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5413U - 滞留型气弹簧 - Google Patents
滞留型气弹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35413U CN219035413U CN202222756765.0U CN202222756765U CN219035413U CN 219035413 U CN219035413 U CN 219035413U CN 202222756765 U CN202222756765 U CN 202222756765U CN 219035413 U CN219035413 U CN 2190354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air passage
- piston
- groove
- gas sp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滞留型气弹簧,包括连通有杆腔和无杆腔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并使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的连通和切断状态相反;通过活塞杆伸缩驱动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启闭。尾门打开时,活塞杆跟随伸出,从而驱动第一单向阀或第二单向阀打开,有杆腔和无杆腔中的气体进行转换;当尾门打开至设定位置时,有杆腔和无杆腔中的压力保持一致,从而对尾门进行支撑;此时电动杆中的电机可处于断电状态,从而降低了电机的负载。本实用新型中不仅活塞杆可以停留在任意位置,而且尾门打开时,解放了双手,简化了操作,提高了人们的办事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弹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滞留型气弹簧。
背景技术
汽车的尾门,一般通过电动杆驱动,实现开启或关闭。尾门打开时,为保持打开状态,电动杆需要保持开启状态,对尾门进行支撑,如此驱动电动杆的电机负载会比较大,长时间使用容易损坏。
因此,尾门上一般会安装气弹簧。当尾门打开时,气弹簧对尾门进行支撑,从而降低电机的负载。
根据需求,尾门需要具有开启任意角度的功能,因此需要气弹簧中的活塞杆能够在任意位置锁定。中国专利CN205991125U公开了一种可控式气弹簧,包括缸筒,缸筒内设置有活塞,将缸体内腔分隔为活塞前腔和活塞后腔。活塞上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设有内腔,内腔中安装有顶杆,顶杆或活塞上的阀针连接。活塞前腔和活塞后腔通过阀针在活塞上的连接通孔相连通。顶杆带动阀针控制连接通孔的开启与封闭。推动顶杆,连接通孔打开,活塞可移动至任意位置,移动时,活塞前腔和活塞后腔进行气体转换;释放顶杆的外力,连接通孔关闭,活塞停止移动,由此实现活塞杆停留在任意位置。
上述气弹簧,在调节活塞杆的位置时,均需要通过人手对顶杆进行按压操作,不仅操作复杂,而且尾门打开前期,门缝较小,人手难以操作,电动杆还需要克服气弹簧的弹力,会增大电机的负载。再者,尾门打开过程中,无法解法双手,也就难以进行其他的操作,会降低人们的办事效率。
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缺陷,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滞留型气弹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滞留型气弹簧,包括缸体,缸体内设有连通有杆腔和无杆腔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
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并使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的连通和切断状态相反;
通过活塞杆伸缩驱动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启闭。
尾门打开时,活塞杆跟随伸出,从而驱动第一单向阀或第二单向阀打开,有杆腔和无杆腔中的气体进行转换;当尾门打开至设定位置时,有杆腔和无杆腔中的压力保持一致,从而对尾门进行支撑;此时电动杆中的电机可处于断电状态,从而降低了电机的负载。本实用新型中不仅活塞杆可以停留在任意位置,而且尾门打开时,解放了双手,简化了操作,提高了人们的办事效率。当尾门需要打开至更大的角度或关闭时,只需要克服第一单向阀或第二单向阀的开启压力即可。
第一单向阀的启闭原理为: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密封圈;通过活塞杆伸缩,驱动第一密封圈轴向移动,使第一气道连通或切断。其结构具体为:第一气道设有相互连接的、并构成环形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密封圈移动至第一腔体内时,第一气道切断;第一密封圈移动至第二腔体内时,第一气道连通。
在活塞上开设出单独的第一气道,结构比较复杂,不易加工,所以进一步地改进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活塞与缸体内壁间隙配合,其间隙并构成第一气道;活塞外壁还设有相互连接、并呈环形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缸体内壁构成第一腔体;第二凹槽与缸体内壁构成第二腔体;第一凹槽槽底的直径小于第二凹槽槽底的直径。
由于第一密封圈从第二凹槽移动至第一凹槽时,容易受到第一凹槽的阻挡,难以移动至第一凹槽,所以进一步地改进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第二凹槽的槽底呈倾斜布置,其截面构成楔形,且缩口端与第一凹槽连接。如此设置,第一凹槽底部和第二凹槽底部通过斜面平滑过渡,从而便于第一密封圈移动。
第二单向阀的具体结构为:第二单向阀包括固定的第二密封圈和密封块;密封块通过弹簧与活塞弹性连接;通过活塞杆伸缩,驱动密封块压紧或脱离第二密封圈,使第二气道连通或切断。
密封块移动并对第二密封圈施压时,第二密封圈的内圈部位容易对夹于密封块和凸环之间,从而导致损坏,所以进一步地改进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密封块端部呈减缩结构,其截面呈楔形。如此设置,密封块的端部直径小于第二密封圈的内径,避免对第二密封圈造成挤压。
构成第二气道的具体结构为:第二气道位于活塞轴向中心位置。活塞一端设有内翻边,内部设有凸环;内翻边与凸环之间依次卡接有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二密封圈;密封块与第二固定块间隙配合。
由于活塞上需要安装活塞杆,第二气道难以连通有杆腔,所以进一步地改进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活塞另一端设有依次连接的连接块和空腔;连接块与活塞杆固定连接;连接块位于活塞杆外侧的部位设有多个均布的通孔;通孔、空腔、密封块与第二固定块之间的间隙、弹簧内部、第一固定块内孔以及内翻边内孔构成第二气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塞杆缩回时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塞杆伸出时的主视剖视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有杆腔;2、无杆腔;3、第一气道;4、第二气道;5、活塞杆;6、第一密封圈;7、活塞;8、第二密封圈;9、密封块;10、弹簧;31、第一腔体;32、第二腔体;71、第一凹槽;72、第二凹槽;73、内翻边;74、凸环;75、第一固定块;76、第二固定块;77、连接块;78、空腔;79、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滞留型气弹簧,包括缸体,缸体内设有活塞7,活塞7上连接有活塞杆5,从而将缸体内腔分隔为有杆腔1和无杆腔2。有杆腔1和无杆腔2之间设有连通的第一气道3和第二气道4。
第一气道3和第二气道4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通过活塞杆5伸缩驱动,实现启闭,并使第一气道3和第二气道4的连通和切断状态相反。
第一气道3由活塞7外壁与缸体内壁构成,具体为:活塞7外壁设有两块间隔布置的第一凸板和第二凸板,第一凸板与缸体内壁间隙配合。第一凸板和第二凸板之间设有依次连接第一凹槽71和第二凹槽72,从而与缸体内壁构成第一腔体31和第二腔体32。第一凹槽71槽底的直径小于第二凹槽72槽底的直径,第二凹槽72槽底的直径大于第一密封圈6的内径。第二凸板设有多个均布的通孔,第二凸板上的通孔、第二腔体32、第一腔体31以及第一凸板与缸体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第一气道3。第二凸板上的通孔与第二凹槽72的槽底位置连通,从而使第一密封圈6位于第二腔体32内时,便于第二腔体32与有杆腔1连通。
第一单向阀包括设置于第一腔体31内或第二腔体32内的第一密封圈6,其外圈抵靠缸体内壁。如图4所示,当活塞杆5伸出时,第一密封圈6在缸体内壁的摩擦力作用下进入第一腔体31,并跟随活塞7移动,此时第一密封圈6与第一凹槽71槽底密封连接,从而使第一气道3切断;如图3所示,当活塞杆5缩回时,第一密封圈6在缸体内壁的摩擦力作用下进入第二腔体32,并跟随活塞7移动,此时第一气道3连通。
第二气道4位于活塞7轴向中心位置,其具体结构为:活塞7一端设有中心孔,另一端设有依次连接的连接块77和圆形空腔78;连接块77与活塞杆5固定连接;连接块77位于活塞杆5外侧的部位设有多个均布的通孔79。中心孔、空腔78和通孔79构成第二气道4。
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密封圈8和密封块9,具体为:活塞7一端设有内翻边73,内部设有凸环74。内翻边73和凸环74之间的孔构成中心孔。内翻边73与凸环74之间依次设有槽底直径依次递减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第一卡槽内卡接有第一固定块75,第二卡槽内卡接有第二固定块76,第三卡槽内卡接有第二密封圈8。第二密封圈8对夹于第二固定块76和凸环74之间,实现固定。密封块9插接于第二固定块76内,并与第二固定块76间隙配合。密封块9与第一固定块75之间连接有弹簧10。弹簧10的初始状态下,密封块9抵靠活塞杆5,密封块9与第二密封圈8密封连接,第二气道4切断。如图4所示,当活塞杆5伸出时,有杆腔1的气压增大,并推动密封块9远离活塞杆5,从而使密封块9脱离第二密封圈8,第二气道4连通。
尾门打开时,活塞杆5跟随伸出,从而驱动第二单向阀打开,有杆腔1和无杆腔2中的气体进行转换;当尾门打开至设定位置时,有杆腔1和无杆腔2中的压力保持一致,从而对尾门进行支撑;此时电动杆中的电机可处于断电状态,从而降低了电机的负载。本实用新型中不仅活塞杆5可以停留在任意位置,而且尾门打开时,解放了双手,简化了操作,提高了人们的办事效率。当尾门需要打开至更大的角度或关闭时,只需要克服第一单向阀或第二单向阀的开启压力即可。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之处为:第二凹槽72的槽底呈倾斜布置,其截面构成楔形,且缩口端与第一凹槽71连接。如此设置,第一凹槽71底部和第二凹槽72底部通过斜面平滑过渡,从而便于第一密封圈6移动至第一腔体31。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之处为:密封块9移动并对第二密封圈8施压时,第二密封圈8的内圈部位容易对夹于密封块9和凸环74之间,从而导致损坏,基于此,密封块9端部呈减缩结构,其截面呈楔形。如此设置,密封块9的端部直径小于第二密封圈8的内径,密封块9端部穿过第二密封圈8时,还未与第二密封圈8接触,从而避免对第二密封圈8造成挤压。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滞留型气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内设有连通有杆腔(1)和无杆腔(2)的第一气道(3)和第二气道(4);
所述第一气道(3)和第二气道(4)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并使所述第一气道(3)和第二气道(4)的连通和切断状态相反;
通过活塞杆(5)伸缩驱动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启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滞留型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密封圈(6);
通过所述活塞杆(5)伸缩,驱动所述第一密封圈(6)轴向移动,使所述第一气道(3)连通或切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滞留型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道(3)设有相互连接的、并构成环形的第一腔体(31)和第二腔体(32);
所述第一密封圈(6)移动至所述第一腔体(31)内时,所述第一气道(3)切断;
所述第一密封圈(6)移动至所述第二腔体(32)内时,所述第一气道(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滞留型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活塞(7)与所述缸体内壁间隙配合,其间隙并构成所述第一气道(3);
所述活塞(7)外壁还设有相互连接、并呈环形的第一凹槽(71)和第二凹槽(72);
所述第一凹槽(71)与所述缸体内壁构成所述第一腔体(31);
所述第二凹槽(72)与所述缸体内壁构成所述第二腔体(32);
所述第一凹槽(71)槽底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凹槽(72)槽底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滞留型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72)的槽底呈倾斜布置,其截面构成楔形,且缩口端与所述第一凹槽(7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滞留型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固定的第二密封圈(8)和密封块(9);
所述密封块(9)通过弹簧(10)与活塞(7)弹性连接;
通过所述活塞杆(5)伸缩,驱动所述密封块(9)压紧或脱离所述第二密封圈(8),使所述第二气道(4)连通或切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滞留型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块(9)端部呈减缩结构,其截面呈楔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滞留型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道(4)位于所述活塞(7)轴向中心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滞留型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7)一端设有内翻边(73),内部设有凸环(74);
所述内翻边(73)与凸环(74)之间依次卡接有第一固定块(75)、第二固定块(76)和所述第二密封圈(8);
所述密封块(9)与第二固定块(76)间隙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滞留型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7)另一端设有依次连接的连接块(77)和空腔(78);
所述连接块(77)与活塞杆(5)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块(77)位于所述活塞杆(5)外侧的部位设有多个均布的通孔(79);
所述通孔(79)、空腔(78)、密封块(9)与第二固定块(76)之间的间隙、弹簧(10)内部、第一固定块(75)内孔以及内翻边(73)内孔构成所述第二气道(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56765.0U CN219035413U (zh) | 2022-10-19 | 2022-10-19 | 滞留型气弹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56765.0U CN219035413U (zh) | 2022-10-19 | 2022-10-19 | 滞留型气弹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35413U true CN219035413U (zh) | 2023-05-16 |
Family
ID=86277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756765.0U Active CN219035413U (zh) | 2022-10-19 | 2022-10-19 | 滞留型气弹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35413U (zh) |
-
2022
- 2022-10-19 CN CN202222756765.0U patent/CN21903541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78827B (zh) | 用于光孔密封充气的快换接头 | |
CN219035413U (zh) | 滞留型气弹簧 | |
CN219911364U (zh) | 一种带有压力导向套的高平稳位移缸 | |
CN211778709U (zh) | 可阻停门窗用阻尼压缩气弹簧 | |
CN217783908U (zh) | 一种新型二级伸缩油缸 | |
CN215719344U (zh) | 一种液驱式压缩机活塞结构 | |
CN214788319U (zh) | 一种具有双向缓冲功能的多腔室液压缸 | |
CN210461209U (zh) | 一种双活塞增压弹簧气缸 | |
CN110081042B (zh) | 一种具有分级独立伸出同步回缩的多级伸缩液压缸 | |
CN208935053U (zh) | 用于双作用多级液压缸的单向阀组件 | |
CN113983029A (zh) | 一种二级油缸 | |
CN216044747U (zh) |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液压油缸 | |
CN209990712U (zh) | 一种液体式增压弹簧气缸 | |
CN220622326U (zh) | 一种带有缓冲装置的气缸 | |
CN219865668U (zh) | 一种缸内增压型气动支撑缸 | |
CN214331057U (zh) | 液压缸的高压卸荷结构 | |
CN201065908Y (zh) | 微型阻尼器 | |
CN214578044U (zh) | 一种电动气撑杆及汽车 | |
CN213711490U (zh) | 一种新型抗高压微型液压缸 | |
CN201103307Y (zh) | 家具用流体缓冲器 | |
CN213270498U (zh) | 一种两端带接近开关的增压器 | |
CN218439966U (zh) | 一种新型增压油缸 | |
CN220505471U (zh) | 一种稳定性高的液压油缸 | |
CN118167711B (zh) | 一种可快速动作的大型油缸结构 | |
CN102454781A (zh) | 一种夹紧缸活塞杆导向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