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03599U - Dht变速箱电机拆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Dht变速箱电机拆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03599U
CN213003599U CN202021193304.1U CN202021193304U CN213003599U CN 213003599 U CN213003599 U CN 213003599U CN 202021193304 U CN202021193304 U CN 202021193304U CN 213003599 U CN213003599 U CN 2130035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guide
assembly
gearbox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933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兴林
吴春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tec Vehicl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tec Vehicl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tec Vehicl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tec Vehicl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9330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035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035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035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DHT变速箱电机拆装装置,用于对DHT变速箱的P1电机总成和P3电机总成进行装配或拆卸,包括支撑架以及定心导向组件;定心导向组件通过一组支杆设置于变速箱箱体上方;支撑架包括支座和顶杆,顶杆可相对支座上下移动;定心导向组件包括支撑主板,P1导杆和P3导杆;P1导杆、P1电机轴和顶杆三者共轴且可相对变速箱箱体螺旋移动,P1导杆与P1电机轴通过一定心组件连接,顶杆与P1电机轴的通过一支撑定心组件连接;P3导杆与转子轴通过一固定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定心导向精确;装配拆解简单且安装方便。

Description

DHT变速箱电机拆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DHT变速箱电机拆装装置。
背景技术
DHT(Dedicated Hybrid Transmission)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是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本质上借助于电动驱动以实现其功能,例如在汽车的运行中调整内燃机的转数和转矩。由此可见,电动驱动的汽车零部件在DHT系统接收中心任务,是这一设计的中心组成部分,也是DHT驱动器与传统的驱动器根本上的区别。
DHT系统的优点如下:首先,DHT系统结构更加紧密有效率。传统自动变速器通过不断增加传动装置的数量,以推动驱动发展;DHT变速器则会减少传动装置。其次,DHT驱动系统使环保出行成为可能。因为在电气驱动的支持下,内燃机能够在功率范围内更加精确的运行,以此实现降低能耗。最后,电气驱动可以在额外功率的最佳状态下运行以提高动力,进而增强驾驶乐趣,这也是混合驱动汽车能赢得市场的重要优势。
目前,DHT系统中的电机一般集成在变速箱箱体中,故对其装配要求较高。在装配过程中由于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空隙较小,所以采用普通的装配方式将转子安装至定子内时,转子极易在磁场作用下与定子吸附在一起,影响电机装配;而且如果电机的转子和定子在装配的时候没有完全定心,则对电机的使用寿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DHT变速箱电机拆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DHT变速箱电机拆装装置,用于对DHT变速箱的P1电机总成和P3电机总成进行装配或拆卸;
所述P1电机总成包括固定在变速箱箱体第一腔室内的P1电机定子,以及待安装的相互固定的P1电机轴和P1电机转子;
所述P3电机总成包括固定在变速箱箱体第二腔室内的P3电机定子和P3电机轴,以及待安装的相互固定的转子轴套和P3电机转子;
所述拆装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变速箱箱体的支撑架以及用于固定待安装零件的定心导向组件;所述定心导向组件位于所述变速箱箱体上方并通过一组支杆与所述变速箱箱体定位;
所述支撑架包括支座以及垂直于所述支座设置的顶杆,所述顶杆可相对所述支座上下移动;
所述定心导向组件包括支撑主板,以及贯穿所述支撑主板且相互平行设置的P1导杆和P3导杆;
所述P1导杆、所述P1电机轴和所述顶杆三者共轴设置且可同时相对所述变速箱箱体螺旋移动,其中所述P1导杆与所述P1电机轴的顶端通过一定心组件连接,所述顶杆与所述P1电机轴的底端通过一支撑定心组件连接;所述P3导杆与所述转子轴之间通过一固定组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方的支板;所述支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和可调节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内螺纹连接有所述顶杆。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插接于所述支板上的螺杆以及与所述螺杆匹配且可相对其轴向移动的紧固螺母。
优选的,所述支撑主板上固定设置有一支撑支板,所述P1导杆插接在所述支撑支板内,且与所述支撑支板的内壁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定心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P1导杆底部的圆环,所述P1电机总成还包括与所述P1电机轴的内壁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栓,套设在所述P1电机轴外的轴承,所述第一螺栓呈T型状,其大圆周端与所述轴承中的内圈上表面抵接,所述圆环套接于所述轴承中的外圈。
优选的,所述支撑定心组件包括与所述顶杆螺纹配合的第一导向套,所述第一导向套固定在所述支板的下表面,以及对所述顶杆进行定心限位的定位圈,所述定位圈上设置于所述第一变速箱的内壁上;所述P1电机轴和所述顶杆均可沿所述定位圈的内壁螺旋移动,且所述P1电机轴的最小直径与所述定位圈的内径相当。
优选的,所述顶杆的顶端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一阶层、第二阶层和第三阶层,且三者直径依次递增;所述第一阶层插接于所述P1电机轴的下底面;所述定位圈套设于顶升状态下的所述第二阶层外侧,且所述定位圈的内径与所述第二阶层的直径相当;所述第三阶层的外径大于所述顶杆的外径,且在下降状态下与所述第一导向套的内壁相互抵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主板上还设置有一导向支板,所述P3导杆螺纹插接于所述导向支板内,所述导向支板外侧设置有一圆台状的第二导向套,所述第二导向套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P3导杆相互匹配的内螺纹。
优选的,所述P3导杆呈异型十字状,其上最大圆周面位于所述支撑主板下方,且其上对称设置有U型槽,所述固定组件为将所述转子轴套与所述P3导杆固定连接的呈L型的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横直部插接于所述转子轴套内,所述第二螺栓的竖直部插接于所述U型槽内并通过一螺母将其与所述P3导杆固定
优选的,所述P3导杆的自由端插接于所述转子轴套的内孔中,插入深度不小于所述转子轴套的内孔长度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通过将P1电机转子与P1电机定子、P3电机转子与P3电机定子同轴设置,分别通过P1导杆和P3导杆贯穿与之对应的转子,旋转对应的导杆可将转子转入对应定子内,通过导杆安装定位,其导向精确,可保证在装配准确到位,不会因磁场吸附在一起;
装配拆解过程简单,安装方便;移动过程可根据实际移动需求进行控制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支撑架爆炸图;
图3: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定心导向组件爆炸图;
图4: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第一状态主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第一状态剖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第二状态主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第二状态剖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定心组件剖视图;
图9: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支撑定心组件剖视图;
图10: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固定组件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用于对DHT变速箱的P1电机总成31和P3电机总成32进行装配或拆卸的DHT变速箱电机拆装装置。所述拆装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变速箱箱体200的支撑架100以及用于固定待安装零件的定心导向组件300;所述定心导向组件300位于所述变速箱箱体200上方并通过一组支杆203与所述变速箱箱体200定位,所述支杆203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定心导向组件300的下表面。
在装配过程中,如图4至图7所示,所述P1电机总成31包括固定在变速箱箱体200第一腔室21内的P1电机定子211,以及待安装的相互固定的P1电机轴3101和P1电机转子312;所述P1电机轴3101可相对于所述P1电机定子211的中心轴上下移动。如图8所示,所述P1电机总成31还包括与所述P1电机轴3101的内壁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栓41以及套设在所述P1电机轴3101外的轴承42,所述第一螺栓41呈T型状,其大圆周端与所述轴承42中的内圈上表面抵接。
如图4所示,所述P3电机总成32包括固定在变速箱箱体200第二腔室22内的P3电机定子221和P3电机轴222,以及待安装的相互固定的转子轴套3201和P3电机转子322。所述转子轴套3201与所述P3电机轴222共轴设置,且两者之间通过花键连接,且所述转子轴套3201可相对于所述P3电机轴222的中心轴上下移动。由此可见,当所述转子轴套3201带动其上的所述P3电机转子322同步下移至与所述P3电机轴222接触时,所述P3电机轴222将被所述转子轴套3201带动同步做周向旋转,同时所述P3电机轴222继续下降,直至其底端与所述P3电机轴222的底端碰触。
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支撑架100包括支座11,设置在所述支座11上方的支板12以及垂直于所述支座11设置的顶杆311。所述支座11上设置有一组安装孔110,所述安装孔110与所述支板12上的安装孔尺寸相当且位置对应。所述顶杆311可相对所述支座11上下移动。
如图2所示,所述支板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121和可调节的第二安装座122。所述第一安装座121内螺纹连接有所述顶杆311,当然所述第一安装座121和所述顶杆31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唯一,在本实用新型中仅以螺纹配合为例进行阐述;所述第二安装座122包括插接于所述支板12上的螺杆61以及与所述螺杆61匹配且可相对其轴向移动的紧固螺母62,通过调节所述紧固螺母62的位置完成对所述第二安装座122高度的调节。所述变速箱箱体200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21和第二安装座122的上方,即由所述第一安装座121和第二安装座122为所述变速箱箱体200提供向上的支持力。
所述支板12的上表面上还垂直设置有一组便于将所述支板12放置于所述支座11上的把手13,所述把手13设置于所述支板12的外周,其与所述支板12可一体设置或者通过螺栓、卡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其连接方式并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此不做赘述。
结合图1和图3所示,所述定心导向组件300包括支撑主板30,以及贯穿所述支撑主板30且相互平行设置的P1导杆310和P3导杆320。所述P1导杆310和所述P3导杆320均可在所述支撑主板30上沿自对应的中轴线上下移动。
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主板30上固定设置有一支撑支板313,所述P1导杆310插接在所述支撑支板313内,且与所述支撑支板313的内壁螺纹连接,即所述P1导杆310可沿所述支撑支板313的内径做升降运动。
如图4或图7所示,所述P1导杆310、所述P1电机轴3101和所述顶杆311三者共轴设置且可同时相对所述变速箱箱体200螺旋移动,其中所述P1导杆310与所述P1电机轴3101的顶端通过一定心组件连接,所述顶杆311与所述P1电机轴3101的底端通过一支撑定心组件连接。
所述顶杆311的自由端上设置有一插孔,在所述插孔内贯穿一插杆(图中未示出)并通过外力旋转该插杆即可通过所述顶杆311带动所述P1电机轴3101及其上方的P1导杆310同步且同速升降,以实现对所述P1电机转子312和P1电机定子211的装配。
如图8所示,所述定心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P1导杆310底部的圆环43,所述圆环43套接于所述轴承42中的外圈,所述圆环43用于对所述所述轴承42的外圈进行限位定心。在所述P1电机转子312装配完成后只需旋转所述第一螺栓41即可将所述P1导杆310从所述P1电机轴3101中取出。
结合图5和图9所示,所述支撑定心组件包括与所述顶杆311螺纹配合的第一导向套314,以及对所述顶杆311进行定心限位的定位圈315。
如图5或者图7所示,所述第一导向套314固定在所述支板12的下表面且其外形呈T型状,当然,其外形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在此不做限定,本实用新型中仅以T形状为例进行介绍。所述第一导向套314的顶面通过螺栓固定有一导向法兰123,所述导向法兰123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21下方,且两者之间的最小距离为所述支座11上的支撑面板的厚度,即所述导向法兰123固定于所述支座11的下表面,且与所述支座11上的支撑面板固定连接。
结合图5和图9所示,所述定位圈315上设置于所述第一变速箱21的内壁上;所述P1电机轴3101和所述顶杆311均可沿所述定位圈315的内壁螺旋移动,且所述P1电机轴3101的最小直径与所述定位圈315的内径相当。
如图9所示,所述顶杆311的顶端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一阶层3110、第二阶层3111和第三阶层3112,且三者直径依次递增;所述第一阶层3110插接于所述P1电机轴3101的下底面,且插接于所述P1电机轴3101的中心;所述定位圈315套设于顶升状态下的所述第二阶层3111外侧,且所述定位圈315的内径与所述第二阶层311的直径相当,用于对所述定位圈315进行定心和支撑作用;所述第三阶层3112的外径大于所述顶杆311的外径,且在下降状态下与所述导向法兰123的内壁相互抵接,此时对所述P1电机转子312装配结束。
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主板30上还设置有一导向支板323,所述P3导杆320螺纹插接于所述导向支板323内。所述导向支板323外侧设置有一圆台状的第二导向套324,所述第二导向套324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P3导杆320相互匹配的内螺纹。
所述P3导杆320的顶端设置有一旋转握把321,通过外力转动所述旋转握把321即可驱动所述P3导杆320、与其固定的转子轴套3201以及与所述转子轴套3201固定连接的P3电机转子322同步下移。在此过程中,通过所述导向支板323和所述第二导向套324与所述P3导杆320螺纹配合,可确保所述P3导杆320在移动过程中的进行路线不会偏离,即保证所述P3电机转子322在装配过程中不会受磁场作用而与所述P3电机定子221的内壁贴合,定心导向准确,进而确保装配精准无误。
如图10所示,所述P3导杆320呈异型十字状,所述支撑主板30位于其上最大圆周面的上方。所述P3导杆的最大圆周面上对称设置有U型槽52,所述U型槽52的个数在此不做限定,但为保证其稳定性,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U型槽52。
所述P3导杆320与所述转子轴套3201之间通过一固定组件连接。所述固定组件为将所述转子轴套3201与所述P3导杆320固定连接的呈L型的第二螺栓51;所述第二螺栓51的横直部插接于所述转子轴套3201内,且所述第二螺栓51的横直部位于所述P3电机转子322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螺栓51的竖直部插接于所述U型槽52内并通过一螺母将其与所述P3导杆320固定。当对P3电机转子322装配完成后,通过旋转所述螺母可将所述第二螺栓51从所述U型槽52和所述转子轴套3201内平移取出,再反向旋转所述握把321即可将所述P2导杆从所述P3电机转子322内旋出。
所述P3导杆320的自由端插接于所述转子轴套3201的内孔中,插入深度不小于所述转子轴套3201的内孔长度的一半,该设计可起到将所述P3导杆320与所述转子轴套3201定心和稳定连接的作用。
下面简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S1:通过把手13将支板12放置于支座11上,并将两者固定;
S2:P1电机轴3101的顶端通过一定心组件与P1导杆310的底端套接,将顶杆311向上旋转至最高点,并插接于P1电机轴3101内;P3导杆320通过一固定组件与转子轴套3201连接;
S3:将变速变速箱箱体200放置于支撑主板30上,并将定心导向组件300通过支杆203与变速箱箱体200抵接;
S4:向下旋转顶杆311,并带动其上方的P1电机轴3101和P1导杆310同步同速下降,直至顶杆311上的第三阶层3112与导向法兰123的内壁接触,完成对P1电机转子312的安装;
S5:向下转动旋转握把321驱动P3导杆320上的转子轴套3201和P3电机转子旋转并同步向P3电机定子方向移动;
S6:转子轴套3201与所述P3电机轴222接触,并带动其做周向旋转运动,转子轴套3201在P3导杆320的驱动下继续旋转,直至转子轴套3201下降至P3电机轴222的底部,完成对P3电子转子322的安装;
S7:旋转P1导杆310内的第一螺栓,可将P1导杆310与P1电机轴3101分离;旋转P3导杆320上的螺母并将第二螺栓51从转子轴套3201内平行取出,将P3导杆320与转子轴套3201分离;
S8:将定心导向组件300从变速箱箱体200上方抬起;从支板12上取出装配完成的变速箱箱体200,完成P1电机总成和P3电机总成的装配工作。
若要将P1电机总成和P3电机总成的转子从所述变速箱箱体200内拆除,只需反向操作即可。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DHT变速箱电机拆装装置,用于对DHT变速箱的P1电机总成(31)和P3电机总成(32)进行装配或拆卸;
所述P1电机总成(31)包括固定在变速箱箱体(200)第一腔室(21)内的P1电机定子(211),以及待安装的相互固定的P1电机轴(3101)和P1电机转子(312);
所述P3电机总成(32)包括固定在变速箱箱体(200)第二腔室(22)内的P3电机定子(221)和P3电机轴(222),以及待安装的相互固定的转子轴套(3201)和P3电机转子(322);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拆装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变速箱箱体(200)的支撑架(100)以及用于固定待安装零件的定心导向组件(300);所述定心导向组件(300)位于所述变速箱箱体(200)上方并通过一组支杆(203)与所述变速箱箱体(200)定位;
所述支撑架(100)包括支座(11)以及垂直于所述支座(11)设置的顶杆(311),所述顶杆(311)可相对所述支座(11)上下移动;
所述定心导向组件(300)包括支撑主板(30),以及贯穿所述支撑主板(30)且相互平行设置的P1导杆(310)和P3导杆(320);
所述P1导杆(310)、所述P1电机轴(3101)和所述顶杆(311)三者共轴设置且可同时相对所述变速箱箱体(200)螺旋移动,其中所述P1导杆(310)与所述P1电机轴(3101)的顶端通过一定心组件连接,所述顶杆(311)与所述P1电机轴(3101)的底端通过一支撑定心组件连接;所述P3导杆(320)与所述转子轴套(3201)之间通过一固定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HT变速箱电机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座(11)上方的支板(12);所述支板(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121)和可调节的第二安装座(122);所述第一安装座(121)内螺纹连接有所述顶杆(3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HT变速箱电机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座(122)包括插接于所述支板(12)上的螺杆(61)以及与所述螺杆(61)匹配且可相对其轴向移动的紧固螺母(6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DHT变速箱电机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板(30)上固定设置有一支撑支板(313),所述P1导杆(310)插接在所述支撑支板(313)内,且与所述支撑支板(313)的内壁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HT变速箱电机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心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P1导杆(310)底部的圆环(43),所述P1电机总成(31)还包括与所述P1电机轴(3101)的内壁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栓(41),套设在所述P1电机轴(3101)外的轴承(42),所述第一螺栓(41)呈T型状,其大圆周端与所述轴承(42)中的内圈上表面抵接,所述圆环(43)套接于所述轴承(42)中的外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DHT变速箱电机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定心组件包括与所述顶杆(311)螺纹配合的第一导向套(314),所述第一导向套(314)固定在所述支板(12)的下表面,以及对所述顶杆(311)进行定心限位的定位圈(315),所述定位圈(315)上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21)的内壁上;所述P1电机轴(3101)和所述顶杆(311)均可沿所述定位圈(315)的内壁螺旋移动,且所述P1电机轴(3101)的最小直径与所述定位圈(315)的内径相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DHT变速箱电机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311)的顶端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一阶层(3110)、第二阶层(3111)和第三阶层(3112),且三者直径依次递增;所述第一阶层(3110)插接于所述P1电机轴(3101)的下底面;所述定位圈(315)套设于顶升状态下的所述第二阶层(3111)外侧,且所述定位圈(315)的内径与所述第二阶层(3111)的直径相当;所述第三阶层(3112)的外径大于所述顶杆(311)的外径,且在下降状态下与所述第一导向套(314)的内壁相互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HT变速箱电机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板(30)上还设置有一导向支板(323),所述P3导杆(320)螺纹插接于所述导向支板(323)内,所述导向支板(323)外侧设置有一圆台状的第二导向套(324),所述第二导向套(324)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P3导杆(320)相互匹配的内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DHT变速箱电机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3导杆(320)呈异型十字状,其上最大圆周面位于所述支撑主板(30)下方,且其上对称设置有U型槽(52),所述固定组件为将所述转子轴套(3201)与所述P3导杆(320)固定连接的呈L型的第二螺栓(51);所述第二螺栓(51)的横直部插接于所述转子轴套(3201)内,所述第二螺栓(51)的竖直部插接于所述U型槽(52)内并通过一螺母将其与所述P3导杆(320)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DHT变速箱电机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3导杆(320)的自由端插接于所述转子轴套(3201)的内孔中,插入深度不小于所述转子轴套(3201)的内孔长度的一半。
CN202021193304.1U 2020-06-24 2020-06-24 Dht变速箱电机拆装装置 Active CN2130035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93304.1U CN213003599U (zh) 2020-06-24 2020-06-24 Dht变速箱电机拆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93304.1U CN213003599U (zh) 2020-06-24 2020-06-24 Dht变速箱电机拆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03599U true CN213003599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97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93304.1U Active CN213003599U (zh) 2020-06-24 2020-06-24 Dht变速箱电机拆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035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19445A (zh) * 2021-05-10 2022-11-11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定位导向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19445A (zh) * 2021-05-10 2022-11-11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定位导向装置
CN115319445B (zh) * 2021-05-10 2024-04-09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定位导向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66861B (zh) 一种发动机低压涡轮的装配工装
CN213003599U (zh) Dht变速箱电机拆装装置
CN203639061U (zh) 一种用于装配生产线的紧凑型机械起升机构
CN114649912B (zh) 混动变速器电机转子用拆装设备
CN111408918B (zh) 一种发动机低压涡轮的牵引工装
CN218964758U (zh) 一种汽车后桥壳钻孔夹具
CN109245459B (zh) 一种整体式永磁电机转子加工设备
CN214870100U (zh) 发动机装配托盘
CN205147375U (zh) 一种双头钻床
CN205044637U (zh) 用于车辆的脚踏板装置
CN113824274A (zh) 装配系统及装配方法
CN216819650U (zh) 一种盘式曳引电机转子组件拆装治具
CN209150961U (zh) 空心轴电机装配工装
CN215942716U (zh) 马达组装用夹具
CN113587646B (zh) 防转动误差的智能制造用实验室烧结装置
CN211275048U (zh) 一种直驱式离心机驱动部件
CN220492829U (zh) 用于线控转向系统的电机转子的旋铆装置
CN219788122U (zh) 一种用于油泵总成性能试验的夹具
CN219927981U (zh) 一种盘桨装置
CN219918666U (zh) 一种盘式电机的定子与转子装配机构
CN220382876U (zh) 一种新型立式车床工作台永磁直驱机构
CN219304673U (zh) 一种大型永磁风力半直驱发电机的装配工装
CN220819271U (zh) 一种双小齿轮转向机伺服端无负载转动摩擦扭矩测试工装
CN220946806U (zh) 直驱式电动螺旋压力机传动结构
CN219068033U (zh) 一种伺服电机转子压装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