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40309U - 滑橇 - Google Patents

滑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40309U
CN213140309U CN202020736467.3U CN202020736467U CN213140309U CN 213140309 U CN213140309 U CN 213140309U CN 202020736467 U CN202020736467 U CN 202020736467U CN 213140309 U CN213140309 U CN 213140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kid
pair
supporting device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3646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军
刘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aodia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Zhidian Intelligent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Zhidian Intelligent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Zhidian Intelligent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3646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40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40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40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滑橇,包括底架、多个旋转底座和多个支撑装置,所述旋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架的工作面上,所述支撑装置一一对应活动安装于所述旋转底座上,且相对所述底架具有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所述多个支撑装置通过切换各自工作状态适应至少两种车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切换支撑装置的工作状态以改变滑橇所适应的车型,从而使得滑橇能够适应多种车型,提高了滑橇的适应性,且切换时间极短。

Description

滑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滑橇。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领域中,为提高生产效率,通常选择滑橇作为输送平台上的输送装置。滑橇的设计主要是依据车身规格尺寸及定位要求进行设备。目前,滑橇一般只适应于某一车型的装配使用功能,很难应用于后续车型的开发,使得滑橇适应性差。在汽车开发过程中需要生产专门的滑橇以满足新车型的要求,提高了汽车开发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滑橇适应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橇,包括底架、多个旋转底座和多个支撑装置,所述旋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架的工作面上,所述支撑装置一一对应活动安装于所述旋转底座上,且相对所述底架具有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所述多个支撑装置通过切换各自工作状态适应至少两种车型。
可选地,所述旋转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旋转部和限位部,所述底座本体相对所述底架的工作面固定设置,所述旋转部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上,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旋转部连接,所述限位部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上,用于限制所述支撑装置转动。
可选地,所述底座本体包括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两个侧板以及连接两个所述侧板的背板,两个所述侧板相对设置,所述背板和两个所述侧板形成有安装所述支撑装置的安装空间,所述旋转部安装在所述侧板的相对所述背板的一侧上,且所述限位部在所述工作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旋转部和所述支撑装置在所述工作面上的投影之间。
可选地,所述旋转部包括旋转轴以及固连于所述旋转轴上的旋转耳板,所述旋转轴转动设置于两个所述侧板上,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旋转耳板连接。
可选地,两个所述侧板上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同时卡设于两个所述卡槽内。
可选地,一个所述侧板上在所述卡槽对应位置设置有安装部,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且两个所述卡槽均位于所述限位杆的转动平面内。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耳板,所述限位杆还包括贯穿两个所述侧耳板的连接件,两个所述侧耳板之间形成有间隔空间,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位于所述间隔空间内且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侧耳板可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成对设置的前支撑装置和成对设置的后支撑装置,所述前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车身前部,所述后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车身后部,所述前支撑装置和所述后支撑装置的数量之和至少为3对,任一对所述前支撑装置和任一对所述后支撑装置均分别沿所述底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一对所述前支撑装置至少与一对所述后支撑装置配对支撑对应的车型。
可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立柱、设置于所述立柱上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开口远离所述工作面设置,所述限位槽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底架的宽度方向对应,所述立柱的远离所述支撑块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底座连接,所述后支撑装置的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凸设有定位销。
可选地,各对所述前支撑装置的旋转区域彼此错开设置,且各对所述后支撑装置的旋转区域彼此错开设置。
本申请提供的滑橇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中,支撑装置一一对应活动安装于旋转底座上,且相对底架具有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多个支撑装置通过切换各自工作状态适应至少两种车型;当滑橇上通过旋转底座安装了与多种车型尺寸匹配的多种支撑装置时,通过改变支撑装置的使用状态改变滑橇所适应的车型,从而使得滑橇能够适应多种车型,提高了滑橇的适应性。且只需通过切换支撑装置的工作状态,就能快速切换车型,切换时间极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滑橇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底座的三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滑橇的正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支撑装置与旋转底座组合后的三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支撑装置与旋转底座组合后的三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滑橇;110-底架;120-旋转底座;121-底座本体;122-侧板;1221- 侧耳板;123-背板;124-旋转部;1241-旋转轴;1242-旋转耳板;125-限位部;1251-限位杆;1252-连接件;1253-套筒;130-支撑装置;131-前支撑装置;132- 后支撑装置;133-立柱;134-支撑块;135-限位槽;136-定位销;140-支撑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滑橇进行说明。
参见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滑橇100,包括底架110、多个旋转底座120和多个支撑装置130,旋转底座120设置于底架110的工作面上,支撑装置130一一对应活动安装于旋转底座120上,支撑装置130相对底架110 具有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多个支撑装置130通过切换各自工作状态适应至少两种车型。
其中,旋转底座120设置于底架110的工作面上,可以为旋转底座120直接连接于工作面,也可以为旋转底座120间接连接于工作面。
其中,支撑装置13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支撑装置130通过切换工作状态至少能够满足两种以上车型的装配要求。可以通过多个支撑装置130中的几个支撑装置130配合满足某一种车型的装配要求。
其中,旋转底座120能够带动支撑装置130转动并悬停在预设角度上,支撑装置130通过旋转底座120与底架110的工作面呈多个角度设置,以实现支撑装置130相对底架110具有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通过旋转底座120带动支撑装置130在预设角度上的悬停以改变支撑装置130的工作状态。例如,旋转底座120带动支撑装置130垂设于工作面,此时支撑装置130投入装配处于支撑状态中,旋转底座120旋转带动支撑装置130平行于工作面,此时支撑装置 130结束装配处于收纳状态。
优选地,支撑装置130通过旋转底座120与底架110的工作面呈垂直和水平两个角度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是指支撑装置130的支撑方向与底架110的工作面呈垂直和水平两个角度设置。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滑橇100通过支撑装置130支撑车身,以便于工作人员对车身进行喷涂、检测、装配等操作。
本实施例中,通过改变支撑装置130的使用状态可以改变滑橇100所适应的车型,从而使得滑橇100能够适应多种车型,提高了滑橇100的适应性,且只需切换支撑装置130的工作状态,就能快速切换车型,切换时间极短。
参见图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旋转底座120包括底座本体121、旋转部 124和限位部125,底座本体121相对底架110的工作面固定设置,旋转部124 转动设置于底座本体121上,支撑装置130与旋转部124连接,限位部125可拆卸的设置于底座本体121上,用于限制支撑装置130转动。
其中,旋转部124与支撑装置130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可拆卸式连接。例如,支撑装置130采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旋转部124上,又例如,支撑装置130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旋转部124上。
其中,限位部125设置于底座本体121上,用于限制支撑装置130转动。示例地,限位部125为限位螺栓,支撑装置130和底座本体121上均设置有与限位螺栓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孔,通过限位螺栓连接支撑装置130和底座本体121以达到限制支撑装置130转动的目的,当拆离限位螺栓时则可以支撑装置130的工作状态。示例地,限位部125还可以为卡设旋转部124的卡环。例如旋转部124的旋转轴1241的端部上套设卡环,卡环的内壁设置有内齿,旋转轴1241的端部设置有与内齿啮合的外齿,同时卡环可拆卸的设置在底座本体 121上,当取下卡环时旋转部124可转动,当套上卡环时旋转部124不可转动。
其中,底座本体121相对底架110的工作面固定设置,可以为底座本体121 直接固定连接于底架110的工作面上,也可以为底座本体121间接固定连接于底架110的工作面上。
继续参见图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底座本体121包括底板、设置于底板上的两个侧板122以及连接两个侧板122的背板123,两个侧板122相对设置,背板123和两个侧板122形成有安装空间,旋转部124安装在侧板122的相对背板123的一侧上,且支撑装置130位于安装空间内,限位部125在底架110 工作面上的投影位于旋转部124和支撑装置130在底架110工作面上的投影之间。优选地,限位部125设置在侧板122上。
其中,侧板122、背板123和侧板122依次连接形成上述安装空间。
可选地,背板123的上端面与侧板122的上端面平行设置。其中,上端面是指与基本工作面背离的端面。
可选地,背板123与侧板122焊接。
其中,旋转部124安装在侧板122的相对背板123的一侧上是指旋转部124 连接两个侧板122的与背板123相对的侧面,旋转部124能够带动支撑装置130 朝远离背板123的方向翻转。
其中,安装空间的大小应当支持支撑装置130能够在旋转部124的带动下翻转。示例地,从旋转部124的横截面上看,旋转部124的旋转中心距所述支撑装置130外壁的最大距离应当不大于旋转部124的旋转中心距离背板123的最小距离。进一步地,当旋转部124与支撑装置130的连接部位越靠近支撑装置130的下端时,从前述横截面看,旋转部124的旋转中心距所述支撑装置130 外壁的最大距离越小,所需要的安装空间最越小。因此,将旋转部124与支撑装置130的连接不稳设置在支撑装置130的下端,从而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其中,限位部125在底架110工作面上的投影位于旋转部124和支撑装置 130在底架110工作面上的投影之间,使得限位部125能在翻转方向上限制支撑装置130的转动。
参加图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承上例,旋转部124包括旋转轴1241以及固连于旋转轴1241上的旋转耳板1242,旋转轴1241转动设置于两个侧板122 上,支撑装置130与旋转耳板1242连接。示例地,支撑装置130与旋转耳板 1242焊接。旋转耳板124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旋转耳板1242沿旋转轴1241 的轴向间隔空间设置,以提高支撑装置130的安装稳定性。优选地,旋转耳板 1242的数量为两个,兼顾成本和安装强度。
可选地,背板123的下端面距底架110工作面的距离大于旋转轴1241的轴线距底架110工作面的距离,即背板123只连接了两个侧板122的上部分,两个侧板122的下部分为开放式,这样的设计有助于避免支撑装置130转动时与背板123发生干涉,同时也有助于降低耗材。
参加图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承上例,两个侧板12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限位部125包括限位杆1251,限位杆1251同时卡设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分别设置于两个侧板 122的上端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限位部125卡设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实现限位部125对支撑装置130转动的限制。将限位部125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中取出即可消除限位部125队支撑装置130转动的限制。
优选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横截面延伸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对应地,限位杆1251为直杆。
其中,限位杆1251可以为圆钢制件。
进一步地,一个侧板122上在与卡槽对应位置设置有安装部,限位杆1251 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部上,且两个卡槽均位于限位杆的转动平面内。当需要取消对支撑装置130转动的限制时,转动限位杆1251即可,操作更加便捷。
优选地,安装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耳板1221以及贯穿两个侧耳板1221 的连接件1252,两个侧耳板1221之间形成有间隔空间,限位杆1251的一端位于间隔空间内且与连接件1252连接,连接件与侧耳板1221可转动连接。
其中,两个侧耳板1221均与侧板122连接。
其中,限位杆1251的一端在间隔空间内与连接件1252的外壁连接。优选地,连接件1252的位于间隔空间内的外壁上套设有套筒1253,限位杆1251的一端与套筒1253连接,例如焊接连接。
其中,连接件1252可以螺栓和螺母的组合。
通过本实施例,当需要切换车型时,只需要将解除限位件的限制,通过旋转部124带动支撑装置130旋转至水平位置,即通过旋转部124带动支撑装置 130翻转平放,或者通过旋转部124带动支撑装置130旋转至垂直放置,并开启限位件的限制,即可实现车型的切换,切换时间极短。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的支撑装置130可以为现有技术的多种,在此不限制。
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130的一种优选方案,包括成对设置的前支撑装置131和成对设置的后支撑装置132,前支撑装置131用于支撑车身前部,后支撑装置132用于支撑车身后部,前支撑装置131和后支撑装置132的数量之和至少为3对,任一对前支撑装置131和任一对后支撑装置132 均分别沿底架110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一对前支撑装置131至少与一对后支撑装置132配对支撑对应的车型。
其中,底架110长度方向是指与车身长度方向对应的方向。
示例地,参加图3,前支撑装置131的数量为2对,后支撑装置132的数量为3对,其中一对前支撑装置131与其中二对后支撑装置132分别配对时能分别适应第一种车型和第二种车型,另一对前支撑装置131与另一对后支撑装置132配对时能适应第三种车型。如此,通过多个支撑装置130的设置实现了一个滑橇100支持多种车型,具体应用于某种车型时,将该车型对应的前支撑装置131和后支撑装置132调整为可使用状态,其他的前支撑装置131和后支撑装置132调整为不使用状态即可。而调整前支撑装置131或后支撑装置132 的使用状态通过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旋转底座120即可。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图5,支撑装置130包括立柱133、设置于立柱133上的支撑块134,支撑块134上设置有限位槽135,限位槽135的开口远离底架110工作面设置,限位槽135的宽度方向与底架110的宽度方向对应,立柱133的远离支撑块134的一端与旋转底座120连接,后支撑装置132的限位槽135的槽底凸设有定位销136。
其中,支撑块134可以为聚氨酯制件。
其中,立柱133安装于背板123与两个侧板122形成的安装空间内。
其中,限位槽135的宽度方向、底架110的宽度方向与车身的宽度方向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前支撑装置131和后支撑装置132均包括立柱133和支撑块134,通过前支撑装置131和后支撑装置132上均设置限位槽135,实现了车身在Y向和Z向的定位。其中,不同之处在于,后支撑装置132限位槽135的槽底凸设有定位销136,通过定位销136的设置可以实现车身X向的定位。其中Y向与车身宽度方向对应,Z向与车身高度方向对应,X向与车身长度方向对应。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130,可以快速实现车身X向、Y向和Z向定位,车身落位一致性好,能较好的保证车身滑橇100上抱具工具工装需求精度,减少人员操作安全隐患,提高整线运行效率。
优选地,为了避免前支撑装置131之间干涉,各对前支撑装置131的旋转区域彼此错开设置,且各对后支撑装置132的旋转区域彼此错开设置。例如,各对前支撑装置131对应的旋转底座120的旋转平面之间相互垂直,各对后支撑装置132对应的旋转底座120的旋转平面之间相互垂直。示例地,一对前支撑装置131对应的旋转平面与车身长度方向平行,相邻的一对前支撑装置131 对应的旋转平面与车身长度方向垂直。通过这种设计,可避免切换支撑装置130 的使用状态时支撑装置130之间发生干涉。
可以理解地,各对支撑装置130之间的安装位置可以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参见图1,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滑橇100还包括支撑底板140,支撑底板140设置在底架110上,旋转底座120设置在支撑底板140上。优选地,在支撑底板140上铣百格,方便支撑装置130柔性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百格上设置有安装孔,旋转底座120通过连接件安装在安装孔内。例如,旋转底座120的底座本体121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孔内。
可选地,支撑底板140包括两块前支撑底板140和一块后支撑底板140,两块前支撑底板140沿底架110长度方向上的中心对称布置。成对的前支撑装置131分别设置在两块钱支撑底板140上。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滑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多个旋转底座和多个支撑装置,所述旋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架的工作面上,所述支撑装置一一对应活动安装于所述旋转底座上,且相对所述底架具有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所述多个支撑装置通过切换各自工作状态适应至少两种车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旋转部和限位部,所述底座本体相对所述底架的工作面固定设置,所述旋转部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上,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旋转部连接,所述限位部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上,用于限制所述支撑装置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包括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两个侧板以及连接两个所述侧板的背板,两个所述侧板相对设置,所述背板和两个所述侧板形成有安装所述支撑装置的安装空间,所述旋转部安装在所述侧板的相对所述背板的一侧上,且所述限位部在所述工作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旋转部和所述支撑装置在所述工作面上的投影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包括旋转轴以及固连于所述旋转轴上的旋转耳板,所述旋转轴转动设置于两个所述侧板上,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旋转耳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上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同时卡设于两个所述卡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橇,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侧板上在所述卡槽对应位置设置有安装部,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且两个所述卡槽均位于所述限位杆的转动平面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耳板,所述限位杆还包括贯穿两个所述侧耳板的连接件,两个所述侧耳板之间形成有间隔空间,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位于所述间隔空间内且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侧耳板可转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滑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成对设置的前支撑装置和成对设置的后支撑装置,所述前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车身前部,所述后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车身后部,所述前支撑装置和所述后支撑装置的数量之和至少为3对,任一对所述前支撑装置和任一对所述后支撑装置均分别沿所述底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一对所述前支撑装置至少与一对所述后支撑装置配对支撑对应的车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立柱、设置于所述立柱上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开口远离所述工作面设置,所述限位槽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底架的宽度方向对应,所述立柱的远离所述支撑块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底座连接,所述后支撑装置的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凸设有定位销。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滑橇,其特征在于,各对所述前支撑装置的旋转区域彼此错开设置,且各对所述后支撑装置的旋转区域彼此错开设置。
CN202020736467.3U 2020-05-07 2020-05-07 滑橇 Active CN213140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6467.3U CN213140309U (zh) 2020-05-07 2020-05-07 滑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6467.3U CN213140309U (zh) 2020-05-07 2020-05-07 滑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40309U true CN213140309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08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36467.3U Active CN213140309U (zh) 2020-05-07 2020-05-07 滑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403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59722B1 (en) Led display cabinet transport vehicle
CN213140309U (zh) 滑橇
CN107714333B (zh) 用于旋转座椅的锁定解锁装置及其在轮椅车上的应用
CN211109487U (zh) 一种夹具切换转向机构
CN210000259U (zh) 一种适用于搅拌车用固定灯具和牌照的装置
CN219602069U (zh) 一种起重臂运输工装及运输车
CN219902065U (zh) 转接组件及燃料电池系统翻转装置
CN108501902B (zh) 一种定位支腿
KR200465149Y1 (ko) 차체 용접지그의 차종 절환장치
CN210789884U (zh) 一种用于汽车仪表板装配的双工位旋转装置
CN218964512U (zh) 一种压接横梁机构及焊接工装
CN216227890U (zh) 一种侧传动多角度装调装置
CN213439388U (zh) 拆卸工具
CN220682496U (zh) 一种车载移动式植物工厂
CN219176820U (zh) 一种便于定位安装的中桥制动连接法兰
CN215846593U (zh) 一种旋转切换定位机构
CN217832385U (zh) 一种机器人焊接用梁尾组对焊接工装
CN214331973U (zh) 一种相机倾斜角度微调机构
CN218946787U (zh) 组焊工装
CN220760628U (zh) 钢结构矫正机构和钢结构生产装置
CN214519780U (zh) 一种检修工装
CN212596569U (zh) 限位工装件及带有限位工装件的待喷漆车体
CN212399314U (zh) 一种柔性化仪表台分装设备
CN218504397U (zh) 一种城轨车辆中心销翻转安装装置
CN214978907U (zh) 一种焊接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1

Address after: Room 368, 302, 211 Fute North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0120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Xiaodia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2000 public office Room 501, 4th floor, Zhongchuang space, phase 2.1 D R & D plant, Xinma power innovation park, 899 Xianyue Ring Road, Tianyuan District, Zhu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nan Zhidian intelligent New Energy Vehicl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