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09511U - 碰撞加强型前车体 - Google Patents

碰撞加强型前车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09511U
CN213109511U CN202022192421.2U CN202022192421U CN213109511U CN 213109511 U CN213109511 U CN 213109511U CN 202022192421 U CN202022192421 U CN 202022192421U CN 213109511 U CN213109511 U CN 2131095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ce transmission
energy absorption
absorption path
collision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9242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林
钟建平
杨显勇
饶聘
熊建华
朱红霞
周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9242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095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095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095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碰撞加强型前车体,包括高速碰撞吸能结构,所述高速碰撞吸能结构包括由水箱安装上横梁、前机舱封板及前机舱侧加强板构成的第一传力吸能路径;由纵梁前段总成构成的第二传力吸能路径;由前副车架总成及纵梁前段总成构成的第三传力吸能路径。本实用新型三条传力路径的设计,构成前车体高速碰撞吸能系统,能够有效吸收大部分碰撞产生的能量,起到保护驾乘舱的作用,该系统设计能够满足较高的星级碰撞要求,具有良好的碰撞吸能效果,通过合理布置侧封板及加强件,应用高强度钢,同时将副车架与前车架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框架结构,对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有极大提升,能够满足较为严格的星级碰撞需求。

Description

碰撞加强型前车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碰撞加强型前车体。
背景技术
传统设计的碰撞前车体往往只有前纵梁能够起到碰撞吸能作用,侧封板及加强件较短,仅有纵梁一半长度,且为普通板材,碰撞时无法起到有效的吸能作用;副车架未与前纵梁形成框架整体,不能起到碰撞吸能的作用;高速碰撞时,仅靠前纵梁往往完全吸收碰撞能量,不能满足越来越严格的碰撞要求。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碰撞加强型前车体,通过合理布置侧封板及加强件,应用高强度钢,同时将副车架与前车架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框架结构,将整个前车架形成一个具有三条碰撞吸能传力路径的前车体系统,对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有极大提升,能够满足较为严格的星级碰撞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碰撞加强型前车体,通过合理布置侧封板及加强件,应用高强度钢,同时将副车架与前车架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框架结构,将整个前车架形成一个具有三条碰撞吸能传力路径的前车体系统,对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有极大提升,能够满足较为严格的星级碰撞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碰撞加强型前车体,包括设置于车体前端的高速碰撞吸能结构,所述高速碰撞吸能结构包括由水箱安装上横梁、前机舱封板及前机舱侧加强板构成的第一传力吸能路径;由纵梁前段总成构成的第二传力吸能路径;由前副车架总成及纵梁前段总成构成的第三传力吸能路径。
进一步,所述第一传力吸能路径、第二传力吸能路径及第三传力吸能路径依次从上到下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三传力吸能路径与第二传力吸能路径的前端由纵梁前段总成连接形成整体。
进一步,所述第二传力吸能路径与第一传力吸能路径前端由前轮罩中段总成连接形成整体。
进一步,所述纵梁前段总成与所述前轮罩中段总成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传力吸能路径、第二传力吸能路径及第三传力吸能路径的后端由前舱前立柱总成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传力吸能路径由沿车身从前到后设置的前机舱侧加强板、前机舱封板及水箱安装上横梁依次固定连接形成。
进一步,所述第三传力吸能路径由沿车身从前到后设置的前纵梁前段总成及前副车架总成依次固定连接形成。
进一步,所述水箱安装上横梁及前机舱封板采用高强度板制作成型。
进一步,所述高强度板型号为B340/590DP,厚度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碰撞加强型前车体三条传力路径系统的设计,构成前车体高速碰撞吸能系统,能够有效吸收大部分碰撞产生的能量,起到保护驾乘舱的作用,该系统设计能够满足较高的星级碰撞要求,具有良好的碰撞吸能效果,通过合理布置侧封板及加强件,应用高强度钢,同时将副车架与前车架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框架结构,将整个前车架形成一个具有三条碰撞吸能传力路径的前车体系统,对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有极大提升,能够满足较为严格的星级碰撞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碰撞加强型前车体包括设置于车体前端的高速碰撞吸能结构,所述高速碰撞吸能结构包括设置于车体前端的高速碰撞吸能结构,所述高速碰撞吸能结构包括由水箱安装上横梁1、前机舱封板2及前机舱侧加强板3构成的第一传力吸能路径;由纵梁前段总成5构成的第二传力吸能路径;由前副车架总成6及纵梁前段总成5构成的第三传力吸能路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力吸能路径、第二传力吸能路径及第三传力吸能路径依次从上到下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传力吸能路径与第二传力吸能路径的前端由纵梁前段总成5连接形成整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力吸能路径与第一传力吸能路径前端由前轮罩中段总成4连接形成整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纵梁前段总成5与所述前轮罩中段总成4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力吸能路径、第二传力吸能路径及第三传力吸能路径的后端由前舱前立柱总成7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力吸能路径由沿车身从前到后设置的前机舱侧加强板3、前机舱封板2及水箱安装上横梁1依次固定连接形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传力吸能路径由沿车身从前到后设置的前纵梁前段总成5及前副车架总成6依次固定连接形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安装上横梁1及前机舱封板2采用高强度板制作成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强度板型号为B340/590DP,厚度1.2mm。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碰撞加强型前车体三条传力路径系统的设计,构成前车体高速碰撞吸能系统,能够有效吸收大部分碰撞产生的能量,起到保护驾乘舱的作用,该系统设计能够满足较高的星级碰撞要求,具有良好的碰撞吸能效果,通过合理布置侧封板及加强件,应用高强度钢,同时将副车架与前车架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框架结构,将整个前车架形成一个具有三条碰撞吸能传力路径的前车体系统,对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有极大提升,能够满足较为严格的星级碰撞需求。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碰撞加强型前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车体前端的高速碰撞吸能结构,所述高速碰撞吸能结构包括由水箱安装上横梁、前机舱封板及前机舱侧加强板构成的第一传力吸能路径;由纵梁前段总成构成的第二传力吸能路径;由前副车架总成及纵梁前段总成构成的第三传力吸能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加强型前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力吸能路径、第二传力吸能路径及第三传力吸能路径依次从上到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加强型前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力吸能路径与第二传力吸能路径的前端由纵梁前段总成连接形成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碰撞加强型前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力吸能路径与第一传力吸能路径前端由前轮罩中段总成连接形成整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碰撞加强型前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前段总成与所述前轮罩中段总成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加强型前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力吸能路径、第二传力吸能路径及第三传力吸能路径的后端由前舱前立柱总成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碰撞加强型前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力吸能路径由沿车身从前到后设置的前机舱侧加强板、前机舱封板及水箱安装上横梁依次固定连接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碰撞加强型前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力吸能路径由沿车身从前到后设置的前纵梁前段总成及前副车架总成依次固定连接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加强型前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安装上横梁及前机舱封板采用高强度板制作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碰撞加强型前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板型号为B340/590DP,厚度1.2mm。
CN202022192421.2U 2020-09-29 2020-09-29 碰撞加强型前车体 Active CN2131095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2421.2U CN213109511U (zh) 2020-09-29 2020-09-29 碰撞加强型前车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2421.2U CN213109511U (zh) 2020-09-29 2020-09-29 碰撞加强型前车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09511U true CN213109511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65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92421.2U Active CN213109511U (zh) 2020-09-29 2020-09-29 碰撞加强型前车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095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70841B (zh) 一种汽车车身骨架结构
CN201165251Y (zh) 汽车的下部车身结构
CN111169547B (zh) 车身传力结构及汽车
CN207416972U (zh) 前地板总成及汽车车身
CN102358349A (zh) 一种汽车车身前部骨架结构
CN203345037U (zh) 一种汽车车身骨架结构
CN202089121U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
CN210391310U (zh) 一种车辆框架结构及车辆
CN110816455A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前舱结构
CN201520343U (zh) 一种汽车车身前纵梁
CN101863287B (zh) 一种纵梁结构
CN203544136U (zh) 一种轻型卡车白车身结构
CN213109511U (zh) 碰撞加强型前车体
CN111169268B (zh) 电池包侧碰保护框架及汽车
CN204915840U (zh) 一种汽车a柱的上边梁
CN210000409U (zh) 传力结构、车身骨架及汽车
CN217022679U (zh) A柱总成和车辆
CN215398936U (zh) 一种非承载式微型货车前机舱框架结构
CN202783408U (zh) 一种汽车车身后部结构
CN201165256Y (zh) 车身顶盖
CN213799908U (zh) 一种车体前机舱框架结构
CN111169267B (zh) 电池包保护框架及汽车
CN211196369U (zh) 一种蝶形副车架前纵横梁结构及蝶形副车架
CN211731597U (zh) 氢燃料汽车用后地板总成结构
CN106347477B (zh) 前部车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