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46923U - 雾化芯和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芯和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46923U
CN213246923U CN202021626523.4U CN202021626523U CN213246923U CN 213246923 U CN213246923 U CN 213246923U CN 202021626523 U CN202021626523 U CN 202021626523U CN 213246923 U CN213246923 U CN 213246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accommodating cavity
shell
heating body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2652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太
陈时凯
徐中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2652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46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46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46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化芯和电子雾化装置,雾化芯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用于收容气溶胶生成基质。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第二容置腔。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并分隔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及加热体,所述加热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且所述加热体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之外,所述第二容置腔中的热量能够透过所述隔板进入所述第一容置腔中。第一容置腔和第一容置腔两者中的热量都可以供气溶胶生成基质利用,从而提高雾化速度,也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雾化芯和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芯和包含该雾化芯的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烘烤式的电子雾化装置,一般通过雾化芯加热以将固态或膏状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雾化,从而生成可供抽吸的气溶胶(烟雾)。但是,对于传统的雾化芯,通常存在气溶胶生成速度较慢且浓度较低的缺陷,同时也导致热量利用率不高,使得雾化芯对能量的消耗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雾化芯对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雾化速度。
一种雾化芯,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用于收容气溶胶生成基质;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第二容置腔;
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并分隔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及
加热体,所述加热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且所述加热体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之外,所述第二容置腔中的热量能够透过所述隔板进入所述第一容置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与所述隔板连接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套筒连接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两者同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两者一体成型连接或分体拼接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分体拼接连接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两者铆接或过盈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横截面尺寸,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容置腔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以设定密度分布在所述隔板上,所述贯穿孔同时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为不锈钢壳体,所述不锈钢壳体的壁厚为0.1mm至0.4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预热器,所述预热器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所述预热器内设置有供气体流动的弯曲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体直接附着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上;或者,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加热体嵌设在所述凹槽中。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控制器、第一感应线路、第二感应线路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所述第一感应线路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控制器之间,所述第二感应线路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控制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供电线路,所述供电线路连接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加热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在加热体单独位于第一壳体的情况下,当加热体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时,大部分热能将直接通过第一壳体的传导而进入第一容置腔中,另一小部分热量则通过第二壳体的传导而进入第二容置腔中,第二容置腔中的空气将吸收热量,从而对热量起到很好的储存作用,储存在第二容置腔空气中的热量将通过隔板进入第一容置腔。因此,第一容置腔和第一容置腔两者中的热量都可以供气溶胶生成基质利用,使得气溶胶生成基质吸收较多的热量而迅速升高至能够雾化的温度,从而提高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雾化速度,并保证气溶胶具有合理的浓度。并且加热体产生的部分热量存储在第二容置腔中,防止该部分热量直接传递至外界而导致热量损失,确保存储在该第二容置腔中的热量能够透过隔板进入第一容置腔,从而被气溶胶生成基质重新利用。第二容置腔可以起到能量存储和再利用的作用。也使得传递至电子雾化装置外表面而损耗的能量大大减少,避免电子雾化装置外表面因烫热而导致的不良用户体验,也提高了雾化芯对能量的利用率,从而减少能量的浪费。当加热体单独设置在第二壳体或同时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同样能提高雾化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同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芯11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雾化,从而生成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该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为丝竹的烟丝或块状的烟膏等,该气溶胶实质可以为一种烟雾。雾化芯11为电子雾化装置10的重要组成部分。
雾化芯11包括第一壳体100、第二壳体200、隔板300、加热体400和预热器500,第一壳体100上开设有第一容置腔110,气溶胶生成基质则容置该第一容置腔110中,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吸收该第一容置腔110中的热量。第二壳体200与第一壳体100连接,第二壳体200上开设有第二容置腔210,预热器500位于该第二容置腔210中。隔板300与第一壳体100连接,当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连接时,隔板300可以将第一容置腔110和第二容置腔210相互分隔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腔体。加热体400设置在第一壳体100和/或第二壳体200上,且加热体400位于第一容置腔110和第二容置腔210之外。通俗而言,加热体400位于第一壳体100和/或第二壳体200的外表面上。
当加热体400位于第一壳体100和/或第二壳体200上时,加热体400可以仅单独位于第一壳体100的外表面上,加热体400也可以仅单独位于第二壳体200的外表面上,加热体400还可以同时位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外表面上。
在加热体400单独位于第一壳体100的外表面上的情况下,当加热体400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时,大部分热能将直接通过第一壳体100的传导而进入第一容置腔110中,另一小部分热量则通过第二壳体200的传导而进入第二容置腔210中,第二容置腔210中的空气将吸收热量,从而对热量起到很好的储存作用,储存在第二容置腔210空气中的热量将通过隔板300进入第一容置腔110,因此,第一容置腔110和第一容置腔110两者中的热量都可以供气溶胶生成基质利用。当用户抽吸时,可以使得气溶胶生成基质吸收较多的热量而迅速升高至能够雾化的温度,从而提高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雾化速度,并保证气溶胶具有合理的浓度。
假如在没有设置第二容置腔210的情况下,加热体400的一部分热能当然会通过第一壳体100的传导金进入第一容置腔110内,但是,加热体400的其它部分热量将通过其它构件传递至电子雾化装置10的外表面。一方面会使得电子雾化装置10的外表面温度较高,导致用户握持电子雾化装置10时会有烫热的不良体验。另一方面使得加热体400产生的其它部分能量无法被气溶胶生成基质再利用,使得该部分热量通过电子雾化装置10的外表面传递至外界而浪费,这样明显导致雾化芯11对能量的利用率较低,并且由于能量的损耗,气溶胶生成基质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至雾化温度而被雾化形成烟雾,从而影响整个雾化芯11的雾化速度。
上述实施例通过增设第二容置腔210,可以使得加热体400产生的热量存储在第二容置腔210中,防止该部分热量直接传递至外界而导致热量损失,确保存储在该第二容置腔210中的热量能够透过隔板300进入第一容置腔110,从而被气溶胶生成基质重新利用。因此,第二容置腔210可以起到能量存储和再利用的作用。也使得传递至电子雾化装置10外表面而损耗的能量大大减少,避免电子雾化装置10外表面因烫热而导致的不良用户体验,也提高了雾化芯11对能量的利用率,从而减少能量的浪费。
在加热体400单独位于第二壳体200的外表面上的情况下,当加热体400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时,大部分热能将直接通过第二壳体200的传导而进入第二容置腔210中,进入第二容置腔210中的热量将透过隔板300进入第一容置腔110而被气溶胶盛生成基质吸收;另一小部分热量则通过第一壳体100的传导并进入第一容置腔110中而同样被气溶胶生成基质吸收,两部分热量同时被气溶胶盛生成基质吸收,使得气溶胶生成基质吸收较多的热量而迅速升高至能够雾化的温度,从而提高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雾化速度,并保证气溶胶具有合理的浓度。同时,该另一小部分热量将通过第一壳体100进入第一容置腔110而被重新利用,防止该另一小部分热量传递至电子雾化装置10的外表面,一方面避免电子雾化装置10的外表面温度过高而影响用户体验,另一方也避免该另一小部分热量因传递至外界而导致热量损耗,从而同样提高雾化芯11对能量的利用率。
在加热体400同时位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外表面的情况下,即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两者的外表面上均分别设置有加热体400,显然,第一壳体100外表面上的加热体400产生的热量将通过第一壳体100传导至第一容置腔110而被气溶胶生成基质吸收。同时,第二壳体200外表面上的加热体400产生的热量将通过第二壳体200首先传导至第二容置腔210,然后再从第二容置腔210传导至第一容置腔110而被气溶胶生成基质吸收。因此,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两者外表面上的加热体400产生的热量均能够被气溶胶生成基质吸收,使得气溶胶生成基质吸收较多的热量而迅速升高至能够雾化的温度,同样提高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雾化速度,并保证气溶胶具有合理的浓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体400可以采用金属和合金材料制成,使得加热体400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加热体400可以通过丝印工艺设置在第一壳体100或第二壳体200上,加热体400可以弯曲成各种规则和非规则的图形。具体而言,例如,加热体400可以直接贴附在第一壳体100和/或第二壳体200的外表面上,使得加热体400的外表面凸出第一壳体100和/或第二壳体200的外表面一定的高度。又如,第一壳体100和/或第二壳体200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凹槽,使得加热体400嵌设在该凹槽中,可以使得加热体400的外表面凸出第一壳体100和/或第二壳体200的外表面合理的高度,也可以使得加热体400的外表面刚好平齐于第一壳体100和/或第二壳体200的外表面。由于加热体400嵌设在凹槽中,通过凹槽的限位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加热体400的安装精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加热体400在第一壳体100和/或第二壳体200上的连接强度,防止加热体400容易脱落,提高雾化芯11的实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热器500内设置在弯曲通道510,弯曲通道510用于供第二容置腔210中的气体流动。弯曲通道510可以为非规则和规则的形状,例如弯曲通道510的形状可以为蜂窝结构或螺旋结构等。通过设置弯曲通道510,使得弯曲通道510的长度尽可能地延长,即弯曲通道510具有相对较大的长度值。当第二容置腔210中的气体在该弯曲通道510中流动时,由于弯曲通道510足够长,使得气体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吸收第二容置腔210中的热量,确保第二容置腔210中的热量尽可能全部被空气吸收,使得第二容置腔210中的空气尽可能携带更多的热量进入第一容置腔110以被气溶胶生成基质吸收,减少第二容置腔210中能量的损耗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当然,预热器500还可以包括自身能够产生热量的发热物质等,使得预热器500不仅能吸收加热体400产生的部分热量,其自身还可以产生热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两者均为不锈钢壳体,换言之,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两者均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通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可以使得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两者具有相对较小的壁厚H,同时,在较小壁厚H的基础上保证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两者具有合理的机械强度。该壁厚H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1mm至0.4mm,例如该壁厚H的具体取值可以为0.1mm、0.2mm、0.3mm或0.4mm。
由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两者具有较小的壁厚H,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两者的体积减少,在电子雾化装置10总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容纳隔热部件的空间,从而通过隔热部件的作用以减少热量传递至电子雾化装置10的外表面,减少电子雾化装置10外表面上的温度而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热容比减少,从而提高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两者对热量的传导速度,使得发热体产生的热量能够快进进入第一容置腔110或第二容置腔210中,使得气溶胶生成基质能吸收来自第一容置腔110和第二容置腔210中足够的热量而快速雾化,从而提高雾化芯11的雾化速度。再一方面可以使得缓存在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热量减少,从而减少热量的损失。
同时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两者可以一体成型连接,例如两者通过模具注射成型。同时参阅图3和图4,当然,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两者还可以采用分体拼接连接,例如,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两者铆接或过盈连接的防止进行分体拼接连接。具体而言,第一壳体100包括第一连接段121和第二连接段122,隔板300与第二连接段122远离第一连接段121的端部连接。第二连接段122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一连接段121的横截面尺寸,同时,第二连接段122的横截面尺寸还大于第二容置腔210的口径。当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相互连接时,将第一壳体100的第二连接段122插置在第二容置腔210中,由于第二连接段122的横截面尺寸大于第二容置腔210的口径,使得第二连接段122与第二容置腔210两者形成过盈配合的关系,从而实现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两者的过盈连接。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两者通过分体拼接连接的方式,可以适当降低雾化芯11的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0包括第一套筒120,隔板300与第一套筒120的端部连接,第二壳体200包括第二套筒220,第二套筒220与第一套筒120连接,第一套筒120可以与第二套筒220两者同轴设置,可以使得整个雾化芯11大致呈柱状结构。第二套筒220与第一套筒120两者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正多边形等,即雾化芯11可以呈圆柱、椭圆柱或棱柱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300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隔板300上开设有贯穿孔310,该贯穿孔310同时贯穿隔板300上朝向相反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使得贯穿孔310同时连通第一容置腔110和第二容置腔210。因此,当第二容置腔210中的空气吸收热量后,携带热量的空气可以通过该贯穿孔310进入第一容置腔110,从而使得气溶胶生成基质吸收来自第二容置腔210中空气所携带的热量而快速雾化。当然,隔板300可以具有一定的隔热性能,可以防止第一容置腔110中的热量通过隔板300进入第二容置腔210中。贯穿孔31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贯穿孔310以设定密度分布在隔板300上。贯穿孔310可以呈矩阵式的以多行多列设置在隔板300上,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贯穿孔310可以为圆孔、腰形孔、跑道型孔、正多边孔或椭圆形孔等。
同时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10还包括控制器12、第一感应线路13和第二感应线路14,第一感应线路13的一端与控制器12连接,第一感应线路13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100连接,第一感应线路13用于感应第一容置腔110中的温度。第二感应线路14的一端与控制器12连接,第二感应线路14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200连接,第二感应线路14用于感应第二容置腔210中的温度。因此,控制器12可以通过第一感应线路13和第二感应线路14对温度的反馈信息,可以对第一容置腔110和第二容置腔210中的温度进行调节。例如可以调节第一容置腔110中的最高温度,从而防止气溶胶生成基质因温度过高而产生的干烧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10还包括供电线路15,供电线路15连接在控制器12和加热体400之间。当控制器12使得供电线仅对位于第一壳体100上的加热体400供电时,此时,加热体400产生的热量直接通过第一壳体100传导进入第一容置腔110以被气溶胶生成基质吸收,从而实现气溶胶生成基质的传导加热。当控制器12使得供电线仅对位于第二壳体200上的加热体400供电时,此时,加热体400产生的热量直接通过第二壳体200进入第二容置腔210,第二容置腔210中的空气吸收该热量并通过隔板300的贯穿孔310进入第一容置腔110,使得气溶胶生成基质吸收来自第二容置腔210中空气所携带的热量而雾化,从而实现气溶胶生成基质的空气加热。当控制器12使得供电线同时对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上的加热体400供电时,一方面第一壳体100上加热体400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壳体100传导进入第一容置腔110以被气溶胶生成基质吸收,另一方面第二壳体200上加热体400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二容置腔210中的空气进入第一容置腔110以被气溶胶生成基质吸收,从而实现实现传导加热和空气加热的组合加热模式。因此,通过控制器12的控制,既可以通过单独传导加热或空气加热的模式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雾化,还可以通过传导加热和空气加热的组合加热模式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雾化。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用于收容气溶胶生成基质;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第二容置腔;
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并分隔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及
加热体,所述加热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且所述加热体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之外,所述第二容置腔中的热量能够透过所述隔板进入所述第一容置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与所述隔板连接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套筒连接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两者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两者一体成型连接或分体拼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当分体拼接连接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两者铆接或过盈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横截面尺寸,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容置腔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以设定密度分布在所述隔板上,所述贯穿孔同时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为不锈钢壳体,所述不锈钢壳体的壁厚为0.1mm至0.4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热器,所述预热器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所述预热器内设置有供气体流动的弯曲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直接附着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上;或者,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加热体嵌设在所述凹槽中。
9.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第一感应线路、第二感应线路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所述第一感应线路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控制器之间,所述第二感应线路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控制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线路,所述供电线路连接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加热体之间。
CN202021626523.4U 2020-08-07 2020-08-07 雾化芯和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3246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26523.4U CN213246923U (zh) 2020-08-07 2020-08-07 雾化芯和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26523.4U CN213246923U (zh) 2020-08-07 2020-08-07 雾化芯和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46923U true CN213246923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69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26523.4U Active CN213246923U (zh) 2020-08-07 2020-08-07 雾化芯和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469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58219U (zh) 发热组件、包含该发热组件的雾化器和电子烟
CN111109678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组件
CN111567894A (zh) 多孔陶瓷发热件、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3246923U (zh) 雾化芯和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179400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179538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21761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234530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1234530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组件
CN210901388U (zh) 传热组件和抽吸装置
CN111449301A (zh) 一种非接触式加热空气电子烟加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7592032U (zh) 雾化芯及雾化器
CN111480897A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6821758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3639671U (zh) 雾化器和电子烟
CN215736884U (zh) 电子烟雾化组件和电子烟
CN214509408U (zh) 一种用于裸烟弹的加热组件及其电子烟具
CN212590288U (zh) 多孔陶瓷发热件、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1211462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212590263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1153819U (zh) 一种雾化组件、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21228726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6293017U (zh)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209995377U (zh) 电子烟
CN218474101U (zh) 发热组件及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