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88083U - 加热组件和加热不燃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组件和加热不燃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88083U
CN213188083U CN202021277823.6U CN202021277823U CN213188083U CN 213188083 U CN213188083 U CN 213188083U CN 202021277823 U CN202021277823 U CN 202021277823U CN 213188083 U CN213188083 U CN 213188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nfrared
heating
sub
hea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7782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婷
刘华臣
洪俊杰
谭健
陈义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obacco Hubei Industrial LL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obacco Hubei Industrial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obacco Hubei Industrial LLC filed Critical China Tobacco Hubei Industrial LLC
Priority to CN20202127782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88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88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880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和包括该加热组件的加热不燃烧装置。该加热组件包括:管状的导电发热层、位于所述导电发热层内侧的红外发射层;沿所述导电发热层的周向,所述红外发射层划分成多个红外发射子区域,所述多个红外发射子区域中至少两个红外发射子区域的辐射峰位置不同。采用该加热组件,对发烟材料的加热更加均匀。

Description

加热组件和加热不燃烧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低温烟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和加热不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加热不燃烧装置中通常采用红外加热的方式对红外加热元件所包裹的发烟材料进行加热。红外发射材料的辐射峰位置与发烟材料的吸收峰位置匹配性存在单一性,导致热辐射效率偏低(即发烟材料中有的成分吸热多,有的成分吸热少);靠近红外辐射元件的部分由于同时可能存在热传导形式的加热而使得加热相对更充分,由此导致整体的烟草物质不同部位加热程度和热扩散速度不够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和加热不燃烧装置,以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热组件,包括:管状的导电发热层、位于所述导电发热层内侧的红外发射层;沿所述导电发热层的周向,所述红外发射层划分成多个红外发射子区域,所述多个红外发射子区域中至少两个红外发射子区域的辐射峰位置不同。
可选地,所述多个红外发射子区域中任意相邻的红外发射子区域的辐射峰位置不同。
可选地,红外发射子区域的形状和尺寸相等且数量为大于2的偶数,彼此相对的红外发射子区域的辐射峰位置相同。
可选地,所述红外发射层包括导热层、涂覆在所述导热层表面上的红外涂层;沿所述导电发热层的周向,所述红外涂层划分成多个红外涂层子区域,所述红外涂层子区域与所述红外发射子区域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导热层的材料包括:金属、金属氧化物、石英、碳化硅和玻璃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沿所述导电发热层的周向,所述导电发热层划分成多个导电发热子区域,所述导电发热子区域独立受控,所述导电发热子区域与所述红外发射子区域一一对应。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发热层轴心位置处的金属柱,所述金属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电发热层的轴向相同。
可选地,所述导电发热层包括:金属丝、金属网、金属片或金属浆料涂层。
可选地,一个红外发射子区域的材料包括:碳化硅系或稀土系,另一个红外发射子区域的材料包括:氧化铁系或锆钛系。
可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导电发热层外侧的绝缘隔热层。
可选地,所述绝缘隔热层的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硅化物和氮化物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当所述红外发射层的外边面导电时,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导电发热层与所述红外发射层之间的绝缘导热层。
可选地,所述绝缘导热层的材料包括:相变材料、硅胶片和石墨片中至少一项。
可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绝缘隔热层外侧的红外反射层。
可选地,所述红外反射层与所述绝缘隔热层之间留有空气缝隙。
可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导电发热层外侧的红外反射层。
可选地,所述红外反射层与所述导电发热层之间留有空气缝隙。
可选地,所述红外反射层的材料包括:银或铜。
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包括上述的加热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导电发热层对红外发射层进行加热,从而激发红外发射层发射红外线;红外发射层中红外发射子区域的辐射峰位置不同,可以分别对应发烟材料中不同的有效成分,从而使得发烟材料中的不同的有效成分都能得到充分的加热,从而热辐射的效率提高,且发烟材料发出的烟雾口感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加热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实施方式下图1所示加热组件的横向截面。
图3是另一种实施方式下图1所示加热组件的横向截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加热组件的竖向截图。
图6是图4所示加热组件的横向截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热不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00、加热组件;1、红外发射层;11、第一红外发射子区域; 12、第二红外发射子区域;13、第三红外发射子区域;14、第四红外发射子区域;2、导电发热层;21、第一导电发热子区域;22、第二导电发热子区域;23、第三导电发热子区域;24、第四导电发热子区域;3a、绝缘导热层;3、绝缘隔热层;4a、空气缝隙;4、红外反射层;5、金属柱;110、控制模块;120、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中,应理解,诸如“包括”或“具有”等术语旨在指示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特征、数字、步骤、行为、部件、部分或其组合的存在,并且不旨在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行为、部件、部分或其组合存在的可能性。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3,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组件100,包括:管状的导电发热层2、位于导电发热层2内侧的红外发射层;沿导电发热层2的周向,红外发射层划分成多个红外发射子区域,该多个红外发射子区域中至少两个红外发射子区域的辐射峰位置不同。
导电发热层2对红外发射层进行加热,从而激发红外发射层发射红外线;红外发射层中红外发射子区域的辐射峰位置不同,可以分别对应发烟材料中不同的有效成分,从而使得发烟材料中的不同的有效成分都能得到充分的加热,从而热辐射的效率提高,且发烟材料发出的烟雾口感更佳。
参考图2和图3,红外发射层划分成:第一红外发射子区域11、第二红外发射子区域12、第三红外发射子区域13和第四红外发射子区域14。
可选地,上述多个红外发射子区域中任意相邻的红外发射子区域的辐射峰位置不同。如此是为了简化制造工序。
可选地,红外发射子区域的形状和尺寸相等且数量为大于2的偶数,彼此相对的红外发射子区域的辐射峰位置相同。
例如第一红外发射子区域11和第三红外发射子区域13的辐射峰位置相同,第二红外发射子区域12和第四红外发射子区域14的辐射峰位置相同。如此,可以使得对加热不燃烧烟支的加热更均匀。为实现二者辐射峰位置相同,最简单的方法是二者采用相同的材料制备。
当然,相邻红外发射子区域的边界处最好是由隔热材料隔开,从而避免红外发射子区域之间的相互干扰。当然,即使二者直接相接,对于加热组件100的整体性能影响也不大。
举例而言,一个红外发射子区域的材料包括:碳化硅系或稀土系,另一个红外发射子区域的材料包括:氧化铁系或锆钛系。
碳化硅系、稀土系在2.5到15微米波段辐射率都很高,氧化铁系、锆钛系材料在 6微米以后辐射率高。
可选地,红外发射层包括导热层、涂覆在导热层表面上的红外涂层;沿导电发热层2的周向,红外涂层划分成多个红外涂层子区域,红外涂层子区域与红外发射子区域一一对应。
即以导热层作为基底,在不同的区域涂覆不同的红外涂层。红外涂层可以是涂覆在导热层的内表面上,也可以是涂覆在导热层的外表面上。
导热层的材料例如可选:金属、金属氧化物、石英、碳化硅、玻璃等。
可选地,参考图4-图6,沿导电发热层2的周向,导电发热层2划分成多个导电发热子区域,导电发热子区域独立受控,导电发热子区域与红外发射子区域一一对应。
导电发热子区域是独立受控的,也就是红外发射子区域是否发射红外线也是独立受控的,如此,可以对发烟材料的加热进行更精细的调控。
例如参考图6,导电发热层2划分成第一导电发热子区域21、第二导电发热子区域22、第三导电发热子区域23、和第四导电发热子区域24。第一导电发热子区域21 与第一红外发射子区域11相对,第二导电发热子区域22与第二红外发射子区域12相对,第三导电发热子区域23与第三红外发射子区域13相对,第四导电发热子区域24 与第四红外发射子区域14相对。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导电发热层2轴心位置处的金属柱5,金属柱5的延伸方向与导电发热层2的轴向相同。
这种结构可以实现对发烟材料按照距离导电发热层2的距离的远近实现独立的加热控制。
例如可以使与发烟材料吸收峰匹配最差的红外发射子区域对应的导电发热子区域首先工作,由于此时发射的红外线更多地进入发烟材料的中部,金属柱5的表层被红外线辐射后产生热效应,金属柱5温度升高,从而能加热其周围的发烟材料。这个阶段,中心位置附近的发烟材料挥发有效成分为主。随后可以使全部导电发热子区域工作,从而全部红外发射子区域发射红外线,发烟材料中部和外围的部分同时被加热。如此,整体看来,发烟材料的不同区域之间受热的均匀性得到提升。
可选地,导电发热层2包括:金属丝、金属网、金属片或金属浆料涂层。当然,不论是金属丝、金属网、金属片或金属浆料涂层,它们可以连为一体,也可以划分成独立的几块。
可选地,还包括位于导电发热层2外侧的绝缘隔热层3。绝缘隔热层3的作用是防止热量向外散失。
例如,绝缘隔热层3的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硅化物和氮化物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当红外发射层1的外边面导电时,加热组件100还包括位于导电发热层 2与红外发射层1之间的绝缘导热层3a。绝缘导热层3a防止导电发热层2与红外发射层1之间短路。
例如,绝缘导热层3a的材料包括:相变材料、硅胶片和石墨片中至少一项。
可选地,参考图6,还包括位于绝缘隔热层3外侧的红外反射层4。红外反射层4 可以反射红外线,防止红外线向外的散失。
可选地,红外反射层4与绝缘隔热层3之间留有空气缝隙4a。空气缝隙4a可以进一步提高红外线反射的效率。
可选地,参考图3,还包括位于导电发热层2外侧的红外反射层4。也就是可以在导电发热层2外直接设置红外反射层4。
可选地,红外反射层4与导电发热层2之间留有空气缝隙4a。空气缝隙4a可以进一步提高红外线反射的效率。
可选地,红外反射层4的材料包括:银或铜。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包括上述的加热组件100。加热组件100的中空区域用于放置发烟材料。具体地,参考图7,还包括控制模块110,用于控制导电发热层2的发热功率;电源模块120,用于为控制模块110和加热组件100 供电。
如此,对发烟材料的加热更加均匀。
本申请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则本申请的意图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

Claims (19)

1.一种加热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的导电发热层(2)、位于所述导电发热层(2)内侧的红外发射层(1);沿所述导电发热层(2)的周向,所述红外发射层(1)划分成多个红外发射子区域,所述多个红外发射子区域中至少两个红外发射子区域的辐射峰位置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红外发射子区域中任意相邻的红外发射子区域的辐射峰位置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100),其特征在于,红外发射子区域的形状和尺寸相等且数量为大于2的偶数,彼此相对的红外发射子区域的辐射峰位置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层(1)包括导热层、涂覆在所述导热层表面上的红外涂层;沿所述导电发热层(2)的周向,所述红外涂层划分成多个红外涂层子区域,所述红外涂层子区域与所述红外发射子区域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的材料为:金属、金属氧化物、石英、碳化硅或玻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导电发热层(2)的周向,所述导电发热层(2)划分成多个导电发热子区域,所述导电发热子区域独立受控,所述导电发热子区域与所述红外发射子区域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组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发热层(2)轴心位置处的金属柱(5),所述金属柱(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电发热层(2)的轴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发热层(2)包括:金属丝、金属网、金属片或金属浆料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100),其特征在于,一个红外发射子区域的材料包括:碳化硅系或稀土系,另一个红外发射子区域的材料包括:氧化铁系或锆钛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导电发热层(2)外侧的绝缘隔热层(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热层(3)的材料为:金属氧化物、硅化物或氮化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红外发射层(1)的外边面导电时,所述加热组件(100)还包括位于所述导电发热层(2)与所述红外发射层(1)之间的绝缘导热层(3a)。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热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热层(3a)的材料为:相变材料、硅胶片或石墨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组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绝缘隔热层(3)外侧的红外反射层(4)。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热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反射层(4)与所述绝缘隔热层(3)之间留有空气缝隙(4a)。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导电发热层外侧的红外反射层(4)。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加热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反射层(4)与所述导电发热层(2)之间留有空气缝隙(4a)。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6所述的加热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反射层(4)的材料包括:银或铜。
19.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8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100)。
CN202021277823.6U 2020-07-02 2020-07-02 加热组件和加热不燃烧装置 Active CN213188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77823.6U CN213188083U (zh) 2020-07-02 2020-07-02 加热组件和加热不燃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77823.6U CN213188083U (zh) 2020-07-02 2020-07-02 加热组件和加热不燃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88083U true CN213188083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31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77823.6U Active CN213188083U (zh) 2020-07-02 2020-07-02 加热组件和加热不燃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880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1605A1 (zh) * 2020-07-02 2022-01-06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加热组件和加热不燃烧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1605A1 (zh) * 2020-07-02 2022-01-06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加热组件和加热不燃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85906A (zh) 加热组件和加热不燃烧装置
CN109561736A (zh) 一种加热可抽吸材料的加热器及其加热不燃烧发烟设备
CN213188083U (zh) 加热组件和加热不燃烧装置
TW200541376A (en) Tailored heat transfer layered heater system
WO2024103882A1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发热结构
WO2024055719A1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US6903508B1 (en) Light sour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light source
CN217509913U (zh) 一种加热装置及加热非燃烧型烟具
EP0429230A2 (en) Tungsten halogen lamp
CN115736368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发热体和发热体制备方法
JP2741995B2 (ja) 遠赤外線放射電熱ヒータ
JPH11214125A (ja) 発熱体
CN220044943U (zh) 发热结构
JP4324453B2 (ja) 赤外線電球及び加熱装置
KR200214890Y1 (ko) 할로겐 히터장치
CN220044932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发热结构
JP3334711B1 (ja) 電気ストーブ
US20030164667A1 (en) Cathode with optimised thermal efficiency
CN218245642U (zh) 加热组件及加热不燃烧装置
KR200263205Y1 (ko) 활성탄 섬유로 만든 면발열체를 이용한 액자형 전기 벽난로
KR900008603B1 (ko) 반도체 디바이스의 프로우빙 장치
KR200200444Y1 (ko) 히터용 필라멘트
JPH0224009Y2 (zh)
JP2838806B2 (ja) 電気こたつ
JPH0330277A (ja) 遠赤外線放射ヒ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