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67176U - 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67176U
CN213267176U CN202022129300.3U CN202022129300U CN213267176U CN 213267176 U CN213267176 U CN 213267176U CN 202022129300 U CN202022129300 U CN 202022129300U CN 213267176 U CN213267176 U CN 213267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late portion
limiting
limiting member
household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2930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幪幪
沈靖皓
张肃
王跃辉
欧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2930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67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67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67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家用电器,家用电器包括底座、腔体和限位结构,腔体设置在底座上且能够相对底座运动。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与腔体固定连接并能够跟随腔体运动,第二限位件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活动连接,第二限位件被配置为能够抵触第一限位件以在预定方向上对腔体进行限位。如此,在家用电器工作导致腔体发生振动时,第一限位件跟随腔体振动从而抵触第二限位件,这样,第二限位件能够通过第一限位件在预定方向上对腔体进行限位以防止腔体进一步运动,从而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

Description

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在洗衣机工作时,由于内桶内洗涤物分布不均匀将引起的偏心情况,在洗衣机进入脱水工况,存在偏心的内桶在高速转动下将会产生剧烈的振动,导致噪声过大甚至导致洗衣机外桶与箱体间发生剧烈的碰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家用电器,所述家用电器包括:
底座;
腔体,所述腔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运动;和
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腔体固定连接并能够跟随所述腔体运动,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被配置为能够抵触所述第一限位件以在预定方向上对所述腔体进行限位。
上述实施方式的家用电器中,第一限位件与腔体固定连接,第二限位件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二限位件被配置为能够抵触第一限位件以通过第一限位件在预定方向上对腔体进行限位。如此,在家用电器工作导致腔体发生振动时,第一限位件跟随腔体振动从而抵触第二限位件,这样,第二限位件能够通过第一限位件在预定方向上对腔体进行限位以防止腔体进一步运动,从而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以及防止腔体与家用电器的壳体等部件发生碰撞。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限位件形成有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件至少部分地伸入至所述限位槽内且能够在所述限位槽内运动,所述限位槽的内壁能够在所述腔体带动所述第一限位件运动时抵触所述第一限位件以在预定方向上对所述腔体进行限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所述第一板部以及所述第二板部均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间隔,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被配置为在水平方向上对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腔体进行限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平方向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限位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腔体进行限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腔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运动,所述第二腔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并能够在所述第一腔体内转动;
其中,所述限位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轴线在所述底座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腔体转动轴线在所述底座上的正投影重合,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沿所述第二腔体的转动轴线对称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相背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板部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一板部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的间隙均小于所述腔体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的最大振动幅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限位件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的底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板部、所述第二板部和所述安装部围成所述限位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与所述安装部相对的底面,所述底面与所述安装部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在垂直方向上的最大振动幅度,所述垂直方向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家用电器还包括支撑系统,所述支撑系统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支撑所述腔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系统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系统间隔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底部,至少两个所述支撑系统对称设置在所述限位结构的两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或所述第二限位件为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家用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家用电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限位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家用电器100、底座10、腔体20、第一腔体21、第二腔体22、限位结构30、第一限位件31、第一侧面311、第二侧面312、底面313、第二限位件32、限位槽321、第一板部322、第二板部323、安装部324、电机40、配重结构50、支撑系统60、支撑杆61、弹性件62、平衡环组件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家用电器100,家用电器100包括底座10、腔体20和限位结构30,腔体20设置在底座10上且能够相对底座10运动。限位结构30包括第一限位件31和第二限位件32,第一限位件31与腔体20固定连接并能够跟随腔体20运动,第二限位件32与底座10固定连接,第二限位件32被配置为能够抵触第一限位件31以在预定方向上对腔体20进行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家用电器100中,第一限位件31与腔体20固定连接,第二限位件32与底座10固定连接,第一限位件31能够相对第二限位件32活动,第二限位件32被配置为能够抵触第一限位件31以通过第一限位件31在预定方向上对腔体20进行限位。如此,在家用电器100工作导致腔体20发生振动时,第一限位件31跟随腔体20振动从而抵触第二限位件32,这样,第二限位件32能够通过第一限位件31在预定方向上对腔体20进行限位以防止腔体20进一步运动,从而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以及防止腔体20与家用电器100的壳体(图未示出)等部件发生碰撞。此外,由于限位结构30能够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因此,限位结构30的存在可以使得家用电器100的壳体与腔体20之间的间隙做的更小,从而减少家用电器100的体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腔体20设置在底座10上且能够相对底座10运动”可以理解为家用电器100在工作时产生振动从而使得腔体20相对底座10运动,如在一定范围的晃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家用电器100可以是洗衣机、干衣机等衣物处理电器,或具有腔体20且腔体20会在家用电器100工作时产生振动的电器设备。具体地,以家用电器100为洗衣机为例,在洗衣机中,上述腔体20包括洗衣机的内桶和外桶,在洗衣机工作时,例如,在洗衣机进行脱水工作时,由于内桶内洗涤物分布不均匀将引起偏心情况,这样,洗衣机的内桶在高速旋转时会引起腔体20产生较大振动和噪音甚至使得腔体20与洗衣机的外壳发生剧烈碰撞,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述限位结构30可以对腔体20在预定方向上进行限位,从而减少腔体20的振动和噪音,起到减振降噪的目的,同时也可避免腔体20与外壳发生碰撞,使得外壳和腔体20之间的间隙可以做到更小以减小洗衣机的体积。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预定方向”可以理解为家用电器100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至少一个,例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预定方向可以理解为家用电器100的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也即是说,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件32被配置为能够抵触第一限位件31以在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上对腔体20进行限位。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预定方向也可以是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也即是说,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件32被配置为能够抵触第一限位件31以在水平方向和者垂直方向上同时对腔体20进行限位,具体的限位方式在此不作限制。其中,水平方向所指的是家用电器100的安装平面的延伸方向,也即家用电器100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见图1),垂直方向所指的垂直于家用电器100的安装平面的方向,也即家用电器100的上下方向(见图1),在下文中若出现相同或者类似的描述时,也可参照此处理解。
请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件32形成有限位槽321,第一限位件31至少部分地伸入至限位槽321内且能够在限位槽321内运动,限位槽321的内壁能够在腔体20带动第一限位件31运动时抵触第一限位件31以在预定方向上对腔体20进行限位。
如此,在第二限位件32上设置限位槽321,第一限位件31至少部分地伸入至限位槽321内,在腔体20产生振动时,第一限位件31跟随振动,在腔体20和第一限位件31的振动幅度较大时,第一限位件31会与限位槽321的内壁接触,这样,限位槽321的内壁抵触第一限位件31从而限制其进一步运动,进而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同时,通过设置限位槽321以及第一限位件31至少部分地伸入至限位槽321内的设置方式结构较为简单,容易制造和安装。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件32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之间形成限位槽321,第一板部322以及第二板部323均与第一限位件31间隔,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被配置为在水平方向上对第一限位件31和腔体20进行限位。
如此,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间隔形成限位槽321,可通过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在水平方向上对伸入至限位槽321内的第一限位件31进行限位,从而减少腔体20和第一限位件31在水平方向上的振动以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
具体地,限位槽321的内壁包括第一板部322的内壁和第二板部323的内壁,在腔体20和第一限位件31产生较大的振动时,第二板部323和第二板部323的内壁会抵触第一限位件31从而防止第一限位件31进一步运动以达到减振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洗衣机等家用电器100的工作工程中,腔体20在水平方向的振动幅度较大,在垂直方向的振动幅度较小,因此,通过第二限位件32的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来在水平方向上对第一限位件31和第二限位件32能够有效的减少腔体20沿水平方向的振动以实现减振降噪。
再进一步地,请结合图1至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水平方向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限位槽321沿第一方向开设,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被配置为在第二方向上对第一限位件31和腔体20进行限位。
其中,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可以理解为家用电器100的前后方向,第二方向可以理解为家用电器100的左右方向。如此,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可以限制第一限位件31以及腔体20沿第二方向的位移,从而有效的减少腔体20在第二方向上的运动以实现减振降噪。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在洗衣机等家用电器100的工作工程中,腔体20在水平方向的振动幅度较大,并且在水平方向上,腔体20在第二方向(即左右方向)上的振动幅度比在第一方向(即前后方向)上的振动幅度要大。因此,通过第二限位件32的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来在第二方向上对第一限位件31和腔体20进行限位能够有效的减少腔体20沿第二方向的振动以实现减振降噪。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也可是沿第一方向(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被配置为在第一方向上对第一限位件31和腔体20进行限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腔体20的振动,从而降低振动带来的噪音。
此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件32是通过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在第二方向上对第一限位件31和腔体20进行限位,第一方向上不进行限位。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件32也可以是设置成同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对第一限位件31和第二限位件32进行限位,从而起到更好的减振效果。
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件32还可包括第三板部(图未示出)和第四板部(图未示出),第三板部和第四板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与第一板部322以及第二板部323错开,第三板部以及第四板部均与第一限位件31间隔,第三板部和第四板部被配置为在第一方向上对第一限位件31和腔体20进行限位。
如此,可通过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在第二方向对腔体20进行限位的同时,也可通过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板部和第四板部在第一方向上对腔体20进行限位,这样可以在多个方向上对腔体20进行减振,提高了减振效果。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腔体20包括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第一腔体21设置在底座10上且能够相对底座10运动,第二腔体22设置在第一腔体21内并能够在第一腔体21内转动。其中,限位槽321沿第二方向的中心轴线L2在底座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腔体22转动轴线L1在底座10上的正投影重合,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沿第二腔体22的转动轴线L1对称设置。
如此,限位槽321位于在第二腔体22的转动轴线L1中间位置,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在第二方向上沿第二腔体22的转动轴线L1对称设置可以使得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能够在第二方向的正反两个方向所能够限制的位移基本相等,避免腔体20在第二方向的正反两个方向上的振动幅度不同而导致家用电器100一侧振动过大,另一侧振动较小而影响家用电器100的使用性能。
具体地,以家用电器100为洗衣机为例,第一腔体21相当于洗衣机的外桶,第二腔体22相当于洗衣机的内桶,当第二腔体22在第一腔体21内转动时,会以第二腔体22的转动轴线L1为中心沿第二方向的正反两个方向上产生基本相同的振幅。因此,将限位槽321设置在第二腔体22的转动轴线L1的中间位置,且将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沿第二腔体22的转动轴线对称设置可以保证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限制的位移相同以对腔体20的振动进行平衡,有效的避免腔体20在第二方向的正反两个方向上的振动幅度不同而引起一个方向上振动幅度过大,另外一个方向上振动幅度过小。
请结合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件31包括相背的第一侧面311和第二侧面312,第一板部322与第一侧面311相对设置,第二板部323与第二侧面312相对设置,第一侧面311和第一板部322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侧面312和第二板部323之间的间隙均小于腔体20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振动幅度。
如此,可以保证在腔体20的振动幅度最大时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能够抵触第一限位件31从而对第一限位件31和腔体20进行限位,从而减少振动。同时,也可设计不同的间隙以实现不同的减振需求,例如,在减振要求较高时,可将第一侧面311和第一板部322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侧面312和第二板部323之间的间隙设置的较小,在减振要求较低时,可将第一侧面311和第一板部322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侧面312和第二板部323之间的间隙设置的较大,只需要将间隙设置成小于腔体20的振动幅度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振动,间隙的大小具体可由实际减振需求来决定。
具体地,请参阅图1,以家用电器100为洗衣机为例,腔体20括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第一腔体21设置在底座10上且能够相对底座10运动,第二腔体22设置在第一腔体21内并能够在第一腔体21内转动。此外,第一腔体21上还设置有电机40,电机40用于驱动第二腔体22转动。可以理解,当电机40驱动第二腔体22转动时的转送达到共振转速时,腔体20所产生的振动最大,例如,在一个例子中,在电机40的转速达到200r/min时,第二腔体22与第一腔体21和家用电器100的其它部件发生共振,振动幅度最大,在电机40的转速小于或者大于共振转送时,腔体20的振动幅度较小,因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最大振动幅度”可以理解为第一腔体21的转动速度达到共振转速时腔体20的振动幅度,在下文中,若出现相同或者类似的描述时,也可参照此处理解。这样,将第一侧面311和第一板部322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侧面312和第二板部323之间的间隙设置呈小于腔体20的最大振动幅度可以在腔体20的振动幅度最大时抵持第一限位件31,从而对腔体20进行减振。
通常情况下,在第一腔体21的转送未达到共振转速或者高于共振转速时,其振动幅度较小,此时,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减振要求不高的情况下,限位结构30可不起到限位的作用,只有在第一腔体21的转送达到共振转速或者高于共振转速时,限位结构30才发挥限位的作用以减少振动。
例如,在一个例子中,第一侧面311和第一板部322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侧面312和第二板部323之间的间隙稍小于腔体20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振动幅度,在腔体20的振动幅度小于最大振动幅度时,第一限位件31在限位槽321内运动但不与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抵持,限位结构30不起限位和减振作用,在腔体20的振动幅度达到最大振动幅度时,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能够在第一限位件31运动时抵持第一限位件31从而对第一限位件31进行限位以减小振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面311和第一板部322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侧面312和第二板部323之间的间隙可根据不同的减振要求设计成不同的大小,其大小只需要小于腔体20的最大振动幅度即可,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沿水平方向的第二方向(即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则第一侧面311和第一板部322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侧面312和第二板部323之间的间隙小于腔体10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振动幅度。可以理解,当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沿水平方向的第一方向(即前后方向)设置时,则第一板部322以及第二板部323与第一限位件31之间的间隙则要小于腔体10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振动幅度。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件32还可包括安装部324,安装部324设置在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的底部,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间隔设置在安装部324上,安装部324固定连接底座10,第一板部322、第二板部323和安装部324围成限位槽321。
如此,第二限位件32可通过安装部324安装在底座10上,便于安装和拆卸,需要更换第二限位件32时更加方便和快捷。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直接分别安装在底座10以形成限位槽321,或者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直接与底座10一体成型,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件32还包括加强筋325,加强筋325连接第一板部322和安装部324以及连接第二板部323和安装部324。
如此,加强筋325的设置可以提高第二限位件32的强度,同时加强筋325可对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进行支撑,从而有效的避免在第一限位件31与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抵触时由于作用力过大而破坏第一板部322和第二板部323。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件31包括与安装部324相对的底面313,底面313与安装部324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一限位件31在垂直方向上的最大振动幅度,垂直方向垂直于水平方向。
具体地,由上文可知,在家用电器100的工作时,腔体20沿垂直方向上的振动幅度较小,因此,在对减振要求不高的情况下,限位结构30可不在垂直方向上进行限位。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部324也可被配置为在垂直方向上对第一限位件31和腔体20进行限位,垂直方向垂直于水平方向。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件31的底面313与安装部324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一限位件31在垂直方向上的最大振动幅度。
这样,第二限位件32也可在垂直方向上对第一限位件31和腔体20进行限位从而减少腔体20在垂直方向上的振动,以取得更好的减振效果。
请参阅图1至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家用电器100还包括配重结构50,配重结构50固定安装在腔体20上,第一限位件31固定安装在配重结构50上。
如此,在腔体20上安装配重结构50可以增加腔体20的重量,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腔体20的振动。
具体地,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配重结构50固定安装在第一腔体21上,第二腔体22安装在第一腔体21内,在第一腔体21转动时,会引起整个腔体20的振动,配重结构50能够增加腔体20得到重量从而减少振动。配重结构50可为质量块或者是其它的配重元件,同时,第一限位件31可以是可拆卸地安装在配重结构50上也可以是配重结构50与第一限位件31一体成型,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件31也可以不连接在配重结构50上而是直接固定连接在腔体20上或者直接形成在腔体20上,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家用电器100还包括支撑系统60,支撑系统60安装在底座10上且支撑腔体20。
如此,支撑系统60对腔体20进行支撑,从而使得腔体20能够悬置在底座10上方。
具体地,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系统60包括支撑杆61和弹性件62,弹性件62套设在支撑杆61上且抵持腔体20,如此,弹性件62的存在可以在腔体20振动时产生反作用力作用于腔体20以起到减振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系统6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系统60两两对称间隔设置在腔体20的底部,至少两个支撑系统60对称设置在限位结构30的两侧。具体地,请参阅图1和图2,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限位结构30设置多个支撑系统60的中间位置,例如,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以限位结构30为中心在限位结构30的对称两侧分别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支撑结构60。这样,可通过多个支撑系统60对腔体20进行承载和悬置,同时,将限位结构30设置在多个支撑系统60的中间位置可以有效且合理的利用空间。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系统60的数量为4个,4个支撑系统60两两对称设置在底座10上且均布在腔体20的下方,限位结构30设置在多个支撑系统60的中间位置,限位结构30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系统60。在腔体20产生振动时,弹性件62的存在可以使得支撑系统60可以有效的减少腔体20的振动。这样,支撑系统60与上述限位结构30配合以对腔体20进行减振,从而减少噪音。
可以理解,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为了实现腔体20的悬置和减振,通常采用多个支撑系统60沿腔体20的周向均匀布置,从而实现腔体20的悬挂并且通过支撑系统60的多个弹性件62在各个方向上对腔体20进行减振。但是,在第二腔体22的转动速度达到与支撑系统60的固有共振频率,也即第二腔体22的转动速度达到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共振转速时,腔体20在水平方向会产生较大的振动,此时,支撑系统60的减振效果不明显,腔体20在水平方向上的振动达到最大振动幅度。正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限位结构30发生作用,从而在水平方向对腔体20限位,这样,在第二腔体22的转速达到与支撑系统60的共振转速时,限位结构30可以在振动幅度较大的水平方向对腔体20有效的减振,从而防止在第二腔体22的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导致支撑系统60的减振作用降低而造成较大的噪音甚至碰撞。也即,正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在第二腔体22的转速没有达到共振转速或者转速超过共振转速时,在腔体20没有达到最大振动幅度,限位结构30不起作用,在第二腔体22的转速处于共振转速时,腔体20的振动幅度最大,限位结构30开始发挥作用。也即是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腔体20没有达到最大振动幅度,即第二腔体22的转速没有达到共振转速或者转送超过共振转速时,家用电机100仅依靠支撑系统60进行减振,在第二腔体22的转速处于共振转速时,腔体20的振动幅度最大,此时,限位结构30发挥作用从而与支撑系统60协同配合进行减振以避免在第二腔体22的转动速度处于共振转速时腔体20所产生的振动过大而造成较大的噪音甚至碰撞。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件31和/或第二限位件32为弹性件62。
如此,在第一限位件31与第二限位件32相抵持时,一方面,第一限位件31和第二限位件32的至少一个发生弹性形变减少第一限位件31对第二限位件32的冲击以防止第一限位件31和第二限位件32之间产生较大的碰撞和摩擦而减少第二限位件32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第一限位件31和第二限位件32的至少一个发生弹性形变可以产生反作用力于第一限位件31,以进一步减少第一限位件31和腔体20的振动。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件31和/或第二限位件32可由橡胶或者聚氨酯等材料制成的弹性元件,具体在此不作限制,只需要第一限位件31和第二限位件32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弹性即可。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家用电器100还包括平衡环组件70,平衡环组件70设置在第二腔体22上且跟随第二腔体22转动,平衡环组件70用于平衡第二腔体22的偏心重量以减少第二腔体22在转动时产生的振动,这样,平衡环组件70可与限位结构30配合共同对家用电器100进行减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腔体,所述腔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运动;和
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腔体固定连接并能够跟随所述腔体运动,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被配置为能够抵触所述第一限位件以在预定方向上对所述腔体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形成有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件至少部分地伸入至所述限位槽内且能够在所述限位槽内运动,所述限位槽的内壁能够在所述腔体带动所述第一限位件运动时抵触所述第一限位件以在预定方向上对所述腔体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所述第一板部以及所述第二板部均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间隔,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被配置为在水平方向上对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腔体进行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方向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限位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腔体进行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运动,所述第二腔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并能够在所述第一腔体内转动;
其中,所述限位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轴线在所述底座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腔体转动轴线在所述底座上的正投影重合,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沿所述第二腔体的转动轴线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相背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板部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一板部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的间隙均小于所述腔体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的最大振动幅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的底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板部、所述第二板部和所述安装部围成所述限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与所述安装部相对的底面,所述底面与所述安装部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在垂直方向上的最大振动幅度,所述垂直方向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电器还包括支撑系统,所述支撑系统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支撑所述腔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系统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系统间隔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底部,至少两个所述支撑系统对称设置在所述限位结构的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或所述第二限位件为弹性件。
CN202022129300.3U 2020-09-24 2020-09-24 家用电器 Active CN213267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29300.3U CN213267176U (zh) 2020-09-24 2020-09-24 家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29300.3U CN213267176U (zh) 2020-09-24 2020-09-24 家用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67176U true CN213267176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45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29300.3U Active CN213267176U (zh) 2020-09-24 2020-09-24 家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671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33890B1 (en) Drum type washing machine
US6397643B1 (en) Suspension apparatus of washing machine
CA2748828C (en) Laundry machine with reduced drum vibration
US20080178634A1 (en) Laundry machine
EP2917396A2 (en) Oscillation damper for a household appliance with rotating drum, and household appliance comprising the damper
WO2008056953A1 (en) Washing machine
CN107663740B (zh) 一种洗衣机减振组件及洗衣机
CN213267176U (zh) 家用电器
CN110616544B (zh) 一种洗衣机
EP2389471B1 (en) Washing machine
WO2017153279A1 (en) A laundry washing or washing-drying machine
CN111254649A (zh) 洗衣机
CN109385831B (zh) 一种洗衣机
CN214782709U (zh) 一种洗衣机
CN210117536U (zh) 波轮洗衣机
CN211171275U (zh) 减振装置、洗衣机
CN107558104B (zh) 波轮洗衣机
CN219174812U (zh) 滚筒洗衣机和滚筒洗衣机的筒仓
KR20170114600A (ko) 세탁기
CN219908202U (zh) 波轮洗衣机
CN219886388U (zh) 洗衣机
CN217758031U (zh) 衣物护理装置的筒组件、衣物护理装置
EP3152356B1 (en) A household appliance comprising a damping member
CN220927248U (zh) 滚筒洗衣机
CN215051406U (zh) 一种电机直驱衣架独立运动系统及其衣物护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