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66431U - 一种静音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静音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366431U CN213366431U CN202021074943.6U CN202021074943U CN213366431U CN 213366431 U CN213366431 U CN 213366431U CN 202021074943 U CN202021074943 U CN 202021074943U CN 213366431 U CN213366431 U CN 2133664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ute
- pad
- guide
- guide core
- 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20—Driving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26—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 H01H13/28—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using compression or extension of coil spr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5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e.g. bell-push switch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0—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3/00—Form of contacts
- H01H2203/036—Form of contacts to solve particular proble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54—Mounting of key housings on same printed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5/00—Springs
- H01H2235/01—Spiral spring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音开关,包括一基座、及设置于基座上方的一上盖,该上盖与基座相结合内部形成一容置腔,在该容置腔内设置有一导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容置腔内侧上部的至少一上静音垫、及设置于容置腔内侧下部的至少一下静音垫;由该下静音垫对导芯下移的撞击力进行缓冲消音,并由该上静音垫对导芯上移复位的撞击力进行缓冲消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音开关,在按压与弹起复位时,实现静音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音开关。
背景技术
按键开关在使用时,由于按键的按轴按下会碰触基座,而弹起又会碰到上盖,因此按下和释放时都容易发出噪音。
为了实现按键开关的静音,常用的方式是在按键下方增加弹性垫片或垫圈的方式形成缓冲,从而减小按键音。这种结构方式,只能实现按键按下时静音,而按键弹起后,其按轴碰撞到上盖顶部依然会发出声响,无法完全实现静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音开关,在按压与弹起复位时,实现静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静音开关,包括一基座、及设置于基座上方的一上盖,该上盖与基座相结合内部形成一容置腔,在该容置腔内设置有一导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容置腔内侧上部的至少一上静音垫、及设置于容置腔内侧下部的至少一下静音垫;由该下静音垫对导芯下移的撞击力进行缓冲消音,并由该上静音垫对导芯上移复位的撞击力进行缓冲消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静音垫设置于导芯上端且朝向容置腔顶壁,所述下静音垫设置于基座上且位于导芯下方;在自然状态下,该上静音垫与容置腔顶壁相接触,在工作状态下,该导芯与下静音垫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静音垫设置于上盖上且位于容置腔顶壁上,所述下静音垫设置于基座上且位于导芯下方;在自然状态下,该导芯与上静音垫相接触,在工作状态下,该导芯与下静音垫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静音垫一体式注塑于上盖上,或装配于上盖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静音垫主要由一中心套圈、及相对连接于中心套圈两侧的两块静音接触片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基座上向上凸设有一第一导柱,在该第一导柱中心轴方向上形成有一第一导向孔;所述中心套圈套设于第一导柱外围;所述导芯下端向下延伸设置有插入第一导向孔中的一第一插轴,在该第一插轴外围套设有一第一复位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静音垫一体式注塑于基座上,或装配于基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基座上向上凸设有一第二导柱,在该第二导柱中心轴方向上形成有一第二导向孔,该导芯下端向下延伸设置有插入第二导向孔内的一第二插轴;所述上静音垫设置于导芯上且朝向容置腔顶壁,所述下静音垫设置于第二导向孔内且位于第二插轴下方;在自然状态下,该上静音垫与容置腔顶壁相接触,在工作状态下,该导芯的第二插轴与下静音垫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导芯内一体式注塑有一第一静音缓冲件,且该第一静音缓冲件由导芯上部侧边露出形成所述上静音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静音垫一体式注塑于基座的第二导向孔内,或装配于基座的第二导向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二插轴外围套设有一第二复位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基座上向上凸设有一第三导柱,在该第三导柱中心轴方向上形成有一第三导向孔,该导芯下端向下延伸设置有插入第三导向孔内的一第三插轴,在该导芯上设置有一第二静音缓冲件,该第二静音缓冲件包括朝向容置腔顶壁的所述上静音垫、及设置于插轴下端的所述下静音垫;在自然状态下,该上静音垫与容置腔顶壁相接触,在工作状态下,该下静音垫与第三导向孔内底部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静音缓冲件一体式注塑于导芯内,且该第二静音缓冲件由导芯上部侧边露出形成所述上静音垫,由该插轴下端露出形成所述下静音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三插轴外围套设有一第三复位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导芯内预留有一空腔,在该空腔内一体注塑成型有一第三静音缓冲件,该第三静音缓冲件由导芯上部侧边露出形成所述上静音垫,该第三静音缓冲件由导芯下部侧边露出形成所述下静音垫;在自然状态下,该上静音垫与容置腔顶壁相接触,在工作状态下,该下静音垫与容置腔底壁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静音垫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该导芯两侧,且该下静音垫主要由数个凸起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静音缓冲件主要由一中心胶垫、及分别一体成型于中心胶垫两侧的一纵向胶柱组成,其中,所述上静音垫成型于纵向胶柱上端部,所述下静音垫成型于纵向胶柱下端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基座上向上凸设有一第四导柱,在该第四导柱中心轴方向上形成有一第四导向孔;所述导芯下端向下延伸设置有插入第四导向孔中的一第四插轴,在该第四插轴外围套设有一第四复位弹簧,该第四复位弹簧上端与中心胶垫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静音垫与下静音垫均为软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上盖与基座相结合形成的容置腔内侧上部设置至少一上静音垫,在容置腔内侧下部设置至少一下静音垫,由下静音垫对导芯下移的撞击力进行缓冲消音,并由上静音垫对导芯上移复位的撞击力进行缓冲消音,由此,在按压导芯、及导芯弹起复位时,减小噪音的产生,且接近于无声,实现静音效果。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剖面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导芯与上静音垫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导芯与上静音垫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下静音垫设置于基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下静音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的爆炸图;
图10为实施例二的剖面图;
图11为实施例二中上静音垫设置于上盖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三的爆炸图;
图13为实施例三的剖面图;
图14为实施例三中下静音垫设置于基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四的爆炸图;
图16为实施例四的剖面图;
图17为实施例四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四中上静音垫与下静音垫设置于导芯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四中导芯与上静音垫和下静音垫分解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五的爆炸图;
图21为实施例五的剖面图;
图22为实施例五中上静音垫与下静音垫设置于导芯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五中上静音垫与下静音垫设置于导芯上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实施例五中导芯与上静音垫和下静音垫分解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实施例五中导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静音开关,包括一基座1、及设置于基座1上方的一上盖2,该上盖2与基座1相结合内部形成一容置腔3,在该容置腔3内设置有一导芯4,同时,在上盖2上开设有供导芯4上端穿出按压的一开口21。在本实施例中,静音开关还包括设置于容置腔3内侧上部的至少一上静音垫、及设置于容置腔3内侧下部的至少一下静音垫;由该下静音垫对导芯4下移的撞击力进行缓冲消音,并由该上静音垫对导芯4上移复位的撞击力进行缓冲消音。具体的,上静音垫与下静音垫均为软胶,软胶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消音作用。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静音垫5设置于导芯4上端且朝向容置腔3顶壁,所述下静音垫6设置于基座1上且位于导芯4下方;在自然状态下,该上静音垫5与容置腔3顶壁相接触,在工作状态下,该导芯4与下静音垫6相接触。由此,在按压导芯4下移至容置腔3底壁,触发开关内部的导通组件电性导通时,开关处于工作状态,而导芯4下端与下静音垫6触碰,由下静音垫6对导芯4下移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减小噪音的产生,且接近于无声,以利于达到静音的效果;而当释放对导芯4的按压,导芯4上移复位至初始状态时,直接触碰容置腔3顶壁(上盖2)的部件为导芯4上的上静音垫5,由上静音垫5对导芯4上移复位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减小噪音的产生,且接近于无声,以利于达到静音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与图5所示,在所述导芯4内一体式注塑有一第一静音缓冲件,且该第一静音缓冲件由导芯4上部侧边露出形成所述上静音垫5。具体的,上静音垫5为软胶,软胶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消音作用。在注塑时,将软胶由导芯4上的注塑孔注入,而由于在导芯4上部侧边具有两个出孔,使得注入导芯4内的软胶跑出,由此,形成所述上静音垫5。
具体的,所述上静音垫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该导芯4上部两侧。在导芯4上移复位至初始状态时,由这两个上静音垫5直接触碰容置腔3顶壁(上盖2),由两个上静音垫5对导芯4上移复位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减小声音的产生,以利于达到静音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与图7所示,所述下静音垫6主要由一中心套圈61、及相对连接于中心套圈61两侧的两块静音接触片62组成。具体的,所述下静音垫6为软胶,软胶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消音作用。
同时,在所述基座1上向上凸设有一第一导柱11,在该第一导柱11中心轴方向上形成有一第一导向孔12;所述中心套圈61套设于第一导柱11外围;所述导芯4下端向下延伸设置有插入第一导向孔12中的一第一插轴41。同时,在所述第一插轴41外围套设有一第一复位弹簧7,由第一复位弹簧7为导芯4的上移复位提供弹性恢复力。
对于下静音垫6与基座1的结合方式有以下两种方式:
(1)所述下静音垫6一体式注塑于基座1上。
(2)所述下静音垫6装配于基座1上。
不管下静音垫6与基座1以何种方式结合,只要在导芯4下移至容置腔3底壁时,直接触碰的部件是下静音垫6,即可达到缓冲、降低声音的作用,以利于达到静音效果。
而为了进一步降低按压时发出的声音,可以将导芯4下端的第一插轴41做得比较短,防止在导芯4下移时,第一插轴41撞击到第一导向孔12底部发声。第一插轴41的长度设计,只要能保证在导芯4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插轴41均在第一导向孔12中上下移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开关的导通组件结构,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按键开关中的动静片结构、对光导通结构、磁性导通结构、霍尔导通结构等来实现,下面,以动静片结构为例,对本实施例的导通组件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与图8所示,在基座1上且位于容置腔3内设置有动片8与静片9,在导芯4处于自然未按压状态时,由导芯4侧边上的按压块41向外侧推动动片8,使得动片8上的动触点与静片9上的静触点分离,以达到断开功能。而当导芯4下移时,导芯4侧边上的按压块41释放对动片8向外的作用力,使得动片8复位靠近静片9,使得动片8上动触点与静片9上的静触点接触,即可达到导通功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上静音垫的结构及设置的位置不同。具体的,如图9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上静音垫5'设置于上盖2上且位于容置腔3顶壁上,所述下静音垫6设置于基座1上且位于导芯4下方;在自然状态下,该导芯4与上静音垫5'相接触,在工作状态下,该导芯4与下静音垫6相接触。由此,在按压导芯4下移至容置腔3底壁,触发开关内部的导通组件电性导通时,开关处于工作状态,而导芯4下端与下静音垫6触碰,由下静音垫6对导芯4下移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减小噪音的产生,且接近于无声,以利于达到静音的效果;而当释放对导芯4的按压,导芯4上移复位至初始状态时,导芯4直接触碰到上盖2上的上静音垫5',由上静音垫5'对导芯4上移复位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减小噪音的产生,且接近于无声,以利于达到静音的效果。
对于上静音垫5'与上盖2的结合方式有以下两种方式:
(1)所述上静音垫5'一体式注塑于上盖2上。
(2)上静音垫5'装配于上盖2上。
不管上静音垫5'与上盖2以何种方式结合,只要在导芯4上移复位至容置腔3顶壁时,直接触碰的部件是上静音垫5',即可达到缓冲、降低声音的作用,以利于达到静音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上静音垫5'为软胶,软胶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消音作用。同时,所述上静音垫5'的数量为两个,位于相对的两侧,如图10与图11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下静音垫6的具体结构及安装位置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下静音垫的结构及设置的位置不同。具体的,如图12至图14所示,在该基座1上向上凸设有一第二导柱11',在该第二导柱11'中心轴方向上形成有一第二导向孔12',该导芯4下端向下延伸设置有插入第二导向孔12'内的一第二插轴41',在按压导芯4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插轴41'沿着第二导向孔12'上下移动。同时,在所述第二插轴41'外围套设有一第二复位弹簧7',由第二复位弹簧7'为导芯4的上移复位提供弹性恢复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静音垫5设置于导芯4上且朝向容置腔3顶壁,所述下静音垫6'设置于第二导向孔12'内且位于第二插轴41'下方;在自然状态下,该上静音垫5与容置腔3顶壁相接触,在工作状态下,该导芯4的第二插轴41'与下静音垫6'相接触。由此,在按压导芯4下移,触发开关内部的导通组件电性导通时,开关处于工作状态,而导芯4的第二插轴41'与下静音垫6'触碰,由下静音垫6'对导芯4下移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减小噪音的产生,且接近于无声,以利于达到静音的效果;而当释放对导芯4的按压,导芯4上移复位至初始状态时,直接触碰容置腔3顶壁(上盖2)的部件为导芯4上的上静音垫5,由上静音垫5对导芯4上移复位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减小噪音的产生,且接近于无声,以利于达到静音的效果。
对于下静音垫6'与基座1的结合方式有以下两种方式:
(1)所述下静音垫6'一体式注塑于基座1的第二导向孔12'内。
(2)所述下静音垫6'装配于基座1的第二导向孔12'内。
不管下静音垫6'与基座1以何种方式结合,只要在导芯4的第二插轴41'下移至第二导向孔12'底壁时,直接触碰的部件是下静音垫6',即可达到缓冲、降低声音的作用,以利于达到静音效果。
如图13与图14所示,所述下静音垫6'的形状与基座1的第二导向孔12'形状相匹配。同时,所述下静音垫6'为软胶,软胶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消音作用。
而为了进一步降低按压时发出的声音,可以将导芯4下端除了第二插轴41'的其他部位做得比较短,防止在导芯4下移时,除了第二插轴41'的其他部位撞击到容置腔3底壁发声。在具体设计时,只要能保证在第二插轴41'下移接触到下静音垫6'时,导芯4下端除了第二插轴41'的其他部位未接触到容置腔3底壁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上静音垫5的具体结构及安装位置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下静音垫的结构及设置的位置不同。具体的,如图15至图17所示,在该基座1上向上凸设有一第三导柱11”,在该第三导柱11”中心轴方向上形成有一第三导向孔12”,该导芯4下端向下延伸设置有插入第三导向孔12”内的一第三插轴41”,在按压导芯4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三插轴41”沿着第三导向孔12”上下移动。同时,在所述第三插轴41”外围套设有一第三复位弹簧7”,由第三复位弹簧7”为导芯4的上移复位提供弹性恢复力。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6、图18与图19所示,在该导芯4上设置有一第二静音缓冲件,该第二静音缓冲件包括朝向容置腔3顶壁的所述上静音垫5、及设置于第三插轴41”下端的所述下静音垫6”;在自然状态下,该上静音垫5与容置腔3顶壁相接触,在工作状态下,该下静音垫6”与第三导向孔12”内底部相接触。由此,在按压导芯4下移,触发开关内部的导通组件电性导通时,开关处于工作状态,而第三插轴41”下端的下静音垫6”与第三导柱11”的第三导向孔12”内底部触碰,由下静音垫6”对导芯4下移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减小噪音的产生,且接近于无声,以利于达到静音的效果;而当释放对导芯4的按压,导芯4上移复位至初始状态时,直接触碰容置腔3顶壁(上盖2)的部件为导芯4上的上静音垫5,由上静音垫5对导芯4上移复位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减小噪音的产生,且接近于无声,以利于达到静音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6、如图18与图19所示,所述第二静音缓冲件一体式注塑于导芯4内,且该第二静音缓冲件由导芯4上部侧边露出形成所述上静音垫5,由该第三插轴41”下端露出形成所述下静音垫6”。具体的,所述第二静音缓冲件为软胶,软胶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消音作用。在注塑时,将软胶由导芯4上的注塑孔注入,而由于在导芯4上部侧边具有两个出孔,第三插轴41”下端具有一个出孔,使得注入导芯4内的软胶跑出,由此,形成所述上静音垫5与下静音垫6”。
而为了进一步降低按压时发出的声音,可以将导芯4下端除了第三插轴41”的其他部位做得比较短,防止在导芯4下移时,除了第三插轴41”的其他部位撞击到容置腔3底壁发声。在具体设计时,只要能保证在第三插轴41”下移接触到下静音垫6”时,导芯4下端除了第三插轴41”的其他部位未接触到容置腔3底壁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上静音垫5的具体结构及安装位置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下静音垫的结构及设置的位置不同。具体的,如图20至图25所示,在该导芯4内预留有一空腔40,如图25所示,在该空腔40内一体成型有一第三静音缓冲件50,第三静音缓冲件50由导芯4上部侧边露出形成所述上静音垫5,该第三静音缓冲件50由导芯4下部侧边露出形成所述下静音垫6”';在自然状态下,该上静音垫5与容置腔3顶壁相接触,在工作状态下,该下静音垫6”'与容置腔3底壁相接触。由此,在按压导芯4下移至容置腔3底壁,触发开关内部的导通组件电性导通时,开关处于工作状态,而第三静音缓冲件50的下静音垫6”'与容置腔3底壁(基座1)触碰,由第三静音缓冲件50的下静音垫6”'对导芯4下移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减小噪音的产生,且接近于无声,以利于达到静音的效果;而当释放对导芯4的按压,导芯4上移复位至初始状态时,直接触碰容置腔3顶壁(上盖2)的部件为第三静音缓冲件50的上静音垫5,由第三静音缓冲件50的上静音垫5对导芯4上移复位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减小噪音的产生,且接近于无声,以利于达到静音的效果。
本实施例第三静音缓冲件50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消音作用。在注塑时,将液态软胶由导芯4上的注塑孔注入,而由于在导芯4上部侧边具有两个上出孔,下部具有两个下出孔,使得注入导芯4内的液态软胶跑出成型所述上静音垫5与下静音垫6”'。
具体的,所述上静音垫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该导芯4两侧,如图21与图22所示。在导芯4上移复位至初始状态时,由这两个上静音垫5直接触碰容置腔3顶壁(上盖2),由两个上静音垫5对导芯4上移复位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减小声音的产生,以利于达到静音的效果。
具体的,如图22与图23所示,所述下静音垫6”'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该导芯4两侧,且该下静音垫6”'主要由数个凸起61组成。对于每个下静音垫6”'中凸起61的数量,优选的,为3个,如图23所示。在按压导芯4下移至容置腔3底壁,触发开关内部的导通组件电性导通时,开关处于工作状态,由数个凸起61与容置腔3底壁(基座1)触碰,数个凸起61对导芯4下移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减小噪音的产生,且接近于无声,以利于达到静音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所述第三静音缓冲件50主要由一中心胶垫501、及分别一体成型于中心胶垫501两侧的一纵向胶柱502组成,其中,所述上静音垫5成型于纵向胶柱502上端部,所述下静音垫6”'成型于纵向胶柱502下端部。
同时,在所述基座1上向上凸设有一第四导柱11,在该第四导柱11中心轴方向上形成有一第四导向孔12;所述导芯4下端向下延伸设置有插入第四导向孔12中的一第四插轴41,在该第四插轴41外围套设有一第四复位弹簧7”',该第四复位弹簧7”'上端与中心胶垫501接触。由第四复位弹簧7”'为导芯4的上移复位提供弹性恢复力。在第四复位弹簧7”'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可带动处于按压状态下的导芯4上移复位,在导芯4下移与上移的过程中,第四复位弹簧7”'的上端均与第三静音缓冲件50的中心胶垫501触碰,因此,在整个过程中,由中心胶垫501对第四复位弹簧7”'与导芯4之间的撞击力进行缓冲,进行减小噪音的产生,且接近于无声,以利于达到静音的效果。
而为了进一步降低按压时发出的声音,可以将导芯4下端的第四插轴41做得比较短,防止在导芯4下移时,第四插轴41撞击到第四导向孔12底部发声。第四插轴41的长度设计,只要能保证在导芯4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第四插轴41均在第四导向孔12中上下移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上静音垫5的具体结构及安装位置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静音开关,包括一基座、及设置于基座上方的一上盖,该上盖与基座相结合内部形成一容置腔,在该容置腔内设置有一导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容置腔内侧上部的至少一上静音垫、及设置于容置腔内侧下部的至少一下静音垫;由该下静音垫对导芯下移的撞击力进行缓冲消音,并由该上静音垫对导芯上移复位的撞击力进行缓冲消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静音垫设置于导芯上端且朝向容置腔顶壁,所述下静音垫设置于基座上且位于导芯下方;在自然状态下,该上静音垫与容置腔顶壁相接触,在工作状态下,该导芯与下静音垫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静音垫设置于上盖上且位于容置腔顶壁上,所述下静音垫设置于基座上且位于导芯下方;在自然状态下,该导芯与上静音垫相接触,在工作状态下,该导芯与下静音垫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静音垫一体式注塑于上盖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静音垫装配于上盖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静音垫主要由一中心套圈、及相对连接于中心套圈两侧的两块静音接触片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上向上凸设有一第一导柱,在该第一导柱中心轴方向上形成有一第一导向孔;所述中心套圈套设于第一导柱外围;所述导芯下端向下延伸设置有插入第一导向孔中的一第一插轴,在该第一插轴外围套设有一第一复位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静音垫一体式注塑于基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静音垫装配于基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上向上凸设有一第二导柱,在该第二导柱中心轴方向上形成有一第二导向孔,该导芯下端向下延伸设置有插入第二导向孔内的一第二插轴;所述上静音垫设置于导芯上且朝向容置腔顶壁,所述下静音垫设置于第二导向孔内且位于第二插轴下方;在自然状态下,该上静音垫与容置腔顶壁相接触,在工作状态下,该导芯的第二插轴与下静音垫相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10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芯内一体式注塑有一第一静音缓冲件,且该第一静音缓冲件由导芯上部侧边露出形成所述上静音垫。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静音垫一体式注塑于基座的第二导向孔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静音垫装配于基座的第二导向孔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插轴外围套设有一第二复位弹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上向上凸设有一第三导柱,在该第三导柱中心轴方向上形成有一第三导向孔,该导芯下端向下延伸设置有插入第三导向孔内的一第三插轴,在该导芯上设置有一第二静音缓冲件,该第二静音缓冲件包括朝向容置腔顶壁的所述上静音垫、及设置于插轴下端的所述下静音垫;在自然状态下,该上静音垫与容置腔顶壁相接触,在工作状态下,该下静音垫与第三导向孔内底部相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静音缓冲件一体式注塑于导芯内,且该第二静音缓冲件由导芯上部侧边露出形成所述上静音垫,由该插轴下端露出形成所述下静音垫。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插轴外围套设有一第三复位弹簧。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芯内预留有一空腔,在该空腔内一体注塑成型有一第三静音缓冲件,该第三静音缓冲件由导芯上部侧边露出形成所述上静音垫,该第三静音缓冲件由导芯下部侧边露出形成所述下静音垫;在自然状态下,该上静音垫与容置腔顶壁相接触,在工作状态下,该下静音垫与容置腔底壁相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静音垫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该导芯两侧,且该下静音垫主要由数个凸起组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静音缓冲件主要由一中心胶垫、及分别一体成型于中心胶垫两侧的一纵向胶柱组成,其中,所述上静音垫成型于纵向胶柱上端部,所述下静音垫成型于纵向胶柱下端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上向上凸设有一第四导柱,在该第四导柱中心轴方向上形成有一第四导向孔;所述导芯下端向下延伸设置有插入第四导向孔中的一第四插轴,在该第四插轴外围套设有一第四复位弹簧,该第四复位弹簧上端与中心胶垫接触。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静音垫与下静音垫均为软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58129 | 2020-05-29 | ||
CN2020209581294 | 2020-05-2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366431U true CN213366431U (zh) | 2021-06-04 |
Family
ID=7441647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074943.6U Active CN213366431U (zh) | 2020-05-29 | 2020-06-11 | 一种静音开关 |
CN202021074923.9U Active CN212485172U (zh) | 2020-05-29 | 2020-06-11 | 一种组合式静音开关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074923.9U Active CN212485172U (zh) | 2020-05-29 | 2020-06-11 | 一种组合式静音开关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230207233A1 (zh) |
CN (2) | CN213366431U (zh) |
WO (2) | WO2021239159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39159A1 (zh) * | 2020-05-29 | 2021-12-02 |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静音开关 |
WO2023093902A1 (zh) * | 2021-11-29 | 2023-06-01 |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按键开关的旋转切换式有声无声机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40526B (zh) * | 2022-11-07 | 2023-06-02 | 中电华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按钮开关用防护外壳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32765B2 (ja) * | 1991-05-07 | 1996-09-11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電話機 |
FR2993700B1 (fr) * | 2012-07-17 | 2014-07-11 | Coactive Technologies Llc | "commutateur electrique a effet tactile a bruit reduit et procede d'attenuation du bruit d'un commutateur a effet tactile" |
CN205282348U (zh) * | 2016-01-21 | 2016-06-01 | 余正明 | 一种无声键盘开关 |
CN206758331U (zh) * | 2017-04-08 | 2017-12-15 |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导芯限位功能的键盘开关 |
CN207116290U (zh) * | 2017-07-03 | 2018-03-16 | 惠州佳达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机械键盘开关 |
CN208027947U (zh) * | 2018-04-13 | 2018-10-30 | 惠州市正牌科电有限公司 | 一种机械开关的静音结构 |
CN208014594U (zh) * | 2018-04-13 | 2018-10-26 | 惠州市正牌科电有限公司 | 一种机械开关的静音轴结构 |
CN208548289U (zh) * | 2018-07-09 | 2019-02-26 |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有声无声切换功能的微动开关 |
CN109119274A (zh) * | 2018-09-01 | 2019-01-01 |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霍尔线性按键开关 |
CN109192582B (zh) * | 2018-10-12 | 2019-09-20 | 深圳马太亚科技有限公司 | 按键开关及具有该按键开关的键盘 |
CN213366431U (zh) * | 2020-05-29 | 2021-06-04 |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静音开关 |
-
2020
- 2020-06-11 CN CN202021074943.6U patent/CN213366431U/zh active Active
- 2020-06-11 CN CN202021074923.9U patent/CN212485172U/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6-29 US US17/927,860 patent/US2023020723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6-29 WO PCT/CN2021/103034 patent/WO202123915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06-29 WO PCT/CN2021/103030 patent/WO202123915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06-29 US US17/927,859 patent/US20230290584A1/en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39159A1 (zh) * | 2020-05-29 | 2021-12-02 |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静音开关 |
WO2023093902A1 (zh) * | 2021-11-29 | 2023-06-01 |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按键开关的旋转切换式有声无声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239159A1 (zh) | 2021-12-02 |
US20230290584A1 (en) | 2023-09-14 |
WO2021239158A1 (zh) | 2021-12-02 |
CN212485172U (zh) | 2021-02-05 |
US20230207233A1 (en) | 2023-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366431U (zh) | 一种静音开关 | |
JPH0125461Y2 (zh) | ||
CN109166750B (zh) | 一种仿机械式键盘的按键结构 | |
CN212810151U (zh) | 一种可以自由切换两种声音和手感属性的按键开关 | |
CN217061862U (zh) | 一种用于微动开关的切换式有声无声机构 | |
WO2023155827A1 (zh) | 一种可切换有声无声的微动开关 | |
CN205069465U (zh) | 双轴按键开关和键盘 | |
CN110033975B (zh) | 按键 | |
CN211743017U (zh) | 一种平衡轴及键盘装置 | |
CN217280510U (zh) | 一种新型静音开关 | |
CN109659185B (zh) | 稳定顺畅型弹片发声薄膜键盘开关 | |
TWM621746U (zh) | 一種靜音開關 | |
CN213366432U (zh) | 一种光轴按键开关 | |
CN211479913U (zh) | 一种静音型键盘按键开关 | |
CN211743019U (zh) | 带可实现不同声音手感组装结构的微动开关及鼠标 | |
CN113130242A (zh) | 一种静音型键盘按键开关 | |
CN216928361U (zh) | 一种键盘开关降噪结构 | |
CN217009001U (zh) | 一种斜面缓冲静音型按键开关 | |
CN212084886U (zh) | 一种键盘按键结构 | |
CN220856403U (zh) | 一种静音型按键结构 | |
CN206595179U (zh) | 既可用于薄膜键盘也可用于光电键盘的复合型机械开关及其键盘结构 | |
CN219393204U (zh) | 一种静音防尘微动开关 | |
CN221726989U (zh) | 按键、锁及门 | |
CN111816244B (zh) | 按键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
CN220796528U (zh) | 一种具有触发行程的按键开关及用于马桶的踢脚开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