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67638U - 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67638U
CN213167638U CN202022255870.7U CN202022255870U CN213167638U CN 213167638 U CN213167638 U CN 213167638U CN 202022255870 U CN202022255870 U CN 202022255870U CN 213167638 U CN213167638 U CN 2131676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wing
ventilation opening
ventilation
defrost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5587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秦思佳
陈旭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daac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o ltd
SDAAC Automotive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daac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daac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daac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5587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676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676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676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包括框体、吹脚壳体、除霜壳体、吹面壳体以及框体盖,所述吹脚壳体、除霜壳体、吹面壳体上分别设置有吹脚调节端、除霜调节端、吹面调节端,所述吹脚壳体安装在除霜壳体的内部且吹脚调节端穿过除霜调节端并延伸到除霜调节端的外部,所述吹面壳体套装在所述除霜壳体的外部且所述除霜调节端穿过吹面调节端并延伸到吹面调节端的外部,所述吹脚壳体、除霜壳体、吹面壳体都安装在框体的内部且框体的框体开口端安装框体盖,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中吹面、除霜和吹脚三个分散的风门整合在一起并实现了在吹脚模式、除霜模式、吹面模式之间的转换,简化了内腔布置,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系统不只是一种车内空气舒适性的调节装置,也是汽车良好行驶视野的安全装置。由于人体对冷热温度的敏感部位不同(冷气下沉,热气上升),为确保驾驶人员良好的行驶视野,汽车空调系统需要设置不同的模式。
目前汽车空调系统的模式调节由吹面、除霜和吹脚三个塑料风门在模式逻辑盘的作用下实现不同的模式切换,现有技术中的三个塑料风门分散在车内的不同部位,造成了内腔布置复杂且空间利用率不高。
专利文献CN201856601U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车用空调,包括进风口总成、模式风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总成连接到分发器总成后再连接到模式风门机构;分发器总成与PTC控制模块连接,但该结构中仍然采用风门分散的结构布置,造成了内腔布置复杂、空间利用率不高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包括框体、吹脚壳体、除霜壳体、吹面壳体以及框体盖;
所述吹脚壳体上设置有吹脚调节端;
所述除霜壳体上设置有除霜调节端,所述吹脚壳体安装在除霜壳体的内部且吹脚调节端穿过除霜调节端并延伸到除霜调节端的外部;
所述吹面壳体上设置有吹面调节端,所述吹面壳体套装在所述除霜壳体的外部且所述除霜调节端穿过吹面调节端并延伸到吹面调节端的外部,所述吹脚壳体、除霜壳体、吹面壳体共同形成调节总成;
所述框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容纳空间,且所述框体上设置有框体开口端,所述调节总成能够通过框体开口端安装到第一容纳空间中,所述框体盖安装在框体开口端上;
所述框体盖的中部设置有框体盖通孔,吹脚调节端、除霜调节端、吹面调节端都穿过框体盖通孔延伸到所述框体的外部;
分别调节所述吹脚调节端、除霜调节端、吹面调节端能够实现所述框体吹风模式在吹脚模式、除霜模式、吹面模式之间的转换。
优选地,所述框体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第三通风口、第四通风口、第五通风口、第六通风口,所述框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七通风口、第八通风口、第九通风口、第十通风口、第十一通风口、第十二通风口;
所述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第三通风口、第四通风口、第五通风口、第六通风口分别与第七通风口、第八通风口、第九通风口、第十通风口、第十一通风口、第十二通风口相对布置。
优选地,所述吹脚壳体包括主轴以及在主轴上依次均匀间隔设置有七个分割片;
七个所述分割片将主轴的周向空间分割成第一通风区、第二通风区、第三通风区、第四通风区、第五通风区、第六通风区;
其中,所述第一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通风口、第七通风口;
所述第二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二通风口、第八通风口;
所述第三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三通风口、第九通风口;
所述第四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四通风口、第十通风口;
所述第五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五通风口、第十一通风口;
所述第六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六通风口、第十二通风口。
优选地,所述吹脚壳体上所述第三通风区、第四通风区沿周向设置有环形的第三包围体、第四包围体;
所述第三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三包围体通孔;
所述第四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四包围体通孔。
优选地,所述除霜壳体与第二通风区、第五通风区相对应的区域的周向分别设置有第二包围体、第五包围体;
所述第二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二包围体通孔;
所述第五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五包围体通孔。
优选地,所述吹面壳体与第一通风区、第六通风区相对应的区域的周向分别设置有第一包围体、第六包围体;
所述第一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一包围体通孔;
所述第六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六包围体通孔。
优选地,所述吹脚调节端、除霜调节端、吹面调节端延伸到框体盖通孔外部的尺寸依次变小。
优选地,所述吹脚调节端、除霜调节端、吹面调节端分别为吹脚壳体、除霜壳体、吹面壳体转动的驱动端并能够根据驱动源的具体结构选择相匹配的连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框体盖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框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包括框体、吹脚壳体、除霜壳体、吹面壳体以及框体盖;
所述吹脚壳体上设置有吹脚调节端;
所述除霜壳体上设置有除霜调节端,所述吹脚壳体安装在除霜壳体的内部且吹脚调节端穿过除霜调节端并延伸到除霜调节端的外部;
所述吹面壳体上设置有吹面调节端,所述吹面壳体套装在所述除霜壳体的外部且所述除霜调节端穿过吹面调节端并延伸到吹面调节端的外部,所述吹脚壳体、除霜壳体、吹面壳体共同形成调节总成;
所述框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容纳空间,且所述框体上设置有框体开口端,所述调节总成能够通过框体开口端安装到第一容纳空间中,所述框体盖安装在框体开口端上;
所述框体盖的中部设置有框体盖通孔,吹脚调节端、除霜调节端、吹面调节端都穿过框体盖通孔延伸到所述框体的外部;
分别调节所述吹脚调节端、除霜调节端、吹面调节端能够实现所述框体吹风模式在吹脚模式、除霜模式、吹面模式之间的转换;
所述框体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第三通风口、第四通风口、第五通风口、第六通风口,所述框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七通风口、第八通风口、第九通风口、第十通风口、第十一通风口、第十二通风口;
所述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第三通风口、第四通风口、第五通风口、第六通风口分别与第七通风口、第八通风口、第九通风口、第十通风口、第十一通风口、第十二通风口相对布置;
所述吹脚壳体包括主轴以及在主轴上依次均匀间隔设置有七个分割片;
七个所述分割片将主轴的周向空间分割成第一通风区、第二通风区、第三通风区、第四通风区、第五通风区、第六通风区;
其中,所述第一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通风口、第七通风口;
所述第二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二通风口、第八通风口;
所述第三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三通风口、第九通风口;
所述第四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四通风口、第十通风口;
所述第五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五通风口、第十一通风口;
所述第六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六通风口、第十二通风口;
所述吹脚壳体上所述第三通风区、第四通风区沿周向设置有环形的第三包围体、第四包围体;
所述第三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三包围体通孔;
所述第四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四包围体通孔;
所述除霜壳体与第二通风区、第五通风区相对应的区域的周向分别设置有第二包围体、第五包围体;
所述第二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二包围体通孔;
所述第五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五包围体通孔;
所述吹面壳体与第一通风区、第六通风区相对应的区域的周向分别设置有第一包围体、第六包围体;
所述第一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一包围体通孔;
所述第六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六包围体通孔;
所述吹脚调节端、除霜调节端、吹面调节端延伸到框体盖通孔外部的尺寸依次变小;
所述吹脚调节端、除霜调节端、吹面调节端分别为吹脚壳体、除霜壳体、吹面壳体转动的驱动端并能够根据驱动源的具体结构选择相匹配的连接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吹面、除霜和吹脚三个分散的风门形态并整合到一个机构中,实现了不同模式的切换,简化了内腔布置,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中吹脚壳体、除霜壳体、吹面壳体采用依次套装的方式并通过可拆卸的框体盖进行固定,安装和拆卸方便,便于清理和维修。
3、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吹脚调节端、除霜调节端、吹面调节端的转动角度能够实现各风门的通风、半通风和阻风状态,结构灵活,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框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吹面壳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除霜壳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吹脚壳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
框体1 框体盖5 吹面调节端9
吹脚壳体2 第一容纳空间6 框体开口端10
除霜壳体3 吹脚调节端7 框体盖通孔11
吹面壳体4 除霜调节端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框体1、吹脚壳体2、除霜壳体3、吹面壳体4以及框体盖5,所述吹脚壳体2上设置有吹脚调节端7,所述除霜壳体3上设置有除霜调节端8,所述吹脚壳体2安装在除霜壳体3的内部且吹脚调节端7穿过除霜调节端8并延伸到除霜调节端8的外部;所述吹面壳体4上设置有吹面调节端9,所述吹面壳体4套装在所述除霜壳体3的外部且所述除霜调节端8穿过吹面调节端9并延伸到吹面调节端9的外部,所述吹脚壳体2、除霜壳体3、吹面壳体4共同形成调节总成。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容纳空间6,且所述框体1上设置有框体开口端10,所述调节总成能够通过框体开口端10安装到第一容纳空间6中,所述框体盖5安装在框体开口端10上,所述框体盖5优选与所述框体1可拆卸连接,例如采用螺钉固定的连接方式,方便安装和拆卸。所述框体盖5的中部设置有框体盖通孔11,吹脚调节端7、除霜调节端8、吹面调节端9都穿过框体盖通孔11延伸到所述框体1的外部,在实际应用中,分别调节所述吹脚调节端7、除霜调节端8、吹面调节端9能够实现所述框体1吹风模式在吹脚模式、除霜模式、吹面模式之间的转换。
在具体地使用时,所述吹脚调节端7、除霜调节端8、吹面调节端9分别为吹脚壳体2、除霜壳体3、吹面壳体4转动的驱动端,吹脚调节端7、除霜调节端8、吹面调节端9都能够根据驱动源的具体结构设置成相匹配的结构,以实现所需要的转动,进而实现不同空调模式的转换。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吹脚调节端7、除霜调节端8、吹面调节端9延伸到框体盖通孔11外部的尺寸依次变小,在实际使用中,吹脚调节端7最细且伸出到框体1外的长度最长,除霜调节端8比吹脚调节端7粗,且内孔的直径大于吹脚调节端7的外径,除霜调节端8的长度小于吹脚调节端7的长度,吹面调节端9最粗,吹面调节端9内孔的直径大于除霜调节端8外径,吹面调节端9的长度小于除霜调节端8的长度。
进一步地,再具体的使用时,通过驱动吹脚调节端7、除霜调节端8、吹面调节端9转动进而驱使吹脚壳体2、除霜壳体3、吹面壳体4转动,实现空调模式的调整。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中的动力源可以采用电机驱动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例如油缸或气缸驱动的方式,根据具体地应用场景合理选择,以满足实际的需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吹脚调节端7、除霜调节端8、吹面调节端9分别为锯齿状,动力源通过相匹配的锯齿形连接端实现驱动。
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所述框体1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第三通风口、第四通风口、第五通风口、第六通风口,都为出风口,所述框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七通风口、第八通风口、第九通风口、第十通风口、第十一通风口、第十二通风口,都为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第三通风口、第四通风口、第五通风口、第六通风口分别与第七通风口、第八通风口、第九通风口、第十通风口、第十一通风口、第十二通风口相对布置。
具体地,如图1、图5所示,所述吹脚壳体2包括主轴以及在主轴上依次均匀间隔设置有七个分割片,七个所述分割片将主轴的周向空间分割成第一通风区、第二通风区、第三通风区、第四通风区、第五通风区、第六通风区,其中,所述第一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通风口、第七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二通风口、第八通风口;所述第三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三通风口、第九通风口;所述第四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四通风口、第十通风口;所述第五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五通风口、第十一通风口;所述第六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六通风口、第十二通风口,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吹脚壳体2上所述第三通风区、第四通风区沿周向设置有环形的第三包围体、第四包围体,所述第三包围体、第四包围均为环形筒体,所述第三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三包围体通孔,所述第四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四包围体通孔。
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所述除霜壳体3与第二通风区、第五通风区相对应的区域的周向分别设置有第二包围体、第五包围体,第二包围体、第五包围体均为环形筒体,所述第二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二包围体通孔,所述第五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五包围体通孔。
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所述吹面壳体4与第一通风区、第六通风区相对应的区域的周向分别设置有第一包围体、第六包围体,第一包围体、第六包围体均为环形筒体,所述第一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一包围体通孔,所述第六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六包围体通孔。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控制吹脚调节端7、除霜调节端8、吹面调节端9的转动角度能够实现各风门的通风、半通风和阻风状态,结构灵活,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使用时,将调节机构安装到车内的某一位置,其中,将带有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第三通风口、第四通风口、第五通风口、第六通风口的一面朝向车的内部空间,控制驱动源驱使吹脚调节端7转动,使第三包围体通孔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通风口、第九通风口相连通,使第四包围体通孔的两端分别与第四通风口、第十通风口相连通;控制驱动源驱使除霜调节端8转动,使第二包围体通孔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通风口、第八通风口不连通,使第五包围体通孔的两端分别与第五通风口、第十一通风口不连通;控制驱动源驱使吹面调节端9转动,使第一包围体通孔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通风口、第七通风口不连通,使第六包围体通孔的两端分别与第六通风口、第十二通风口不连通,此时,空调进入吹脚模式。
控制驱动源驱使吹脚调节端7转动,使第三包围体通孔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通风口、第九通风口不连通,使第四包围体通孔的两端分别与第四通风口、第十通风口不连通;控制驱动源驱使除霜调节端8转动,使第二包围体通孔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通风口、第八通风口相连通,使第五包围体通孔的两端分别与第五通风口、第十一通风口相连通,此时,空调进入除霜模式。
控制驱动源驱使除霜调节端8转动,使第二包围体通孔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通风口、第八通风口不连通,使第五包围体通孔的两端分别与第五通风口、第十一通风口不连通;控制驱动源驱使吹面调节端9转动,使第一包围体通孔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通风口、第七通风口相连通,使第六包围体通孔的两端分别与第六通风口、第十二通风口相连通,此时,空调进入吹面模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1)、吹脚壳体(2)、除霜壳体(3)、吹面壳体(4)以及框体盖(5);
所述吹脚壳体(2)上设置有吹脚调节端(7);
所述除霜壳体(3)上设置有除霜调节端(8),所述吹脚壳体(2)安装在除霜壳体(3)的内部且吹脚调节端(7)穿过除霜调节端(8)并延伸到除霜调节端(8)的外部;
所述吹面壳体(4)上设置有吹面调节端(9),所述吹面壳体(4)套装在所述除霜壳体(3)的外部且所述除霜调节端(8)穿过吹面调节端(9)并延伸到吹面调节端(9)的外部,所述吹脚壳体(2)、除霜壳体(3)、吹面壳体(4)共同形成调节总成;
所述框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容纳空间(6),且所述框体(1)上设置有框体开口端(10),所述调节总成能够通过框体开口端(10)安装到第一容纳空间(6)中,所述框体盖(5)安装在框体开口端(10)上;
所述框体盖(5)的中部设置有框体盖通孔(11),吹脚调节端(7)、除霜调节端(8)、吹面调节端(9)都穿过框体盖通孔(11)延伸到所述框体(1)的外部;
分别调节所述吹脚调节端(7)、除霜调节端(8)、吹面调节端(9)能够实现所述框体(1)吹风模式在吹脚模式、除霜模式、吹面模式之间的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第三通风口、第四通风口、第五通风口、第六通风口,所述框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七通风口、第八通风口、第九通风口、第十通风口、第十一通风口、第十二通风口;
所述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第三通风口、第四通风口、第五通风口、第六通风口分别与第七通风口、第八通风口、第九通风口、第十通风口、第十一通风口、第十二通风口相对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脚壳体(2)包括主轴以及在主轴上依次均匀间隔设置有七个分割片;
七个所述分割片将主轴的周向空间分割成第一通风区、第二通风区、第三通风区、第四通风区、第五通风区、第六通风区;
其中,所述第一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通风口、第七通风口;
所述第二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二通风口、第八通风口;
所述第三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三通风口、第九通风口;
所述第四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四通风口、第十通风口;
所述第五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五通风口、第十一通风口;
所述第六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六通风口、第十二通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脚壳体(2)上所述第三通风区、第四通风区沿周向设置有环形的第三包围体、第四包围体;
所述第三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三包围体通孔;
所述第四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四包围体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壳体(3)与第二通风区、第五通风区相对应的区域的周向分别设置有第二包围体、第五包围体;
所述第二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二包围体通孔;
所述第五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五包围体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面壳体(4)与第一通风区、第六通风区相对应的区域的周向分别设置有第一包围体、第六包围体;
所述第一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一包围体通孔;
所述第六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六包围体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脚调节端(7)、除霜调节端(8)、吹面调节端(9)延伸到框体盖通孔(11)外部的尺寸依次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脚调节端(7)、除霜调节端(8)、吹面调节端(9)分别为吹脚壳体(2)、除霜壳体(3)、吹面壳体(4)转动的驱动端并能够根据驱动源的具体结构选择相匹配的连接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盖(5)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框体(1)上。
10.一种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1)、吹脚壳体(2)、除霜壳体(3)、吹面壳体(4)以及框体盖(5);
所述吹脚壳体(2)上设置有吹脚调节端(7);
所述除霜壳体(3)上设置有除霜调节端(8),所述吹脚壳体(2)安装在除霜壳体(3)的内部且吹脚调节端(7)穿过除霜调节端(8)并延伸到除霜调节端(8)的外部;
所述吹面壳体(4)上设置有吹面调节端(9),所述吹面壳体(4)套装在所述除霜壳体(3)的外部且所述除霜调节端(8)穿过吹面调节端(9)并延伸到吹面调节端(9)的外部,所述吹脚壳体(2)、除霜壳体(3)、吹面壳体(4)共同形成调节总成;
所述框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容纳空间(6),且所述框体(1)上设置有框体开口端(10),所述调节总成能够通过框体开口端(10)安装到第一容纳空间(6)中,所述框体盖(5)安装在框体开口端(10)上;
所述框体盖(5)的中部设置有框体盖通孔(11),吹脚调节端(7)、除霜调节端(8)、吹面调节端(9)都穿过框体盖通孔(11)延伸到所述框体(1)的外部;
分别调节所述吹脚调节端(7)、除霜调节端(8)、吹面调节端(9)能够实现所述框体(1)吹风模式在吹脚模式、除霜模式、吹面模式之间的转换;
所述框体(1)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第三通风口、第四通风口、第五通风口、第六通风口,所述框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七通风口、第八通风口、第九通风口、第十通风口、第十一通风口、第十二通风口;
所述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第三通风口、第四通风口、第五通风口、第六通风口分别与第七通风口、第八通风口、第九通风口、第十通风口、第十一通风口、第十二通风口相对布置;
所述吹脚壳体(2)包括主轴以及在主轴上依次均匀间隔设置有七个分割片;
七个所述分割片将主轴的周向空间分割成第一通风区、第二通风区、第三通风区、第四通风区、第五通风区、第六通风区;
其中,所述第一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通风口、第七通风口;
所述第二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二通风口、第八通风口;
所述第三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三通风口、第九通风口;
所述第四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四通风口、第十通风口;
所述第五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五通风口、第十一通风口;
所述第六通风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六通风口、第十二通风口;
所述吹脚壳体(2)上所述第三通风区、第四通风区沿周向设置有环形的第三包围体、第四包围体;
所述第三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三包围体通孔;
所述第四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四包围体通孔;
所述除霜壳体(3)与第二通风区、第五通风区相对应的区域的周向分别设置有第二包围体、第五包围体;
所述第二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二包围体通孔;
所述第五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五包围体通孔;
所述吹面壳体(4)与第一通风区、第六通风区相对应的区域的周向分别设置有第一包围体、第六包围体;
所述第一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一包围体通孔;
所述第六包围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六包围体通孔;
所述吹脚调节端(7)、除霜调节端(8)、吹面调节端(9)延伸到框体盖通孔(11)外部的尺寸依次变小;
所述吹脚调节端(7)、除霜调节端(8)、吹面调节端(9)分别为吹脚壳体(2)、除霜壳体(3)、吹面壳体(4)转动的驱动端并能够根据驱动源的具体结构选择相匹配的连接结构。
CN202022255870.7U 2020-10-12 2020-10-12 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 Active CN2131676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55870.7U CN213167638U (zh) 2020-10-12 2020-10-12 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55870.7U CN213167638U (zh) 2020-10-12 2020-10-12 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67638U true CN213167638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78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55870.7U Active CN213167638U (zh) 2020-10-12 2020-10-12 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676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00790C (en) Hvac system for truck sleepers
CN201506355U (zh) 以远程启动操作控制车辆气候控制系统的系统
US20130299128A1 (en) Air-conditioned seat for a cabin of a vehicle
US20080099184A1 (en) Heater core and air conditioner for an automomile equipped with same
CN113103840B (zh) 车载顶置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CN1049865C (zh) 空气通路转换装置及车用空调装置
CN213167638U (zh) 适用于汽车空调的调节机构
CN206544444U (zh) 用于车辆的空气调节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WO2022008985A1 (en) Vehicle ventilation system
CN103587419B (zh) 工程机械及其仪表台装置
CN105835656B (zh) 车辆的空调系统以及具有它的电动汽车
CN112319179A (zh) 一种应用轴流式鼓风机的汽车空调
CN211641760U (zh) 汽车空调
CN212618743U (zh) 空调室内机
US7191825B2 (en) Separately air-conditionable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unit
CN201986329U (zh) 车载空调鼓风机调速模块
CN219256997U (zh) 车辆
CN217329980U (zh) 一种空调内机及驻车空调
CN214984710U (zh) 一种高效中置式空调
CN204853849U (zh) 一种双空调系统控制装置
CN113858918A (zh) 一种三温区空调结构
CN212195190U (zh) 一种汽车座椅
CN214215419U (zh) 车载智能空调控制装置
CN110962544A (zh) 一种汽车空调
KR101064125B1 (ko) 실내 구획화에 따른 대형차량의 에어컨디션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