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08195U - 一种版辊用运转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版辊用运转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08195U CN213008195U CN202021883217.9U CN202021883217U CN213008195U CN 213008195 U CN213008195 U CN 213008195U CN 202021883217 U CN202021883217 U CN 202021883217U CN 213008195 U CN213008195 U CN 2130081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plate
- plate
- frame
- back frame
- 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版辊用运转车,其涉及版辊短距离运输设备领域,其主体设置有车架,所述车架包括背架,背架上设置有支板,支板与背架固定连接,支板与背架之间设置有肋板,肋板的两端分别与支板、背架连接,在支板与背架的连接基础上,利用肋板进一步加固了支板与背架的连接作用力,结构简单,且具有提高车架的整体连接强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版辊短距离运输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版辊用运转车。
背景技术
随着彩印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客户的不断增多,版辊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再加上现在的订单量较大,每天版辊的运输工作量很大;另外,版辊较重,因此,对版辊的运输工具的整体强度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版辊用运转车,加固了此运转车的整体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版辊用运转车,其主体设置有车架,所述车架包括背架,所述背架上设置有支板,所述支板与背架之间设置有肋板,所述肋板连接背架与支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板固定连接于背架上,由于支板与背架的接触面积较少,因此连接较不稳固,在车架的背架和支板之间添加肋板,肋板的两边分别与支板、背架固定连接,可进一步加固背架与支板的连接,提高车架的整体强度。
优选的,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支板上,所述定位件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连接于支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于支板上的定位件用于实现对版辊的放置,且版辊可放置于定位件中的支杆上,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优选的,所述支杆上设置有橡胶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圈包裹于支杆上,避免版辊与支杆直接接触,由于橡胶圈质软,对版辊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因此可避免版辊表面受损。
优选的,所述支板包括前支板和后支板,所述前支板和后支板对称设置于背架的两端,所述定位件设置有两组,两组定位件分别连接于前支板和后支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板分设为前支板和后支板,使得前支板和后支板可分别放置定位件,从而实现对版辊两端的支撑与定位。
优选的,所述定位件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设置于支板上,所述调节装置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支杆相连,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支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板上设置调节装置,且调节装置中的滑块与支杆相连,使得滑块可带动支杆运动,从而可调节支杆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设置有链条,所述链条与滑块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链条与滑块相连,拉动链条,即可实现滑块的移动,操作简单。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设置有链轮,所述链轮与链条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链条与链轮配合连接,通过转动链轮,可带动链条的运动,从而实现滑块的移动,链轮用于输出驱动作用力。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还设置有锁止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需要对支杆进行距离调节时,可通过锁止件,实现对链轮的锁止,从而防止支杆移动。
优选的,所述前支板和后支板对应设置有刻度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刻度条的设置,方便控制前支板和后支板上的定位件的调节距离。
优选的,所述背架包括外杆,所述外杆设置为伸缩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杆设置为伸缩杆,可伸缩的外杆使得背架整体长度得到调节,从而对背架两端的支板及定位件之间的距离实现了调节,使得此车架可适用于不同长度的版辊运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通过在车架的背架上设置支板,且在支板与背架之间添加肋板,在支板与背架连接基础上,利用肋板进一步加固支板与背架的连接,从而提高车架的整体强度;(2)在支板上设置定位件,版辊可放置于定位件中的支杆上,调节装置可实现支杆间距的调节,使得此定位件可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版辊支撑;(3)将背架中的外杆设置为伸缩杆,伸缩杆可实现背架长度的调节,进而可运输不同长度的版辊。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支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背架;110-外杆;120-连杆;2-支板;210-前支板;220-后支板;3-肋板; 4-定位件;410-支杆;420-调节装置;421-滑块;422-链条;423-链轮;424-锁止件;5- 橡胶圈;6-刻度条;7-扶手;8-滚轮;810-导向轮;820-万向轮;9-条形槽;10-旋钮; 11-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的版辊运转车,其主体设置有车架,车架包括背架1,背架1设置有外杆110和连杆120,外杆110设置有两个,连杆120垂直连接于外杆110,用于实现两外杆110之间的连接,外杆110与连杆120焊接组成背架1。
所述连杆110的一端端部弯折形成扶手7,如图1所示,扶手7方便操作人员对车架的把持与推动。
所述背架1上设置有支板2,支板2与背架1之间设置有肋板3。具体的,支板2包括前支板210和后支板220,前支板210与后支板220分别对应连接于背架1的两端,如图1和图 2所示,前支板210、后支板220垂直焊接于背架1,由于背架1仅与支板2的一边接触并连接,因此连接强度相对较差,在此基础上添加肋板3,且肋板3的两边分别焊接于支板2 与外杆110,肋板3在支板2与背板1焊接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此版辊运转车的整体强度,具有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效果,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如图2所示,前支板210为远离扶手7的支板2,前支板210垂直连接于背架1端部,在前支板210的支撑作用下,可实现整个背架1的竖直站立,即外杆110垂直于地面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滚轮8,滚轮8连接于背架1上,滚轮8与支板2分别设置于背架1的两侧,滚轮8的设置,可方便此车架的移动过程。
所述滚轮8设置有导向轮810和万向轮820,所述万向轮820安装于连杆120靠近扶手7 的一端,导向轮810安装于连杆120远离扶手7的一端,如图1所示,万向轮820与导向轮810的结合使用,使得此车架在省力的基础上,还极大的方便了转向控制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当导向轮810与万向轮820均支撑地面时,外杆110与连杆120组成的背架1平放于地面上,即背架1与地面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定位件4,定位件4设置于支板2上,以此实现对版辊的放置。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4设置有两组,两组定位件4分别对称设置于前支板210与后支板220上,每组定位件4设置有两个支杆410,两个支杆410之间可留有一定距离,版辊与支杆410接触且其两端可搭载于两支杆410之间,用于实现对版辊的支撑。
所述支杆410上设置有橡胶圈5,橡胶圈5包裹于支杆410侧壁,可避免版辊与支杆410 直接接触。当此运转车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运动时,由于橡胶圈5质软,对版辊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由此可避免版辊表面受损。
目前版辊在储存时,为竖直摆放,操作人员在使用本实施例中的运转车搬运时,只需将背架1竖直放置,使得前支板210与地面贴合,然后将版辊挪动到前支板210上,并与橡胶圈5接触,即由图1所示状态到图2所示状态;接着慢慢转动整个车架,使得车架与版辊由竖直状态变为水平状态,直至滚轮8与地面接触,从而实现了版辊的装载,操作人员手持扶手7即可实现运载过程。整个装载过程较为简单,不需要操作人员将版辊放倒并抬到运输车上,极大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工伤的发生概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4还设置有调节装置420,调节装置420设置于支板2上,调节装置420可实现定位件4的间距调节。
具体的,所述调节装置420设置有滑块421,滑块421固定连接于支杆410上,如图3和图4所示,滑块421卡接于支板2上开设的条形槽9中,并可沿条形槽9移动,通过改变滑块410在条形槽9中的位置,从而实现对两支杆410间距的调节。
所述调节装置420设置有链条422,如图3所示,所述链条4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 421连接,使得拉动链条422,可改变滑块421及支杆410的位置。
所述调节装置420还设置有链轮423,如图3所示,链条422绕过链轮423并与链轮423 配合,链轮423一侧固定连接有一旋钮10,通过转动旋钮10,即可实现链轮423的同步转动,链轮423转动可带动滑块421及支杆410的移动,从而实现对两支杆410间距的调节,使其可适用于不同规格(不同直径)的版辊放置。需要注意的是,旋钮10设置于前支板 210远离地面的一侧,不会妨碍整个车架的竖直放置过程。
所述调节装置420还设置有锁止件424,锁止件424可实现链轮423的定位与锁止,避免滑块421与支杆410意外移动。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锁止件424设置于链轮423的一侧,并活动连接于支板2,锁止件424设置有与链轮423外轮廓一致的半弧形结构,锁止件424的半弧形结构内部设置有与链条422槽卡接配合的若干凸起,通过推拉锁止件424可实现与链条422的卡接配合过程,从而限制链轮423的转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所述调节装置420设置于壳体11中,所述壳体11固定连接于支板2,如图1和图4所示,壳体11与支杆410位于支板2的同侧,旋钮10设置于壳体11外,壳体11的设置,可保护调节装置420中的链轮423与链条422,避免链轮423与链条422长时间暴露于外界空气中,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杂质影响链轮423与链条422的配合。需要注意的是,壳体11的设置,并不影响支杆410的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板2上设置有刻度条6,所述刻度条6的长度方向与链条422的长度方向一致,即利用刻度条6可方便观看支杆410的移动距离,从而便于操作人员保证前支板210与后支板220上的支杆410间距是一致的。
所述外杆110设置为伸缩杆,伸缩杆优选但不局限为套杆,套杆的结构形式与中棒相同,可伸缩的外杆110使得背架1整体长度得到调节,从而对背架1两端的支板2及定位件4之间的距离实现了调节,使得此车架可适用于不同长度的版辊运载。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版辊用运转车,其特征在于,其主体设置有车架,所述车架包括背架(1),所述背架(1)上设置有支板(2),所述支板(2)与背架(1)之间设置有肋板(3),所述肋板(3)连接背架(1)与支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版辊用运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定位件(4),所述定位件(4)设置于支板(2)上,所述定位件(4)设置有支杆(410),所述支杆(410)连接于支板(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版辊用运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410)上设置有橡胶圈(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版辊用运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2)包括前支板(210)和后支板(220),所述前支板(210)和后支板(220)对称设置于背架(1)的两端,所述定位件(4)设置有两组,两组定位件(4)分别连接于前支板(210)和后支板(220)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版辊用运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4)设置有调节装置(420),所述调节装置(420)设置于支板(2)上,所述调节装置(420)设置有滑块(421),所述滑块(421)与支杆(410)相连,所述滑块(421)滑动连接于支板(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版辊用运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420)设置有链条(422),所述链条(422)与滑块(421)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版辊用运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420)设置有链轮(423),所述链轮(423)与链条(422)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版辊用运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420)还设置有锁止件(424)。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版辊用运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板(210)和后支板(220)对应设置有刻度条(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版辊用运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架(1)包括外杆(110),所述外杆(110)设置为伸缩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83217.9U CN213008195U (zh) | 2020-09-02 | 2020-09-02 | 一种版辊用运转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83217.9U CN213008195U (zh) | 2020-09-02 | 2020-09-02 | 一种版辊用运转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08195U true CN213008195U (zh) | 2021-04-20 |
Family
ID=75473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883217.9U Active CN213008195U (zh) | 2020-09-02 | 2020-09-02 | 一种版辊用运转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08195U (zh) |
-
2020
- 2020-09-02 CN CN202021883217.9U patent/CN2130081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63413B (zh) | 一种摩托车轮胎拆除用稳定支撑系统 | |
CN215244982U (zh) | 一种宽度可调的物流推车 | |
CN213008195U (zh) | 一种版辊用运转车 | |
CN211308630U (zh) | 一种建筑工地钢管转运车 | |
CN208629148U (zh) | 一种砂带式板材磨边机 | |
CN207157264U (zh) | 一种便于移动的纺织手推车 | |
CN109941741B (zh) | 一种复合钢带制造用智能转运装置 | |
CN217320447U (zh) | 一种用于配合转运车的转运架 | |
CN206719281U (zh) | 一种转毂转运推车 | |
CN115818519A (zh) | 电池转运设备、换电站及电池转运方法 | |
EP0125551B1 (en) | Articulated portable trolley, designed to facilitate changing the wheels of trucks, coaches, tractors and similar vehicles | |
CN211813261U (zh) | 一种垂直升降前后调节的搬运推车 | |
CN211444885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升降装置 | |
CN212556432U (zh) | 适用于钢板运输和存放的平板车 | |
CN209922259U (zh) | 轻轨轨道双向手推车装置 | |
CN211252838U (zh) | 一种可升降agv小车 | |
CN220948128U (zh) | 一种具有防掉落功能的手推平板车 | |
CN208199619U (zh) | 玻璃纤维布卷轨道运输车 | |
CN220053883U (zh) | 一种智能制造车间转运推车 | |
CN216709351U (zh) | 一种可调节式板片移动小车 | |
CN216944374U (zh) | 一种篷布编织设备 | |
CN218141577U (zh) | 一种织轴的便捷运输装置 | |
CN220147393U (zh) | 一种桩基搬运装置 | |
CN214396835U (zh) | 一种用于布匹周转车的支撑机构 | |
CN212500486U (zh) | 一种版辊搬运用手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31 Address after: 310000 No. 2008, Huannan Road, Linglong street, Lin'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C DECORATIVE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008, Huannan Road, Linglong Industrial Park, Lin'an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311300 Patentee before: Lin Xiaozh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