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35609U - 双锁气缸 - Google Patents

双锁气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35609U
CN213235609U CN202022110907.7U CN202022110907U CN213235609U CN 213235609 U CN213235609 U CN 213235609U CN 202022110907 U CN202022110907 U CN 202022110907U CN 213235609 U CN213235609 U CN 213235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piston rod
piston
double
rea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1090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a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a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a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a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1090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35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35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35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锁气缸,它包括:缸筒;前缸盖,封盖在缸筒的前端;后缸盖,封盖在缸筒的后端;活塞,可滑动的设置在缸筒内;活塞杆,与活塞相连接,且伸出于缸筒的前端;第一锁定机构,用于在活塞杆回缩到位后对活塞杆进行定位;第二锁定机构,用于在活塞杆前伸到位后对活塞杆进行定位。本实用新型使得在活塞杆回缩和前伸后可以对活塞杆进行自锁。

Description

双锁气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锁气缸。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缸一般是由缸体、缸盖、活塞、活塞杆和密封件等部件组成,其将压缩空气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也就是说通过压缩空气推动活塞在缸体中进行直线往复运动,以实现活塞杆的伸缩
然而现有的气缸,在活塞杆回缩和前伸后无法对活塞杆进行有效定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锁气缸,其使得在活塞杆回缩和前伸后可以对活塞杆进行自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锁气缸,它包括:
缸筒;
前缸盖,封盖在缸筒的前端;
后缸盖,封盖在缸筒的后端;
活塞,可滑动的设置在缸筒内;
活塞杆,与活塞相连接,且伸出于缸筒的前端;
第一锁定机构,用于在活塞杆回缩到位后对活塞杆进行自锁;
第二锁定机构,用于在活塞杆前伸到位后对活塞杆进行自锁。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锁定机构包括与活塞杆同步移动的第一锁定件和设置在缸筒后端的第二锁定件,当活塞杆回缩到位后,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相互锁紧。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锁定件包括一定位销,所述的第一锁定件包括用于将定位销卡紧固定的第一定位珠。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锁定件还包括与活塞同步移动的第一安装座和固定设置在缸筒后端的安装套,第一安装座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一定位珠设置在安装孔内,当第一安装座移动到缸筒后端时,第一定位珠被安装套挤压而与定位销卡紧。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缸筒前端的第二安装座和设置在活塞杆的周壁上的环形凹部,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卡合到环形凹部内以将活塞杆定位的第二定位珠。
作为优选,所述的后缸盖上设置有一与定位销相连接以用于带动定位销向缸筒的后端移动的手动销和一用于使定位销在失去作用力后向缸筒的前端移动复位的复位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的手动销上设置有用于与后缸盖的后端面相抵的凸起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后缸盖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缸筒上设置有沿缸筒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空气通道,第一通气孔与缸筒的后端部相连通,第二通气孔与空气通道的一端相连通,空气通道的另一端与缸筒的前端部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活塞与后缸盖之间形成第一密封空间,活塞与前缸盖之间形成第二密封空间,第一通气孔与第一密封空间相连通,空气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密封空间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缸筒的横截面的外轮廓为方形。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双锁气缸,设置有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第一锁定机构使得在活塞杆回缩到位后可以对活塞杆进行自锁,第二锁定机构使得在活塞杆前伸到位后可以对活塞杆进行自锁,这样,本实用新型的双锁气缸在活塞杆回缩到位和前伸到位后可以对活塞杆进行自锁,以使得本实用新型双锁气缸在使用时活塞杆定位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的A-A向剖视图;
图6是图4中的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由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锁气缸,它包括缸筒10、前缸盖20、后缸盖30、活塞40、活塞杆50、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
前缸盖20封盖在缸筒10的前端,后缸盖30封盖在缸筒10的后端,前缸盖20与缸筒10之间、后缸盖30与缸筒10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使得前缸盖20和后缸盖30将缸筒10的两端密封。
活塞40可滑动的设置在缸筒10内,活塞40可沿缸筒10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
活塞杆50与活塞40相连接,活塞杆50伸出于缸筒10的前端,活塞杆40移动时带动活塞杆50同步移动。
第一锁定机构用于在活塞杆50回缩到位后对活塞杆50进行自锁。
第二锁定机构用于在活塞杆50前伸到位后对活塞杆50进行自锁。
所述的第一锁定机构包括与活塞杆50同步移动的第一锁定件和设置在缸筒10后端的第二锁定件,当活塞杆50回缩到位后,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相互锁紧,以实现第一锁定机构的自锁。
所述的第二锁定件包括一定位销70,所述的第一锁定件包括用于将定位销70卡紧固定的第一定位珠61,所述的第一锁定件还包括与活塞40同步移动的第一安装座60和固定设置在缸筒10后端的安装套62,第一安装座60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一定位珠61设置在安装孔内,当第一安装座60移动到缸筒10后端时,第一定位珠61被安装套62挤压而与定位销70卡紧,安装孔有多个,第一定位珠61有多个,多个第一定位珠61分别设置在多个安装孔内,多个第一定位珠61沿定位销70的周向依次分布,当活塞杆50回缩后,多个第一定位珠61受到安装套62的挤压,使得多个第一定位珠61将定位销70夹住,以使得活塞杆50被锁紧。
所述的第二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缸筒10前端的第二安装座80和设置在活塞杆50的周壁上的环形凹部51,第二安装座80上设置有用于卡合到环形凹部51内以将活塞杆50定位的第二定位珠81,第二定位珠81有多个,多个第二定位珠81沿活塞杆50的周向依次分布,当活塞杆50前伸后,多个第二定位珠81在弹性元件的作用力下卡接到活塞杆50的环形凹部51内,从而使得活塞杆50被定位。
所述的后缸盖30上设置有一与定位销70相连接以用于带动定位销70向缸筒10的后端移动的手动销90和一用于使定位销70在失去作用力后向缸筒10的前端移动复位的复位弹簧100,手动销90伸出于后缸盖30的后端面,当需要解除定位销70对活塞杆50的定位作用时,通过拉动手动销90来带动定位销70向后移动,以使得定位销70脱离第一定位珠61,此时活塞杆50被解除定位,活塞杆50可以自由的伸缩,当松开手动销90时,在复位弹簧100的作用力下,手动销90和定位销70复位。
定位销70上固定套置有一滑动座71,滑动座71与定位销70同步移动,复位弹簧100套置在手动销90上,复位弹簧100的一端与滑动座71相抵,复位弹簧100的另一端与后缸盖30相抵。
所述的手动销90上设置有用于与后缸盖30的后端面相抵的凸起部91,凸起部91为环形凸起,这样,当手动销90复位时,凸起部91可以与后缸盖30的后端面相抵,以使得手动销90被定位,以使得手动销90定位稳固,而现有技术中在手动销90上一般不设置凸起部91,而采用卡簧,卡簧的位置和功能与凸起部91类似,但在手动销90复位时,卡簧与后缸盖30的后端面相撞,卡簧容易损坏,而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凸起部91来代替卡簧,凸起部91与后缸盖30的后端面相撞不容易损坏。
所述的后缸盖30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孔31和第二通气孔32,第一通气孔31和第二通气孔32均用于与气管相连接,缸筒10上设置有沿缸筒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空气通道11,第一通气孔31与缸筒10的后端部相连通,也就是说第一通气孔31进气时可以对活塞40的后端面施加压力以推动活塞40前移,第二通气孔32与空气通道11的一端相连通,空气通道11的另一端与缸筒10的前端部相连通,也就是说第二通气孔32进气时可以对活塞40的前端面施加压力以推动活塞40后移,这样,由于空气通道11直接开设在缸筒10上,无需在外接管路,简化了气缸结构。
另外,空气通道11还同时作为前缸盖20与缸筒10、后缸盖30与缸筒10之间的连接孔,以供螺钉进行连接,螺钉可以将空气通道11的两端密封。
所述的活塞40与后缸盖30之间形成第一密封空间,第一密封空间是指安装套62与滑动座71之间的空间,活塞40与前缸盖20之间形成第二密封空间,第二密封空间是指前缸盖20与活塞40之间的空间,第一通气孔31与第一密封空间相连通,空气通道11的另一端与第二密封空间相连通,这样,第一锁定机构在活塞杆50回缩到位后对活塞杆50进行自锁后,只有第一通气孔31通入压缩空气时第一锁定机构才会解锁,第二锁定机构在活塞杆50前伸到位后对活塞杆50进行自锁后,只有第二通气孔32通入压缩空气时第二锁定机构才会解锁,从而使得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在自锁时更加稳定。
所述的缸筒10的横截面的外轮廓为方形。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应用较佳的实例做出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有其他变化,不局限于上述结构。总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锁气缸,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缸筒(10);
前缸盖(20),封盖在缸筒(10)的前端;
后缸盖(30),封盖在缸筒(10)的后端;
活塞(40),可滑动的设置在缸筒(10)内;
活塞杆(50),与活塞(40)相连接,且伸出于缸筒(10)的前端;
第一锁定机构,用于在活塞杆(50)回缩到位后对活塞杆(50)进行自锁;
第二锁定机构,用于在活塞杆(50)前伸到位后对活塞杆(50)进行自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锁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锁定机构包括与活塞杆(50)同步移动的第一锁定件和设置在缸筒(10)后端的第二锁定件,当活塞杆(50)回缩到位后,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相互锁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锁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锁定件包括一定位销(70),所述的第一锁定件包括用于将定位销(70)卡紧固定的第一定位珠(6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锁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锁定件还包括与活塞(40)同步移动的第一安装座(60)和固定设置在缸筒(10)后端的安装套(62),第一安装座(60)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一定位珠(61)设置在安装孔内,当第一安装座(60)移动到缸筒(10)后端时,第一定位珠(61)被安装套(62)挤压而与定位销(70)卡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锁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缸筒(10)前端的第二安装座(80)和设置在活塞杆(50)的周壁上的环形凹部(51),第二安装座(80)上设置有用于卡合到环形凹部(51)内以将活塞杆(50)定位的第二定位珠(8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锁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缸盖(30)上设置有一与定位销(70)相连接以用于带动定位销(70)向缸筒(10)的后端移动的手动销(90)和一用于使定位销(70)在失去作用力后向缸筒(10)的前端移动复位的复位弹簧(1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锁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动销(90)上设置有用于与后缸盖(30)的后端面相抵的凸起部(9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锁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缸盖(30)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孔(31)和第二通气孔(32),缸筒(10)上设置有沿缸筒(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空气通道(11),第一通气孔(31)与缸筒(10)的后端部相连通,第二通气孔(32)与空气通道(11)的一端相连通,空气通道(11)的另一端与缸筒(10)的前端部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锁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40)与后缸盖(30)之间形成第一密封空间,活塞(40)与前缸盖(20)之间形成第二密封空间,第一通气孔(31)与第一密封空间相连通,空气通道(11)的另一端与第二密封空间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锁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筒(10)的横截面的外轮廓为方形。
CN202022110907.7U 2020-09-23 2020-09-23 双锁气缸 Active CN213235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0907.7U CN213235609U (zh) 2020-09-23 2020-09-23 双锁气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0907.7U CN213235609U (zh) 2020-09-23 2020-09-23 双锁气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35609U true CN213235609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75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10907.7U Active CN213235609U (zh) 2020-09-23 2020-09-23 双锁气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356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170168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iston assembly and hydraulic fluid device
CN110778827B (zh) 用于光孔密封充气的快换接头
US8206142B2 (en) Hydraulic locking mechanism for multiple extrusion heads of an extruder
KR100247681B1 (ko) 차량탑승자보호시스템용직선구동식액츄에이터
JP2010096348A (ja) スプリングブレーキアクチュエータ用のスリップシールダイアフラム
US9512860B2 (en) Fluid pressure cylinder
CN213235609U (zh) 双锁气缸
TWD207110S (zh) 具備鎖定機構之流體壓缸
US11143214B2 (en) Rod assembly and fluid pressure device
JPS63173750A (ja) 圧力シリンダ
KR100623831B1 (ko) 길이 조정가능한 압축 스프링
BR112019002717A2 (pt) método para a produção de um conjunto de pistão e dispositivo de fluido hidráulico
CA2684784A1 (en) Portable air pump
TWD204852S (zh) 具備鎖定機構之流體壓缸
TWD207109S (zh) 具備鎖定機構之流體壓缸
TWD204851S (zh) 具備鎖定機構之流體壓缸
CN215109832U (zh) 一种具有双向机械锁紧的液压缸
CN201103307Y (zh) 家具用流体缓冲器
US20160273556A1 (en) High output hydraulic cylinder and piston arrangement
CN219639425U (zh) 一种密封装置及气密性检测设备
CN110549661A (zh) 锁紧装置及轮胎成型鼓
JPH05340408A (ja) 多段ピストンロッドシリンダ
CN219035413U (zh) 滞留型气弹簧
CN214247850U (zh) 一种可双动力源驱动的作动筒装置
CN116006616A (zh) 一种可变构态的气动弹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