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88222U - 一种管材矫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材矫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88222U CN213288222U CN202021254337.2U CN202021254337U CN213288222U CN 213288222 U CN213288222 U CN 213288222U CN 202021254337 U CN202021254337 U CN 202021254337U CN 213288222 U CN213288222 U CN 2132882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aightening
- pipe
- wheel
- piece
-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tal Extraction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材矫直装置,包括矫直组件、送料组件及出料组件,所述矫直组件包括矫直件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矫直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矫直件作旋转运动;送料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至少一个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用于夹持所述管材,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夹持件连接;出料组件包括第三驱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用于夹持所述管材,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送料组件与出料组件中速度调节轮的传动比不同,使得送料组件与出料组件的进出料速度相互独立并可调节,上压紧轮及下压紧轮之间形成速度差,使管材在矫直时始终受张紧力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材矫直装置。
背景技术
超高强度金属毛细直线管材的矫直在相关领域内一直是一个技术难题,特别是对于2mm以下超高强度金属毛细直线管材的精准矫直,一直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医疗器械领域,对于医用不锈钢毛细直线管材的矫直,不仅对直线度有较高要求,对管材外表面质量、外表面粗糙度以及圆整度要求也比较严格,所以对矫直装置的要求也比较高。
目前,本领域内现有的平行辊矫直方法、斜辊矫直方法以及拉伸矫直和压力矫直方法对于粗管矫直、线材和棒材矫直可能效果较好,对于超高强度毛细直管的矫直仍然能力不足。虽然市场上现有的矫直设备能够矫直2mm以下的毛细管材,但是对于管材原材料具有很高的要求,只能够矫直盘管,而对于硬度很高的超高强度毛细直管来说,该种设备也很难矫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管材矫直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2mm以下超高强度金属毛细直管直线度不够、外表面质量不好、矫直后粗糙度过大等问题,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操作便利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材矫直装置,包括:
矫直组件,包括矫直件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矫直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矫直件作旋转运动,所述矫直件用于在旋转运动中将所述管材离心矫直;
送料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至少一个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用于夹持所述管材,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夹持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运动以带动所述管材进入所述矫直组件;
出料组件,包括第三驱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用于夹持所述管材,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件运动以带动所述管材离开所述矫直组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持件为上料轮组,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上料轮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上料轮组转动;所述上料轮组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上料轮,两个所述上料轮通过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夹持并带动所述管材进入所述矫直组件。
可选的,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下料轮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下料轮组转动;所述下料轮组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下料轮,两个所述下料轮通过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夹持并带动所述管材离开所述矫直组件。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送料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出料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
可选的,所述送料组件包括两个所述上料轮组,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相连的第二变频电机和第一速度调节轮,所述第一速度调节轮与两个所述上料轮组传动连接;和/或所述出料组件包括两个所述下料轮组,所述第三驱动件包括相连的第三变频电机和第二速度调节轮,所述第二速度调节轮与两个所述下料轮组传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上料轮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轮和第二轮,所述第二轮位于所述第一轮的上方,所述第一轮为齿轮,所述第二轮的轮面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二轮的周向分布;并且所述第一轮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和/或所述下料轮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三轮和第四轮,所述第四轮位于所述第三轮的上方,所述第三轮为齿轮,所述第四轮的轮面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第四轮的周向分布,并且所述第三轮与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注油装置,所述注油装置设置于所述送料组件靠近所述矫直件的一端,用于给管材表面注入润滑油。
可选的,所述注油装置包括漏斗、第一润滑油管路、第二润滑油管路及润滑油收集盒;所述进料组件靠近所述矫直件的一端设置有供所述管材通过的至少一第一鞘管;所述第一润滑油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漏斗连接,所述第二润滑油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润滑油收集盒连接,所述第一润滑管路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润滑管路的另一端均伸入所述第一鞘管内部并对准管材,并且第一润滑管路和所述第二润滑管路在竖直方向上对齐。
可选的,还包括去油装置,所述去油装置设置于所述出料组件靠近所述矫直件的一端,用于去除所述管材表面残留的润滑油。
可选的,所述出料组件靠近所述矫直件的一端设置有供所述管材通过的至少一第二鞘管,所述第二鞘管内设置有吸油结构。
可选的,所述矫直组件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矫直件连接,用于支撑所述矫直件。
可选的,所述矫直件还包括腔体及矫直模孔,所述矫直模孔设置于所述腔体内并具有沿所述腔体轴向贯穿的通孔,用于供所述管材通过。
可选的,所述矫直件还包括与管材连接的矫直模孔位置调节装置,所述矫直模孔位置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矫直模孔在所述腔体的径向位置。
可选的,所述矫直模孔位置调节装置包括沿所述腔体的径向延伸的上调节杆及下调节杆,所述上调节杆的一端贯穿所述腔体,所述上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矫直模孔的一侧连接,所述下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矫直模孔的另一侧连接,所述下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矫直件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矫直件还包括管材保护套,所述管材保护套用于供所述管材通过,所述管材保护套从所述矫直模孔的通孔中穿过。
可选的,所述管材保护套呈弧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一)送料组件与出料组件的设置可以实现管材的自动上料及自动出料,自动化程度高,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操作便利性。
(二)送料组件与出料组件中速度调节轮的传动比不同,使得送料组件与出料组件的进出料速度相互独立并可调节,上压紧轮及下压紧轮之间形成速度差,使管材在矫直时始终受张紧力作用,一方面避免产生二次弯曲,另一方面提高矫直效果且能根据不同管材的力学性能的不同调试最优的送出料速度及速度差。
(三)第一变频电机的设置可自由调节矫直件的转速,对不同力学性能的管材矫直具有较高的适配性。
(四)管材保护部的设置可以保护管材表面不受划伤,同时针对不同外径管材的矫直,通过更换不同内径尺寸的套管可以实现矫直,便利性及操作性高。
(五)所述注油装置给进入矫直件前的管材表面注入一层润滑油,从而减少矫直过程中管材与矫直件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管材在矫直过程中产生扭矩且增加矫直件的寿命。所述去油装置去除管材表面残留的润滑油,避免有润滑油的管材在经过出料组件打滑,从而无法达到张紧效果,影响矫直性能。另外去油装置的设置还可以减少人工操作的次数,增加工作效率和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一种管材矫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一种管材矫直装置中第二变频电机的安装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一种管材矫直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一种管材矫直装置中送料组件或出料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一种管材矫直装置中去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一种管材矫直装置中注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送料组件;2、进料口;3、顶板;4、第一速度调节轮;5、注油装置;6、矫直件;601、腔体;7、管材保护套;8、矫直模孔位置调节装置;801、下调节杆;802、上调节杆;8021、矫直模孔;9、去油装置;10、出料组件;11、出料口;12、第一变频电机;13、第二速度调节轮;14、第二变频电机;15、传动组件;16、底板;171、第一固定板;172、第二固定板;181、第一鞘管;182、第二鞘管;19、第三变频电机;20、上压紧轮;21、上啮合齿轮;22、凹槽;23、下压紧轮;24、下啮合齿轮;25、吸油结构;26、漏斗;27、第一润滑油管路;28、第二润滑油管路;29、润滑油收集盒;30、支撑座;31、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管材矫直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图2及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管材矫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管材矫直装置中第二变频电机14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管材矫直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所述矫直装置包括:
矫直组件,包括矫直件6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矫直件6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矫直件6作旋转运动,所述矫直件6用于在旋转运动中将所述管材离心矫直。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第一变频电机12。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驱动件与矫直件6之间还具有一传动组件15,所述传动组件15与矫直件6的一端连接,用于驱动矫直件6作旋转运动。优选的,本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管材矫直装置中所述传动组件15包括第一同步轮、同步带及第二同步轮,其中所述第一同步轮与所述第一变频电机1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同步带连接于所述第一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之间,所述第二同步轮与矫直件6连接。
本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管材矫直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板171和第二固定板172,所述送料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71上,所述出料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172上。所述第一固定板171和第二固定板172固接于底板16上。
送料组件1,包括第二驱动件和至少一个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用于夹持所述管材,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夹持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运动以带动所述管材进入所述矫直组件。
出料组件,包括第三驱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用于夹持所述管材,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件运动以带动所述管材离开所述矫直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件为上料轮组,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上料轮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上料轮组转动;所述第二夹持件为下料轮组,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下料轮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下料轮组转动。
本实施例一提供的管材矫直装置中,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相连的第二变频电机14和第一速度调节轮4,所述第一速度调节轮4与两个所述上料轮组传动连接;和/或所述出料组件10包括两个所述下料轮组,所述第三驱动件包括相连的第三变频电机19和第二速度调节轮13,所述第二速度调节轮13与两个所述下料轮组传动连接。
所述上料轮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轮和第二轮,所述第二轮位于所述第一轮的上方,所述第一轮为齿轮,所述第二轮的轮面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多个凹槽22,多个所述凹槽22沿所述第二轮的周向分布,且所述第一轮20与所述第二变频电机14的输出端连接。
和/或所述下料轮组包括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三轮和第四轮,所述第四轮位于所述第三轮的上方,所述第三轮为齿轮,所述第四轮的轮面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多个凹槽22,多个所述凹槽22沿所述第四轮的周向分布,并且所述第三轮与所述第三变频电机19连接。
可选的,请参考图1、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料轮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上压紧轮20和下压紧轮23及上啮合齿轮21和下啮合齿轮24,其中上压紧轮20位于下压紧轮23的上方,上啮合齿轮21位于下啮合齿轮24的上方,在所述下压紧轮23的轮面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多个凹槽22,多个所述凹槽22沿所述下压紧轮23的周向分布,所述下压紧轮23、下啮合齿轮24通过同一根转轴和轴承连接,上啮合齿轮21与上压紧轮20通过同一根转轴与轴承连接,其中上下相邻的上啮合齿轮21与下啮合齿轮24互相啮合。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实施例中下料轮组的接哦股与所述上料轮组相同。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实施例中所述左右两个上料轮组中的每一下啮合齿轮24均与第一速度调节轮4传动连接。所述左右两个下料轮组中的每一下啮合齿轮24也均与第一速度调节轮4传动连接。左右两个所述下料轮组中的每一下啮合齿轮24与第二速度调节轮13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送料组件1中第一速度调节轮4与出料组件10中第二速度调节轮13的传动比不同,优选的,本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材矫直装置中第一速度调节轮4与第二速度调节轮13的传动比为1:2。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料轮组中的上啮合齿轮21、上压紧轮20及下料轮组中的上啮合齿轮21、上压紧轮20的高度可调,具体为将所述上料轮组或下料轮组中的上啮合齿轮21、上压紧轮20通过轴承、转轴安装在顶板3上,在顶板3上具有调节孔,使得所述上压紧轮20相对于顶板3的安装位置可调,从而实现上压紧轮20与下压紧轮23之间距离的调整,从而实现上压紧轮20与下压紧轮23之间的张紧度及压力,实现良好的矫直效果。
可选的,所述上压紧轮、上啮合齿轮21也可以安装在除顶板31以外的其余位置,例如安装在第一固定板171或第二固定板172上,其只要实现上压紧轮20的安装位置可调即可。
本实施例一提供的管材矫直装置还包括注油装置5,注油装置5设置于送料组件1靠近矫直件6的一端,用于给管材表面注入润滑油。
请参考图1,注油装置5包括漏斗26、第一润滑油管路27、第二润滑油管路28及润滑油收集盒29;进料组件靠近矫直件6的一端设置有供管材通过的至少一第一鞘管181;第一润滑油管路27的一端与漏斗26连接,第二润滑油管路28的一端与润滑油收集盒29连接,第一润滑油管路27的另一端及第二润滑油管路28的另一端均伸入第一鞘管181内部并对准管材,并且第一润滑管路27和第二润滑管路28在竖直方向对齐。所述注油装置5给进入矫直件6前的管材表面注入一层润滑油,从而减少矫直过程中管材与矫直件6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管材在矫直过程中产生扭矩且增加矫直件6的寿命。
请参考图5,本实施例一提供的管材矫直装置还包括去油装置9,去油装置9设置于出料组件10靠近矫直件6的一端,用于去除管材表面残留的润滑油。所述出料组件10靠近所述矫直件6的一端设置有供所述管材通过的至少一第二鞘管182,所述第二鞘管182内设置有吸油结构25。优选的,本实施例一提供的管材矫直装置总吸油结构25为吸油棉,该吸油棉去除管材表面残留的润滑油,避免有润滑油的管材在经过出料组件10打滑,从而无法达到张紧效果,影响矫直性能。另外去油装置9的设置还可以减少人工操作的次数,增加工作效率和便利性。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管材矫直装置中所述矫直件6为柱形中空结构,所述柱形中空结构的一侧开设管材进口,所述柱形中空结构的另一侧开设管材出口,所述柱形中空结构的两侧具有轴端,其中一侧的轴端穿过第二同步轮与一轴承座31连接,另一侧的轴端直接与另一轴承座31连接。
如图1所示,上述矫直组件所述矫直组件还包括支撑座30,所述支撑座30与所述矫直件6连接,用于支撑所述矫直件。
所述矫直件6还包括腔体601和矫直模孔8021,所述矫直模孔8021设置于所述腔体601内并具有沿所述腔体601的轴向贯穿的通孔。
还包括腔体601、支撑座30、矫直模孔8021,支撑座30与矫直件6连接,用于支撑矫直件6。腔体601设置于矫直件6上,矫直模孔8021具有沿腔体601轴向贯穿的通孔,用于供管材通过。
矫直件6还包括与管材连接的矫直模孔位置调节装置8,矫直模孔位置调节装置8用于调节矫直模孔8021在腔体601的径向位置。请参考图1,所述矫直模孔位置调节装置8包括沿腔体601的径向延伸的上调节杆802及下调节杆801,上调节杆802的一端贯穿腔体601,上调节杆802的另一端与矫直模孔8021的一侧连接,下调节杆801的一端与矫直模孔8021的另一侧连接,下调节杆801的另一端与矫直件6活动连接。
所述矫直件6还包括管材保护套7,管材保护套7用于供管材通过,管材保护套7从矫直模孔8021的通孔中穿过,管材保护套7呈弧形。
优选的,本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管材矫直装置中所述管材保护套7采用具有中空部分的套管,套管选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与矫直件6的管材进口、管材出口抵接,所述套管一方面可以保护管材的外表面不受划伤,避免管材矫直过程中与矫直装置摩擦导致断裂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针对不同外径管材的矫直,只需要更换不同内径尺寸的套管即可实现不同外径管材的矫直,具有较高的操作性和便利性。
本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材矫直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请参考图1至图6,管材选用外径1.8mm,壁厚0.1mm完全退火态不锈钢管材。使用时开启第一变频电机12,第一变频电机12的输出端输出动力至传动组件15的第一同步轮,第一同步轮通过同步带将动力传递至第二同步轮,然后再传动至矫直件6,使所述矫直件6转动。然后开启送料组件1的第二变频电机14,第二变频电机14传递动力至第一速度调节轮4,第一速度调节轮4转动传递动能至下啮合齿轮24,所述下啮合齿轮24转动将动能传递至上啮合齿轮21,管材与上压紧轮20接触咬合后自动沿导向鞘18的导向口送入,在上压紧轮20与下压紧轮23之间具有进料口2,管材在送入过程中经过注油装置5,润滑油由润滑油漏斗26经过第一润滑油管路27在管材表面滴上润滑油,然后管材经过轴承座31、第二同步轮后进入矫直件6管材保护套7中,通过高速旋转的矫直件6进行高速离心矫直,管材在管材保护套7中缓慢前性,同时不断高频受到矫直件6施加的360°全方位的压力,从而达到矫直效果。矫直完成的管材从矫直件6的管材出口送出后经过吸油结构25,然后与出料组件10中的下压紧轮23咬合,直至从出料口11(该出料口11位于出料组件10中处于末端料轮组的上压紧轮20与下压紧轮23之间)送出,矫直完成。
在矫直过程中由于第一速度调节轮4的传动比与第二速度调节轮13的传动比不同,不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管材矫直装置出料速度比进料速度快,使得第一速度调节轮4与第二速度调节轮13之间具有速度差,对管材形成张紧作用,张紧的管材受矫直件6的360°全方位矫直,从而达到了良好的矫直效果。
针对本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管材矫直装置的管材,能够达到良好直线度的矫直参数如下:
矫直件6的转速为2000~3000转/min,矫直膜孔压下调节装置中针对管材保护部7的压下量为6mm,所述管材保护部的管径为2.2mm,所述送料组件1的送料速度与所述出料组件10的出料速度为6-8m/min和12~16m/min。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采用的结构相同,但能够达到良好直线度的矫直参数不同如下:
第一速度调节轮4与第二速度调节轮13的传动比为1:2,矫直件6的转速为5000~6000转/min,矫直膜孔压下调节装置中针对管材保护部7的压下量为10mm,所述管材保护部的管径为2.2mm,所述送料组件1的送料速度与所述出料组件10的出料速度为3-5m/min和6~10m/min。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采用的结构相同,但能够达到良好直线度的矫直参数不同如下:
第一速度调节轮4与第二速度调节轮13的传动比为1:2,矫直件6的转速为4000~5000转/min,矫直膜孔压下调节装置中针对管材保护部7的压下量为6mm,所述管材保护部的管径为2.2mm,所述送料组件1的送料速度与所述出料组件10的出料速度为6-8m/min和12~16m/min。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采用的结构相同,但能够达到良好直线度的矫直参数不同如下:
第一速度调节轮4与第二速度调节轮13的传动比为1:2,矫直件6的转速为3000~4000转/min,矫直膜孔压下调节装置中针对管材保护部7的压下量为5mm,所述管材保护部的管径为1.2mm,所述送料组件1的送料速度与所述出料组件10的出料速度为6-8m/min和12~16m/min。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管材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矫直组件,包括矫直件(6)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矫直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矫直件作旋转运动,所述矫直件用于在旋转运动中将所述管材离心矫直;
送料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至少一个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用于夹持所述管材,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夹持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运动以带动所述管材进入所述矫直组件;
出料组件,包括第三驱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用于夹持所述管材,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件运动以带动所述管材离开所述矫直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为上料轮组,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上料轮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上料轮组转动;所述上料轮组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上料轮,两个所述上料轮通过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夹持并带动所述管材进入所述矫直组件;
所述第二夹持件为下料轮组,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下料轮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下料轮组转动;所述下料轮组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下料轮,两个所述下料轮通过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夹持并带动所述管材离开所述矫直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板(171)和第二固定板(172),所述送料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71)上,所述出料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172)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材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组件包括两个上料轮组,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相连的第二变频电机(19)和第一速度调节轮(4),所述第一速度调节轮(4)与两个所述上料轮组传动连接;和/或所述出料组件包括两个下料轮组,所述第三驱动件包括相连的第三变频电机和第二速度调节轮(13),所述第二速度调节轮(13)与两个所述下料轮组传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材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料轮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轮和第二轮,所述第二轮位于所述第一轮的上方,所述第一轮为齿轮,所述第二轮的轮面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二轮的周向分布;并且所述第一轮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和/或所述下料轮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三轮和第四轮,所述第四轮位于所述第三轮的上方,所述第三轮为齿轮,所述第四轮的轮面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第四轮的周向分布,并且所述第三轮与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油装置(5),所述注油装置(5)设置于所述送料组件靠近所述矫直件(6)的一端,用于给管材表面注入润滑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材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装置(5)包括漏斗(26)、第一润滑油管路(27)、第二润滑油管路(28)及润滑油收集盒(29);所述送料组件靠近所述矫直件(6)的一端设置有供所述管材通过的至少一第一鞘管(181);所述第一润滑油管路(27)的一端与所述漏斗(26)连接,所述第二润滑油管路(28)的一端与所述润滑油收集盒(29)连接,所述第一润滑油管路(27)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润滑油管路(28)的另一端均伸入所述第一鞘管(181)内部并对准管材,并且第一润滑油管路和所述第二润滑油管路在竖直方向上对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材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去油装置(9),所述去油装置(9)设置于所述出料组件靠近所述矫直件(6)的一端,用于去除所述管材表面残留的润滑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材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组件靠近所述矫直件(6)的一端设置有供所述管材通过的至少一第二鞘管(182),所述第二鞘管(182)内设置有吸油结构(2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组件还包括支撑座(30),所述支撑座(30)与所述矫直件(6)连接,用于支撑所述矫直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件(6)还包括腔体(601)及矫直模孔(8021),所述矫直模孔(8021)设置于所述腔体(601)内并具有沿所述腔体(601)轴向贯穿的通孔,用于供所述管材通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材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件(6)还包括与管材连接的矫直模孔位置调节装置(8),所述矫直模孔位置调节装置(8)用于调节所述矫直模孔(8021)在所述腔体(601)的径向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管材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模孔位置调节装置(8)包括沿所述腔体(601)的径向延伸的上调节杆(802)及下调节杆(801),所述上调节杆(802)的一端贯穿所述腔体(601),所述上调节杆(802)的另一端与所述矫直模孔(8021)的一侧连接,所述下调节杆(801)的一端与所述矫直模孔(8021)的另一侧连接,所述下调节杆(801)的另一端与所述矫直件(6)活动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管材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件(6)还包括管材保护套(7),所述管材保护套(7)用于供所述管材通过,所述管材保护套(7)从所述矫直模孔(8021)的通孔中穿过。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管材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保护套(7)呈弧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54337.2U CN213288222U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一种管材矫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54337.2U CN213288222U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一种管材矫直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88222U true CN213288222U (zh) | 2021-05-28 |
Family
ID=76018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54337.2U Active CN213288222U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一种管材矫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8822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60373A (zh) * | 2021-07-20 | 2021-10-29 | 郑浩源 | 一种铜合金管矫直润滑热处理下料生产制备设备 |
-
2020
- 2020-06-30 CN CN202021254337.2U patent/CN21328822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60373A (zh) * | 2021-07-20 | 2021-10-29 | 郑浩源 | 一种铜合金管矫直润滑热处理下料生产制备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99030B (zh) | 一种线材扭编织机的自动上线切线装置 | |
CN213288222U (zh) | 一种管材矫直装置 | |
CN117244954B (zh) | 一种多模热拉丝机 | |
US3881340A (en) | Drawing machine | |
CN210676387U (zh) | 预应力螺旋肋钢丝生产用拉拔装置 | |
CN210701693U (zh) | 一种金属异型长材冷成型的加工装置 | |
CN218079804U (zh) | 铂金属弯管成型装置 | |
CN109465346B (zh) | 一种高温传感器保护套缩口机 | |
CN218638446U (zh) | 波纹管生产线钢丝螺纹产生装置 | |
CN216540196U (zh) | 碾轧管装置 | |
CN216013753U (zh) | 一种全自动光纤线芯柔性金属套管高速铠装机 | |
CN108856602B (zh) | 石棉线上弹簧成形设备 | |
CN210678268U (zh) | 一种纸管抛光装置 | |
CN212351060U (zh) | 一种小通道管路加工装置及小通道并行管路换热器 | |
CN108856341B (zh) | 一种薄壁螺旋焊管成型机 | |
RU2013155C1 (ru) |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спиралевидной трубы из лент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 |
CN201791763U (zh) | 一种辊轮旋压液压推挤式冷拔钢管用制头机 | |
KR20170134765A (ko) | 내면 나선 홈이 형성된 관의 제조 방법 및 내면 나선 홈이 형성된 관의 제조 장치 | |
CN219988527U (zh) | 一种拉挤机的出料结构 | |
CN111496009A (zh) | 一种利用硬质合金球进行内螺纹成型装置 | |
CN111319087A (zh) | 一种纸管切槽机构 | |
CN215657108U (zh) | 一种电缆拉丝机 | |
KR20020080319A (ko) | 선재 가공시스템 | |
CN115090739B (zh) | 一种内向旋压制备薄壁无缝管的装置 | |
CN216781152U (zh) | 无缝钢管加工用管坯定切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314006 2nd floor, building 5, No.1303, Asia Pacific Road, Nanh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Maito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4006 2nd floor, building 5, No.1303, Asia Pacific Road, Nanh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MAITONG MEDICAL TECHNOLOGY (JIAXING)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