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3918U - 一种市政道路用防撞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市政道路用防撞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3918U
CN213203918U CN202021511331.9U CN202021511331U CN213203918U CN 213203918 U CN213203918 U CN 213203918U CN 202021511331 U CN202021511331 U CN 202021511331U CN 213203918 U CN213203918 U CN 2132039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base
equal fixedly
plat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1133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宇
方亚南
张峰
姜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q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q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q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q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1133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39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39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39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用防撞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栏杆,所述栏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底板底部的靠两侧位置均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与底板接触,所述基座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该市政道路用防撞装置,通过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受力板、缓冲橡胶柱以及吸能块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具有良好的防撞性能,能够对车辆撞击时产生的冲力进行吸收缓冲,使得车辆与本装置相撞时所受到的冲力降低,能够极大的减少车辆与本装置的受损情况,更能够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系数,降低了安全隐患,通过弹力球和缓冲板的设计,能够对车辆撞击时的部位进行防护。

Description

一种市政道路用防撞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道路用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市政工程是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我国,市政基础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地下管线、隧道、河道、轨道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处置等工程。
道路是市政基础设置的一种,在道路上我们安装防撞装置。然而,现有防撞装置的防撞性能较差,在与车辆相撞时无法将撞击时产生的冲力进行卸载,使得车辆与防撞装置之间直接进行硬性接触,这样不仅会使得车辆和防撞装置之间受损严重,严重时冲力更会导致驾驶员和乘客受到伤害,有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市政道路用防撞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用防撞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防撞装置的防撞性能较差,在与车辆相撞时无法将撞击时产生的冲力进行卸载,使得车辆与防撞装置之间直接进行硬性接触,这样不仅会使得车辆和防撞装置之间受损严重,严重时冲力更会导致驾驶员和乘客受到伤害,有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用防撞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栏杆,所述栏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底板底部的靠两侧位置均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与底板接触,所述基座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底板底部的靠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焊接块,焊接块的底部贯穿活动槽并延伸至基座的内部,焊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滚轮架,所述滚轮架的靠底部位置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底部与基座内的顶部接触,所述基座两侧内壁的靠中间位置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滚轮架的前后表面均设置有第一固定板,两个第一固定板相对的一侧均与滚轮架接触,两个第一固定板相背一侧的靠顶部和底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两个支撑弹簧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两个第二固定板相背一侧的靠顶部和底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杆,两个第一导杆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受力板,所述受力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两个受力板相背一侧的靠顶部和底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杆。
优选的,所述基座两侧的靠前后两端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锁块,所述锁块与基座之间为一体化设计。
优选的,两个滑杆相背的一侧分别延伸至两个滑槽的内部且与滑槽的内壁接触,所述滑杆与滑槽之间滑动连接。
优选的,两个第二导杆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橡胶柱,两个缓冲橡胶柱相背的一侧均与基座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基座内顶部和底部的靠前后两端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吸能块,所述吸能块为前后对称设计。
优选的,所述栏杆的前后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力球,两个弹力球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市政道路用防撞装置,通过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受力板、缓冲橡胶柱以及吸能块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具有良好的防撞性能,能够对车辆撞击时产生的冲力进行吸收缓冲,使得车辆与本装置相撞时所受到的冲力降低,能够极大的减少车辆与本装置的受损情况,更能够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系数,降低了安全隐患,通过弹力球和缓冲板的设计,能够对车辆撞击时的部位进行防护,使得车辆的撞击部位与本装置之间为软性接触,能够极大降低该部位的损比,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剖面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弹力球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栏杆;3、顶板;4、基座;5、活动槽;6、滚轮架;7、滚轮;8、滑槽;9、第一固定板;10、第二固定板;11、第一导杆;12、受力板;13、滑杆;14、第二导杆;15、锁块;16、缓冲橡胶柱;17、吸能块;18、弹力球;19、缓冲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用防撞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栏杆2,栏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3,底板1底部的靠两侧位置均设置有基座4,基座4的顶部与底板1接触,基座4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5,底板1底部的靠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焊接块,焊接块的底部贯穿活动槽5并延伸至基座4的内部,焊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滚轮架6,滚轮架6的靠底部位置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滚轮7,滚轮7的底部与基座4内的顶部接触,基座4两侧内壁的靠中间位置均开设有滑槽8,滚轮架6的前后表面均设置有第一固定板9,两个第一固定板9相对的一侧均与滚轮架6接触,两个第一固定板9相背一侧的靠顶部和底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两个支撑弹簧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0,两个第二固定板10相背一侧的靠顶部和底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杆11,两个第一导杆11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受力板12,受力板1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13,两个受力板12相背一侧的靠顶部和底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杆14。
本实用新型中:基座4两侧的靠前后两端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锁块15,锁块15与基座4之间为一体化设计;通过锁块15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对本装置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滑杆13相背的一侧分别延伸至两个滑槽8的内部且与滑槽8的内壁接触,滑杆13与滑槽8之间滑动连接;通过滑杆13和滑槽8的设置,使得受力板12能够进行滑动。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第二导杆14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橡胶柱16,两个缓冲橡胶柱16相背的一侧均与基座4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缓冲橡胶柱16的设置,能够对冲力进行缓冲。
本实用新型中:基座4内顶部和底部的靠前后两端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吸能块17,吸能块17为前后对称设计;通过吸能块17的设置,对受力板12上的冲力进行吸收。
本实用新型中:栏杆2的前后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力球18,两个弹力球18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板19;通过弹力球18和缓冲板19的设置,能够将车辆撞击时部位的外壳体进行防护,减少该位置的受损情况。
工作原理:本装置受到撞击时,车辆的撞击部位先撞击到缓冲板19上,缓冲板19受到撞击后会带动弹力球18进行压缩缓冲,对冲力进行缓冲吸收,同时缓冲板19在受到撞击后会同步带动整个栏杆2进行移动,通过栏杆2进行移动带动底板1进行移动,通过底板1移动带动滚轮架6上的滚轮7进行滑动,通过滚轮7滑动带动第一固定板9进行移动,通过第一固定板9推动第二固定板10进行移动,通过第二固定板10移动推动第一导杆11移动,通过第一导杆11移动受力板12进行移动,受力板12在移动时会带动缓冲橡胶柱16进行压缩缓冲,对冲力进行消减,当受力板12在移动至一定距离后就会撞击到吸能块17上,从而将受力板12上的动能吸走。
综上所述:该市政道路用防撞装置,通过第一固定板9、第二固定板10、受力板12、缓冲橡胶柱16以及吸能块17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具有良好的防撞性能,能够对车辆撞击时产生的冲力进行吸收缓冲,使得车辆与本装置相撞时所受到的冲力降低,能够极大的减少车辆与本装置的受损情况,更能够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系数,降低了安全隐患,通过弹力球18和缓冲板19的设计,能够对车辆撞击时的部位进行防护,使得车辆的撞击部位与本装置之间为软性接触,能够极大降低该部位的损比,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从而解决了现有防撞装置的防撞性能较差,在与车辆相撞时无法将撞击时产生的冲力进行卸载,使得车辆与防撞装置之间直接进行硬性接触,这样不仅会使得车辆和防撞装置之间受损严重,严重时冲力更会导致驾驶员和乘客受到伤害,有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使用需求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市政道路用防撞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栏杆(2),所述栏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3),所述底板(1)底部的靠两侧位置均设置有基座(4),所述基座(4)的顶部与底板(1)接触,所述基座(4)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5),所述底板(1)底部的靠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焊接块,焊接块的底部贯穿活动槽(5)并延伸至基座(4)的内部,焊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滚轮架(6),所述滚轮架(6)的靠底部位置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滚轮(7),所述滚轮(7)的底部与基座(4)内的顶部接触,所述基座(4)两侧内壁的靠中间位置均开设有滑槽(8),所述滚轮架(6)的前后表面均设置有第一固定板(9),两个第一固定板(9)相对的一侧均与滚轮架(6)接触,两个第一固定板(9)相背一侧的靠顶部和底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两个支撑弹簧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0),两个第二固定板(10)相背一侧的靠顶部和底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杆(11),两个第一导杆(11)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受力板(12),所述受力板(1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13),两个受力板(12)相背一侧的靠顶部和底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杆(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4)两侧的靠前后两端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锁块(15),所述锁块(15)与基座(4)之间为一体化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滑杆(13)相背的一侧分别延伸至两个滑槽(8)的内部且与滑槽(8)的内壁接触,所述滑杆(13)与滑槽(8)之间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二导杆(14)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橡胶柱(16),两个缓冲橡胶柱(16)相背的一侧均与基座(4)的内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4)内顶部和底部的靠前后两端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吸能块(17),所述吸能块(17)为前后对称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2)的前后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力球(18),两个弹力球(18)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板(19)。
CN202021511331.9U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市政道路用防撞装置 Active CN2132039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11331.9U CN213203918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市政道路用防撞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11331.9U CN213203918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市政道路用防撞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3918U true CN213203918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36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11331.9U Active CN213203918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市政道路用防撞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039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0205A (zh) 旋杆压簧式可导向防撞垫
CN112982242B (zh) 一种缓冲防撞护栏
CN213203918U (zh) 一种市政道路用防撞装置
CN219472642U (zh) 一种吸能式构架翻转平台
CN209368745U (zh) 一种高速公路分体式护栏
CN214737380U (zh) 一种市政桥梁的防护装置
CN114481916B (zh) 一种山区公路弯道防撞护栏的缓冲结构
CN209323442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的防撞墩
CN216238110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桥梁防护装置
CN214328664U (zh) 一种道路交通运输工程用防撞装置
CN218712469U (zh) 一种防冲撞公路护栏
CN211036672U (zh) 一种公路桥梁用防冲撞伸缩装置
CN212302906U (zh) 一种市政道路施工警示装置
CN207552998U (zh) 一种道路交通设施柔性防护装置
CN218667312U (zh)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混凝土护栏
CN210420773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的防撞路肩
CN216141942U (zh) 一种缓冲式高速护栏板
CN218175689U (zh) 一种具有提示功能的高速护栏
CN216712841U (zh) 一种公路桥梁检测防撞装置
CN217810699U (zh) 一种道路交通设计柔性防护装置
CN220150084U (zh) 一种公路桥梁防撞结构及公路桥梁防撞装置
CN220035281U (zh) 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
CN218540537U (zh) 一种交通运输工程用防撞设备
CN216555068U (zh) 一种实车碰撞试验缓冲制动装置
CN212375767U (zh) 一种用于公路的安全型防撞设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