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56605U - 一种“田”字型储能电池舱组集约基础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田”字型储能电池舱组集约基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56605U
CN212956605U CN202021136657.8U CN202021136657U CN212956605U CN 212956605 U CN212956605 U CN 212956605U CN 202021136657 U CN202021136657 U CN 202021136657U CN 212956605 U CN212956605 U CN 2129566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haped
foundation
prefabricated
reser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3665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佳妮
陈维舟
王文静
于彬
张翼虎
张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Keneng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Keneng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Keneng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Keneng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3665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566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56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566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田”字型储能电池舱组集约基础,具体涉及储能电站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四个储能电缆槽基础和一个呈“十”字型的防火墙,四个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呈“田”字型排列且一体合成,每个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用于放置一个储能电池舱,所述防火墙用于将相邻的储能电池舱隔开,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的横截面为矩形。本实用新型从节约土地,保护环境方面考虑,充分优化储能电缆槽基础占地面积,一组储能基础能较原有单列基础占地面积节约40%,有效降低电池舱区域的占地面积比例,节约工程投资。

Description

一种“田”字型储能电池舱组集约基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储能电站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田”字型储能电池舱组集约基础。
背景技术
储能电站建设如火如荼,储能电池舱是储能电站主要的设备,现有常规储能电池舱集装箱常采用单独一个集装箱对应一个基础排开布置的形式,排列间隔在满足安全防火间隔条件和安装检修要求下不小于3m,因此总场地占地面积较大。然而如今用地资源十分紧缺,征地成本高。
中国专利一种装配式储能电站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申请号为201911378305.5)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储能电站基础结构,包括封堵板和一体式的双槽型基础节段,所述双槽型基础节段包括左侧板、中板、右侧板和底板,所述左侧板、中板、右侧板均立于底板上,所述 左侧板、中板、右侧板间隔排列,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组成槽,所述槽沿左侧板、右 侧板和底板的延伸方向的两端为开口,中板设置于槽中,并将槽分为左右两个部分,所述中 板设置有台阶面;所述装配式储能电站基础结构由至少一个双槽型基础节段组成,当双槽型基础节段的数目≥2个时,相邻双槽型基础节段开口处的左侧板、中板、右侧板和底板对应连接;在首尾的双槽型基础节段的开口设置封堵板;所述中板上还设置有防火装置。该专利虽将储能舱基础从单列基础变为双列布置,但是在优化储能舱占地方面还有待提升。此外,该专利还存在其他问题,如对于中板防火墙安装模块未做详细描述,且该专利中中板防火墙两端未超出电池舱1m,不能满足储能电池舱防火要求的长度;该专利采用全预制拼装墙板,但在承载力整体稳定可靠性上有欠缺;双槽型基础节段制作的支模过程较复杂,且运输时由于无法拆卸占用运输空间较大,大大降低了运输效率,也因此增加了施工成本;该专利全部构件通过拼接装配完成,未考虑预留储能舱基础内的排水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单列基础总场地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田”字型储能电池舱组集约基础,从节约土地,保护环境方面考虑,充分优化储能电池舱基础占地面积,一组储能基础能较原有单列基础占地面积节约40%,有效降低电池舱区域的占地面积比例,节约工程投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田”字型储能电池舱组集约基础,包括四个储能电缆槽基础和一个呈“十”字型的防火墙,四个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呈“田”字型排列且一体合成,每个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用于放置一个储能电池舱,所述防火墙用于将相邻的储能电池舱隔开,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的横截面为矩形。是将现行常规的间隔3m及以上摆放的单个独立储能电缆槽基础,变为通过设置防火墙将四个储能电缆槽基础合并摆放,所述原四个储能舱基础的四个独立基础为合并成一个整体基础;较单列布置及双列布置有效节省空间并能提升结构整体稳定性,且田字型布置能保证储能电缆槽基础运行检修的必要工作空间。
优选的,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和所述防火墙由现浇基础子模块和预制构件子模块构成,所述现浇基础子模块包括“十”字型整浇基础和基础垫层,所述基础垫层的上侧面设有所述“十”字型整浇基础,所述“十”字型整浇基础包括支撑板和“十”字型梁,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所述“十”字型梁,所述预制构件子模块包括四个“L”型板、四个端部侧板、若干预制结构柱和若干预制墙板,所述“L”型板由若干并列的“L”型板件拼装而成,所述“L”型板件包括相互垂直的底板和侧板,所述预制墙板由若干并列的预制墙板块标准件拼装而成,所述“L”型板、所述“十”字型梁和所述端部侧板围成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所有的所述“L” 型板件的底板和所述支撑板拼装成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的底壁,所有的所述“L”型板件的所述侧板组装成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的一个侧壁,所述”十”字型梁相互垂直的两个端板构成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的相邻的两个侧壁,一个所述端部侧板构成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的第四个侧壁;所述预制结构柱和所述预制墙板相间排列拼装成所述防火墙,所述预制结构柱和所述预制墙板的底部均与所述“十”字型梁的顶部可拆卸的连接。整体提升了大规模储能站储能电缆槽基础场区的浇筑运输和铺设效率,同时节省了人力。
优选的,所述预制结构柱和所述预制墙板的顶部可拆卸的连接有预制压顶,所述预制压顶呈“十”字型,所述预制压顶的上表面为对称斜坡型,所述预制压顶的上表面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10%横向排水坡,所述预制压顶的上表面的中部最高,所述预制压顶的下部两边缘部分分别设置一个滴水槽。
优选的,所述“十”字型梁的顶部和所述防火墙的底部进行卡接,所述预制墙板和所述预制结构柱进行卡接,所述预制墙板由若干并列的所述预制墙板块标准件卡接而成,所述预制墙板和所述预制结构柱均与所述预制压顶卡接。
优选的,所有的所述预制结构柱由四个端部结构柱、若干标准结构柱和一个核心结构柱组成,所述核心结构柱位于所述防火墙的中心处,所述端部结构柱位于所述防火墙的四个端部,所述端部结构柱的一侧、所述标准结构柱的相对的两侧以及所述核心结构柱的四侧均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预制结构柱的底部设有凸出的若干第一预留钢筋,所述预制墙板块标准件的两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匹配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插入所述第一凹槽内并通过防火结构胶固定,所述预制墙板块标准件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二凸块,相邻的所述预制墙板块标准件通过所述第二凸块插入所述第二凹槽并通过防火结构胶固定进行卡接,所述预制压顶的底部设有第三凹槽,所述预制结构柱的上端和所述预制墙板的上端插入所述第三凹槽内并通过防火结构胶固定,所述”十”字型梁的顶部设有“十”字型的第四凹槽,所述预制结构柱的上端和所述预制墙板的上端插入所述第四凹槽内并通过防火结构胶固定。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两侧面沿长度方向设有凸出的若干第二预留钢筋,所述“L”型板件的底板的端部设有第二预留灌浆套筒,所述“L”型板件通过所述第二预留钢筋插入所述第二预留灌浆套筒而与所述基础垫层连接,所述“十”字型梁的相互垂直的两个端部的侧面分别设有凸出的若干第三预留钢筋和若干第三预留灌浆套筒,所有的所述“L”型板件由四个端部“L”型板件和若干个 “L”型标准板件组成,所述 “L”型板件的一侧面设有凸出的若干第四预留钢筋,所述 “L”型标准板件的与设有所述第四预留钢筋相对的一侧面设有若干第四预留灌浆套筒,相邻的两个所述“L”型板件通过所述第四预留钢筋插入所述第四预留灌浆套筒而连接,所述“L”型标准板件通过所述第四预留钢筋插入所述第三预留灌浆套筒而与所述”十”字型梁连接,所述端部侧板的一端设有第五预留灌浆套筒和第五预留钢筋,所述端部侧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预留钢筋插入所述第五预留灌浆套筒与所述“十”字型梁连接,另一端部通过结构胶与所述端部“L”型板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端部侧板设有若干预留电缆埋管,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的上端面周向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储能电池舱的垫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留灌浆套筒、所述第二预留灌浆套筒、所述第三预留灌浆套筒、所述第四预留灌浆套筒和所述第五预留灌浆套筒内部均留有标准件原结构配筋。
优选的,所述基础垫层由C15混凝土浇筑;所述“十”字型整浇基础伸出所述“L”型板的长度为1400-1600mm,所述“L”型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处设有若干预留排水孔,所述预留排水孔内预埋排水管。
优选的,所述“L”型板件中,所述底板的与所述侧板相连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低,倾斜的坡度为1.0%-2.0%,所述支撑板的两侧从靠近所述“十”字型梁的一侧向靠近所述“L”型板的一侧逐渐变低,倾斜的坡度为1.0%-2.0%。
有益效果:
1、从节约土地,保护环境方面考虑,本实用新型充分优化储能电池舱基础占地面积,一组储能基础能较原有单列基础占地面积节约40%,有效降低电池舱区域的占地面积比例,节约工程投资,满足储能舱(即储能电池舱)结构长期稳定结构可靠性要求,减少单个储能舱不均匀沉降问题。
2、由于集装箱基础数量较多且形式尺寸统一,本实用新型所示基础在保证储能电池舱及防火墙承载力要求基础上,采用关键基础现浇余和部分构件预制到施工现场拼装,有效节省施工周期和人工成本,保护环境减少现场湿作业。
3、“十”字型整浇基础和 “L”型标准板件伸出的结构筋连接灌浆形成整体,且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了排水管,可使进入储能电缆槽基础内部的水被排出,上表面两端向中间倾斜的结构形式即储能电缆槽基础的槽底设置排水管的位置最低,可使水更容易、更顺利的被排出,保证储能电缆槽基础内无积水。
4、“十”字型整浇基础的支撑板伸出1400-1600mm,既可与 “L”型标准板件共同组成电池舱基础底板也就是储能电缆槽基础的底壁,且外伸长度部分有效增加了“十”字型整浇基础作为双储能舱和防火墙基础的稳定可靠性。
5、各构件的连接方式既保证单体构架的结构完整性,在连接过程中表面还涂覆防火结构胶,进一步增加了基础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火墙的爆炸图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的端部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的“L”型标准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十”字型整浇基础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压顶的剖面图。
其中:1、储能电缆槽基础;2、防火墙;3、“十”字型整浇基础;4、支撑板;41、第二预留钢筋;5、“十”字型梁;51、第三预留钢筋;52、第四凹槽;53、第一预留灌浆套筒;54、第三预留灌浆套筒;6、基础垫层;7、“L”型标准板件;71、底板;72、侧板;73、第四预留灌浆套筒;74、第四预留钢筋;8、端部侧板;81、预留电缆排管;82、第五预留灌浆套筒;9、预制结构柱;91、端部结构柱;92、标准结构柱;93、核心结构柱;94、第一预留钢筋;95、第一凹槽;10、预制墙板块标准件;101、第一凸块;102、第二凹槽;103、第二凸块;11、预制压顶;111、10%横向排水坡;112、第三凹槽;113、滴水槽;12、垫片;13、预留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7所示,一种“田”字型储能电池舱组集约基础,包括四个储能电缆槽基础1和一个呈“十”字型的防火墙2,四个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1呈“田”字型排列且一体合成,每个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1用于放置一个储能电池舱,所述防火墙2用于将相邻的储能电池舱隔开,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1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1和所述防火墙2由现浇基础子模块和预制构件子模块构成,所述现浇基础子模块包括“十”字型整浇基础3和基础垫层6,所述基础垫层6的上侧面设有所述“十”字型整浇基础3,所述“十”字型整浇基础3包括支撑板4和“十”字型梁5,所述支撑板4上设有所述“十”字型梁5,所述预制构件子模块包括四个“L”型板、四个端部侧板8、若干预制结构柱9和若干预制墙板,所述“L”型板由若干并列的“L”型标准板件7拼装而成,所述“L”型标准板件7包括相互垂直的底板71和侧板72,所述预制墙板由若干并列的预制墙板块标准件10拼装而成,所述“L”型板、所述“十”字型梁5和所述端部侧板8围成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1,所有的所述“L”型标准板件7的底板71和所述支撑板4拼装成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1的底壁,所有的所述“十”字型梁5相互垂直的两个端板构成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1的相邻的两个侧壁,一个所述端部侧板8构成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1的第四个侧壁;所述预制结构柱9和所述预制墙板相间排列拼装成所述防火墙2,所述预制结构柱9和所述预制墙板的底部均与所述“十”字型梁5的顶部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预制结构柱9和所述预制墙板的顶部可拆卸的连接有预制压顶11,所述预制压顶11呈“十”字型。具体如下:
所述“L”型板件横向方向长(如图5所示L2)1500mm-3200mm, 横向底板71宽度(如图5所示L1)1400-1600mm,竖向侧板72宽度(如图5的D2所示)1000mm-1500mm,厚度(如图5所示D1)250-300mm,根据储能电池舱设备尺寸及各项目现场实际埋深确定合适预制长度,底板71的横向上表面倾斜设置,具体为底板71的与所述侧板72相连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低(换言之为储能电缆槽基础1的底壁的中部侧位置最低),倾斜的坡度为1.0%-2.0%。所有的所述“L”型板件由四个端部“L”型板件和若干个 “L”型标准板件71组成,端部“L”型板件和“L”型标准板件71二者之间除了端部“L”型板件没有设置第四预留灌浆套筒73外,其余均相同,所述端部“L”型板件的一侧面设有凸出的若干第四预留钢筋74,“L”型标准板件71横向L两侧分别设有若干第四预留灌浆套筒73和若干第四预留钢筋74,第四预留钢筋74伸出长度150-400mm,对应的另一侧第四预留灌浆套筒73深200-450mm,内部留有标准件原结构配筋(其他的第一预留灌浆套筒53到第三预留灌浆套筒54以及第五预留灌浆套筒82内均设有标准件原结构配筋),在现场进行标准件拼装时,将两侧钢筋(即第四预留钢筋74和第四预留灌浆筒内留有的标准件原结构配筋)在第四预留灌浆筒内进行灌浆,这种结构形式不需要将“L”型标准板件71穿透,较好的保留了“L”型标准板件7的完整性。“L”型板件(包括“L”型标准板件7和端部“L”型板件)的底板71端部设有若干第二预留灌浆套筒,其深200-450mm,用于现场与 “十”字型整浇基础3的支撑板4的伸出结构钢筋即第二预留钢筋41灌注形成整体结构基础。“L”型标准板件7 通过其上的第四预留钢筋插入“十”字型梁5内的第三预留灌浆套筒并灌浆而与“十”字型梁5进行连接,“L”型标准板件7以及端部“L”板件之间与“十”字型整浇基础3的连接保证了整个电池舱组基础结构强度。“L”型板件顶部正中预埋钢板,钢板宽度与“L”型板件厚度相同,长度为300-400mm,钢板厚度为15-20mm,作为支撑储能电池舱1的垫片12。
所述端部侧板8为长方体,长宽根据储能电池舱设备尺寸及各项目现场实际埋深确定,厚度(如图4的h1所示)为250-300mm。端部侧板8根据储能电池舱要求预留电缆排管81。端部侧板8在与 “十”字型整浇基础3(具体为“十”字型整浇基础3 的“十”字型梁5上)连接的地方分别设有若干第五预留注浆套筒82和第三预留钢筋51,端部侧板8与端部“L”型板件连接的地方采用结构胶注浆。
所有的所述预制结构柱9由四个端部结构柱91、若干标准结构柱92和一个核心结构柱93组成,所述核心结构柱93位于所述防火墙2的中心处,所述端部结构柱91位于所述防火墙2的四个端部。三种结构柱厚度(如图3的h2所示)为240mm,高度按满足储能电池舱防火要求设置为4000mm,预制结构柱9底部都预留结构筋即第一预留钢筋94,第一预留钢筋94长度为400-500mm。端部结构柱91长度(如图3的L3所示)为1000-1200mm,端部结构柱91一侧为“凹”型卡缝(即设有第一凹槽95),缝隙深度为80-150mm,卡缝厚度为60mm。标准结构柱92长度(如图3的L4所示)为500-600mm,两侧侧为“凹”型卡缝(即设有第一凹槽95),缝隙深度为80-150mm,卡缝厚度为60mm。核心结构柱93,每一侧长度(如图3的L5所示)为200-250mm,每侧为“凹”型卡缝(即设有第一凹槽95),缝隙深度为80-150mm,卡缝厚度为60mm。
所述预制墙板块标准件10,长度(如图3的L6所示,含凸出的长度)为1800mmm-2800mm,厚度(如图3的h3所示)为240mm,宽度(如图3的D3所示)为1000-1300mm。左右侧端部为“凸”型(即设有与第一凹槽95匹配的第一凸块101),凸出长度为80-150mm,凸出厚度为120mm。预制墙板块标准件10上下侧端部分别为“凹”型(即设有第二凹槽102)和“凸”型(即设有第二凸块103),凸出长度为80-150mm,凸出厚度为120mm,凹进长度为80-150mm,厚度为60mm。
预制压顶11,一共有两个相同的两段组成,具体长度宽度根据储能电池舱尺寸确定,厚度(如图7的h4所示)为440mm,高度(如图7的G1所示)为300mm,上表面为对称斜坡型,所述预制压顶11的上表面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10%横向排水坡111,下部中心部位为“凹”型(即设有第三凹槽112),用于与预制结构柱9和预制墙板块标准件10对接,连接处均涂有防火结构胶。下部两边缘部分设置滴水槽113,便于排水,具体是设置滴水槽113,是部分水向内侧流动,减小雨水流速,且减少雨水直接排到储能电池舱顶。
所述“十”字型整浇基础3和基础垫层6由现场直接整体浇筑,保证整体结构稳定可靠性。“十”字型整浇基础3和基础垫层6的长边长度和短边长度根据储能电池舱尺寸确定,“十”字型整浇基础3中的“十”字型梁5的厚度(如图6的h5所示)为740mm,伸出L型边长度(如图6的L7所示)为1000-1400mm,厚度(如图1的h6所示)250-300mm,其中支撑板4的上表面的两端向外侧倾斜即所述支撑板4的两侧从靠近所述“十”字型梁5的一侧向靠近所述“L”型板的一侧逐渐变低,倾斜的坡度为1.0%-2.0%,外端部预留结构钢筋即第三预留钢筋51,第三预留钢筋51伸出200-400mm。十”字型整浇基础上表面中心部位为“凹型”即所述”十”字型梁的顶部中心设有“十”字型的第四凹槽52,凹进深度为80-150mm,第四凹槽52的底壁中与预制结构柱9的第一预留钢筋94对应部分设有第一预留灌浆套筒53,第一预留灌浆套筒53内插入第一预留钢筋94,用于预制结构柱9与“十”字型整浇基础3的连接。上侧间隔两个“L”型标准板件7距离预埋钢板,钢板宽度与端部侧板8厚度相同,长度为300-400mm,钢板厚度为15-20mm,作为支撑储能电池舱的垫片12。
所述“L”型板件与所述支撑板4连接处设有若干预留排水孔13,预留排水孔13对应预埋DN100 UPVC排水管,DN100 UPVC排水管,向下穿过基础垫层6接入雨水排水管道。所述基础垫层6由C15混凝土浇筑,超过电池舱组基础各边外100mm即基础垫层6铺设在“十”字型整浇基础3和“L”型标准板件7的下方超出100mm,厚度为100mm,与“十”字型整浇基础3对应预埋DN100 UPVC排水管用于排水。
如果一个储能电池舱尺寸为12192mm*2800mm,四个基础独立排列所需面积为246.4平方米,现在四个基础合并成的新基础只需要145.2平方米。一组本发明的储能基础能较原有单列基础占地面积节约了40%多。
安装方法:
预制结构柱9嵌入“十”字型整浇基础3通过灌浆连接,预制墙板块标准件10与预制结构柱9和预制墙板块标准件10之间凹凸部相嵌,相嵌部位采用防火结构胶粘结。预制墙板块标准件10相嵌在“十”字型整浇基础3的第四凹槽52内,相嵌部位采用防火结构胶粘结。预制结构柱9伸出的第一预制结构筋插入“十”字型整浇基础3的第四凹槽52内的第一预留灌浆套筒53内灌浆。端部侧板8的第五预留灌浆套筒与“十”字型整浇基础3和“L”型标准板件71伸出的结构筋连接灌浆形成整体。预制压顶11分别嵌入预制结构柱9与预制墙板块标准件10,连接处采用防火结构胶粘结。基础垫层6铺设在“十”字型整浇基础3和“L”型标准板件7的下方超出10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田”字型储能电池舱组集约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储能电缆槽基础和一个呈“十”字型的防火墙,四个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呈“田”字型排列且一体合成,每个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用于放置一个储能电池舱,所述防火墙用于将相邻的储能电池舱隔开,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的横截面为矩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田”字型储能电池舱组集约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和所述防火墙由现浇基础子模块和预制构件子模块构成,所述现浇基础子模块包括“十”字型整浇基础和基础垫层,所述基础垫层的上侧面设有所述“十”字型整浇基础,所述“十”字型整浇基础包括支撑板和“十”字型梁,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所述“十”字型梁,所述预制构件子模块包括四个“L”型板、四个端部侧板、若干预制结构柱和若干预制墙板,所述“L”型板由若干并列的“L”型板件拼装而成,所述“L”型板件包括相互垂直的底板和侧板,所述预制墙板由若干并列的预制墙板块标准件拼装而成,所述“L”型板、所述“十”字型梁和所述端部侧板围成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所有的所述“L”型板件的底板和所述支撑板拼装成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的底壁,所有的所述“L”型板件的所述侧板组装成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的一个侧壁,所述“十”字型梁相互垂直的两个端板构成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的相邻的两个侧壁,一个所述端部侧板构成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的第四个侧壁;所述预制结构柱和所述预制墙板相间排列拼装成所述防火墙,所述预制结构柱和所述预制墙板的底部均与所述“十”字型梁的顶部可拆卸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田”字型储能电池舱组集约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结构柱和所述预制墙板的顶部可拆卸的连接有预制压顶,所述预制压顶呈“十”字型,所述预制压顶的上表面为对称斜坡型,所述预制压顶的上表面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10%横向排水坡,所述预制压顶的上表面的中部最高,所述预制压顶的下部两边缘部分分别设置一个滴水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田”字型储能电池舱组集约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型梁的顶部和所述防火墙的底部进行卡接,所述预制墙板和所述预制结构柱进行卡接,所述预制墙板由若干并列的所述预制墙板块标准件卡接而成,所述预制墙板和所述预制结构柱均与所述预制压顶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田”字型储能电池舱组集约基础,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预制结构柱由四个端部结构柱、若干标准结构柱和一个核心结构柱组成,所述核心结构柱位于所述防火墙的中心处,所述端部结构柱位于所述防火墙的四个端部,所述端部结构柱的一侧、所述标准结构柱的相对的两侧以及所述核心结构柱的四侧均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预制结构柱的底部设有凸出的若干第一预留钢筋,所述预制墙板块标准件的两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匹配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插入所述第一凹槽内并通过防火结构胶固定,所述预制墙板块标准件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二凸块,相邻的所述预制墙板块标准件通过所述第二凸块插入所述第二凹槽并通过防火结构胶固定进行卡接,所述预制压顶的底部设有第三凹槽,所述预制结构柱的上端和所述预制墙板的上端插入所述第三凹槽内并通过防火结构胶固定,所述“十”字型梁的顶部设有“十”字型的第四凹槽,第四凹槽的底壁中与预制结构柱的第一预留钢筋对应部分设有第一预留灌浆套筒,第一预留灌浆套筒内插入第一预留钢筋,所述预制结构柱的上端和所述预制墙板的上端插入所述第四凹槽内并通过防火结构胶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田”字型储能电池舱组集约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面沿长度方向设有凸出的若干第二预留钢筋,所述“L”型板件的底板的端部设有第二预留灌浆套筒,所述“L”型板件通过所述第二预留钢筋插入所述第二预留灌浆套筒而与所述基础垫层连接,所述“十”字型梁的相互垂直的两个端部的侧面分别设有凸出的若干第三预留钢筋和若干第三预留灌浆套筒,所有的所述“L”型板件由四个端部“L”型板件和若干个“L”型标准板件组成,所述“L”型板件的一侧面设有凸出的若干第四预留钢筋,所述“L”型标准板件的与设有所述第四预留钢筋相对的一侧面设有若干第四预留灌浆套筒,相邻的两个所述“L”型板件通过所述第四预留钢筋插入所述第四预留灌浆套筒而连接,所述“L”型标准板件通过所述第四预留钢筋插入所述第三预留灌浆套筒而与所述“十”字型梁连接,所述端部侧板的一端设有第五预留灌浆套筒和第五预留钢筋,所述端部侧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预留钢筋插入所述第五预留灌浆套筒与所述“十”字型梁连接,另一端部通过结构胶与所述端部“L”型板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田”字型储能电池舱组集约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侧板设有若干预留电缆埋管,所述储能电缆槽基础的上端面周向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储能电池舱的垫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田”字型储能电池舱组集约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留灌浆套筒、所述第二预留灌浆套筒、所述第三预留灌浆套筒、所述第四预留灌浆套筒和所述第五预留灌浆套筒内部均留有标准件原结构配筋。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田”字型储能电池舱组集约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垫层由C15混凝土浇筑;所述“十”字型整浇基础伸出所述“L”型板的长度为1400-1600mm,所述“L”型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处设有若干预留排水孔,所述预留排水孔内预埋排水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田”字型储能电池舱组集约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板件中,所述底板的与所述侧板相连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低,倾斜的坡度为1.0%-2.0%,所述支撑板的两侧从靠近所述“十”字型梁的一侧向靠近所述“L”型板的一侧逐渐变低,倾斜的坡度为1.0%-2.0%。
CN202021136657.8U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田”字型储能电池舱组集约基础 Active CN2129566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36657.8U CN212956605U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田”字型储能电池舱组集约基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36657.8U CN212956605U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田”字型储能电池舱组集约基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56605U true CN212956605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87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36657.8U Active CN212956605U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田”字型储能电池舱组集约基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566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70072417A (ko) 터널 라이닝용 패널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터널 라이닝설치방법
KR101615614B1 (ko) 제주를 포함한 우수 집중 지역의 건축 구조물 시공방법
CN105201071A (zh) 一种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CN109555153B (zh) 一种拼装式生态重力式挡土墙
CN215406163U (zh) 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
CN212866010U (zh) 一种预制装配型箱变基础
KR100758504B1 (ko) 지하 연속벽 시공방법 및 톱니형 합벽 지하 연속벽 구조
CN212956605U (zh) 一种“田”字型储能电池舱组集约基础
CN113931339B (zh) 装配式建筑的复合预制外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550474B (zh) 一种装配式梁板集成组合楼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693266U (zh) 混凝土综合管廊模块
CN207109851U (zh) 预制装配整体式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CN212223947U (zh) 一种装配重力式挡土墙结构
CN211714016U (zh) 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
CN109826229B (zh) 用于构建装配式管廊侧壁的混凝土桩
CN112523545A (zh) 用于建筑的基本模块和低、多层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
CN213867921U (zh) 一种地下管廊叠合板现浇拼接结构
CN217151424U (zh) 一种全装配式出入口雨棚结构
CN216586666U (zh) 综合管廊通风投料节点结构及综合管廊系统
CN213448778U (zh) 一种模块化可周转式排水沟
CN209816910U (zh) 装配式大跨度双t板混凝土地下综合体结构
CN212801929U (zh) 一种预制空调板
CN214657060U (zh) 一种盖挖基坑顶部的支撑结构
CN215595078U (zh) 建筑基本模块和高层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
CN210737599U (zh) 一种地下综合空间单元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