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28609U -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28609U
CN213028609U CN202022238063.4U CN202022238063U CN213028609U CN 213028609 U CN213028609 U CN 213028609U CN 202022238063 U CN202022238063 U CN 202022238063U CN 213028609 U CN213028609 U CN 213028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bracket
coils
tray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380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亮
范吉昌
吴金华
张翼飞
郭兴家
王小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380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28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28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28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线圈盘组件包括盘座和至少两个线圈。至少两个线圈位于盘座的同一侧,至少两个线圈中每一个线圈具有相背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线圈的第一端相较于线圈的第二端靠近盘座的中心布置,线圈的第二端朝向盘座的外边缘延伸。本实用新型通过令线圈的两端分别朝向盘座的中心和盘座的外边缘延伸,从而可以使得线圈对锅体的底部和侧部同时产生加热区域,进而提高线圈的加热效率,使得锅体加热更加均匀。

Description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圈盘组件和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平底锅、全凹形的IH电饭煲以及炒灶使用的IH(Indirect Heating,电磁加热)加热线圈盘,大多采用同心圆绕线结构。
采用同心圆绕线结构时,线圈盘内环的磁场强度会比线圈盘外环的磁场强度高两倍左右。由于磁场强度决定了烹饪器具“火力”大小,所以烹饪器具在使用同心圆绕线结构的加热线圈盘时,被线圈盘内环加热的锅中间位置的加热温度会较高,而被线圈盘外环加热的锅边缘位置的加热温度较低。因此,在烹饪过程中,存在烹饪器具内外火力不均匀的技术问题,即,只有锅的近中心位置能够获得较好的“火力”,而锅的边缘位置则火力不足,严重影响了IH烹饪器具的烹饪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线圈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线圈盘组件,包括盘座和至少两个线圈。至少两个线圈位于盘座的同一侧,至少两个线圈中每一个线圈具有相背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线圈的第一端相较于线圈的第二端靠近盘座的中心布置,线圈的第二端朝向盘座的外边缘延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盘组件包括盘座和至少两个线圈。盘座能够用于为锅体提供支撑。至少两个线圈通电可以产生交变磁场,铁质锅体会切割交变磁力线,从而锅体底部的金属会产生交变电流(涡流),涡流会使得锅体中的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使得锅体自行发热,即锅体的表面能够产生气泡,冲入锅体内的液体中,使气泡冲出位置的液体受热,从而实现加热和烹饪食物的目的。至少两个线圈作为加热部件设置在盘座的同一侧,具体地,至少两个线圈设置在盘座背离锅体的一侧。至少两个线圈间隔布置在盘座上,且至少两个线圈可以相对独立工作。每一个线圈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靠近盘座的中心布置,即第一端对应于盘座的底部。第二端朝向盘座的外边缘延伸,即第二端对应于盘座的侧部,相比于相关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组件能够提供热量给锅体中部,保证锅体中部的液体受热均匀,提升食物口感。当线圈工作时,则可以使得线圈对锅体的底部和侧部同时产生加热区域,一方面可以增加锅体的加热区域,进而提高了线圈的加热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增加锅体的加热点能够使得锅体加热更加均匀。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每一个线圈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背离,且第一端靠近盘座中心,第二端靠近盘座外边缘,则每一个线圈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则具有长边侧和短边侧,即线圈的投影可以呈椭圆形、矩形或其他形状。当线圈的投影具有长边侧和短边侧时,则长边侧在水平面的投影则沿盘座的径向延伸,短边侧的投影则沿盘座的周向延伸,从而可以便于多个线圈对应于盘座布置,实现空间的合理利用。
举例来说,在煮米饭时,线圈加热产生的热量会在锅体表面产生气泡,由于大米与锅体表面接触的面形成结膜,气泡会在结膜的薄处冲出来,而这些结膜的薄处为与每个线圈的中心部以及外部对应的位置。一部分气泡从与线圈的中心部对应的位置冲出,带出的热量让锅体中部的米水混合物均匀受热;另一部分气泡从与线圈的外部对应的位置冲出,带出的热量让锅体侧壁处的米水混合物均匀受热,从而使得锅体内的米水混合物均匀受热,避免锅体局部受热降低食物的口感。相比于相关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组件能够提供热量给锅体的中部,保证锅体中部的米水混合物受热均匀,使整锅米饭吸水更加均匀,煮出香甜的米饭,不同区域米饭口感相同,提升口感。在烹饪液体较多的食物,例如煮粥时,由于米少水多,大米与锅体表面的接触面积小,仅形成少量结膜,气泡可以从线圈的各个部位冲出,同样能够将热量带至锅体中部,并且由于大米的体积小,且锅内米量少,因此气泡能够对锅内的液体进行充分扰动,进一步提升了液体内部的传热效果,实现米水混合物的均匀加热。又如在煲汤时,不形成前述结膜,气泡可以持续从线圈的各个部位冲出,同样能够将热量带至锅体中部,使食物受热均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线圈的第一端包括靠近盘座的中心轴线的第一线端点,线圈的第二端包括远离中心轴线的第二线端点,其中,中心轴线与第一线端点构成中心面,第一线端点和第二线端点构成的连线沿盘座轴向延伸形成延伸面,中心面与延伸面之间具有夹角。
在该设计中,每个线圈的第一端包括多个线端点,多个线端点中靠近盘座的中心轴线的为第一线端点。同样地,线圈的第二端也包括多个线端点,多个线端点中远离盘座的中心轴线的为第二线端点。中心轴线与第一线端点可以构成中心面,该中心面为沿中心轴线(盘座的轴向)延伸的中心面。第一线端点和第二线端点之间的连线在盘座的轴向(中心轴线)上延伸,从而构成延伸面。中心面与延伸面重合或具有夹角。当中心面与延伸面重合时,则多个线圈对称分布在盘座的同一侧,则可以降低多个线圈的排布难度。当中心面与延伸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时,则线圈相对于中心面倾斜设置在盘座上,从而可以提升空间的利用率,在有限空间内增加线圈的排布方式,从而可以提升线圈的加热效率。
值得说明的是,盘座包括盘底部,盘底部对应于锅体的底部设置。当线圈相对于中心面倾斜设置在盘座上时,则对应于盘底部的线圈的面积大于未倾斜设置的线圈对应于盘底部的面积。也就是说,当线圈的尺寸一定时,通过令线圈倾斜设置在盘座上,从而可以令盘底部所对应的线圈面积增加,进而能够提供较多热量给锅体中部,保证锅体中部的米水混合物受热均匀,使整锅米饭吸水更加均匀,煮出香甜的米饭,不同区域米饭口感相同,提升口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中心面与延伸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45°。
在该设计中,当中心面与延伸面重合时,即中心面与延伸面之间的夹角为0°,此时多个线圈对称分布在盘座的同一侧,则可以降低多个线圈的排布难度。当中心面与延伸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时,则线圈相对于中心面倾斜设置在盘座上,从而可以提升空间的利用率,在有限空间内增加线圈的排布方式,从而可以提升线圈的加热效率。当中心面与延伸面之间的夹角大于45°时,则此时线圈的长边侧将沿盘座的周向布置,此时将无法保证锅体的侧部的加热效果,因此,令中心面与延伸面之间的夹角满足上述范围,从而可以在确保线圈的加热效果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于空间的有效利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线圈盘组件还包括线圈安装件,线圈安装件构造出绕线空间,线圈设置在绕线空间内。
在该设计中,线圈安装件用于装配线圈,避免线圈直接粘贴到电磁烹饪器具的其他结构上,防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线圈脱落或发生位置改变,线圈与电磁烹饪器具的其他结构直接接触而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线圈安装件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线圈安装件采用塑性材料注塑形成。具体地,线圈安装件可以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lastic,ABS)、团状模塑料(Bulk Molding Compound,BMC)、塑料原料制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线圈安装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相连,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的至少一部分构造形成绕线空间,第二支架位于第一支架与盘座之间。
在该设计中,线圈安装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相连。具体地,第一支架粘贴在第二支架上。或者,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有连接结构,通过连接结构可以实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可拆卸。当线圈故障时,可以通过连接结构将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分离,从而实现线圈的可维修,降低维修成本。具体地,连接结构可以为卡扣扣位。第一支架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支架构成绕线空间,线圈装配在绕线空间内,避免线圈支架直接粘贴到电磁加热组件或电磁烹饪器具的其他结构上,从而可以防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线圈脱落或发生位置改变,线圈与电磁加热组件或电磁烹饪器具的其他结构直接接触而引起的安全隐患。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形成的绕线空间来固定线圈,从而可以确保线圈的位置安全稳定性能,也能够避免线圈在装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装配偏差问题。进一步地,由于第一支架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支架构成绕线空间,即第一支架的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支架的投影面积,当线圈通过绕线工装设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时,不同投影面积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以使得线圈的绕制过程更加顺畅,简化线圈的绕制工艺,提升线圈的可制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线圈安装件还包括扣线部,扣线部设置在第二支架上,扣线部用于容置线圈的端部。
在该设计中,线圈安装件还包括扣线部,扣线部用于固定线圈的端部。当线圈具有首端和尾端时,则线圈的首端和尾端均固定连接在扣线部上,从而可以确保线圈整体的紧密叠压效果,避免线圈散乱排布在绕线空间内而可能引起的安全问题。进一步地,扣线部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当线圈由两根导线绕制形成时,则线圈的端部包括四个,为了方便固定,则可以使一根导线的两个端部可以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中的一个的扣线部上。另一根导线的两个端部可以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中的另一个的扣线部上。当然,扣线部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上,当线圈由一根导线绕制形成时,则线圈的端部包括两个,两个端部可以连接在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上的扣线部上。进一步地,扣线部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由于第一支架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二支架的投影面积,则第一支架相较于第二支架具有较多的位置来布置扣线部。
进一步地,扣线部具有三种设置位置,具体为,扣线部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架的外边缘,同时,扣线部也设置在第二支架的外边缘。或者,扣线部仅设置在第一支架的外边缘。或者扣线部仅设置在第二支架的外边缘。通过将扣线部设置在第一支架和/或第二支架的外边缘,从而可以确保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中心区域的线圈能够平整排布,避免线圈的端部干涉线圈的正常绕制。
进一步地,扣线槽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扣线槽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架和/或第二支架上。线圈的端部伸入扣线槽内并弯折以固定在第一支架和/或第二支架上。进一步地,当扣线槽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扣线槽之间相互不连通,即一个扣线槽用于容置线圈的一个端部,从而避免线圈的多个端部之间相互接触而容易发生短路的现象。进一步地,当扣线槽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扣线槽集中设置在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上。具体地,当线圈由一根导线绕制形成时,则线圈的端部包括两个。为了固定两个线圈端部,则可以相应地设置两个扣线槽,两个扣线槽设置在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上,从而降低线圈的绕制难度,也能够便于线圈的端部与电磁加热组件的其他部件电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线圈安装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上的绕线部,绕线部用于绕制线圈,通过绕线部的排布方式来确定线圈的形状,且绕线方式方便快捷。具体地,绕线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绕线部并排间隔布置。线圈可以为椭圆形、矩形或其他形状。
值得说明的是,绕线部与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绕线部与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绕线部与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并且,通过将绕线部与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设计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提高了线圈安装件的整体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使线圈安装件的安装更为方便可靠。具体地,绕线部为绕线凸台。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设有散热部,散热部用于将绕线空间内产生的热量散出,防止热量集中而引起的安全问题。进一步地,散热部对应于线圈布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从而可以将线圈产生的热量快速排出绕线空间。具体地,多个散热部间隔布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即多个散热部不连通,从而确保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对于线圈的支撑作用,避免线圈从较大面积的散热部穿过,而从绕线空间内脱落。具体地,散热部为散热开口、散热格栅等结构。
值得说明的是,线圈盘绕在支架内,散热部的第一端对应于线圈的内边缘设在支架上,散热部的第二端朝向线圈的外边缘延伸,从而使得散热部的延伸方向与线圈的绕线方向交叉分布,在确保支架对于线圈的支撑作用,以及支架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最大的散热效果。具体地,当线圈围绕支架的中心周向绕制时,则散热部可沿支架的径向延伸。线圈周向绕制、散热部径向延伸,从而构成交叉分布。当散热部的数量为多个时,则多个散热部呈辐射状布置在支架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线圈盘组件还包括磁性件,磁性件设置在线圈背离盘座的一侧。
在该设计中,磁性件用于改变磁场强度和局部磁场强度方向,在线圈所产生交变磁场的基础上,由于线圈产生的磁场强度不均匀,通过磁性件可以对磁场强度较小的部分线圈进行增强,从而使得在线圈和磁性件的整体作用下,锅体各处的磁场强度均匀,进而实现均匀加热。进一步地,磁性件的数量与线圈的数量一一对应。线圈的数量与线圈安装件的数量一一对应。线圈的数量为多个。一个线圈、一个线圈安装件和一个磁性件构成一个加热单元,多个加热单元间隔布置在盘座上,从而实现锅体的均匀加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磁性件包括安装架和导磁体,安装架连接在线圈安装件背离盘座的一侧。导磁体设置在安装架朝向盘座的一侧。
在该设计中,安装架上设有用于放置导磁体的容置腔,导磁体朝向线圈装配在安装架上。具体地,由于导磁体磁阻小,空气磁阻大,通过设置导磁体,使得磁场受到导磁体的影响,全部富集在导磁体处,从而可以起到改变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的作用,提高加热效率。具体地,导磁体可以采用软磁铁氧体材料制备和/或锰锌铁氧体材料制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盘座包括盘底部和盘侧部,盘侧部与盘底部相连接。至少两个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第一线圈对应于盘底部的面积小于第二线圈对应盘底部的面积。
在该设计中,至少两个线圈位于盘座的同一侧,至少两个线圈可围绕盘座的中轴线间隔分布。由于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对应于盘底部的面积有所不同,而对应于盘底部的面积越大,锅底部中心区域的加热火力越强,因此在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作用下,锅底部形成的加热区域也有所不同。此时通过控制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交替运行,能够实现分散加热,有助于提升锅体的加热均匀性,提升烹饪效果。其中,第一线圈对应于盘底部的面积相对较小,可实现锅侧部和过渡部位的集中加热,第二线圈对应于盘底部的面积相对较大,可实现锅底部的集中加热。通过在控制线圈交替运行时,适当延长某个线圈的工作时长,即可实现相应部位的重点加热,使得加热范围可控,以满足均匀加热需求。具体地,电磁加热组件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至少两个线圈电连接,用于控制至少两个线圈中任意一个线圈的加热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设计所提供的线圈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设计所提供的线圈盘组件,因此具有该线圈盘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电磁烹饪器具还包括锅体,锅体位于盘座背离至少两个线圈的一侧,通过控制两个线圈的加热工作,将热量传递至锅体,从而对锅内的食物进行烹饪。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盘组件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盘组件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盘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盘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盘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盘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线圈盘组件,
110盘座,111盘底部,112盘侧部,
120线圈,121第一端,122第二端,
130中心面,
140延伸面,
150线圈安装件,151第一支架,152第二支架,
160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线圈盘组件100和电磁烹饪器具。
实施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线圈盘组件100,包括盘座110和至少两个线圈120。至少两个线圈120位于盘座110的同一侧,至少两个线圈120中每一个线圈120具有相背离的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线圈120的第一端121相较于线圈120的第二端122靠近盘座110的中心布置,线圈120的第二端122朝向盘座110的外边缘延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盘组件100包括盘座110和至少两个线圈120。盘座110能够用于为锅体提供支撑。至少两个线圈120通电可以产生交变磁场,铁质锅体会切割交变磁力线,从而锅体底部的金属会产生交变电流(涡流),涡流会使得锅体中的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使得锅体自行发热,即锅体的表面能够产生气泡,冲入锅体内的液体中,使气泡冲出位置的液体受热,从而实现加热和烹饪食物的目的。至少两个线圈120作为加热部件设置在盘座110的同一侧,具体地,至少两个线圈120设置在盘座110背离锅体的一侧。至少两个线圈120间隔布置在盘座110上,且至少两个线圈120可以相对独立工作。每一个线圈120包括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第一端121靠近盘座110的中心布置,即第一端121对应于盘座110的底部。第二端122朝向盘座110的外边缘延伸,即第二端122对应于盘座110的侧部,相比于相关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组件100能够提供热量给锅体中部,保证锅体中部的液体受热均匀,提升食物口感。当线圈120工作时,则可以使得线圈120对锅体的底部和侧部同时产生加热区域,一方面可以增加锅体的加热区域,进而提高了线圈120的加热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增加锅体的加热点能够使得锅体加热更加均匀。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每一个线圈120的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相背离,且第一端121靠近盘座110中心,第二端122靠近盘座110外边缘,则每一个线圈12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则具有长边侧和短边侧,即线圈120的投影可以呈椭圆形、矩形或其他形状。当线圈120的投影具有长边侧和短边侧时,则长边侧在水平面的投影则沿盘座110的径向延伸,短边侧的投影则为沿盘座110的周向延伸,从而可以便于多个线圈120对应于盘座110布置,实现空间的合理利用。
举例来说,在煮米饭时,线圈120加热产生的热量会在锅体表面产生气泡,由于大米与锅体表面接触的面形成结膜,气泡会在结膜的薄处冲出来,而这些结膜的薄处为与每个线圈120的中心部以及外部对应的位置。一部分气泡从与线圈120的中心部对应的位置冲出,带出的热量让锅体中部的米水混合物均匀受热;另一部分气泡从与线圈120的外部对应的位置冲出,带出的热量让锅体侧壁处的米水混合物均匀受热,从而使得锅体内的米水混合物均匀受热,避免锅体局部受热降低食物的口感。相比于相关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线圈120盘组件能够提供热量给锅体的中部,保证锅体中部的米水混合物受热均匀,使整锅米饭吸水更加均匀,煮出香甜的米饭,不同区域米饭口感相同,提升口感。在烹饪液体较多的食物,例如煮粥时,由于米少水多,大米与锅体表面的接触面积小,仅形成少量结膜,气泡可以从线圈120的各个部位冲出,同样能够将热量带至锅体中部,并且由于大米的体积小,且锅内米量少,因此气泡能够对锅内的液体进行充分扰动,进一步提升了液体内部的传热效果,实现米水混合物的均匀加热。又如在煲汤时,不形成前述结膜,气泡可以持续从线圈120的各个部位冲出,同样能够将热量带至锅体中部,使食物受热均匀。
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线圈120的第一端121包括靠近盘座110的中心轴线O的第一线端点A,线圈120的第二端122包括远离中心轴线O的第二线端点B,其中,中心轴线O与第一线端点A构成中心面130,第一线端点A和第二线端点B构成的连线沿盘座110轴向延伸形成延伸面140,中心面130与延伸面140之间具有夹角。
在该实施例中,每个线圈120的第一端121包括多个线端点,多个线端点中靠近盘座110的中心轴线O的为第一线端点A。同样地,线圈120的第二端122也包括多个线端点,多个线端点中远离盘座110的中心轴线O的为第二线端点B。中心轴线O与第一线端点A可以构成中心面130,该中心面130为沿中心轴线O(盘座110的轴向)延伸的中心面130。第一线端点A和第二线端点B之间的连线在盘座110的轴向(中心轴线O)上延伸,从而构成延伸面140。中心面130与延伸面140重合或具有夹角。当中心面130与延伸面140重合时,则多个线圈120对称分布在盘座110的同一侧,则可以降低多个线圈120的排布难度。当中心面130与延伸面140之间的夹角大于0°时,则线圈120相对于中心面130倾斜设置在盘座110上,从而可以提升空间的利用率,在有限空间内增加线圈120的排布方式,从而可以提升线圈120的加热效率。
值得说明的是,盘座110包括盘底部111,盘底部111对应于锅体的底部设置。当线圈120相对于中心面倾斜设置在盘座110上时,则对应于盘底部111的线圈120的面积大于未倾斜设置的线圈120对应于盘底部111的面积。也就是说,当线圈120的尺寸一定时,通过令线圈120倾斜设置在盘座110上,从而可以令盘底部111所对应的线圈120面积增加,进而能够提供较多热量给锅体中部,保证锅体中部的米水混合物受热均匀,使整锅米饭吸水更加均匀,煮出香甜的米饭,不同区域米饭口感相同,提升口感。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中心面130与延伸面140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45°。
在该实施例中,当中心面130与延伸面140重合时,即中心面130与延伸面140之间的夹角为0°,此时多个线圈120对称分布在盘座110的同一侧,则可以降低多个线圈120的排布难度。当中心面130与延伸面140之间的夹角大于0°时,则线圈120相对于中心面130倾斜设置在盘座110上,从而可以提升空间的利用率,在有限空间内增加线圈120的排布方式,从而可以提升线圈120的加热效率。当中心面130与延伸面140之间的夹角大于45°时,则此时线圈120的长边侧将沿盘座110的周向布置,此时将无法保证锅体的侧部的加热效果,因此,令中心面130与延伸面140之间的夹角满足上述范围,从而可以在确保线圈120的加热效果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于空间的有效利用。
实施例二
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对于线圈120的固定方式做出说明,如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进一步地,线圈盘组件100还包括线圈安装件150,线圈安装件150构造出绕线空间,线圈120设置在绕线空间内。
在该实施例中,线圈安装件150用于装配线圈120,避免线圈120直接粘贴到电磁烹饪器具的其他结构上,防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线圈120脱落或发生位置改变,线圈120与电磁烹饪器具的其他结构直接接触而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线圈安装件150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线圈安装件150采用塑性材料注塑形成。具体地,线圈安装件150可以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crylonitrileButadiene Styrene plastic,ABS)、团状模塑料(Bulk Molding Compound,BMC)、塑料原料制得。
如图6和图7所示,进一步地,线圈安装件150包括第一支架151和第二支架152,第二支架152与第一支架151相连,第二支架152与第一支架151的至少一部分构造形成绕线空间,第二支架152位于第一支架151与盘座110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线圈安装件150包括第一支架151和第二支架152,第一支架151与第二支架152相连。具体地,第一支架151粘贴在第二支架152上。或者,第一支架151和第二支架152之间设有连接结构,通过连接结构可以实现第一支架151和第二支架152之间的可拆卸。当线圈120故障时,可以通过连接结构将第一支架151与第二支架152分离,从而实现线圈120的可维修,降低维修成本。具体地,连接结构可以为卡扣扣位。第一支架151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支架152构成绕线空间,线圈120装配在绕线空间内,避免线圈120支架直接粘贴到电磁加热组件或电磁烹饪器具的其他结构上,从而可以防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线圈120脱落或发生位置改变,线圈120与电磁加热组件或电磁烹饪器具的其他结构直接接触而引起的安全隐患。通过第一支架151和第二支架152形成的绕线空间来固定线圈120,从而可以确保线圈120的位置安全稳定性能,也能够避免线圈120在装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装配偏差问题。进一步地,由于第一支架151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支架152构成绕线空间,即第一支架151的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支架152的投影面积,当线圈120通过绕线工装设置在第一支架151和第二支架152上时,不同投影面积的第一支架151和第二支架152可以使得线圈120的绕制过程更加顺畅,简化线圈120的绕制工艺,提升线圈120的可制造性。
进一步地,线圈安装件150还包括扣线部,扣线部设置在第二支架152上,扣线部用于容置线圈120的端部。
在该实施例中,线圈安装件150还包括扣线部,扣线部用于固定线圈120的端部。当线圈120具有首端和尾端时,则线圈120的首端和尾端均固定连接在扣线部上,从而可以确保线圈120整体的紧密叠压效果,避免线圈120散乱排布在绕线空间内而可能引起的安全问题。进一步地,扣线部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架151和第二支架152上,当线圈120由两根导线绕制形成时,则线圈120的端部包括四个,为了方便固定,则可以使一根导线的两个端部可以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151和第二支架152中的一个的扣线部上。另一根导线的两个端部可以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151和第二支架152中的另一个的扣线部上。当然,扣线部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架151或第二支架152上,当线圈120由一根导线绕制形成时,则线圈120的端部包括两个,两个端部可以连接在第一支架151或第二支架152上的扣线部上。进一步地,扣线部设置在第一支架151上,由于第一支架151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二支架152的投影面积,则第一支架151相较于第二支架152具有较多的位置来布置扣线部。
进一步地,扣线部具有三种设置位置,具体为,扣线部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架151的外边缘,同时,扣线部也设置在第二支架152的外边缘。或者,扣线部仅设置在第一支架151的外边缘。或者扣线部仅设置在第二支架152的外边缘。通过将扣线部设置在第一支架151和/或第二支架152的外边缘,从而可以确保位于第一支架151和第二支架152的中心区域的线圈120能够平整排布,避免线圈120的端部干涉线圈120的正常绕制。
进一步地,扣线槽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扣线槽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架151和/或第二支架152上。线圈120的端部伸入扣线槽内并弯折以固定在第一支架151和/或第二支架152上。进一步地,当扣线槽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扣线槽之间相互不连通,即一个扣线槽用于容置线圈120的一个端部,从而避免线圈120的多个端部之间相互接触而容易发生短路的现象。进一步地,当扣线槽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扣线槽集中设置在第一支架151或第二支架152上。具体地,当线圈120由一根导线绕制形成时,则线圈120的端部包括两个。为了固定两个线圈120端部,则可以相应地设置两个扣线槽,两个扣线槽设置在第一支架151或第二支架152上,从而降低线圈120的绕制难度,也能够便于线圈120的端部与电磁加热组件的其他部件电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线圈安装件15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架151或第二支架152上的绕线部,绕线部用于绕制线圈120,通过绕线部的排布方式来确定线圈120的形状,且绕线方式方便快捷。具体地,绕线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绕线部并排间隔布置。线圈120可以为椭圆形、矩形或其他形状。
值得说明的是,绕线部与第一支架151或第二支架152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绕线部与第一支架151或第二支架152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绕线部与第一支架151或第二支架152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并且,通过将绕线部与第一支架151或第二支架152实施例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提高了线圈安装件150的整体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使线圈安装件150的安装更为方便可靠。具体地,绕线部为绕线凸台。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151和第二支架152上设有散热部,散热部用于将绕线空间内产生的热量散出,防止热量集中而引起的安全问题。进一步地,散热部对应于线圈120布置在第一支架151和第二支架152上,从而可以将线圈120产生的热量快速排出绕线空间。具体地,多个散热部间隔布置在第一支架151和第二支架152上,即多个散热部不连通,从而确保第一支架151和第二支架152对于线圈120的支撑作用,避免线圈120从较大面积的散热部穿过,而从绕线空间内脱落。具体地,散热部为散热开口、散热格栅等结构。
值得说明的是,线圈120盘绕在线圈安装件150内,散热部的第一端121对应于线圈120的内边缘设在支架上,散热部的第二端122朝向线圈120的外边缘延伸,从而使得散热部的延伸方向与线圈120的绕线方向交叉分布,在确保支架对于线圈120的支撑作用,以及支架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最大的散热效果。具体地,当线圈120围绕支架的中心周向绕制时,则散热部可沿支架的径向延伸。线圈120周向绕制、散热部径向延伸,从而构成交叉分布。当散热部的数量为多个时,则多个散热部呈辐射状布置在支架上。
散热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散热部间隔布置在线圈安装件150上,从而在确保线圈安装件150对于线圈120的支撑作用,以及线圈安装件150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线圈120的最大的散热效果。当线圈安装件150上不存在其他结构限制时,则多个散热部可以呈辐射状排布在线圈安装件150上。若支架上设有其他结构,则多个散热部可以避开其他结构间隔布置在线圈安装件150上,只要散热部的延伸方向与线圈120的绕制方向交叉布置,则能够保证最大的散热效果和最大的支架结构强度。
实施例三
在考虑到电磁烹饪器具的锅体的均匀加热,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线圈盘组件100还包括磁性件160,磁性件160设置在线圈120背离盘座110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磁性件160用于改变磁场强度和局部磁场强度方向,在线圈120所产生交变磁场的基础上,由于线圈120产生的磁场强度不均匀,通过磁性件160可以对磁场强度较小的部分线圈120进行增强,从而使得在线圈120和磁性件160的整体作用下,锅体各处的磁场强度均匀,进而实现均匀加热。进一步地,磁性件160的数量与线圈120的数量一一对应。线圈120的数量与线圈安装件150的数量一一对应。线圈120的数量为多个。一个线圈120、一个线圈安装件150和一个磁性件160构成一个加热单元,多个加热单元间隔布置在盘座110上,从而实现锅体的均匀加热。
进一步地,磁性件160包括安装架和导磁体,安装架连接在线圈安装件150背离盘座110的一侧。导磁体设置在安装架朝向盘座110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安装架上设有用于放置导磁体的容置腔,导磁体朝向线圈120装配在安装架上。具体地,由于导磁体磁阻小,空气磁阻大,通过设置导磁体,使得磁场受到导磁体的影响,全部富集在导磁体处,从而可以起到改变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的作用,提高加热效率。具体地,导磁体可以采用软磁铁氧体材料制备和/或锰锌铁氧体材料制备。
如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盘座110包括盘底部111和盘侧部112,盘侧部112与盘底部111相连接。至少两个线圈120包括第一线圈120和第二线圈120,第一线圈120对应于盘底部111的面积小于第二线圈120对应盘底部111的面积。
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线圈120位于盘座110的同一侧,至少两个线圈120可围绕盘座110的中轴线间隔分布。由于第一线圈120和第二线圈120对应于盘底部111的面积有所不同,而对应于盘底部111的面积越大,锅底部中心区域的加热火力越强,因此在第一线圈120和第二线圈120的作用下,锅底部形成的加热区域也有所不同。此时通过控制第一线圈120和第二线圈120交替运行,能够实现分散加热,有助于提升锅体的加热均匀性,提升烹饪效果。其中,第一线圈120对应于盘底部111的面积相对较小,可实现锅侧部和过渡部位的集中加热,第二线圈120对应于盘底部111的面积相对较大,可实现锅底部的集中加热。通过在控制线圈120交替运行时,适当延长某个线圈120的工作时长,即可实现相应部位的重点加热,使得加热范围可控,以满足均匀加热需求。具体地,电磁加热组件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至少两个线圈120电连接,用于控制至少两个线圈120中任意一个线圈120的加热工作。
值得说明的是,线圈120的延伸长度大于延伸宽度,即在延伸宽度的方向上,线圈120之间的距离减小,也就是说,增大了线圈120在盘底部111和盘侧部112的盘过渡部的线圈120密度(盘底部111和盘侧部112之间连接有盘过渡部),从而提升锅体的过渡部位的加热强度,进而能够在锅体的锅底部、锅侧部以及过渡部位形成三处加热强度,增加食物在锅体里面的翻滚频率,改善食物在锅体里面的受热均匀性,提升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在垂直于盘座110的中心轴线O的参考面内,线圈120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段在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一段在第二方向的长度的一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一段在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一段在第二方向的长度的一半,进一步增大线圈120在盘底部111和盘侧部112的盘过渡部的线圈120密度,从而使得过渡部位的加热火力得到显著提升,改善食物在锅体里面的受热均匀性,提升烹饪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锅体的中轴线穿过锅底部,锅侧部远离锅底部的一端形成锅体的锅口,锅底部和锅侧部之间连接有过渡部位。当锅体以锅口向上的方向放置时,锅侧部的壁面近似垂直或略有倾斜,即锅侧部的壁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较大,例如可为大于等于60°。除去锅侧部外,锅体的其余部分构成过渡部位和锅底部,过渡部位与锅底部的连接处为锅底部的外缘,同时也为过渡部位的内缘,过渡部位与锅侧部的连接处则为过渡部位的外缘。锅底部与过渡部位的形状可随具体设计有所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锅底部近似水平,可略向锅体内部凸出,过渡部位连接在近似垂直的锅侧部和近似水平的锅底部之间,具有较大弯曲,此时锅底部和过渡部位的弯曲程度具有明显差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锅底部可为具有较大弯曲的曲面,例如为球面的一部分,此时锅底部和过渡部位的弯曲程度接近,无明显差异。因此,对于锅底部和过渡部位的划分,可结合二者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锅底部的外缘与锅体的中轴线的间距为d1,过渡部位的外缘和内缘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为d2,二者的比值d1/d2的取值范围例如可为7/10至10/7,即d1和d2取值接近,可d1大于等于d2,也可d2大于等于d1,以保证均匀过渡。锅侧部的外缘和内缘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则与锅侧部的壁面的倾斜程度以及锅侧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延伸长度有关,在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是,盘座110的盘底部111、盘过渡部和盘侧部112分别对应于锅体的锅底部、过渡部位和锅侧部,是指盘底部111、盘过渡部和盘侧部112分别沿上下方向与锅底部、过渡部位和锅侧部对应,即盘底部111在水平面内的投影落入锅底部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中,盘过渡部在水平面内的投影落入过渡部位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中,盘侧部112在水平面内的投影落入锅侧部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中。
实施例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线圈盘组件1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线圈盘组件100,因此具有该线圈盘组件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电磁烹饪器具还包括锅体,锅体位于盘座110背离至少两个线圈120的一侧,通过控制两个线圈120的加热工作,将热量传递至锅体,从而对锅内的食物进行烹饪。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盘座;
至少两个线圈,所述至少两个线圈位于所述盘座的同一侧,所述至少两个线圈中每一个线圈具有相背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线圈的第一端相较于所述线圈的第二端靠近所述盘座的中心布置,所述线圈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盘座的外边缘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的第一端包括靠近所述盘座的中心轴线的第一线端点,所述线圈的第二端包括远离所述中心轴线的第二线端点,其中,
所述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线端点构成中心面,所述第一线端点和所述第二线端点构成的连线沿所述盘座轴向延伸形成延伸面,所述中心面与所述延伸面之间具有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面与所述延伸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4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组件还包括:
线圈安装件,所述线圈安装件构造出绕线空间,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绕线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安装件包括:
第一支架;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的至少一部分构造形成所述绕线空间,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盘座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安装件还包括:
扣线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扣线部用于容置所述线圈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组件还包括:
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线圈背离所述盘座的一侧;
所述磁性件的数量与所述线圈的数量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包括:
安装架,连接在所述线圈安装件背离所述盘座的一侧;
导磁体,设置在所述安装架朝向所述盘座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座包括:
盘底部;
盘侧部,所述盘侧部与所述盘底部相连接;
所述至少两个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对应于所述盘底部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线圈对应所述盘底部的面积。
10.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烹饪器具包括:
锅体;和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组件,所述线圈盘组件的盘座位于所述锅体的底部。
CN202022238063.4U 2020-10-10 2020-10-10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Active CN213028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38063.4U CN213028609U (zh) 2020-10-10 2020-10-10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38063.4U CN213028609U (zh) 2020-10-10 2020-10-10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28609U true CN213028609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80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38063.4U Active CN213028609U (zh) 2020-10-10 2020-10-10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286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7908B (zh) 烹饪器具
CN213028609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11656425U (zh) 线圈盘以及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105848324B (zh) 烹饪器具及其线圈盘
CN213073161U (zh) 线圈安装组件、电磁加热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11155093U (zh) 电磁加热的烹饪器具
CN210951418U (zh) 电磁炉
CN210381360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加热器具
CN111107684A (zh) 一种电磁加热组件及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213073163U (zh) 线圈盘组件、电磁加热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13488410U (zh) 电磁加热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11184316U (zh) 一种电磁加热组件及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219181716U (zh) 一种多绕组矩形电磁加热线圈盘
CN211406339U (zh) 线圈加热组件、线圈盘及电磁加热装置
CN213464777U (zh) 电磁加热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16491125U (zh) 一种电热结构
CN213073162U (zh) 线圈安装组件、电磁加热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20192735U (zh) 煲体及烹饪器具
CN208479982U (zh) 一种线圈盘组件
CN213028605U (zh) 电磁加热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13028602U (zh) 加热单元、电磁加热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19421086U (zh) 高能效线圈盘以及电磁加热器具
CN211184282U (zh) 线圈盘及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112386091B (zh) 一种ih电饭煲的线圈盘和锅胆
CN215935131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