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25172U - 一种测试工装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试工装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25172U
CN217225172U CN202123221840.5U CN202123221840U CN217225172U CN 217225172 U CN217225172 U CN 217225172U CN 202123221840 U CN202123221840 U CN 202123221840U CN 217225172 U CN217225172 U CN 2172251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plate
test
bottom plate
tool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2184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硕
李扬
侯艳丽
李玉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ji Gc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engn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engn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engn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2184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251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251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251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测试工装接头。该测试工装用于将测试线线鼻子连接于测试机柜,包括底板和活动板。底板和测试机柜连接。活动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呈V字型,其最低点可转动连接于底板的表面,第二连接板连接于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第二连接板具有靠近底板的夹紧状态和远离底板的打开状态,底板与活动板之间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受力能够使第一连接板绕第一连接板与底板的连接处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板转动至打开状态,释放弹性件能够使第二连接板回复到夹紧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测试工装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工装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动力电池包作为电动汽车中的核心和关键部件,其性能对电动汽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电池包的性能不仅决定着车辆的性能和续航表现,更影响着车辆的寿命和安全。因此,为真正了解电池包的性能,在整车厂和PACK厂都会对电池包进行全面的测试。对于电池包本身而言,需要通过测试了解电池的容量、内阻、电压特性、倍率温度特性、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等重要参数。除此之外,还需要从应用场景出发,评估电池包应满足的特性。例如,模拟低温环境下的车辆驾驶场景需进行电池包冷启动测试,根据功耗指标设计能量效率测试,模拟车辆爬坡或加速场景需要进行功率性能测试等。另外,还需从车辆安全的角度出发,设计过充过放、短路、过温和挤压穿刺等试验。上述试验均需要通过可靠的测试工装设备将测试线和测试机柜连接,才能保证试验安全顺利地进行,获得精准的试验数据,达到测试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关于电动汽车PACK下线检测的连接,低压测试线受PACK和测试机柜本身的对插要求,一般通过接插件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但对于高压部分的连接,在传统的连接方式上,采用将测试线的线鼻子紧固在测试机柜预留的高压接口的方式,当前这种线鼻子固定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线鼻子直接和测试机柜连接,防护多采用简单的橡胶帽,容易破裂或移动,无法进行有效防护;需要人工紧固螺栓,安全性较差,紧固不到位容易造成电阻过大或过小,测试完成后同样需要人工拆卸,操作不便,试验效率低;如未下电,人工误操作拆卸测试工装,则存在极大的触电风险。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测试工装接头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工装接头,该工装接头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操作方便。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测试工装接头,用于将测试线线鼻子连接于测试机柜,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测试机柜连接;
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呈V字型结构,其最低点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板的表面,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板具有靠近所述底板的夹紧状态和远离所述底板的打开状态,所述底板与所述活动板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受力能够使所述第一连接板绕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至所述打开状态,释放所述弹性件能够使所述第二连接板回复到所述夹紧状态。
可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线鼻子能够套在所述凸起上。
可选地,所述底板和所述凸起为铜排。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连接有套筒,所述第二连接板处于所述夹紧状态时,所述套筒扣合在所述凸起上。
可选地,所述活动板和所述套筒的材质为绝缘材料。
可选地,还包括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未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的一端,所述弹性件连接于在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底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底板之间,位于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为拉伸弹簧。
可选地,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为铰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工装,通过底板连接到测试机柜上,通过在底板上连接可转动的活动板来夹持测试线的线鼻子。活动板包括连接在底板上的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两端翘起,呈V字型,其最低点的弯折处和底板可转动连接,翘起的两端中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绕弯折处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连接板转动。活动板和底板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弹性件受力,第二连接板能够向远离底板的方向转动至打开状态,释放弹性件,第二连接板向靠近底板的方向转动至夹紧状态,从而将线鼻子夹在底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该测试工装,结构简单,连接可靠,通过按压或松开弹性件便可以将线鼻子固定或取下,使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工装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工装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工装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底板;200、活动板;210、第一连接板;220、第二连接板;230、第三连接板;240、弹性件;250、凸起;260、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工装接头,用于将测试线线鼻子连接于测试机柜,该测试工装包括底板100和活动板200。底板100和测试机柜连接。活动板200包括第一连接板210和第二连接板220,第一连接板210呈V字型,其最低点可转动连接于底板100的表面,第二连接板220连接于第一连接板210的一端,第二连接板220具有靠近底板100的夹紧状态和远离底板100的打开状态,底板100与活动板200之间连接有弹性件240,弹性件240受力能够使第一连接板210绕第一连接板210与底板100的连接处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板220转动至打开状态,释放弹性件240能够使第二连接板220回复到夹紧状态。
上述测试工装,通过底板100连接到测试机柜上,通过在底板100上连接可转动的活动板200来夹持测试线的线鼻子。活动板200包括连接在底板100上的第一连接板210,第一连接板210的两端翘起,呈V字型,其最低点的弯折处和底板100可转动连接,翘起的两端中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板220,第一连接板210绕弯折处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连接板220转动。活动板200和底板100之间通过弹性件240连接,弹性件240受力,第二连接板220能够向远离底板100的方向转动至打开状态,释放弹性件240,第二连接板220向靠近底板100的方向转动至夹紧状态,从而将线鼻子夹在底板100和第二连接板220之间。该测试工装,结构简单,连接可靠,通过按压或松开弹性件240便可以将线鼻子固定或取下,使用十分方便。
继续参见图1,底板100为一个长方形平板,其四角进行倒角处理。底板100的材质为铜排,连接于测试机柜,能够进行导电。第一连接板210为V字型结构,包括一个长板和一个短板,长板与底板100之间的夹角小于短板与底板100之间的夹角,从而长板和短板的边缘处平齐。底板100与第一连接板210之间为铰接。第二连接板220连接于长板的边缘,夹紧状态下,第二连接板220向水平方向延伸至前端与底板100的前端平齐。
进一步地,底板100上设置有凸起250,凸起250为圆柱型,线鼻子的通孔能够套在凸起250上实现定位。为使线鼻子和测试机柜之间能够导电,凸起250和底板100均为铜排,两者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250和底板100可以为其他导电体。可以采用焊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将底板100安装到测试机柜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底板100和凸起250可以为其他导电体。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板220上设置有套筒260,当第二连接板220处于夹紧状态时,套筒260扣合在凸起250上。可以理解地,套筒260内部的空腔的结构、套筒260的位置及长度根据凸起250的结构进行设置。在第二连接板220和底板100夹紧时,套筒260可以压紧在底板100上或与底板100之间预留一定缝隙,只要能够夹紧线鼻子即可。为了保证安全性,防止人员触电,活动板200和套筒260的材质可以为耐高温绝缘材料,如聚丙烯等。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工装还包括第三连接板230,第三连接板230连接于第一连接板210未与第二连接板220连接的一端,即第三连接板230连接于第一连接板210短边的边缘,在夹紧状态下,第三连接板230和底板100水平设置。进一步地,弹性件240连接于第三连接板230和底板100之间。弹性件240可以为压缩弹簧。在使用时,通过按下第三连接板230,给弹性件240施加一定压力,弹性件240收缩,从而使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绕第一连接件和底板100的连接处进行转动至打开状态,同时,第一连接件上的套筒260远离凸起250,此时便可以将线鼻子套在凸起250上;松开第三连接板230,弹性件240回复至初始状态,套筒260扣在凸起250上,从而套筒260将套在凸起250上的线鼻子压紧。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弹性件240设置在靠近第二连接板220的一侧,连接于第一连接板210和底板100之间,即弹性件240连接于第一连接板210的长板和底板100之间。在该实施例中,弹性件240为拉伸弹簧。在使用时,按压第一连接板210的短边,弹性件240被拉伸,第一连接板210带动第二连接板220转动至打开状态,套筒260远离凸起250,此时,可以将线鼻子套在凸起250上,松开短边,弹性件240收缩,从而套筒260将线鼻子压紧在底板100上,实现夹紧。当然,第一连接板210未与第二连接板220连接的一端也可以设置第三连接板230,通过按压第三连接板230来使其打开。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测试工装接头,用于将测试线线鼻子连接于测试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100),所述底板(100)与所述测试机柜连接;
活动板(200),所述活动板(200)包括第一连接板(210)和第二连接板(220),所述第一连接板(210)呈V字型结构,其最低点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板(100)的表面,所述第二连接板(220)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0)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板(220)具有靠近所述底板(100)的夹紧状态和远离所述底板(100)的打开状态,所述底板(100)与所述活动板(200)之间连接有弹性件(240),所述弹性件(240)受力能够使所述第一连接板(210)绕所述第一连接板(210)与所述底板(100)的连接处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板(220)转动至所述打开状态,释放所述弹性件(240)能够使所述第二连接板(220)回复到所述夹紧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工装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0)上设置有凸起(250),所述线鼻子能够套在所述凸起(25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工装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0)和所述凸起(250)为铜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工装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20)上连接有套筒(260),所述第二连接板(220)处于所述夹紧状态时,所述套筒(260)扣合在所述凸起(25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工装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200)和所述套筒(260)的材质为绝缘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工装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连接板(230),所述第三连接板(230)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0)未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20)连接的一端,所述弹性件(240)连接于在所述第三连接板(230)和所述底板(10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工装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40)为压缩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工装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40)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0)和所述底板(100)之间,位于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220)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工装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40)为拉伸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测试工装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0)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10)之间为铰接。
CN202123221840.5U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测试工装接头 Active CN2172251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21840.5U CN217225172U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测试工装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21840.5U CN217225172U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测试工装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25172U true CN217225172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24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21840.5U Active CN217225172U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测试工装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251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85241B2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
RU2454754C1 (ru)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ая батарея, содержащая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оединения электродных выводов
EP3734692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EP3699979B1 (en) Battery module
US10826134B2 (en) Battery module
JP2006049312A (ja) 缶型二次電池
KR20130025245A (ko) 전지모듈
KR101106667B1 (ko) 2차 전지의 충방전 테스트용 클립
KR20120029584A (ko) 전지 고정방식을 개선한 전지 고정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충방전용 지그 장치
CN217225172U (zh) 一种测试工装接头
JP3505286B2 (ja) パック電池
CN207398248U (zh) 一种铜排连接组件、电池组合装置及电池模组
CN215955430U (zh) 一种电池
CN213240217U (zh) 短路夹及短接装置
CN211350796U (zh) 电池连接装置及电池
CN210577331U (zh) 一种断路器检修用安放平台
CN219201681U (zh) 软包电池电性能测试夹
CN208476972U (zh) 一种软包电芯测试装置
CN208999546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电性能测试的探针夹具
CN213875973U (zh) 一种电池短路测试装置
CN220382439U (zh) 线束连接工装及充放电台架
CN212848928U (zh) 一种帽式电瓶夹
CN220290751U (zh) 一种保险丝座
CN1319914A (zh) 具有电子安全防护电路的蓄电池
CN220400838U (zh) 连接组件、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01

Address after: No. 1801, Xinsheng Village, Paitou Town, Zhuji Ci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825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Island)

Patentee after: Zhuji GC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Room 601, building 5, yard 2, Ronghua South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Yizhuang group, high-end industrial area, Beiji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Shengneng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