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67972U - 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67972U
CN213167972U CN202022305834.7U CN202022305834U CN213167972U CN 213167972 U CN213167972 U CN 213167972U CN 202022305834 U CN202022305834 U CN 202022305834U CN 213167972 U CN213167972 U CN 2131679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terproof
bag
water
outl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0583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江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30583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679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679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679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涉及安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交通工具落水后的自救防护装置(如破窗器)不能在水下给落水者逃生提供充分的自救时间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设置于交通工具外的包体、设置于包体内的纺锤形的防水气囊以及控制包体自动打开的水控组件,所述防水气囊的底端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末端连接有位于车内的呼吸面罩;所述防水气囊的侧面颈口处开设有供空气进入的进气孔一,所述进气孔一处转动连接有用于覆盖进气孔一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盖板启闭的启闭组件。防水气囊上浮到水面后,外界空气从进气孔一经过出气管到达呼吸面罩,给落水者继续提供应急呼吸,延长自救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防护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
背景技术
在交通出行过程中经常碰到突发状况,每年都会有交通工具落水、水浸事故的发生,造成车内人员死亡的悲剧,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当交通工具落水后,由于水造成的内外压强差导致门无法打开,这时也不能直接用破窗器击碎玻璃,因为外面的水会涌进来,人也无法游出去。这时应该等待车内外水压基本无差再用破窗器击碎玻璃进行逃生。
经调研发现,普通人在水下那么危险的情况下,闭气时间通常为30秒左右,而从找到破窗器,并用它击碎玻璃,再游上岸一路顺利的情况下所用的时间最少也是45秒左右,而现有的交通工具落水后的自救防护装置(如破窗器)不能在水下给落水者逃生提供充分的自救时间,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其具有给落水人员提供应急呼吸、延长自救时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包括设置于交通工具外的包体、设置于包体内的纺锤形的防水气囊以及控制包体自动打开的水控组件,所述防水气囊的底端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末端连接有位于车内的呼吸面罩;所述防水气囊的侧面颈口处开设有供空气进入的进气孔一,所述进气孔一处转动连接有用于覆盖进气孔一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盖板启闭的启闭组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启闭组件包括连接在盖板外壁上的连接杆以及连接在连接杆末端的浮体,所述浮体内设置有钢珠,所述防水气囊的颈口外壁上连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抵接于防水气囊外壁;所述钢珠、浮体、连接杆的重力之和大于扭簧最大形变量的弹力,所述防水气囊的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浮体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处覆盖有滤网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气囊的颈口处环绕设置有滤网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孔一与出气管之间连通有管道一,所述防水气囊的侧面颈口处开设有供空气进入的进气孔二,所述进气孔二与让位槽分别位于防水气囊相对的侧面上,所述进气孔二与出气管之间连通有管道二,所述管道二上连接有氧气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启闭组件电连接有用于控制进气孔二与氧气机的开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管的末端分别连接有储气袋一与储气袋二,所述出气管与储气袋一之间连接有转接管一,所述出气管与储气袋二之间连接有转接管二,所述转接管一与转接管二的末端同连通于供气管,所述供气管的末端连接于呼吸面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管的末端设置有多功能转接阀门,所述防水气囊的底面上设置有与出气管相通的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处连接有辅助氧气机,所述辅助氧气机上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连接于连接口或多功能转接阀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口处设置有C式自锁快速接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控组件包括设置于交通工具驾驶室前引擎盖下的水浸传感器、与水浸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密封连接有蓄电池应急电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气囊的顶面上设置有报警器以及与报警器电连接的锂电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水控组件与防水气囊的设置,交通工具落水后,水浸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号传到控制器,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开启包体,使得防水气囊从包体中逸出,防水气囊上浮到水面后,外界空气从进气孔一经过出气管到达呼吸面罩,给落水者继续提供应急呼吸,延长自救时间;
2、通过储气袋一与储气袋二的设置,交通工具落水后,水浸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号传到控制器,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开启包体,使得防水气囊从包体中逸出;防水气囊从水下上浮到水面的过程中,落水者戴上呼吸面罩,可先从储气袋一与储气袋二中获取需要的氧气;
3、通过启闭组件的设置,防水气囊上浮到水面后,让位槽中水透过滤网一散去,浮体失去浮力的支撑,在钢珠的重力作用下,向下拉动连接杆,连接杆拉动盖板打开,扭簧被压缩,此时,外界空气从管道一进入,给落水者继续提供应急呼吸,连接杆拉动盖板打开的同时,进气孔二与氧气机也打开,空气从管道二进入,给落水者继续提供应急呼吸,延长自救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防水气囊;11、进气孔一;12、进气孔二;13、扭簧;14、滤网二;15、连接口;16、辅助氧气机;17、报警器;18、锂电池;2、出气管;21、管道一;22、管道二;23、支管;24、多功能转接阀门,3、呼吸面罩;31、供气管;4、盖板;41、连接杆;5、浮体;51、钢珠;6、让位槽;61、滤网一;7、氧气机;8、储气袋一;81、转接管一;9、储气袋二;91、转接管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照图1与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包括设置于交通工具外的包体、设置于包体内的纺锤形的防水气囊1以及控制包体自动打开的水控组件,防水气囊1的颈口处较中部窄。水控组件包括设置于交通工具驾驶室前引擎盖下的水浸传感器、与水浸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密封连接有蓄电池应急电源。防水气囊1的底端连接有出气管2,出气管2的末端连接有位于车内的呼吸面罩3。防水气囊1的侧面颈口处开设有供空气进入的进气孔一11,进气孔一11处转动连接有用于覆盖进气孔一11的盖板4,盖板4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盖板4启闭的启闭组件。启闭组件电连接有用于控制进气孔二12与氧气机7的开关。交通工具落水后,水浸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号传到控制器,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开启包体,使得防水气囊1从包体中逸出。
参照图1与图2,启闭组件包括连接在盖板4外壁上的连接杆41以及连接在连接杆41末端的浮体5,浮体5内设置有钢珠51,防水气囊1的颈口外壁上连接有扭簧13,扭簧13中部固定在颈口外壁上,扭簧13的一端固定于盖板4,另一端抵接于防水气囊1外壁;钢珠51、浮体5、连接杆41的重力之和大于扭簧13最大形变量的弹力,防水气囊1的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浮体5的让位槽6。扭簧13未受力时,盖板4处于闭合状态。进气孔一11与出气管2之间连通有管道一21,管道一21的末端设置有单向进气阀,防水气囊1的侧面颈口处开设有供空气进入的进气孔二12,进气孔二12与让位槽6分别位于防水气囊1相对的侧面上。在水下时,水充盈在让位槽6中,浮体5受到向上的浮力,盖板4未受到连接杆41向下的拉力,因此盖板4始终盖合在进气孔一11上,同时,进气孔二12与氧气机7均处于关闭状态。为了防止在水下时,水下漂浮的杂物进入让位槽6中,让位槽6处覆盖有滤网一61。
参照图1与图2,出气管2的末端分别连接有储气袋一8与储气袋二9,出气管2与储气袋一8之间连接有转接管一81,出气管2与转接管一81之间设置有单向进气阀,出气管2与储气袋二9之间连接有转接管二91,转接管一81与转接管二91的末端同连通于供气管31,供气管31上设置有医用调节开关,供气管31的末端连接于呼吸面罩3。防水气囊1从水下上浮到水面的过程中,落水者戴上呼吸面罩3,可先从储气袋一8与储气袋二9中获取需要的氧气,同时落水者呼出的气体也能返回至储气袋一8中,增加其浮力使其上浮。
参照图1与图2,防水气囊1上浮到水面后,由于防水气囊1呈纺锤形,防水气囊1倾斜漂浮在水面上时,进气孔二12处于背离水面的一侧。进气孔二12与出气管2之间连通有管道二22,管道二22上连接有氧气机7。防水气囊1上浮到水面后,让位槽6中水透过滤网一61散去,浮体5失去浮力的支撑,在钢珠51的作用下,向下拉动连接杆41,连接杆41拉动盖板4打开,扭簧13被压缩,此时,外界空气从管道一21进入,给落水者继续提供应急呼吸。连接杆41拉动盖板4打开的同时,进气孔二12与氧气机7也打开,空气从管道二22进入,给落水者继续提供应急呼吸。为了防止水草等杂物堵塞进气孔二12,防水气囊1的颈口处环绕设置有滤网二14。
参照图1与图2,防水气囊1的底面上设置有与出气管2相通的连接口15,连接口15处连接有辅助氧气机16,辅助氧气机16上连接有与连接口15相通的支管23,连接口15处设置有C式自锁快速接头。授权公告号为CN207921557U的中国专利已相应公开了C式自锁快速接头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支管23可以连接连接口15,也可以连接2下方的多功能转接阀门24,当支管23与连接口15或者多功能转接阀门24接通后,启动辅助氧气机16,实现储气袋一8与储气袋二9的快速充气。无需使用辅助氧气机16时,支管23无需接入连接口15。当出气管2的长度较长时,支管23连接多功能转接阀门24,可以使得辅助氧气机16与氧气机7同时开机,增大吸力,可以快速给储气袋一8与储气袋二9充气。
参照图1与图2,防水气囊1的顶面上设置有报警器17以及与报警器17电连接的锂电池18,防水气囊1上浮到水面后,报警器17闪烁,给搜救人员提供搜救信号,进一步提高落水者生还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交通工具落水后,水浸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号传到控制器,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开启包体,使得防水气囊1从包体中逸出;防水气囊1从水下上浮到水面的过程中,落水者戴上呼吸面罩3,可先从储气袋一8与储气袋二9中获取需要的氧气;
在水下时,水充盈在让位槽6中,浮体5受到向上的浮力,盖板4未受到连接杆41向下的拉力,因此盖板4始终盖合在进气孔一11上,同时,进气孔二12与氧气机7均处于关闭状态;
防水气囊1上浮到水面后,让位槽6中水透过滤网一61散去,浮体5失去浮力的支撑,在钢珠51的重力作用下,向下拉动连接杆41,连接杆41拉动盖板4打开,扭簧13被压缩,此时,外界空气从管道一21进入,给落水者继续提供应急呼吸,连接杆41拉动盖板4打开的同时,进气孔二12与氧气机7也打开,空气从管道二22进入,给落水者继续提供应急呼吸,延长自救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交通工具外的包体、设置于包体内的纺锤形的防水气囊(1)以及控制包体自动打开的水控组件,所述防水气囊(1)的底端连接有出气管(2),所述出气管(2)的末端连接有位于车内的呼吸面罩(3);所述防水气囊(1)的侧面颈口处开设有供空气进入的进气孔一(11),所述进气孔一(11)处转动连接有用于覆盖进气孔一(11)的盖板(4),所述盖板(4)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盖板(4)启闭的启闭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启闭组件包括连接在盖板(4)外壁上的连接杆(41)以及连接在连接杆(41)末端的浮体(5),所述浮体(5)内设置有钢珠(51),所述防水气囊(1)的颈口外壁上连接有扭簧(13),所述扭簧(13)的一端抵接于防水气囊(1)外壁;所述钢珠(51)、浮体(5)、连接杆(41)的重力之和大于扭簧(13)最大形变量的弹力,所述防水气囊(1)的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浮体(5)的让位槽(6),所述让位槽(6)处覆盖有滤网一(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气囊(1)的颈口处环绕设置有滤网二(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一(11)与出气管(2)之间连通有管道一(21),所述防水气囊(1)的侧面颈口处开设有供空气进入的进气孔二(12),所述进气孔二(12)与让位槽(6)分别位于防水气囊(1)相对的侧面上,所述进气孔二(12)与出气管(2)之间连通有管道二(22),所述管道二(22)上连接有氧气机(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启闭组件电连接有用于控制进气孔二(12)与氧气机(7)的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2)的末端分别连接有储气袋一(8)与储气袋二(9),所述出气管(2)与储气袋一(8)之间连接有转接管一(81),所述出气管(2)与储气袋二(9)之间连接有转接管二(91),所述转接管一(81)与转接管二(91)的末端同连通于供气管(31),所述供气管(31)的末端连接于呼吸面罩(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2)的末端设置有多功能转接阀门(24),所述防水气囊(1)的底面上设置有与出气管(2)相通的连接口(15),所述连接口(15)处连接有辅助氧气机(16),所述辅助氧气机(16)上连接有支管(23),所述支管(23)连接于连接口(15)或多功能转接阀门(2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15)处设置有C式自锁快速接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控组件包括设置于交通工具驾驶室前引擎盖下的水浸传感器、与水浸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密封连接有蓄电池应急电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气囊(1)的顶面上设置有报警器(17)以及与报警器(17)电连接的锂电池(18)。
CN202022305834.7U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 Active CN2131679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05834.7U CN213167972U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05834.7U CN213167972U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67972U true CN213167972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79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05834.7U Active CN213167972U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679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78107A1 (zh) * 2020-10-16 2022-04-21 吴江兵 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78107A1 (zh) * 2020-10-16 2022-04-21 吴江兵 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6273B (zh) 自携式水下呼吸器潜水的安全装置、潜水设备和安全方法
CN112092761A (zh) 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
CN207773408U (zh) 智能防溺水装置
WO2002054895A3 (en) Inflatable safety vest with a cartridge actuation mechanism
CN213167972U (zh) 一种落水用安全自救包
CN110901577A (zh) 汽车落水救生气囊
CN215793627U (zh) 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汽车落水逃生系统
CN207594862U (zh) 一种汽车落水自救车门
CN210852843U (zh) 一种落水救援装置
CN103010142B (zh) 防水汽车的供氧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汽车
CN215622615U (zh) 一种车辆落水自救逃生装置
CN106976533A (zh) 一种游泳安全保护充气带
CN212235669U (zh) 一种自主式安全逃生的汽车破窗器
CN114056275B (zh) 一种车辆落水生命维护系统
CN214138453U (zh) 一种用于公共车辆的落水救生装置
CN104494552A (zh) 防水汽车的供氧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汽车
CN112223997B (zh) 智能汽车溺水救生窗的使用方法
CN112223995A (zh) 汽车溺水救生窗的使用方法
CN216986098U (zh) 一种水下用安全自救装置
WO2020063223A1 (zh) 汽车落水救生器
CN214776459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安全急救包
CN212980133U (zh) 一种智能汽车溺水救生窗
CN216611540U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充气式救生衣
CN111483423A (zh) 一种汽车落水自救装置
CN220743324U (zh) 一种光伏水上作业救生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