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50786U - 一种新型散热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散热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50786U
CN220250786U CN202320254782.6U CN202320254782U CN220250786U CN 220250786 U CN220250786 U CN 220250786U CN 202320254782 U CN202320254782 U CN 202320254782U CN 220250786 U CN220250786 U CN 2202507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owder sintering
sintering layer
air holes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547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琼榕
陈海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ecial Energy Xiamen Superconduc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ecial Energy Xiamen Superconduc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ecial Energy Xiamen Superconduc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ecial Energy Xiamen Superconduc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547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507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507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507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散热管。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壳体的内侧装配有吸热机构,吸热机构用于吸取外部热量,吸热机构的内侧装配有散热回流机构,散热回流机构用于对热量散发,吸热机构包括第一粉末烧结层和第一气孔,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粉末烧结层,第一粉末烧结层的内侧均布开设有多个第一气孔,吸热机构还包括第二粉末烧结层和第二气孔,壳体的内侧且偏离第一粉末烧结层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粉末烧结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吸热机构和散热的结构设计,使本装置便于对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液体进行吸热和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提升了本装置的高效性,有利于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散热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散热管。
背景技术
热管是依靠自身内部工作液体相变来实现传热的传热元件,热管内部主要靠工作液体的汽、液相变传热,热阻很小,因此具有很高的导热能力。与银、铜、铝等金属相比,单位重量的热管可多传递几个数量级的热量;
热管技术以前被广泛应用在宇航、军工等行业,自从被引入散热器制造行业,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思路,摆脱了单纯依靠高风量电机来获得更好散热效果的单一散热模式,采用热管技术使得散热器即便采用低转速、低风量电机,同样可以得到满意效果,使得困扰风冷散热的噪音问题得到良好解决,开辟了散热行业新天地。常见于cpu的散热器上。从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来看(辐射、对流、传导),其中对流传导最快。热管是利用介质在热端蒸发后在冷端冷凝的相变过程(即利用液体的蒸发潜热和凝结潜热),使热量快速传导。一般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热管内部是被抽成负压状态,充入适当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低,容易挥发。管壁有吸热芯,热管应用场景主要就是散热,如灯具,芯片,电器,元器件等,现有的热管的吸热能力不够理想,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综合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吸热能力不够理想,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增强吸热能力的热管,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散热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散热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散热管,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装配有吸热机构,所述吸热机构用于吸取外部热量,所述吸热机构的内侧装配有散热回流机构,所述散热回流机构用于对热量散发。
优选的,所述吸热机构包括第一粉末烧结层和第一气孔,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粉末烧结层,所述第一粉末烧结层的内侧均布开设有多个第一气孔。
优选的,所述吸热机构还包括第二粉末烧结层和第二气孔,所述壳体的内侧且偏离第一粉末烧结层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粉末烧结层,所述第一粉末烧结层与第二粉末烧结层贴合接触,所述第二粉末烧结层的内侧均布开设有多个第二气孔。
优选的,所述散热回流机构包括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粉末烧结层的内侧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粉末烧结层的内侧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一气孔均与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二气孔均与第一空腔连通。
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气孔之间互相连通,多个所述第一气孔构成毛细结构。
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二气孔之间互相连通,多个所述第二气孔也构成毛细结构。
可以毫无疑义的看出,通过本申请的上述的技术方案,必然可以解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同时,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吸热机构和散热的结构设计,使本装置便于对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液体进行吸热和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提升了本装置的高效性,有利于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和第二粉末烧结层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粉末烧结层和第二粉末烧结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图中:1、壳体;2、第一粉末烧结层;3、第二粉末烧结层;4、第一空腔;5、第二空腔;6、第一气孔;7、第二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3,一种新型散热管,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侧装配有吸热机构,吸热机构用于吸取外部热量,吸热机构的内侧装配有散热回流机构,散热回流机构用于对热量散发;
吸热机构包括第一粉末烧结层3和第一气孔7,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粉末烧结层3和第一气孔7也可位于热管两端或热管中间,具体根据应用装配的时候,热源和热管接触的位置在整根热管的哪个位置,第一粉末烧结层3和第一气孔7在热管的位置是根据热源和热管接触的位置来决定的,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粉末烧结层3,第一粉末烧结层3的内侧均布开设有多个第一气孔7,通过第一粉末烧结层3和第一气孔7的设置,使得第一气孔7可以吸更多的水,便于后续的加热,产生较高的蒸汽压;
吸热机构还包括第二粉末烧结层4和第二气孔8,壳体1的内侧且偏离第一粉末烧结层3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粉末烧结层4,第一粉末烧结层3与第二粉末烧结层4贴合接触,第二粉末烧结层4的内侧均布开设有多个第二气孔8,通过第二粉末烧结层4和第二气孔8的设置,使得第二气孔8可以吸更多的水,便于后续的加热,产生较高的蒸汽压;
散热回流机构包括第一空腔5和第二空腔6,第二粉末烧结层4的内侧开设有第一空腔5,第一粉末烧结层3的内侧开设有第二空腔6,第一空腔5与第二空腔6连通,第一气孔7均与第二空腔6连通,第二气孔8均与第一空腔5连通,在第一空腔5和第二空腔6内的水蒸发时,水蒸发后会产生蒸汽压,推动蒸汽往与壳体1连接的冷却端流动,冷却端冷却后通过第一气孔7吸回到加热端;
多个第一气孔7之间互相连通,多个第一气孔7构成毛细结构,多个第二气孔8之间互相连通,多个第二气孔8也构成毛细结构,毛细结构改变了传统热管吸热芯的结构,在吸热部分加大了吸热毛细结构,增强吸热的能力。
综合上述可知:
本实用新型针对技术问题:现有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吸热能力不够理想,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增强吸热能力的热管;采用上述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同时,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现过程是:
当壳体1的一端为加热端时,向第一空腔5和第二空腔6内加入水,第一气孔7和第二气孔8就可以吸更多的水,水蒸发后会产生蒸汽压,推动蒸汽往与壳体1连接的冷却端流动,冷却端冷却后通过第一气孔7吸回到加热端,在壳体1的一端加热时,第一空腔5和第二空腔6的水受热蒸发,并带走热量,蒸汽从第二空腔6流向与壳体1连接的冷却端,凝结成液体,同时放出潜热,在第一气孔7的作用下,液体回流到加热端,完成了一个闭合循环,从而将大量的热量从加热端传到冷却端。
通过上述设置,本申请必然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同时,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吸热机构和散热的结构设计,使本装置便于对第一空腔5和第二空腔6内的液体进行吸热和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提升了本装置的高效性,有利于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新型散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侧装配有吸热机构,所述吸热机构用于吸取外部热量,所述吸热机构的内侧装配有散热回流机构,所述散热回流机构用于对热量散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机构包括第一粉末烧结层(2)和第一气孔(6),所述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粉末烧结层(2),所述第一粉末烧结层(2)的内侧均布开设有多个第一气孔(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机构还包括第二粉末烧结层(3)和第二气孔(7),所述壳体(1)的内侧且偏离第一粉末烧结层(2)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粉末烧结层(3),所述第一粉末烧结层(2)与第二粉末烧结层(3)贴合接触,所述第二粉末烧结层(3)的内侧均布开设有多个第二气孔(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回流机构包括第一空腔(4)和第二空腔(5),所述第二粉末烧结层(3)的内侧开设有第一空腔(4),所述第一粉末烧结层(2)的内侧开设有第二空腔(5),所述第一空腔(4)与第二空腔(5)连通,所述第一气孔(6)均与第二空腔(5)连通,所述第二气孔(7)均与第一空腔(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散热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气孔(6)之间互相连通,多个所述第一气孔(6)构成毛细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散热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气孔(7)之间互相连通,多个所述第二气孔(7)也构成毛细结构。
CN202320254782.6U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新型散热管 Active CN2202507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4782.6U CN220250786U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新型散热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4782.6U CN220250786U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新型散热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50786U true CN220250786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65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54782.6U Active CN220250786U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新型散热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507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9963B (zh) 多尺度毛细芯平板环路热管式散热装置
CN100383963C (zh) 薄型环路式散热装置
WO2020155900A1 (zh) 相变散热装置
CN1971195A (zh) 一种热扩散用平板热管
CN101917835A (zh) 电动汽车控制器大功率模块冷却结构
CN104851857A (zh) 一种芯片冷却系统
CN104422320B (zh) 热管
CN106211726A (zh) 一种带多孔内肋片的相变散热系统及制备方法
CN206165061U (zh) 一种带多孔内肋片的相变散热系统
CN201044553Y (zh) 风冷式微槽群与热电组合激光器热控制系统
CN114003111A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芯片的散热设备
WO2012152018A1 (zh) 一种平板热管换热器
CN204042816U (zh) 一种基于真空腔均热板散热技术的led散热器
CN220250786U (zh) 一种新型散热管
CN201532140U (zh) 一种盘旋状热虹吸回路热管散热器
CN208242072U (zh) 基于相变热能转换的散热系统
CN2834121Y (zh) 一种异地强制液冷式微槽群相变散热系统
CN101022717A (zh) 一种用于电子器件的液体自循环复合热管散热装置
CN213718502U (zh) 一种内置水冷板散热的均温板
CN211236828U (zh) 服务器用大功率分离式热管散热器
CN200950437Y (zh) 一种变频器用组合式双面翅热管散热器
CN202713879U (zh) 电动汽车控制器大功率模块冷却结构
CN112188809A (zh) 复合超导平板热管及其热循环散热方法
CN216210892U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芯片的强迫风冷散热装置
CN2610491Y (zh) 循环式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