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66896U - 一种防护套、光伏接线盒套件及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护套、光伏接线盒套件及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66896U
CN213366896U CN202022242933.5U CN202022242933U CN213366896U CN 213366896 U CN213366896 U CN 213366896U CN 202022242933 U CN202022242933 U CN 202022242933U CN 213366896 U CN213366896 U CN 213366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ty
connector
photovoltaic
guard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429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429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66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66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668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护套、光伏接线盒套件及光伏组件,涉及光伏技术领域,以解决分体式接线盒的线缆圈影响光伏组件的自动化生产的问题。所述防护套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第一极性防护件用于封闭第一极性连接器的头部。第二极性防护件用于封闭第二极性连接器的头部。当防护套与光伏连接器处于连接状态,第一极性防护件封闭第一极性连接器的头部,第二极性防护件封闭第二极性连接器的头部,防护套将第一极性连接器和第二极性连接器连接在一起。所述光伏接线盒套件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提的防护套。所述光伏组件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提的光伏接线盒套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套用于防护光伏连接器。

Description

一种防护套、光伏接线盒套件及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护套、光伏接线盒套件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光伏接线盒是光伏组件的重要零部件。光伏接线盒会有光伏线缆引出,光伏线缆的末端安装光伏连接器。光伏线缆会在线盒厂出厂前盘成线缆圈,并用扎带打结固定。光伏接线盒一般包括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分体式接线盒的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分别独立设置。
现有技术中,分体式接线盒的线缆圈会影响光伏组件的自动化生产。例如:分体式接线盒的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在光伏组件上的位置很靠近光伏组件边框,导致正极接线盒的线缆圈和负极接线盒的线缆圈更靠近光伏组件边框。为方便描述,将下文正极接线盒的线缆圈和负极接线盒的线缆圈统称为线缆圈。在边框组件安装分体式光伏接线盒过程中,线缆圈会产生振动,导致线缆圈接触到边框上未固化的硅胶,而清洗线缆圈上的硅胶特别困难,会产生很多额外的人工成本。
目前是在光伏组件上增加固定线夹,或者用胶带将线缆圈固定在光伏组件的后板上,但是会额外增加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套、光伏接线盒套件及光伏组件,以避免分体式接线盒的线缆圈影响光伏组件的自动化生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护套,用于防护光伏连接器。光伏连接器包括第一极性连接器和第二极性连接器。防护套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第一极性防护件用于封闭第一极性连接器的头部。第二极性防护件用于封闭第二极性连接器的头部。
当防护套与光伏连接器处于连接状态,第一极性防护件封闭第一极性连接器的头部,第二极性防护件封闭第二极性连接器的头部,防护套将第一极性连接器和第二极性连接器连接在一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防护套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第一极性防护件用于封闭第一极性连接器的头部,第一极性防护件不仅可以将防护套与第一极性连接器连接,而且第一极性防护件可以保护第一极性连接器的头部,避免第一极性连接器的头部在运输、放置过程中被损坏或污染。第二极性防护件用于封闭第二极性连接器的头部,第二极性防护件不仅可以将防护套与第二极性连接器连接,而且第二极性防护件可以保护第二极性连接器的头部,避免第二极性连接器的头部在运输、放置过程中被损坏或污染。
不仅如此,防护套在保护第一极性连接器和第二极性连接器的同时,由于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相互连接,当防护套与光伏连接器处于连接状态,第一极性防护件封闭第一极性连接器的头部,第二极性防护件封闭第二极性连接器的头部,防护套将第一极性连接器和第二极性连接器连接在一起,使连接在第一极性连接器上的线缆圈和第二极性连接器上的线缆圈也连接为整体,从而提高第一极性连接器上的线缆圈和第二极性连接器上的线缆圈的稳定性。在边框组件安装分体式光伏接线盒过程中,减小线缆圈的位移,使得线缆圈碰到光伏组件边框的硅胶的几率极大降低,从而避免分体式接线盒的线缆圈会影响光伏组件的自动化生产。
相关技术中,为保护第一极性连接器和第二极性连接器,会设置相互独立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套只需将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连接,即可解决分体式接线盒的线缆圈会影响光伏组件的自动化生产的问题,改造成本低,人工成本低。
而且,因需要的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数量多,并且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尺寸小,因此,独立设置的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在使用中容易数量不一致,在与第一极性连接器和第二极性连接器连接后,使得第一极性防护件或第二极性防护件有剩余,造成浪费的情况。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套的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连接为整体,第一极性连接器和第二极性连接器的数量始终一一对应,可以节约成本。
并且,因独立设置的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的尺寸小,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第一极性连接器漏装第一极性防护件,或第二极性连接器上漏装第二极性防护件的情况。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套的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连接为整体,从视觉上即可容易判断防护套上是否连接有第一极性连接器和第二极性连接器,不容易出现漏装第一极性连接器或第二极性连接器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极性防护件的结构为套筒结构。套筒结构用于向第一极性连接器的头部提供防护空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极性连接器的头部伸入防护空间内,第一极性防护件可以防护第一极性连接器的头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极性防护件的内壁具有用于与第一极性连接器的头部接触的至少一个定位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每个定位件可以减小第一极性防护件的内径,第一极性连接器的头部伸入第一极性防护件的内部后与每个定位件接触,使得第一极性连接器的头部与第一极性防护件连接更加稳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上述定位件为弹性翅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上述定位件远离第二极性防护件的一端具有用于对第一极性连接器进行导向的导向面。每个导向面用于将第一极性连接器向靠近第二极性防护件的一端引导。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当第一极性连接器与导向面接触后,每个导向面用于将第一极性连接器向靠近第二极性防护件的一端引导,避免第一极性连接器与定位件接触后,定位件将第一极性连接器卡住,使得第一极性连接器进入第一极性防护件更加方便,并提高第一极性连接器与第一极性防护件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导向面为斜面或凸起的弧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极性防护件为用于伸入第二极性连接器的头部的内部的连接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连接塞伸入第二极性连接器的头部,避免灰尘、沙以及水汽等物质与第二极性连接器的头部接触,从而保护第二极性连接器的头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连接塞具有一端开口的腔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腔体可以使得连接塞在伸入第二极性连接器的头部时,更加容易变形,使连接塞更容易进入第二极性连接器的头部。而且,由于第二极性防护件与第一极性防护件相互连接,当防护套同时与第一极性连接器和第二极性连接器连接时,连接塞内部封闭,避免灰尘、沙以及水汽等物质从连接塞进入第二极性连接器的头部,相对于相关技术中连接塞设置为封闭结构或实心结构,可以节约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极性防护件的外壁具有凸起的至少一个密封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密封结构可以提高第二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连接器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密封结构为密封圈、密封环或密封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一体成型,在生产防护套时,只需要一套模具即可,相对于生产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时,需要分别对应一套模具,可以节约生产成本。而且,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一体成型,使得防护套稳定性更高,使用寿命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粘接在一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粘接在一起,可以直接将相关技术中的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粘接,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套,改造成本极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通过U型杆连接在一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分别连接在U型杆的两端,U型杆使得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的连接端为同一方向,从而使防护套连接或拆卸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更加方便。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接线盒套件。该光伏接线盒套件包括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防护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光伏接线盒套件的有益效果与第一方面或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防护套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包括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光伏接线盒套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光伏组件的有益效果与第二方面或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光伏接线盒套件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正极连接器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负极连接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光伏接线盒套件位于光伏组件中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光伏接线盒套件位于光伏组件中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正极连接器与第一极性防护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图5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防护套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防护套的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负极连接器与第二极性防护件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光伏接线盒是光伏组件的重要零部件。光伏接线盒会有光伏线缆引出,光伏线缆的末端安装光伏连接器。光伏线缆会在线盒厂出厂前盘成线缆圈,并用扎带打结固定。光伏接线盒一般包括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分体式接线盒的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分别独立设置。
而光伏连接器用于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设备之间的电路连接。有了光伏连接器可以安全快速,简单方便地连接电路系统。光伏连接器包括正极连接器和负极连接器。图1示例出现有技术中正极连接器示意图。如图1所示,正极连接器100的头部为可插入光伏系统设备的插头。图2示例出现有技术中负极连接器示意图。如图2所示,负极连接器200的头部具有可供光伏系统设备的连接头伸入的凹槽。正极连接器100与正极接线盒上的线缆的末端连接,负极连接器200与负极接线盒上的线缆的末端连接。
现有技术中,分体式接线盒的线缆圈会影响光伏组件的自动化生产。以边框组件安装分体式光伏接线盒过程为例,边框组件安装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作光伏组件层压件;
步骤2、在光伏组件边框上打上粘接硅胶;
步骤3、用组框机将有硅胶的边框组装到层压件上;
步骤4、在分体式接线盒的底座上打上粘接硅胶;
步骤5、将光伏组件的汇流条穿过分体式接线盒的焊盘孔;
步骤6、将分体式接线盒粘接到光伏组件的后板上;
步骤7、将光伏组件通过流水线传动到硅胶固化房;
步骤8、待硅胶固化好后,清洗、测试、包装出货。
在边框组件安装分体式光伏接线盒过程中,分体式接线盒的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在光伏组件上的位置很靠近组件边框,导致正极接线盒的线缆圈和负极接线盒的线缆圈更靠近组件边框。为方便描述,将下文正极接线盒的线缆圈和负极接线盒的线缆圈统称为线缆圈。在边框组件安装分体式光伏接线盒过程中,传送装置传送光伏组件过程中,线缆圈会产生振动,导致线缆圈发生位移并接触到边框上未固化的硅胶,而清洗线缆圈上的硅胶特别困难,会产生很多额外的人工成本。目前是在光伏组件上增加固定线夹,或者用胶带将线缆圈固定在光伏组件的后板上,但是会额外增加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
相关技术中,为保护第一极性连接器和第二极性连接器,会设置相互独立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例如,在有些风沙较大或有水汽等腐蚀性气体的区域,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可以将第一极性连接器和第二极性连接器保护,提高第一极性连接器和第二极性连接器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接线盒套件和层压件以及边框。光伏接线盒套件设在层压件上,边框设在层压件的边缘。图3示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光伏接线盒套件位于光伏组件中的示意图。图4示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光伏接线盒套件位于光伏组件中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光伏接线盒套件包括防护套300、第一极性接线盒400、第一极性连接器500、第二极性接线盒600、第二极性连接器700以及线缆圈800。第一极性接线盒400和第一极性连接器500通过线缆圈800连接。第二极性接线盒600和第二极性连接器700通过线缆圈800连接。第一极性连接器500和第二极性连接器700通过防护套300连接在一起。防护套300可以将第一极性连接器500和第二极性连接器700连接在一起,从而减小线缆圈800的位移,使得线缆圈800碰到光伏组件边框900的硅胶的几率极大降低,从而避免分体式接线盒的线缆圈800会影响光伏组件的自动化生产。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极性接线盒400可以为正极接线盒,也可以为负极接线盒,下文以第一极性接线盒400为正极接线盒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极性连接器500可以为正极连接器100,也可以为负极连接器200,下文以第一极性连接器500为正极连接器100为例进行说明。第二极性接线盒600可以为正极接线盒,也可以为负极接线盒,下文以第二极性接线盒600为负极接线盒为例进行说明。第二极性连接器700可以为正极连接器100,也可以为负极连接器200,下文以第二极性连接器700为负极连接器200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护套,该防护套应用于前文所述光伏接线盒套件,可以将正极连接器和负极连接器连接在一起。图5示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防护套30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极性防护件310和第二极性防护件320。
如图5所示,第一极性防护件310和第二极性防护件320可以一体注塑成型。也可将第一极性防护件310和第二极性防护件320粘接在一起,从而只需将第一极性防护件310和第二极性防护件320粘接在一起,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套300,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人工成本低。
图6示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极性防护件310和第二极性防护件320也可以通过U型杆330连接在一起。第一极性防护件310可通过粘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设在U型杆330的一端,但不限于此。第二极性防护件320可通过粘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设在U型杆330的另一端,但不限于此。
如图6所示,U型杆330是一种广义的杆状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杆状结构,具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包括但不限于平板状结构,具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此不作具体限制。U型杆330也是一种广义的U型结构,包括但不限于U型,具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例如,也可以为横杆以及对称设在横杆两端的竖杆,形成类似以U型的结构,具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由上可知,如图6所示,第一极性防护件310和第二极性防护件320分别连接在U型杆330的两端,U型杆330使得第一极性防护件310和第二极性防护件320的连接端为同一方向,从而使防护套300连接或拆卸第一极性防护件310和第二极性防护件320更加方便。
如图5所示,第一极性防护件310用于封闭第一极性连接器500的头部。第二极性防护件320用于封闭第二极性连接器700的头部。当防护套300与光伏连接器处于连接状态,第一极性防护件310封闭第一极性连接器500的头部,第二极性防护件320封闭第二极性连接器700的头部,防护套300将第一极性连接器500和第二极性连接器700连接在一起。
如图5所示,当第一极性连接器500为正极连接器100时,第一极性防护件310的结构为套筒结构311,套筒结构311用于向正极连接器100的头部提供防护空间。正极连接器100的头部伸入防护空间内,第一极性防护件310可以防护正极连接器100的头部。套筒结构311与正极连接器10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过盈配合或扣接,但不限于此。
图7示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正极连接器与第一极性防护件的连接示意图。以套筒结构与正极连接器过盈配合为例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套筒结构311可以为弹性材料。连接时,将正极连接器100的头部塞入套筒结构311的防护空间后,套筒结构311发生一定膨胀,使得正极连接器100的头部与套筒结构311过盈配合,从而将正极连接器100与套筒结构311连接,套筒结构311将正极连接器100的头部保护,避免正极连接器100的头部在运输、放置过程中被损坏或污染。
图8示例出图5侧视图。图9示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防护套的剖面图。图10示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防护套的剖面。如图8~图10所示,第一极性防护件310的内壁具有用于与第一极性连接器500的头部接触的至少一个定位件312。定位件312的数量具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此不作具体限制。如图8所示,定位件312的数量为4个,且4个定位件312均匀分布。
如图9所示,当第一极性防护件310为套筒结构311时,4个定位件312均布与套筒结构311的内壁。每个定位件312可以靠近第二极性防护件320的一端,每个定位件312可以沿套筒结构311的轴向延伸。每个定位件312可以通过粘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设置在套筒结构311内,但不限于此。
如图9和图10所示,定位件312的形状可以为板状或柱状,具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此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定位件312可以为弹性翅片。当正极连接器100的头部与弹性翅片接触后,弹性翅片发生一定形变,从而使得正极连接器100的头部与第一极性防护件310连接更加稳定。
如图9所示,为方便正极连接器100的头部进入套筒结构311,可以在定位件312远离第二极性防护件320的一端设置用于对正极连接器100进行导向的导向面313。每个导向面313用于将正极连接器100向靠近第二极性防护件320的一端引导。导向面313可以为斜面或凸起的弧面。当正极连接器100与导向面313接触后,每个导向面313将正极连接器100向靠近第二极性防护件320的一端引导,避免正极连接器100与定位件312接触后,定位件312将正极连接器100卡住,使得正极连接器100进入第一极性防护件310更加方便,并提高正极连接器100与第一极性防护件310使用寿命。
如图5所示,当第二极性连接器700为负极连接器200时,第二极性防护件320为用于伸入负极连接器200的头部的内部的连接塞321。连接塞321可以与负极连接器200的头部过盈配合。连接塞321与负极连接器200的凹槽相匹配。图11示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负极连接器与第二极性防护件的连接示意图。如图11所示,连接时,将连接塞321塞入负极连接器200的凹槽,连接塞321发生一定变形,使得连接塞321与负极连接器200的凹槽过盈配合,从而将负极连接器200和连接塞321连接,避免负极连接器200的头部在运输、放置过程中被损坏或污染。
如图5所示,第二极性防护件320的外壁具有凸起的至少一个密封结构322。密封结构322可以为密封圈、密封环或密封块。以密封结构322为密封圈为例,当第二极性防护件320为连接塞321时,在连接塞321外壁通过粘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设置多个密封圈,多个密封圈沿连接塞321的轴向分布。当第二极性防护件320塞入负极连接器200的头部时,将密封圈和连接塞321伸入负极连接器200的头部,从而可以提高第二极性防护件320和负极连接器200的头部之间的密封性。
值得注意的是,当第一极性连接器为负极连接器时,第一极性防护件的结构可以为上述第二极性防护件的结构。当第二极性连接器为正极连接器时,第二极性防护件的结构可以为上述第一极性防护件的结构。
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套应用于光伏组件时,该光伏组件在边框组件安装分体式光伏接线盒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如图7所示,将正极连接器100的头部伸入套筒结构311,在正极连接器100的头部伸入套筒结构311过程中与弹性翅片的导向面313接触,弹性翅片的导向面313将正极连接器100的头部向靠近连接塞321的一端引导,并且正极连接器100的头部伸入套筒结构311内部后,弹性翅片发生一定形变,从而使得正极连接器100的头部与套筒结构311连接,套筒结构311可以保护正极连接器100的头部。
如图11所示,将连接塞321和密封圈伸入负极连接器200的头部,连接塞321发生一定变形,使得连接塞321与负极连接器200的凹槽过盈配合,从而使得负极连接器200的头部与连接塞321和密封圈连接。密封圈可以提高连接塞321与负极连接器200的头部的密封性,连接塞321和密封圈可以保护负极连接器200的头部。
此时,如图3所示,防护套300分别与正极连接器100的头部和负极连接器200的头部连接后,防护套300将正极连接器100和负极连接器200连接为整体,连接正极连接器100的线缆圈800和连接负极连接器200的线缆圈800也连接为整体。提高正极连接器100上的线缆圈800和负极连接器200上的线缆圈800的稳定性,减小线缆圈800的位移,使得线缆圈800碰到光伏组件边框900的硅胶的几率极大降低,从而避免分体式接线盒的线缆圈800会影响光伏组件的自动化生产。
由上可知,如图5所示,防护套30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极性防护件310和第二极性防护件320。第一极性防护件310用于封闭第一极性连接器500的头部,第一极性防护件310不仅可以将防护套300与第一极性连接器500连接,而且第一极性防护件310可以保护第一极性连接器500的头部,避免第一极性连接器500的头部在运输、放置过程中被损坏或污染。第二极性防护件320用于封闭第二极性连接器700的头部,第二极性防护件320不仅可以将防护套300与第二极性连接器700连接,而且第二极性防护件320可以保护第二极性连接器700的头部,避免第二极性连接器700的头部在运输、放置过程中被损坏或污染。
不仅如此,如图5所示,防护套300在保护第一极性连接器500和第二极性连接器700的同时,由于第一极性防护件310和第二极性防护件320相互连接,当防护套300与光伏连接器处于连接状态,第一极性防护件310封闭第一极性连接器500的头部,第二极性防护件320封闭第二极性连接器700的头部,防护套300将第一极性连接器500和第二极性连接器700连接在一起,使连接在第一极性连接器500上的线缆圈800和第二极性连接器700上的线缆圈800也连接为整体,从而提高第一极性连接器500上的线缆圈800和第二极性连接器700上的线缆圈800的稳定性。在边框组件安装分体式光伏接线盒过程中,减小线缆圈800的位移,使得线缆圈800碰到光伏组件边框900的硅胶的几率极大降低,从而避免分体式接线盒的线缆圈800会影响光伏组件的自动化生产。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套300只需将相关技术中的第一极性防护件310和第二极性防护件320连接,即可解决分体式接线盒的线缆圈800会影响光伏组件的自动化生产的问题,改造成本低,人工成本低。
而且,如图5所示,因需要的第一极性防护件310和第二极性防护件320数量多,并且第一极性防护件310和第二极性防护件320尺寸小,因此,独立设置的第一极性防护件310和第二极性防护件320在使用中容易数量不一致,在与第一极性连接器500和第二极性连接器700连接后,使得第一极性防护件310或第二极性防护件320有剩余,造成浪费的情况。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套300的第一极性防护件310和第二极性防护件320连接为整体,第一极性连接器500和第二极性连接器700的数量始终一一对应,可以节约成本。
并且,如图5所示,因独立设置的第一极性防护件310和第二极性防护件320的尺寸小,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第一极性连接器500漏装第一极性防护件310,或第二极性连接器700上漏装第二极性防护件320的情况。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套300的第一极性防护件310和第二极性防护件320连接为整体,从视觉上即可容易判断防护套300上是否连接有第一极性连接器500和第二极性连接器700,不容易出现漏装第一极性连接器500或第二极性连接器700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防护套,其特征在于,用于防护光伏连接器,所述光伏连接器包括第一极性连接器和第二极性连接器;所述防护套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极性防护件和第二极性防护件;所述第一极性防护件用于封闭所述第一极性连接器的头部,所述第二极性防护件用于封闭所述第二极性连接器的头部;
当所述防护套与所述光伏连接器处于连接状态,所述第一极性防护件封闭所述第一极性连接器的头部,所述第二极性防护件封闭所述第二极性连接器的头部,所述防护套将所述第一极性连接器和所述第二极性连接器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性防护件的结构为套筒结构,所述套筒结构用于向所述第一极性连接器的头部提供防护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性防护件的内壁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极性连接器的头部接触的至少一个定位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套,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定位件为弹性翅片;和/或,
至少一个所述定位件远离所述第二极性防护件的一端具有用于对所述第一极性连接器进行导向的导向面,每个所述导向面用于将所述第一极性连接器向靠近所述第二极性防护件的一端引导;其中,
所述导向面为斜面或凸起的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性防护件为用于伸入所述第二极性连接器的头部的内部的连接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塞具有一端开口的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性防护件的外壁具有凸起的至少一个密封结构;其中,
所述密封结构为密封圈、密封环或密封块。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性防护件和所述第二极性防护件一体成型;或,
所述第一极性防护件和所述第二极性防护件粘接在一起;或,
所述第一极性防护件和所述第二极性防护件通过U型杆连接在一起。
9.一种光伏接线盒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防护套。
10.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套件。
CN202022242933.5U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防护套、光伏接线盒套件及光伏组件 Active CN213366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42933.5U CN213366896U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防护套、光伏接线盒套件及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42933.5U CN213366896U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防护套、光伏接线盒套件及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66896U true CN213366896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27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42933.5U Active CN213366896U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防护套、光伏接线盒套件及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668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9076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module device and an external device
CN109547905B (zh) 骨传导扬声装置
US8128439B2 (en) Connecting device for connecting an electrical conductor to a solar module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together with a solar module with such a connecting device
CN103620880A (zh) 连接器
KR20140027079A (ko) 배터리 모듈
US9590321B2 (en) Cable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camera module for vehicle
KR101614737B1 (ko) Fpcb 일체형 female 커넥터를 이용한 케이블 연결구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케이블 연결구
CN213366896U (zh) 一种防护套、光伏接线盒套件及光伏组件
KR101626859B1 (ko) 와이어 커넥터 타입 온도센서
CN104417390A (zh) 配线模块
US20030060093A1 (en) Device for connecting and insulatin a thermal protector for electrical windings of motors
JP4774136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11923631B2 (en) Sealed cable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use thereof
CN105452064A (zh) 向电热线端子的供电线布线结构
US20020121019A1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starter lead wire
CN216487561U (zh) 线圈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膨胀阀
CN103364609A (zh) 将电流传感器安装到电池电缆的结构和方法
CN111431380A (zh) 具有直插式线束防水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流转换器
CN210866682U (zh) 一种汽车线束结构
CN218103081U (zh) 一种分体式插接光伏接线盒
CN211208837U (zh) 一种usb辅助电源线线束
CN220086325U (zh) 一种ccs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9420166U (zh) 用于圆柱电池的卡线扣装置以及圆柱电池模组
CN217280631U (zh) 一种带有电源走线防护罩壳的塑壳断路器
CN212695358U (zh) 一种连接较为稳定的继电器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01

Address after: 710000 Shangyuan Road, caotan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ONGI LERRI SOLA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018 3rd floor, office building, 8369 Shangyuan Road,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n Longji Green Energ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