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33158U - 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33158U
CN213233158U CN202021226636.5U CN202021226636U CN213233158U CN 213233158 U CN213233158 U CN 213233158U CN 202021226636 U CN202021226636 U CN 202021226636U CN 213233158 U CN213233158 U CN 213233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telescopic cylinder
end surface
bearing platform
beam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266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毕研美
赵波
王国梁
周雍波
张培会
于成荣
郭树通
魏吉发
苏迎军
黄信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igh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10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igh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10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igh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10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Eigh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10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266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33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33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33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包含有具有下承台(1)、转台(2)和上承台(5)的转体梁装置本体,设置在下承台(1)和上承台(5)之间并且用于保持转台(2)处于保护状态的伸缩缸组,设置在下承台(1)上并且用于安装与转台(2)连接的动力伸缩缸的牵引座(93),通过转体梁装置,实现了转体角度为88°4′0"的转体梁,通过伸缩缸组,实现了对转台(2)的非工作状态保护,通过牵引座(93),实现了对转台(2)施加旋转驱动扭力矩,因此实现超长度跨度的转体桥梁施工。

Description

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体梁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铁路线路建造时,特别在大人口密度的城市进行桥梁建造时,需要横跨两条铁路营业线和一条城市道路,因此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土木构件,在现有的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中,还没有一种横跨两条铁路营业线和一条城市道路、转体角度为88°4′0"的转体梁装置、施工方法,从而实现超长度跨度的桥梁施工。
基于申请人的技术交底书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因此实现超长度跨度的转体桥梁施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包含有具有下承台、转台和上承台的转体梁装置本体,设置在下承台和上承台之间并且用于保持转台处于保护状态的伸缩缸组,设置在下承台上并且用于安装与转台连接的动力伸缩缸的牵引座。
由于设计了转体梁装置、伸缩缸组和牵引座,通过转体梁装置,实现了转体角度为88°4′0"的转体梁,通过伸缩缸组,实现了对转台的非工作状态保护,通过牵引座,实现了对转台施加旋转驱动扭力矩,因此实现超长度跨度的转体桥梁施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施加旋转驱动扭力矩的方式把转体梁装置、伸缩缸组和牵引座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转体梁装置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下撑架、支撑腿、墩柱和梁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伸缩缸组设置为包含有外伸缩缸和内伸缩缸。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转体梁装置本体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合拢梁浇筑装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转体梁装置本体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边跨梁浇筑装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下承台和上承台之间分别设置有转台、下撑架、支撑腿、外伸缩缸和内伸缩缸,在上承台和梁体之间设置有墩柱并且在梁体上分别设置有合拢梁浇筑装置和边跨梁浇筑装置,在下承台上设置有牵引座。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下承台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地基植入式联接并且下承台的上端端面中心部设置为与转台联接,下承台的上端端面内侧部分别设置为与下撑架、外伸缩缸和内伸缩缸联接并且下承台的上端端面外侧部设置为与牵引座联接,下承台设置为浇筑构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转台设置为包含有下盘部、上盘部、转动球铰部、定位轴套部和牵引力锚部并且在下盘部的中心部位与上盘部的中心部位之间设置有定位轴套部,在下盘部的上端端面部和上盘部的下端端面部之间设置有转动球铰部并且上盘部的周边侧面部设置为与牵引力锚部联接,下盘部设置为具有球壳一部分的上端端面部的块状体并且上盘部设置为具有球壳一部分的下端端面部的块状体,转动球铰部设置为聚四氟乙烯滑块并且转动球铰部的下端头设置为与下盘部嵌入式联接,转动球铰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盘部接触式联接并且牵引力锚部设置为P型锚固定钢绞线,定位轴套部的轴头体设置为与下盘部联接并且定位轴套部的套筒体设置为与上盘部联接,转台的下盘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下承台嵌入式联接并且转台的上盘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承台联接,转台的牵引力锚部设置为与位于牵引座的动力伸缩缸联接并且转台设置在下撑架中。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下撑架设置为环形架状体并且下撑架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下承台联接,下撑架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撑腿接触式联接并且下撑架设置为与转台呈包容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支撑腿设置为圆形柱状体并且支撑腿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承台联接,支撑腿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下撑架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外伸缩缸和内伸缩缸分别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外伸缩缸的下端端面部和内伸缩缸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下承台接触式联接,外伸缩缸的上端端面部和内伸缩缸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上承台接触式联接并且外伸缩缸和内伸缩缸分别设置为沿下承台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外伸缩缸和内伸缩缸设置为与下撑架的中心圆周线呈内外排列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牵引座设置为具有双耳板的座状体并且牵引座设置为与下承台植入式联接,在牵引座的双耳板上设置有销轴孔体并且牵引座的销轴孔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动力伸缩缸的外壳联接,动力伸缩缸的伸缩端头设置为与转台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上承台设置为浇筑构件体并且上承台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墩柱联接,上承台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转台和支撑腿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墩柱设置为浇筑构件体并且墩柱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梁体联接,墩柱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承台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梁体设置为浇筑构件体并且梁体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墩柱联接,梁体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合拢梁浇筑装置联接并且梁体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边跨梁浇筑装置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合拢梁浇筑装置设置为挂篮施工装置和吊架施工装置并且合拢梁浇筑装置的挂篮施工装置设置为与梁体的内端端面部初始段联接,合拢梁浇筑装置的吊架施工装置设置为与梁体的内端端面部终止段联接并且合拢梁浇筑装置的挂篮施工装置设置为桁架式挂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合拢梁浇筑装置的挂篮施工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底板、侧面架、扁担梁、第一锚固杆和中间架并且底板设置在梁体的下端端面部,侧面架设置在梁体的侧面部并且扁担梁设置在梁体的上端端面部,在底板与扁担梁之间、侧面架的横部与扁担梁之间和梁体与扁担梁之间设置有第一锚固杆的螺杆并且第一锚固杆的上螺母设置为与扁担梁联接,第一锚固杆的下螺母分别设置为与底板、侧面架和梁体联接并且侧面架的竖部设置为与底板联接,中间架的端头设置为与扁担梁联接并且在底板和侧面架上设置有梁体的内端端面部初始段模具,在扁担梁上设置有起吊装置,底板设置为条形板状体并且侧面架设置为L字形边框状体,第一锚固杆设置为螺杆螺母组并且中间架设置为条字形边框状体,
扁担梁设置为包含有梁部、底座部和铰板部并且在梁部的下端头设置有双耳座,梁部的双耳座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铰板部的上端头联接并且铰板部的下端头设置为通过固定轴与底座部的竖部联接,梁部设置为与起吊装置联接并且底座部设置为与梁体联接,梁部和底座部设置为T字形块状体并且铰板部设置为矩形条状体,两个铰板部设置在梁部和底座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合拢梁浇筑装置的吊架施工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轨道、钢枕和第二锚固杆并且轨道的端头设置为通过钢枕与梁体的内端端面部初始段联接,在轨道的中间部设置有梁体的内端端面部终止段模具并且在轨道与梁体的内端端面部初始段之间、轨道与梁体的内端端面部终止段模具之间设置有第二锚固杆的螺杆,第二锚固杆的上螺母设置为与轨道联接并且第二锚固杆的下螺母分别设置为与梁体的内端端面部初始段和梁体的内端端面部终止段模具联接,轨道设置为条状体并且钢枕设置为工字形块状体,钢枕设置为沿轨道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并且第二锚固杆设置为螺杆螺母组。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边跨梁浇筑装置设置为立柱架、沙箱、外托板、方木、内托板、右面靠架和左面靠架并且立柱架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地基联接,立柱架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沙箱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并且沙箱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外托板联接,外托板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方木的下端端面部、右面靠架的下端头和左面靠架的下端头联接,方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内托板联接并且内托板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右面靠架和左面靠架联接,内托板、右面靠架和左面靠架分别设置为与梁体的边跨梁模具联接并且立柱架设置为立体架状体,沙箱设置为桥梁钢支撑微调沙箱并且外托板和内托板设置为矩形钢板,方木设置为条形体并且方木设置为在外托板与内托板之间进行间隔排列分布,右面靠架和左面靠架分别设置为L字形边框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下承台、转台、下撑架、支撑腿、上承台、墩柱和牵引座与梁体设置为按照转体固定的方式分布并且下承台、转台、下撑架、支撑腿、上承台、墩柱、牵引座和梁体与外伸缩缸和内伸缩缸设置为按照间隙运动的方式分布,下承台、转台、下撑架、支撑腿、上承台、墩柱、牵引座和梁体与合拢梁浇筑装置和边跨梁浇筑装置设置为按照延伸施工的方式分布。
在本技术方案中,牵引座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下承台、转台、下撑架、支撑腿、上承台、墩柱、梁体、合拢梁浇筑装置、边跨梁浇筑装置、外伸缩缸和内伸缩缸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底板、侧面架、扁担梁、第一锚固杆、中间架、梁部、底座部、铰板部、轨道、钢枕、第二锚固杆、立柱架、沙箱、外托板、方木、内托板、右面靠架、左面靠架、立柱架、沙箱、外托板、方木、内托板、右面靠架和左面靠架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在本技术方案中,转台的保护状态是指转台的下盘部与转台的上盘部处于间隙状态或转台的转动球铰部处于非压缩自由状态。
在本技术方案中,施加旋转驱动扭力矩的转体梁装置、伸缩缸组和牵引座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梁体7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合拢梁浇筑装置8的挂篮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扁担梁83和第一锚固杆84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合拢梁浇筑装置8的吊架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边跨梁浇筑装置9的结构示意图,
下承台-1、转台-2、下撑架-3、支撑腿-4、上承台-5、墩柱-6、梁体-7、合拢梁浇筑装置-8、边跨梁浇筑装置-9、外伸缩缸-91、内伸缩缸-92、牵引座-93、底板-81、侧面架-82、扁担梁-83、第一锚固杆-84、中间架-85、梁部-831、底座部-832、铰板部-833、轨道-89、钢枕-88、第二锚固杆-87、立柱架-910、沙箱-920、外托板-930、方木-94、内托板-95、右面靠架-96、左面靠架-97。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下承台1、转台2、下撑架3、支撑腿4、上承台5、墩柱6、梁体7、合拢梁浇筑装置8、边跨梁浇筑装置9、外伸缩缸91、内伸缩缸92和牵引座93并且在下承台1和上承台5之间分别设置有转台2、下撑架3、支撑腿4、外伸缩缸91和内伸缩缸92,在上承台5和梁体7之间设置有墩柱6并且在梁体7上分别设置有合拢梁浇筑装置8和边跨梁浇筑装置9,在下承台1上设置有牵引座93。
在本实施例中,下承台1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地基植入式联接并且下承台1的上端端面中心部设置为与转台2联接,下承台1的上端端面内侧部分别设置为与下撑架3、外伸缩缸91和内伸缩缸92联接并且下承台1的上端端面外侧部设置为与牵引座93联接,下承台1设置为浇筑构件体。
通过下承台1,形成了对转台2、下撑架3、外伸缩缸91、内伸缩缸92和牵引座93的支撑连接点,由下承台1,实现了与转台2的连接,实现了与下撑架3的连接,实现了与外伸缩缸91的连接,实现了与内伸缩缸92的连接,实现了与牵引座9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转台2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转台2设置为包含有下盘部、上盘部、转动球铰部、定位轴套部和牵引力锚部并且在下盘部的中心部位与上盘部的中心部位之间设置有定位轴套部,在下盘部的上端端面部和上盘部的下端端面部之间设置有转动球铰部并且上盘部的周边侧面部设置为与牵引力锚部联接,下盘部设置为具有球壳一部分的上端端面部的块状体并且上盘部设置为具有球壳一部分的下端端面部的块状体,转动球铰部设置为聚四氟乙烯滑块并且转动球铰部的下端头设置为与下盘部嵌入式联接,转动球铰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盘部接触式联接并且牵引力锚部设置为P型锚固定钢绞线,定位轴套部的轴头体设置为与下盘部联接并且定位轴套部的套筒体设置为与上盘部联接,转台2的下盘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下承台1嵌入式联接并且转台2的上盘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承台5联接,转台2的牵引力锚部设置为与位于牵引座93的动力伸缩缸联接并且转台2设置在下撑架3中。
通过转台2,形成了对下承台1、下撑架3、上承台5和牵引座93的支撑连接点,由转台2,实现了与下承台1的连接,实现了与下撑架3的连接,实现了与上承台5的连接,实现了与牵引座9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梁体7进行转动的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下撑架3设置为环形架状体并且下撑架3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下承台1联接,下撑架3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撑腿4接触式联接并且下撑架3设置为与转台2呈包容式联接。
通过下撑架3,形成了对下承台1、转台2和支撑腿4的支撑连接点,由下撑架3,实现了与下承台1的连接,实现了与转台2的连接,实现了与支撑腿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梁体7进行转动的部件之二。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腿4设置为圆形柱状体并且支撑腿4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承台5联接,支撑腿4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下撑架3接触式联接。
通过支撑腿4,形成了对下撑架3和上承台5的支撑连接点,由支撑腿4,实现了与下撑架3的连接,实现了与上承台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梁体7进行转动的部件之三。
在本实施例中,外伸缩缸91和内伸缩缸92分别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外伸缩缸91的下端端面部和内伸缩缸92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下承台1接触式联接,外伸缩缸91的上端端面部和内伸缩缸92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上承台5接触式联接并且外伸缩缸91和内伸缩缸92分别设置为沿下承台1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外伸缩缸91和内伸缩缸92设置为与下撑架3的中心圆周线呈内外排列分布。
通过外伸缩缸91和内伸缩缸92,形成了对下承台1、下撑架3和上承台5的支撑连接点,由外伸缩缸91和内伸缩缸92,实现了与下承台1的连接,实现了与下撑架3的连接,实现了与上承台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梁体7进行转动的部件之四。
在本实施例中,牵引座93设置为具有双耳板的座状体并且牵引座93设置为与下承台1植入式联接,在牵引座93的双耳板上设置有销轴孔体并且牵引座93的销轴孔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动力伸缩缸的外壳联接,动力伸缩缸的伸缩端头设置为与转台2联接。
通过牵引座93,形成了对下承台1和转台2的支撑连接点,由牵引座93,实现了与下承台1的连接,实现了与转台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梁体7进行转动的部件之五。
在本实施例中,上承台5设置为浇筑构件体并且上承台5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墩柱6联接,上承台5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转台2和支撑腿4联接。
通过上承台5,形成了对转台2、支撑腿4和墩柱6的支撑连接点,由上承台5,实现了与转台2的连接,实现了与支撑腿4的连接,实现了与墩柱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支撑腿4和墩柱6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墩柱6设置为浇筑构件体并且墩柱6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梁体7联接,墩柱6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承台5联接。
通过墩柱6,形成了对上承台5和梁体7的支撑连接点,由墩柱6,实现了与上承台5的连接,实现了与梁体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梁体7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梁体7设置为浇筑构件体并且梁体7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墩柱6联接,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合拢梁浇筑装置8联接并且梁体7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边跨梁浇筑装置9联接。
通过梁体7,形成了对墩柱6、合拢梁浇筑装置8和边跨梁浇筑装置9的支撑连接点,由梁体7,实现了与墩柱6的连接,实现了与合拢梁浇筑装置8的连接,实现了与边跨梁浇筑装置9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转体梁装置的主体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合拢梁浇筑装置8设置为挂篮施工装置和吊架施工装置并且合拢梁浇筑装置8的挂篮施工装置设置为与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初始段联接,合拢梁浇筑装置8的吊架施工装置设置为与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终止段联接并且合拢梁浇筑装置8的挂篮施工装置设置为桁架式挂篮。
通过合拢梁浇筑装置8,形成了对梁体7的支撑连接点,由合拢梁浇筑装置8,实现了与梁体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两个梁体7的对接施工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合拢梁浇筑装置8的挂篮施工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底板81、侧面架82、扁担梁83、第一锚固杆84和中间架85并且底板81设置在梁体7的下端端面部,侧面架82设置在梁体7的侧面部并且扁担梁83设置在梁体7的上端端面部,在底板81与扁担梁83之间、侧面架82的横部与扁担梁83之间和梁体7与扁担梁83之间设置有第一锚固杆84的螺杆并且第一锚固杆84的上螺母设置为与扁担梁83联接,第一锚固杆84的下螺母分别设置为与底板81、侧面架82和梁体7联接并且侧面架82的竖部设置为与底板81联接,中间架85的端头设置为与扁担梁83联接并且在底板81和侧面架82上设置有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初始段模具,在扁担梁83上设置有起吊装置,底板81设置为条形板状体并且侧面架82设置为L字形边框状体,第一锚固杆84设置为螺杆螺母组并且中间架85设置为条字形边框状体,
扁担梁83设置为包含有梁部831、底座部832和铰板部833并且在梁部831的下端头设置有双耳座,梁部831的双耳座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铰板部833的上端头联接并且铰板部833的下端头设置为通过固定轴与底座部832的竖部联接,梁部831设置为与起吊装置联接并且底座部832设置为与梁体7联接,梁部831和底座部832设置为T字形块状体并且铰板部833设置为矩形条状体,两个铰板部833设置在梁部831和底座部832之间。
由底板81、侧面架82、扁担梁83、第一锚固杆84和中间架85,实现了与梁体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初始段的施工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合拢梁浇筑装置8的吊架施工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轨道89、钢枕88和第二锚固杆87并且轨道89的端头设置为通过钢枕88与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初始段联接,在轨道89的中间部设置有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终止段模具并且在轨道89与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初始段之间、轨道89与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终止段模具之间设置有第二锚固杆87的螺杆,第二锚固杆87的上螺母设置为与轨道89联接并且第二锚固杆87的下螺母分别设置为与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初始段和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终止段模具联接,轨道89设置为条状体并且钢枕88设置为工字形块状体,钢枕88设置为沿轨道89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并且第二锚固杆87设置为螺杆螺母组。
由轨道89、钢枕88和第二锚固杆87,实现了与梁体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终止段的施工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边跨梁浇筑装置9设置为立柱架910、沙箱920、外托板930、方木94、内托板95、右面靠架96和左面靠架97并且立柱架910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地基联接,立柱架910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沙箱920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并且沙箱920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外托板930联接,外托板930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方木94的下端端面部、右面靠架96的下端头和左面靠架97的下端头联接,方木94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内托板95联接并且内托板95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右面靠架96和左面靠架97联接,内托板95、右面靠架96和左面靠架97分别设置为与梁体7的边跨梁模具联接并且立柱架910设置为立体架状体,沙箱920设置为桥梁钢支撑微调沙箱并且外托板930和内托板95设置为矩形钢板,方木94设置为条形体并且方木94设置为在外托板930与内托板95之间进行间隔排列分布,右面靠架96和左面靠架97分别设置为L字形边框状体。
通过边跨梁浇筑装置9,形成了对梁体7的支撑连接点,由边跨梁浇筑装置9,实现了与梁体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梁体7的边跨梁的施工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下承台1、转台2、下撑架3、支撑腿4、上承台5、墩柱6和牵引座93与梁体7设置为按照转体固定的方式分布并且下承台1、转台2、下撑架3、支撑腿4、上承台5、墩柱6、牵引座93和梁体7与外伸缩缸91和内伸缩缸92设置为按照间隙运动的方式分布,下承台1、转台2、下撑架3、支撑腿4、上承台5、墩柱6、牵引座93和梁体7与合拢梁浇筑装置8和边跨梁浇筑装置9设置为按照延伸施工的方式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施加旋转驱动扭力矩的方式把转体梁装置、伸缩缸组和牵引座93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转体梁装置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下撑架3、支撑腿4、墩柱6和梁体7。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缸组设置为包含有外伸缩缸91和内伸缩缸92。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转体梁装置本体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合拢梁浇筑装置8。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转体梁装置本体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边跨梁浇筑装置9。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对下承台1的下段进行砂浆浇筑成形后,把转台2的下盘部安装在下承台1的下段上,然后在转台2的下盘部与下承台1的下段之间再进行砂浆浇筑,形成下承台1的上段,在下承台1的上段的外周边边缘部安装两个牵引座93,使两个牵引座93沿下承台1的周边呈180°分布,转台2的转动球铰部安装在转台2的下盘部的凹槽中,把润滑混合物注入到转台2的转动球铰部与转台2的下盘部的凹槽之间,把下撑架3安装在下承台1上,使下撑架3环绕在转台2的下盘部的周边,把转台2的上盘部安装在转台2的下盘部上,使转台2的定位轴套部的套筒体与转台2的定位轴套部的轴头体连接,从而把转台2的定位轴套部安装在转台2的下盘部和转台2的上盘部之间,把转台2的牵引力锚部安装在转台2的上盘部上,外伸缩缸91和内伸缩缸92安装在下承台1的上段,使外伸缩缸91和内伸缩缸92沿下承台1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把上承台5的下段模板安装在外伸缩缸91的伸缩端和内伸缩缸92的伸缩端上,使支撑腿4安装在上承台5的下段模板中,使外伸缩缸91和内伸缩缸92处于伸长状态,把砂浆浇筑在上承台5的下段模板中,把转台2的上盘部和支撑腿4与上承台5的下段连接,对上承台5的上段和墩柱6进行砂浆浇筑成形,
把梁体7的中间段模板安装在墩柱6上,第一步对梁体7的Ⅰ-1部位和Ⅰ-2部位进行砂浆浇筑成形,第二步对梁体7的Ⅱ部位和进行砂浆浇筑成形,第三步对梁体7的Ⅲ-1部位和Ⅲ-2部位进行砂浆浇筑成形,第四步对梁体7的Ⅳ-1部位和Ⅳ-2部位进行砂浆浇筑成形,第五步对梁体7的Ⅴ-1部位和Ⅴ-2部位进行砂浆浇筑成形,第六步对梁体7的Ⅵ部位和进行砂浆浇筑成形,从而实现对梁体7砂浆浇筑成形,
把动力伸缩缸的外壳通过销轴与牵引座93连接,把动力伸缩缸的伸缩端头通过钢绳夹与转台2的牵引力锚部连接,使外伸缩缸91和内伸缩缸92处于收缩状态,使支撑腿4下落与下撑架3进行连接,转台2的转动球铰部支撑转台2的上盘部,使动力伸缩缸处于收缩状态,动力伸缩缸通过转台2的牵引力锚部带动转台2的上盘部在转台2的下盘部中转动,使转台2的定位轴套部处于工作状态,支撑腿4在下撑架3上进行运动,使梁体7实现88°4′0"的转体运动,
把底座部832的后段安装在梁体7的中间段的上端端面部,把底座部832的前段探出在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初始段部位上,把梁部831通过铰板部833安装在底座部832上,把底板81和两个侧面架82放到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初始段部位上,第一锚固杆84的螺杆放到底板81和侧面架82与梁部831之间,把第一锚固杆84的螺母与第一锚固杆84的螺杆连接,把底板81和侧面架82安装在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初始段部位上,把中间架85安装在底座部832之间,把起吊装置安装在梁部831上,把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初始段的模板安装在底板81和侧面架82上,对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初始段进行砂浆浇筑成形,
把钢枕88放到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初始段上,把轨道89安装在钢枕88上,把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终止段的模板放到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终止段部位上,把第二锚固杆87的螺杆放到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终止段的模板与轨道89之间,把第二锚固杆87的螺母与第二锚固杆87的螺杆连接,把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终止段的模板安装在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终止段部位上,对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终止段进行砂浆浇筑成形,
把立柱架910安装在边跨梁的地基上,把沙箱920安装在立柱架910上,把外托板930安装在沙箱920上,把方木94放到外托板930上,把内托板95放到在方木94上,把右面靠架96和左面靠架97分别安装在外托板930与内托板95之间,把梁体7的边跨梁模板安装在内托板95、右面靠架96和左面靠架97之间,对梁体7的边跨梁进行砂浆浇筑成形。
润滑混合物设置为按照重量比例:110-130:1把黄油与四氟粉进行混合制得粘稠体。
转体梁承台为两层承台,整个转体系统混凝土分五次浇筑,分别为下承台两次浇筑,转台两次浇筑,上承台一次浇筑,球铰位于上下层承台之间,上层承台施工时先施工转盘部分,待转体完成体系转换之后再进行转盘封固,
墩身采用钢桁架式无对拉定型钢模板,外围安装双排盘口式脚手架作为模板外围施工脚手架,计划分两次进行混凝土浇注,第一次浇筑10m,第二次浇筑剩余部分,
转体梁共分为十三个节段,其中第一段采用托架法施工,托架在厂内加工运至现场进行安装,墩身施工时在桥墩预埋托架预埋件,通过销轴及精轧螺纹钢筋固定三角托架,悬臂段采用菱形挂篮悬臂浇筑,边跨合龙采用挂篮施工,中跨合龙段上跨铁路,采用便于在梁体上行走的改装吊架施工,桥面铺设轨道,便于施工结束后快速退回、拆除,
转体牵引体系由主控台、液压泵站和两个连续转体动力伸缩缸通过高压油管和电缆线连接组成转体动力系统,通过预埋在转盘的两束钢绞线逆时针转动转盘使梁体就位,
将下球铰放置于已架好的底座骨架上,底座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调整下球铰中心位置及球面,使中心销轴套管竖直,球面周圈在同一水平面上,上球铰先放置一边,球面涂以黄油防锈,用螺栓固定下球铰,紧固牢靠,防止下球铰变形及错位,盖住中心销轴套钢管,将砼灌注于底座中,砼面至下球铰外圆略低时为止,通过下球铰留有的振捣孔对砼进行振捣,排出砼中气体,使砼密实,灌砼完毕后清理下球铰凹球面及中心销轴套钢管,清除凹坑中的砼和水,
待砼固化后,再次清理下球铰及上球铰球面以及中心销轴和销轴套管,去除水分及杂物,将黄油与四氟粉按重量比120:1的比例,配制混合好,在中心销轴套管中放入黄油四氟粉,然后将中心销轴轻轻放到套管中,放置时保证中心销轴竖直并与周围间隙一致,在下球铰凹球面上按照顺序由内到外安装聚四氟乙烯滑板,聚四氟乙烯滑板安装完毕,将黄油四氟粉填至下球铰凹球面上,填满聚四氟乙烯滑板之间的间隙,黄油面与四氟滑板面相平,将上球铰吊起,在凸球面上抹涂一层黄油四氟粉,然后将上球铰对准中心销轴轻落至下球铰上,用拉链葫芦微调上球铰位置,使之水平并与下球铰外圈间隙一致,去除被挤出的多余的黄油,用宽胶带纸将上下球铰边缘的缝隙密封,边跨现浇段采用膺架法施工,钢管立柱底部焊接90×90×2cm厚钢板,支立在承台外沿条形基础上方,承台施工时预埋钢筋将条形基础与承台连成整体,钢管立柱采用Φ630×10mm螺旋管,螺旋管采用法兰或焊接接长,与墩身自上到下设置三道连接,钢管桩顶部采用双拼分配梁,分配梁顶部放置工字钢,工字钢分配梁之间采用U型螺栓连接,工字钢顶部,铺设纵横向10cm×10cm方木,在方木上铺设1.5cm厚竹胶板,根据施工要求预压后进行立模浇筑,为调节墩顶处工字钢底部标高,可采用在墩顶现浇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方式,条形基础与墩身之间采用土工布隔开,便于后期拆除。
从上到下依次安放1.5cm竹胶板→10×10cm 横向方木→I36b 纵向工字钢→横向双拼 I45b 工字钢→砂箱→钢管立柱(φ630×10mm)→条形基础,10×10cm 横向方木间距为 30cm,纵向工字钢在腹板下间距为30cm,底板下 60cm,钢管立柱纵向间距为4.5m,钢管立柱横向布置三根,间距为3.7m,钢管立柱间用∠160×10等边角钢进行可靠的连接,钢管立柱与墩身有效连接,使整个支架连成一体,共同受力,防止架整体失稳,施工前进行预压,边跨现浇段底模、侧模、内模均采用1.5cm竹胶板后背竖向采用10×10cm方木,间距30cm,横向采用Φ48钢管配元宝扣固定,侧模模板提前在桥梁下部加工完成,侧模加固方式采用内拉外顶的方式进行,腹板拉筋共设置四道,拉筋直径不小于16mm,
边跨现浇段支撑体系在张拉完成后进行拆除,拆除工作均安排在夜间维修天窗点内进行拆除,拆除顺序依次为先拆侧模及翼缘板模板,然后松开砂箱口,采用风镐破除墩顶临时支垫部分混凝土块,拆除底模,纵、横向工字钢、砂箱拆除前,提前采用防坠绳索进行固定,然后进行拆除,钢管柱拆除前先松开相邻钢管柱间的连接,然后分节吊装出钢管柱,
合龙段施工本连续梁共分三个合龙段,一个中跨合龙段长度2m,两个边跨合龙段长度2m,合龙时,先进行边跨合龙,再进行中跨合龙,边跨合龙采用挂篮合龙,中跨合龙采用挂篮改装吊架施工,安装临时刚性连接构造,选择合适的低温时段浇筑,以浇筑完成后气温逐渐上升为宜,
拆除边孔支架,安装中跨跨中临时刚性连接构造,解除中墩纵向活动支座的锁定,张拉预应力束和底板合龙束,
边跨合龙段支-拉锁定形成后,现浇边跨合龙段第十四号段。
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和施工方法在进行88°4′0"的转体运动的应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转体梁装置、伸缩缸组和牵引座93,通过转体梁装置,实现了转体角度为88°4′0"的转体梁,通过伸缩缸组,实现了对转台2的非工作状态保护,通过牵引座93,实现了对转台2施加旋转驱动扭力矩,因此实现超长度跨度的转体桥梁施工。
2、由于设计了下撑架3、支撑腿4、墩柱6和梁体7,实现了转体梁装置主体施工。
3、由于设计了外伸缩缸91和内伸缩缸92,实现了对上承台5的稳定支撑。
4、由于设计了合拢梁浇筑装置8,实现了的梁体7的合拢梁施工。
5、由于设计了边跨梁浇筑装置9,实现了的梁体7的边跨梁施工。
6、由于设计了转台2的转动球铰部,通过转体运动,使转台2的转动球铰部产生变形,提高转台2的下盘部和转台2的上盘部之间的稳定性能。
7、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8、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施加旋转驱动扭力矩的转体梁装置、伸缩缸组和牵引座93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分或步骤,或者将本实用新型用于其他的与本实用新型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具有下承台(1)、转台(2)和上承台(5)的转体梁装置本体,设置在下承台(1)和上承台(5)之间并且用于保持转台(2)处于保护状态的伸缩缸组,设置在下承台(1)上并且用于安装与转台(2)连接的动力伸缩缸的牵引座(9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其特征是:按照施加旋转驱动扭力矩的方式把转体梁装置、伸缩缸组和牵引座(93)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其特征是:转体梁装置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下撑架(3)、支撑腿(4)、墩柱(6)和梁体(7),
或,伸缩缸组设置为包含有外伸缩缸(91)和内伸缩缸(92),
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转体梁装置本体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合拢梁浇筑装置(8),
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转体梁装置本体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边跨梁浇筑装置(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其特征是:在下承台(1)和上承台(5)之间分别设置有转台(2)、下撑架(3)、支撑腿(4)、外伸缩缸(91)和内伸缩缸(92),在上承台(5)和梁体(7)之间设置有墩柱(6)并且在梁体(7)上分别设置有合拢梁浇筑装置(8)和边跨梁浇筑装置(9),在下承台(1)上设置有牵引座(9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其特征是:下承台(1)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地基植入式联接并且下承台(1)的上端端面中心部设置为与转台(2)联接,下承台(1)的上端端面内侧部分别设置为与下撑架(3)、外伸缩缸(91)和内伸缩缸(92)联接并且下承台(1)的上端端面外侧部设置为与牵引座(93)联接,下承台(1)设置为浇筑构件体,
或,转台(2)设置为包含有下盘部、上盘部、转动球铰部、定位轴套部和牵引力锚部并且在下盘部的中心部位与上盘部的中心部位之间设置有定位轴套部,在下盘部的上端端面部和上盘部的下端端面部之间设置有转动球铰部并且上盘部的周边侧面部设置为与牵引力锚部联接,下盘部设置为具有球壳一部分的上端端面部的块状体并且上盘部设置为具有球壳一部分的下端端面部的块状体,转动球铰部设置为聚四氟乙烯滑块并且转动球铰部的下端头设置为与下盘部嵌入式联接,转动球铰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盘部接触式联接并且牵引力锚部设置为P型锚固定钢绞线,定位轴套部的轴头体设置为与下盘部联接并且定位轴套部的套筒体设置为与上盘部联接,转台(2)的下盘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下承台(1)嵌入式联接并且转台(2)的上盘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承台(5)联接,转台(2)的牵引力锚部设置为与位于牵引座(93)的动力伸缩缸联接并且转台(2)设置在下撑架(3)中,
或,下撑架(3)设置为环形架状体并且下撑架(3)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下承台(1)联接,下撑架(3)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撑腿(4)接触式联接并且下撑架(3)设置为与转台(2)呈包容式联接,
或,支撑腿(4)设置为圆形柱状体并且支撑腿(4)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承台(5)联接,支撑腿(4)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下撑架(3)接触式联接,
或,上承台(5)设置为浇筑构件体并且上承台(5)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墩柱(6)联接,上承台(5)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转台(2)和支撑腿(4)联接,
或,墩柱(6)设置为浇筑构件体并且墩柱(6)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梁体(7)联接,墩柱(6)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承台(5)联接,
或,梁体(7)设置为浇筑构件体并且梁体(7)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墩柱(6)联接,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合拢梁浇筑装置(8)联接并且梁体(7)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边跨梁浇筑装置(9)联接,
或,合拢梁浇筑装置(8)设置为挂篮施工装置和吊架施工装置并且合拢梁浇筑装置(8)的挂篮施工装置设置为与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初始段联接,合拢梁浇筑装置(8)的吊架施工装置设置为与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终止段联接并且合拢梁浇筑装置(8)的挂篮施工装置设置为桁架式挂篮,
或,合拢梁浇筑装置(8)的挂篮施工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底板(81)、侧面架(82)、扁担梁(83)、第一锚固杆(84)和中间架(85)并且底板(81)设置在梁体(7)的下端端面部,侧面架(82)设置在梁体(7)的侧面部并且扁担梁(83)设置在梁体(7)的上端端面部,在底板(81)与扁担梁(83)之间、侧面架(82)的横部与扁担梁(83)之间和梁体(7)与扁担梁(83)之间设置有第一锚固杆(84)的螺杆并且第一锚固杆(84)的上螺母设置为与扁担梁(83)联接,第一锚固杆(84)的下螺母分别设置为与底板(81)、侧面架(82)和梁体(7)联接并且侧面架(82)的竖部设置为与底板(81)联接,中间架(85)的端头设置为与扁担梁(83)联接并且在底板(81)和侧面架(82)上设置有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初始段模具,在扁担梁(83)上设置有起吊装置,底板(81)设置为条形板状体并且侧面架(82)设置为L字形边框状体,第一锚固杆(84)设置为螺杆螺母组并且中间架(85)设置为条字形边框状体,
扁担梁(83)设置为包含有梁部(831)、底座部(832)和铰板部(833)并且在梁部(831)的下端头设置有双耳座,梁部(831)的双耳座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铰板部(833)的上端头联接并且铰板部(833)的下端头设置为通过固定轴与底座部(832)的竖部联接,梁部(831)设置为与起吊装置联接并且底座部(832)设置为与梁体(7)联接,梁部(831)和底座部(832)设置为T字形块状体并且铰板部(833)设置为矩形条状体,两个铰板部(833)设置在梁部(831)和底座部(832)之间,
或,合拢梁浇筑装置(8)的吊架施工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轨道(89)、钢枕(88)和第二锚固杆(87)并且轨道(89)的端头设置为通过钢枕(88)与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初始段联接,在轨道(89)的中间部设置有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终止段模具并且在轨道(89)与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初始段之间、轨道(89)与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终止段模具之间设置有第二锚固杆(87)的螺杆,第二锚固杆(87)的上螺母设置为与轨道(89)联接并且第二锚固杆(87)的下螺母分别设置为与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初始段和梁体(7)的内端端面部终止段模具联接,轨道(89)设置为条状体并且钢枕(88)设置为工字形块状体,钢枕(88)设置为沿轨道(89)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并且第二锚固杆(87)设置为螺杆螺母组,
或,边跨梁浇筑装置(9)设置为立柱架(910)、沙箱(920)、外托板(930)、方木(94)、内托板(95)、右面靠架(96)和左面靠架(97)并且立柱架(910)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地基联接,立柱架(910)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沙箱(920)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并且沙箱(920)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外托板(930)联接,外托板(930)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方木(94)的下端端面部、右面靠架(96)的下端头和左面靠架(97)的下端头联接,方木(94)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内托板(95)联接并且内托板(95)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右面靠架(96)和左面靠架(97)联接,内托板(95)、右面靠架(96)和左面靠架(97)分别设置为与梁体(7)的边跨梁模具联接并且立柱架(910)设置为立体架状体,沙箱(920)设置为桥梁钢支撑微调沙箱并且外托板(930)和内托板(95)设置为矩形钢板,方木(94)设置为条形体并且方木(94)设置为在外托板(930)与内托板(95)之间进行间隔排列分布,右面靠架(96)和左面靠架(97)分别设置为L字形边框状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其特征是:外伸缩缸(91)和内伸缩缸(92)分别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外伸缩缸(91)的下端端面部和内伸缩缸(92)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下承台(1)接触式联接,外伸缩缸(91)的上端端面部和内伸缩缸(92)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上承台(5)接触式联接并且外伸缩缸(91)和内伸缩缸(92)分别设置为沿下承台(1)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外伸缩缸(91)和内伸缩缸(92)设置为与下撑架(3)的中心圆周线呈内外排列分布,
或,牵引座(93)设置为具有双耳板的座状体并且牵引座(93)设置为与下承台(1)植入式联接,在牵引座(93)的双耳板上设置有销轴孔体并且牵引座(93)的销轴孔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动力伸缩缸的外壳联接,动力伸缩缸的伸缩端头设置为与转台(2)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 1 至6 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其特征是:下承台(1)、转台(2)、下撑架(3)、支撑腿(4)、上承台(5)、墩柱(6)和牵引座(93)与梁体(7)设置为按照转体固定的方式分布并且下承台(1)、转台(2)、下撑架(3)、支撑腿(4)、上承台(5)、墩柱(6)、牵引座(93)和梁体(7)与外伸缩缸(91)和内伸缩缸(92)设置为按照间隙运动的方式分布,下承台(1)、转台(2)、下撑架(3)、支撑腿(4)、上承台(5)、墩柱(6)、牵引座(93)和梁体(7)与合拢梁浇筑装置(8)和边跨梁浇筑装置(9)设置为按照延伸施工的方式分布。
CN202021226636.5U 2020-06-29 2020-06-29 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 Active CN213233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26636.5U CN213233158U (zh) 2020-06-29 2020-06-29 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26636.5U CN213233158U (zh) 2020-06-29 2020-06-29 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33158U true CN213233158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86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26636.5U Active CN213233158U (zh) 2020-06-29 2020-06-29 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3315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0533A (zh) * 2020-06-29 2020-11-10 中铁十局集团第八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橫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施工方法和其应用
CN113338171A (zh) * 2021-07-12 2021-09-03 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球铰下混凝土密实度施工方法
CN113668365A (zh) * 2021-08-17 2021-11-19 李雨晴 一种可调式桥梁支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0533A (zh) * 2020-06-29 2020-11-10 中铁十局集团第八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橫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施工方法和其应用
CN113338171A (zh) * 2021-07-12 2021-09-03 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球铰下混凝土密实度施工方法
CN113668365A (zh) * 2021-08-17 2021-11-19 李雨晴 一种可调式桥梁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33158U (zh) 用于横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
CN106702910B (zh) 一种双塔双索面矮塔斜拉桥的主梁施工工艺
CN104631343B (zh) 自走行菱形销结桁架式挂篮结构及挂篮走行和施工方法
CN109826110B (zh) 一种带边跨地滑道的连续梁转体系统
CN109235285B (zh) 一种大跨度铁路钢筋混凝土拱桥悬臂浇筑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02296542B (zh) 一种高墩盖梁施工方法
CN109183618B (zh) 一种用于预制装配式桥梁快速施工的架桥机
CN102395731B (zh) 架空模板移动起重机及方法
CN110076889A (zh) 一种干坞顺序法全断面整体预制沉管模板系统
CN110453613B (zh) 一种大跨径梁桥箱梁全断面一次悬浇施工方法
CN107034791A (zh) 一种悬臂浇注施工用挂篮的拼装方法
CN111910533A (zh) 用于橫跨复合路线的转体梁装置、施工方法和其应用
CN113957793A (zh) 一种复杂市域环境预制箱梁支架施工方法
CN111455852A (zh) 桥梁施工用移动模架的拼装方法
CN110541353A (zh) 一种移动式盖梁浇筑支架及施工方法
CN102953337B (zh) 桥梁施工方法
CN112211113A (zh) 高桥墩大跨度钻石造型盖梁现浇施工方法
CN110983987B (zh) 钢-混结合梁的施工方法
CN112211112A (zh) 一种在既有桥梁上采用双导梁架桥机的钢箱梁安装方法
CN114673096A (zh) 一种转体梁结构施工工艺
CN106245531B (zh) 双侧吊杆式下挂钢结构桥安装方法
KR200360622Y1 (ko) 자주식 엠.에스.에스
KR20050100032A (ko) 자주식 엠.에스.에스 공법
CN113931071B (zh) 预制箱梁湿接缝附着式施工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N219240333U (zh) 一种用于盖板涵施工的台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