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52327U - 一种转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52327U
CN213352327U CN202021379702.2U CN202021379702U CN213352327U CN 213352327 U CN213352327 U CN 213352327U CN 202021379702 U CN202021379702 U CN 202021379702U CN 213352327 U CN213352327 U CN 213352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piece
linkage
opening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797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hua Chenxi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陈坚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陈坚 filed Critical 陈坚
Priority to CN2020213797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52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52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523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器,其包括第一外壳、连接件、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联动件、夹持件、插件、底盖。第一外壳内设置联动件,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相互啮合。该转向器可以配合旋转动力使用,可以通过驱动杆第二端连接至电动工具、气动工具等旋转方式的动力工具,例如电钻、角磨、气动扳手、气动钻等,夹持件连接钻头、铣刀、旋转锉、磨头等工具,适合狭小空间环境操作,使得钻头能够抵达十分狭窄的空间进行正常运作,还能使操作人员更加省力。夹持件具有弹性,能够夹持一定尺寸范围的不同大小的工具,转向器还可更换不同夹持范围的夹持件,从而能适应更多的应用场合。

Description

一种转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器。
背景技术
操作人员利用电钻、手枪钻打孔或者拆卸安装螺丝钉时,经常会遇到狭窄的空间,由于电钻太大而操作空间太窄,导致电转机伸不进去,无法有效操作,现有转向器横向长度过长,且夹持最大范围过小,故无法适应更多的应用场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器,其包括第一外壳(10)、第一伞齿轮(51)、第二伞齿轮(52)、联动件(40)、夹持件(70)、底盖(60);所述第一外壳(10)内设置所述联动件(40);所述联动件(40)为锥孔结构,包括联动件顶段(41)、联动件中段(42)和联动件底段(43),所述联动件顶段(41)具有多边形孔结构;所述联动件顶段(41)外套接第一轴承(01);所述联动件中段(42)外套接第二伞齿轮(52)和第二轴承(02);所述第一伞齿轮(51)和所述第二伞齿轮(52)相互啮合;所述底盖(60)上部具有底盖上开口(61)和底盖下开口(62);所述底盖上开口(61)套接所述联动件底段(43);所述夹持件(70)的夹持件上开口(73)以及夹持件下开口(74)分别开出多个槽,且所述夹持件上开口(73)开出的槽与所述夹持件下开口(74)开出的槽相互间隔;所述夹持件下开口(74)为适配所述底盖下开口(62)的形状且所述底盖下开口(62)套接于所述夹持件下开口(74)的外沿;所述夹持件上开口(73)从所述底盖上开口(61)延伸至所述联动件(40)的内腔空间中。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转向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10)侧面的连接件(11);所述连接件(11)与所述第一外壳(10)一体成型;或者,所述连接件(11)与所述第一外壳(10)为相互独立的结构,所述连接件(11)可拆分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壳(10)的侧面。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连接件(11)的外壁具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外壳第一端(21)的内壁具有与该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或者,所述连接件(11)与所述第二外壳第一端(21)过盈配合/粘接;所述第二轴承(02)下端设置有孔用挡圈(05),且所述孔用挡圈(05)的外沿与所述第一外壳(10)的下端内表面抵接;所述转向器还包括插件(80),所述插件(80)包括插件第一面(81)和插件第二面(82),所述插件第一面(81)为弧面,所述插件第二面(82)为平面;所述联动件中段(42)的外侧壁面上具有第一凹槽(421),所述第二伞齿轮(52)内侧壁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凹槽(421)相对的第二凹槽(521);所述第一凹槽(421)的底面为与所述插件第一面(81)的形状相适配的圆弧面,所述第二凹槽(521)的底面为与所述插件第二面(82)的形状相适配的平面;所述插件第一面(81)和所述插件第二面(82)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凹槽(421)和所述第二凹槽(521)内。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联动件(40)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所述联动件顶段(41)的直径小于所述联动件中段(42)的直径;所述联动件底段(43)的外壁具有外螺纹,所述底盖(60)的内壁具有与该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夹持件(70)由至少两对单元片组围合而成,各单元片组被沿着夹持件上开口(73)间隔开出的槽隔开,一对单元片组包括第一单元片(71)和第二单元片(72);每一个单元片均包括单元片上部(701)、单元片中部(702)和单元片下部(703);一对单元片组中,第一单元片(71)的单元片上部(701)和第二单元片(72)的单元片上部(701)相连接,第一单元片(71)的单元片下部(703)与相邻单元片组中第二单元片(72)的单元片下部(703)相连接,第二单元片(72)的单元片下部(703)与相邻单元片组中第一单元片(71)的单元片下部(703)相连接;各单元片的单元片上部(701)围合成夹持件上开口(73),各单元片的单元片下部(703)围合成夹持件下开口(74)。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夹持件(70)为弹性材料构成的弹性结构;所述夹持件(70)的直径从单元片上部(701)往下变宽从而单元片上部(701)形成斜面,所述夹持件(70)的直径从单元片下部(703)往下变窄从而单元片下部(703)形成斜面。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外壳(10)的顶部具有第一外壳上开口(12),所述第一外壳上开口(12)与所述底盖下开口(62)及所述夹持件下开口(74)贯通。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连接件(11)远离所述第一外壳(10)的一端连接至驱动功能部件;所述驱动功能部件包括第二外壳(20)、驱动杆(30);所述第二外壳(20)包括第二外壳第一端(21)、第二外壳中段(23)和第二外壳第二端(22);所述第二外壳第一端(21)套接于所述连接件(11)上;所述驱动杆(30)包括驱动杆第一端(31)、驱动杆中段(33)和驱动杆第二端(32);所述驱动杆中段(33)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20)内,所述驱动杆第一端(31)延伸出所述第二外壳第一端(21),所述驱动杆第二端(32)延伸出所述第二外壳第二端(22);所述驱动杆第一端(31)外套接第一伞齿轮(51);或者,所述驱动功能部件为电机/风机的转轴/转子。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在所述驱动杆中段(33)和所述驱动杆第二端(32)的连接处套接有第四轴承(04),所述第二外壳第二端(22)套接于所述第四轴承(04)外;在所述驱动杆中段(33)和所述驱动杆第一端(31)的连接处套接有第三轴承(03)和输入轴承垫(06),所述输入轴承垫(06)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三轴承(03),所述输入轴承垫(06)的另一端外沿朝外围方向凸出并抵接所述第二外壳(20)的内侧表面,所述第二外壳第一端(21)套接于所述第三轴承(03)和所述输入轴承垫(06)外;所述第二外壳第一端(21)的口径和所述第二外壳第二端(22)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外壳中段(23)的口径。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外壳(10)的中轴线方向和所述第二外壳(20)的中轴线方向相互垂直或按预设角度相交;所述第二外壳(20)和所述连接件(11)为筒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器可以配合旋转动力使用,可以通过驱动杆第二端连接至电动工具、气动工具等旋转方式的动力工具,例如电钻、角磨、气动扳手、气动钻等,也可以直接连接动力工具的转子。夹持件连接钻头、铣刀、旋转锉、磨头等工具,可以是夹持圆形或多边形工具(例如六角形工具),适合狭小空间环境操作,使得电钻钻头能够抵达十分狭窄的空间进行正常运作,例如打孔或扭动螺丝、螺帽等,还能使操作人员更加省力。本实用新型转向器的夹持件具有弹性,对于尺寸较大(直径较大)的被夹持工具,弹性夹持件的各单元片受力向外围扩展,即对于工具的直径大于夹持件下开口直径,弹性夹持件也能夹持,故夹持件能够夹持一定尺寸范围的不同大小的工具(如电钻钻头),转向器还可更换不同夹持范围的夹持件,从而能适应更多的应用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转向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转向器拆分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转向器局部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转向器局部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的转向器局部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的转向器局部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的转向器局部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的转向器局部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一的转向器局部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一的转向器局部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一的转向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一的转向器局部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一的转向器局部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二的转向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二的转向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实用新型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实用新型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3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转向器,其包括第一外壳10、连接件11、联动件40、第一伞齿轮51、第二伞齿轮52、底盖60、夹持件70、插件80等结构。
连接件11远离第一外壳10的一端连接至驱动功能部件,驱动功能部件可以是本实施例转向器的一部分结构,也可以是独立于本实施例转向器的结构。驱动功能部件包括第二外壳20、驱动杆30。在本申请其它的实施方式中,驱动功能部件也可以是电机或风机的转轴或转子。
连接件11设置于第一外壳10的侧面。连接件11与第一外壳10可以是如图3所示一体成型;或者,连接件11与第一外壳10也可以是相互独立的结构,连接件11可拆分地连接于第一外壳10的侧面。连接件11的外壁具有外螺纹,第二外壳第一端21的内壁具有与该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第一外壳10的中轴线方向和第二外壳20的中轴线方向相互垂直,第一外壳10的中轴线方向也与驱动杆30的中轴线方向垂直。
第二外壳20包括第二外壳第一端21、第二外壳中段23和第二外壳第二端22。第二外壳20和连接件11均为筒状结构(例如圆筒状),从而第二外壳第一端21套接于连接件11上。第二外壳第一端21的口径和第二外壳第二端22的口径大于第二外壳中段23的口径。
驱动杆30包括驱动杆第一端31、驱动杆中段33和驱动杆第二端32。驱动杆中段33设置于第二外壳20内,驱动杆第一端31延伸出第二外壳第一端21,驱动杆第二端32延伸出第二外壳第二端22,驱动杆第二端32可以为多边形柄(例如六角柄)或圆柄;或者,驱动杆第二端32也可以是电机或风机的转轴。在驱动杆中段33和驱动杆第二端32的连接处套接有第四轴承04,第二外壳第二端22套接于第四轴承04外,本实施例中,第四轴承04采用辊针轴承。在驱动杆中段33和驱动杆第一端31的连接处套接有第三轴承03,第二外壳第一端21套接于第三轴承03外。
第一外壳10内设置联动件40,其包括联动件顶段41、联动件中段42和联动件底段43;联动件40为锥孔结构即联动件40内部形成空腔。联动件顶段41具有多边形孔结构,且联动件顶段41外套接第一轴承01。联动件中段42外套接第二伞齿轮52和第二轴承02;驱动杆第一端31外套接第一伞齿轮51,第一伞齿轮51和第二伞齿轮52相互啮合。联动件40的横截面为圆环形;联动件顶段41的直径小于联动件中段42的直径。
插件80包括插件第一面81和插件第二面82,插件第一面81为弧面,插件第二面82为平面。联动件中段42的外侧壁面上具有第一凹槽421,第二伞齿轮52内侧壁面具有与第一凹槽421相对的第二凹槽521。第一凹槽421的底面为与插件第一面81的形状相适配的圆弧面,第二凹槽521的底面为与插件第二面82的形状相适配的平面。插件第一面81和插件第二面82分别插入第一凹槽421和第二凹槽521内,且第一凹槽421的深度小于插件第一面81到插件第二面82的最大长度。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插件80例如可以为半圆键,即插件80为半圆形,插件第一面81为半圆形弧面,第一凹槽421的深度小于插件80的半径,插件80作用在于约束联动件40外套接第一轴承01的圆周相对运动,约束联动件40外套接第一轴承01的圆周相对运动可以采用平键、花键、多边型、端面多边型等方式。
底盖60上部具有底盖上开口61和底盖下开口62;底盖上开口61套接联动件底段43。具体地,联动件底段43的外壁具有外螺纹,底盖60的内壁具有与该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夹持件上开口73以及夹持件下开口74分别开出多个槽,且夹持件上开口73开出的槽与夹持件下开口74开出的槽相互间隔。具体地,夹持件70由至少两对单元片组围合而成,沿着夹持件上开口73圆周间隔开出了多个槽,这些槽从上往下不贯通,各单元片组被沿着夹持件上开口73间隔开出的槽隔开,一对单元片组包括第一单元片71和第二单元片72。每一个单元片均包括单元片上部701、单元片中部702和单元片下部703。一对单元片组中,第一单元片71的单元片上部701和第二单元片72的单元片上部701相连接,第一单元片71的单元片下部703与相邻单元片组中第二单元片72的单元片下部703相连接,第二单元片72的单元片下部703与相邻单元片组中第一单元片71的单元片下部703相连接;即,沿着夹持件下开口74圆周也间隔开出了多个槽,这些槽从下往上不贯通,一对单元片组中的第一单元片71和第二单元片72则被这些槽隔开。各单元片的单元片上部701围合成夹持件上开口73,各单元片的单元片下部703围合成夹持件下开口74。
夹持件70为弹性材料构成的弹性结构,内部为通孔,其上下的外圆分别向内收缩形成双锥体结构,即,夹持件70的直径从单元片上部701往下变宽从而单元片上部701形成斜面,夹持件70的直径从单元片下部703往下变窄从而单元片下部703形成斜面。在底盖60之内,底盖上开口61和底盖下开口62之前设置一道偏心凸环,偏心凸环处于各单元片中部702所形成的槽体的外围,联动件40下部内侧表面形成内锥孔夹持件70与联动件40内锥孔相配合,将底盖60的轴向螺纹压力转化为径向夹紧力。本实施例中,夹持件70由八对单元片组围合而成,也可以由六对、四对单元片组围合而成。
夹持件下开口74为适配底盖下开口62的形状且底盖下开口62套接于夹持件下开口74的外沿。夹持件上开口73从底盖上开口61延伸至联动件40的内腔空间中。
第一外壳10的顶部具有第一外壳上开口12,第一外壳上开口12与底盖下开口62及夹持件下开口74贯通。
实施例二:
如图1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转向器,其包括第一外壳10、连接件11、联动件、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底盖60、夹持件等结构。本实施例的转向器未配备驱动功能部件,但可通过连接件与驱动功能部件进行连接装配,本实施例其它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一致,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15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转向器,其包括第一外壳10、联动件、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底盖60、夹持件等结构。本实施例的转向器未配备连接件和驱动功能部件,但可与连接件搭配并与驱动功能部件进行连接装配,本实施例其它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一致,故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器可以配合旋转动力使用,可以通过驱动杆第二端连接至电动工具、气动工具等旋转方式的动力工具,例如电钻、角磨、气动扳手、气动钻等,也可以直接连接动力工具的转子。夹持件连接钻头、铣刀、旋转锉、磨头等工具,可以是夹持圆形或多边形工具(例如六角形工具),适合狭小空间环境操作,使得电钻钻头能够抵达十分狭窄的空间进行正常运作,例如打孔或扭动螺丝、螺帽等,还能使操作人员更加省力。本实用新型转向器的夹持件具有弹性,对于尺寸较大(直径较大)的被夹持工具,弹性夹持件的各单元片受力向外围扩展,即对于工具的直径大于夹持件下开口直径,弹性夹持件也能夹持,故夹持件能够夹持一定尺寸范围的不同大小的工具(如电钻钻头),转向器还可更换不同夹持范围的夹持件,从而能适应更多的应用场合。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转向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外壳(10)、连接件(11)、第一伞齿轮(51)、第二伞齿轮(52)、联动件(40)、底盖(60)、夹持件(70);
所述第一外壳(10)内设置所述联动件(40);所述联动件(40)为锥孔结构,包括联动件顶段(41)、联动件中段(42)和联动件底段(43),所述联动件顶段(41)具有多边形孔结构;
所述联动件顶段(41)外套接第一轴承(01);
所述联动件中段(42)外套接第二伞齿轮(52)和第二轴承(02);
所述第一伞齿轮(51)和所述第二伞齿轮(52)相互啮合;
所述底盖(60)上部具有底盖上开口(61)和底盖下开口(62);所述底盖上开口(61)套接所述联动件底段(43);
所述夹持件(70)的夹持件上开口(73)以及夹持件下开口(74)分别开出多个槽,且所述夹持件上开口(73)开出的槽与所述夹持件下开口(74)开出的槽相互间隔;
所述夹持件下开口(74)为适配所述底盖下开口(62)的形状且所述底盖下开口(62)套接于所述夹持件下开口(74)的外沿;
所述夹持件上开口(73)从所述底盖上开口(61)延伸至所述联动件(40)的内腔空间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10)侧面的连接件(11);
所述连接件(11)与所述第一外壳(10)一体成型;
或者,所述连接件(11)与所述第一外壳(10)为相互独立的结构,所述连接件(11)可拆分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壳(10)的侧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轴承(02)下端设置有孔用挡圈(05),且所述孔用挡圈(05)的外沿与所述第一外壳(10)的下端内表面抵接;
所述转向器还包括插件(80),所述插件(80)包括插件第一面(81)和插件第二面(82),所述插件第一面(81)为弧面,所述插件第二面(82)为平面;所述联动件中段(42)的外侧壁面上具有第一凹槽(421),所述第二伞齿轮(52)内侧壁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凹槽(421)相对的第二凹槽(521);所述第一凹槽(421)的底面为与所述插件第一面(81)的形状相适配的圆弧面,所述第二凹槽(521)的底面为与所述插件第二面(82)的形状相适配的平面;所述插件第一面(81)和所述插件第二面(82)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凹槽(421)和所述第二凹槽(521)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件(40)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所述联动件顶段(41)的直径小于所述联动件中段(42)的直径;
所述联动件底段(43)的外壁具有外螺纹,所述底盖(60)的内壁具有与该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件(70)由至少两对单元片组围合而成,各单元片组被沿着夹持件上开口(73)间隔开出的槽隔开,一对单元片组包括第一单元片(71)和第二单元片(72);
每一个单元片均包括单元片上部(701)、单元片中部(702)和单元片下部(703);一对单元片组中,第一单元片(71)的单元片上部(701)和第二单元片(72)的单元片上部(701)相连接,第一单元片(71)的单元片下部(703)与相邻单元片组中第二单元片(72)的单元片下部(703)相连接,第二单元片(72)的单元片下部(703)与相邻单元片组中第一单元片(71)的单元片下部(703)相连接;
各单元片的单元片上部(701)围合成夹持件上开口(73),各单元片的单元片下部(703)围合成夹持件下开口(7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件(70)为弹性材料构成的弹性结构;
所述夹持件(70)的直径从单元片上部(701)往下变宽从而单元片上部(701)形成斜面,所述夹持件(70)的直径从单元片下部(703)往下变窄从而单元片下部(703)形成斜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壳(10)的顶部具有第一外壳上开口(12),所述第一外壳上开口(12)与所述底盖下开口(62)及所述夹持件下开口(74)贯通。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11)远离所述第一外壳(10)的一端连接至驱动功能部件;
所述驱动功能部件包括第二外壳(20)、驱动杆(30);
所述第二外壳(20)包括第二外壳第一端(21)、第二外壳中段(23)和第二外壳第二端(22);所述第二外壳第一端(21)套接于所述连接件(11)上;
所述连接件(11)的外壁具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外壳第一端(21)的内壁具有与该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或者,所述连接件(11)与所述第二外壳第一端(21)过盈配合/粘接;
所述驱动杆(30)包括驱动杆第一端(31)、驱动杆中段(33)和驱动杆第二端(32);
所述驱动杆中段(33)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20)内,所述驱动杆第一端(31)延伸出所述第二外壳第一端(21),所述驱动杆第二端(32)延伸出所述第二外壳第二端(22);
所述驱动杆第一端(31)外套接第一伞齿轮(51);
或者,所述驱动功能部件为电机/风机的转轴/转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杆中段(33)和所述驱动杆第二端(32)的连接处套接有第四轴承(04),所述第二外壳第二端(22)套接于所述第四轴承(04)外;
在所述驱动杆中段(33)和所述驱动杆第一端(31)的连接处套接有第三轴承(03)和输入轴承垫(06),所述输入轴承垫(06)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三轴承(03),所述输入轴承垫(06)的另一端外沿朝外围方向凸出并抵接所述第二外壳(20)的内侧表面,所述第二外壳第一端(21)套接于所述第三轴承(03)和所述输入轴承垫(06)外;所述第二外壳第一端(21)的口径和所述第二外壳第二端(22)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外壳中段(23)的口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壳(10)的中轴线方向和所述第二外壳(20)的中轴线方向相互垂直或按预设角度相交;
所述第二外壳(20)和所述连接件(11)为筒状结构。
CN202021379702.2U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转向器 Active CN213352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9702.2U CN213352327U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转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9702.2U CN213352327U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转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52327U true CN213352327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39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79702.2U Active CN213352327U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转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523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20704B2 (en) Tool Assembly
KR19990035925A (ko) 맨손조작이가능한기계공구척
JPS5866638A (ja) 工具軸
CN101821062A (zh) 组合式电动手持工具机
CN213352327U (zh) 一种转向器
CN109476008B (zh) 手持式工具机装置
CN101204803B (zh) 一种电动工具
DE102020216538A1 (de) Handwerkzeugmaschine
KR200382866Y1 (ko) 로타리버용 다이 그라인더
CN206455445U (zh) 插拔式动力刀具
CN113681321B (zh) 一种刀柄回转平浮夹持机构
CN113118799B (zh) 一种工件夹紧装置和机床
CN108526503A (zh) 一种夹爪组件及钻夹头
CN109454252A (zh) 夹头的夹紧装置及夹头
KR20170136789A (ko) 양방향 멀티소켓
CN204019433U (zh) 螺丝批
CN114346961A (zh) 大纵深、小空间壳体内壁径向螺钉安装工具
CN103357937A (zh) 具有多个铣削单元的铣削刀具
CN103846684A (zh) B轴头座自动转换角度的加工机附加头
CN219853259U (zh) 一种加工中心模块化快换共用刀柄结构
CN1712159A (zh) 具有插入端的刀具
CN201744680U (zh) 一种装卸快捷的钻夹头
CN216298187U (zh) 一种定心夹紧高度可调的轴类插齿快换通用夹具
CN214293598U (zh) 一种直角头
CN210755210U (zh) 一种用于表壳加工的铣床主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2

Address after: 321016 floor 1-2, unit 1, building 1, No. 168, Kechang street, qiubin street, Wucheng District,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nhua Chenx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21000 Room 201, unit 1, building 23, 89 Dongyang street, Sanjiang street, Wucheng District,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n 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