滚轮211的轮轴两端固定在上筒壳110的内壁,下滚轮212的轮轴两端固定在下筒壳120的内壁。裸导线从上滚轮211和下滚轮212之间穿过,在上滚轮211和下滚轮212的限位作用下将整个涂覆装置悬挂在裸导线上。通常,在上筒壳110或下筒壳120的内壁设置滚轮支架,滚轮的轮轴安装在滚轮支架上。竖向导向轮组设置两组,形成两点支撑,使裸导线均衡受力,避免产生过大扭矩。
为了避免涂覆装置以裸导线为轴线转动,使涂覆装置能够稳定的悬挂在裸导线上,需要使涂覆装置的重心位于涂覆孔140、第一穿出孔130和第二穿出孔150三者轴线的下方。为了达到此目的,如图1-图2中所示,所述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通常还包括配重结构,配重结构包括第一配重块311,第一配重块311固定在下筒壳120上,能够调节裸导线下方的装置重量,使裸导线下方的涂覆装置重量大于裸导线下方的涂覆装置重量,并使裸导线经过涂覆装置的重心线,即可防止涂覆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转动。
具体的,第一配重块311可以为铁块,铁块的两端分别通过两根连接片对称固定在下筒壳120的两侧。
为了能够灵活调整配重结构的重量,通常配重结构还包括若干个第二配重块312,如图12中所示,第二配重块312上设置有挂钩313,第一配重块311上设置挂环,第二配重块312通过挂钩313挂设在挂环上,使用时根据裸导线上方和下方的涂覆装置重量灵活增减第二配重块312的数量。
上述公开的涂覆装置在使用时,涂覆装置的安装步骤为:
(1)将上筒壳110从裸导线的上方往下架设在裸导线上,使裸导线的上部置于上筒壳110前侧壁、第一竖向挡板112、上筒壳110后侧壁上的缺口内;
(2)将下筒壳120从裸导线的下方对合到上筒壳110的底部,使下筒壳120前侧壁、第二竖向挡板121、下筒壳120后侧壁上的缺口分别与上筒壳110前侧壁、第一竖向挡板112、上筒壳110后侧壁上的缺口对合,上滚轮211和下滚轮212分别位于裸导线的上方和下方,并与裸导线的表面贴合;
(3)将上筒壳110和下筒壳120锁紧固定为如图8中所示状态;具体可在上筒壳110和下筒壳120的外表面焊接连接片,连接片上设置螺纹孔,使用螺栓穿过上筒壳110和下筒壳120上的连接片上的螺纹孔,对上筒壳110和下筒壳120进行紧固;为了对上筒壳110和下筒壳120的对合面进行密封,可在上筒壳110和下筒壳120的对合面上设置密封垫。
(4)根据要注入的绝缘涂料重量在第一配重块311上悬挂适当数量的第二配重块312,使涂覆装置的重心位于裸导线的下方;
(5)将绝缘涂料注入筒形结构内用于盛放绝缘涂料的腔室中。
上述步骤完成后,裸导线依次从安装导向机构的腔室和盛放绝缘涂料的腔室中穿过,在导向机构的导向作用下及配重结构的调节下使涂覆装置能够稳定悬挂在裸导线上,然后通过机械或人工拉动涂覆装置沿着裸导线移动即可将绝缘涂料涂覆在裸导线的表面。具体的,可在上筒壳110的后侧壁上设置拉绳400,用于牵拉涂覆装置。
其中,第二穿出孔150的孔径接近裸导线的线径,可避免绝缘涂料通过第二穿出口流到安装导向机构的腔室中。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穿出孔150内嵌设有橡胶环。第一穿出孔130的形状和孔径不做限定,能使裸导线顺利穿过即可。涂覆孔140的孔径大于裸导线的线径,涂覆孔140的孔径影响裸导线表面绝缘涂料的涂覆厚度。
在涂覆装置移动过程中,构成导向机构的滚轮与裸导线滚动接触,减小移动阻力并避免刮伤裸导线。裸导线在穿过绝缘涂料的过程中表面粘附上绝缘涂料,在不设置其他涂覆厚度调节机构时,裸导线在从涂覆孔140穿过的过程中,绝缘涂料受到涂覆孔140的刮除作用在裸导线的表面粘附一定厚度,因此涂覆孔140的孔径越大则涂覆厚度越大。
如图13中所示,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上滚轮211和下滚轮212为V形轮,两个V形轮之间围出供裸导线穿过的空间,并且还能防止裸导线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如图8-图11中所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上滚轮211和下滚轮212为柱形轮,导向机构还包括横向导向轮组,横向导向轮组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左滚轮221和右滚轮222,以在左右方向上限制裸导线与涂覆装置的相对位置。具体的,左滚轮221的轮轴上端和右滚轮222的轮轴上端固定在第一竖向挡板112上,下筒壳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座230,限位座230供左滚轮221的轮轴下端和右滚轮222的轮轴下端插入。在安装上筒壳110时,使导线从左滚轮221和右滚轮222指间穿过,在将下筒壳120对合在上筒壳110过程中使左滚轮221的轮轴下端和右滚轮222的轮轴下端插入限位座230中,对轮轴下端进行固定。
通常,如上所述,竖向导向轮组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横向导向轮组的前后两侧。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还包括涂覆厚度调节机构,如图5-图8及图14-图15中所示,涂覆厚度调节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上筒壳110后侧壁和下筒壳120后侧壁上的上调节板510和下调节板520,上调节板510的底部边缘和下调节板520的顶部边缘均开设半圆形的缺口,在上筒壳110和下筒壳120对合状态下上调节板510和下调节板520上的缺口对合形成一个圆形的调节孔530,调节孔530与涂覆孔140的轴线共线,并且紧贴在上筒壳110和下筒壳120的后侧壁。调节孔530的孔径小于第一穿出孔130的孔径,用于调节裸导线表面粘附的绝缘涂料的厚度。实际应用时,可配备多组不同孔径的调节板,根据涂覆厚度选择使用。上筒壳110和下筒壳120的后侧壁上可焊接螺栓,上调节板510和下调节板520上设置通孔,螺栓穿过上调节板510和下调节板520上的通孔后通过螺纹紧固连接。
此外,为了方便加料并防止工作过程中涂料中落入异物,上筒壳110的顶部设置涂料加入口,涂料加入口上封堵有密封塞600。加入涂料时打开密封塞600,完毕后封堵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10)

1.一种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筒和导向机构,所述料筒为上筒壳和下筒壳对合形成的筒形结构,所述涂覆装置在架空裸导线上的移动方向与筒形结构的纵向平行;
所述上筒壳的前侧壁顶部边缘和下筒壳的前侧壁顶部边缘均设置有半圆形的缺口,在上筒壳和下筒壳对合状态下上筒壳前侧壁和下筒壳前侧壁上的缺口对合形成一个圆形的第一穿出孔;所述上筒壳的后侧壁底部边缘和下筒壳的后侧壁底壁边缘均设置有半圆形的缺口,在上筒壳和下筒壳对合状态下上筒壳后侧壁和下筒壳后侧壁上的缺口对合形成一个圆形的涂覆孔;
所述上筒壳内设置有横向挡板和第一竖向挡板,所述横向挡板的左右两侧边缘以及前侧边缘均与上筒壳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横向挡板的后侧边缘与第一竖向挡板的顶部边缘密封连接;所述下筒壳内设置有第二竖向挡板,所述第二竖向挡板的左右两侧边缘以及底部边缘均与下筒壳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竖向挡板的底部边缘以及第二竖向挡板的顶部边缘均开设有半圆形的缺口,在上筒壳和下筒壳对合状态下第一竖向挡板以及第二竖向挡板上的缺口对合形成一个圆形的第二穿出孔,所述涂覆孔、第一穿出孔和第二穿出孔三者的轴线共线,所述涂覆装置的重心位于涂覆孔、第一穿出孔和第二穿出孔三者轴线的下方;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竖向导向轮组,所述竖向导向轮组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滚轮和下滚轮,所述上滚轮的轮轴两端固定在上筒壳的内壁,所述下滚轮的轮轴两端固定在下筒壳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滚轮和下滚轮为V形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滚轮和下滚轮为柱形轮,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横向导向轮组,所述横向导向轮组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左滚轮和右滚轮,所述左滚轮的轮轴上端和右滚轮的轮轴上端固定在第一竖向挡板上,所述下筒壳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供左滚轮的轮轴下端和右滚轮的轮轴下端插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导向轮组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所述横向导向轮组的前后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涂覆厚度调节机构,所述涂覆厚度调节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上筒壳后侧壁和下筒壳后侧壁上的上调节板和下调节板,所述上调节板的底部边缘和下调节板的顶部边缘均开设半圆形的缺口,在上筒壳和下筒壳对合状态下上调节板和下调节板上的缺口对合形成一个圆形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与所述涂覆孔的轴线共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壳的顶部设置涂料加入口,所述涂料加入口上封堵有密封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结构的轴线位于上筒壳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结构,所述配重结构包括第一配重块,所述第一配重块固定在下筒壳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结构还包括若干个第二配重块,所述第二配重块上设置有挂钩,所述第一配重块上设置挂环,所述第二配重块通过所述挂钩挂设在所述挂环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穿出孔内嵌设有橡胶环。
CN202022247014.7U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 Active CN2133775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47014.7U CN213377585U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47014.7U CN213377585U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77585U true CN213377585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86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47014.7U Active CN213377585U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775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1644A (zh) * 2021-12-01 2022-02-08 畅达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输电线表面自动涂覆绝缘材料的机器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1644A (zh) * 2021-12-01 2022-02-08 畅达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输电线表面自动涂覆绝缘材料的机器人
CN114011644B (zh) * 2021-12-01 2024-01-23 畅达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输电线表面自动涂覆绝缘材料的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77585U (zh) 一种架空裸导线绝缘涂料涂覆装置
CN112103888A (zh) 一种可防止风力吹动摇曳磨损的高空电缆线以及固定装置
CN111740249A (zh) 接地线操作器
CN208516816U (zh) 一种pc挂板吊运装置
CN206955349U (zh) 一种电缆制造生产用自动成圈包装机
CN112768972A (zh) 一种无人机电力接地线挂拆装置
CN206505736U (zh) 一种海上钻井平台专用电缆
CN106697395B (zh) 一种电机转子包装设备的进料装置
CN214827860U (zh) 一种垂直的无绕线盘支撑的自动电线放线装置
CN212257735U (zh) 一种接地线操作器
CN209168766U (zh) 一种矿用动力及控制复合电缆
CN210092753U (zh) 一种电缆线固定装置
CN210339843U (zh) 一种用于电力现场施工的线缆送线装置
CN219880403U (zh) 一种10kv/35kv裸导线带电涂覆机器人
CN105443867A (zh) 一种具有导向避让的竖井牵引电缆夹具
CN201508428U (zh) 一种架空光缆线路施工机具
CN220775313U (zh) 建筑电缆管线防护装置
CN110416913B (zh) 一种高空裸露电缆绝缘层加装装置
CN205565639U (zh) 一种杆塔防蛇装置
CN218145338U (zh) 一种塑料管吊装用吊具
CN112886485B (zh) 一种电力柜线缆防护套自动穿线器
CN220510264U (zh) 一种便于连接的低烟无卤防火电缆
CN205802665U (zh) 一种电缆卷筒装置
CN218316339U (zh) 一种电动卡车电池的接头装置
CN211450832U (zh) 一种剧场灯具安装升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