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09169U - 一种烹饪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09169U
CN213309169U CN202021188752.2U CN202021188752U CN213309169U CN 213309169 U CN213309169 U CN 213309169U CN 202021188752 U CN202021188752 U CN 202021188752U CN 213309169 U CN213309169 U CN 2133091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handle
hot
exhaust pipe
cooking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887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杨开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887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091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091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091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电器,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底座、烹饪组件及机头,底座上设有凹腔及第一加热件,机头上设有热风结构,热风结构包括第二加热件、热风扇叶及电机,电机在第二加热件工作时驱动热风扇叶转动形成热风气流。机头包括机壳与支架,机壳与支架之间设有容纳腔,电机设于容纳腔内,容纳腔内还设有冷风扇叶,机壳的顶部设有提手,提手设有进风孔,机壳上设有通风孔及出风孔,通风孔连通进风孔与容纳腔,出风孔连通容纳腔与机头外部,电机可驱动冷风扇叶转动形成自进风孔进入并自出风孔排出的散热气流。进风孔设于提手上,可以避免散热气流将机壳顶面的水或杂质吸入机头内部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机头内部各用电构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电器。
背景技术
空气炸锅是一种利用热风及食物自身的油脂对食物进行油炸的烹饪设备,该类产品以绿色、健康的烹饪理念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空气炸锅的机头上设有热风结构,热风结构包括加热管、电机及热风扇叶,机体工作时,加热管通电产生热量,电机驱动热风扇叶转动将热量吹向锅体内,对锅体内的食物进行热风加热。为了降低机头内的温度,一般会在机头内设置冷风扇叶,机头上设置进风孔和出风孔,电机也可以驱动冷风扇叶转动形成自进风孔流向出风孔的散热气流。由于进风孔一般直接设置在机头的顶部,当机头的顶面有残留的水或杂质时,在冷风扇叶的吸力作用下,机头顶面的水或杂质容易被吸入机头内部,会对机头内部用电构件的安全性造成影响,而且进风孔容易堵塞,会影响散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电器,有效改进了机头上的进风结构,有利于保障机头内部各用电构件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电器,包括底座、烹饪组件及机头,底座上设有凹腔及第一加热件,机头上设有热风结构,热风结构包括第二加热件、热风扇叶及电机,电机在第二加热件工作时驱动热风扇叶转动形成热风气流,所述机头包括固定在一起的机壳与支架,机壳与支架之间设有容纳腔,电机设于容纳腔内,容纳腔内还设有由电机驱动的冷风扇叶,机壳的顶部设有提手,提手上设有进风孔,机壳上设有通风孔及出风孔,通风孔连通进风孔与容纳腔,出风孔连通容纳腔与机头外部,电机可驱动冷风扇叶转动形成自进风孔进入并自出风孔排出的散热气流。
优选的,所述提手包括提手盖及一圈围边,围边设于提手盖的底部且沿竖向延伸,进风孔设于围边上。
优选的,所述提手位于电机的正上方,围边的竖向中心线与冷风扇叶的轴心线重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通风孔设于提手的底部,通风孔的轴心线与冷风扇叶的轴心线重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机头上设有贯穿机头设置的排气通道,进风孔设于围边上远离排气通道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机头还包括设于支架底部的导风罩,第二加热件及热风扇叶设于导风罩的底部,导风罩上设有中空的下排气管,机壳上设有中空的上排气管,下排气管与上排气管插接,排气通道设于上排气管与下排气管上。
优选的,所述下排气管的顶端与上排气管的顶端之间设有密封圈;和/或,所述支架上设有供下排气管穿过的避让孔。
优选的,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位于冷风扇叶外周的挡风板,挡风板在靠近出风孔的位置设有排风口。
优选的,所述挡风板呈弧形,排风口设于挡风板的两个端部之间;和/或,所述挡风板与机壳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底座内设有控制板,底座与机头之间设有电耦合器,电耦合器包括设于底座上的下耦合接头及设于机头上的上耦合接头,第一加热件及下耦合接头电连接于控制板,第二加热件与电机均通过开关电连接于上耦合接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电器,对机头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机壳的顶部加设提手,提手上设置进风孔,机壳上设置通风孔及出风孔。电机工作时,驱动冷风扇叶转动形成自进风孔进入容纳腔内部并自出风孔排出容纳腔的散热气流,利用散热气流有效降低机头内部的温度,有利于保证机头的性能。由于进风孔设于提手上,可以避免散热气流将机壳顶面的水或杂质吸入机头内部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机头内部各用电构件的安全性。
2、进风孔设于提手的围边上,由于围边沿竖向延伸,即进风孔设于提手的侧部上,进风孔处不易残留水或杂质,有利于进一步避免散热气流将进风孔处的水或杂质吸入机头内部的情况,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接头内部各用电构件的安全性。另外,由于进风孔采用隐藏式设计,不会破坏机头顶面的外观,有利于提高机头外观的完整性。
3、电机驱动冷风扇叶转动时,冷风扇叶顶部轴心处的负压最大,围边的竖向中心线与冷风扇叶的轴心线重合设置,通风孔的轴心线也与冷风扇叶的轴心线重合设置,可以适当增大冷风扇叶转动时的进风量,有利于提高散热气流的流量,从而有利于提高机头内的散热效果。提手设于电机的正上方,有利于提高用户通过提手拿取机头时的平衡感。
4、机体工作时,烹饪组件内的气体可以从排气通道向外排出,排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水蒸汽、油脂等物质,进风孔设于围边上远离排气通道的一侧,避免自排气通道处排出的气体在冷风扇叶的吸力作用下被吸入进入机头的内部,从而避免排出气体中的水蒸汽、油脂等物质被吸入机头的内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机头内部各用电构件的安全性。
5、机壳上的上排气管与导风罩上的下排气管配合形成排气通道,排气通道的形成结构简单,无需利用其他管体来连接上排气管与下排气管,有利于提高机头的组装效率和降低组装成本。
6、上排气管与下排气管之间设置密封圈,通过密封圈保证上、下排气管之间的周向配合处能保持密封配合,避免进料通道漏气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机头内部用电构件的安全性。
7、在冷风扇叶的外周设置挡风板,挡风板可以对散热气流进行导流,散热气流可以自排风口处流向出风孔从而排出机头,通过挡风板的导流有利于提高散热气流的流动速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机头内部的散热效果。
8、挡风板优选设置成弧形,排风口设于挡风板的两个端部之间,合理设置挡风板的结构及排风口的成型结构,更好的满足导风要求,避免挡风板与冷风扇叶相互干涉的情况。挡风板优选的与机壳一体成型,有利于合理控制机头的组成构件,也有利于提高机头的组装效率。
9、机头与底座之间通过电耦合器实现可拆式电连接,机头无需外接电源即可确保机头上的用电构件在机体工作时也能正常通电,降低机体的接电要求,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机头上的第二加热件与电机可以通过电耦合器电连接于底座内的控制板,使第二加热件与电机受控于控制板,便于提高机体的烹饪智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多功能锅的整机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多功能锅中底座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多功能锅中机头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多功能锅中提手与局部机头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多功能锅中提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多功能锅中第一锅体、接污盘与底座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多功能锅中接污盘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多功能锅中第二锅体与底座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多功能锅中机头的局部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多功能锅中机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多功能锅中第一锅体、蒸篮、接污盘与底座的示意图。
图中,100-底座,110-凹腔,111-通口,112-定位台阶,113-定位槽,120-座壳,130-底盖,140-加热头,140-凸台,200-烹饪组件,210-第一锅体,211-通孔,212-定位圈,220-第二锅体,221-空腔,222-凸沿,223-过渡台阶,230-锅盖,240-蒸篮,300-机头,310-排气通道,320-热风扇叶,330-电机,340-机壳,341-通风孔,342-出风孔,343-凹部,344-凸柱,345-围沿,346-上排气管,347-排气孔,350-容纳腔,360-冷风扇叶,370-导风罩,371-下排气管,380-加热管,390-支架,391-避让孔,301-挡风板,302-排风口,400-接污盘,410-隔水罩,411-出汽孔,412-连通孔,420-接污腔,430-台阶面,440-定位部,510-加热区,520-冷水区,600-提手,610-进风孔,620-提手盖,630-围边,640-固定柱,710-下耦合接头,720-上耦合接头,730-控制板,740-开关,750-操作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锅,包括底座100、烹饪组件200及机头300,底座100上设有凹腔110及第一加热件,机头上设有热风结构,热风结构包括第二加热件、热风扇叶320及电机330,电机330在第二加热件工作时驱动热风扇叶320转动形成热风气流。机头300包括固定在一起的机壳340与支架390,机壳340与支架390之间设有容纳腔350,电机330设于容纳腔350内,容纳腔350内还设有由电机330驱动的冷风扇叶360,机壳340的顶部设有提手600,提手600设有进风孔610,机壳340上设有通风孔341及出风孔342,通风孔341连通进风孔610与容纳腔350,出风孔342连通容纳腔350与机头外部,电机330可驱动冷风扇叶360转动形成自进风孔610进入并自出风孔342排出的散热气流。
由于进风孔设于提手上,可以避免散热气流将机壳顶面的水或杂质吸入机头内部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机头内部各用电构件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电机330轴向竖直的固定于支架390上,支架390的底部固定有导风罩370,电机330包括轴向竖直的电机轴,电机轴的下端向下伸出导风罩370,热风扇叶320固定套设于电机轴的下端且位于导风罩370的下方,冷风扇叶360固定套设于电机轴的上端。
结合图4、图5,提手600包括提手盖620及一圈围边630,围边630自提手盖620的底面向下延伸形成,进风孔610设于围边630上。本实施例中,围边630沿横向的截面形状呈长圆形,进风孔610设于围边630的两个平行侧壁上,且每个侧壁上均设有多个进风孔610。
机壳340顶部的中心处下凹形成用于装设提手600的凹部343,提手600通过螺钉固定于凹部343处。提手600设有位于围边630内周的中空固定柱640,凹部343的底壁上设有与固定柱640对应的中空凸柱344,螺钉穿过凸柱344并拧紧于固定柱640中实现将提手600固定于机壳340上。为了提高提手600的稳定性,凹部343的底壁上设有一圈环绕通风孔341向上凸出的围沿345,提手600固定于机壳340上时,围边630的底端插设于围沿345的内周,通过围边630与围沿345之间的配合使提手600受到径向定位。
电机330驱动冷风扇叶360转动时,冷风扇叶360顶部中心区域的负压最大,为了增大散热气流的进风量及提高通过提手600拿取机头300时的平衡感,提手600位于电机330的正上方,围边630的竖向中心线与冷风扇叶360的轴心线重合设置,通风孔341位于提手600的底部,通风孔341的轴心线与冷风扇叶360的轴心线也重合设置。本实施例中,通风孔341优选设置为长孔。
本实施例中,导风罩370上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的下排气管371,下排气管371中空设置,机壳340上设有向下延伸形成的上排气管346,上排气管346也中空设置,支架390上设有供下排气管371穿过的避让孔391。机头300组装完成后,上排气管346与下排气管371插接,排气通道310设于上排气管346与下排气管371上,机壳340的顶部设有与排气通道310对应的排气孔347。
为了避免排气通道310漏气,下排气管371的顶端与上排气管346的底端之间设有密封圈。具体的,密封圈套设于下排气管371的顶端,下排气管371的顶端在机头300组装完成后插设于上排气管346底端的内部,通过密封圈保证上、下排气管之间的周向配合处保持密封配合。
第二加热件优选采用加热管380,加热管380固定于导风罩370的底部且位于热风扇叶320的外周。机头300还包括固定于导风罩370底部的网格板,网格板位于热风扇叶320及加热管380的下方。
为了扩展本实施例烹饪电器的烹饪功能,烹饪组件200包括至少两个用于进行不同烹饪方式的锅体,锅体可拆卸设于底座100上,机头300根据选用的锅体可选择的装于锅体上对锅体内进行热风加热。用户可以根据烹饪需要选用锅体和机头,使机体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本实施例中,底座100包括固定在一起的座壳120与底盖130,凹腔110由座壳120下凹形成,凹腔110的顶部开口。第一加热件优选采用加热头140,凹腔110的底壁上设有通口111,加热头140自通口111处向上伸入凹腔110内。为了避免凹腔110中的水向下流入底座100内部,加热头140与通口111的内壁之间设有耐高温的密封件。
结合图6、图7,烹饪组件200包括第一锅体210,第一锅体210的底壁上设有多个通孔211。多功能锅还包括可拆卸设于凹腔110内的接污盘400,接污盘400上设有隔水罩410及下凹的接污腔420,隔水罩410的顶部设有出汽孔411。接污盘400设于凹腔110内时,隔水罩410罩设于加热头140的外部,隔水罩410将位于接污盘400底部的部分凹腔110分隔成位于隔水罩410内部的加热区510及位于隔水罩410外部的冷水区520。加热头工作时,主要对加热区510内的水进行加热,可以有效提高蒸汽的产生速度,有利于提高烹饪效率。上升的蒸汽通过出汽孔411和通孔211进入第一锅体210内并对第一锅体210内的食物进行蒸汽加热。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烹饪需求选择纯蒸汽加热或纯热风加热的烹饪方式,也可以选择蒸汽加热与热风加热结合的烹饪方式。
本实施例中,接污盘400大致呈下凹的盘状,隔水罩410的顶部高于接污腔420的底壁设置,以使出汽孔411高于接污腔420设置。隔水罩410的底部敞口设置,隔水罩410的内径大于加热头140的外径。
为了避免因加热区510内的水量过少导致加热头140干烧的情况,隔水罩410上设有用于连通冷水区520与加热区510的连通孔412。当加热区510内的水量减少时,冷水区520内的水在水压作用下经连通孔412自动流入加热区510内,对加热区510内的水进行补充。本实施例中,连通孔412优选设于隔水罩410的底端,使冷水区520内的水在加热过程中能全部流入加热区510内。
为了实现隔水罩410设于凹腔110内时的竖向定位,凹腔110上端的内壁上设有一圈定位台阶112,接污盘400的外壁上设有一圈台阶面430。接污盘400设于凹腔110内时,台阶面430抵于定位台阶112上,使接污盘400受到竖向定位和支撑。
为了实现隔水罩410设于凹腔110内时的周向定位,接污盘400上设有向外凸出的定位部440,凹腔110的顶端设有供定位部440嵌入的定位槽113。接污盘400设于凹腔110内时,定位部440位于定位槽113中,使接污盘400受到周向定位。本实施例中,定位部440设有两个且均匀分布于接污盘400的周向上,定位部440呈弧形凸耳状,相应的,定位槽113也设有两个且均匀分布于凹腔110顶端的周向上。
为了提高第一锅体210在机体工作时的稳定性,第一锅体210的底部设有一圈向下凸出的定位圈212。使用时,第一锅体210底部的定位圈212抵于接污盘400的内周使第一锅体210受到径向定位,第一锅体210上位于定位圈212外周的局部底面抵于底座100上使第一锅体210得到定位支撑。
结合图8,为了实现煮、炖、煎、炒等烹饪目的,烹饪组件200还包括第二锅体220,第二锅体220的底部设有供加热头140插入的空腔221。第二锅体220设于底座100上时,加热头140插设于空腔221中。本实施例中,第二锅体220的底部设有一圈向下凸出的凸沿222,第二锅体220的底壁与凸沿222的内壁围合的空间形成底部敞口的空腔221。
本实施例中,第二锅体220下部的直径小于上部的直径设置,第二锅体220的下部形成定位圈,第二锅体220的上部与下部之间形成有过渡台阶223。第二锅体220设于底座100上时,第二锅体220的下部抵于凹腔110的内壁上使第二锅体220受到径向定位,过渡台阶223抵于底座100上使第二锅体220受到定位支撑。
为了提高加热效率,烹饪组件200还包括锅盖230。本实施例中,为了合理减少烹饪组件200的构件数量,锅盖230即可用于盖合第一锅体210,也可用于盖合第二锅体220。
为了实现机头300的供电,底座100与机头300之间设有电耦合器。具体的,底座100的局部向上凸出形成凸台140,电耦合器包括设于凸台140上的下耦合接头710及设于机头300上的上耦合接头720。底座100内设有控制板730,加热头140及下耦合接头710均电连接于控制板730,加热管380及电机330通过开关740电连接于上耦合接头720。为了便于用户根据烹饪需要选择相应的烹饪方式,底座100上设有与控制板730对应的操作面板750,操作面板750上设有功能按键。机头300设于底座100上时,上、下耦合接头720、710插合,机头300无需外接电源即可确保机头300上的用电构件在机体工作时也能正常通电,降低机体的接电要求。机头300上的加热管380与电机330可以通过电耦合器电连接于底座100内的控制板730,使加热管380与电机330受控于控制板730,便于提高机体的烹饪智能性。
结合图6,利用本实施例的多功能锅进行纯蒸汽加热时,先向凹腔110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将接污盘400放入凹腔110内,隔水罩410罩设于加热头140的外部,再将第一锅体210放于底座100上,将食物放置在第一锅体210的底壁上,盖合锅盖230。通过操作面板750选择相应的烹饪模式,机体启动后,加热头140主要对加热区510内的水进行加热,产生的水蒸汽向上运动,水蒸汽经过隔水罩410顶部的出汽孔411及第一锅体210底壁上的通孔211进入第一锅体210内,对第一锅体210内的食物进行蒸汽加热。加热区510内的水量减少时,冷水区520内的水可以通过隔水罩410上的连通孔412进入加热区510内及时进行补充。加热过程中的冷凝水及油脂等液体可以向下流入接污盘400的接污腔420中,避免对冷水区520内的水造成污染。
结合图1,利用本实施例的多功能锅进行纯热风加热时,将接污盘400放入凹腔110内,将第一锅体210放于底座100上,将食物放置在第一锅体210的底壁上,然后将机头300盖合于第一锅体210上,上、下耦合接头720、710插合。通过操作面板750选择相应的烹饪模式,机体启动后,加热管380通电发热,电机330工作,电机330驱动热风扇叶320转动形成热风气流,热风气流向下流动对第一锅体210内的食物进行热风加热,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油脂等液体可以向下流入接污盘400的接污腔420中,第一锅体210内的蒸汽可以通过排气通道310排出机体。电机330工作时同时带动冷风扇叶360转动,外部空气在负压作用下通过进风孔610及通风孔341流入容纳腔350内并自出风孔342处流出容纳腔350,形成流经机头300内部的散热气流,有利于降低机头300的内部温度。
利用本实施例的多功能锅进行蒸汽与热风混合加热时,先向凹腔110中加入适量的水,将接污盘400放入凹腔110内,将第一锅体210放于底座100上,将食物放置在第一锅体210的底壁上,然后将机头300盖合于第一锅体210上,上、下耦合接头720、710插合。通过操作面板750选择相应的烹饪模式,加热头对加热区510内的水进行加热,产生的水蒸汽向上运动,水蒸汽经过隔水罩410顶部的出汽孔411及第一锅体210底壁上的通孔211进入第一锅体210内,对第一锅体210内的食物进行蒸汽加热。机体工作过程中,加热管380也可以通电发热,电机330工作,电机330驱动热风扇叶320转动形成热风气流,热风气流向下流动对第一锅体210内的食物进行热风加热。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油脂、冷凝水等液体可以向下流入接污盘400的接污腔420中,第一锅体210内的蒸汽可以通过排气通道310排出机体。电机330工作时同时带动冷风扇叶360转动,外部空气在负压作用下通过进风孔610及通风孔341流入容纳腔350内并自出风孔342处流出容纳腔350,形成流经机头300内部的散热气流,有利于降低机头300的内部温度。机体工作过程中,用户也可以通过开关740选择性启停热风加热。
结合图8,利用本实施例的多功能锅进行炖、煮、煎、炒等烹饪方式时,将第二锅体220直接置于底座100上,加热头140插入第二锅体220底部的空腔221内。通过操作面板750选择相应的烹饪模式,机体启动后,加热头140通电发热并将热量传递给第二锅体220,第二锅体220温度升高,对食物进行加热。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加热件也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结构。如将第一加热件设于底座100内且位于凹腔110底部的中心处,接污盘400设于凹腔110内时,隔水罩410位于第一加热件的正上方,第一加热件通电工作时主要对隔水罩内的水进行加热,第二锅体220设于底座上时,第二锅体220的底壁与凹腔110的底壁贴合设置,保证热传递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围边630沿横向的截面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记载或附图所示的长圆形,也可以设置成椭圆形、圆形等其他合理的形状。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作为实施例一的改进实施例,其改进之处在于,提手600的结构有所改进。
结合图9,由于自排气通道410处排出的气体中含有可能含有水蒸汽、油脂等物质,为了避免散热气流将排出的气体吸入机头300的内部,本实施例中,围边630只在远离排气通道310的一侧侧壁上设置进风孔610。
实施例二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作为实施例一的改进实施例,其改进之处在于,机头300的结构有所改进。
结合图10,为了提高机头300内部的散热效果,容纳腔350内设有位于冷风扇叶360外周的挡风板301,挡风板301在靠近出风孔342的位置处设有排风口302,挡风板301具有导流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散热气流的流动速度。
本实施例中,挡风板301优选设置成弧形,排风口302设于挡风板301的两个端部之间。为了提高机头300的组装效率,挡风板301优选的与机壳340一体成型。
实施例三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挡风板301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弧形,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合理的形状,如设置成圆形等。
可以理解的是,挡风板301与机壳340也可以采用分体成型的结构,独立成型后的挡风板301通过螺钉固定于机壳340上。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三的改进结构也适用于实施例二中。
实施例四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作为实施例一的改进实施例,其改进之处在于,烹饪组件200还加设了蒸篮240。蒸篮240的底壁上设有多个通汽孔,蒸篮240可拆卸架设于第一锅体210上。利用本实施例的多功能锅进行纯蒸汽加热时,蒸篮240及第一锅体210的底壁上均可放置待烹饪的食物,有利于增多机体每次工作时烹饪的食物数量。
实施例四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改进结构也适用于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中。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烹饪电器,包括底座、烹饪组件及机头,底座上设有凹腔及第一加热件,机头上设有热风结构,热风结构包括第二加热件、热风扇叶及电机,电机在第二加热件工作时驱动热风扇叶转动形成热风气流,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包括固定在一起的机壳与支架,机壳与支架之间设有容纳腔,电机设于容纳腔内,容纳腔内还设有由电机驱动的冷风扇叶,机壳的顶部设有提手,提手设有进风孔,机壳设有通风孔及出风孔,通风孔连通进风孔与容纳腔,出风孔连通容纳腔与机头外部,电机可驱动冷风扇叶转动形成自进风孔进入并自出风孔排出的散热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包括提手盖及一圈围边,围边设于提手盖的底部且沿竖向延伸,进风孔设于围边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位于电机的正上方,围边的竖向中心线与冷风扇叶的轴心线重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设于提手的底部,通风孔的轴心线与冷风扇叶的轴心线重合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上设有贯穿机头设置的排气通道,进风孔设于围边上远离排气通道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还包括设于支架底部的导风罩,第二加热件及热风扇叶设于导风罩的底部,导风罩上设有中空的下排气管,机壳上设有中空的上排气管,下排气管与上排气管插接,排气通道设于上排气管与下排气管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排气管的顶端与上排气管的顶端之间设有密封圈;和/或,所述支架上设有供下排气管穿过的避让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位于冷风扇叶外周的挡风板,挡风板在靠近出风孔的位置设有排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呈弧形,排风口设于挡风板的两个端部之间;和/或,所述挡风板与机壳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设有控制板,底座与机头之间设有电耦合器,电耦合器包括设于底座上的下耦合接头及设于机头上的上耦合接头,第一加热件及下耦合接头电连接于控制板,第二加热件与电机均通过开关电连接于上耦合接头。
CN202021188752.2U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烹饪电器 Active CN2133091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88752.2U CN213309169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烹饪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88752.2U CN213309169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烹饪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09169U true CN213309169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81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88752.2U Active CN213309169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烹饪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091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71512U (zh) 烹饪器具
CN213248576U (zh) 一种具有空气炸功能及煎煮功能的多功能锅
CN213464801U (zh) 烹饪器具
CN112674619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3309169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13309170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电器
CN215738494U (zh) 一种空气炸锅
WO2023279854A1 (zh) 烹饪器具
CN217161816U (zh) 一种结构创新的无烟煎烤器
CN21568704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2546587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装置
CN221285371U (zh) 一种易散热烹饪器具
CN216790243U (zh) 一种集成灶
CN114246487A (zh) 烹饪器具
CN214128246U (zh) 一种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8552120U (zh) 引流式空气炸锅
CN218552118U (zh) 一种空间紧凑型空气炸锅
CN213605939U (zh) 空气炸锅
CN215838492U (zh) 有效减少网片面积的抽拉式空气炸锅
CN215304987U (zh) 一种多功能压力锅
CN220141447U (zh) 多功能组合式家用烹饪器
CN217827590U (zh) 一种烹饪装置的风道结构
CN219557029U (zh) 排风罩、机头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6822953U (zh) 一种多功能烤箱
CN217488365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料理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3

Address after: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