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08006U - 保险杠吸能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保险杠吸能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08006U CN213008006U CN202021597118.4U CN202021597118U CN213008006U CN 213008006 U CN213008006 U CN 213008006U CN 202021597118 U CN202021597118 U CN 202021597118U CN 213008006 U CN213008006 U CN 2130080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d plate
- plate
- energy
- mounting
- bum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险杠吸能装置及车辆。保险杠吸能装置包括:相连接的吸能部和安装部;所述吸能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以及第三端板,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第二端板以及所述第三端板均为塑料板,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三端板相对设置与所述第二端板限定出缓冲腔,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在连接处开设有第一弱化口,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三端板在连接处开设有第二弱化口;所述安装部用于将所述吸能部安装在车身上。车辆包括保险杠吸能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保险杠吸能装置及车辆,提高了吸能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前舱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险杠吸能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交通道路日渐复杂,道路交通事故及在事故中伤亡人数在同步增大。车辆与行人之间的碰撞在城镇交通事故中占有比较高的比例。
在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的交通事故中,行人腿部是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关键部位,车辆发动机罩盖和前保险杠是关键致伤源。保险杠吸能块设置在前保险杠中,可以在车辆低速与行人低速碰撞时,通过自身的变形来吸收部分撞击能量,同时也可以起到支撑保险杠的作用。发明人在实现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保险杠吸能块为发泡聚丙烯(PP)热压成型的泡沫结构,吸能效果不够理想,为了满足保护行人腿部的法规要求,车辆采用泡沫式吸能块时需要在车身长度方向上设置较大的厚度,导致车辆在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前舱空间上有待优化。
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保险杠吸能装置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吸能效果,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前舱空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保险杠吸能装置,包括:相连接的吸能部和安装部;所述吸能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以及第三端板,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第二端板以及所述第三端板均为塑料板,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三端板相对设置与所述第二端板限定出缓冲腔,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在连接处开设有第一弱化口,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三端板在连接处开设有第二弱化口;所述安装部用于将所述吸能部安装在车身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三端板上,至少有一个设置有支撑筋。
可选的,所述第一弱化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弱化口沿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在连接处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第二弱化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弱化口沿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三端板在连接处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端板为弧形板。
可选的,所述保险杠吸能装置还包括防撞杆,所述安装部安装在所述防撞杆上,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防撞杆相对设置,所述吸能部沿所述防撞杆的长度方向覆盖所述防撞杆。
可选的,所述安装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上的第一安装板和位于所述第三端板上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朝远离所述第三端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安装板朝远离所述第一端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均贴合安装在所述防撞杆上。
可选的,所述保险杠吸能装置还包括蒙皮,所述蒙皮覆盖在所述吸能部上背向所述防撞杆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第二端板上设置有卡接凸起,所述蒙皮上设置有卡接接口,所述卡接凸起卡接在所述卡接接口中。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板位于所述第二端板的上部,所述第一端板包括相对接的第一让位板和第二让位板,所述第一让位板和所述第二让位板沿所述第一端板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第一让位板与所述第二让位板在对接处下凹设置。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保险杠吸能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保险杠吸能装置及车辆,塑料制成的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和第三端板在发生碰撞时,可以断裂或者形变以缓冲、吸能,缓冲腔提供了缓冲空间,第一弱化口可以弱化第二端板与第一端板在连接处的结构强度,第二弱化口可以弱化第二端板与第三端板在连接处的结构强度,第二端板位于外侧首先接触到碰撞力,第二端板受力后向第一端板和第三端板发生溃缩以缓冲、吸能,增加保险杠吸能装置的吸能效果,降低行人膝部受到的碰撞力,减小行人小腿和大腿之间的相对弯曲角度,减小膝部韧带拉伸量,保护行人;塑料制成的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和第三端板还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且本申请实施例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的厚度主要为第一端板和第三端板的宽度,减小第一端板和第三端板的宽度对吸能效果影响较小,同时有利于增加前舱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中优选实施例,以助于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为本申请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保险杠吸能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保险杠吸能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申请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保险杠吸能装置的后视图。
图4为本申请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保险杠吸能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保险杠吸能装置的仰视图。
图6为本申请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吸能部安装在蒙皮和防撞杆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保险杠吸能装置与行人碰撞时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吸能部,10-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第三端板,13-缓冲腔,14-第一弱化口,15-第二弱化口,16-支撑筋,17-卡接凸起,18-第一让位板,19-第二让位板,111-空心孔;
2-安装部,20-第一安装板,21-第二安装板;
3-防撞杆;
4-蒙皮;
5-行人。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如图1至图7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保险杠吸能装置,包括:相连接的吸能部1和安装部2。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7,所述吸能部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板10、第二端板11以及第三端板12,所述第一端板10、所述第二端板11以及所述第三端板12均为塑料板,所述第一端板10与所述第三端板12相对设置与所述第二端板11限定出缓冲腔13,所述第一端板10与所述第二端板11在连接处开设有第一弱化口14,所述第二端板11与所述第三端板12在连接处开设有第二弱化口15;所述安装部2用于将所述吸能部1安装在车身上。第一端板10、第二端板11、以及第三端板12的厚度可以在1.5mm-3.5mm之间,以使第一端板10、第二端板11、以及第三端板12的结构强度位于合理的范围内。
本申请提供的保险杠吸能装置,塑料制成的第一端板10、第二端板11和第三端板12在发生碰撞时,可以断裂或者形变以缓冲、吸能,缓冲腔13提供了缓冲空间,第一弱化口14可以弱化第二端板11与第一端板10在连接处的结构强度,第二弱化口15可以弱化第二端板11与第三端板12在连接处的结构强度,第二端板11位于外侧首先接触到碰撞力,第二端板11受力后向第一端板10和第三端板12发生溃缩以缓冲、吸能,增加保险杠吸能装置的吸能效果,降低行人5膝部受到的碰撞力,减小行人5小腿和大腿之间的相对弯曲角度,减小膝部韧带拉伸量,保护行人5;塑料制成的第一端板10、第二端板11和第三端板12还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且本申请实施例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的厚度主要为第一端板10和第三端板12的宽度,减小第一端板10和第三端板12的宽度对吸能效果影响较小,同时有利于增加前舱空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板10和所述第三端板12上,至少有一个设置有支撑筋16。支撑筋16设置在第一端板10上时有利于增加第一端板10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加第一端板10对碰撞作用的缓冲效果。支撑筋16设置在第三端板12上时有利于增加第三端板12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加对碰撞作用的缓冲效果。其中,支撑筋16可以在第一端板10或者第三端板12上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在车身长度方向上支撑第一端板10和第三端板12,增加第一端板10或者第三端板12在正面碰撞时的缓冲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弱化口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弱化口14沿所述第一端板10和所述第二端板11在连接处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第二弱化口1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弱化口15沿所述第二端板11与所述第三端板12在连接处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多个第一弱化口14有利于进一步地弱化第一端板10与第二端板11在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在碰撞发生时,有利于及时变形、压溃以缓冲碰撞作用,减小对行人5的伤害。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端板10的长度方向、第二端板11的长度方向以及第三端板12的长度方向均为车身的宽度方向。
可选的,第一弱化口14和第二弱化口15均可以为矩形口。第一弱化口14可以分为两组,两组第一弱化口14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在靠近第二端板11端部的位置,且任一组第一弱化口14和对应的第二端板11端部之间的距离约为第二端板11长度的三分之一。第二弱化口15可以分为两组,两组第二弱化口15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在靠近第二端板11端部的位置,且任一组第二弱化口15和对应的第二端板11端部之间的距离约为第二端板11长度的三分之一。
可选的,所述第二端板11为弧形板。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第二端板11的弧形结构可以与车身前端的弧形结构相匹配,以沿车身前端的宽度方向缓冲碰撞、吸收能量。如图5所示,第三端板12可以为扇形板,以与第二端板11适配连接。
可选的,所述保险杠吸能装置还包括防撞杆3,所述安装部2安装在所述防撞杆3上,所述第二端板11与所述防撞杆3相对设置,所述吸能部1沿所述防撞杆3的长度方向覆盖所述防撞杆3。本申请实施例中防撞杆3的长度方向即为车身的宽度方向,吸能部1沿着防撞杆3的长度方向覆盖在防撞杆3的外侧,以避免在车身宽度范围内行人5腿部与车辆前端发生碰撞时和防撞杆3发生硬接触,降低对行人5的伤害。其中吸能部1的长度可以稍长于防撞杆3,也可以与防撞杆3等长,以达到较好覆盖防撞杆3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安装部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板10上的第一安装板20和位于所述第三端板12上的第二安装板21,所述第一安装板20朝远离所述第三端板12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安装板21朝远离所述第一端板10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安装板2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1均贴合安装在所述防撞杆3上。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安装板20和第二安装板21可以对防撞杆3起到遮挡的作用,减少防撞杆3外漏的部分,以增加防撞杆3的安装效果。
可选的,所述保险杠吸能装置还包括蒙皮4,所述蒙皮4覆盖在所述吸能部1上背向所述防撞杆3的一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蒙皮4,可以对吸能部1进行遮挡,并对吸能部1起到防护作用。
可选的,所述第二端板11上设置有卡接凸起17,所述蒙皮4上设置有卡接接口,所述卡接凸起17卡接在所述卡接接口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卡接凸起17与卡接接口相卡接,可以对蒙皮4起到定位和安装的作用,有利于增加蒙皮4与吸能部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其中第二端板11上还可以开设有宽度为5mm~9mm,长度为25mm~30mm的矩形孔,用于与蒙皮4上的凸块进行卡接。第二端板11上距离上述矩形孔5mm-10mm的位置处可以设置有宽度为30mm~40mm,高度为3mm~7mm的楔形凸台,楔形凸台的外端面平行于蒙皮4面,用于与蒙皮4配合定位。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板10位于所述第二端板11的上部,所述第一端板10包括相对接的第一让位板18和第二让位板19,所述第一让位板18和所述第二让位板19沿所述第一端板10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第一让位板18与所述第二让位板19在对接处下凹设置。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让位板18和第二让位板19均可以是斜面,在连接处限定出夹角在150°-170°之间的钝角,以形成V型截面,避让车辆前端格栅。
如图1所示,可选的,第二端板11右侧端部有一个圆形的空心孔111,直径为50mm~70mm,用于避让拖车钩的安装。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7,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以上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保险杠吸能装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保险杠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吸能部和安装部;
所述吸能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以及第三端板,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第二端板以及所述第三端板均为塑料板,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三端板相对设置与所述第二端板限定出缓冲腔,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在连接处开设有第一弱化口,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三端板在连接处开设有第二弱化口;
所述安装部用于将所述吸能部安装在车身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三端板上,至少有一个设置有支撑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弱化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弱化口沿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在连接处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第二弱化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弱化口沿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三端板在连接处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板为弧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保险杠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吸能装置还包括防撞杆,所述安装部安装在所述防撞杆上,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防撞杆相对设置,所述吸能部沿所述防撞杆的长度方向覆盖所述防撞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险杠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上的第一安装板和位于所述第三端板上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朝远离所述第三端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安装板朝远离所述第一端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均贴合安装在所述防撞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险杠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吸能装置还包括蒙皮,所述蒙皮覆盖在所述吸能部上背向所述防撞杆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险杠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板上设置有卡接凸起,所述蒙皮上设置有卡接接口,所述卡接凸起卡接在所述卡接接口中。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保险杠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位于所述第二端板的上部,所述第一端板包括相对接的第一让位板和第二让位板,所述第一让位板和所述第二让位板沿所述第一端板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第一让位板与所述第二让位板在对接处下凹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保险杠吸能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97118.4U CN213008006U (zh) | 2020-08-04 | 2020-08-04 | 保险杠吸能装置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97118.4U CN213008006U (zh) | 2020-08-04 | 2020-08-04 | 保险杠吸能装置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08006U true CN213008006U (zh) | 2021-04-20 |
Family
ID=75463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597118.4U Active CN213008006U (zh) | 2020-08-04 | 2020-08-04 | 保险杠吸能装置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08006U (zh) |
-
2020
- 2020-08-04 CN CN202021597118.4U patent/CN2130080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717511B1 (ko) | 유니타리 에너지 흡수 조립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GB2115359A (en) | A bumper beam for an automobile | |
KR101416387B1 (ko) | 차량용 전방 충돌 충격흡수장치 | |
KR20000015442U (ko) | 가요성 도로 안전-가드 | |
KR20140137344A (ko) | 개량된 에너지 흡수 시스템 | |
US8439412B2 (en) | Motor vehicle forward structure | |
EP2511160B1 (en) | Front unit for a vehicle with shock absorbers and flexible belt | |
CN108501844B (zh) | 一种具有刚度补偿功能的防撞梁缓冲结构 | |
CN213008006U (zh) | 保险杠吸能装置及车辆 | |
KR100243584B1 (ko) | 자동차의 범퍼빔구조 | |
CN112590700B (zh) | 一种集成式多级缓冲汽车下护板装置及防护方法 | |
KR102592572B1 (ko) | 가드레일 | |
CN212148755U (zh) | 有利于行人保护的发动机盖及车辆 | |
CN211107144U (zh) | 前大灯支架及车辆 | |
CN220615741U (zh) |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 |
KR200263070Y1 (ko) | 가드레일용 완충 브라켓 | |
CN216102403U (zh) | 一种用于车辆前端的安装支架及车辆 | |
CN214823101U (zh) | 新型汽车前护杠 | |
CN219969612U (zh) | 一种用于汽车的前防撞梁 | |
CN221272898U (zh) | 碰撞缓冲装置、防撞组件及车辆 | |
CN216184959U (zh) | 一种汽车偏置碰撞盒总成 | |
CN220053964U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15398928U (zh) | 防撞梁总成、底盘和车辆 | |
CN217022670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的吸能防护梁 | |
CN114274903B (zh) | 汽车的外装结构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