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88663U - 张紧机构及具有其的同步带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张紧机构及具有其的同步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88663U
CN213088663U CN202021921754.8U CN202021921754U CN213088663U CN 213088663 U CN213088663 U CN 213088663U CN 202021921754 U CN202021921754 U CN 202021921754U CN 213088663 U CN213088663 U CN 213088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sioning
arm
synchronous belt
tensioning arm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217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恒敏
温跃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2175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886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88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886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张紧机构及具有其的同步带装置,该张紧机构包括:底座;第一张紧组件,第一张紧组件包括第一张紧臂和第一张紧件,第一张紧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张紧臂的张紧端,第一张紧臂的枢转端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第二张紧组件,第二张紧组件包括第二张紧臂和第二张紧件,第二张紧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张紧臂的张紧端,第二张紧臂的枢转端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第一张紧件与第二张紧件之间具有间隔,第一张紧件与第二张紧件共同用于对同步带张紧;保持机构,设置在第一张紧臂与第二张紧臂之间,保持机构用于使第一张紧件与第二张紧件保持在预设的间距。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同步带长期使用易松弛的问题。

Description

张紧机构及具有其的同步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送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张紧机构及具有其的同步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安全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故对监控设备的需求与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球形摄像机由于其可转动,具有大范围的视频监控特性,因此广泛应用于监测领域。在球形摄像机中,电机的主动轮与镜头的同步轮之间用同步带传递动力,以通过电机带动镜头并使其转动。
现有技术中同步带的安装比较繁琐,需要先预安装,再通过腰形孔调节主动轮和同步轮之间的间隙以提高张紧力。在长时间传动过程中,由于磨损、材料变性、塑性变形等原因会导致同步带松弛,进而会发生跳齿、脱齿现象,影响摄像机的正常工作。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同步带在长期使用后依然具有张紧力,在出厂安装时将张紧力调节的数值变大,但这样会加速同步带的磨损和老化,导致设备的寿命因同步带寿命缩减而缩减。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张紧机构以满足对同步带的张紧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张紧机构及具有其的同步带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同步带长期使用易松弛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张紧机构,张紧机构包括:底座;第一张紧组件,第一张紧组件包括第一张紧臂和第一张紧件,第一张紧臂具有相对设置的张紧端和枢转端,第一张紧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张紧臂的张紧端,第一张紧臂的枢转端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上;第二张紧组件,第二张紧组件包括第二张紧臂和第二张紧件,第二张紧臂具有相对设置的张紧端和枢转端,第二张紧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张紧臂的张紧端,第二张紧臂的枢转端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第一张紧件与第二张紧件之间具有间隔,第一张紧件与第二张紧件共同用于对同步带张紧;保持机构,设置在第一张紧臂与第二张紧臂之间,保持机构用于使第一张紧件与第二张紧件保持于预设的间距。
进一步地,张紧机构还包括固定轴和固定件,固定轴设置在底座上,固定轴与固定件配合以将第一张紧臂和第二张紧臂限定于底座上。
进一步地,张紧机构包括一个固定轴和一个固定件,第一张紧臂与第二张紧臂的枢转端叠置且共同穿设在固定轴上,第一张紧臂位于第二张紧臂的远离底座的一侧。
进一步地,第二张紧臂的张紧端的靠近第一张紧臂的表面具有第一凸台,第二张紧件设置在第一凸台上。
进一步地,底座上设置有第二凸台,固定轴设置在第二凸台上。
进一步地,保持机构包括:弹簧,弹簧的第一端与第一张紧臂连接,弹簧的第二端与第二张紧臂连接;或,扭簧,扭簧的一端与第一张紧臂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张紧臂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张紧臂的转动轴线至第一张紧件的转动轴线的距离与第二张紧臂的转动轴线至第二张紧件的转动轴线的距离相等,且弹簧的第一端至第一张紧件的转动轴线的距离与弹簧的第二端至第二张紧件的转动轴线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底座上具有安装孔,安装孔为腰形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同步带装置,同步带装置包括上述提供的张紧机构。
进一步地,同步带装置还包括:驱动件,具有输出轴;主动轮,输出轴与主动轮驱动连接;从动轮,与被驱动件驱动连接;同步带,套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主动轮通过同步带带动从动轮转动;其中,张紧机构的第一张紧件用于与同步带一侧的外表面相抵接,张紧机构的第二张紧件用于与同步带另一侧的外表面相抵接;或,张紧机构的第一张紧件用于与同步带一侧的内表面相抵接,张紧机构的第二张紧件用于与同步带另一侧的内表面相抵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张紧机构包括底座、第一张紧组件、第二张紧组件以及保持机构,第一张紧件和第二张紧件配合以对同步带的两侧提供张紧力,通过保持机构可以保持第一张紧件和第二张紧件在预设的间距,进而可以调节张紧力的大小,使同步带能够保证持续张紧的状态,且不会对同步带造成负面影响,满足了对同步带张紧的需要。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张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张紧机构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张紧机构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同步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底座;11、第二凸台;21、第一张紧臂;22、第一张紧件;31、第二张紧臂;311、第一凸台;32、第二张紧件;40、保持机构;51、固定轴;52、固定件;
61、驱动件;62、主动轮;63、从动轮;64、同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张紧机构,该张紧机构包括:底座10、第一张紧组件、第二张紧组件以及保持机构40。其中,第一张紧组件包括第一张紧臂21和第一张紧件22,第一张紧臂21具有相对设置的张紧端和枢转端,第一张紧件2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张紧臂21的张紧端,第一张紧臂21的枢转端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10上。第二张紧组件包括第二张紧臂31和第二张紧件32,第二张紧臂31具有相对设置的张紧端和枢转端,第二张紧件3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张紧臂31的张紧端,第二张紧臂31的枢转端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10上。第一张紧件22与第二张紧件32之间具有间隔,第一张紧件22与第二张紧件32共同用于对同步带张紧。具体的,可将第一张紧件22和第二张紧件32间隔设置在同步带的外侧,利用第一张紧件22和第二张紧件32之间的夹紧力以对同步带提供张紧力;也可将第一张紧件22和第二张紧件32间隔设置在同步带的内侧,利用第一张紧件22和第二张紧件32向外撑同步带,以对同步带提供张紧力。保持机构40设置在第一张紧臂21与第二张紧臂31之间,通过保持机构40可以使第一张紧件22与第二张紧件32保持在预设间距,这样可以通过调节该预设间距,以达到调节第一张紧件22和第二张紧件32对同步带张紧力大小的目的。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张紧机构,该张紧机构包括底座10、第一张紧组件、第二张紧组件以及保持机构40,利用第一张紧件22和第二张紧件32配合以对同步带的两侧提供张紧力,通过保持机构40可以保持第一张紧件22和第二张紧件32在预设的间距,进而可以通过调节该预设间距达到调节张紧力的大小的目的,使同步带能够保证持续张紧的状态,且不会对同步带造成负面影响,满足了对同步带张紧的需要。并且,通过双边夹紧同步带的方式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采用张紧轮单边张紧,同步带在反向转动过程中松紧边转换易导致同步带单边松脱的情况发生。
具体的,该张紧机构还包括固定轴51和固定件52,固定轴51设置在底座10上,固定轴51与固定件52配合以将第一张紧臂21和第二张紧臂31限定于底座10。通过固定轴51可以当作第一张紧臂21和第二张紧臂31的转轴,利用固定件52对第一张紧臂21和第二张紧臂31进行固定限位,可以防止第一张紧臂21和第二张紧臂31从固定轴51上脱离。
其中,固定轴51和固定件52可以配套设置为两组,其中一组用于固定第一张紧臂21,另一组用于固定第二张紧臂31。在本实施例中,张紧机构包括一个固定轴51和一个固定件52,第一张紧臂21与第二张紧臂31的枢转端叠置且共同穿设在固定轴51上,第一张紧臂21位于第二张紧臂31的远离底座10的一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简化装置结构,减小结构占用体积,方便工作人员在设备上进行安装。
如图2所示,第二张紧臂31的张紧端的靠近第一张紧臂21的表面具有第一凸台311,第二张紧件32设置在第一凸台311上。通过设置第一凸台311,可以调节第二张紧件32的设置位置,使第一张紧件22和第二张紧件32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如图4所示,底座10上设置有第二凸台11,固定轴51设置在第二凸台11上。通过在底座10上设置第二凸台11,可以在安装时,将第二张紧臂31的枢转端设置在第二凸台11上,以减少第二张紧臂31与底座10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第二张紧臂31相对底座10转动。
具体的,该保持机构40包括弹簧,弹簧的第一端与第一张紧臂21连接,弹簧的第二端与第二张紧臂31连接。通过弹簧调节第一张紧臂21和第二张紧臂31的夹角大小,进而可以调节第一张紧件22和第二张紧件32对同步带张紧力的大小。上述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加工和拆装。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该保持机构40还可设置为扭簧,将扭簧的一端与第一张紧臂21连接,将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张紧臂31连接,通过扭簧来调节第一张紧臂21和第二张紧臂31的夹角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张紧臂21的转动轴线至第一张紧件22的转动轴线的距离与第二张紧臂31的转动轴线至第二张紧件32的转动轴线的距离相等,且弹簧的第一端至第一张紧件22的转动轴线的距离与弹簧的第二端至第二张紧件32的转动轴线的距离相等。这样能够使结构相对对称,使两个张紧件受力均匀,便于维持装置整体受力平衡。
其中,该底座10上具有安装孔,安装孔设置为腰形孔,这样可以便于调节底座10的位置。
如图5所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步带装置,该同步带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张紧机构。
具体的,该同步带装置还包括:驱动件61、主动轮62、从动轮63以及同步带64。驱动件61具有输出轴,该输出轴与主动轮62驱动连接,从动轮63与被驱动件驱动连接,同步带64套设在主动轮62和从动轮63上,主动轮62通过同步带64带动从动轮63转动,张紧机构的张紧件与同步带64抵接。其中,张紧机构的第一张紧件22用于与同步带64一侧的外表面相抵接,张紧机构的第二张紧件32用于与同步带64另一侧的外表面相抵接;或,张紧机构的第一张紧件22用于与同步带64一侧的内表面相抵接,张紧机构的第二张紧件32用于与同步带64另一侧的内表面相抵接。
使用时,底座10利用四颗螺钉固定于设备壳体上或者其它固定张紧机构的部件上,将第二张紧臂31的枢转端套在底座10的固定轴51上,然后再将第一张紧臂21的枢转端套在固定轴51上并位于第二张紧臂31的上方,然后利用固定件固定第一张紧臂21和第二张紧臂31。将第一张紧件22和第二张紧件32分别安装在第一张紧臂21和第二张紧臂31的张紧端,然后可利用紧固件对第一张紧件22和第二张紧件32进行固定,将张紧机构的两张紧臂分开,并将第一张紧件22和第二张紧件32放在同步带64的上下两侧然后用弹簧张紧,在弹簧拉力的作用下张紧件对同步带64有压力使同步带64处于张紧状态。弹簧可根据所需张紧力的大小选取合适的长度和弹性强度,当同步带64长期运转出现齿形磨损和皮带老化伸长时,同步带64的张紧力变小,对张紧件的反作用力减小,此时弹簧收缩使两张紧臂的夹角减小夹紧,这样张紧件对同步带64施加压力使其减小的张紧力再次增大,从而达到同步带自动张紧的目的。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张紧机构,利用两个张紧件对同步带提供张紧力,通过保持机构可以调节对同步带张紧力的大小。该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将各零部件做成通用标准件,降低了生产成本;其装置整体体积小,可直接安装在监控设备内部。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机构包括:
底座(10);
第一张紧组件,所述第一张紧组件包括第一张紧臂(21)和第一张紧件(22),所述第一张紧臂(21)具有相对设置的张紧端和枢转端,所述第一张紧件(2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张紧臂(21)的张紧端,所述第一张紧臂(21)的枢转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10);
第二张紧组件,所述第二张紧组件包括第二张紧臂(31)和第二张紧件(32),所述第二张紧臂(31)具有相对设置的张紧端和枢转端,所述第二张紧件(3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张紧臂(31)的张紧端,所述第二张紧臂(31)的枢转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10),所述第一张紧件(22)与所述第二张紧件(32)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第一张紧件(22)与所述第二张紧件(32)共同用于对同步带张紧;
保持机构(40),设置在所述第一张紧臂(21)与所述第二张紧臂(31)之间,所述保持机构(40)用于使所述第一张紧件(22)与所述第二张紧件(32)保持于预设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机构还包括固定轴(51)和固定件(52),所述固定轴(51)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所述固定轴(51)与所述固定件(52)配合以将所述第一张紧臂(21)和所述第二张紧臂(31)限定于所述底座(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机构包括一个所述固定轴(51)和一个所述固定件(52),所述第一张紧臂(21)与所述第二张紧臂(31)的枢转端叠置且共同穿设在所述固定轴(51)上,所述第一张紧臂(21)位于所述第二张紧臂(31)的远离所述底座(10)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张紧臂(31)的张紧端的靠近所述第一张紧臂(21)的表面具有第一凸台(311),所述第二张紧件(32)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3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第二凸台(11),所述固定轴(51)设置在所述第二凸台(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40)包括:
弹簧,所述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张紧臂(21)连接,所述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张紧臂(31)连接;或,
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张紧臂(21)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张紧臂(3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臂(21)的转动轴线至第一张紧件(22)的转动轴线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张紧臂(31)的转动轴线至第二张紧件(32)的转动轴线的距离相等,且所述弹簧的第一端至所述第一张紧件(22)的转动轴线的距离与所述弹簧的第二端至所述第二张紧件(32)的转动轴线的距离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上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腰形孔。
9.一种同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张紧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同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装置还包括:
驱动件(61),具有输出轴;
主动轮(62),所述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62)驱动连接;
从动轮(63),与被驱动件驱动连接;
同步带(64),套设在所述主动轮(62)和所述从动轮(63)上,所述主动轮(62)通过所述同步带(64)带动所述从动轮(63)转动;
其中,所述张紧机构的第一张紧件(22)用于与所述同步带(64)一侧的外表面相抵接,所述张紧机构的第二张紧件(32)用于与所述同步带(64)另一侧的外表面相抵接;或,所述张紧机构的第一张紧件(22)用于与所述同步带(64)一侧的内表面相抵接,所述张紧机构的第二张紧件(32)用于与所述同步带(64)另一侧的内表面相抵接。
CN202021921754.8U 2020-09-04 2020-09-04 张紧机构及具有其的同步带装置 Active CN213088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21754.8U CN213088663U (zh) 2020-09-04 2020-09-04 张紧机构及具有其的同步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21754.8U CN213088663U (zh) 2020-09-04 2020-09-04 张紧机构及具有其的同步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88663U true CN213088663U (zh) 2021-04-30

Family

ID=75634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21754.8U Active CN213088663U (zh) 2020-09-04 2020-09-04 张紧机构及具有其的同步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886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93322B1 (ko) 벨트 인장장치 및 조립방법
US6807679B1 (en) Mechanism for securing eye protector to helmet
CN1756886A (zh) 转轴式窗遮帘配件
US20200088275A1 (en) Belt driven system and tensioner thereof
CN213088663U (zh) 张紧机构及具有其的同步带装置
CN205417375U (zh) 一种用于后视镜密封的密封连接件及其安装结构
CN101725798B (zh) 升降模块及使用该升降模块的升降结构
CN213479075U (zh) 张紧机构及具有其的同步带张紧装置
CN101598885B (zh) 镜头防尘盖
CN111099276A (zh) 倍速链输送线张紧机构及倍速链输送线
CN108767747B (zh) 一种可调力矩紧线器
CN209909089U (zh) 皮带张紧装置及皮带机
CN108799736B (zh) 支撑装置
CN209102984U (zh) 镜头锁附装置
US20130036924A1 (en) Trashcan
CN210087922U (zh) 链条传动机构用链条张紧装置
CN114153065A (zh) 角度可调节的显微镜支架
CN205841649U (zh) 皮带张紧离合装置
CN217898678U (zh) 一种偏心盘传动带张紧装置
US5921524A (en) Motor securing structure adapted for use in electric treadmills
CN114513592B (zh) 摄像机
CN220980863U (zh) 一种自动转换曲直面的显示屏
CN217842548U (zh) 一种张紧机构
KR100566521B1 (ko) 연사기용 텐션롤러
CN215000775U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