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35719U - 一种抗压式复合热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压式复合热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35719U
CN213335719U CN202021943676.1U CN202021943676U CN213335719U CN 213335719 U CN213335719 U CN 213335719U CN 202021943676 U CN202021943676 U CN 202021943676U CN 213335719 U CN213335719 U CN 2133357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ucture layer
section
water bath
capillary structure
bath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4367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文斌
何晓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Tongqu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Tongqu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Tongqu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Tongqu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4367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357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357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357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压式复合热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与冷凝段相连通,所述蒸发段内设有第一毛细结构层,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层的厚度从靠近所述冷凝段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冷凝段内设有第二毛细结构层和水浴腔,所述水浴腔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层上,所述水浴腔上嵌合设置有抗压套壳,所述抗压套壳的外径大于所述管体的外径;所述冷凝段的端部还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与所述水浴腔连通,所述水浴腔中装有冷却液。本实用新型可将蒸发段插入上述集成器件中,通过夹持抗压套壳固定冷凝段,蒸发段吸收集成器件的腔内热量至冷凝段进行放热,以实现上述集成器件的腔内散热。

Description

一种抗压式复合热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导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压式复合热导管。
背景技术
热导管因其具有较高传热量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具较大发热量的电子元件中。该热导管工作时,利用管体内部填充的低沸点工作介质在蒸发段吸收发热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后蒸发汽化,蒸汽带着热量运动至冷凝段,并在冷凝段液化凝结将热量释放出去,从而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该液化后的工作介质在导热管内壁毛细结构的作用下回流至蒸发段,继续蒸发汽化及液化凝结,使工作介质在热导管内部循环运动,将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源源不断的散发出去。
传统热导管一般通过与电子元件接触进行热传导,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元件的集成应用越来越多,常常集成为盒状器件(如电池盒)使用,此类集成器件一般只能进行腔外散热,如何利用热导管对此类集成器件进行腔内散热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压式复合热导管,可将蒸发段插入上述集成器件中,通过夹持抗压套壳固定冷凝段,通过进液口和出液口循环水浴腔中的冷却液,蒸发段吸收集成器件的腔内热量至冷凝段进行放热,以实现上述集成器件的腔内散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压式复合热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与冷凝段相连通,所述蒸发段内设有第一毛细结构层,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层的厚度从靠近所述冷凝段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冷凝段内设有第二毛细结构层和水浴腔,所述水浴腔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层上,所述水浴腔上嵌合设置有抗压套壳,所述抗压套壳的外径大于所述管体的外径;所述冷凝段的端部还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与所述水浴腔连通,所述水浴腔中装有冷却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压套壳为镂空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发段的内径从靠近所述冷凝段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段的内径等于所述蒸发段的最大内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层与第一毛细结构层连接,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层的最小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层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层的最小厚度等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层的厚度与水浴腔的厚度之和。
本实用新型的抗压式复合热导管,可将蒸发段插入上述集成器件中,通过夹持抗压套壳固定冷凝段,通过进液口和出液口循环水浴腔中的冷却液,蒸发段吸收集成器件的腔内热量至冷凝段进行放热,以实现上述集成器件的腔内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抗压式复合热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抗压式复合热导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0、管体;11、蒸发段;111、第一毛细结构层;12、冷凝段;121、第二毛细结构层;122、水浴腔;123、抗压套壳;124、进液口;125、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抗压式复合热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抗压式复合热导管包括管体10,所述管体10包括蒸发段11和冷凝段12,所述蒸发段11与冷凝段12相连通,其中,所述蒸发段11的内径从靠近所述冷凝段12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即毛细管力从靠近所述冷凝段12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从而使工作介质回流到蒸发段11的速度更快;较佳的,所述冷凝段12的内径等于所述蒸发段11的最大内径。
所述蒸发段11内设有第一毛细结构层111,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层111的厚度从靠近所述冷凝段12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即毛细管力从靠近所述冷凝段12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进一步提高工作介质的回流速度。
所述冷凝段12内设有第二毛细结构层121和水浴腔122,较佳的,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层121与第一毛细结构层111连接,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层111的最小厚度等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层121的厚度与水浴腔122的厚度之和。
具体的,所述水浴腔122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层121上,水浴腔122用于冷凝段12降温,第二毛细结构层121和第一毛细结构层111用于提高工作介质回流到蒸发段11的速度。所述水浴腔122上嵌合设置有抗压套壳123,所述抗压套壳123的外径大于所述管体10的外径,较佳的,所述抗压套壳123为镂空结构;所述冷凝段12的端部还设有进液口124和出液口125,所述进液口124和出液口125均与所述水浴腔122连通,所述水浴腔122中装有冷却液。
在使用时,将蒸发段11插入集成器件的腔内,通过夹持抗压套壳123固定冷凝段12,通过进液口124和出液口125循环水浴腔122中的冷却液,使冷凝段12处于低温状态,蒸发段11吸收集成器件的腔内热量,使第一毛细结构层111中的工作介质汽化,气态的工作介质在冷凝段12冷却液化,被第二毛细结构层121吸收,液态的工作介质在毛细管力的作用下回流到第一毛细结构层111,完成一次散热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抗压式复合热导管,工作介质的回流速度快,除了传统的接触散热外,还可通过夹持安装固定的方式,对腔内进行散热,同时利用水浴降温解决了夹持抗压套壳123导致的散热面积减小的问题。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的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抗压式复合热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与冷凝段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段内设有第一毛细结构层,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层的厚度从靠近所述冷凝段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冷凝段内设有第二毛细结构层和水浴腔,所述水浴腔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层上,所述水浴腔上嵌合设置有抗压套壳,所述抗压套壳的外径大于所述管体的外径;所述冷凝段的端部还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与所述水浴腔连通,所述水浴腔中装有冷却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套壳为镂空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段的内径从靠近所述冷凝段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段的内径等于所述蒸发段的最大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层与第一毛细结构层连接,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层的最小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层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层的最小厚度等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层的厚度与水浴腔的厚度之和。
CN202021943676.1U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抗压式复合热导管 Active CN2133357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43676.1U CN213335719U (zh)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抗压式复合热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43676.1U CN213335719U (zh)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抗压式复合热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35719U true CN213335719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60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43676.1U Active CN213335719U (zh)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抗压式复合热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357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42103B (zh) 高热流密度多孔热沉流动冷却装置
CN103200803B (zh) 一种有池沸腾的环路热管散热装置
WO1999050604A1 (fr) Dispositif thermoelectrique de refroidissement utilisant un thermotube conducteur et diffuseur
WO2006119684A1 (fr) Echangeur de chaleur a caloduc integre
WO2018191836A1 (zh) 基于平板环路热管的均热板
TW200821801A (en) Case having phase-change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CN104422320A (zh) 热管
US20070034358A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N213335719U (zh) 一种抗压式复合热导管
CN215419967U (zh) 一种用于飞轮储能单元的散热结构
TW201352125A (zh) 同時散熱及發電之快速熱傳裝置
CN213956087U (zh) 一种传热效果好的热导管
CN213335724U (zh) 一种复合热导管
CN213984718U (zh) 一种散热快的热导管
TW201041492A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N101022717A (zh) 一种用于电子器件的液体自循环复合热管散热装置
CN116014985A (zh) 一种基于热管的高铁永磁电机额外热路增强型冷却结构
CN213335721U (zh) 一种回流速度快的热导管
CN21398471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热导管
CN220250786U (zh) 一种新型散热管
CN218273313U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芯片的风冷水冷组合散热设备
CN213335718U (zh) 一种散热快的扁平热导管
CN213300941U (zh) 一种传热效率高的热导管
CN112739142A (zh) 一种水冷相变散热设备
CN216481665U (zh) 节能结构及空气制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