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39174U - 配送中转舱和无人车 - Google Patents

配送中转舱和无人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39174U
CN213139174U CN202021815063.XU CN202021815063U CN213139174U CN 213139174 U CN213139174 U CN 213139174U CN 202021815063 U CN202021815063 U CN 202021815063U CN 213139174 U CN213139174 U CN 213139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cargo
transfer
loading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1506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春雨
陈思瀚
王欣
盛传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irlang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irlang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irlang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irlang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1506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39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39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39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配送中转舱和无人车,所述配送中转舱(10)包括:舱体(1),所述舱体(1)上设置有用于与无人车(30)之间交接货物的第一装卸口(11);起降平台(2),所述起降平台(2)设置于所述舱体(1)并且具有供无人机(20)停放的停放区,该停放区形成有供货物装卸于所述无人机(20)的第二装卸口(21);传送交接机构,所述传送交接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装卸口(11)和所述第二装卸口(21)之间传送货物,并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装卸口(11)在所述舱体(1)和所述无人车(30)之间交接所述货物。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配送中转舱能够降低无人机和无人车之间货物对接的难度。

Description

配送中转舱和无人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物流配送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配送中转舱和无人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电商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需求的急剧上升,利用无人机进行配送已成为物流运输领域的发展趋势。在无人机配送过程中,无人机通常按照固定航线将货物从配送站送到无人机与无人车的货物交接地,然后将货物投递给无人车,最终由无人车完成货物的配送。
在相关技术中,无人机与无人车之间采用直接对接的方式来实现货物传递,因而对无人机的悬停精度、降落精度、停车精度、收货装置尺寸以及对接流程及环境控制等都有较高要求,从而提高了无人机和无人车之间货物对接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送中转舱,该配送中转舱能够降低无人机和无人车之间货物对接的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配送中转舱,所述配送中转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无人车之间交接货物的第一装卸口;起降平台,所述起降平台设置于所述舱体并且具有供无人机停放的停放区,该停放区形成有供货物装卸于所述无人机的第二装卸口;传送交接机构,所述传送交接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装卸口和所述第二装卸口之间传送货物,并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装卸口在所述舱体和所述无人车之间交接所述货物。
可选地,所述传送交接机构包括承接机构和交接机构,所述承接机构包括可接近或远离所述第二装卸口地运动的承接平台,所述交接机构包括可接近、远离或穿过所述第一装卸口地运动的交接平台,所述承接平台能够与所述交接平台对齐,以允许货物在所述承接平台和所述交接平台之间中转。
可选地,所述承接平台位于所述第二装卸口的下方,所述承接机构包括用于使所述承接平台沿Z向往复移动的承接运动机构,所述交接机构包括用于使所述交接平台接近、远离或穿过所述第一装卸口往复移动的交接运动机构,其中,所述交接平台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承接平台的开口,所述承接平台沿Z向移动穿过所述开口时,所述货物从所述承接平台和所述交接平台中的一者转移至另一者上。
可选地,所述传送交接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承接平台与所述第二装卸口之间的货物定位机构,所述货物定位机构用于定位所述承接平台上的货物,以允许所述货物穿过所述第二装卸口。
可选地,所述货物定位机构包括夹正机构,所述夹正机构设置于所述承接平台的上方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通过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相对运动能够将所述承接平台上的货物至所述第二装卸口在所述承接平台上的投影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形成为L型夹持件,并且分别连接有伸缩推杆,所述货物由货箱承载,所述货箱为方形货箱,两个 L型夹持件分别与该方形货箱的两个对角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交接机构包括设置所述交接平台的X向移动机构,所述X 向移动机构配置为使得所述交接平台朝向、远离或穿过所述第一装卸口地运动且包括第一交接位置和第二交接位置,在所述第一交接位置,使得所述交接平台与所述承接平台对齐,在所述第二交接位置,使得所述交接平台穿过所述第一装卸口伸出到所述舱体外而能够与所述无人车交接所述货物。
可选地,所述X向移动机构包括X向传送带,该X向传送带的上表面构造为所述交接平台,在所述第二交接位置,所述X向传送带使得所述货物从所述舱体内穿过所述第一装卸口移动到所述舱体外以与所述无人车交接。
可选地,所述X向传送带为两条平行设置,该两条X向传送带之间的间隙形成供所述承接平台穿过的开口。
可选地,所述交接机构包括安装架,所述X向移动机构包括X向导轨,所述安装架可滑动地设置在该X向导轨上,所述交接平台可相对于所述安装架沿X向运动地安装在该安装架上。
可选地,所述配送中转舱包括顶盖,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起降平台的上方并且具有第一盖门和第二盖门,所述第一盖门和所述第二盖门相向移动,以封闭所述起降平台,所述第一盖门和所述第二盖门相背移动,以露出所述起降平台,所述起降平台上设置有自动门,以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装卸口;所述配送中转舱还包括无人机推正机构,以在所述无人机降落后将无人机推正到所述第二装卸口。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无人车,所述无人车是与上述的配送中转舱对接的无人车,所述无人车包括货舱,所述货舱具有供所述传送交接机构伸入的货舱口。
可选地,所述货舱内设置有承载货物的凸台,所述凸台的两端与所述货舱的底板之间分别形成有避让槽,以避让所述传送交接机构;所述货舱口设置有货舱门,以封闭或打开所述货舱口。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配送中转舱中,通过传送交接结构在第一装卸口和第二装卸口之间传送货物,以能够将货物从无人机和无人车一者中卸载并对应地装卸于另一者中,其中,传送交接机构能穿过第一装卸口在舱体和无人车之间交接货物,以在第一装卸口将货物装卸于无人车,并且起降平台的停放区上形成有供货物装卸于无人机的第二装卸口,以在第二装卸口将货物装卸于无人机,从而实现货物在无人机和无人车之间的双向传送。因此,通过本公开提供的配送中转舱能够简化无人机和无人车之间的对接过程,以降低无人机和无人车之间对接的难度,从而能够提高对接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配送中转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无人机和无人车;
图2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配送中转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第一装卸口和第二装卸口;
图3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配送中转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配送中转舱中的传送交接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配送中转舱中的货物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无人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配送中转舱;1-舱体;11-第一装卸口;2-起降平台;21-第二装卸口;22-自动门;3-承接机构;31-承接平台;32-撑杆;33-升降导轨;34-连接座; 4-交接机构;41-交接平台;411-开口;421-X向导轨;422-滑座;43-X向传送带;431-连接杆;44-安装架;441-立柱;442-安装底板;5-货物定位机构; 51-夹正机构;511-第一夹持件;512-第二夹持件;513-伸缩推杆;6-顶盖; 61-第一盖门;62-第二盖门;7-无人机推正机构;71-X向推正导轨;72-Y向推正导轨;20-无人机;30-无人车;301-货舱;3011-凸台;3012-底板;302- 货舱口;303-货舱门;40-货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定义配送中转舱10具有相互垂直的X方向、Y方向和Z 方向,其中,X方向为配送中转舱10的纵向方向,对应深度,限定前、后方位,Y方向为配送中转舱10的横向方向,对应长度,限定左、右方位,Z 方向为配送中转舱10的垂向方向,对应高度,限定上、下方位,具体地,以配送中转舱10的第一装卸口11对应的一侧为前,当用户面向第一装卸口 11站立时,用户所面向的方位为前,反之为后,左手对应的一侧为左,右手对应的一侧为右,头部对应的一侧为上,脚部对应的一侧为下。另外,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内、外”是相对于部件本身轮廓而言的内、外。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配送中转舱,参考图1至图5所示,配送中转舱10包括:舱体1,舱体1上设置有用于与无人车30之间交接货物的第一装卸口11;起降平台2,起降平台2设置于舱体1并且具有供无人机20停放的停放区,该停放区形成有供货物装卸于无人机20的第二装卸口21;传送交接机构,传送交接机构用于在第一装卸口11和第二装卸口 21之间传送货物,并能够穿过第一装卸口11在舱体1和无人车30之间交接货物。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配送中转舱中,通过传送交接结构在第一装卸口11和第二装卸口21之间传送货物,以能够将货物从无人机20 和无人车30一者中卸载并对应地装卸于另一者中,其中,传送交接机构能穿过第一装卸口11在舱体1和无人车30之间交接货物,以在第一装卸口11 将货物装卸于无人车30,并且起降平台2的停放区上形成有供货物装卸于无人机20的第二装卸口21,以在第二装卸口21将货物装卸于无人机20,从而实现货物在无人机20和无人车30之间的双向传送。因此,通过本公开提供的配送中转舱能够简化无人机20和无人车30之间的对接过程,以降低无人机20和无人车30之间对接的难度,从而能够提高对接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无人机可以是具有货舱、用于运送货物的任意型号的无人机,可以根据运送货物大小而选用不同载重、不同货舱容量的无人机,相应地,起降平台2、传送交接机构、第一装卸口11以及第二装卸口21可以根据无人机的型号以及货物大小适应性设计,以应用在不同的物流场景中,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制。此外,上述无人机可以具有内置或外挂的货舱,该货舱中可以设置有用于固定货物的锁定机构,以避免货物在运输途中掉落或者发生移动(例如晃动或者摆动)。其中,该锁定机构可以为电动卡扣、自动开关门等机构,当货物被传送至该货舱中时,锁定机构可以自动地锁止货物,当卸货时,锁定机构可以自动地释放货物,使货物从货舱中卸出。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3和图4所示,传送交接机构可以包括承接机构3和交接机构4,承接机构3包括可接近或远离第二装卸口21地运动的承接平台31,交接机构4包括可接近、远离或穿过第一装卸口11地运动的交接平台41,承接平台31能够与交接平台41对齐,以允许货物在承接平台31和交接平台41之间中转。其中,承接平台31接近或远离第二装卸口21地运动以能够承接无人机20的货物或能够允许承接平台31 上的货物装载于第二装卸口21,交接平台41接近、远离或穿过第一装卸口 11地运动以能够将交接平台41上的货物装载至无人车30上或从无人车30 上卸载货物至交接平台41上,而承接平台31和交接平台41对齐时,货物能够在承接平台31和交接平台41之间中转,从而能够实现货物在无人机20 和无人车30之间的双向传送。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3和图4所示,承接平台31 可以位于第二装卸口21的下方,承接机构3包括用于使承接平台31沿Z向往复移动的承接运动机构,承接运动机构使得承接平台31沿Z向往复移动,当承接平台31沿Z向移动至接近第二装卸口21时,货物能够在承接平台 31和无人机20之间双向传送。当承接平台31沿Z向移动至接近交接平台 41并且与交接平台41对齐时,货物能够在承接平台31和交接平台41之间中转。交接机构4包括用于使交接平台41接近、远离或穿过第一装卸口11 往复移动的交接运动机构,交接运动机构使得交接平台41接近、远离或穿过第一装卸口11往复移动,当交接平台41接近并穿过第一装卸口11时,货物能够在交接平台41和舱体1外部的无人车30之间双向传送。当交接平台41远离第一装卸口11并与承接平台31对齐时,货物能够在承接平台31 和交接平台41之间中转。其中,参考图4所示,交接平台41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承接平台31的开口411,承接平台31沿Z向移动穿过开口411时,货物从承接平台31和交接平台41中的一者转移至另一者上。这里,开口411 设置为能够避让承接平台31并且能够使得货物从承接平台31和交接平台41 中的一者转移至另一者上,以能够实现货物在交接平台41和承接平台31上的双向传送。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当承接有货物的承接平台31沿Z 向向下移动至穿过开口411时,货物从承接平台31落入到交接平台41上。而当交接平台41承接有货物时,承接平台31沿Z向向上移动至越过开口 411时,货物从交接平台41落入到承接平台31上。
其中,承接机构3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择地,参考图3和图4所示,承接机构3包括撑杆32和升降导轨33,撑杆32构造为一端通过连接座34可滑动地安装于升降导轨33,以使得撑杆32能够在升降导轨33 上沿Z向往复移动,撑杆32的另一端设置有承接平台31,即撑杆32在升降导轨33上沿Z向往复移动,以带动承接平台31沿Z向往复移动。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中,承接机构3还可以是其它的配置方式,对此,本公开不作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应性选择。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3和图5所示,传送交接机构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承接平台31与第二装卸口21之间的货物定位机构5,货物定位机构5用于定位承接平台31上的货物,以允许货物穿过第二装卸口 21。其中,通过货物定位机构的设置可以使得承接平台31上的货物穿过第二装卸口21以能够装载于无人机20,即,货物能够在无人机20与承接平台 31之间双向传递,并且货物能够在承接平台31和交接平台41之间中转,也就是说,货物能够在第一装卸口11和第二装卸口21之间双向传送。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货物定位机构5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择地,参考图5所示,货物定位机构5可以包括夹正机构51,夹正机构51设置于承接平台31的上方并包括第一夹持件511和第二夹持件 512,通过第一夹持件511和第二夹持件512的相对运动能够将承接平台31 上的货物至第二装卸口21在承接平台31上的投影面上,从而使得在承接运动机构沿Z向向上移动时,承接平台31上的货物能够穿过第二装卸口21,以装载于无人机20。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货物定位机构5还可以是其它的配置方式,对此,本公开不作任何限制。
其中,为了使得承接平台31上的货物能够穿过第二装卸口21,第一夹持件511和第二夹持件512分别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构造。可选择地,参考图5所示,第一夹持件511和第二夹持件512分别形成为L型夹持件,并且分别连接有伸缩推杆513,货物由货箱40承载,货箱40为方形货箱,两个L型夹持件分别与该方形货箱的两个对角相对应。在将货箱40推至第二装卸口21在承接平台31上的投影面上时,两个L型夹持件分别与该方形货箱的两个对角相对应,并且分别通过控制第一夹持件511和第二夹持件512 上的伸缩推杆513的伸缩,以能够将货箱推正至第二装卸口21在承接平台 31上的投影面上。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511和第二夹持件512分别还可以是其它的配置方式,例如,当货箱40为筒形货箱时,第一夹持件511和第二夹持件512分别可以构造为与该筒形货箱对应的C型夹持件或圆圈型夹持件,对此,本公开不作任何限制。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交接机构4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择地,参考图3和图4所示,交接机构4可以包括设置交接平台41 的X向移动机构,X向移动机构配置为使得交接平台41朝向、远离或穿过第一装卸口11地运动且包括第一交接位置和第二交接位置,在第一交接位置,使得交接平台41与承接平台31对齐,以使得货物能够在承接平台31 和交接平台41之间中转,在第二交接位置,使得交接平台41穿过第一装卸口11伸出到舱体1外而能够与无人车30交接货物,以使得货物能够在交接平台41和舱体1外部的无人车30之间双向传送。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中,交接机构4还可以是其他的配置方式,例如,交接机构4还可以包括使得交接平台41沿Y向移动的Y向移动机构42,以便于调试并使得交接平台41 能够准确地穿过第一装卸口11等,对此,本公开不作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应性地选择。
其中,X向移动机构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择地,参考图3 和图4所示,X向移动机构可以包括X向传送带43,该X向传送带43的上表面构造为交接平台41,在第二交接位置,X向传送带43使得货物从舱体 1内穿过第一装卸口11移动到舱体1外以与无人车30交接。
进一步可选择的是,X向移动机构可以包括下文所述的X向导轨421 和滑座422,滑座422可滑动地安装于X向导轨421上,并且X向传送带 43自身的转动能够使得X向传送带43上的交接平台41相对于下文所述的安装架44沿X向运动。
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X向移动机构还可以是其他的配置方式,例如,X向移动机构可以仅包括X向传送带43,X向传送带43的一端设置为能够使得交接平台41和承接平台31对齐,另一端设置为使得货物从舱体1 内穿过第一装卸口11移动到舱体1外以与无人车30交接等,对此,本公开不作任何限制。本公开仅以X向移动机构包括X向传送带43和X向导轨 421为例进行示例性介绍。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X向传送带4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参考图3和图4所示,X向传送带43为两条平行设置,该两条X向传送带43之间的间隙形成供承接平台31穿过的开口411,以在交接平台41 与承接平台31对齐时,能够避让承接平台31并且能够使得货物从承接平台 31和交接平台41中的一者转移至另一者上。另外,两个X向传送带43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杆431,以连接两个X向传送带43并且使得两个X向传送带43之间的间隙大致相同,以便与无人车30交接货物。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中,X向传送带43的数量还可以为多个,多个X向传送带43共同限定交接平台41,并且多个X向传送带43两两之间的间隙共同形成供承接平台31穿过的开口411,对此,本公开不做任何限制,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应性地选择。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4所示,交接机构4可以包括安装架44,X向移动机构包括X向导轨421,安装架44可滑动地设置在该 X向导轨421上,交接平台41可相对于安装架44沿X向运动地安装在该安装架44上。其中,参考图3和图4所示,X向移动机构还包括滑座422,滑座422可滑动地安装于X向导轨421上,安装架44包括立柱441,立柱441 下端固定安装在安装底板442上,立柱441上端可沿Z向滑动地安装有X 向传送带43,安装底板442的下端设置有多个滑座422,即,安装底板442 和立柱441以及立柱441上的X向传送带43均能够相对于X向导轨421沿 X向移动,另外,X向传送带43自身的转动能够使得X向传送带43上的交接平台41相对于安装架44沿X向运动。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和图2所示,配送中转舱10 可以包括顶盖6,顶盖6设置在起降平台2的上方并且具有第一盖门61和第二盖门62,第一盖门61和第二盖门62相向移动,以封闭起降平台2,第一盖门61和第二盖门62相背移动,以露出起降平台2,在无人机20与配送中转舱之间传送货物时,顶盖6的第一盖门61和第二盖门62相背移动以使得无人机20能够停落在起降平台2上,而当无人机20离开起降平台2后,顶盖6的第一盖门61和第二盖门62相向移动以封闭起降平台2,这样可以防止灰尘或者雨水落到起降平台2上而从进入第二装卸口21进入到配送中转舱10中,从而能够保证配送中转舱10内部的工作环境。
其中,参考图1至图3所示,起降平台2上可以设置有自动门22,以封闭或打开第二装卸口21,通过控制自动门22的开启可以用来传送无人机20 与配送中转舱之间的货物。
其中,配送中转舱10还包括无人机推正机构7,以在无人机20降落后将无人机20推正到第二装卸口21。参考图1和图2所示,无人机推正机构 7包括X向推正导轨71和Y向推正导轨72,无人机20降落后落入到X向推正导轨71和Y向推正导轨72,通过分别移动X向推正导轨71和Y向推正导轨72,以将无人机20推正到第二装卸口21的上方。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无人车,参考图6所示,无人车是与上述的配送中转舱对接的无人车,其中,无人车30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可选择地,参考图6所示,无人车30可以包括货舱301,货舱 301具有供传送交接机构伸入的货舱口302,传送交接机构能够穿过货舱口 302将货物装载于无人车30的货舱301上或者将无人车30的货舱301内的货物卸载下来。
其中,参考图6所示,货舱301内设置有承载货物的凸台3011,凸台 3011的两端与货舱301的底板3012之间分别形成有避让槽,以避让传送交接机构。即,在将货物装载于无人车30的货舱301上时,上述传送交接机构中的两个X向传送带43能够穿过货舱口302并且沿Z向下移,以使得两个X向传送带43分别落入到相应的避让槽中,此时,只需使得X向传送带43沿朝向配送中转舱10的方向移动即可将货物装载于无人车30的货舱301 上。在将无人车30的货舱301中的货物卸载时,X向传送带43沿朝向相应的避让槽的方向移动并插入到避让槽中,然后沿Z向上移使得货物落入到交接平台41上,即可将无人车30的货舱301中的货物卸载。此外,货舱口302 设置有货舱门303,以封闭或打开货舱口302,以便于无人车30在运行过程中,货舱301内的货物不会掉出,而在进行货物装卸时,只需控制货舱门303 打开以打开货舱口302即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货舱门303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货舱门303可以设置为自动门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无人车30还可以是其它的配置方式,对此,本公开不作任何限制。
在此,结合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公开提供的配送中转舱中货物的双向传送过程进行描述,其中,货物由货箱承载,参考图1至图6所示,在无人机 20将货箱通过配送中转舱10传送到无人车30上时,顶盖6的第一盖门61 和第二盖门62相背移动以使得无人机20能够停落在起降平台2上,然后控制第二装卸口21的自动门22打开,连接座34在升降导轨33向上滑动,以带动撑杆32以及撑杆32上方设置的承接平台31上移至第二装卸口21,以使得无人机20上的货箱能够从第二装卸口21落入到承接平台31上,接着, X向导轨421沿X方向移动至第一交接位置,连接座34在升降导轨33下移直至承接平台31与交接平台41对齐,此时,货箱从承接平台31中转到交接平台41上,然后X向导轨421和X向传送带43均沿X方向移动并使得交接平台41移动至第二交接位置,此时,交接平移41上的货箱伸出到舱体 1的外部并且插入到无人车30的货舱301中,X向传送带43在安装架44 下移,即可使得X向传送带43落入对应的避让槽中且货箱放置在货舱301 的凸台3011上,然后使得X向导轨421沿X方向移动至X向传送带43脱离避让槽即可完成货箱由无人机20传送到无人车30上。
在无人车30将货箱通过配送中转舱10传送到无人机20上时,首先,X 向导轨421沿X方向移动至X向传送带43插入到无人车30的货舱301的避让槽中,并且X向传送带43在安装架44上移,即可使得货箱从货舱301 的凸台3011上落入X向传送带43的交接平台41上,连接座34在升降导轨 33下移至承接平台31落入到交接平台41下方,然后X向导轨421和X向传送带43均沿X方向移动并使得交接平台41移动至第一交接位置,连接座 34在升降导轨33上移直至承接平台31高于交接平台41,此时,交接平台 41的货箱落入到承接平台31上,货箱定位机构5的第一夹持件511和第二夹持件512在各自的伸缩推杆513的作用下,使得货箱落入到第二装卸口21 的正下方,最后,接座34在升降导轨33上移至第二装卸口21,位于舱体1外侧起降平台2上的无人机20夹取货箱即可完成货箱由无人车30传送到无人机20上。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3)

1.一种配送中转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送中转舱(10)包括:
舱体(1),所述舱体(1)上设置有用于与无人车(30)之间交接货物的第一装卸口(11);
起降平台(2),所述起降平台(2)设置于所述舱体(1)并且具有供无人机(20)停放的停放区,该停放区形成有供货物装卸于所述无人机(20)的第二装卸口(21);
传送交接机构,所述传送交接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装卸口(11)和所述第二装卸口(21)之间传送货物,并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装卸口(11)在所述舱体(1)和所述无人车(30)之间交接所述货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中转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交接机构包括承接机构(3)和交接机构(4),所述承接机构(3)包括可接近或远离所述第二装卸口(21)地运动的承接平台(31),所述交接机构(4)包括可接近、远离或穿过所述第一装卸口(11)地运动的交接平台(41),所述承接平台(31)能够与所述交接平台(41)对齐,以允许货物在所述承接平台(31)和所述交接平台(41)之间中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送中转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平台(31)位于所述第二装卸口(21)的下方,所述承接机构(3)包括用于使所述承接平台(31)沿Z向往复移动的承接运动机构,所述交接机构(4)包括用于使所述交接平台(41)接近、远离或穿过所述第一装卸口(11)往复移动的交接运动机构,其中,所述交接平台(41)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承接平台(31)的开口(411),所述承接平台(31)沿Z向移动穿过所述开口(411)时,所述货物从所述承接平台(31)和所述交接平台(41)中的一者转移至另一者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送中转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交接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承接平台(31)与所述第二装卸口(21)之间的货物定位机构(5),所述货物定位机构(5)用于定位所述承接平台(31)上的货物,以允许所述货物穿过所述第二装卸口(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送中转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物定位机构(5)包括夹正机构(51),所述夹正机构(51)设置于所述承接平台(31)的上方并包括第一夹持件(511)和第二夹持件(512),通过所述第一夹持件(511)和所述第二夹持件(512)的相对运动能够将所述承接平台(31)上的货物至所述第二装卸口(21)在所述承接平台(31)上的投影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送中转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511)和所述第二夹持件(512)分别形成为L型夹持件,并且分别连接有伸缩推杆(513),所述货物由货箱(40)承载,所述货箱(40)为方形货箱,两个L型夹持件分别与该方形货箱的两个对角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配送中转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接机构(4)包括设置所述交接平台(41)的X向移动机构,所述X向移动机构配置为使得所述交接平台(41)朝向、远离或穿过所述第一装卸口(11)地运动且包括第一交接位置和第二交接位置,在所述第一交接位置,使得所述交接平台(41)与所述承接平台(31)对齐,在所述第二交接位置,使得所述交接平台(41)穿过所述第一装卸口(11)伸出到所述舱体(1)外而能够与所述无人车(30)交接所述货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送中转舱,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移动机构包括X向传送带(43),该X向传送带(43)的上表面构造为所述交接平台(41),在所述第二交接位置,所述X向传送带(43)使得所述货物从所述舱体(1)内穿过所述第一装卸口(11)移动到所述舱体(1)外以与所述无人车(30)交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送中转舱,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传送带(43)为两条平行设置,该两条X向传送带(43)之间的间隙形成供所述承接平台(31)穿过的开口(41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送中转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接机构(4)包括安装架(44),所述X向移动机构包括X向导轨(421),所述安装架(44)可滑动地设置在该X向导轨(421)上,所述交接平台(41)可相对于所述安装架(44)沿X向运动地安装在该安装架(44)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中转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送中转舱(10)包括顶盖(6),所述顶盖(6)设置在所述起降平台(2)的上方并且具有第一盖门(61)和第二盖门(62),所述第一盖门(61)和所述第二盖门(62)相向移动,以封闭所述起降平台(2),所述第一盖门(61)和所述第二盖门(62)相背移动,以露出所述起降平台(2),所述起降平台(2)上设置有自动门(22),以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装卸口(21);
所述配送中转舱(10)还包括无人机推正机构(7),以在所述无人机(20)降落后将无人机(20)推正到所述第二装卸口(21)。
12.一种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车是与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配送中转舱对接的无人车,所述无人车(30)包括货舱(301),所述货舱(301)具有供所述传送交接机构伸入的货舱口(30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舱(301)内设置有承载货箱(40)的凸台(3011),所述凸台(3011)的两端与所述货舱(301)的底板(3012)之间分别形成有避让槽,以避让所述传送交接机构;
所述货舱口(302)设置有货舱门(303),以封闭或打开所述货舱口(302)。
CN202021815063.XU 2020-08-26 2020-08-26 配送中转舱和无人车 Active CN213139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5063.XU CN213139174U (zh) 2020-08-26 2020-08-26 配送中转舱和无人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5063.XU CN213139174U (zh) 2020-08-26 2020-08-26 配送中转舱和无人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39174U true CN213139174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41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15063.XU Active CN213139174U (zh) 2020-08-26 2020-08-26 配送中转舱和无人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391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3636A (zh) * 2022-11-09 2023-03-07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民用多旋翼无人机及其控制、调度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3636A (zh) * 2022-11-09 2023-03-07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民用多旋翼无人机及其控制、调度方法
CN115743636B (zh) * 2022-11-09 2023-06-30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民用多旋翼无人机及其控制、调度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24984A (zh) 货物配送系统、货物中转舱和无人车
EP1704071B1 (en) Multiple platform aircraft cargo loader
EP2865596B1 (en) Automatic transportation arrangement for cargo loading system
CN107021240B (zh) 无人机地面管理系统
CN107651350B (zh) 物流对接系统及方法、工作站
CN213139174U (zh) 配送中转舱和无人车
CN112340343B (zh) 货物转运系统和建筑物
US20130056583A1 (en) Handling system for handling objects in a vehicle,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objects in a vehicle
CN111824654A (zh) 配送终端和货箱
CN112079065A (zh) 物流无人机自动装卸机构及系统
CN101711213B (zh) 特别用于航空器货舱中行李的传送装置
CN216425642U (zh) 一种agv用接驳移载装置和物料转运车
CN211309900U (zh) 物流无人机自动装卸机构及系统
CN213893927U (zh) 货物转运系统和建筑物
CN113942442B (zh) 货物配送机器人系统及货物搬运方法
CN218931635U (zh) 搬运装置及搬运机器人
CN109747858B (zh) 行进工具以及用于将行李运输至行进工具中的系统和方法
CN110203224B (zh) 一种用于高铁物流的货运车厢
CN212654926U (zh) 配送柜
CN112793608A (zh) 运输车
CN113493095B (zh) 多通道智能储物柜的物品传输方法
CN216613894U (zh) 配送柜
CN116118905A (zh) 智能配送站、无人车、配送agv和无人配送系统
CN105722724A (zh) 用于装卸集装箱的车辆、设施以及站
CN218986943U (zh) 一种货运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