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87421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87421U
CN212987421U CN202021911111.5U CN202021911111U CN212987421U CN 212987421 U CN212987421 U CN 212987421U CN 202021911111 U CN202021911111 U CN 202021911111U CN 212987421 U CN212987421 U CN 212987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unit
guide ring
cylindrical body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111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鲁华
李丹
李涛
金兑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1111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87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87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874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出风量大、气流流动阻力小、容易实现出风垂直向下的空调室内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包括导风圈,导风圈包括筒状本体、导流部和出口部,筒状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靠近回风风道设置,筒状本体为向外凸起的弧形面结构且其第二端的直径大于第一端的直径;导流部沿筒状本体第一端的周向边缘设置,导流部为向外凸起的弧形面结构;出口部与筒状本体的第二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其具有流线型设计的导风圈,出风量大,同时降低了气流在流道中的流动阻力,在出口处更加容易实现出风垂直向下吹出。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有四方向空调室内机,整机侧面进风,底面送风,风扇组件可加速换热器周围的空气流动,以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和导风圈,导风圈套设于风扇的周侧,起到导流作用。现有的导风圈为光滑的筒状结构,当侧面进风时,导风圈不能有效引导气流;同时,现有的导风圈截面为直线段,气流沿导风圈内壁流动时,会产生倾斜的向下气流,当需要将制热气流垂直送达时,需通过导流格栅或导风板来改变气流方向,增大了风量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导风圈不能有效引导气流、流动阻力大、造成风量损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具有流线型设计的导风圈,出风量大,同时降低了气流在流道中的流动阻力,在出口处更加容易实现出风垂直向下吹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空调室内机,包括:
外壳体,其侧壁上设置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与回风风道连接;
面板,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一端,所述面板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出风风道连接;
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回风口内侧的回风风道内;
风扇组件,包括斜流风扇和导风圈,所述斜流风扇可旋转地设置于外壳体内;所述斜流风扇包括轮毂和设置于轮毂上的叶片;所述导风圈套设于斜流风扇外侧,所述导风圈与斜流风扇的轮毂外侧面形成所述出风风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圈包括:
筒状本体,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回风风道设置,所述筒状本体为向外凸起的弧形面结构且其第二端的直径大于第一端的直径;
导流部,沿所述筒状本体第一端的周向边缘设置,所述导流部为向外凸起的弧形面结构;
出口部,与所述筒状本体的第二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口部的截面为直线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口部为向外凸起的弧形面结构,所述出口部与所述筒状本体平滑过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通过圆弧形连接部与所述筒状本体的第一端平滑过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靠近回风风道的叶片端部设置于所述导风圈内,其与所述导风圈的第一端的距离为a,a的取值范围为5~2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远离回风风道的叶片端部设置于所述导风圈内,其与所述导风圈的第二端的距离为b,b的取值范围5~3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斜流风扇靠近回风风道的端部直径为d1,所述第一端的直径为D1,D1=d1+(5~15mm);
所述斜流风扇远离回风风道的端部直径为d2,所述第一端的直径为D2,D2=d2+(5~2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斜流风扇和导风圈的轴线竖向设置;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下侧,所述接水盘具有接水槽用于收集冷凝水;所述接水盘套设于所述导风圈的外侧并与所述外壳体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靠近导风圈一侧的侧壁顶端与所述导流部的外端部平滑过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的接水槽底面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储水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上述空调室内机,导风圈的导流部可以将侧面的径向进风气流导流至出风风道内,增大了出风量,同时,导流部和筒状本体均采用向外凸起的弧形面结构,导风圈整体为流线型,可降低气流在流道中的流动阻力;此外,弧形面结构的筒状本体与具有直线型斜面的导风圈筒状本体相比,在出口处更加容易实现出风垂直向下吹出,容易实现制热气流向地面垂直送达,同时可以避免调节风向所引起的风量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中斜流风扇和导风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外的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中斜流风扇和导风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中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中导风圈和斜流风扇的尺寸位置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中不同接水盘与不同高度的换热器的装配图一,图示为接水盘与高换热器的装配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中不同接水盘与不同高度的换热器的装配图二,图示为接水盘与低换热器的装配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中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外壳体;110-回风滤网;
200-面板;210-导风板;
300-换热器;
400-接水盘;410-接水槽;420-储水槽;
500-斜流风扇;510-轮毂;520-叶片;
600-导风圈;610-筒状本体;620-导流部;630-出口部;640-圆弧形连接部;
700-风扇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一
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空调室内机本实施例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体100、面板200、风扇组件、换热器300和接水盘400。
参照图1,外壳体100的侧壁上设置有回风口,回风口与回风风道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空调室内机为四方形空调产品,即外壳体100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外壳体100的四面侧壁均设置有回风口,回风口上设置有回风滤网110。
面板200固定设置于外壳体100下端,面板200上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与出风风道连接。出风口可设置导风板210或导风格栅。
风扇组件包括斜流风扇500和导风圈600。风扇电机固定于外壳体100内部的顶部。斜流风扇500与风扇电机连接,其旋转轴线竖向设置。具体地,斜流风扇500包括轮毂510和设置于轮毂510上的叶片520,轮毂510的上端通过电机轴与风扇电机连接。优选地,斜流风扇500的转动轴线与外壳体100的竖向中轴线同轴设置。导风圈600固定于外壳体100内,导风圈600为旋转体结构,环绕斜流风扇500套设于斜流风扇500外侧,导风圈600与轮毂510的侧面形成出风风道。优选地,导风圈600与斜流风扇500同轴设置。
接水盘400固定于外壳体100内,环绕设置于导风圈600的外侧。
换热器300,设置于回风口内侧的回风风道内,以对通过回风口被吸入的空气进行换热。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300为环形换热器300,位于接水盘400的上侧。接水盘400能够收集换热器300上产生的冷凝水。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圈600包括筒状本体610、导流部620和出口部630。筒状本体6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靠近回风风道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导风圈600及斜流风扇500竖直设置,筒状本体610的第一端为上端,第二端为底端,筒状本体610为向外凸起的弧形面结构且其第二端的直径大于第一端的直径。导流部620沿筒状本体610第一端的周向边缘设置,导流部620为向外凸起的弧形面结构。出口部630与筒状本体610的第二端连接。导流部620使得空调在侧面进风时,导流部620可以将侧面的径向进风气流导流为轴向气流,使得径向进风气流能够尽可能多的进入到出风风道中,以增大出风量。
上述的导风圈600,导流部620可以将侧面的径向进风气流导流至出风风道内,增大了出风量,同时,导流部620和筒状本体610均采用向外凸起的弧形面结构,导风圈600整体为流线型,可降低气流在流道中的流动阻力;此外,弧形面结构的筒状本体610与具有直线型斜面的导风圈筒状本体相比,如图4所示,在出口处更加容易实现出风垂直向下吹出,容易实现制热气流向地面垂直送达,同时可以避免调节风向所引起的风量损失。
在本实施例中,导流部620的弧形面结构可由圆弧段或样条曲线形成,筒状本体610的弧形面结构可由一段或多段圆弧段或样条曲线组成,只要满足流线型结构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导流部620通过圆弧形连接部640与筒状本体610的第一端平滑过渡,即导流部620、圆弧形连接部640和筒状本体610整体形成流线型结构。圆弧形连接部640的半径R1尺寸范围优选为5mm~25mm。
出口部630的截面可以为直线段或者为向外凸起的弧形面结构。如图3所示,当出口部630’的截面为直线段时,出口部630’竖直设置,可以使出风垂直向下吹出。如图2,当出口部630为向外凸起的弧形面结构时,出口部630与筒状本体610之间平滑过渡,即出口部630与筒状本体610之间可视为一个整体。
进一步地,参照图5,叶片520靠近回风风道的叶片520端部设置于导风圈600内,可以防止气流被斜流风扇500甩出产生泄露。在本实施例中,叶片520与导风圈600的第一端的距离为a,a的取值范围优选为5~20mm。
同样地,叶片520远离回风风道的叶片520端部设置于导风圈600内,其与导风圈600的第二端的距离为b,b的取值范围5~30mm。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圈600间隔设置于斜流风扇500外侧,以防止对斜流风扇500的运动干涉。斜流风扇500靠近回风风道的端部(上端)直径为d1,导风圈600的第一端的直径为D1,D1=d1+(5~15mm)。斜流风扇500远离回风风道的端部直径为d2,导风圈600的第一端的直径为D2,D2=d2+(5~20mm)。导风圈600可与斜流风扇500设置为等间隙设计,亦可设置为不等间隙设置。
接水盘400的结构参照图8,接水盘400具有接水槽410以收集换热器300产生的冷凝水。接水盘400靠近导风圈600一侧的侧壁顶端与导流部620的外端部平滑过渡连接,便于径向进风气流导流至出风风道内,避免了风量损失。在本实施例中,接水盘400和导风圈600为分体结构,相同导风圈600替换不同的接水盘,如图6和图7中所示,替换不同的接水盘400、400’,可快速互换不同高度的换热器300、300’。在其他实施例中,接水盘400和导风圈600可以为一体结构。
为尽可能的扩大进风面积同时确保接水盘400容积,在接水盘400的接水槽410底面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储水槽420。在传统的无储水槽的接水盘400中,接水槽410侧壁的高度尺寸40~60mm。参照图9,本实施例中增加储水槽420后,接水盘400的接水槽410侧壁高度C的尺寸可以减小为30~40mm,可增加换热器300有效迎风面积,提高换热器300的换热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外壳体,其侧壁上设置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与回风风道连接;
面板,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一端,所述面板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出风风道连接;
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回风口内侧的回风风道内;
风扇组件,包括斜流风扇和导风圈,所述斜流风扇可旋转地设置于外壳体内;所述斜流风扇包括轮毂和设置于轮毂上的叶片;所述导风圈套设于斜流风扇外侧,所述导风圈与斜流风扇的轮毂外侧面形成所述出风风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圈包括:
筒状本体,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回风风道设置,所述筒状本体为向外凸起的弧形面结构且其第二端的直径大于第一端的直径;
导流部,沿所述筒状本体第一端的周向边缘设置,所述导流部为向外凸起的弧形面结构;
出口部,与所述筒状本体的第二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部的截面为直线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部为向外凸起的弧形面结构,所述出口部与所述筒状本体平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通过圆弧形连接部与所述筒状本体的第一端平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靠近回风风道的叶片端部设置于所述导风圈内,其与所述导风圈的第一端的距离为a,a的取值范围为5~2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远离回风风道的叶片端部设置于所述导风圈内,其与所述导风圈的第二端的距离为b,b的取值范围5~3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流风扇靠近回风风道的端部直径为d1,所述第一端的直径为D1,D1=d1+(5~15mm);
所述斜流风扇远离回风风道的端部直径为d2,所述第一端的直径为D2,D2=d2+(5~20mm)。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流风扇和导风圈的轴线竖向设置;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下侧,所述接水盘具有接水槽用于收集冷凝水;所述接水盘套设于所述导风圈的外侧并与所述外壳体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靠近导风圈一侧的侧壁顶端与所述导流部的外端部平滑过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的接水槽底面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储水槽。
CN202021911111.5U 2020-09-03 2020-09-03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2987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11111.5U CN212987421U (zh) 2020-09-03 2020-09-03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11111.5U CN212987421U (zh) 2020-09-03 2020-09-03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87421U true CN212987421U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16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11111.5U Active CN212987421U (zh) 2020-09-03 2020-09-03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8742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49998A (zh) * 2022-12-23 2023-04-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口结构、中间出风柜机
WO2023226398A1 (zh) * 2022-05-27 2023-11-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6398A1 (zh) * 2022-05-27 2023-11-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CN115949998A (zh) * 2022-12-23 2023-04-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口结构、中间出风柜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87421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6524306A (zh) 一种风管机
JP5917159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2022786A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21217901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345777U (zh) 底盘壳体、窗式空调器
CN209763295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2382333U (zh) 一种改进的空调室外机用新型出口网罩
CN106524261A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0014450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110986184A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03134168A (zh) 一体式空调器的打水盘
CN111197818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中央空调
CN211650480U (zh) 后向离心风轮、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213119319U (zh) 空调室外机的双风叶风机系统及空调机组
CN212987419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2032837A (zh) 空调器及其出风控制方法
CN210638142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14162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98742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8059076U (zh) 立式空调器
CN212619216U (zh) 出风面板和除湿机
CN112539468A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539466A (zh) 导风机构和空调室内机
CN101957023B (zh) 窗式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