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68379U - 一种过线卡箍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过线卡箍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68379U
CN213168379U CN202020737956.0U CN202020737956U CN213168379U CN 213168379 U CN213168379 U CN 213168379U CN 202020737956 U CN202020737956 U CN 202020737956U CN 213168379 U CN213168379 U CN 2131683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main body
section
wire passing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3795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戚明阳
丁志磊
乔万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3795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683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68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683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过线卡箍及车辆。其中,过线卡箍,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用于线束穿过的过线通道;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连接部具有用于定位安装所述过线卡箍的连接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连接部可将过线卡箍安装在预设位置处,使得线束能够穿过主体上的过线通道,从而通过主体将线束的位置限制在预设范围内,防止线束产生不可预测的位移,影响其他部件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过线卡箍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线卡箍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代步工具的种类也逐步增多,除了传统的燃油车辆之外,通过电池作为驱动力的电动车也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目前电动车的种类包括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踏板车及电动滑板车等,尤其是电动滑板车,容易被驾驶者学习使用,且结构简单、轻巧简便等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
目前,电动滑板车在运行时,需要通过各种线束对电动滑板车进行控制,例如,线束包含刹车线和控制线等,线束一端通常设置在把手上,另一端与车体上相应的部件连接。但是,线束的中间段通常呈自由状态散落在车身的外部,随着电动滑板车的移动及把手的转动,线束会发生不可预测的位移,如,线束的中间段缠绕在车身或把手上,影响车辆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解决或改善上述问题的过线卡箍及车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过线卡箍,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用于线束穿过的过线通道;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连接部具有用于定位安装所述过线卡箍的连接孔。
可选地,所述主体与所述连接部为通过杆状材料弯曲成型的一体结构,且所述主体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所述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主体在垂直于所述过线通道的长度方向的第一平面内延伸,所述连接部在与所述第一平面成夹角的第二平面内延伸。
可选地,所述主体与所述连接部为通过金属丝弯曲成型,其中,
所述金属丝包括环状主体段和两个边缘连接段,两个所述边缘连接段分别位于所述环状主体段的两端;
所述环状主体段弯曲成第一环形结构,形成所述主体,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内孔即为所述过线通道;
所述边缘连接段弯曲成第二环形结构,形成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内孔即为所述连接孔。
可选地,两个所述边缘连接段沿所述过线通道的长度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环状主体段的两侧或同一侧。
可选地,所述环状主体段的两端抵接,和/或两个所述边缘连接段的与所述环状主体段连接的部分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边缘连接段包括直形段及弧形段;
所述直形段的一端与所述环状主体段连接,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环状主体段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弧形段的一端连接;
所述弧形段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直形段,并与所述直形段及所述环状主体段之间形成避让间隙。
可选地,所述金属丝的制作材料包括钢、铜或合金材料中的一种。
可选地,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及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如上述中所述的过线卡箍,其中,所述车体包括车架及与所述车架枢转连接的斜管;所述过线卡箍与所述斜管之间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过线卡箍的过线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斜管平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部可将过线卡箍安装在预设位置处,使得线束能够穿过主体上的过线通道,从而通过主体将线束的位置限制在预设范围内,且确保线束的正确走向,防止线束产生不可预测的位移,影响其他部件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线卡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线卡箍的另一种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或名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线卡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线卡箍的另一种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及图2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过线卡箍,包括:主体10及设置在主体10上的连接部20。
其中,主体10具有用于线束100穿过的过线通道11。连接部20与主体10连接,连接部20具有用于定位安装过线卡箍的连接孔2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部20可将过线卡箍安装在预设位置处,使得线束100能够穿过主体10上的过线通道11,从而通过主体10将线束100的位置限制在预设范围内,即过线通道11的内壁面起到对线束100的止挡限位作用,防止线束100产生不可预测的位移,影响其他部件的正常使用。而沿过线通道11的延伸方向,主体10对线束100起到导向作用,确保线束100的正确走向,避免线束100发生不必要的弯折损坏。
举例来说,参见图3及图4,过线卡箍可通过连接部20安装在车体30上,如可在车体30的预设位置处,通过紧固件穿过连接孔21,以将过线卡箍可拆卸连接在车体30上。
根据不同的安装需求,过线卡箍可安装在车体30的任何位置进行使用,只要能够对线束100进行位置限制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不做具体限定。过线卡箍可根据需求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过线卡箍为多个时,可沿着线束100在车体30上的延伸路径间隔布置。主体10上的过线通道11的横截面的尺寸可与线束100的截面尺寸相匹配或者稍大于线束100的截面尺寸,以便对线束100进行限制。线束100的一端设置在把手上,另一端沿着车体30延伸并穿过预设位置处的过线卡箍上的过线通道11,然后与车体30上相应的部件(例如刹车元件)连接。线束100的中间段被过线卡箍的主体10限制在预设范围内,且确保线束100的正确走向。由于有过线卡箍的限制,线束100不会随着电动滑板车的移动及把手的转动发生不可预测的位移,从而确保线束100不会影响其他部件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线卡箍可应用于车辆及其他应用过线卡箍对线束100进行限制的设备上,其中,车辆包括电动车及燃料车,电动车包括但不限于为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踏板车及电动滑板车,尤其是儿童电动滑板车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图示实施例以电动滑板车为例,且优选为儿童电动滑板车,参见图3至图5,电动滑板车包括车体30,车体30包括车架31及与车架31枢转连接的斜管32,过线卡箍安装在斜管32上。线束100的一端设置把手上,另一端沿着斜管32延伸至车架31处,并与车架31上的相应部件连接。过线卡箍对经过斜管32的线束100进行位置限制,以避免线束100发生不可预测的位移。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线卡箍做进一步地详细介绍。
继续参见图1及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过线卡箍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为,主体10与连接部20为通过杆状材料弯曲成型的一体结构,且主体10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连接部20。通过杆状材料弯曲成型的一体结构,可使得主体10与连接部20之间不需要通过二次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使得主体10与连接部20之间连接强度更好,且制作方便,一次加工即可完成,无需进行二次加工,节约了生产时间。
进一步地,为避免连接部20所在位置影响线束100穿过主体10的过线通道11,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主体10在垂直于过线通道11的长度方向的第一平面内延伸,连接部20在与第一平面成夹角的第二平面内延伸。例如,参见图1及图2,主体10所在平面与连接部20所在平面之间具有夹角,由于该夹角的存在,使得线束100在穿过主体10的过线通道11时,不会受到连接部20所在位置的影响,可顺畅地穿过过线通道11。同时,由于该夹角的存在,用于安装连接部20的安装平面也不会对线束100产生影响,可确保线束100能够顺畅地穿过过线通道11。
更近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第一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例如,参见图1及图2,主体10所在平面与连接部20所在平面之间垂直,即连接部20的延伸方向与过线通道11的延伸方向平行,线束100在穿过主体10的过线通道11时,也就是说线束100平行于连接部20的延伸方向延伸,因此连接部20与线束100之间不会相互干扰,线束100受到连接部20所在位置的影响,可顺畅地穿过过线通道11。同时,用于安装连接部20的安装平面也不会对线束100产生影响,可确保线束100能够顺畅地穿过过线通道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主体10与连接部20为通过金属丝弯曲成型。金属丝等材料可塑性强,容易进行加工成型,且制作工艺简单,精度高,容易形成量产,成品完成后,质量能够得到保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丝的制作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钢、铜或合金材料中的一种。钢、铜或合金材料具有易加工成型等特点外,还不易受到侵蚀,可延长过线卡箍的使用寿命。
通过金属丝制作过线卡箍时,可将金属丝按照不同功能部分划分成个功能段,从而通过各功能段形成各功能部。具体地,金属丝包括环状主体段和两个边缘连接段,两个边缘连接段分别位于环状主体段的两端。环状主体段弯曲成第一环形结构,以形成主体10,第一环形结构的内孔即为过线通道11。边缘连接段弯曲成第二环形结构,以形成连接部20,第二环形结构的内孔即为连接孔21。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线通道11的形状可根据不同于的需求及不同的弯折工艺设置为多种形状,例如,过线通道11包括但不限于为圆形环、椭圆形环、矩形环或者其他形状的环形结构。过线通道11的形状可匹配于线束100的形状,以方便线束100穿过过线通道11。连接孔21的形状也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及不同的弯折工艺设置为多种形状,例如,连接孔21包括但不限于为圆孔或者长圆孔。如,连接孔21为圆孔时,用于安装过线卡箍的安装部件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与连接孔21位置对应,紧固件可直接穿过圆孔与安装孔连接,以将连接部20连接在安装部件的预设位置,实现过线卡箍的固定。再如,连接孔21为长圆孔时,可允许安装部件上的安装孔与连接部20上的连接孔21的位置具有一定范围内的安装尺寸的工差,通过长圆孔可进行微调连接部20的安装位置,以吸收安装位置处的安装尺寸工差。两个第二环形结构的连接孔21可均为圆孔或者均为长圆孔;或者,其中一个为圆孔,另一个为长圆孔,在安装时,可先通过圆孔固定过线卡箍的位置后,再通过长圆孔修正安装位置,以吸收安装位置处的安装尺寸工差,从而完成过线卡箍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安装需求以及安装位置的设置方式,连接部20的位置可进行多种形式的设置,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如图1及图2中所示,两个边缘连接段沿过线通道11的长度方向上分别位于环状主体段的两侧。即两个连接部20分别位于主体10的两侧。此种设置方式,通过紧固件将连接部20固定后,使得主体10的两侧均有固定点,从而保证主体10的位置稳定性,主体10不会随意移动,保证过线通道11的朝向稳定性,进而保证对线束100的限制效果。
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两个边缘连接段沿过线通道11的长度方向上分别位于环状主体段的同一侧。即两个连接部20分别位于主体10的同一侧。相较于两个连接部20分别位于主体10两侧的设置方式,此种设置方式,能够缩小过线卡箍的所占空间,即节省了一个连接部20所占的空间,使得整个过线卡箍能够适应更小的安装环境,扩大了过线卡箍的安装适用范围,从而能够更方便地对线束100进行限制。
当线束100位于过线通道11内时,仍然会在过线通道11内晃动,若过线通道11不是闭合结构的,其上具有开口,那么线束100有可能卡在过线通道11开口处,从而影响线束100的功能,例如,刹车线被卡住,就不能实现刹车功能。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过线卡箍的过线通道11为闭合结构的,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参见图1及图2,环状主体段的两端抵接。如,环状主体段的两端的一部分重叠并抵接,环状主体段的两端重叠的方式可以是如图1及图2中所示的侧面部分重叠,也可以是上下方位的部分重叠。环状主体段的两端部分重叠后,使得环状主体段围合成的第一环形结构为闭合结构,即过线通道11为闭合结构。当线束100位于过线通道11内时,无论怎么晃动均不会被卡在环状主体段上,因此也就不会发生线束100被卡住,影响其功能的情况发生。
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两个边缘连接段的与环状主体段连接的部分相抵接。两个边缘连接段重叠的方式可以侧面部分重叠,也可以是上下方位的部分重叠。两个边缘连接段部分重叠后,即可使得环状主体段围合成的第一环形结构为闭合结构,即过线通道11为闭合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实现过线通道11为闭合结构的方式可以单独实现,也可以组合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继续参见图1及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边缘连接段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边缘连接段包括直形段22及弧形段23。直形段22的一端与环状主体段连接,另一端向远离环状主体段的方向延伸并与弧形段23的一端连接。弧形段23的另一端朝向直形段22,并与直形段22及环状主体段之间形成避让间隙。弧形段23与直形段22围合成第二环形结构,弧形段23与直形段22及环状主体段之间具有避让间隙,使得第二环形结构为半开放结构,即连接部20的连接孔21为半开放结构。为提高连接部20与紧固件之间的连接强度,选用的紧固件的直径可稍大于连接孔21的直径,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为螺钉,即螺钉的螺杆的直径可稍大于连接孔21的直径。由于边缘连接段为金属丝形成,因此边缘连接段具有一定弹性,当螺钉伸入连接孔21时,可对连接孔21施加挤压力,使得连接孔21变大,同时,边缘连接段产生反作用力,即弧形段23及直形段22对螺钉形成夹持力,从而螺钉与边缘连接段之间的连接强度变高,边缘连接段不会相对螺钉发生移动,进一步地提高了过线卡箍的稳定性。可选地,紧固件穿过连接孔21后与车体30连接,且紧固件的一端将连接部20压紧在车体30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通过附图1至图4,对过线卡箍实现方式进行的介绍,仅仅是示意性的,旨在简明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特点,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直观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特点,并不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过线卡箍可应用于车辆及其他应用过线卡箍对线束100进行限制的设备上,其中,车辆包括电动车及燃料车,电动车包括但不限于为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踏板车及电动滑板车,尤其是儿童电动滑板车等。同时车辆还包括现有的有人驾驶车辆,无人驾驶车辆、配送小车等。其他应用过线卡箍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为飞行器、机器人等设备上。飞行器包括但不限于为无人飞行器,有人飞行器、农用飞行器、巡检飞行器等。机器人包括但不限于:野外作业机器人、家用机器人等。
下面以车辆为例,参见图3至图5,所述车辆包括:车体30及设置在车体30上的过线卡箍,其中。过线卡箍可通过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过线卡箍实现。
具体地,参见图3至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30及设置在车体30上的过线卡箍,其中,车体30包括车架31及与车架31枢转连接的斜管32。过线卡箍与斜管32之间通过紧固件33可拆卸连接,过线卡箍的过线通道11的延伸方向与斜管32平行。
参见图1及图2,过线卡箍,包括:主体10及设置在主体10上的连接部20。主体10具有用于线束100穿过的过线通道11。连接部20与主体10连接,连接部20具有用于定位安装过线卡箍的连接孔2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部20可将过线卡箍安装在斜管32上,使得线束100能够穿过主体10上的过线通道11,从而通过主体10将线束100的位置限制在预设范围内,且确保线束100的正确走向,防止线束100产生不可预测的位移,影响其他部件的正常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安装需求,过线卡箍还可以安装在车体30的其他位置,过线通道11的延伸方向也可以根据线束100的不同走线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只要能够保证将线束100的位置限制在预设范围内,且确保线束100的正确走向即可。
参见图5及图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线卡箍与斜管32的一种布置方式是,斜管32具有第一面321、第二面322及第三面323。第一面321及第二面322相背设置。第三面323位于第一面321与第二面322之间,并分别连接第一面321及第二面322,第三面323与车架31相背设置。第一面321及第二面322分别设置有转轴324,斜管32通过转轴324与车架31枢转连接。过线卡箍与第三面323连接。斜管32通过转轴324可与车架31实现枢转连接,即斜管32可折叠在车架31上,以便整车的折叠。在斜管32在折叠时,是向着车架31所在方式折叠,为避免斜管32折叠时造成对线束100的损伤,因此可将线束100沿着背向车架31的第三面323进行布置。线束100在走线时,可沿着第三面323进行布置并穿过过线卡箍的过线通道11,以便将线束100限制在第三面323上,防止斜管32在折叠时损伤线束100。
进一步地,参见图7,为确保过线卡箍能够对线束100进行限制的同时,又能确保斜管32在折叠时不会对线束100造成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线卡箍的安装位置与斜管32上的转轴324之间设有安全距离。该安全距离即为图7中d所示距离,通过该安全距离,线束100被限制的位置与转轴324所在位置相隔开,在斜管32相对于车架31折叠时不会对线束100造成影响。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全距离的范围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设置,如优选地,安全距离为28.50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部可将过线卡箍安装在预设位置处,使得线束能够穿过主体上的过线通道,从而通过主体将线束的位置限制在预设范围内,且确保线束的正确走向,防止线束产生不可预测的位移,影响其他部件的正常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旨在简明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特点,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直观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特点,并不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过线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卡箍为一体成型结构,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用于线束穿过的过线通道;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连接部具有用于定位安装所述过线卡箍的连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线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与所述连接部为通过杆状材料弯曲成型的一体结构,且所述主体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所述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线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在垂直于所述过线通道的长度方向的第一平面内延伸,所述连接部在与所述第一平面成夹角的第二平面内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过线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与所述连接部为通过金属丝弯曲成型,其中,
所述金属丝包括环状主体段和两个边缘连接段,两个所述边缘连接段分别位于所述环状主体段的两端;
所述环状主体段弯曲成第一环形结构,形成所述主体,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内孔即为所述过线通道;
所述边缘连接段弯曲成第二环形结构,形成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内孔即为所述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线卡箍,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边缘连接段沿所述过线通道的长度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环状主体段的两侧或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线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主体段的两端抵接,和/或两个所述边缘连接段的与所述环状主体段连接的部分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线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连接段包括直形段及弧形段;
所述直形段的一端与所述环状主体段连接,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环状主体段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弧形段的一端连接;
所述弧形段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直形段,并与所述直形段及所述环状主体段之间形成避让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线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的制作材料包括钢、铜或合金材料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线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及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项所述的过线卡箍,其中,所述车体包括车架及与所述车架枢转连接的斜管;所述过线卡箍与所述斜管之间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过线卡箍的过线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斜管平行。
CN202020737956.0U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过线卡箍及车辆 Active CN213168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7956.0U CN213168379U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过线卡箍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7956.0U CN213168379U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过线卡箍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68379U true CN213168379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65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37956.0U Active CN213168379U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过线卡箍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683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24088B1 (en) Self-fastened bracket for mounting a wire harness to a support structure of a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12101843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プロテクタ
JP5945883B2 (ja) クリップ付ワイヤハーネス、該クリップ付ワイヤハーネスを備えたワイヤハーネス
CN213168379U (zh) 一种过线卡箍及车辆
JP2014046844A (ja) 配線装置
CN214084126U (zh) 一种管线束固定支架及其安装结构
JPH08275345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クランプ
US10811813B2 (en) Temporary locking structure for end portion of wire harness
KR101006471B1 (ko) 자동차용 클리어런스 클립
CN214124660U (zh) 线束固定装置及车灯装置
US9425535B2 (en) Connector cover for part in eco-friendly vehicle and method of fastening the same
CN219668132U (zh) 一种线束支架
EP2611272A2 (en) Bracke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5754129U (zh) 一种双向使用扎带
CN216969561U (zh) 一种车用线束卡槽
JP7014111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209738985U (zh) 一种高压线束支架结构
CN220884284U (zh) 一种新型固定件
CN219487236U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线束盒结构
JP7075857B2 (ja) ケーブル支持装置
WO2022079977A1 (ja) クランプ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221076152U (zh) 储气罐的封头组件
CN220076309U (zh) 线束固定支架及车辆
JP2015064011A (ja) スタッドクランプ部材
JP2019129659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固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