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91953U - 一种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91953U CN213091953U CN202021942876.5U CN202021942876U CN213091953U CN 213091953 U CN213091953 U CN 213091953U CN 202021942876 U CN202021942876 U CN 202021942876U CN 213091953 U CN213091953 U CN 2130919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locking
- side plate
- optical module
- cantilever
- conductive p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包括:壳体,包括形成包裹腔体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凹陷区域;解锁部件,配合连接所述凹陷区域;屏蔽部件,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域,所述屏蔽部件导通连接所述侧壁和所述解锁部件。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通过在壳体的外壁上设置屏蔽部件,一方面通过屏蔽部件导通连接侧板和解锁部件,另一方面避免在壳体外壁与解锁部件形成间隙,进而避免电磁波从壳体外壁与解锁部件的间隙辐射传播,从而提升了光模块的电磁屏蔽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模块。
背景技术
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视频等新型业务和应用模式,均会用到光通信技术。光模块在光通信技术领域中实现光电转换的功能,是光通信设备中的关键器件之一。为实现光模块的光电以及电光转换功能,光模块中包括许多电子元器件以及光学元器件。
而在光模块的电子元器件工作过程中,电子元器件会产生电磁波。电磁波辐射出光模块将会对其他电子仪器设备产生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EMI可能会干扰电子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干扰信号的传递与接收,造成信息失误和控制失灵等。因此,为避免光模块EMI危害其他设备或组件,需要从光模块结构上实现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避免其中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电磁波衍射出光模块或装配光模块的终端设备等,对光模块外部其它设备产生电磁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模块,提升光模块的电磁屏蔽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光模块,包括:
壳体,包括形成包裹腔体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凹陷区域;
解锁部件,配合连接所述凹陷区域;
屏蔽部件,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域且所述解锁部件在所述凹陷区域覆盖所述屏蔽部件,所述屏蔽部件导通连接所述侧壁和所述解锁部件。
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包括壳体、解锁部件和屏蔽部件,壳体上包括形成包裹腔体的侧壁,侧壁上设置凹陷区域,解锁部件通过配合连接侧壁上的凹陷区域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屏蔽部件设置在凹陷区域且屏蔽部件导通连接侧壁和解锁部件。通常壳体的外壁以及解锁部件为金属材料等相对较硬的材料,而当硬性材料直接接触配合时属于硬性接触,进而壳体的外壁与解锁部件硬性接触时两者之间将会产生间隙,从而光模块电口出辐射出的电磁波可沿该间隙进行传播。因此,当将光模块插入上位机笼子时,电磁波可沿壳体外壁与解锁部件的间隙辐射传播,而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通过在壳体的外壁上设置屏蔽部件,一方面通过屏蔽部件导通连接侧板和解锁部件,另一方面避免在壳体外壁与解锁部件形成间隙,进而避免电磁波从壳体外壁与解锁部件的间隙辐射传播,从而提升了光模块的电磁屏蔽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光通信终端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光网络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光模块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拆除解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与解锁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导电垫光模块的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光模块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光纤通信的核心环节之一是光、电信号的相互转换。光纤通信使用携带信息的光信号在光纤/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中传输,利用光在光纤/光波导中的无源传输特性可以实现低成本、低损耗的信息传输;而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使用的是电信号,为了在光纤/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与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之间建立信息连接,就需要实现电信号与光信号的相互转换。
光模块在光纤通信技术领域中实现上述光、电信号的相互转换功能,光信号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是光模块的核心功能。光模块通过其内部电路板上的金手指实现与外部上位机之间的电连接,主要的电连接包括供电、I2C信号、数据信号以及接地等;光模块通过光接口实现与外部光纤的光连接,外部光纤的连接方式有多种,衍生出多种光纤连接器类型;在电接口处使用金手指实现电连接,已经成为光模块行业在的主流连接方式,以此为基础,金手指上引脚的定义形成了多种行业协议/规范;采用光接口与光纤连接器实现的光连接方式已经成为光模块行业的主流连接方式,以此为基础,光纤连接器也形成了多种行业标准,如LC接口、 SC接口、MPO接口等,光模块的光接口也针对光纤连接器做了适配性的结构设计,在光接口处设置的光纤适配器因此具有多种类型。
图1为光通信终端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通信终端的连接主要包括光网络终端100、光模块200、光纤101及网线103之间的相互连接;
光纤101的一端连接远端服务器,网线103的一端连接本地信息处理设备,本地信息处理设备与远端服务器的连接由光纤101与网线103的连接完成;而光纤101与网线103之间的连接由具有光模块200的光网络终端100完成。
光模块200的光接口对外接入光纤101,与光纤101建立双向的光信号连接;光模块200 的电接口对外接入光网络终端100中,与光网络终端100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在光模块内部实现光信号与电信号的双向相互转换,从而实现在光纤与光网络终端之间建立信息连接;具体地,来自光纤101的光信号由光模块转换为电信号后输入至光网络终端100中,来自光网络终端100的电信号由光模块转换为光信号输入至光纤101中。
光网络终端具有光模块接口102,用于接入光模块200,与光模块200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光网络终端具有网线接口104,用于接入网线103,与网线103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 (一般为以太网协议的电信号,与光模块使用的电信号属于不同的协议/类型);光模块200 与网线103之间通过光网络终端100建立连接,具体地,光网络终端将来自光模块的信号传递给网线,将来自网线的信号传递给光模块,光网络终端作为光模块的上位机监控光模块的工作。光网络终端是光模块的上位机,向光模块提供数据信号,并接收来自光模块的数据信号,至此,远端服务器通过光纤、光模块、光网络终端及网线,与本地信息处理设备之间建立双向的信号传递通道。
常见的本地信息处理设备包括路由器、家用交换机、电子计算机等;常见的光网络终端包括光网络单元ONU、光线路终端OLT、数据中心服务器、数据中心交换机等。
图2为光网络终端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光网络终端100中具有电路板105,在电路板105的表面设置笼子106;在笼子106内部设置有电连接器,用于接入光模块的电接口(如金手指等);在笼子106上设置有散热器107,散热器107具有增大散热面积的翅片等凸起部。
光模块200插入光网络终端中,光模块的电接口插入笼子106内部的电连接器,光模块的光接口与光纤101连接。
笼子106位于电路板上,将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包裹在笼子中,从而使笼子内部设置有电连接器;光模块插入笼子中,由笼子固定光模块,光模块产生的热量传导给笼子106,然后通过笼子上的散热器107进行扩散。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光模块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3、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200包括上壳体300、下壳体 400、解锁部件500、电路板204、光发射次模块205、光接收次模块206、光纤接头201和光纤带207。
上壳体300盖合在下壳体400上,以形成具有两个开口的包裹腔体;包裹腔体的外轮廓一般呈现方形体,具体地,下壳体包括主板以及位于主板两侧、与主板垂直设置的两个侧板;上壳体包括盖板,盖板盖合在上壳体的两个侧板上,以形成包裹腔体;上壳体还可以包括位于盖板两侧、与盖板垂直设置的两个侧板,由上壳体的两个侧板与下壳体的两个侧板结合,以实现上壳体盖合在下壳体上。
两个开口具体可以是在同一方向的两端开口(202、203),也可以是在不同方向上的两处开口;其中一个开口为电口203,电路板的金手指从电口203伸出,插入光网络终端等上位机中;另一个开口为光口202,用于外部光纤接入;电路板204、光发射次模块205、光接收次模块206等光电器件位于上、下壳体形成的包裹腔体中。
采用上壳体300、下壳体400结合的装配方式,便于将光发射次模块205、光接收次模块 206和光纤带207等器件安装到壳体中,由上壳体300、下壳体400形成光模块最外层的封装保护壳体;上壳体300及下壳体400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利于实现电磁屏蔽以及散热;一般不会将光模块的壳体做成一体部件,这样在装配电路板等器件时,定位部件、散热以及电磁屏蔽部件无法安装,也不利于生产自动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仅是相对概念,为了便于区分。
解锁部件500位于包裹腔体/上壳体300/下壳体400的外壁,用于实现光模块与上位机之间的固定连接,或解除光模块与上位机之间的固定连接。
解锁部件500具有与上位机笼子匹配的卡合部件;拉动解锁部件的末端可以在使解锁部件在外壁的表面相对移动;光模块插入上位机的笼子里,由解锁部件的卡合部件将光模块固定在上位机的笼子里;通过拉动解锁部件,解锁部件的卡合部件随之移动,进而改变卡合部件与上位机的连接关系,以解除光模块与上位机的卡合关系,从而可以将光模块从上位机的笼子里抽出。
电路板204上设置有电路走线、电子元件(如电容、电阻、三极管、MOS管)及芯片(如MCU、时钟数据恢复CDR、电源管理芯片、数据处理芯片DSP)等。
电路板204通过电路走线将光模块中的用电器件按照电路设计连接在一起,以实现供电、电信号传输及接地等电功能。
电路板一般为硬性电路板,硬性电路板由于其相对坚硬的材质,还可以实现承载作用,如硬性电路板可以平稳的承载芯片;当光收发器件位于电路板上时,硬性电路板也可以提供平稳的承载;硬性电路板还可以插入上位机笼子中的电连接器中,具体地,在硬性电路板的一侧末端表面形成金属引脚/金手指,用于与电连接器连接;这些都是柔性电路板不便于实现的。
部分光模块中也会使用柔性电路板,作为硬性电路板的补充;柔性电路板一般与硬性电路板配合使用,如硬性电路板与光收发器件之间可以采用柔性电路板连接。
光发射次模块205和光接收次模块206可采用TO(同轴)封装、COB(板上芯片)封装或两者组合等结构形式。图4中的光发射次模块205和光接收次模块206采用的COB封装结构形式。光发射次模块205和光接收次模块206分别通过光纤带207连接光纤接头201,然后通过光纤接头201连接外部光纤。
图4示出了一种解锁部件500的端部配合连接上壳体300侧板外壁的光模块结构,但本申请中解锁部件500的端部不局限于配合连接上壳体300的侧板外壁,还可以配合连接下壳体400的侧板外壁。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解锁部件500包括手柄510、第一解锁悬臂520和第二解锁悬臂530。手柄510的一端连接第一解锁悬臂520的一端和第二解锁悬臂530的一端,第一解锁悬臂520的另一端配合连接上壳体300的一侧板外壁,第二解锁悬臂530的另一端配合连接上壳体300的另一侧板外壁。拖动手柄510将带动第一解锁悬臂520和第二解锁悬臂530沿上壳体300的侧板延伸方向移动,设置手柄510便于解锁部件500的使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解锁悬臂520和第二解锁悬臂530为金属件,如金属钣金件。
当壳体的外壁以及解锁部件为金属材料等相对较硬的材料,而当硬性材料直接接触配合时属于硬性接触,进而壳体的外壁与解锁部件硬性接触时两者之间将会产生间隙,从而光模块电口出辐射出的电磁波可沿该间隙进行传播。为避免电磁波沿壳体的外壁与解锁部件之间的间隙辐射传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中,壳体的外壁上设置屏蔽部件,解锁部件覆盖在屏蔽部件上,通过屏蔽部件导通连接侧壁和解锁部件且屏蔽部件用于密封壳体侧壁和解锁部件之间的间隙。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通过在壳体的外壁上设置屏蔽部件,一方面通过屏蔽部件导通连接侧板和解锁部件,另一方面避免在壳体外壁与解锁部件形成间隙,进而避免电磁波从壳体外壁与解锁部件的间隙辐射传播,从而提升了光模块的电磁屏蔽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屏蔽部件可以为设置在壳体外壁上的导电垫,也可以是壳体外壁上形成筋位凸起。如图4所示,为方便解锁部件500的安装以及保证光模块外形结构的平整性,光模块的侧壁上设置凹陷区域,凹陷区域用于配合连接解锁部件500的第一解锁悬臂520的一端和第二解锁悬臂530,且屏蔽部件设置在凹陷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中,屏蔽部件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如上壳体300的侧壁上、下壳体400的侧壁上或上壳体300和下壳体400的侧壁上。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中,包括导电垫;导电垫设置在上壳体300侧板和下壳体400侧板的外壁上,但本申请中不局限于导电垫同时设置在上壳体300侧板和下壳体400侧板的外壁上。解锁部件500在上壳体300侧板和下壳体400侧板上投影覆盖在导电垫上;具体的,第一解锁悬臂520或第二解锁悬臂530在上壳体300侧板和下壳体400侧板上投影覆盖在导电垫上,导电垫用于导通连接第一解锁悬臂520、上壳体300侧板和下壳体400侧板,或导通连接第二解锁悬臂530、上壳体300侧板和下壳体400侧板。
若同时采用金属材料的壳体外壁和解锁部件500之间直接接触,则壳体的外壁和解锁部件500的接触为硬性接触,硬性接触物之间往往会产生间隙。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外壁和解锁部件500的接触处之间设置导电垫,导电垫较壳体外壁和解锁部件500相对软一些,进而能够通过导电垫实现壳体外壁和解锁部件500之间的导通,密封壳体的外壁和解锁部件500 之间的间隙。当将光模块插入上位机笼子时,若壳体的外壁和解锁部件500的接触为硬性接触而存在间隙时,光模块电口出辐射出的电磁波可沿壳体外壁与解锁部件的间隙辐射传播,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在侧板的外壁上设置导电垫,通过导电垫导通连接侧板和解锁部件,避免在侧板外壁与解锁部件形成间隙,进而避免电磁波从壳体侧壁与解锁部件的间隙辐射传播,从而提升了光模块的电磁屏蔽效果。导电垫可为柔性导电布、柔性吸波材料垫等,导电垫可粘贴设置在壳体的外壁上。可选的,导电垫的厚度为0.1mm-0.3mm。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电垫包括第一导电垫和第二导电垫。如图5所示,第一导电垫610 设置在壳体的一侧,第一解锁悬臂520覆盖在第一导电垫610上,将第一导电垫610固定在第一解锁悬臂520和壳体的外壁之间,第一导电垫610导通第一解锁悬臂520和壳体的外壁,达到第一导电垫610密封第一解锁悬臂520和壳体的外壁之间间隙的效果,进而避免从第一解锁悬臂520和壳体的外壁之间间隙辐射出去。相应的,第二导电垫(被遮挡)设置在壳体的另一侧,第二解锁悬臂530覆盖在第二导电垫上,将第二导电垫固定在第二解锁悬臂530 和壳体的外壁之间,第二导电垫导通第二解锁悬臂530和壳体的外壁,达到第二导电垫密封第二解锁悬臂530和壳体的外壁之间间隙的效果,进而避免从第二解锁悬臂530和壳体的外壁之间间隙辐射出去。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拆除解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与解锁部件的分解示意图。如图6和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壳体 300包括盖板310、第一侧板320和第二侧板330,第一侧板320和第二侧板330设置在盖板310长度方向的两侧;下壳体400包括主板410、第三侧板420和第四侧板430,第三侧板420位于主板410长度方向的一侧,第四侧板430位于主板410长度方向的另一侧。
如图6所示,第一侧板320和第三侧板420上形成第一凹陷区域20-1,第一凹陷区域20-1 用于配合连接第一解锁悬臂520,第一导电垫610设置在第一凹陷区域20-1。如图7所示,第二侧板330和第四侧板430上形成第二凹陷区域30-1,第二凹陷区域30-1用于配合连接第二解锁悬臂520,第二导电垫620设置的第二凹陷区域30-1。第一导电垫610密封第一解锁悬臂520和第一侧板320、第三侧板420之间的间隙,进而第一导电垫610导通连接第一侧板320、第三侧板420和第一解锁悬臂520;第二导电垫620密封第二解锁悬臂530和第二侧板330、第四侧板430之间的间隙,第二导电垫620导通连接第二侧板330、第四侧板430 和第二解锁悬臂530。如此通过将第一导电垫610设置在第一侧板320和第三侧板420上以及将第二导电垫620设置在第二侧板330和第四侧板430上,充分保证第一解锁悬臂520与壳体外壁以及第二解锁悬臂530与壳体外壁充分接触,避免电磁波从壳体外壁与第一解锁悬臂520或第二解锁悬臂530之间的间隙辐射传输,进而更加充分的提升光模块的电磁屏蔽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解锁悬臂520的中部覆盖在第一导电垫610上,第二解锁悬臂 530的中部覆盖在第二导电垫620上。可选的,第一解锁悬臂520的中部挤压接触第一导电垫610,第二解锁悬臂530的中部挤压接触第二导电垫620。
进一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垫610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解锁悬臂520中部的宽度,第二导电垫620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解锁悬臂530中部的宽度。可选的,第一导电垫610的宽度等于第一解锁悬臂520中部的宽度,第二导电垫620的宽度等于第二解锁悬臂530中部的宽度。
为方便第一解锁悬臂520与第一侧板320的配合连接以及光模块与笼子解锁,第一解锁悬臂520的另一端设置第一锁止卡勾521,第一侧板320的外壁上第一锁止卡槽321。未拖动解锁部件500时,第一锁止卡勾521嵌入第一锁止卡槽321内;当拖动解锁部件500时,第一锁止卡勾521沿拖动方向在第一锁止卡槽321内移动;松开拖动解锁部件500,第一锁止卡勾521回到第一锁止卡槽321内。因此第一锁止卡槽321可用于容纳第一锁止卡勾521以及对第一锁止卡勾521进行运动限位。
进一步,第一解锁悬臂520的另一端还设置有第一凸起522和第三凸起523,第一凸起 522位于第一解锁悬臂520的一侧边上,第三凸起523位于第一解锁悬臂520的另一侧边上。相应的,第一侧板320上设置第一限位槽322以及第三侧板420上设置第三限位槽421,第一凸起522嵌入第一限位槽322内,第三凸起523嵌入第三限位槽421内。当拖动解锁部件500或拖动后松开解锁部件500时,第一凸起522在第一限位槽322内移动,第三凸起523 在第三限位槽421内移动。第一凸起522与第一限位槽322配合以及第三凸起523与第三限位槽421配合更加便于实现第一解锁悬臂520解锁运动时的限位,保证解锁部件500使用稳定性。
相应的,为方便第二解锁悬臂530与第二侧板330的配合连接以及光模块与笼子解锁,第二解锁悬臂530的另一端设置第二锁止卡勾531,第二侧板330的外壁上设置第二锁止卡槽331。未拖动解锁部件500时,第二锁止卡勾531嵌入第二锁止卡槽331内;当拖动解锁部件500时,第二锁止卡勾531沿拖动方向在第二锁止卡槽331内移动;松开拖动解锁部件500,第二锁止卡勾531回到第二锁止卡槽331内。因此第二锁止卡槽331可用于容纳第二锁止卡勾531以及对第二锁止卡勾531进行运动限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模块解锁过程中,拖动手柄510,第一锁止卡勾521和第二锁止卡勾531用于顶起上位机笼子上的锁止件,进而光模块可从上位机笼子中解锁脱离。
进一步,第二解锁悬臂530的另一端还设置有第二凸起532和第四凸起533,第二凸起 532位于第二解锁悬臂530的一侧边上,第四凸起533位于第二解锁悬臂530的另一侧边上。相应的,第二侧板330上设置第二限位槽332以及第四侧板430上设置第四限位槽431,第二凸起532嵌入第二限位槽332内,第四凸起533嵌入第四限位槽431内。当拖动解锁部件500或拖动后松开解锁部件500时,第二凸起532在第二限位槽332内移动,第四凸起533 在第四限位槽431内移动。第二凸起532与第二限位槽332配合以及第四凸起533与第四限位槽431配合更加便于实现第二解锁悬臂530解锁运动时的限位,保证解锁部件500使用稳定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侧板320的外壁上设置第一安装面323,第一安装面323位于第一凹陷区域20-1内,第一导电垫610粘贴连接第一安装面323。第一安装面323的设置位置应避免对解锁部件500产生干扰,设置第一安装面323有助于方便第一导电垫610安装设置,同时可以保证第一导电垫610的安装精度,避免第一导电垫610的安装不当而影响解锁部件500的使用。如,防止第一导电垫610的安装不当而影响第一解锁悬臂520相对壳体的移动,因而第一安装面323应相对远离第一锁止卡槽321。可选的,第一安装面323位置可与上位机笼子夹紧光模块的卡件位置相对应,上位机笼子夹紧光模块的卡件在夹紧光模块时可挤压第一解锁悬臂520与第一导电垫610充分接触。
相应的,第二侧板330的外壁上设置第二安装面333,第二安装面333位于第二凹陷区域30-1内,第二导电垫620粘贴连接第二安装面333。第二安装面333的设置位置应避免对解锁部件500产生干扰,设置第二安装面333有助于方便第二导电垫620安装设置,同时可以保证第二导电垫620的安装精度,避免第二导电垫620的安装不当而影响解锁部件500的使用。如,防止第二导电垫620的安装不当而影响第二解锁悬臂530相对壳体的移动,因而第二安装面333应相对远离第二锁止卡槽331。可选的,第二安装面333位置可与上位机笼子夹紧光模块的卡件位置相对应,进而上位机笼子夹紧光模块的卡件在夹紧光模块时可挤压第二解锁悬臂530与第二导电垫620充分接触。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面还可设置在第三侧板420或第四侧板430上;相应的,第二安装面还可设置在第四侧板430或第三侧板420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的头部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弹簧槽和第二弹簧槽,第一弹簧槽内设置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槽内设置第二弹簧,解锁部件上设置第一弹簧卡勾和第二弹簧卡勾,第一弹簧卡勾配合连接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卡勾配合连接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卡勾与第一弹簧配合以及第二弹簧卡勾与第二弹簧配合用于实现解锁部件解锁光模块后的自动回复。
可选的,如附图5-7所示,上壳体300靠近光口处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弹簧槽340和第二弹簧槽350,第一弹簧槽340内设置第一弹簧340-1,第二弹簧槽350内设置第二弹簧350-1。第一解锁悬臂520与手柄510的连接端设置第一弹簧卡勾524,第二解锁悬臂530与手柄510 的连接端设置第二弹簧卡勾534。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导电垫光模块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第一导电垫 610被第一侧板320和第三侧板420以及第一解锁悬臂520之间,第一导电垫610的一侧接触第一侧板320的外壁和第三侧板420的外壁、另一侧接触第一解锁悬臂520,进而第一导电垫610可用于密封第一侧板320和第三侧板420分别与第一解锁悬臂520之间的间隙。同时,通过第一导电垫610实现第一侧板320、第三侧板420和第一解锁悬臂520之间的导通,进而能够避免电磁波从第一侧板320和第三侧板420分别与第一解锁悬臂520之间的间隙辐射出去,提升光模块的电磁屏蔽效果。
相应的,如图8所示,第二导电垫620被第二侧板330和第四侧板430以及第二解锁悬臂530之间,第二导电垫620的一侧接触第二侧板330的外壁和第四侧板430的外壁、另一侧接触第二解锁悬臂530,进而第二导电垫620可用于密封第二侧板330和第四侧板430分别与第二解锁悬臂530之间的间隙。同时,通过第二导电垫620实现第二侧板330、第四侧板430和第二解锁悬臂530之间的导通,进而能够避免电磁波从第二侧板330和第四侧板430 分别与第二解锁悬臂530之间的间隙辐射出去,进一步提升光模块的电磁屏蔽效果。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光模块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光模块的壳体侧壁上设置若干筋位凸起。可选的,第一侧板320的上设置若干第一筋位凸起324,第一筋位凸起324导通连接第一解锁悬臂520和第一侧板320,用于密封第一解锁悬臂520与第一侧板320之间的间隙;第三侧板420的上设置若干第二筋位凸起422,第二筋位凸起422 导通连接第一解锁悬臂520和第三侧板420,用于密封第一解锁悬臂520与第三侧板420之间的间隙。进而在光模块插入上位机使用时,上位机内的电磁辐射传输至第一筋位凸起324 和第二筋位凸起422处,第一筋位凸起324和第二筋位凸起422密封第一解锁悬臂520可用于防止电磁波从第一解锁悬臂520与壳体侧壁之间的间隙辐射出去;同时相邻筋位凸起之间形成的凸起槽,可对电磁辐射进行多次反射以及吸收以达到进一步提升电磁屏蔽效果的目的,因此可通过第一筋位凸起324和第二筋位凸起422达到提高上位机电磁屏蔽的效果。
进一步,第二侧板还可设置第三筋位凸起以及第四侧板上还可设置第四筋位凸起,第三筋位凸起和第四筋位凸起的结构以及作用可参考第一筋位凸起324和第二筋位凸起422。
可选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外壁上筋位凸起的凸起高度为 0.05-0.15mm,筋位凸起的宽度为0.5-1.5mm,相邻筋位凸起的间距为0.5-1.5mm。如此便于进一步保证电磁屏蔽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形成包裹腔体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凹陷区域;
解锁部件,配合连接所述凹陷区域;
屏蔽部件,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域,所述屏蔽部件导通连接所述侧壁和所述解锁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配合连接且形成第一凹陷区域,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配合连接且形成第二凹陷区域;
所述屏蔽部件包括第一导电垫和第二导电垫,所述第一导电垫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陷区域,所述第二导电垫设置在所述第二凹陷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部件包括第一解锁悬臂、第二解锁悬臂和手柄;所述第一解锁悬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解锁悬臂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手柄,所述第一解锁悬臂的另一端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解锁悬臂的另一端配合连接所述第二侧板;
所述第一解锁悬臂的中部挤压接触所述第一导电垫,所述第二解锁悬臂的中部挤压接触所述第二导电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部件为柔性导电布,所述柔性导电布粘贴连接所述凹陷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垫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解锁悬臂中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导电垫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解锁悬臂中部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区域包括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导电垫粘贴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面;
所述第二凹陷区域包括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导电垫粘贴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部件包括若干筋位凸起,所述解锁部件覆盖所述筋位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锁悬臂的另一端设置第一锁止卡勾,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第一锁止卡槽,所述第一锁止卡勾嵌入所述第一锁止卡槽内;
所述第二解锁悬臂的另一端设置第二锁止卡勾,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第二锁止卡槽,所述第二锁止卡勾嵌入所述第二锁止卡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锁悬臂的另一端还设置第一凸起,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凸起嵌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所述第二解锁悬臂的另一端还设置第二凸起,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凸起嵌入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锁悬臂的另一端还设置第三凸起,所述第三侧板上设置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凸起嵌入所述第三限位槽内;
所述第二解锁悬臂的另一端还设置第四凸起,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第四限位槽,所述第四凸起嵌入所述第四限位槽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42876.5U CN213091953U (zh) | 2020-09-08 | 2020-09-08 | 一种光模块 |
PCT/CN2021/100971 WO2022033173A1 (zh) | 2020-08-13 | 2021-06-18 | 一种光模块 |
PCT/CN2021/116995 WO2022052920A1 (zh) | 2020-09-08 | 2021-09-07 | 一种光模块 |
US17/897,589 US20220413238A1 (en) | 2020-08-13 | 2022-08-29 | Optical modul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42876.5U CN213091953U (zh) | 2020-09-08 | 2020-09-08 | 一种光模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91953U true CN213091953U (zh) | 2021-04-30 |
Family
ID=75635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942876.5U Active CN213091953U (zh) | 2020-08-13 | 2020-09-08 | 一种光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91953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85144A (zh) * | 2021-09-27 | 2022-01-04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模块 |
WO2022033173A1 (zh) * | 2020-08-13 | 2022-02-17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模块 |
WO2022052920A1 (zh) * | 2020-09-08 | 2022-03-17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模块 |
CN114647050A (zh) * | 2022-03-31 | 2022-06-21 | 苏州苏驼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针对高速率光模块电磁辐射超标的结构外壳 |
CN115097581A (zh) * | 2022-07-21 | 2022-09-23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模块 |
WO2023070835A1 (zh) * | 2021-10-29 | 2023-05-04 | 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 | 光模块及其装配方法 |
WO2024016711A1 (zh) * | 2022-07-21 | 2024-01-25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光模块 |
-
2020
- 2020-09-08 CN CN202021942876.5U patent/CN21309195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33173A1 (zh) * | 2020-08-13 | 2022-02-17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模块 |
WO2022052920A1 (zh) * | 2020-09-08 | 2022-03-17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模块 |
CN113885144A (zh) * | 2021-09-27 | 2022-01-04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模块 |
WO2023070835A1 (zh) * | 2021-10-29 | 2023-05-04 | 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 | 光模块及其装配方法 |
CN114647050A (zh) * | 2022-03-31 | 2022-06-21 | 苏州苏驼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针对高速率光模块电磁辐射超标的结构外壳 |
CN114647050B (zh) * | 2022-03-31 | 2023-06-02 | 苏州苏驼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针对高速率光模块电磁辐射超标的结构外壳 |
CN115097581A (zh) * | 2022-07-21 | 2022-09-23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模块 |
WO2024016711A1 (zh) * | 2022-07-21 | 2024-01-25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光模块 |
CN115097581B (zh) * | 2022-07-21 | 2024-04-05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模块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091953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3302601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2647093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112230350B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3659029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3122370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112230349B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113253400A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2647091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5181035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111175915A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3302608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4375428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113419315A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2647089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114236700A (zh) | 一种光模块 | |
US20220413238A1 (en) | Optical module | |
CN112987193A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5181036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3302583U (zh) | 一种光收发组件及光网络单元 | |
CN114624826B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2647094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1741638U (zh) | 一种光模块 | |
WO2022052920A1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114077017A (zh) | 一种光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