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77696U - 围带控制单元 - Google Patents

围带控制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77696U
CN213177696U CN202021526687.XU CN202021526687U CN213177696U CN 213177696 U CN213177696 U CN 213177696U CN 202021526687 U CN202021526687 U CN 202021526687U CN 213177696 U CN213177696 U CN 2131776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roud
valve
inflation
exhaust
inf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2668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Tianhongl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Tianhong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Tianhongl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Tianhong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2668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776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776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776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围带控制单元,涉及围带控制阀组领域,具体涉及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空气围带装置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轮发电机组的空气围带装置手自动切换操作步骤繁琐,且管路接头较多,整个系统易发生泄漏,泄漏严重时可能导致水轮发电机组制动失败,造成严重后果。本实用新型包括带一气源口和围带Z口的围带阀体,安装在围带阀体上的充气/排气手柄阀,与充气/排气手柄阀相配合、以实现初始保压、围带手动充气、围带手动排气、围带自动充气和围带自动排气的充气/排气电磁阀和开关阀。本实用新型用于水轮发电机围带控制。

Description

围带控制单元
技术领域
一种围带控制单元,用于水轮发电机围带控制,涉及围带控制阀组领域,具体涉及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空气围带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在工作时,会定期检修,在检修时需要进行检修密封。目前,大部分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的空气围带装置由管路、手动球阀和独立的空气电磁阀连接组成,通过两位三通电磁阀和手动球阀采用不锈钢管或铜管连接。
水轮发电机组的空气围带装置由于采用管路及独立气动元件连接方式实现,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一、手自动切换操作步骤繁琐,且管路接头较多,整个系统易发生泄漏,泄漏严重时可能导致水轮发电机组制动失败,造成严重后果;
二、由于安装空气围带装置的整体结构复杂,检修维护水轮发电机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围带控制单元,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轮发电机组的空气围带装置手自动切换操作步骤繁琐,且管路接头较多,整个系统易发生泄漏,泄漏严重时可能导致水轮发电机组制动失败,造成严重后果;以及由于安装空气围带装置的整体结构复杂,检修维护水轮发电机组困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围带控制单元,包括带一气源口和围带Z口的围带阀体,安装在围带阀体上的充气/排气手柄阀,与充气/排气手柄阀相配合、以实现初始保压、围带手动充气、围带手动排气、围带自动充气和围带自动排气的充气/排气电磁阀和开关阀。
进一步,所述气源口制在围带阀体的一侧边,在气源口处、围带阀体上安装有进气过滤组件。
进一步,在围带阀体上、制有气源口一侧的任一相邻侧边,所述围带阀体上还制有一与气源口相通的进气口,在进气口处、围带阀体上安装有进气分气块,在进气分气块上安装有用于感应气源口是否通气的进气压力表。
进一步,围带Z口制在围带阀体上、与进气口相对的一侧上,在进气口一侧、围带阀体上制有与围带Z口相通的充气口,在充气口处、围带阀体上安装有充气分气块,在充气分气块上安装有用于感应围带Z口是否通气的充气压力表。
进一步,所述充气/排气手柄阀和充气/排气电磁阀安装在围带阀体的顶部,且充气/排气手柄阀与围带阀体上制有围带Z口的一侧相邻,充气/排气电磁阀与围带阀体上制有进气口和充气口的一侧相邻;
所述开关阀安装在充气口一侧的围带阀体上。
进一步,初始保压时,充气/排气手柄阀切换到排气位置,充气/排气电磁阀的排气线圈或充气线圈启动,开关阀打开,气源口通气后,围带Z口不通气;
围带手动充气时,充气/排气手柄阀切换到充气位置,充气/排气电磁阀的排气线圈或充气线圈启动,开关阀打开,气源口通气后,围带Z口通气;
围带手动排气时,充气/排气手柄阀切换到排气位置,充气/排气电磁阀的排气线圈或充气线圈启动,开关阀打开,气源口通气后,围带Z口不通气;
围带自动充气时,充气/排气手柄阀切换到自动位置,充气/排气电磁阀的充气线圈启动,开关阀打开,气源口通气后,围带Z口通气;
围带自动排气时,充气/排气手柄阀切换到自动位置,充气/排气电磁阀的排气线圈启动,开关阀打开,气源口通气后,围带Z口不通气。
进一步,与围带阀体上的气源口相对的一侧用于安装在安装板(4)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围带阀体集成充气/排气手柄阀、充气/排气电磁阀和开关阀,以实现水轮发电机组的空气围带装置初始保压、围带手动充气、围带手动排气、围带自动充气和围带自动排气,其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装快捷、维护简单、动作可靠、并且通用性强;
二、本实用新型制有进气口的目的是为了能安装进气分气块,通过进气分气块来外接进气压力表来感应气源口是否通气;
三、本实用新型中进气过滤组件的安装是为了对进入的气体进行过滤,以延长各元件的使用寿命、降低检修次数;
四、本实用新型中充气口处的围带阀体上安装充气分气块,是为了外接充气压力表来感应充气口是否通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该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气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一种围带控制单元包括带一气源口和围带Z口的围带阀体3,安装在围带阀体3上的充气/排气手柄阀2,与充气/排气手柄阀2相配合、以实现初始保压、围带手动充气、围带手动排气、围带自动充气和围带自动排气的充气/排气电磁阀6和开关阀7。
围带阀体3上制有的气源口和围带Z口没有位置限定,只要能与充气/排气手柄阀2、充气/排气电磁阀6和开关阀7进行配合,并能实现初初始保压、围带手动充气、围带手动排气、围带自动充气和围带自动排气即可。本案中各元件(是指围带阀体3、充气/排气手柄阀2、充气/排气电磁阀6和开关阀7)进行配合时,需要通过管路进行配合。
为了对进气进行过滤,以延长各元件使用寿命或降低检修次数,在气源口处、围带阀体3上安装有进气过滤组件1。
如图1所示的正视图为实践过程中安装的示意图,此时各元件的位置关系为:
所述气源口制在围带阀体3的一侧上,即图1的左侧。
在围带阀体3上、制有气源口一侧的任一相邻侧边(此处的侧边是指除顶面和底面以外的侧边),所述围带阀体3上还制有一与气源口相通的进气口,即图1的上侧,在进气口处、围带阀体3上安装有进气分气块,在进气分气块上安装有用于感应气源口是否通气的进气压力表8。
围带Z口制在围带阀体3上、与进气口相对的一侧上,即图1的下侧,在进气口一侧、制有与围带Z口相通的充气口,在充气口处、围带阀体3上安装有充气分气块,在充气分气块上安装有用于感应围带Z口是否通气的充气压力表5。
所述充气/排气手柄阀2和充气/排气电磁阀6安装在围带阀体3的顶部,即图1的正面一侧,且充气/排气手柄阀2与围带阀体3上制有围带Z口的一侧相邻,充气/排气电磁阀6与围带阀体3上制有进气口和充气口的一侧相邻。
所述开关阀安装在进气口和充气口一侧的围带阀体3上。
在实践过程中,围带阀体3上所集成的充气/排气手柄阀2、充气/排气电磁阀6、开关阀等在能实现初始保压、围带手动充气、围带手动排气、围带自动充气和围带自动排气的情况下,不排除各元件还有其它的位置关系。
本案中,与围带阀体3上的气源口相对的一侧用于安装在安装板4上。
充气/排气手柄阀2、充气/排气电磁阀6、开关阀7和进气过滤组件1为现有的。
上述初始保压、围带手动充气、围带手动排气、围带自动充气和围带自动排气,具体如下:
初始保压时,各元件有多种配合方式:
第一种配合方式,充气/排气手柄阀10切换到排气位置,即图2中1通气口与2通气口、3通气口和4通气口不相通,充气/排气电磁阀12的排气线圈启动,即图2中的1通气口和2通气口相通,4通气口和5通气口相通,开关阀13打开,即1通气口和2通气口相通,围带Z口不通气;或
第二种配合方式,充气/排气手柄阀10切换到排气位置,即图2中1通气口与2通气口、3通气口和4通气口不相通,充气/排气电磁阀12的充气线圈启动,即图2中的2通气口和3通气口相通,1通气口和4通气口相通,开关阀13打开,即1通气口和2通气口相通,围带Z口不通气。
围带手动充气有多种配合方式:
第一种配合方式:围带手动充气时,充气/排气手柄阀10切换到充气位置,即图2中的1通气口和4通气口相通,2通气口和3通气口相通,充气/排气电磁阀12的充气线圈启动,即图2中的2通气口和3通气口相通,1通气口和4通气口相通,开关阀13打开,即1通气口和2通气口相通,气源P口通气后,围带Z口通气。
第二种配合方式:围带手动充气时,充气/排气手柄阀10切换到充气位置,即图2中的1通气口和4通气口相通,2通气口和3通气口相通,充气/排气电磁阀12的排气线圈启动,即图2中的1通气口和2通气口相通,4通气口和5通气口相通,开关阀13打开,即1通气口和2通气口相通,气源P口通气后,围带Z口通气。
围带手动排气有多种配合方式:
第一种配合方式:围带手动排气时,充气/排气手柄阀10切换到排气位置,即图2中1通气口与2通气口、3通气口和4通气口不相通,充气/排气电磁阀12的排气线圈启动,即图2中的1通气口和2通气口相通,4通气口和5通气口相通,开关阀13打开,即1通气口和2通气口相通,围带Z口不通气;
第二种配合方式:围带手动排气时,充气/排气手柄阀10切换到排气位置,即图2中1通气口与2通气口、3通气口和4通气口不相通,充气/排气电磁阀12的充气线圈启动,即图2中的2通气口和3通气口相通,1通气口和4通气口相通,开关阀13打开,即1通气口和2通气口相通,围带Z口不通气;
围带自动充气时,充气/排气手柄阀10切换到自动位置,即图2中的1通气口和2通气口相通,3通气口和4通气口相通,充气/排气电磁阀12的充气线圈启动,即图2中的2通气口和3通气口相通,1通气口和4通气口相通,开关阀13打开,即1通气口和2通气口相通,气源P口通气后,围带Z口通气;
围带自动排气时,充气/排气手柄阀10切换到自动位置,即图2中的1通气口和2通气口相通,3通气口和4通气口相通,充气/排气电磁阀12的排气线圈启动,即图2中的1通气口和2通气口相通,4通气口和5通气口相通,开关阀13打开,气源P口通气后,即1通气口和2通气口相通,围带Z口不通气。
在实践过程中,围带控制单元安装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通过充气/排气手柄阀10、充气/排气电磁阀12和开关阀13打开相配合,以实现初始保压、围带手动充气、围带手动排气、围带自动充气和围带自动排气。

Claims (7)

1.一种围带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一气源口和围带Z口的围带阀体(3),安装在围带阀体(3)上的充气/排气手柄阀(2),与充气/排气手柄阀(2)相配合、以实现初始保压、围带手动充气、围带手动排气、围带自动充气和围带自动排气的充气/排气电磁阀(6)和开关阀(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围带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口制在围带阀体(3)的一侧边,在气源口处、围带阀体(3)上安装有进气过滤组件(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围带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围带阀体(3)上、制有气源口一侧的任一相邻侧边,所述围带阀体(3)上还制有一与气源口相通的进气口,在进气口处、围带阀体(3)上安装有进气分气块,在进气分气块上安装有用于感应气源口是否通气的进气压力表(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围带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围带Z口制在围带阀体(3)上、与进气口相对的一侧上,在进气口一侧、围带阀体(3)上制有与围带Z口相通的充气口,在充气口处、围带阀体(3)上安装有充气分气块,在充气分气块上安装有用于感应围带Z口是否通气的充气压力表(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围带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排气手柄阀(2)和充气/排气电磁阀(6)安装在围带阀体(3)的顶部,且充气/排气手柄阀(2)与围带阀体(3)上制有围带Z口的一侧相邻,充气/排气电磁阀(6)与围带阀体(3)上制有进气口和充气口的一侧相邻;
所述开关阀(7)安装在进气口和充气口一侧的围带阀体(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围带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初始保压时,充气/排气手柄阀(2)切换到排气位置,充气/排气电磁阀(6)的排气线圈或充气线圈启动,开关阀(7)打开,气源口通气后,围带Z口不通气;
围带手动充气时,充气/排气手柄阀(2)切换到充气位置,充气/排气电磁阀(6)的排气线圈或充气线圈启动,开关阀(7)打开,气源口通气后,围带Z口通气;
围带手动排气时,充气/排气手柄阀(2)切换到排气位置,充气/排气电磁阀(6)的排气线圈或充气线圈启动,开关阀(7)打开,气源口通气后,围带Z口不通气;
围带自动充气时,充气/排气手柄阀(2)切换到自动位置,充气/排气电磁阀(6)的充气线圈启动,开关阀(7)打开,气源口通气后,围带Z口通气;
围带自动排气时,充气/排气手柄阀(2)切换到自动位置,充气/排气电磁阀(6)的排气线圈启动,开关阀(7)打开,气源口通气后,围带Z口不通气。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围带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与围带阀体(3)上的气源口相对的一侧用于安装在安装板(4)上。
CN202021526687.XU 2020-07-29 2020-07-29 围带控制单元 Active CN2131776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6687.XU CN213177696U (zh) 2020-07-29 2020-07-29 围带控制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6687.XU CN213177696U (zh) 2020-07-29 2020-07-29 围带控制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77696U true CN213177696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96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26687.XU Active CN213177696U (zh) 2020-07-29 2020-07-29 围带控制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776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30175B (zh) 汽车座椅气动腰托用泵阀一体机
CN213177696U (zh) 围带控制单元
CN213176235U (zh) 制动闸围带控制单元
CN211668720U (zh) 一种制冷压缩机组中的制冷剂监测系统
CN213177711U (zh) 高压围带控制单元
CN213144652U (zh) 制动闸控制单元
CN216869925U (zh) 一种同轴套管换热器专用的检漏装置
CN215370324U (zh) 一种磁悬浮风机气动排压放空装置
CN214173677U (zh) 保压测试装置
CN210774559U (zh) 一种气动执行器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6112150U (zh) 实心围带控制单元
CN205064311U (zh) 一种电动充气泵设备
CN210108637U (zh) 一种用于户外灯具的自动检测防水气密性与充气保护装置
CN114413169B (zh) 一种加氢站用氮气控制管路系统
CN217559167U (zh) 一种电动执行器壳体密封失效快速定位装置
CN214564386U (zh) 一种中央充放气系统控制组合阀
CN212202556U (zh) 一种轴封风机供电设备
CN214577872U (zh) 空气悬浮离心鼓风机放空阀装置
CN218877995U (zh) 保鲜装置
CN217632802U (zh) 一种内置在sup上的充气泵
CN216787313U (zh) 一种全自动无塔供水系统
CN219510129U (zh) 一种真空贴膜机真空密封结构
CN215058411U (zh) 一种立式轴流泵用自动排气机械密封装置
CN218509697U (zh) 一种水泵自动排气装置
CN214583895U (zh) 一种通用水压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