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88637U - 一种硅油扭振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硅油扭振减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88637U CN213088637U CN202021478518.3U CN202021478518U CN213088637U CN 213088637 U CN213088637 U CN 213088637U CN 202021478518 U CN202021478518 U CN 202021478518U CN 213088637 U CN213088637 U CN 2130886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licone oil
- torsional vibration
- vibration damper
- groove
- 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20002545 silicone oil Polymer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5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8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809 Tef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362 Tef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21 cell wa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389 graph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ulle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硅油扭振减振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硅油扭振减振器,包括轮毂、皮带轮、惯性环和环形油封,轮毂包括同轴设置的连接段和固定段,皮带轮套设在连接段的侧壁上,固定段的端面的周向边缘开设有环形的硅油槽;惯性环设于硅油槽内,环形油封盖设在硅油槽的槽口,环形油封与硅油槽的槽壁共同形成密封空间,环形油封、惯性环及硅油槽的槽壁之间形成间隙,间隙内用于填充硅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硅油扭振减振器的密封性能较好,可以提升减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油扭振减振器。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冷凝(放热)—膨胀—蒸发(吸热)的制冷循环。
曲轴扭振减振器是安装在压缩机的曲轴上,用以产生阻尼力矩或反力矩以降低曲轴扭转振动的振幅的部件。硅油扭振减振器(简称硅油减振器)是曲轴扭振减振器的一种,传统的硅油减振器一般包括惯量环、侧盖、壳体、衬套与硅油,其中,壳体与曲轴连接,侧盖与壳体组成封闭腔,封闭腔内滑套着惯量环,惯量环为双面平行的圆环形,与封闭腔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间隙内充满高粘度的液体——硅油,当压缩机工作时,壳体与曲轴一起转动,惯量环则因硅油粘度做匀速转动,惯量环与壳体之间形成了相对运动,曲轴的振动能量被硅油的内摩擦阻尼吸收,从而使轴系扭振消减。
然而,现有的硅油减振器的密封性能不佳,封闭腔内的硅油易漏出,造成惯量环的减振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硅油扭振减振器,硅油扭振减振器的密封性能较好,可以提升减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硅油扭振减振器,该硅油扭振减振器包括轮毂、皮带轮、惯性环和环形油封,轮毂包括同轴设置的连接段和固定段,皮带轮套设在连接段的侧壁上,固定段的端面的周向边缘开设有环形的硅油槽;惯性环设于硅油槽内,环形油封盖设在硅油槽的槽口,环形油封与硅油槽的槽壁共同形成密封空间,环形油封、惯性环及硅油槽的槽壁之间形成间隙,间隙内用于填充硅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硅油扭振减振器还包括密封环,密封环卡设在环形油封的外缘与硅油槽的侧壁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环形油封上间隔设有抽气孔和注油孔,抽气孔用于使硅油槽内的空气排出,注油孔用于使硅油进入硅油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环形油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散热片,且多个第一散热片均匀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环形油封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散热片,第二散热片与第一散热片间隔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段的侧壁与皮带轮之间设有弹性阻尼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段的侧壁与弹性阻尼环之间还设有内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硅油槽的内底壁及内侧壁均设有耐磨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环形油封的面向硅油槽的表面设有耐磨垫。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固定段的侧壁上具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硅油扭振减振器,通过在轮毂的固定段的端面开设的硅油槽的槽口盖设环形油封,环形油封与硅油槽的槽壁共同围成密封空间,该密封空间内设有惯性环,以在该密封空间内、惯性环的外周形成的间隙内填充硅油;通过环形油封密封硅油槽,环形油封与硅油槽的侧壁连接紧密且牢固,可防止硅油槽中的硅油漏出,有效提升硅油扭振减振器的密封性能,进而提升扭振减振器的减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硅油扭振减振器的主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硅油扭振减振器的仰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硅油扭振减振器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形油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硅油扭振减振器;110-轮毂;111-连接段;112-固定段;113-硅油槽;1131-耐磨块;114-防滑纹;120-皮带轮;130-惯性环;140-环形油封;141-抽气孔;142-注油孔;143-第一散热片;144-第二散热片;145-耐磨垫;150-密封环;160-弹性阻尼环;170-内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硅油扭振减振器的主视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硅油扭振减振器的仰视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硅油扭振减振器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形油封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硅油扭振减振器100,该硅油扭振减振器100包括轮毂110、皮带轮120、惯性环130和环形油封140,轮毂包括同轴设置的连接段111和固定段112,皮带轮120套设在连接段111的侧壁上,固定段112的端面的周向边缘开设有环形的硅油槽113;惯性环130设于硅油槽113内,环形油封140盖设在硅油槽113的槽口,环形油封140与硅油槽113的槽壁共同形成密封空间,环形油封140、惯性环130及硅油槽113的槽壁之间形成间隙,间隙内用于填充硅油。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硅油扭振减振器100,该硅油扭振减振器100例如可以设在发动机或压缩机内,硅油扭振减振器100安装在发动机或压缩机的曲轴上,用于消减曲轴的扭转振动。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硅油扭振减振器100具体包括轮毂110、皮带轮120、惯性环130和环形油封140。轮毂110包括位于其轴向两端的连接段111和固定段112,皮带轮120套设在轮毂110的连接段111上,例如,皮带轮120通常套设在轮毂110的连接段111的侧壁上,通过皮带轮120带动轮毂110随曲轴一起转动。
其中,通过皮带轮120带动轮毂110同步转动,皮带轮120能够缓和载荷冲击,且传动运行平稳、低噪音、低振动。皮带轮120便于制造且安装精度要求较低,皮带轮120传动的结构简单,调整方便,且具有过载保护功能。
轮毂110的固定段112,即轮毂110上与皮带轮120相对的另一侧,为硅油扭振减振器100主要起到减振作用的部位。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轮毂110的固定段112的端面上开设有硅油槽113,硅油槽113的形状为环形,具体位于轮毂110的固定段112的端面的外边缘部位。
硅油槽113内设有惯性环130,惯性环130以无连接的形式放置于硅油槽113内,即惯性环130可根据惯性在硅油槽113内自由移动。硅油填充在惯性环130与硅油槽113的内壁之间的空隙内,在轮毂110随曲轴一起转动时,通过高粘度的硅油的阻尼作用,惯性环130做匀速运动,惯性环130的转动速度低于轮毂110的转动速度,两者之间形成相对运动,以此通过硅油的内摩擦阻力吸收曲轴的振动能量,进而消减曲轴的扭转振动。
其中,硅油槽113通常需要密封处理,以将硅油填充在硅油槽113形成的密封空间内。硅油槽113为敞口形式,硅油槽113的槽口位于轮毂110的底端面上,以便于在轮毂110的底端面加工硅油槽113。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硅油槽113的槽口盖设环形油封140,以实现对硅油槽113的密封。
环形油封140的外边缘与硅油槽113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例如,环形油封140的外边缘与硅油槽113的侧壁通过焊接连接或粘接连接,以将环形油封140牢固的连接在硅油槽113的槽口,以此实现环形油封140对硅油槽113的密封。
环形油封140与硅油槽113的槽壁共同围合形成密封空间,惯性环130位于该密封空间内,硅油填充在惯性环130与密封空间之间形成的空隙中。通过环形油封140来密封硅油槽113,可以提升硅油槽113的密封性能,可防止硅油槽113中的硅油漏出,进而可有效提升硅油扭振减振器100的密封性能。
硅油扭振减振器100的密封性能提升,则硅油对惯性环130的阻尼作用更加,因而可提升硅油扭振减振器100的减振性能,以增强硅油扭振减振器100对曲轴的减振作用。
如图4所示,为了进一步增强环形油封140对硅油槽113的密封性能,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硅油扭振减振器100还可以包括密封环150,密封环150卡设在环形油封140的外缘与硅油槽113的侧壁之间。
为了使环形油封140将硅油槽113密封的更严密,本实施例中,在环形油封140的外缘和硅油槽113的内侧壁之间还开设有密封环150,密封环150例如可以是弹性变性能力较好的橡胶件或硅胶件,环形油封140和密封环150组装至硅油槽113上后,密封环150受挤压而变形,这样可确保环形油封140的外缘和硅油槽113的内侧壁之间不存在缝隙,以保证环形油封140对硅油槽113密封严实。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环形油封140上可以设置有抽气孔141和注油孔142,硅油槽113抽气孔141用于使硅油槽113内的空气排出,注油孔142用于使硅油进入硅油槽113内。
通过在环形油封140上设置抽气孔141和注油孔142,实现硅油槽113内空气的排出和向硅油槽113内注入硅油。具体的,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先经由抽气孔141将硅油槽113内的空气排出,使硅油槽113内为真空负压环境,然后在经由注油孔142向硅油槽113内注入硅油,此时,硅油可以均匀注入到惯性环130与硅油槽113之间的空隙中,且硅油可以将空隙填满,以保证硅油对惯性环130的阻尼效果,进而保障惯性环130的减振效果。
或者,可以采取一边通过抽气孔141抽走硅油槽113内的空气,一边通过注油孔142向硅油槽113内注入硅油的形式,这样硅油逐步填充硅油槽113内已排出空气的部分,硅油槽113的空隙内可以形成一个流动场,既便于空气的排出同时便于硅油的注入,可以提高硅油注入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抽气孔141可以与真空泵连接,通过真空泵可将硅油槽113内的空气抽走,注油孔142可以与硅油筒连接,硅油筒内的硅油通过注油孔142进入硅油槽113内。
为了便于抽气孔141与真空泵的连接及注油孔142与硅油筒的连接,抽气孔141与注油孔142之间可以间隔一定距离,例如,抽气孔141和注油孔142可以分别位于环形油封140的两侧,但本实施例对抽气孔141及注油孔142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制。
硅油扭振减振器100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轮毂110和皮带轮120的旋转,以及在硅油槽113内转动的惯性环130与硅油之间的摩擦阻力,轮毂110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需要及时散失掉,若热量无法及时散失,轮毂110的固定段112的剩余热量会致使硅油槽113内的硅油升温,进而导致硅油的阻尼性能下降,造成硅油扭振减振器100的减振性能下降。
如图2至图4所示,为了提高硅油扭振减振器100的散热性能,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环形油封140上沿周向可以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散热片143,且多个第一散热片143可以均匀分布。
由于硅油扭振减振器10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对硅油槽113内的硅油的阻尼性能影响较大,且惯性环130在转动过程中与硅油之间产生摩擦,这也会加剧硅油升温,因而需要对硅油扭振减振器100及时散热,尤其需要及时散失硅油槽113一侧的热量。
本实施例中,环形油封140直接盖设在硅油槽113上,硅油槽113上产生的热量会通过热传导作用传递至环形油封140,因此,通过在环形油封140上设置第一散热片143,环形油封140上的热量传递至第一散热片143,并通过第一散热片143向外界散发,可及时带走硅油槽113上的热量,避免硅油槽113向其内部的硅油传递热量,以防止硅油受热升温而影响其性能。
其中,环形油封140上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散热片143,这样环形油封140上各部位产生的热量都能够及时有效的传递至相应部位设置的第一散热片143,多个第一散热片143可更快速的带走环形油封140的热量,可提高环形油封140整体的散热效率,避免环形油封140出现局部热量集中的现象。
另外,多个第一散热片143可以均匀间隔设置,即多个第一散热片143在环形油封140的周向方向上均匀分布,每个第一散热片143均可及时有效带走其周围的热量,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环形油封140的散热均匀性,保证环形油封140上各部位的热量都能够有有效及时散失,进而保证硅油槽113内硅油的性能。
如图2和图4所示,为了进一步增强硅油扭振减振器100的散热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油封140上还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二散热片144,第二散热片144与第一散热片143间隔分布。
本实施例中,在环形油封140的外表面上间隔设置了多个第一散热片143的基础上,环形油封140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二散热片144,通过在第一散热片143的基础上增加第二散热片144,进一步增强环形油封140的散热性能,第二散热片144和第一散热片143同时发挥作用,更快更迅速的带走环形油封140上的热量,进一步降低对硅油槽113内硅油的影响。
环形油封140上同样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散热片144,同第一散热片143类似的,硅油槽113的热量传递至环形油封140,环形油封140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至第二散热片144,通过第二散热片144向外界散发热量。
其中,多个第二散热片144也可以沿环形油封140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以通过多个散热片多环形油封140的多个部位进行散热。进一步的,每相邻;两个第一散热片143之间可以设置有一个第二散热片144,多个第二散热片144沿环形油封140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例如,第二散热片144与左右两侧的两个第一散热片143之间的间距相等,多个第一散热片143和多个第二散热片144依次均匀间隔分布在环形油封140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散热片144和第一散热片143的材质可以不同,例如,第一散热片143可以为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片,第一散热片143例如可以为铝片,第二散热片144例如可以由石墨烯或导热硅胶等材质制成。
硅油扭振减振器100随曲轴一起转动,通过套设在轮毂110外周的皮带轮120带动轮毂110转动。皮带轮120带动轮毂110转动的过程中,皮带轮120和轮毂110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摩擦,轮毂110收到的摩擦力越大,其稳定性越差。
为了提高轮毂110的稳定性,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轮毂110的连接段111的侧壁与皮带轮120之间可以设有弹性阻尼环160。通过在轮毂110与皮带轮120之间设置弹性阻尼环160,弹性阻尼环160作为中间传动部件,其阻尼特性具有缓冲作用,可以减小皮带轮120转动时对轮毂110的摩擦作用,轮毂110受到的摩擦力减小,可以提高轮毂110的稳定性,并且可相应延长轮毂110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弹性阻尼环160采用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ene,简称:PTFE)材料制作而成,聚四氟乙烯又称特氟龙,这种材料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具有显著的热稳定性,同时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具备耐磨损和耐腐蚀性能,用来制作弹性阻尼环160可提高其阻尼性能。
以弹性阻尼环160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为例,由于弹性阻尼环160的摩擦系数较低,滑动性较好,而为了确保弹性阻尼环160与轮毂110连接牢固,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轮毂110的连接段111的侧壁与弹性阻尼环16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内套170。
通过在轮毂110外套设内套170,内套170位于轮毂110和弹性阻尼环160,通过内套170可以增大弹性阻尼环160与轮毂110之间的摩擦力,使弹性阻尼环160与轮毂110连接更稳定牢固。以免直接将弹性阻尼环160套设在轮毂110外壁,在硅油扭振减振器100工作过程中,弹性阻尼环160的位置有可能偏移甚至从轮毂110上脱落。
通过内套170来连接弹性阻尼环160和轮毂110,内套170和弹性阻尼环160之间具有足够的摩擦力,同时内套170与轮毂110之间也具有足够的摩擦力,因而可以将弹性阻尼环160牢固的连接在轮毂110上,以保证弹性阻尼环160的稳定性。
示例性的,内套170可以有橡胶或硅胶等材料制成,这样内套170和弹性阻尼环160之间及内套170和轮毂110之间均具有较大摩擦力,且内套170在受挤压时可产生弹性变形,以使弹性阻尼环160和轮毂110的连接更牢固。
如图5所示,为了保证惯性环130的结构完整性,保证惯性环130在硅油槽113内随惯性转动的稳定性,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硅油槽113的内底壁及内侧壁可以均设有耐磨块1131。
通过在硅油槽113的内底壁和内侧壁设置耐磨块1131,惯性环130在硅油槽113内转动的过程中,惯性环130不会接触硅油槽113的内底壁和内侧壁,可防止惯性环130与硅油槽113的内壁之间发生磕碰,进而可避免惯性环130因磕碰而被刮擦或磨损,可以保护惯性环130的结构完整性,进而保证惯性环130转动的稳定性。
另外,在硅油槽113的内底壁和内侧壁设置耐磨块1131,防止惯性环130因磕碰而遭受损伤的同时,也可保护硅油槽113的内壁不受损伤,延长硅油槽113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油封140的面向硅油槽113内的表面还可以设有耐磨垫145。如图5所示,与在硅油槽113的内壁设置耐磨块1131以防止惯性环130和硅油槽113的内壁发生磕碰类似的,在环形油封140的内表面,即环形油封140面向硅油槽113内部的表面设置耐磨垫145,可防止惯性环130在转动的过程中直接与环形油封140接触,避免惯性环130与环形油封140之间发生磕碰,以保护惯性环130的结构完整性,进而保证惯性环130的稳定性。同时,也可对环形油封140进行保护。
如图1和图2所示,将硅油扭振减振器100安装至曲轴上时,或将硅油扭振减振器100从曲轴上拆卸下来时,为了便于操作人员操作,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轮毂110的固定段112的侧壁上可以具有防滑纹114。
如前所述,皮带轮120套设在轮毂110的连接段111的侧壁上,因此,在拿取和移动硅油扭振减振器100时,操作人员通常手持轮毂110的固定段112。通过在轮毂110的固定段112的侧壁上设置防滑纹114,可增大操作工具或操作人员的手与轮毂110之间的摩擦力,提高硅油扭振减振器100的拿持性,以防止硅油扭振减振器100从操作人员的手中掉落,提高硅油扭振减振器100的操作稳定性。
示例性的,对于在轮毂110的固定段112的侧壁上设置防滑纹114,可以是在轮毂110的固定段112的侧壁面上设置凸起的条纹,或者,在轮毂110的固定段112的侧壁面上设置凹陷的条纹,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硅油扭振减振器,通过在轮毂的固定段的底端面开设的硅油槽的槽口盖设环形油封,环形油封与硅油槽的槽壁共同围成密封空间,该密封空间内设有惯性环,以在该密封空间内、惯性环的外周形成的间隙内填充硅油;通过环形油封密封硅油槽,环形油封与硅油槽的侧壁连接紧密且牢固,可防止硅油槽中的硅油漏出,有效提升硅油扭振减振器的密封性能,进而提升扭振减振器的减振效果。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装置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实用新型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部件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部件组合成一个部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部件。除了这样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装置的所有部件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组件。位于部件或组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或组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装置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部件的权利要求中,这些部件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部件项来具体体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硅油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皮带轮、惯性环和环形油封,所述轮毂包括同轴设置的连接段和固定段,所述皮带轮套设在所述连接段的侧壁上,所述固定段的端面的周向边缘开设有环形的硅油槽;所述惯性环设于所述硅油槽内,所述环形油封盖设在所述硅油槽的槽口,所述环形油封与所述硅油槽的槽壁共同形成密封空间,所述环形油封、惯性环及硅油槽的槽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内用于填充硅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油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卡设在所述环形油封的外缘与所述硅油槽的侧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油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油封上设有抽气孔和注油孔,所述抽气孔用于使所述硅油槽内的空气排出,所述注油孔用于使硅油进入所述硅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硅油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油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散热片,且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片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油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油封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片与所述第一散热片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硅油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的侧壁与所述皮带轮之间设有弹性阻尼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硅油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的侧壁与所述弹性阻尼环之间还设有内套。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硅油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油槽的内底壁及内侧壁均设有耐磨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硅油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油封的面向所述硅油槽的表面设有耐磨垫。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硅油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段的侧壁上具有防滑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78518.3U CN213088637U (zh) | 2020-07-23 | 2020-07-23 | 一种硅油扭振减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78518.3U CN213088637U (zh) | 2020-07-23 | 2020-07-23 | 一种硅油扭振减振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88637U true CN213088637U (zh) | 2021-04-30 |
Family
ID=75626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478518.3U Active CN213088637U (zh) | 2020-07-23 | 2020-07-23 | 一种硅油扭振减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88637U (zh) |
-
2020
- 2020-07-23 CN CN202021478518.3U patent/CN21308863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838955A (en) | Vibration damper | |
JP2010526265A (ja) | 高速フライホイールシール | |
CN213088637U (zh) | 一种硅油扭振减振器 | |
CN114278537A (zh) | 一种抗震消音的往复式活塞压缩机 | |
CN112324701A (zh) | 一种耐腐蚀高压立式离心泵 | |
CN108599452B (zh) | 一种真空散热飞轮电池 | |
WO2022217726A1 (zh) | 一种机械式自动制冷散热的电机 | |
CN215058447U (zh) | 密封结构及排气装置 | |
CN206412895U (zh) | 低速感应电机 | |
CN210460990U (zh) | 一种机械泵轴心冷却器 | |
CN102983663B (zh) | 高速大功率电机用自润滑滑动轴承 | |
CN208900460U (zh) | 一种稳定性油缸缸筒 | |
CN206753864U (zh) | 一种带进油泵的单缸压缩机 | |
CN112032016A (zh) | 一种新能源车用全无油空气压缩机 | |
CN204851641U (zh) | 一种矿用封闭式螺杆制冷压缩机 | |
CN219394615U (zh) | 一种风冷中高速电机 | |
CN111102233A (zh) | 一种轴承安装结构及导热脂加注方法 | |
CN218882950U (zh) | 齿轮减速机箱体 | |
CN217952744U (zh) | 一种制冷机热端散热装置及制冷机 | |
CN219975170U (zh) | 弹性联轴器 | |
CN216008950U (zh) | 一种涂装专用高温直连风机 | |
WO2008017210A1 (fr) | Dispositif d'étanchéité mécanique d'une pompe à vis à commande directe par moteur | |
CN219975140U (zh) | 静压式高精度轴承轴承套 | |
CN217177161U (zh) |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机械轴承底座 | |
CN221220933U (zh) | 一种高速风机的散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