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40217U - 短路夹及短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短路夹及短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40217U
CN213240217U CN202021403094.4U CN202021403094U CN213240217U CN 213240217 U CN213240217 U CN 213240217U CN 202021403094 U CN202021403094 U CN 202021403094U CN 213240217 U CN213240217 U CN 213240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iece
clamping
piece
short circuit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030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涛
王永亮
姜永波
胡嵩
张文军
罗剑新
朱瑞
王凯
刘传昌
张国旗
王兵
张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GN Power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GN Power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GN Power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14030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402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40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402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短路夹及短接装置。短路夹包括:夹体,所述夹体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且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铰接,第一夹持件远离被测结构的一端或第二夹持件远离被测结构的一端连接有引线;检测线路,检测线路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夹持件,检测线路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夹持件;夹体夹持于被测结构时,检测线路能够导通并提示操作人员。该短路夹通过在夹体上设置检测线路,使得检测线路能够与被测结构之间连接形成一个回路,促使检测线路导通,有效提醒操作人员该短路夹与被测结构之间电气连接状态,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判断。

Description

短路夹及短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电气检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短路夹及短接装置。
背景技术
线夹是指能够固定在导线上的金属质地的附件,大部分在使用中需要承受作用力,同时还需要保证电气方面接触良好。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使用功能,能够将线夹分成多种类型,例如用于进行短接操作的短路夹,短路夹可以用在多相整流桥的二极管提供短接防过电压保护或者其他需要进行短接操作的场合。如果短路夹与被短接的设备没有可靠接触时,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损坏设备,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然而在实际使用中,较难判断短路夹是否接触良好,是否处于短接操作状态中。特别是在被短接设备表面具有氧化层的情况下,看似短路夹与设备接触良好,但事实上正是因为氧化层的存在,导致短路夹与被短接设备没有电气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较难判断短路夹与被短接设备接触良好的问题,提供一种短路夹。
一种短路夹,包括:
夹体,所述夹体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且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铰接,所述第一夹持件远离被测结构的一端或所述第二夹持件远离被测结构的一端连接有引线;
检测线路,所述检测线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检测线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件;所述夹体夹持于被测结构时,所述检测线路能够导通并提示操作人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线路包括电源和提示件;
所述电源与所述提示件连接,所述提示件用于提示操作人员;所述夹体夹持于所述被测结构,所述电源能够与所述提示件导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线路还包括电阻,所述电阻连接于所述电源与所述提示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短路夹还包括回位件;
所述回位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回位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件,所述回位件使得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或所述第二夹持件具有回复夹持状态的运动趋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位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绝缘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短路夹还包括限位件;
所述限位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所述限位件用于对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头部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头部的互相靠近运动进行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绝缘块,所述绝缘块固设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或所述第二夹持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示件为指示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设置有绝缘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通过铰接轴连接,所述铰接轴套设有第二绝缘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短接装置,能够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一种短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的短路夹,且至少两个所述短路夹成对设置。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短路夹,包括夹体和检测线路,检测线路安装于夹体上。其中,夹体包括互相铰接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且第一夹持件远离被测结构的一端或第二夹持件远离被测结构的一端连接有引线,引线用于与外部短接设备连接。检测线路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夹持件,检测线路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夹持件,且当夹体夹持在被测结构时,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配合夹紧被测结构,此时检测线路能够导通并提示操作人员该短路夹与被测结构之间处于电气连接状态,以便于进行短接操作。该短路夹通过在夹体上设置检测线路,使得检测线路能够与被测结构之间连接形成一个闭合回路,促使检测线路导通。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醒操作人员该短路夹与被测结构之间电气连接状态,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判断,降低因短路夹与被测结构接触不良而产生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短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的短路夹,且至少两个短路夹成对设置,用于短接操作,能够实现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短路夹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短路夹中检测线路与夹体配合的局部简化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短路夹中铰接轴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短路夹中夹体铰接处的剖视图。
图标:10-夹体;11-第一夹持件;12-第二夹持件;13-铰接轴;14-引线;15-绝缘垫;16-第二绝缘套;20-检测线路;21-电源;22-提示件;23-电阻;30-回位件;40-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短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短路夹,且至少两个短路夹成对设置,每一个短路夹均连接有用于连接正极或负极的引线,以便于进行短接操作。也就是说,当需要进行短接操作时,两个短路夹为一组,一组中的一个短路夹与正极连接,另一个短路夹与负极连接,当两个短路夹均夹持在被测结构时,能够对被测结构进行短接操作。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短路夹看似与被测结构连接,但是并没有真正的电气连接,进而不仅影响短接操作,而且存在操作风险。针对于此,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短路夹,不仅能够实现短接操作,而且便于操作人员判断,降低操作风险,有效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以下对该短路夹的结构进行具体描述。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短路夹的局部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的短路夹包括夹体10和检测线路20,检测线路20设置在夹体10上。其中,夹体10包括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且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铰接,以便于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均能够绕铰接点转动,实现被测结构的夹紧和放松。同时,第一夹持件11远离被测结构的一端连接有引线14,该引线14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短接设备。检测线路2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夹持件11,检测线路2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夹持件12,当夹体10夹持在被测结构时,检测线路20能够导通,进而提醒操作人员。
在实际使用时,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通过铰接轴13连接,以便于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均能够绕铰接轴13的轴线转动,进而夹紧被测结构和放松被测结构。同时,第一夹持件11包括用于操作人员手持的第一把手和用于夹紧被测结构的第一夹头,第一把手与第一夹头固接,且在第一把手的外侧包裹有第一橡胶套,用于对第一把手进行绝缘。同样的,第二夹持件12包括用于操作人员手持的第二把手和用于夹紧被测结构的第二夹头,第二把手与第二夹头固接,且在第二把手的外侧包裹有第二橡胶套,用于对第二把手进行绝缘。检测线路20的一端固设在第一夹头的头部,并沿第一夹头向尾部延伸至铰接轴13,而后沿铰接轴13的周向缠绕并向第二夹头的头部延伸,且延伸末端固设于第二夹头的头部。
为方便表述,以检测线路20上与第一夹头连接的一端为第一端,以检测线路20上与第二夹头连接的一端为第二端。当夹体10相对被测结构放松时,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均不与被测结构接触,检测线路20呈断开状态,即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并没有电流流通。当夹体10相对被测结构夹紧时,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均夹紧在被测结构上。因为被测结构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而检测线路20的第一端与被测结构连通,检测线路20的第二端也与被测结构连通,进而检测线路20通过被测结构形成闭合回路,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有电流流通,即检测线路20处于导通状态。导通后的检测线路20便可以用于提醒操作人员,说明此时该短路夹与被测结构处于接触良好状态。如果当夹体10相对被测结构夹紧后,检测线路20的第一端与检测线路20的第二端之间仍然没有电流流通,即检测线路20仍然处于断开状态,说明此时该短路夹仅仅与被测结构是机械上的接触,并没有处于电气连接状态,即短路夹与被测结构接触不良。
其中,也可以是在第二夹持件12的尾端引出引线14,以便于连接外部短接设备。
综上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短路夹,通过设置在夹体10上的检测线路20与被测结构之间是否能够形成一个回路,进而判断该短路夹是否与被测结构处于电气连接状态,便于操作人员对短路夹与被测结构的接触状态进行判断,有效降低了因短路夹与被测结构接触不良而产生的风险,提高短接操作中的安全性,提高对短接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
请继续结合图2所示,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短路夹中检测线路与夹体配合的局部简化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线路20包括电源21和提示件22;电源21与提示件22连接,提示件22用于提示操作人员;夹体10夹持于被测结构,电源21能够与提示件22导通。
具体地,检测线路20上各个电器元件的连接均通过导线实现,导线用于传递电流。其中,电源21用于为检测线路20的导通提供电能,以便检测线路20导通形成闭合回路后有电流通过检测线路20。提示件22能够直观的提醒操作人员,例如提示件22能够发出声音,或者提示件22能够发出光照,其只要能够有效的向操作人员传递检测线路20闭合与不闭合的状态信息即可。当短路夹与被测结构处于电气连接状态时,检测线路20在被测结构的作用下呈闭合回路,电源21为提示件22提供电能,以便于提示件22触发。当短路夹与被测结构仅处于机械连接状态,检测线路20与被测结构无电气连接,则检测线路20处于断开状态,无电流流通,提示件22也不能触发。
在本实施例中,提示件22为指示灯。当提示件22通电后能够发出光照,进而直观的提醒操作人员短路夹与被测结构处于电气连接状态;若短路夹夹紧被测结构,但是提示件22未发出光照,则短路夹与被测结构仅处于机械连接状态,并不处于电气连接状态。
其中,电源21采用扣式电池,外形尺寸较小,便于相对于短路夹安装。在实际使用时,电源21和提示件22均可以安装于第一夹持件11,或者电源21和提示件22均安装于第二夹持件12,或者电源21安装于第一夹持件11而提示件22安装于第二夹持件12,再或者电源21安装于第二夹持件12而提示件22安装于第一夹持件11。无论采用哪一种安装方式,其只要能够通过检测线路20是否闭合的状态,判断出短路夹与被测结构是否电气连接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当提示件22为指示灯时,指示灯的具体结构以及如何与导线连接均属于现有成熟技术,也不属于本申请的改进点,故而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线路20还包括电阻23,电阻23连接于电源21与提示件22之间,即电阻23与提示件22串联设置。这样的设置,便于对检测线路20进行电流量的限制,降低因电流过大而导致提示件22烧坏的风险,提高对提示件22的防护性。其中,电阻23采用限流电阻23。
请继续参考图1,短路夹还包括回位件30,回位件3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夹持件11,回位件3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夹持件12,回位件30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具有回复夹持状态的运动趋势。
在实际使用时,回位件30采用弹簧,回位件30的一端固设于第一把手,另一端固设于第二把手。以位于铰接轴13的轴线左侧的为第一夹持件11,位于铰接轴13的轴线右侧的为第二夹持件12。当需要夹持被测结构时,操作人员手握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促使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互相靠近,即:使得第一夹持件11绕铰接轴13的轴线顺时针转动,第二夹持件12绕铰接轴13的轴线逆时针转动,回位件30受到压缩,产生弹性势能,此时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张开以便于被测结构处于二者之间。待被测结构处于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之间时,操作人员放松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此时回位件30失去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施加的压缩力,回位件30得以释放,弹性势能转化为推动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互相远离的动力势能,即:回位件30使得第一夹持件11绕铰接轴13的轴线逆时针转动,第二夹持件12绕铰接钩的轴线顺时针转动,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相对于被测结构夹紧。
需要补充的是,也可以是仅第一夹持件11能够绕铰接轴13的轴线转动,此时回位件30的设置用于促使第一夹持件11具有回复夹持状态的运动状态。或者,也可以是仅第二夹持件12能够绕铰接轴13的轴线转动,此时回位件30的设置用于促使第二夹持件12具有回复夹持状态的运动状态。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其只要能够实现该短路夹相对被测结构的夹紧和放松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位件3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绝缘套。具体地,回位件30的两端均呈弯折状态设置。以与第一夹持件11连接的一端为回位件30的第一端,以与第二夹持件12连接的一端为回位件30的第二端,则回位件30的第一端具有沿远离第一夹头方向延伸的第一弯折段,回位件30的第二端具有沿远离第二夹头方向延伸的第二弯折段,第一弯折段用于连接第一把手,第二弯折段用于连接第二把手,且在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均套设有第一绝缘套。这样的设置确保回位件30相较于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处于绝缘状态,降低对安装于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上检测线路20的电流影响,即:使得检测线路20只有在短路夹与被测结构电气连接的状态下才可以导通,电流仅沿检测线路20和被测结构的导通方向传输。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短路夹还包括限位件40;限位件40安装于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限位件40用于对第一夹持件11的头部和第二夹持件12的头部的互相靠近运动进行限位。
其中,第一夹持件11的头部为第一夹头,第一夹持件11的尾部为第一把手,第一夹头和第一把手的相接处为与铰接轴13铰接的铰接处;第二夹持件12的头部为第二夹头,第二夹持件12的尾部为第二把手,第二夹头和第二把手的相接处为与铰接轴13铰接的铰接处。故而,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互相靠近时,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互相远离;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互相远离时,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互相靠近。限位件40设置在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之间,确保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不会接触,提高对检测线路20的防护性。因为如果当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均采用导电性良好的材料时,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的接触可能会导致检测线路20闭合,此时提示件22会一直有电流通过,使得提示件22处于常亮的状态。如此,也就不能明确判断提示件22发出的光照是因为短路夹与被测结构的电气连接,还是因为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的电气连接。因此,限位件40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上述的问题,使得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不会处于相接触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40包括绝缘块,绝缘块固设于第一夹持件11,即:绝缘块固设在第一夹头朝向第一把手的一端。这样的设置不仅实现限位作用,而且降低对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的夹紧作用的影响,即限位件40设置于第一夹头远离被测结构的一端,不会对第一夹头相对于被测结构的夹紧造成影响。其中,限位件40还包括粘胶层,粘胶层设置于绝缘块朝向第一夹持件11的一侧,粘胶层用于绝缘块相对于第一夹持件11胶接。
当然,绝缘块也可以通过沉头螺钉等紧固件固接于第一夹持件11,其只要能够实现绝缘块相对第一夹持件11安装的同时确保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即可。
其中,绝缘块的边缘和边角均采用弧面光滑过渡,降低对绝缘块的磨损。其中,绝缘块采用橡胶块,橡胶块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进而确保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之间无被测结构时二者也不会处于导通状态。
需要补充的是,绝缘块也可以固设在第二夹持件12上,即固设在第二夹头朝向第二把手的一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其只要能够对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起到限位的作用即可。
请继续结合图3和图4所示,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短路夹中铰接轴的剖视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短路夹中夹体铰接处的剖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11与第二夹持件12之间设置有绝缘体。即通过绝缘体的设置确保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不会处于电气连接状态。
具体地,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均采用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质制成,以便于当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同时夹紧被测结构后,被测结构能够与设置在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上的检测线路20导通。此时,铰接轴13上套设有第二绝缘套16。其中,第二绝缘套16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橡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确保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分别相对于铰接轴13绝缘。同时,在铰接轴13的外侧套设有绝缘垫15。其中,绝缘垫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绝缘垫15间隔布置于铰接轴13的两端,且每个绝缘垫15的中心处均设置有通孔,以便于铰接轴13穿过该通孔。第一夹持件11的横截面呈第一U型,第二夹持件12的横截面呈第二U型,且第一U型和第二U型相对扣设,铰接轴13能够穿过第一U型的两个侧壁以及第二U型的两个侧壁。其中一个绝缘垫15位于第一U型与第二U型上一侧同侧的侧壁之间,另一个绝缘垫15位于第一U型与第二U型上另一侧同侧的侧壁之间。绝缘垫15的设置不仅对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进行沿铰接轴13的轴向限位,而且确保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不会产生接触面,使得二者不会产生电气连接。
其中,绝缘垫15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四个等。当绝缘垫15的数量为三个时,则铰接轴13一端的套设有两个绝缘垫15,另一端套设有一个绝缘垫15;当绝缘垫15的数量为四个时,则两个绝缘垫15为一组,分别套设在铰接轴13的两端。无论采用哪一种设置方式,其只要确保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不会产生接触面即可。
需要补充的是,如果在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不设置绝缘体的情况下,检测线路20的两端均与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处于绝缘状态,但是检测线路20的两个延伸末端又均能够与被测结构电气连接即可。例如,检测线路20中导线的外侧壁均包裹有绝缘层,且在检测线路20的两个延伸末端均设置有用于与被测结构连接的连接片,且两个连接片分别朝向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的一侧面设置有绝缘层。其只要能够确保在无被测结构的情况下,连接有检测线路20的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不会电气连接而导致检测线路20闭合即可。
综上所述,当本实施例提供的短接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以两个短路夹为例说明,两个短路夹均夹紧在被测结构,此时两个短路夹、被测结构以及两个短路夹连接的外部短接设备共同形成一个闭合回路,以便于对被测结构进行短路操作。同时,每个短路夹上对应的检测线路与被测结构之间形成一个闭合回路,以确保每个短路夹与被测结构均处于电气连接状态。故而,当具有两个短路夹的情况时,该短接装置与被测结构之间形成至少有三个闭合回路。通过这样的设置,不仅实现短路夹与被测结构电气连接,降低操作风险,而且确保短接操作正常进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短路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夹包括:
夹体(10),所述夹体(10)包括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且所述第一夹持件(11)和所述第二夹持件(12)铰接,所述第一夹持件(11)远离被测结构的一端或所述第二夹持件(12)远离被测结构的一端连接有引线(14);
检测线路(20),所述检测线路(2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1),所述检测线路(20)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件(12);所述夹体(10)夹持于被测结构时,所述检测线路(20)能够导通并提示操作人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线路(20)包括电源(21)和提示件(22);
所述电源(21)与所述提示件(22)连接,所述提示件(22)用于提示操作人员;所述夹体(10)夹持于所述被测结构,所述电源(21)能够与所述提示件(22)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路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线路(20)还包括电阻(23),所述电阻(23)连接于所述电源(21)与所述提示件(2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路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夹还包括回位件(30);
所述回位件(3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1),所述回位件(30)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件(12),所述回位件(30)使得所述第一夹持件(11)和/或所述第二夹持件(12)具有回复夹持状态的运动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短路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件(3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绝缘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路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夹还包括限位件(40);
所述限位件(40)安装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1)与所述第二夹持件(12)之间,所述限位件(40)用于对所述第一夹持件(11)的头部和所述第二夹持件(12)的头部的互相靠近运动进行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短路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0)包括绝缘块,所述绝缘块固设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1)或所述第二夹持件(12)。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短路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1)与所述第二夹持件(12)之间设置有绝缘体。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短路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1)与所述第二夹持件(12)通过铰接轴(13)连接,所述铰接轴(13)套设有第二绝缘套(16)。
10.一种短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短路夹,且至少两个所述短路夹成对设置。
CN202021403094.4U 2020-07-16 2020-07-16 短路夹及短接装置 Active CN213240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03094.4U CN213240217U (zh) 2020-07-16 2020-07-16 短路夹及短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03094.4U CN213240217U (zh) 2020-07-16 2020-07-16 短路夹及短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40217U true CN213240217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89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03094.4U Active CN213240217U (zh) 2020-07-16 2020-07-16 短路夹及短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402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5210A (zh) * 2022-04-21 2022-05-27 立臻精密智造(昆山)有限公司 电路测试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5210A (zh) * 2022-04-21 2022-05-27 立臻精密智造(昆山)有限公司 电路测试装置
CN114545210B (zh) * 2022-04-21 2022-07-29 立臻精密智造(昆山)有限公司 电路测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40217U (zh) 短路夹及短接装置
CN207424014U (zh) 二次回路电压端子排夹具
JP2020022303A (ja) 接地短絡装置
KR101869707B1 (ko) 활선작업용 검전기능을 갖는 단말캡
CN210628926U (zh) 一种手动并线器
TW201304329A (zh) 電性連結裝置
CN214473795U (zh) 一种低压断路器触头检测装置
CN210040671U (zh) 一种家庭用能防止插头松动的插座开关面板
CN211530210U (zh) 接地线夹头
CN210577331U (zh) 一种断路器检修用安放平台
CN210201090U (zh) 一种用于逆变器效率测试的接线头
CN208443954U (zh) 一种线束导通测试装置
JP2565286B2 (ja) ロック機構破損検知機能付接続治具および位置決め治具
CN210489862U (zh) 一种电力电子模块电极绝缘装置
CN203595731U (zh) 继电保护连接线装置
TWM599913U (zh) 電動車之電源偵測裝置
CN203232975U (zh) 接线夹子
CN207780076U (zh) 大电流夹具装置
CN217225172U (zh) 一种测试工装接头
CN211086350U (zh) 一种软包电芯测试夹具
CN212810283U (zh) 一种防电磁干扰型热封电子贴片封装结构
CN217405292U (zh) 灭弧夹头
CN211905505U (zh) 一种电路检测装置
CN218524847U (zh) 一种电池检测设备
CN220231871U (zh) 一种铁路车辆电气故障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