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4246U - 一种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64246U CN219064246U CN202123286779.2U CN202123286779U CN219064246U CN 219064246 U CN219064246 U CN 219064246U CN 202123286779 U CN202123286779 U CN 202123286779U CN 219064246 U CN219064246 U CN 2190642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plate
- tesla
- heat pipe
- loop heat
- end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所述蒸发端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盖板、特斯拉阀、毛细层和下盖板;所述特斯拉阀自上盖板的下表面向内加工形成,所述特斯拉阀成串设置,各串平行排列,形成特斯拉阀腔体通道和特斯拉阀腔体侧壁交替排列的结构;所述毛细层填充于自下盖板上表面挖设的腔体中,位于特斯拉阀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将特斯拉阀作为蒸发端组件,利用特斯拉阀适合流体单向流通并加速的结构特性,工作流体形成蒸汽后,在特斯拉阀腔体中可控调节蒸汽方向,实现蒸汽的加速,将热源区域的热量快速带走,避免环路热管热量积累,保证环路热管连续稳定运行;所述蒸发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热量传递及散发效果好,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量传递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及日常生活中,换热技术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热管技术是其中的重要一种,传统热管利用工作流体的汽、液相变,通过在加热端吸热蒸发,蒸汽流动至冷端散热冷凝,冷凝液再依靠重力或毛细吸力返回到加热端,如此循环往复,将热量从热端引导至冷端,从而实现高强度传热能力。而随着社会及科技的进步,器件的精细化发展使得发热量也越发集中,例如半导体芯片工艺中,芯片的尺寸越来越小,对散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热管有时会难以满足要求。
由传统热管发展而来的环路热管,是一种回路闭合环型热管,相比早期结构增加了储液器,即此时的蒸发器包括集液腔和蒸汽腔,集液腔与蒸汽腔之间连接有毛细芯,通过向集液腔供给液流,液流通过毛细芯渗入蒸汽腔,蒸汽腔吸收外界的热量,使液流汽化形成蒸汽并流出蒸汽腔,通过工质相变的方式将蒸发器周围的热量带走,实现热量的快速传递,具有传热能力大、散热效率高等优点,但此时的蒸汽腔为集中腔体,也流汇集在蒸汽腔底面,得不到有效引导,容易造成冷却不均匀,甚至出现局部烧干或过度冷却的现象,造成热循环失效,因此需要对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均进行改进。
CN 209459477U公开了一种环路热管用蒸发器,该蒸发器包括第一主体、毛细芯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为板状体,第一主体的一侧主面上开设有槽道,第二主体上设有集液腔;槽道与集液腔相对,毛细芯挤压于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第二主体与第一主体密封连接,毛细芯隔开槽道与集液腔。该蒸发器通过槽道的设置引导液流的流动,以此减缓热量传递不均匀的问题,但该蒸发器主要是针对发热不均匀的发热体,对于精细化器件的散热,槽道的设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热量的散发,且对于蒸汽的流动没有进行调节,容易造成热量集中。
CN 212692603U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其内部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安装有管架组,所述管架组设置有两个,所述管架组上方设置有防护板,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进液口、出液口;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若干个散热管,所述散热管表面钎焊有若干翅片;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连接器;所述底座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下方设置有底架,所述底架下方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散热管的内部形状为特斯拉阀管道形状。该换热器的散热管设置为特斯拉阀管道形状,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果,但只是在简单换热器中的应用,并未涉及到在热管中的应用,现有技术也未提及特斯拉阀应用于热管蒸发端及其结构组合形式。
综上所述,对于环路热管换热效率的提高,需要针对环路热管的结构,尤其是对蒸发端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蒸发端吸收带走热量的速率,避免因热量积累造成循环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所述蒸发端结构将特斯拉阀作为蒸发端组件,利用特斯拉阀适合流体单向流通且加速的特性,在特斯拉阀中实现工作流体蒸发后蒸汽的加速,使得热源区域的热量能够快速带走,避免环路热管因热量积累而造成循环失效。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所述蒸发端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盖板、特斯拉阀、毛细层和下盖板;所述特斯拉阀自上盖板的下表面向内加工形成,所述特斯拉阀成串设置,各串平行排列,形成特斯拉阀腔体通道和特斯拉阀腔体侧壁交替排列的结构;所述毛细层填充于自下盖板上表面挖设的腔体中,位于特斯拉阀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中,根据现有的环路热管中蒸发端的结构,越来越难以满足精细化、小尺寸器件的散热,本实用新型将特斯拉阀结合到蒸发端结构中,利用特斯拉阀适合流体单向流通并加速的结构特性,毛细层提供液体流动的驱动力,工作流体进入与热源接触的蒸发端区域及其上方的毛细层中,吸收热源热量进行蒸发,形成的蒸汽进入上方特斯拉阀腔体,可控调节蒸汽方向,实现蒸汽的加速,将热源区域的热量快速带走,避免环路热管因热量积累而造成循环失效,保证环路热管连续稳定运行;所述蒸发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热量传递及散发效果好,便于热源余热的利用,适用范围广。
以下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可以更好地达到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和有益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蒸发端结构中的下盖板与热源接触。
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的材质独立地包括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钛、钛合金或钢中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可选择相同材质,也可选择不同材质,选择后者时形成复合结构层,例如铜钢复合、铜铝复合、钛铜复合或钛不锈钢复合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串所述特斯拉阀包括至少3个阀体结构,例如3个、4个、5个或6个等,阀体结构的数量与蒸发端结构的尺寸有关,相当于从蒸发端的入口端到出口端;同时,根据蒸发端的结构,多串特斯拉阀并排排列,形成蒸汽流动的多个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特斯拉阀腔体通道的尺寸包括两类,其中一类为特斯拉阀腔体通道的宽度为0.2~1.5mm,例如0.2mm、0.5mm、0.8mm、1.0mm、1.2mm或1.5mm等,深度不小于0.07mm,例如0.07mm、0.08mm、0.1mm、0.12mm、0.15mm或0.16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在各自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另一类为特斯拉阀腔体通道的宽度不小于1.0mm,例如1.0mm、1.0mm、1.5mm、1.8mm、2.0mm或2.5mm等,深度不小于0.15mm,例如0.15mm、0.16mm、0.18mm、0.2mm、0.22mm或0.25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在各自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特斯拉阀腔体通道的尺寸根据热源发热的功率来选择,当热源功率不大于100W时,腔体通道选择前者数值较小的尺寸,当热源功率大于100W时,所需工作流体及蒸汽的量会相对较多,腔体通道的尺寸选择后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特斯拉阀加工于上盖板的下表面,采用蚀刻或机加工的方式加工得到,根据需要加工为不同的特斯拉阀腔体通道的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毛细层为编织网、粉末烧结体或蚀刻通道中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毛细层能够为工作流体在蒸发端结构中的流动提供驱动力,其中毛细层可选择编织网,或者在下盖体中埋设编织绳,所述编织网或编织绳的材质通常为铜及铜合金、不锈钢或钛等,也可选择粉末烧结体,呈多孔结构,例如烧结的铜粉层、泡沫铜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毛细层为编织网或粉末烧结体时,其厚度不小于0.03mm,,例如0.03mm、0.04mm、0.05mm、0.06mm、0.08mm或0.1mm等;所述毛细层为蚀刻通道时,其厚度不小于0.01mm,例如0.01mm、0.02mm、0.03mm、0.04mm、0.06mm或0.08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在各自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毛细层中间隔设置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与特斯拉阀固定,下端与下盖板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柱设置与否与蒸发端结构的应用环境有关,例如与蒸发端接触的热源温度有关,当热源温度小于100℃,毛细层中可不开孔,无需设置支撑柱,若热源温度大于100℃,则需要在毛细层中开孔设置支撑柱,其上下端分别与特斯拉阀腔体侧壁和下盖板焊接固定,避免此时蒸汽压强较大造成上、下盖板分离,难以保证环路热管的密闭及运行的稳定性。
其中,支撑柱设置与否所选择的温度与工作流体的种类有关,一般是指工作流体的沸点,例如上述选择的100℃时使用的是水,另外还可选择丙酮、甲醇、乙醇、制冷剂等种类,此时支撑柱设置与否的划分温度也会不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住的材质与上盖板或下盖板相同;当然,支撑住材质也可在上述盖板材质种类中选择其他类别。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蒸发端结构在环路热管中,其进口段一侧为储液区,出口端一侧为蒸汽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蒸发端结构、储液区和蒸汽通道呈水平放置或呈夹角放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环路热管中与蒸发端相连的结构分别是储液区和蒸汽通道,经过过冷凝端冷凝后的工作流体汇集在储液区,储液区的液体从底部毛细层进入蒸发端区域,储液区的底部也设有毛细层,其和蒸发区的毛细层串联在一起,工作流体进入蒸发端吸热发生相变,形成蒸汽进入蒸汽通道;当储液区、蒸发端和蒸汽通道位于同一方向水平放置时,特斯拉阀中的顶端阀体不开口,即靠近储液区一侧的阀体不开口,形成蒸汽的封闭墙,防止热蒸汽倒流;而当储液区、蒸发端和蒸汽通道呈夹角设置时,与储液区相邻的特斯拉阀中的阀体的边缘与储液区隔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蒸发端结构将特斯拉阀作为蒸发端组件,利用特斯拉阀适合流体单向流通并加速的结构特性,工作流体进入蒸发端结构形成蒸汽后,在特斯拉阀腔体中可控调节蒸汽方向,实现蒸汽的加速,将热源区域的热量快速带走,避免环路热管因热量积累而造成循环失效,保证环路热管连续稳定运行,相比未使用特斯拉阀的蒸发端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蒸发端结构不易发生干烧,可有效延长连续良性稳定运行的时间;
(2)本实用新型所述蒸发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热量传递及散发效果好,便于热源余热的利用,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蒸发端、储液区和蒸汽通道的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蒸发端、储液区和蒸汽通道的放置方式的示意图;
其中,1-上盖板,2-特斯拉阀,21-特斯拉阀腔体通道,22-特斯拉阀腔体侧壁,3-毛细层,4-下盖板,5-支撑柱,6-蒸发端,7-储液区,8-蒸汽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简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提供了一种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所述蒸发端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盖板1、特斯拉阀2、毛细层3和下盖板4;所述特斯拉阀2自上盖板1的下表面向内加工形成,所述特斯拉阀2成串设置,各串平行排列,形成特斯拉阀腔体通道21和特斯拉阀腔体侧壁22交替排列的结构;所述毛细层3填充于自下盖板4上表面挖设的腔体中,位于特斯拉阀2的下方。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典型但非限制性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所述蒸发端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盖板1、特斯拉阀2、毛细层3和下盖板4;所述特斯拉阀2自上盖板1的下表面向内加工形成,所述特斯拉阀2成串设置,各串平行排列,形成特斯拉阀腔体通道21和特斯拉阀腔体侧壁22交替排列的结构;所述毛细层3填充于自下盖板4上表面挖设的腔体中,位于特斯拉阀2的下方。
所述蒸发端6结构中的下盖板4与热源接触。
所述上盖板1和下盖板4的材质均为铜合金。
每串所述特斯拉阀2包括6个阀体结构。
所述特斯拉阀腔体通道21的宽度为1.0mm,深度为0.15mm。
所述毛细层3为编织网,所述毛细层3的厚度为0.06mm。
所述蒸发端6结构在环路热管中,其进口段一侧为储液区7,出口端一侧为蒸汽通道8。
所述蒸发端6、储液区7和蒸汽通道8的放置方式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三者呈水平放置。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所述蒸发端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盖板1、特斯拉阀2、毛细层3和下盖板4;所述特斯拉阀2自上盖板1的下表面向内加工形成,所述特斯拉阀2成串设置,各串平行排列,形成特斯拉阀腔体通道21和特斯拉阀腔体侧壁22交替排列的结构;所述毛细层3填充于自下盖板4上表面挖设的腔体中,位于特斯拉阀2的下方。
所述蒸发端6结构中的下盖板4与热源接触。
所述上盖板1和下盖板4的材质为钛。
每串所述特斯拉阀2包括6个阀体结构。
所述特斯拉阀腔体通道21的宽度为0.3mm,深度为0.3mm。
所述毛细层3为蚀刻通道,所述毛细层3的厚度为0.02mm。
所述毛细层3中间隔设置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的上端与特斯拉阀2固定,下端与下盖板4固定。
所述支撑住5的材质与上盖板1和下盖板4相同。
所述蒸发端6结构在环路热管中,其进口段一侧为储液区7,出口端一侧为蒸汽通道8。
所述蒸发端6、储液区7和蒸汽通道8呈135度夹角放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所述蒸发端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盖板1、特斯拉阀2、毛细层3和下盖板4;所述特斯拉阀2自上盖板1的下表面向内加工形成,所述特斯拉阀2成串设置,各串平行排列,形成特斯拉阀腔体通道21和特斯拉阀腔体侧壁22交替排列的结构;所述毛细层3填充于自下盖板4上表面挖设的腔体中,位于特斯拉阀2的下方。
所述蒸发端6结构中的下盖板4与热源接触。
所述上盖板1的材质为钢铜复合,在不锈钢表面覆盖一层铜,下盖板4的材质为铜。
每串所述特斯拉阀2包括4个阀体结构。
所述特斯拉阀腔体通道21的宽度为1.5mm,深度为0.08mm。
所述毛细层3为粉末烧结体,所述粉末烧结体由铜粉和氧化铜粉混合烧结而成,所述毛细层3的厚度为0.08mm。
所述毛细层3中间隔设置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的上端与特斯拉阀2固定,下端与下盖板4固定。
所述支撑住5的材质与上盖板1相同。
所述蒸发端6结构在环路热管中,其进口段一侧为储液区7,出口端一侧为蒸汽通道8。
所述蒸发端6、储液区7和蒸汽通道8的放置方式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三者呈90度夹角放置。
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蒸发端结构进行器件的散热,器件作为热源,所述蒸发端6位于热源上方,器件在运行过程中发热,而环路热管中工作流体循环流动,在储液区7汇集后,进入蒸发端6结构中的毛细层3,并在毛细作用下流动,通过吸收器件运行放出的热量发生相变生成蒸汽,进入特斯拉阀2,在特斯拉阀腔体通道21中加速流动,离开后进入蒸汽通道8,将热源放出的热量快速带走,避免了热量的积累,环路热管可长时间连续稳定运行。
综合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蒸发端结构将特斯拉阀作为蒸发端组件,利用特斯拉阀适合流体单向流通并加速的结构特性,工作流体进入蒸发端结构形成蒸汽后,在特斯拉阀腔体中可控调节蒸汽方向,实现蒸汽的加速,将热源区域的热量快速带走,避免环路热管因热量积累而造成循环失效,无烧干现象,保证环路热管连续稳定运行;所述蒸发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热量传递及散发效果好,便于热源余热的利用,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结构,即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必须依赖上述详细结构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改进,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等效替换及辅助组件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端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盖板、特斯拉阀、毛细层和下盖板;所述特斯拉阀自上盖板的下表面向内加工形成,所述特斯拉阀成串设置,各串平行排列,形成特斯拉阀腔体通道和特斯拉阀腔体侧壁交替排列的结构;所述毛细层填充于自下盖板上表面挖设的腔体中,位于特斯拉阀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端结构中的下盖板与热源接触;
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的材质独立地包括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钛、钛合金或钢中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串所述特斯拉阀包括至少3个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斯拉阀腔体通道的尺寸包括两类,其中一类为特斯拉阀腔体通道的宽度为0.2~1.5mm,深度不小于0.07mm;另一类为特斯拉阀腔体通道的宽度不小于1.0mm,深度不小于0.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层为编织网、粉末烧结体或蚀刻通道中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层为编织网或粉末烧结体时,其厚度不小于0.03mm;
所述毛细层为蚀刻通道时,其厚度不小于0.01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层中间隔设置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与特斯拉阀固定,下端与下盖板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材质与上盖板或下盖板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端结构在环路热管中,其进口段一侧为储液区,出口端一侧为蒸汽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端结构、储液区和蒸汽通道呈水平放置或呈夹角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86779.2U CN219064246U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一种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86779.2U CN219064246U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一种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64246U true CN219064246U (zh) | 2023-05-23 |
Family
ID=86370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286779.2U Active CN219064246U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一种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6424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97787A (zh) * | 2023-06-14 | 2023-09-05 | 广州大学 | 一种具有变截面的两相通道热管及其加工方法 |
-
2021
- 2021-12-24 CN CN202123286779.2U patent/CN21906424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97787A (zh) * | 2023-06-14 | 2023-09-05 | 广州大学 | 一种具有变截面的两相通道热管及其加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42103B (zh) | 高热流密度多孔热沉流动冷却装置 | |
CN100383963C (zh) | 薄型环路式散热装置 | |
CN104634148B (zh) | 一种纳米结构平板热管 | |
CN112201635B (zh) | 一种协同驱动的高热流密度芯片相变散热装置和方法 | |
CN106643244A (zh) | 一种风冷板翅式复合毛细沟槽相变散热器 | |
CN208779995U (zh) | 一种均热板 | |
CN212109686U (zh) | 一种汽液分流的毛细芯均热板换热器 | |
CN111707117B (zh) | 平板型蒸发器优化散热装置 | |
CN113959244B (zh) | 一种双蒸发器冷凝器环路热管 | |
EP3907457B1 (en) | Boiling enhancement apparatus | |
CN219064246U (zh) | 一种环路热管的蒸发端结构 | |
CN112113450A (zh) | 一种用于航天电子散热用的振荡复合式毛细芯均热板结构 | |
CN202026558U (zh) | 热管型平板散热器 | |
WO2012152018A1 (zh) | 一种平板热管换热器 | |
CN112492853B (zh) | 一种基于池沸腾散热的液体腔散热装置 | |
CN107062963A (zh) | 一种用于毛细泵环的交错式微通道冷凝器 | |
CN105246302B (zh) | 一种热管散热装置 | |
CN111336848A (zh) | 一种复合热沉的环路热管蒸发器及环路热管系统 | |
CN111313122B (zh) | 一种基于振动强化的电池热管理以及热安全防护装置 | |
CN100547334C (zh) | 双向传热热管 | |
CN112367805B (zh) | 一种双循环削峰相变换热器 | |
CN115143823B (zh) | 利用热压转换效应驱动的多孔介质相变传热结构及系统 | |
CN116518760B (zh) | 一种分流通道式平板环路热管 | |
CN219693935U (zh) | 换热器或冷凝器vc组合散热器 | |
CN212158264U (zh) | 一种复合热沉的环路热管蒸发器及环路热管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