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30240U - 一种立体停车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体停车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330240U CN213330240U CN202021725941.9U CN202021725941U CN213330240U CN 213330240 U CN213330240 U CN 213330240U CN 202021725941 U CN202021725941 U CN 202021725941U CN 213330240 U CN213330240 U CN 2133302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platform
- receiving platform
- bearing
- par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停车库,包括立体升降架和车辆承载组件,立体升降架包括呈矩阵布置的升降柱,车辆承载组件设于各升降柱包围形成的升降空间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升降架能够安装在地面预制的停车空间内;通过自动化停车设备完成车辆高效停放,不仅降低车辆停放难度,并且通过立体空间停放车辆节约了车辆停放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停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汽车进入人们家庭。在公共场所,逐渐增加的停车位数量却远不及汽车的普及量。停车难已经成为一个不小的社会性难题。经过不断发展,出现的各式停车场,如地下停车场等,依旧无法解决问题,并且停车场修建的可用土地日益减少,可用土地匮乏的情况下,造成了大量可利用空间资源的浪费。此外,现有的立体车库存在有实用性不强和取放车辆耗时长的问题,因此,设计一种实用性强和取放车辆方便的带有平移系统的立体车库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停车库,能够对车辆进行自动化停放,提高车辆停放效率同时节约车辆停放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体停车库,包括立体升降架和车辆承载组件,所述立体升降架包括呈矩阵布置的升降柱,所述车辆承载组件设于各升降柱包围形成的升降空间内;所述车辆承载组件包括与升降柱滑动适配的承载固定架,所述承载固定架上设有驱动承载固定架沿升降柱上下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承载固定架内设有若干上下间隔布置的车体承载层;各个所述车体承载层上方还设有接车台,所述接车台与车体承载层之间设有驱动接车台沿车体承载层长向或宽向一侧水平滑入或滑出车体承载层的平移组件。
本技术方案中:立体升降架能够安装在地面预制的停车空间内,安装在立体升降架内的承载固定架能够在立体升降架上下移动,并且承载固定架上布置有多层车体承载层作为车辆停放层;在停放车辆时,承载固定架在平移组件运行下使相应一层车体承载层与车辆行驶面相平,同时使接车台在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下滑出立体升降架,待停放的车辆在驶入接车台后接车台在平移组件运行下滑入立体升降架内,最终经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使整个承载固定架下降至最低位置即可完成对车辆的高效停放。
本技术方案中:能够将车辆以立体停放的方式停放在立体升降架内,采用垂直升降停车占地面积更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空间面积还可根据需要建成任意层数的车库;采用自动化停车的方式使停车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并且大幅降低人力成本,解决了车辆停车难等难题。
优选的,所述平移组件包括若干沿接车台滑动方向布置的上导向轨和下导向轨,所述上导向轨与下导向轨滑动适配,各个所述上导向轨和下导向轨分别固定在接车台和车体承载层上,所述车体承载层上还设有驱动接车台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接车台下方对应上导向轨两侧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承重轮,所述承重轮与设于下导向轨两侧的承重轨道滚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立体升降架上端外侧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连接有排水管路,所述排水槽上安装有镂空导水盖。
优选的,当所述接车台沿车体承载层宽向一侧滑动时,所述接车台上方设有能够在水平面上周向转动的旋转台,所述旋转台与接车台之间设有第三驱动机构。
优选的,还包括自动控制组件,所述自动控制组件包括停车控制台,所述停车控制台内设有与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电连接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还连接有设于接车台或旋转台上的车辆位置传感器模块。
优选的,所述停车控制台表面设有与控制模块相连的显示器。
优选的,所述停车控制台上设有与控制模块相连的控制操作按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停车库的安装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停车库的安装示意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停车库的车辆承载组件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停车库的俯视图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停车库的俯视图2。
附图标记:立体升降架100、承载固定架200、车体承载层300、接车台400、第一驱动机构500、上导向轨600、下导向轨700、承重轮800、第二驱动机构900、旋转台1100、停车控制台1200。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停车库,该立体车库能够将车辆以立体停放的停放多层车辆,不仅解决了车辆停车难等难题,并且停车操作简单快捷,显著提高了停车效率。其包括立体升降架100和车辆承载组件,所述立体升降架100包括呈矩阵布置的升降柱,所述车辆承载组件设于各升降柱包围形成的升降空间内;所述车辆承载组件包括与升降柱滑动适配的承载固定架200,承载固定架200上设有驱动承载固定架200沿升降柱上下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500,所述承载固定架200内设有若干上下间隔布置的车体承载层300;各个所述车体承载层300上方还设有接车台400,所述接车台400与车体承载层300之间设有驱动接车台400沿车体承载层300长向或宽向一侧水平滑入或滑出车体承载层300的平移组件。
如图1至图5所示,立体车库在安装时,整个立体升降架100安装在地面预制的停车空间内,停车空间高度根据承载固定架200上设置的车体承载层300层数设置,通常情况下,车体承载层300优先布置三层;相邻两车体承载层300之间的高度根据现有技术中车辆高度设置,使小型客车等车辆能够停放在相应一层的承载层上。由于安装在立体升降架100内的承载固定架200能够在立体升降架100上下移动,承载固定架200上布置的各层车体承载层300作为车辆停放层;在停放车辆时,承载固定架200在第一驱动机构500的驱动下沿立体升降架100升降,使相应一层的车体承载层300与车辆行驶面相平;与此同时,接车台400在平移组件运行下沿车体承载层300的长向或宽向滑出立体升降架100,待停放的车辆驶入接车台400后,接车台400在平移组件运行下再次滑入立体升降架100内,最终经过第一驱动机构500驱动使整个承载固定架200下降至最低位置即可完成对车辆的高效停放。
如前所述,平移组件运行时能够使接车台400滑入或滑出立体升降架100以实现对车辆的停放转移。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平移组件包括若干沿接车台400滑动方向布置的上导向轨600和下导向轨700,所述上导向轨600与下导向轨700滑动适配,各个所述上导向轨600和下导向轨700分别固定在接车台400和车体承载层300上,所述车体承载层300上还设有驱动接车台400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900。这样,在上下导向轨的配合下可使接车台400在车体承载层300上稳定滑动,在第二驱动机构900驱动下使接车台400滑入或滑出立体升降架100;进而实现将车辆转移至车体承载层300外或将车辆转移至车体承载层300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500和第二驱动机构900分别用于驱动承载固定架200和接车台400;第一驱动机构500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传送链升降驱动、齿轮齿条升降驱动方式、液压升降驱动方式或采用电梯升降设备中的曳引机配合曳引绳升降驱动。第二驱动机构900可选用液压传动、齿轮齿条机构传动、电动伸缩器、传动链传动以及侧移器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具体安装实施选用相应规格和型号的驱动结构,上述各类驱动行驶均属于现有技术中常规驱动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至图5所示,当接车台400在第二驱动机构900驱动下滑出立体升降架100后,接车台400与车辆行驶底面之间存在间隙,为了边缘车辆驶入接车台400上后因重力导致接车台400发生形变损坏,本实施例在接车台400下方对应上导向轨600两侧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承重轮800,所述承重轮800与设于下导向轨700两侧的承重轨道滚动配合。这样,当接车台400滑出立体升降架100后,位于接车台400下方的承重轮800能够与地面接触,起到承重作用,进而避免接车台400承重损坏,当接车台400滑入车体承载层300后,承重轮800与承重轨道配合,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上下轨道形变损坏。
如图1至图5所示,为了提高整个立体车库的对车辆的防护效果,本实施例在立体升降架100上端外侧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连接有排水管路,所述排水槽上安装有镂空导水盖。通过导流排水槽能够起到排水作用,积水可通过排水管路进行排放,镂空导水盖能够起到承重和导水作用,避免立体车库内部进水;在车辆驶入位置外侧还可布置车辆收费系统等。
如前所述,在实际安装应用中,接车台400能够从车体承载层300长向或宽向滑入或滑出立体升降架100,当接车台400从车体承载层300长向滑出时,车辆行驶方向与接车台400布置方向相平行,驾驶者能够将车辆快速驶入接车台400上;而当接车台400从车体承载层300宽向滑出立体升降架100时,接车台400与车辆行驶方向垂直,为了便于驾驶者将车辆驶入接车台400上,本实施例在接车台400沿车体承载层300宽向一侧滑动时,接车台400上方设有能够在水平面上周向转动的旋转台1100,所述旋转台1100与接车台400之间设有第三驱动机构。这样,接车台400滑出立体升降架100进入车辆行驶面后,旋转台1100能够旋转90°,使旋转台1100布置方向与车辆行驶方向平行,便于驾驶着将车辆快速驶入旋转台1100上;当旋转台1100接收车辆成功后再次自动旋转90°,使接车台400再次滑入立体升降架100内实现对车辆的快速停放;通过上述设置增加了立体车库的安装布置方式,提高了车辆停放操作效率。
如图1至图5所示,为了实现自动化车辆停放,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各个部件进行控制的自动控制组件,其中自动控制组件包括停车控制台1200,所述停车控制台1200内设有与第一驱动机构500、第二驱动机构900和第三驱动机构电连接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还连接有设于接车台400或旋转台1100上的车辆位置传感器模块。停车控制台1200表面设有与控制模块相连的显示器。停车控制台1200上设有与控制模块相连的控制操作按钮。这样,停车控制台1200能够安装在车辆入库口外侧;控制模块能够控制第一驱动机构500、第二驱动机构900和第三驱动机构的传动部件自动运行,控制模块可选用PLC控制器或集成电路控制板,当驾驶者需要停放车辆时,通过控制操作按钮启动设备,使立体车库中的各个设备依次运行,驾驶者将车辆驶入接车台400或旋转台1100上后,车辆位置传感器模块检测到车辆完成停放自动进行后续操作,使车辆自动停放入库。此外,显示器可用于身份识别、停车位信息显示等;为了确保停车操作的安全性,在接车台400上还可设置与控制模块相连的体征检测传感器等,确保架乘人员下车后再进行车辆入库操作。前述中各类自动化控制部件均选用现有技术中电子控制设备,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选用相应规格和型号即可,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系统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立体停车库,包括立体升降架(100)和车辆承载组件,所述立体升降架(100)包括呈矩阵布置的升降柱,所述车辆承载组件设于各升降柱包围形成的升降空间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承载组件包括与升降柱滑动适配的承载固定架(200),所述承载固定架(200)上设有驱动承载固定架(200)沿升降柱上下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500),所述承载固定架(200)内设有若干上下间隔布置的车体承载层(300);各个所述车体承载层(300)上方还设有接车台(400),所述接车台(400)与车体承载层(300)之间设有驱动接车台(400)沿车体承载层(300)长向或宽向一侧水平滑入或滑出车体承载层(300)的平移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组件包括若干沿接车台(400)滑动方向布置的上导向轨(600)和下导向轨(700),所述上导向轨(600)与下导向轨(700)滑动适配,各个所述上导向轨(600)和下导向轨(700)分别固定在接车台(400)和车体承载层(300)上,所述车体承载层(300)上还设有驱动接车台(400)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9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车台(400)下方对应上导向轨(600)两侧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承重轮(800),所述承重轮(800)与设于下导向轨(700)两侧的承重轨道滚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升降架(100)上端外侧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连接有排水管路,所述排水槽上安装有镂空导水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接车台(400)沿车体承载层(300)宽向一侧滑动时,所述接车台(400)上方设有能够在水平面上周向转动的旋转台(1100),所述旋转台(1100)与接车台(400)之间设有第三驱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权项所述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控制组件,所述自动控制组件包括停车控制台(1200),所述停车控制台(1200)内设有与第一驱动机构(500)、第二驱动机构(900)和第三驱动机构电连接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还连接有设于接车台(400)或旋转台(1100)上的车辆位置传感器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控制台(1200)表面设有与控制模块相连的显示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控制台(1200)上设有与控制模块相连的控制操作按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25941.9U CN213330240U (zh) | 2020-08-18 | 2020-08-18 | 一种立体停车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25941.9U CN213330240U (zh) | 2020-08-18 | 2020-08-18 | 一种立体停车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330240U true CN213330240U (zh) | 2021-06-01 |
Family
ID=76097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725941.9U Active CN213330240U (zh) | 2020-08-18 | 2020-08-18 | 一种立体停车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330240U (zh) |
-
2020
- 2020-08-18 CN CN202021725941.9U patent/CN21333024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32765C (zh) | 旋转式载车板一车位停二车装置 | |
CN110374377B (zh) | 一种通道立体车库及存取车方法 | |
CN205400194U (zh) | 一种多层架空式立体停车库 | |
CN105781184B (zh) | 一种立体车库 | |
CN111287510B (zh) | 一种车辆停放用垂直循环车库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4060088U (zh) | 双层横跨道路式立体停车库 | |
CN202611298U (zh) | 吊篮式轿车双层停放装置 | |
CN102108797B (zh) | 公益简捷立体节能减排自动停车库 | |
CN104032992A (zh) | 一种多层车库 | |
CN204024158U (zh) | 一种双车板载车机构 | |
CN101915002A (zh) | 地下智能车库 | |
CN213330240U (zh) | 一种立体停车库 | |
CN108612367A (zh) | 立体空间停车设备 | |
WO2008123985A1 (en) | Automated parking system for vehicles | |
CN108316724A (zh) | 一种立体停车库的停车入库方法 | |
CN107842230A (zh) | 一种小型仓储式插拔停车架双层立体停车设备及控制方法 | |
CN201605854U (zh) | 立体自动泊车设备 | |
CN104234484A (zh) | 双层横跨道路式立体停车库 | |
CN204024159U (zh) | 一种多层车库 | |
CN216157284U (zh) | 一种自动化立体车库 | |
CN101967897B (zh) | 绿色环保休闲式智能停车库 | |
CN201318041Y (zh) | 移位升降的二层车库 | |
CN201763023U (zh) | 绿环休闲式智能停车库 | |
CN207260678U (zh) | 一种半地半轨式立体车库横移机构 | |
CN217760304U (zh) | 一种双层立体车库轿厢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