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16437U - 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 - Google Patents

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16437U
CN213116437U CN202020705092.4U CN202020705092U CN213116437U CN 213116437 U CN213116437 U CN 213116437U CN 202020705092 U CN202020705092 U CN 202020705092U CN 213116437 U CN213116437 U CN 213116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lencing
pipe
bag
muff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0509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椿云
熊宪宇
晋兆勇
高望
田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chen Xinyuan Chongq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chen Xinyuan Chongq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chen Xinyuan Chongq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chen Xinyuan Chongq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0509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164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16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164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包括前消声包、后消声包;所述的前消声包与后消声包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前消声包的一端设有进气口,另一端设有第一通气管道,所述的后消声包的中部连接有第二通气管道,该第二通气管道与前消声包上的第一通气管道相通。其优点表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包括前消声包与后消声包,气流经前消声包进行初步处理后,再通过后消声包进一步处理噪音及压力将得到衰减,使得整个管道中的即能有效降低噪音,又能满足动力性能的工况需求,使得降噪的NVH性能与动力性能建立平衡,从而达到降噪和保证动力性。

Description

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声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需要及时将废气排出,此时的废气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直接排放会带来噪音污染和废气污染,通常采用排气消音系统来降低排气噪音,排气消音系统在降低排气噪音的同时,由于排气通道助力的增加,还会使发动机输出功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排气消声器是组成传统燃油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了动力总成高温高压气流稳定排放,影响着整车NVH性能及动力性能;因布置空间限制,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车型均采用二级消声器布置形式。但是,很难建立NVH性能及动力性能的平衡,如果单纯的降低动力性能,虽然噪音得到降低,但该动力性能不能满足工况需求;如果单纯的将就动力性能满足工况需求,则相应的噪音也同时能够增大了。因此如何使得即能有效降低噪音,又能满足动力性能的工况需求,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专利文献CN201320773876.0,申请日20131128,专利名称为:排气消声器,公开了一种汽车排气消声器,其中,包括:壳体、前端盖、后端盖、支柱和螺旋穿孔板;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分别封堵在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前端盖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后端盖上开设有出气口;所述支柱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支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穿孔板固定套设在所述支柱上;所述螺旋穿孔板上设置有多个消声孔。
上述专利的一种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通过设置螺旋穿孔板,使气体经过进气管进入到螺旋状的腔室中,有效地降低了气体流速。同时,螺旋穿孔板上的消声孔能使声波发生衍射和干涉,从而降低噪音。但是,关于即能有效降低噪音,又能满足动力性能的工况需求即能有效降低噪音,又能满足动力性能的工况需求,两者建立平衡的技术方案则未见相应的公开。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即能有效降低噪音,又能满足动力性能的工况需求,两者建立平衡的排气消声器。而关于这种消声器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能有效降低噪音,又能满足动力性能的工况需求即能有效降低噪音,又能满足动力性能的工况需求,两者建立平衡的排气消声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包括前消声包、后消声包;所述的前消声包与后消声包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前消声包的一端设有进气口,另一端设有第一通气管道;
所述的前消声包包括壳体、前消声管;所述的前消声管位于壳体中;所述的前消声管中设置有消声孔;所述的前消声管一端与进气口建立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通气管道建立连接;
所述的后消声包的中部连接有第二通气管道,该第二通气管道与前消声包上的第一通气管道相通;所述的后消声包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的后消声包从一端到另外一端依次设有第一固定板、第二消声板、第三消声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第六固定板;所述的第一排气管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固定板、第二消声板、第三消声板、第四隔板;所述的第二排气管依次贯穿第六固定板和第五隔板。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后消声包上还设有第一降噪管和第二降噪管;所述的第一降噪管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消声板和第三消声板上;所述的第二降噪管依次贯穿第二消声板、第三消声板以及第四隔板。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降噪管和第二降噪管分布在第一排气管的两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消声板、第三消声板、第一降噪管、第二降噪管以及第一排气管在第二消声板和第三消声板之间的部分均设有吸音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后消声包上还设有连通管;所述的连通管贯穿第二隔板。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四隔板与第五隔板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共有四个。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三消声板与第四隔板之间设有供第二通气管道固定的安装板。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消声板、第三消声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的一侧均设有通气缺口。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通气管道和第二通气管道的连接处采用法兰形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包括前消声包与后消声包,气流经前消声包进行初步处理后,再通过后消声包进一步处理噪音及压力将得到衰减,使得整个管道中的即能有效降低噪音,又能满足动力性能的工况需求,使得降噪的NVH性能与动力性能建立平衡,从而达到降噪和保证动力性。
2、前消声包包括壳体、前消声管,其中,前消声管中设置有消声孔。使得气流经过前消声包时,能够对气压进行衰减,同时对气流进行降噪的功能。
3、后消声包中具有设计多组隔板以及消声板的结构形式,该设计的效果是:一方面进一步对前消声包处理后气流进行降噪和衰减压力。另一方面,根据工况需求设计了本实施例后消声包的结构,考虑气流流动的路径、方向等因素设计该结构,使得降噪的NVH性能与动力性能建立平衡。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前消声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前消声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后消声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后消声包在前侧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后消声包在后侧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前消声包 11.前消声管
12.消声孔 2.进气口
3.第一通气管道 4.后消声包
41.第一固定板 42.第二消声板
43.第三消声板 44.第四隔板
45.第五隔板 46.第六固定板
47.第一降噪管 48.第二降噪管
49.连通管 491.连接板
492.安装板 493.通气缺口
5.第一排气管 6.第二排气管
7.第二通气管道
请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一种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包括前消声包1、后消声包4;所述的前消声包1与后消声包4连接在一起。
请参照图2,图2是前消声包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前消声包1的一端设有进气口2,另一端设有第一通气管道3。
请参照图3,图3是前消声包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前消声包1包括壳体、前消声管11;所述的前消声管11位于壳体中;所述的前消声管11 中设置有消声孔12;所述的前消声管11一端与进气口2建立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通气管道3建立连接。
请参照图4,图4为后消声包4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后消声包4的中部连接有第二通气管道7;所述的后消声包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排气管5和第二排气管6。
请参照图5,图5是后消声包4在前侧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后消声包4从一端到另外一端依次设有第一固定板41、第二消声板42、第三消声板43、第四隔板44、第五隔板45、第六固定板46;所述的第一排气管5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固定板41、第二消声板42、第三消声板43、第四隔板44;所述的第二排气管6依次贯穿第六固定板46和第五隔板45;
所述的后消声包4上还设有第一降噪管47和第二降噪管48;所述的第一降噪管47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消声板42和第三消声板43上;所述的第二降噪管48依次贯穿第二消声板42、第三消声板43以及第四隔板44;所述的第一降噪管47和第二降噪管48分布在第一排气管5的两侧。
所述的第二消声板42、第三消声板43、第一降噪管47、第二降噪管48 以及第一排气管5在第二消声板42和第三消声板43之间的部分均设有吸音孔。
所述的后消声包上4还设有连通管49;所述的连通管49贯穿第二隔板;所述的第四隔板44与第五隔板45之间设有连接板491;所述的连接板491共有四个。所述的第三消声板43与第四隔板44之间设有供第二通气管道7固定的安装板492;
请参照图6,图6是后消声包4在后侧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所述的第二消声板42、第三消声板43、第四隔板44、第五隔板45的一侧均设有通气缺口493。
需要说明的是:
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包括前消声包1与后消声包4,气流经前消声包1进行初步处理后,再通过后消声包4进一步处理噪音及压力将得到衰减,使得整个管道中的即能有效降低噪音,又能满足动力性能的工况需求,使得降噪的NVH 性能与动力性能建立平衡,从而达到降噪和保证动力性。
所述的前消声包1包括壳体、前消声管11,其中,前消声管11中设置有消声孔12。使得气流经过前消声包1时,能够对气压进行衰减,同时对气流进行降噪的功能。
所述的后消声包4中部连接有第二通气管道7,该第二通气管道7与前消声包1上的第一通气管道3相通;所述的后消声包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排气管5和第二排气管6;所述的后消声包4从一端到另外一端依次设有第一固定板41、第二消声板42、第三消声板43、第四隔板44、第五隔板45、第六固定板46;所述的第一排气管5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固定板41、第二消声板42、第三消声板43、第四隔板44;所述的第二排气管6依次贯穿第六固定板46和第五隔板45。即后消声包4中具有设计多组隔板以及消声板的结构形式,该设计的效果是:一方面进一步对前消声包1处理后气流进行降噪和衰减压力。另一方面,根据工况需求设计了本实施例后消声包4的结构,考虑气流流动的路径、方向等因素设计该结构,使得降噪的NVH性能与动力性能建立平衡。
所述的后消声包4包括第一消声板与第二消声板42,第一降噪管47和第二降噪管48,这样,使得气流能够后消声包4内的轴向和径向均能实现降噪和气压衰减。在满足工况需求的条件下,便于建立NVH性能与动力性能的平衡。
所述的第一降噪管47和第二降噪管48分布在第一排气管5的两侧。使得第二消声板42以及第三消声板43能够保证相对平衡,避免在气压作用下使得安装位置发生形变。
所述的第二消声板42、第三消声板43、第一降噪管47、第二降噪管48 以及第一排气管5在第二消声板42和第三消声板43之间的部分均设有吸音孔。该设计的效果是:通过吸音孔,能够有效的对噪音进行吸收,同时具有分散压力的功能。
所述的后消声包4上还设有连通管49;所述的连通管49贯穿第二隔板。连通管49的设计,便于第五隔板45两侧的气流能够相互流动,可以有效的消除高频噪音。
所述的第四隔板44与第五隔板45之间设有连接板491;所述的连接板491 共有四个。通过设置连接板491,能够将第四隔板44与第五隔板45之间进行稳固连接。
所述的第三消声板43与第四隔板44之间设有供第二通气管道7固定的安装板492。该设计的效果是:使得第二通气管道7居中设计,便于气流在后消声包4中能够向两端有效的分流,有利于降低噪音。
所述的第一通气管道3和第二通气管道7的连接处采用法兰形式连接。该设计的效果是:采用法兰面连接,对接接触面积大,能够快速安装,且密封性好,使得第一通气管道3与第二通气管道7之间连接紧凑可靠。
所述的第二消声板42、第三消声板43、第四隔板44、第五隔板45的一侧均设有通气缺口493。通过缺口设计,使得气流在后消声包4中能够在各个腔室之间流动。有效的消除高频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包括前消声包1与后消声包4,气流经前消声包1进行初步处理后,再通过后消声包4进一步处理噪音及压力将得到衰减,使得整个管道中的即能有效降低噪音,又能满足动力性能的工况需求,使得降噪的NVH性能与动力性能建立平衡,从而达到降噪和保证动力性。
所述的后消声包4上还设有第一降噪管47和第二降噪管48;所述的第一降噪管47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消声板42和第三消声板43上;所述的第二降噪管48依次贯穿第二消声板42、第三消声板43以及第四隔板44。该设计的效果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包括前消声包、后消声包;所述的前消声包与后消声包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前消声包的一端设有进气口,另一端设有第一通气管道;
所述的前消声包包括壳体、前消声管;所述的前消声管位于壳体中;所述的前消声管中设置有消声孔;所述的前消声管一端与进气口建立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通气管道建立连接;
所述的后消声包的中部连接有第二通气管道,该第二通气管道与前消声包上的第一通气管道相通;所述的后消声包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的后消声包从一端到另外一端依次设有第一固定板、第二消声板、第三消声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第六固定板;所述的第一排气管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固定板、第二消声板、第三消声板、第四隔板;所述的第二排气管依次贯穿第六固定板和第五隔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消声包上还设有第一降噪管和第二降噪管;所述的第一降噪管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消声板和第三消声板上;所述的第二降噪管依次贯穿第二消声板、第三消声板以及第四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降噪管和第二降噪管分布在第一排气管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消声板、第三消声板、第一降噪管、第二降噪管以及第一排气管在第二消声板和第三消声板之间的部分均设有吸音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消声包上还设有连通管;所述的连通管贯穿第二隔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隔板与第五隔板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共有四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消声板与第四隔板之间设有供第二通气管道固定的安装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消声板、第三消声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的一侧均设有通气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气管道和第二通气管道的连接处采用法兰形式连接。
CN202020705092.4U 2020-04-30 2020-04-30 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116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05092.4U CN213116437U (zh) 2020-04-30 2020-04-30 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05092.4U CN213116437U (zh) 2020-04-30 2020-04-30 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16437U true CN213116437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43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0509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116437U (zh) 2020-04-30 2020-04-30 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164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9615A (zh) * 2020-04-30 2020-07-07 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9615A (zh) * 2020-04-30 2020-07-07 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72508A (en) Exhaust silencers
CN213116437U (zh) 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
CN105569772B (zh) 一种摩托车排气系统的消声器
CN212154918U (zh) 排气管消音器
CN210033567U (zh) 一种复合型大排量柴油机排气消声器
CN208396777U (zh) 柴油发电机组低频噪声消声器
CN111379615A (zh) 一种促进平衡的排气消声器
CN216288535U (zh) 具有消音功能的中冷器装置及燃料电池系统
CN211008817U (zh) 一种内燃发动机用排气消声器系统
CN212898667U (zh) 一种带有后处理消音包结构的消音器
CN210509512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排气消音器
CN207715213U (zh) 一种发动机排气消声器
CN216077268U (zh) 一种对称式后消声器内部结构
CN219638919U (zh) 一种排量消声器
CN219932285U (zh) 一种方形消声器总成
JPH0444808Y2 (zh)
CN218542361U (zh) 一种单进单出消声器
CN204591406U (zh) 一种乘用车用前置消声器
CN212717402U (zh) 一种旁路消音器
CN216110919U (zh) 一种低烟型汽车消声器组件
CN219809058U (zh) 一种摩托车消声器总成
CN213928490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消声器
CN210239805U (zh) 一种汽车排气管用消音器
CN220955778U (zh) 一种箱式发电机组用的挂壁式消声器
CN221074406U (zh) 一种排气消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