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22552U - 一种重型卡车的悬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型卡车的悬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22552U
CN213322552U CN202021894954.9U CN202021894954U CN213322552U CN 213322552 U CN213322552 U CN 213322552U CN 202021894954 U CN202021894954 U CN 202021894954U CN 213322552 U CN213322552 U CN 213322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base
connecting rod
air ba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9495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力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dom Fuji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Weichi Tenglvb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Weichi Tenglvb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Weichi Tenglvb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9495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22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22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22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型卡车的悬架结构,其包括承载座和气囊承载总成;承载座包括第一承载梁、第二承载梁及连接梁;气囊承载总成包括第一气囊组件、第二气囊组件及连接组件;第一气囊组件包括第一气囊、第一支架及第一底座,第一气囊的顶部连接于第一承载梁的底部,第一支架固设于第一承载梁的底部,第一底座铰接于第一支架上;第二气囊组件包括第二气囊、第二支架及第二底座,第二气囊的顶部连接于第二承载梁的底部,第二支架固设于第二承载梁的底部,第二底座铰接于第二支架上;连接组件设置于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之间。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悬架整体的重量,利于能耗的降低和重型卡车底盘的轻量化。

Description

一种重型卡车的悬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卡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型卡车的悬架结构。
背景技术
悬架是指位于车架与车轴之间,全部或部分利用弹性元件来提高乘坐舒适性的悬架装置,悬架因其变刚度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重型卡车领域。悬架包括钢板弹簧悬架和气囊悬架,气囊悬架相较于钢板弹簧悬架,具有平顺性较优、对道路的破坏小、工作寿命长、可以降低油耗等优点,因此,很有必要将气囊悬架应用于重型卡车中来代替传统的钢板弹簧悬架。目前重型卡车中的气囊悬架包括底座和若干个气囊,底座呈板状设置于车架的两承载梁之间,各个气囊安装于底座中,这种结构气囊悬架的底座较为厚重,使得悬架整体的重量较大,不利于油耗的降低和重型卡车底盘的轻量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重型卡车的悬架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重型卡车的悬架结构,包括承载座和两组气囊承载总成;所述承载座包括第一承载梁、第二承载梁及连接梁,所述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梁固接于所述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之间;所述气囊承载总成包括第一气囊组件、第二气囊组件及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包括第一气囊、第一支架及第一底座,所述第一气囊的顶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梁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架固设于所述第一承载梁的底部,所述第一底座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气囊组件包括第二气囊、第二支架及第二底座,所述第二气囊的顶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承载梁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架固设于所述第二承载梁的底部,所述第二底座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之间,用于使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同步升降。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底座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梁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支撑杆和轴承座,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之间,所述支撑杆上端固接于所述连接梁上、下端固设有所述轴承座,所述第三连杆通过轴承转动地穿设于所述轴承座中。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杆呈门框形状,所述支撑杆和轴承座的数量为两组,其位于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部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囊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底座的侧边设有两个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支架的侧边设有两个第二铰接座,两个所述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气囊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杆,所述第二底座的侧边设有两个第三铰接座,所述第二支架的侧边设有两个第四铰接座,两个所述第三铰接座和第四铰接座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之间、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铰接座和第四铰接座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减震总成,所述减震总成包括第五铰接座、第六铰接座、第一减震器及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五铰接座和第六铰接座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上,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下端设于第一底座上、上端与所述第五铰接座相连,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下端设于第二底座上、上端与所述第六铰接座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并通过连接组件使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进行同步升降,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的底座重量更轻,降低了悬架整体的重量,利于能耗的降低和重型卡车底盘的轻量化。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杆连接第一底座和第一支架、通过第二连杆连接第二底座和第二连杆,用杆状结构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来取代传统气囊悬架中大梁的连接结构,可以进一步降低悬架整体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承载梁110、第二承载梁120、连接梁130;
第一气囊组件210、第一气囊211、第一支架212、第一底座213、第一连杆214、第一铰接座215、第二铰接座216、第二气囊组件220、第二气囊221、第二支架222、第二底座223、第二连杆224、连接组件230、第三连杆231、第四连杆232、支撑杆233、轴承座234;
减震总成300、第六铰接座310、第一减震器320、第二减震器3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配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型卡车的悬架结构,包括承载座、两组气囊承载总成及减震总成300。承载座包括第一承载梁110、第二承载梁120及连接梁130,第一承载梁110和第二承载梁120平行设置,连接梁130固接于第一承载梁110和第二承载梁120之间,气囊承载总成包括第一气囊组件210、第二气囊组件220及连接组件230。
第一气囊组件210包括第一气囊211、第一支架212及第一底座213,第一气囊211的顶部连接于第一承载梁110的底部,第一支架212固设于第一承载梁110的底部,第一底座213铰接于第一支架212上。第一气囊组件210还包括第一连杆214,第一底座213的侧边设有两个第一铰接座215,第一支架212的侧边设有两个第二铰接座216,两个第一铰接座215和第二铰接座216之间均连接有第一连杆214,第一气囊211伸缩时,第一底座213和第一连杆214相对第一支架212进行转动。
第二气囊组件220包括第二气囊221、第二支架222及第二底座223,第二气囊221的顶部连接于第二承载梁120的底部,第二支架222固设于第二承载梁120的底部,第二底座223铰接于第二支架222上。第二气囊组件220还包括第二连杆224,第二底座223的侧边设有两个第三铰接座,第二支架222的侧边设有两个第四铰接座,两个第三铰接座和第四铰接座(图中未示出)之间均连接有第二连杆224,第二气囊221伸缩时,第二底座223和第二连杆224相对第二支架222进行转动。
连接组件230设置于第一承载梁110和第二承载梁120之间,用于使第一底座213和第二底座223同步升降,连接组件230包括第三连杆231和第四连杆232,第三连杆23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底座213和第二底座223上,第四连杆232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底座223上,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承载梁110上。
连接组件230还包括支撑杆233和轴承座234,支撑杆233位于第三连杆231的两端之间,支撑杆233上端固接于连接梁130上、下端固设有轴承座234,第三连杆231通过轴承转动地穿设于轴承座234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杆231呈门框形状,支撑杆233和轴承座234的数量为两组,其位于第三连杆231的中部位置,第一底座213和第二底座223动作时,第三连杆231绕轴承座234进行转动。第三连杆231的一端位于第一铰接座215和第二铰接座216之间、另一端位于第三铰接座和第四铰接座之间。
减震总成300包括第五铰接座(图中未示出)、第六铰接座310、第一减震器320及第二减震器330,第五铰接座和第六铰接座310分别固设于第一承载梁110和第二承载梁120上,第一减震器320的下端设于第一底座213上、上端与第五铰接座相连,第二减震器330的下端设于第二底座223上、上端与第六铰接座310相连。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重型卡车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座和两组气囊承载总成;所述承载座包括第一承载梁、第二承载梁及连接梁,所述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梁固接于所述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之间;所述气囊承载总成包括第一气囊组件、第二气囊组件及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包括第一气囊、第一支架及第一底座,所述第一气囊的顶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梁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架固设于所述第一承载梁的底部,所述第一底座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气囊组件包括第二气囊、第二支架及第二底座,所述第二气囊的顶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承载梁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架固设于所述第二承载梁的底部,所述第二底座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之间,用于使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同步升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卡车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底座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型卡车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支撑杆和轴承座,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之间,所述支撑杆上端固接于所述连接梁上、下端固设有所述轴承座,所述第三连杆通过轴承转动地穿设于所述轴承座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重型卡车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呈门框形状,所述支撑杆和轴承座的数量为两组,其位于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部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型卡车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底座的侧边设有两个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支架的侧边设有两个第二铰接座,两个所述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气囊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杆,所述第二底座的侧边设有两个第三铰接座,所述第二支架的侧边设有两个第四铰接座,两个所述第三铰接座和第四铰接座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之间、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铰接座和第四铰接座之间。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重型卡车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总成,所述减震总成包括第五铰接座、第六铰接座、第一减震器及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五铰接座和第六铰接座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上,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下端设于第一底座上、上端与所述第五铰接座相连,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下端设于第二底座上、上端与所述第六铰接座相连。
CN202021894954.9U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重型卡车的悬架结构 Active CN213322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94954.9U CN213322552U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重型卡车的悬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94954.9U CN213322552U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重型卡车的悬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22552U true CN213322552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102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94954.9U Active CN213322552U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重型卡车的悬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225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55882B1 (en) Wheel suspension for a vehicle
JP2011514277A (ja) トーションバー式車両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211196357U (zh) 一种用于越野房车的新型副梁连接装置
CN108638777B (zh) 横置板簧结构及双横臂结构前独立悬架
CN209634206U (zh) 一体式空气悬架及货车
CN213322552U (zh) 一种重型卡车的悬架结构
CN109305003B (zh) 乘用车及独立悬架系统
CN201931955U (zh) 变截面板簧作为导向臂的复合式空气悬架系统
US6206391B1 (en) Rear suspension using a torsional spring integral with trailing arm
CN214450099U (zh) 一种具有多级减震装置的汽车悬架
CN210554003U (zh) 一种集成多连杆和横置板簧的后悬结构
WO2020224326A1 (zh) 一种独立悬架系统以及车辆
CN209938759U (zh) 一种中型卡车驾驶室悬置
CN214930162U (zh) 一种经济型中卡驾驶室全浮悬架
CN221293778U (zh) 一种轻量化新能源车用前副车架
CN216231560U (zh) 一种重卡前桥空气悬架的安装结构
CN212099059U (zh) 安全可靠的半挂车车架系统
RU171046U1 (ru) Пружинная подвеск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17508352B (zh) 一种可调式房车上装稳定平衡车架
CN213413992U (zh) 一种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215793049U (zh) 一种悬架系统
CN112455174A (zh) 空气悬架系统和车辆
CN110843443A (zh) 拖拉机双托架减振前驱动桥
CN114407600B (zh) 一种两级串联橡胶弹簧平衡悬架
CN111376668A (zh) 横置板簧悬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9

Address after: 363000 No. 139, merchants Avenue, Longhai District,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eichiteng (Fujian)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Unit A, Room 2706, 99 Lujiang Road, Siming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MEN WEICHI TENGLVBA INDUSTRI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