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49985U - 一种漂移车后轮装置及漂移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漂移车后轮装置及漂移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49985U
CN212949985U CN202021772462.2U CN202021772462U CN212949985U CN 212949985 U CN212949985 U CN 212949985U CN 202021772462 U CN202021772462 U CN 202021772462U CN 212949985 U CN212949985 U CN 2129499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wheel
bottom plate
rotating shaft
state
suppor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724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凯
刘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aoqua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aoqu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aoqua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aoqu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724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499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499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499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漂移车后轮装置,包括底板、后轮支撑板、左右万向轮。左右万向轮通过万向轮轴套可转动分设在后轮支撑板两侧,后轮支撑板上固定有扳动把手。后轮支撑板上方平行设有转轴,转轴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联接限位片与后轮支撑板固连,转轴两端通过轴套组件可转动连接在底板下端,后轮支撑板可相对底板转动而使万向轮轴套中心轴线呈自上而下向后倾斜的第一状态或竖直的第二状态,处于第二状态时,万向轮轴套中心轴线位于转轴的中心轴截面前端5‑40mm;联接限位片上端设有与底板下端面抵止接触的倾斜面而使联接限位片与底板在第一、第二状态下形成抵止限位。本结构兼具行走和漂移功能,操控简便省力,运动刺激,富有娱乐趣味性。

Description

一种漂移车后轮装置及漂移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漂移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漂移车后轮装置及漂移车。
背景技术
漂移是一种驾驶技巧,又称“甩尾”,车手以过度转向的方式令车子侧滑行走。通常相对于咬地过弯。漂移产生的条件归咎到底就是一个:只要后轮横向力在质心处产生的旋转力矩小于前轮横向力在质心处产生的旋转力矩,车尾就向外滑,即可产生漂移。目前,人们利用车辆进行娱乐和竞速,但是娱乐的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娱乐的需求对玩具车的功能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目前很多玩具车辆只能进行前进、后退、转弯等基础功能,不能够实现漂移的功能。即使存在用于漂移的车辆,其结构复杂、整车飘移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性高,操作繁琐,不适合推广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问题,而提出了一种漂移车后轮装置,能够灵活快速实现漂移,显著增强趣味性和娱乐性,且操作省力,易于控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含有上述漂移车后轮装置的漂移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漂移车后轮装置,包括底板、后轮支撑板、左右万向轮,所述左右万向轮通过万向轮轴套可转动分设在后轮支撑板两侧,后轮支撑板上还固定设有扳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支撑板上方平行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联接限位片与后轮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两端还分别套设有一轴套组件并通过轴套组件可转动连接在底板下端面,由此后轮支撑板可相对底板转动而使得所述万向轮轴套的中心轴线呈自上而下向后倾斜的第一状态或竖直的第二状态,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万向轮轴套的中心轴线位于转轴的中心轴截面前端5-40mm;所述联接限位片上端还设有与底板下端面抵止接触的倾斜面而使联接限位片与底板在第一、第二状态下形成抵止限位。
本结构在常态下通常呈第一状态,扳动把手处于放下状态,万向轮后倾,实现前进、后退、转弯等基础操作,此时由于万向轮转动平面与地面有夹角,在重力作用下万向轮无法转动到横向状态,车尾无法漂移;当扳起扳动把手转换成第二状态时,万向轮被扳起至竖直,万向轮转动平面与地面几近平行,万向轮转动到横移状态可360度转向,结合方向盘和后轮,带动车尾形成向一侧快速漂移的效果。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中,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联接限位片的倾斜面后端与底板抵止接触且所述后轮支撑板平行于底板;当处于第二状态时,联接限位片的倾斜面前端与底板抵止接触且后轮支撑板与底板之间呈交叉角度。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中,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后轮支撑板与底板的交叉角度为25-35度。
作为优选,上述交叉角度为30度。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中,所述后轮支撑板呈空心柱状结构,所述万向轮轴套倾斜贯穿在后轮支撑板内部。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中,所述联接限位片呈倒U形结构,所述联接限位片两侧壁开孔供转轴穿过,联接限位片下端与后轮支撑板以焊接或螺钉方式固定。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中,所述轴套组件包括上轴承座、下轴承座、转轴套,所述上轴承座与下轴承座通过螺栓将转轴套夹紧并固定在底板下端面,所述转轴两端套入转轴套中且两者间隙转动配合。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中,所述转轴套朝向联接限位片的内端设有翻边台阶,所述翻边台阶与联接限位片抵靠接触而限制转轴左右移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漂移车中,包括上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具有两种使用状态,功能丰富,兼具前进、后退、转弯等基础行走功能和运动刺激的漂移功能,通过操作者自行掰转扳动手柄带动联接限位片、后轮支撑板、转轴转动,使万向轮方向掰转至竖直形成360°自由转向,在一定速度下可迅速达到漂移效果,对驾驶操控要求低,趣味娱乐性强,大幅地提升了用户的漂移感受。
2、本实用新型创新改进了万向轮轴套的轴线位置,使其在漂移车的前进方向上向前偏离转轴中心,在不影响整体外形尺寸的基础上能够加长支点,相较于万向轮轴套轴线与转轴中心同直线的结构,操控更为省力,可省力20%;并且配合所述后轮支撑板与底板的交叉角度,可使漂移车处于第一状态时,可以倒退顺畅无卡顿憋停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漂移车后,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漂移车后,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漂移车后轮装置,包括底板1、后轮支撑板2、左右万向轮4,所述左右万向轮通过万向轮轴套3可转动分设在后轮支撑板2两侧,后轮支撑板2上还固定设有扳动把手8。所述后轮支撑板2上方平行设有一转轴5,所述转轴5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联接限位片6与后轮支撑板2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联接限位片6呈倒U形结构,所述联接限位片6两侧壁开孔供转轴5穿过,联接限位片6下端与后轮支撑板2以焊接或螺钉方式固定,但不局限于上述两种固定方式。
所述转轴5两端还分别套设有一轴套组件7并通过轴套组件7可转动连接在底板1下端面,由此后轮支撑板2可相对底板1转动而使得所述万向轮轴套3的中心轴线呈自上而下向后倾斜的第一状态或竖直的第二状态。参照图3,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万向轮轴套3的中心轴线位于转轴5的中心轴截面前端5-40mm。
所述联接限位片6上端还设有与底板1下端面抵止接触的倾斜面而使联接限位片6与底板1在第一、第二状态下形成抵止限位。具体的,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联接限位片6的倾斜面后端与底板1抵止接触且所述后轮支撑板2平行于底板1;当处于第二状态时,联接限位片6的倾斜面前端与底板1抵止接触且后轮支撑板2与底板1之间呈交叉角度,上述交叉角度为25-40度,优选为30度。
所述轴套组件7包括上轴承座7-1、下轴承座7-3、转轴套7-2,所述上轴承座7-1与下轴承座7-3通过螺栓将转轴套7-2夹紧并固定在底板1下端面,所述转轴5两端套入转轴套7-2中且两者间隙转动配合。所述转轴套7-2朝向联接限位片6的内端设有翻边台阶,所述翻边台阶与联接限位片6抵靠接触而限制转轴5左右移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轮支撑板2呈空心柱状结构,其截面形状可采用圆角矩形,后轮支撑板2下端面两端偏移中线5-40mm开有倾斜口,所述万向轮轴套3倾斜贯穿在后轮支撑板2内部,而使左右万向轮4呈后倾状。通过改变万向轮轴套3轴线位置,加长支点,降低了扳动把手8抬起所用的作用力,更加地省力;通过内置隐藏万向轮轴套3,整体造型更加简洁美观,结构简单紧凑。本实施例中,漂移车处于第二状态时,由于后轮支撑板2与底板1的交叉角度为25-35度,万向轮轴套3的中心轴线位于转轴5的中心轴截面前端最优距离为5-40mm,可以使漂移车处于第一状态时做倒退动作流畅无卡顿憋停现象。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漂移车,包括上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
上述结构通过控制扳动把手8的放下和抬起来调节后轮支撑板2相对于底板1的转动角度,并控制联接限位片6的倾斜面不同位置与底板1的抵止限位,从而改变万向轮轴套3与垂线的角度,实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使用简单,易于操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但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漂移车后轮装置,包括底板、后轮支撑板、左右万向轮,所述左右万向轮通过万向轮轴套可转动分设在后轮支撑板两侧,后轮支撑板上还固定设有扳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支撑板上方平行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联接限位片与后轮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两端还分别套设有一轴套组件并通过轴套组件可转动连接在底板下端面,由此后轮支撑板可相对底板转动而使得所述万向轮轴套的中心轴线呈自上而下向后倾斜的第一状态或竖直的第二状态,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万向轮轴套的中心轴线位于转轴的中心轴截面前端5-40mm;所述联接限位片上端还设有与底板下端面抵止接触的倾斜面而使联接限位片与底板在第一、第二状态下形成抵止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联接限位片的倾斜面后端与底板抵止接触且所述后轮支撑板平行于底板;当处于第二状态时,联接限位片的倾斜面前端与底板抵止接触且后轮支撑板与底板之间呈交叉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后轮支撑板与底板的交叉角度为25-35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支撑板与底板的交叉角度为3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支撑板呈空心柱状结构,所述万向轮轴套倾斜贯穿在后轮支撑板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限位片呈倒U形结构,所述联接限位片两侧壁开孔供转轴穿过,联接限位片下端与后轮支撑板以焊接或螺钉方式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组件包括上轴承座、下轴承座、转轴套,所述上轴承座与下轴承座通过螺栓将转轴套夹紧并固定在底板下端面,所述转轴两端套入转轴套中且两者间隙转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套朝向联接限位片的内端设有翻边台阶,所述翻边台阶与联接限位片抵靠接触而限制转轴左右移位。
9.一种漂移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
CN202021772462.2U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漂移车后轮装置及漂移车 Active CN2129499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2462.2U CN212949985U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漂移车后轮装置及漂移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2462.2U CN212949985U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漂移车后轮装置及漂移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49985U true CN212949985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57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72462.2U Active CN212949985U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漂移车后轮装置及漂移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499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59231A (en) Steering mechanism for three-wheeled vehicles
US6939197B1 (en) Toy vehicle with enhanced jumping capability
US6095891A (en) Remote control toy vehicle with improved stability
JP2941930B2 (ja) 車椅子
US20160304149A1 (en) Tricycle with two riding modes
US4580802A (en) Riding toy with independent front and rear steering
CN1320936C (zh) 汽车模型
CN102180210B (zh) 侧倾正三轮车
CN212949985U (zh) 一种漂移车后轮装置及漂移车
JP2014104191A (ja) 足漕ぎ式車椅子
JP4995999B1 (ja) 三輪型車椅子
JP4755367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106394763B (zh) 双前轮电动三轮车
JP3100104B2 (ja) 滑降用乗物
CN209064265U (zh) 一种儿童电动车
KR200384506Y1 (ko) 롤러 썰매
CN218559048U (zh) 一种儿童车
CN216102568U (zh) 一种倒三轮转向机构及倒三轮电动车
CN219056480U (zh) 一种滑板车
CN215663787U (zh) 儿童玩具车
CN106394764B (zh) 双前轮三轮车车架及双前轮三轮车
CN216861681U (zh) 滑板车
CN214325288U (zh) 一种重力转向儿童三轮车
CN108715199B (zh) 一种儿童摇摆转向车
CN106515954B (zh) 双前轮三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