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99368U - 一种复合层内胎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层内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99368U
CN213199368U CN202021607401.0U CN202021607401U CN213199368U CN 213199368 U CN213199368 U CN 213199368U CN 202021607401 U CN202021607401 U CN 202021607401U CN 213199368 U CN213199368 U CN 213199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tube
ring
tire
layer
inf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0740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金蔓
杜正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anshan Tuhaoxin Tyres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anshan Tuhaoxin Tyres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anshan Tuhaoxin Tyres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anshan Tuhaoxin Tyres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99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993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层内胎,属于内胎技术领域。内胎包括由三个复合层构成的充气圈,所述充气圈包括外圈内胎层和内圈内胎层,内圈内胎层为补胎橡胶粘合胶层或固态补胎胶层,所述内圈内胎层内部形成充气空腔,在充气圈上设有气门。充气圈在漏气的状态下环形补胎橡胶层会通过空腔内气压堵塞并且粘合充气圈漏气孔部位,充气圈直径与外胎内面直径相吻合,充气圈支撑在外胎上部位左侧内面或上部位右侧内面,充气圈充气状态下能支撑外胎。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层内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胎,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层内胎。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轿车、摩托车等多数使用钢制车轮或铝合金车轮,分为有胆车轮和无胆车轮,这两类车轮在行驶过程中,若是车胎发生被扎穿泄气后,汽车继续行驶会伤害车轮的外胎,若是在高速行驶状态下,车胎泄气则会导致车辆失衡,方向难以控制,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车毁人亡。
针对上述现象,现有技术公开了多款解决该问题的方案,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810007287.5,公开日为2008年11月26日,公开了一种多子胎自补防爆轮胎,包括轮毂及外胎,外胎内的内胎由2条或2条以上的子胎构成;子胎内充满气体,不设气门且子胎呈弯管夹楔形;子胎为弯管夹楔形时,楔形气块用于弥补弯管所产生楔形空间,其轮毂上装有备用内胎且设有气门。
上述公开的专利,当内胎被扎穿时,那么内胎则无法起到作用,因此,该自补胎的应用受限,更不用说起到保障人员安全的问题了。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轮胎被扎穿泄气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层内胎,结构简单爆胎后能够安全继续行驶,保障驾驶人员和乘坐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层内胎的安装方法,步骤衔接有序,同时又能够达到方便、顺利、快速安装技术效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层内胎,包括外胎和轮毂,外胎,其安装于轮毂上,设有第一气门,外胎内侧形成有第一充气空腔;还包括充气圈,所述充气圈包括外圈内胎层和内圈内胎层,内圈内胎层内设有补胎橡胶粘合胶层或固态补胎胶层,所述内圈内胎层内部形成第二充气空腔,在充气圈上设有第二气门且位于第一充气空腔内,所述第二气门与所述第二充气空腔连接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内胎安装在外胎内表面,外胎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钉子扎通外胎刺扎内胎漏气的状态下,内胎的补胎橡胶粘合胶层会通过第二充气空腔内气压的作用下堵塞漏气孔部位保持内胎气压。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一种复合层内胎,包括:轮毂,气门 ,外胎,在外胎内安装至少一个充气圈或多个充气圈,每个充气圈均设有充气空腔,充气圈安装于外胎内表面与轮毂之间形成第一充气空腔,充气圈外表面与所述外胎内表面之间相切,所述充气圈上设有第二气门,充气圈设有充气空腔形成第二充气空腔 ,所述充气圈内圈内胎层内设有补胎橡胶粘合胶层或固态补胎胶层,充气圈依次安装在外胎内表面后,再将外胎安装到轮毂上。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一种复合层内胎,包括充气圈31,所述充气圈31包括外圈内胎层311和内圈内胎层312,内圈内胎层312内设有补胎橡胶粘合胶层或固态补胎胶层,所述内圈内胎层312内部形成充气空腔313,在充气圈31上设有气门32。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圈包括外圈内胎层和内圈内胎层,内圈内胎层内设有补胎橡胶粘合胶层或固态补胎胶层,所述内圈内胎层内部形成充气空腔,在充气圈上设有气门, 进一步的,在图3中,所述的内圈内胎层312内设有两层补胎胶层,其中第一补胎胶层比第二补胎胶层软,应用于轮胎。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圈内胎层内设有帘布层。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圈内胎层内设二个对称的间隔的褶皱环形帘布层。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圈内胎层内设数量为二层以上且间隔的褶皱帘布层。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圈内胎层内设一圈褶皱环形帘布层。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圈设的第二气门为球形气压调节阀气门,该气门包括本体、球形阀和弹簧,所述本体沿中心轴线设有进气孔、安装槽和进气道,安装槽与进气道的衔接处为喇叭口,弹簧一端置于安装槽内,另一端与球形阀固定,球形阀置于安装内且能够做往复运动。
其中,变量(双置)的球形气压调节阀气门在轮胎安装在轮毂上进行充气状态达到一定气压压力时,气压压力通过进气孔推动球形阀作用于弹簧移动后,球形阀离开喇叭口让进气道完全打开,气体充入充气圈,当第一充气空腔气压达到预设气压值时,充气圈充气完成。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外胎的内表面设有二个内胎,该二个内胎安装在外胎内表面,二个内胎外表面均与外胎内表面之间相切。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外胎的内表面设有三个以上内胎,该三个以上的内胎并列排布在外胎内表面,且内胎外表面均与外胎内表面之间相切。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胎截断面直径尺寸不一,依次任意组织排列在外胎内径横向的内表面。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胎,外圈内胎层内设有帘布层与外圈内胎层和内圈内胎层,内圈内胎层内设有补胎橡胶粘合胶层或固态补胎胶层,所有内胎的实施结构方式中,可以任意组合排列在外胎内径横向的内表面里。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外圈内胎层内设有帘布层与外圈内胎层和内圈内胎层,内圈内胎层内设有补胎橡胶粘合胶层或固态补胎胶层,所有内胎可能的实施结构方式中,可以是任意数量的内胎组合使用在外胎内径横向的内表面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层内胎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S101、内胎安装
将充气圈握成“8”字型或握成椭圆形或三角形,使充气圈直径变窄,从外胎内径插入到第一充气空腔内进行横向安装;
步骤S102、外胎安装
内胎安装在第一充气空腔内表面后,再将外胎安装到轮毂上,依次安装完成后,由第一气门进行充气。
设有一个或二个以上内胎支撑在外胎内表面,内胎外表面与外胎内表面之间相切合,内胎设有外胎充气气压开启和内胎内气压变化闭合气门,内胎充气状态下能支撑外胎。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层内胎,其补胎橡胶粘合胶层是一种粘合胶层,环形自补胎橡胶粘合胶层设在充气圈内面,充气圈在漏气的状态下环形补胎橡胶层会通过空腔内气压堵塞并且粘合充气圈漏气孔部位,充气圈形成有第二充气空腔,充气圈上设有第二气门,充气圈直径与外胎内面直径相吻合,充气圈支撑在外胎上部位左侧内面或上部位右侧内面,充气圈充气状态下能支撑外胎;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层内胎,在外圈内胎层内设有帘布层,增强了整个胎体的强度,在充气圈充气足的情况下,可以很好地支撑外胎;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层内胎,其在外圈内胎层设置褶皱的帘布层,解决了外胎气压高或低气压变化时,通过球形气压调节阀气门使充气圈气压在高低气压变化中伸缩达到与充气圈直径外表面始终紧密贴合,在外胎内表面直径充气圈充气状态下能支撑外胎;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层内胎,其变量(双置)的球形气压调节阀气门可以自动调节协调外胎气压变化,在外胎气压达到标准气压值时,为了保持充气圈内气压保持与外胎气压一致,可变量(双置)的球形气压调节阀气门打开进气,当外胎气压在小范围值变化时充气圈气压与外胎气压保持一致状态,在外胎气压低于正常设定气压值时,例如当外胎气压为2.0-0bar时,球形阀会在充气圈气压反方向流动时,在弹簧力大于外胎气压状态中会自动迅速推动球形阀回到喇叭口处,关闭进气孔,充气圈内的气压会保持不变,充气圈支撑外胎可以继续低速行驶;本实用新型的气门结构不作具体的限定,图中所示的气门可以为球形气压调节阀气门32或其他结构气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内胎可以应用于轮胎,依据相关国际标准,外胎的气压设定可以参考相关国际标准,因此,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内胎气压值可以不作具体限定;(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圈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内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内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内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内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内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第二气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5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内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内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轮毂;
20、外胎;21、第一充气空腔;22、第一气门;
30、内胎;31、充气圈;311、外圈内胎层;312、内圈内胎层;3121、第一补胎胶层;3122、第二补胎胶层;313、第二充气空腔;314、帘布层;32、第二气门;321、本体;322、球形阀;323、弹簧;324、进气孔;325、安装槽;326、进气道;327、H形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参考了附图,该附图形成描述的一部分,在该附图中作为示例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示例性实施例。尽管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被充分详细地描述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可实现其他实施例且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变。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更详细的描述并不用于限制所要求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仅仅为了进行举例说明且不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特征的描述,以提出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并足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和示例实施例可结合附图来更好地理解,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元件和特征由附图标记标识。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充气圈31包括外圈内胎层311和内圈内胎层312,内圈内胎层312内设有补胎橡胶粘合胶层或固态补胎胶层,所述内圈内胎层312内部形成充气空腔313,在充气圈31上设有气门32。进一步的,在图3中,所述的内圈内胎层312内设有两层补胎胶层,其中第一补胎胶层比第二补胎胶层软,应用于轮胎。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内胎30包括由二个复合层构成的充气圈31,所述充气圈31由外圈内胎层311和内圈内胎层312构成,内圈内胎层312内设有补胎橡胶粘合胶层或固态补胎胶层,这里使用的补胎橡胶粘合胶层或固态补胎胶层为现有技术中的补胎材料,内圈内胎层312内部形成垫第二充气空腔313,在充气圈31上设有第二气门32,本实施例的气门结构不作具体的限定,图中所示的气门可以为球形气压调节阀气门32或其他结构气门,充气圈31安装在外胎20的内表面,内胎30外表面与外胎20内表面相切,外胎20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钉子扎通外胎20刺扎内胎漏气的状态下,内胎30补胎橡胶粘合胶层会通过第二充气空腔313内气压的作用下堵塞漏气孔部位保持内胎气压,从而支撑外胎20,可以低速行驶。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内胎30包括由三个复合层构成的充气圈31,所述充气圈31由外圈内胎层311和内圈内胎层312构成,内圈内胎层312内设有补胎橡胶粘合胶层或固态补胎胶层,这里使用的补胎橡胶粘合胶层或固态补胎胶层为现有技术中的补胎材料,所述外圈内胎层311内设有帘布层314,内圈内胎层312内部形成垫第二充气空腔313,在充气圈31上设有第二气门32,本实施例的气门结构不作具体的限定,图中所示的气门可以为球形气压调节阀气门32或其他结构气门,充气圈31安装在外胎20的内表面,内胎30外表面与外胎20内表面相切,外胎20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钉子扎通外胎20刺扎内胎漏气的状态下,内胎30补胎橡胶粘合胶层会通过第二充气空腔313内气压的作用下堵塞漏气孔部位保持内胎气压,从而支撑外胎20,可以低速行驶。
进一步的,在图3中,所述的内圈内胎层312内设有两层补胎胶层,其中第一补胎胶层比第二补胎胶层软,第一补胎胶层和第二补胎胶层均为现有技术的补胎材料,第一补胎胶层可以增强合拢收缩性能。
实施例4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在外胎20的内表面设有二个充气圈31构成的内胎30,该二个充气圈31安装在外胎20内表面,充气圈31横向排列安装在外胎20内表面,二个充气圈31外表面与外胎20内表面之间相切,外胎20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钉子扎通外胎20并刺扎内胎漏气的状态下,充气圈31的补胎橡胶层会通过第二充气空腔313内气压的作用下堵塞漏气孔部位保持内胎气压,二个充气圈31充气状态下能支撑外胎20,本实施例的气门结构不作具体的限定,图中所示的气门可以为球形气压调节阀气门32或其他结构气门。
此外,所述的充气圈31安装在外胎20的内表面,在外胎20的内表面设有三个以上充气圈31构成的内胎30,该三个以上的充气圈31外表面安装在外胎20内表面,三个及以上的充气圈31横向排列安装在外胎20内表面,充气圈31外表面与外胎20内表面之间相切,外胎20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钉子扎通外胎20刺扎内胎漏气的状态下,充气圈31的补胎橡胶层会通过内胎空腔内气压的作用下堵塞漏气孔部位保持内胎气压,支撑在外胎20内表面,三个及以上内胎30充气状态下能支撑外胎20。
实施例5
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在外胎20的内表面设有二个充气圈31构成的内胎30,该二个空腔充气圈31安装在外胎20内表面,二个空腔充气圈31外表面与外胎20内表面之间相切,二个空腔充气圈31之间构成H形橡胶支撑体,二个空腔充气圈31之间构成H形橡胶支撑体能够加强增强支撑外胎20的支撑力,该二个空腔充气圈31横向支撑在外胎20内表面,二个空腔充气圈31充气状态下能支撑外胎20,本实施例的气门结构不作具体的限定,图中所示的气门可以为球形气压调节阀气门32或其他结构气门。
在图8至图10中,所述内胎30包括两个充气圈31以及用于卡合两个充气圈31的H形支撑架,安装时,两个充气圈31可以冲入少量的气体,便于卡合在H形支撑架上。
实施例6
如图11和图22所示,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在外胎20的内面设有充气圈31,在外胎20的内表面设有多个充气圈31,所述的多个充气圈31截断面直径有大有小,组合依次排列在外胎20内径横向的内表面,其多个大、小充气圈31排列是不分位于外胎20内径横向的内表面左、右、中,由多个大、小充气圈31排列是不分位于外胎20内径横向的内表面能够是任意组织排列,本实施例的气门结构不作具体的限定,图中所示的气门可以为球形气压调节阀气门32或其他结构气门。
实施例7
如图23所示,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充气圈31支撑在外胎20内表面左侧面或右侧面,充气圈31的外圈内胎层311中间设有帘布层314,其中帘布层314为一圈褶皱环形帘布层314,该褶皱环形帘布层314解决了充气圈31伸缩功能技术功能,其目的是解决外胎20气压高或低气压变化时,通过球形气压调节阀气门使充气圈31气压在高低气压变化中伸缩达到与充气圈31直径外表面始终紧密贴合,在外胎20内表面直径充气圈31充气状态下能支撑外胎20。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褶皱环形帘布层314的褶皱率为1.1-1.2,优选的褶皱率为1.1,同理,外圈内胎层311和内圈内胎层312均为褶皱状,褶皱率与褶皱环形帘布层314的褶皱率相一致。
在外胎20的内面一侧安装充气圈31,该充气圈31设有第二充气空腔313,充气圈31上设有第二气门32,充气圈31直径与外胎20内面直径相吻合,充气圈31充气状态下能支撑外胎20,充气圈31的外圈内胎层311设有环形帘布层314,其中环形帘布层314位褶皱形状的环形帘布层314,其中还设有一种间隔褶皱环形帘布层314,其中外胎20内有多个充气圈31支撑,充气圈31内径大于外胎20内径,充气圈31安装在外胎20内表面直径左侧或右侧。
进一步的,如图24所示,所述外圈内胎层311内设二个对称的且间隔的褶皱环形帘布层314。
进一步的,如图25所示,所述外圈内胎层311内设三个对称的且间隔的褶皱环形帘布层314。
此外,还可以是所述外圈内胎层311内设数量为二层以上且间隔的褶皱帘布层314。
如图26至图37所示,在外胎20的内表面设有三个以上充气圈31构成的内胎30,所述的多个充气圈31截断面直径有大有小,组合依次排列在外胎20内径横向的内表面,其多个大、小充气圈31排列是不分位于外胎20内径横向的内表面左、右、中,由多个大、小充气圈31排列是不分位于外胎20内径横向的内表面能够是任意组织排列,本实施例的气门结构不作具体的限定,图中所示的气门可以为球形气压调节阀气门32或其他结构气门。
实施例8
如图38至图52所示,本实施例的内胎30包括由二个复合层构成的充气圈31,所述充气圈31由外圈内胎层311以及内置于外圈内胎层311的帘布层314。
此外,在外胎20的内面一侧安装充气圈31,该充气圈31设有第二充气空腔313,充气圈31上设有第二气门32,充气圈31直径与外胎20内面直径相吻合,充气圈31充气状态下能支撑外胎20,充气圈31的外圈内胎层311设有环形帘布层314,其中环形帘布层314位褶皱形状的环形帘布层314,其中还设有一种间隔褶皱环形帘布层314,其中外胎20内有多个充气圈31支撑,充气圈31内径大于外胎20内径,充气圈31安装在外胎20内表面直径左侧或右侧。
进一步的,如图39所示,所述外圈内胎层311内设二个对称的且间隔的褶皱环形帘布层314。
进一步的,如图40所示,所述外圈内胎层311内设三个对称的且间隔的褶皱环形帘布层314。
此外,如图52所示,还可以是所述外圈内胎层311内设数量为二层以上且间隔的褶皱帘布层314。
实施例9
如图53至图6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1至7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在外胎20的内面设有充气圈31,该充气圈31设有第二充气空腔313,充气圈31上设有可变量(双置)的球形阀门塞气门,该气门结构由充气圈31直径外表面紧密贴合在外胎20内表面直径。充气圈31设的第二气门32为球形气压调节阀气门,该气门包括本体321、球形阀322和弹簧323,所述本体321沿中心轴线设有进气孔324、安装槽325和进气道326,安装槽325与进气道326的衔接处为喇叭口,弹簧323一端置于安装槽325内,另一端与球形阀322固定,球形阀322置于安装内且能够做往复运动。
弹簧323的弹性系数K与第一充气空腔21内的压力值P为线性关系,当P为某一定值,弹簧323的弹力与压力相平衡,充气圈31不进行充气,当P低于临界值,充气圈31保持压力不变。
其中,变量(双置)的球形气压调节阀气门在轮胎安装在轮毂10上进行充气状态达到一定气压压力时,气压压力通过进气孔324推动球形阀322作用于弹簧323移动后,球形阀322离开喇叭口让进气道326完全打开,气体充入充气圈31,当第一充气空腔21气压达到预设气压值时,充气圈31充气完成。
具体的,变量(双置)的球形气压调节阀气门可以自动调节协调外胎20气压变化,在外胎20气压达到标准气压值时,以目前常见的气压值为2.4bar,为了保持充气圈31内气压保持与外胎20气压一致,可变量(双置)的球形气压调节阀气门打开进气,当外胎20气压在小范围值变化时充气圈31气压与外胎20气压保持一致状态,在外胎20气压低于正常设定气压值时,例如当外胎20气压为2.0-0bar时,球形阀322会在充气圈31气压反方向流动时,在弹簧323力大于外胎20气压状态中会自动迅速推动球形阀322回到喇叭口处,关闭进气孔324,充气圈31内的气压会保持不变,充气圈31支撑外胎20可以继续低速行驶。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是将外胎20及内胎30依次进行安装,而且是将内胎的充气圈31预先握成8字形态预先安装到外胎20内表面上部位,使得整体充气圈31巧妙地解决了难以安装的难题,故达到了充气圈31有利于快速安装,拆修更加方便,当外胎20内表面上左侧面或上部位右侧面位置安装了充气圈31后汽车轮胎增加了安全行驶的性能,在外胎20爆胎泄气的状态下充气圈31能起到支撑外胎20继续行驶的功能,故汽车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发生爆胎时能够保障继续安全行驶。

Claims (2)

1.一种复合层内胎,其特征在于,内胎(30)包括由三个复合层构成的充气圈(31),所述充气圈(31)由外圈内胎层(311)和内圈内胎层(312)构成,内圈内胎层(312)内设有补胎橡胶粘合胶层或固态补胎胶层,所述内圈内胎层内部形成充气空腔,在充气圈上设有气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层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内胎层(312)内设有两层补胎胶层,第一补胎胶层比第二补胎胶层软。
CN202021607401.0U 2018-08-03 2019-08-03 一种复合层内胎 Active CN21319936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48393 2018-08-03
CN2018212483938 2018-08-03
CN201921245782 2019-08-02
CN201921245782X 2019-08-02
CN201921246734.2U CN211843968U (zh) 2018-08-03 2019-08-03 一种复合层内胎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46734.2U Division CN211843968U (zh) 2018-08-03 2019-08-03 一种复合层内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99368U true CN213199368U (zh) 2021-05-14

Family

ID=73131546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07339.5U Active CN213056586U (zh) 2018-08-03 2019-08-03 一种复合层内胎
CN202021607401.0U Active CN213199368U (zh) 2018-08-03 2019-08-03 一种复合层内胎
CN202021607347.XU Active CN214057136U (zh) 2018-08-03 2019-08-03 一种复合层内胎
CN202021535247.0U Active CN212242836U (zh) 2018-08-03 2019-08-03 一种复合层内胎
CN201921246734.2U Active CN211843968U (zh) 2018-08-03 2019-08-03 一种复合层内胎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07339.5U Active CN213056586U (zh) 2018-08-03 2019-08-03 一种复合层内胎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07347.XU Active CN214057136U (zh) 2018-08-03 2019-08-03 一种复合层内胎
CN202021535247.0U Active CN212242836U (zh) 2018-08-03 2019-08-03 一种复合层内胎
CN201921246734.2U Active CN211843968U (zh) 2018-08-03 2019-08-03 一种复合层内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5) CN213056586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42836U (zh) 2020-12-29
CN214057136U (zh) 2021-08-27
CN211843968U (zh) 2020-11-03
CN213056586U (zh) 202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68398U (zh) 防爆轮胎
CN206765714U (zh) 一种安全轮胎
CN213199368U (zh) 一种复合层内胎
CN103213459A (zh) 一种防爆轮胎
WO2016082295A1 (zh) 一种小气囊自动充气的新型内结构轮胎
CN111873713A (zh) 一种复合层内胎
CN110893740A (zh) 一种内胎
CN103249577A (zh) 防爆轮胎的双环支撑体
CN204659361U (zh) 新型实用防扎电动车轮胎
CN108454321B (zh) 一种多区块安全轮胎
CN209869980U (zh) 充气型轮胎的保气结构
CN203236983U (zh) 一种防爆轮胎
CN201761308U (zh) 安全型轮胎
CN206141233U (zh) 一种连体轮胎及轮辋
CN110549795A (zh) 省心安全轮胎与专用轮毂的连接方法
CN216374071U (zh) 气囊轮胎
CN215904255U (zh) 一种具有腔体分隔结构的防爆轮胎
CN210454344U (zh) 一种新型防爆轮胎
CN2330534Y (zh) 具有多气室的分体式新型汽车轮胎
CN210941194U (zh) 防扎轮胎
CN206106826U (zh) 一种具有双层胎面结构的防爆轮胎
CN2512636Y (zh) 爆胎后仍可使用的安全轮胎
CN1163835A (zh) 汽车防漏轮胎
CN114030322A (zh) 气囊轮胎
CN101200162A (zh) 车轮内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