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60358U - 一种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60358U
CN213360358U CN202022407370.0U CN202022407370U CN213360358U CN 213360358 U CN213360358 U CN 213360358U CN 202022407370 U CN202022407370 U CN 202022407370U CN 213360358 U CN213360358 U CN 213360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ise reduction
pipe
frame structure
air inlet
connec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0737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Yafe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Yafe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Yafe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Yafe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0737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60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60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603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包括连接管,折射过滤架结构,连接头,降噪管,可拆卸吸音架结构,连接环,连接法兰,降噪防护架结构,外部空气进入管,气泵进气管,弧形固定架,连接板和连接螺栓,所述的折射过滤架结构安装在连接管的内侧;所述的连接头焊接在连接管的上部,并且内侧与连接管的内侧连通;所述的降噪管焊接在连接头的右侧上部;所述的可拆卸吸音架结构安装在降噪管的内部右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纵向垂直网和倾斜网的设置,有利于对气流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防止杂质污染降噪介质,从而延长降噪介质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少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压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以发动机的动力驱动气泵(也称为空气压缩机),作为制动器制动的能源,而驾驶员的体力仅用于控制能源的制动系统称之为气压制动系统,载货车辆多采用气压制动。
但是,现有的泵进气降噪装置还存在着不能对气流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防护效果差和不方便对装置内侧进行清理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泵进气降噪装置不能对气流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防护效果差和不方便对装置内侧进行清理的问题。一种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包括连接管,折射过滤架结构,连接头,降噪管,可拆卸吸音架结构,连接环,连接法兰,降噪防护架结构,外部空气进入管,气泵进气管,弧形固定架,连接板和连接螺栓,所述的折射过滤架结构安装在连接管的内侧;所述的连接头焊接在连接管的上部,并且内侧与连接管的内侧连通;所述的降噪管焊接在连接头的右侧上部;所述的可拆卸吸音架结构安装在降噪管的内部右侧;所述的连接环分别螺纹连接在降噪管的左右两侧;所述的连接法兰焊接在连接环远离连接管的一侧;所述的降噪防护架结构设置在连接管的外侧;所述的外部空气进入管法兰连接在连接管的左侧;所述的气泵进气管法兰连接在连接管的右侧;所述的弧形固定架分别套接在连接管的外部左右两侧;所述的连接板分别焊接在弧形固定架的后端上下两部;所述的连接螺栓贯穿连接板连接降噪防护架结构;所述的折射过滤架结构包括圆柱吸引层,通孔,橡胶垫,磁铁片,纵向垂直网和倾斜网,所述的通孔开设在圆柱吸引层的上部;所述的橡胶垫分别胶接在圆柱吸引层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磁铁片分别胶接在圆柱吸引层的外部左右两侧;所述的纵向垂直网胶接在圆柱吸引层的内侧;所述的倾斜网的下部胶接在圆柱吸引层的内侧左下部,上部胶接在圆柱吸引层与纵向垂直网的夹角处。
优选的,所述的可拆卸吸音架结构包括套管,过滤网,吸音棉,端盖和把手,所述的过滤网螺钉连接在套管的左侧;所述的吸音棉放置在套管的内侧;所述的端盖焊接在套管的右侧;所述的把手焊接在端盖的右侧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降噪防护架结构包括防护壳,内置海绵垫,螺纹孔,端面防护盖,侧面海绵垫,固定环和海绵圈,所述的内置海绵垫胶接在防护壳的内侧四周位置;所述的螺纹孔开设在防护壳的内侧后端;所述的端面防护盖螺钉连接在防护壳的右侧;所述的侧面海绵垫胶接在端面防护盖的左侧;所述的固定环分别焊接在端面防护盖的下部和防护壳的左侧下部;所述的海绵圈胶接在固定环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的圆柱吸引层横向插接在连接管的内侧,所述的橡胶垫分别设置在连接管和连接环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磁铁片吸附在连接管的内侧,所述的通孔的内侧和连接头的内侧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套管横向插接在降噪管的内部右侧,所述的端盖插接在降噪管的内部右侧,并且与降噪管螺钉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螺栓贯穿连接板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环设置有两个,左侧的固定环套接在外部空气进入管的外侧,右侧的固定环套接在气泵进气管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管、连接头、降噪管、连接环和连接法兰分别设置在防护壳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环的内侧和海绵圈的内侧分别与防护壳的内侧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纵向垂直网和倾斜网的设置,有利于对气流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防止杂质污染降噪介质,从而延长降噪介质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少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圆柱吸引层和橡胶垫的设置,有利于将连接管内侧的部分声波吸收,防止气流产生的噪音通过连接管向外侧传导,橡胶垫减小连接管和连接环之间振动产生的噪音,从而提高该装置的降噪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磁铁片的设置,有利于将圆柱吸引层固定在连接管的内侧,防止震动导致圆柱吸引层在连接管的内侧移动,从而使声波直接传导到连接管的外侧,影响降噪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套管、端盖和把手的设置,有利于方便将吸音棉从降噪管的内侧拆下,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吸音棉进行更换,同时还方便对连接头的内侧和降噪管的内侧进行清理,增加该设备的清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过滤网和吸音棉的设置,有利于将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进一步提高该装置的降噪效果,同时对气流带来的杂物进行过滤,减少杂物对吸音棉的污染,进而延长吸音棉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防护壳、端面防护盖和固定环的设置,有利于对连接管、连接头和降噪管起到防护效果,分别防止连接管、连接头和降噪管受到损坏,从而提高该装置的防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置海绵垫、侧面海绵垫和海绵圈的设置,有利于减少外部空气进入管、气泵进气管和连接管与防护壳之间因为震动产生的噪音,从而进一步提高该装置的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射过滤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吸音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降噪防护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连接管;2、折射过滤架结构;21、圆柱吸引层;22、通孔;23、橡胶垫;24、磁铁片;25、纵向垂直网;26、倾斜网;3、连接头;4、降噪管;5、可拆卸吸音架结构;51、套管;52、过滤网;53、吸音棉;54、端盖;55、把手;6、连接环;7、连接法兰;8、降噪防护架结构;81、防护壳;82、内置海绵垫;83、螺纹孔;84、端面防护盖;85、侧面海绵垫;86、固定环;87、海绵圈;9、外部空气进入管;10、气泵进气管;11、弧形固定架;12、连接板;13、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包括连接管1,折射过滤架结构2,连接头3,降噪管4,可拆卸吸音架结构5,连接环6,连接法兰7,降噪防护架结构8,外部空气进入管9,气泵进气管10,弧形固定架11,连接板12和连接螺栓13,所述的折射过滤架结构2安装在连接管1的内侧;所述的连接头3焊接在连接管1的上部,并且内侧与连接管1的内侧连通;所述的降噪管4焊接在连接头3的右侧上部;所述的可拆卸吸音架结构5安装在降噪管4的内部右侧;所述的连接环6分别螺纹连接在降噪管4的左右两侧;所述的连接法兰7焊接在连接环6远离连接管1的一侧;所述的降噪防护架结构8设置在连接管1的外侧;所述的外部空气进入管9法兰连接在连接管1的左侧;所述的气泵进气管10法兰连接在连接管1的右侧;所述的弧形固定架11分别套接在连接管1的外部左右两侧;所述的连接板12分别焊接在弧形固定架11的后端上下两部;所述的连接螺栓13贯穿连接板12连接降噪防护架结构8;所述的折射过滤架结构2包括圆柱吸引层21,通孔22,橡胶垫23,磁铁片24,纵向垂直网25和倾斜网26,所述的通孔22开设在圆柱吸引层21的上部;所述的橡胶垫23分别胶接在圆柱吸引层21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磁铁片24分别胶接在圆柱吸引层21的外部左右两侧;所述的纵向垂直网25胶接在圆柱吸引层21的内侧;所述的倾斜网26的下部胶接在圆柱吸引层21的内侧左下部,上部胶接在圆柱吸引层21与纵向垂直网25的夹角处;气流从圆柱吸引层21的内侧穿过,部分声波经过倾斜网26向上折射,圆柱吸引层21将部分振动声波吸收,从而达到降噪效果,同时不影响气流的正常穿过。
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可拆卸吸音架结构5包括套管51,过滤网52,吸音棉53,端盖54和把手55,所述的过滤网52螺钉连接在套管51的左侧;所述的吸音棉53放置在套管51的内侧;所述的端盖54焊接在套管51的右侧;所述的把手55焊接在端盖54的右侧中间位置;声波穿过过滤网52,进入套管51的内侧,吸音棉53将声波吸收,达到降噪的效果。
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降噪防护架结构8包括防护壳81,内置海绵垫82,螺纹孔83,端面防护盖84,侧面海绵垫85,固定环86和海绵圈87,所述的内置海绵垫82胶接在防护壳81的内侧四周位置;所述的螺纹孔83开设在防护壳81的内侧后端;所述的端面防护盖84螺钉连接在防护壳81的右侧;所述的侧面海绵垫85胶接在端面防护盖84的左侧;所述的固定环86分别焊接在端面防护盖84的下部和防护壳81的左侧下部;所述的海绵圈87胶接在固定环86的内侧;防护壳81和端面防护盖84对设备进行防护,同时内置海绵垫82和侧面海绵垫85对设备外侧进行降噪,海绵圈87减小固定环86与外部空气进入管9和气泵进气管10之间因为震动引起的噪音,提高降噪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圆柱吸引层21横向插接在连接管1的内侧,所述的橡胶垫23分别设置在连接管1和连接环6之间。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磁铁片24吸附在连接管1的内侧,所述的通孔22的内侧和连接头3的内侧垂直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套管51横向插接在降噪管4的内部右侧,所述的端盖54插接在降噪管4的内部右侧,并且与降噪管4螺钉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连接螺栓13贯穿连接板12与螺纹孔83螺纹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环86设置有两个,左侧的固定环86套接在外部空气进入管9的外侧,右侧的固定环86套接在气泵进气管10的外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连接管1、连接头3、降噪管4、连接环6和连接法兰7分别设置在防护壳81的内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环86的内侧和海绵圈87的内侧分别与防护壳81的内侧连通。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防护壳81左侧的固定环86套接在外部空气进入管9的外侧,端面防护盖84右侧的固定环86套接在气泵进气管10的内侧,再将外部空气进入管9和气泵进气管10分别与连接管1左右两侧的连接法兰7连接,最后通过弧形固定架11、连接板12和连接螺栓13将连接管1固定在防护壳81的内侧,气流从外部空气进入管9进入连接管1的内侧,并从圆柱吸引层21的内侧穿过,部分声波经过倾斜网26向上折射,纵向垂直网25和倾斜网26对气流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同时不影响气流的正常通行,圆柱吸引层21将部分振动声波吸收,气流通过气泵进气管10进入气泵中,折射之后的声波经过连接头3进入降噪管4的内侧,声波穿过过滤网52,进入套管51的内侧,吸音棉53将声波吸收并消除,将端面防护盖84上的螺钉拆下,并向右侧移动端面防护盖84,再将端盖54上的螺钉拆下,手握把手55,向右侧拉动套管51,将套管51从降噪管4的内侧取出,方便工作人员对吸音棉53进行更换。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包括连接管(1),折射过滤架结构(2),连接头(3),降噪管(4),可拆卸吸音架结构(5),连接环(6),连接法兰(7),降噪防护架结构(8),外部空气进入管(9),气泵进气管(10),弧形固定架(11),连接板(12)和连接螺栓(13),所述的折射过滤架结构(2)安装在连接管(1)的内侧;所述的连接头(3)焊接在连接管(1)的上部,并且内侧与连接管(1)的内侧连通;所述的降噪管(4)焊接在连接头(3)的右侧上部;所述的可拆卸吸音架结构(5)安装在降噪管(4)的内部右侧;所述的连接环(6)分别螺纹连接在降噪管(4)的左右两侧;所述的连接法兰(7)焊接在连接环(6)远离连接管(1)的一侧;所述的降噪防护架结构(8)设置在连接管(1)的外侧;所述的外部空气进入管(9)法兰连接在连接管(1)的左侧;所述的气泵进气管(10)法兰连接在连接管(1)的右侧;所述的弧形固定架(11)分别套接在连接管(1)的外部左右两侧;所述的连接板(12)分别焊接在弧形固定架(11)的后端上下两部;所述的连接螺栓(13)贯穿连接板(12)连接降噪防护架结构(8);所述的折射过滤架结构(2)包括圆柱吸引层(21),通孔(22),橡胶垫(23),磁铁片(24),纵向垂直网(25)和倾斜网(26),所述的通孔(22)开设在圆柱吸引层(21)的上部;所述的橡胶垫(23)分别胶接在圆柱吸引层(21)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磁铁片(24)分别胶接在圆柱吸引层(21)的外部左右两侧;所述的纵向垂直网(25)胶接在圆柱吸引层(21)的内侧;所述的倾斜网(26)的下部胶接在圆柱吸引层(21)的内侧左下部,上部胶接在圆柱吸引层(21)与纵向垂直网(25)的夹角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吸音架结构(5)包括套管(51),过滤网(52),吸音棉(53),端盖(54)和把手(55),所述的过滤网(52)螺钉连接在套管(51)的左侧;所述的吸音棉(53)放置在套管(51)的内侧;所述的端盖(54)焊接在套管(51)的右侧;所述的把手(55)焊接在端盖(54)的右侧中间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噪防护架结构(8)包括防护壳(81),内置海绵垫(82),螺纹孔(83),端面防护盖(84),侧面海绵垫(85),固定环(86)和海绵圈(87),所述的内置海绵垫(82)胶接在防护壳(81)的内侧四周位置;所述的螺纹孔(83)开设在防护壳(81)的内侧后端;所述的端面防护盖(84)螺钉连接在防护壳(81)的右侧;所述的侧面海绵垫(85)胶接在端面防护盖(84)的左侧;所述的固定环(86)分别焊接在端面防护盖(84)的下部和防护壳(81)的左侧下部;所述的海绵圈(87)胶接在固定环(86)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吸引层(21)横向插接在连接管(1)的内侧,所述的橡胶垫(23)分别设置在连接管(1)和连接环(6)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铁片(24)吸附在连接管(1)的内侧,所述的通孔(22)的内侧和连接头(3)的内侧垂直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51)横向插接在降噪管(4)的内部右侧,所述的端盖(54)插接在降噪管(4)的内部右侧,并且与降噪管(4)螺钉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螺栓(13)贯穿连接板(12)与螺纹孔(83)螺纹连接。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环(86)设置有两个,左侧的固定环(86)套接在外部空气进入管(9)的外侧,右侧的固定环(86)套接在气泵进气管(10)的外侧。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1)、连接头(3)、降噪管(4)、连接环(6)和连接法兰(7)分别设置在防护壳(81)的内侧。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环(86)的内侧和海绵圈(87)的内侧分别与防护壳(81)的内侧连通。
CN202022407370.0U 2020-10-26 2020-10-26 一种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 Active CN213360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07370.0U CN213360358U (zh) 2020-10-26 2020-10-26 一种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07370.0U CN213360358U (zh) 2020-10-26 2020-10-26 一种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60358U true CN213360358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32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07370.0U Active CN213360358U (zh) 2020-10-26 2020-10-26 一种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603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77526U (zh) 一种低噪音离心风机
CN213360358U (zh) 一种新型的泵进气降噪装置
CN214804426U (zh) 一种用于吸尘器的降噪装置
CN208184937U (zh) 一种净化型空压机
CN207616239U (zh) 一种全自动数控车床
CN111841226A (zh) 一种爆破粉尘净化处理设备
LU502904B1 (en) Box-type exhaust fan
CN208032181U (zh) 一种高效率的除尘环保设备
CN203627028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锥形高效净化空气滤清器
CN206572734U (zh) 双重防震降噪的新风过滤器风机安装支架
CN101976030B (zh) 激光鼓粉盒除尘机
CN211149392U (zh) 一种主机箱的散热装置
CN210186746U (zh) 一种新型高效玻璃打磨用集尘设备
CN208049645U (zh) 一种高效率的吸尘装置
CN211258852U (zh) 一种汽车空气滤清器总成
CN208364226U (zh) 一种方便拆卸过滤网的汽车排气管
CN208565069U (zh) 一种低噪音混流式风机箱
CN113007113A (zh) 一种轴流风机进风口消声器
CN207218876U (zh) 一种互联网监控用防尘摄像头
CN215719635U (zh) 空气离心净化设备
CN216714753U (zh) 一种具有防尘降噪功能的风机
CN214823251U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司机室送风装置
CN220386199U (zh) 空气压缩机干燥过滤装置
CN108999768A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的消音结构
CN207387451U (zh) 一种具有过滤粉尘功能的干式打磨除尘气缸软管连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