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44154U - 锂电池自动测试机 - Google Patents

锂电池自动测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44154U
CN212944154U CN202021257107.1U CN202021257107U CN212944154U CN 212944154 U CN212944154 U CN 212944154U CN 202021257107 U CN202021257107 U CN 202021257107U CN 212944154 U CN212944154 U CN 212944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belt
feeding
lithium battery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571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俊峰
叶长春
王士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personi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upersonic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upersonic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upersonic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5710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44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44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441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锂电池自动测试机,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工段、检测工段、CCD视频工段、贴胶工段以及出料工段,锂电池具有电源插座和启动插头,治具具有安装孔和导电体,进料工段上设有用于将电源插座固定于安装孔上以及用于将启动插头与导电体连接的人工插线工位,检测工段包括第一机台、上料输送带、下料输送带、若干第一机械手、若干FT测试工位以及若干气密性测试工位,若干FT测试工位和若干气密性测试工位分别呈两排并间隔设于上料输送带与下料输送带之间,上料输送带的头部与进料工段连接,第一机械手安装于第一机台上,CCD视频工段与下料输送带的尾部连接,贴胶工段的一端与CCD视频工段连接、另一端与出料工段连接。

Description

锂电池自动测试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自动测试机。
背景技术
锂电池广泛的应用在UPS领域、电动汽车领域以及新能源发电领域,并且随着能源技术的革命,锂电池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锂电池包括电池本体以及都与电池本体电性连接的电源插座和启动插头,在电池本体的顶部开设有维修通道口和气体检测口,锂电池在生产完成后一般需要进行FT功能测试、气密性测试以及维修通道口测试等。
但是,现有锂电池的这些检测都是人工操作的,即需要手动对锂电池进行测试,手动测试需要工序多,耗时长,而且由于是人工测试的,其最终测试结果容易出错。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自动测试机,其旨在解决现有锂电池在进行各项测试时,都是人工操作的,需要工序多,耗时长,而且容易出错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自动测试机,用于对固定在治具上的锂电池进行检测,所述锂电池自动测试机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工段、检测工段、CCD视频工段、贴胶工段以及出料工段,所述锂电池具有电源插座和启动插头,所述治具具有安装孔和导电体,所述进料工段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电源插座固定于安装孔上以及用于将所述启动插头与导电体连接的人工插线工位,所述检测工段包括第一机台、上料输送带、下料输送带、若干第一机械手、若干用于对治具上锂电池的功能进行检测的FT测试工位以及若干用于对治具上锂电池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的气密性测试工位,若干所述FT测试工位和若干所述气密性测试工位分别呈两排并间隔设于所述上料输送带与所述下料输送带之间,所述上料输送带的头部与所述进料工段连接,所述第一机械手安装于所述第一机台上以用于将所述上料输送带上的安装有锂电池的治具夹取并依次移送至FT测试工位、气密性测试工位以及下料输送带上,所述CCD视频工段与所述下料输送带的尾部连接以用于对所述锂电池的维修通道口进行检测,所述贴胶工段的一端与所述CCD视频工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料工段连接以用于对锂电池进行贴标签。
进一步地,所述FT测试工位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一固定块、第一支撑架、第一检测仪器和FT输送带,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一检测仪器和FT输送带都固定于所述第一机台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一检测仪器具有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块上的探针和测试插头,所述FT输送带的头部靠近所述上料输送带的尾部设置、尾部与所述气密性测试工位连接,当安装有锂电池的治具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下方的所述FT输送带上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连接以驱动所述探针和测试插头分别与治具上的所述导电体和电源插座导通或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气密性测试工位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气密性检测仪器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机台上的气密性用输送带,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和气密性检测仪器都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气密性检测仪器具有气体检测管,所述锂电池上开设有气体检测口,所述气密性用输送带的头部靠近所述FT输送带的尾部设置并与之相平齐、尾部靠近所述下料输送带的头部设置,当所述锂电池位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下方的所述气密性用输送带上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气体检测管连接以驱动所述气体检测管与所述锂电池上的所述气体检测口连接或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工段包括第二机台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机台上的进料输送带,所述进料输送带的尾部靠近所述上料输送带的头部并与之相平齐,所述人工插线工位设于所述进料输送带上。
进一步地,所述CCD视频工段包括摄像输送带、第三机台、第二支撑架、第二检测仪器、两轴定位组件、测试气缸、第二固定块以及用于与外部上位机连接并将所述锂电池的坐标信息传递给所述上位机的CCD镜头,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摄像输送带都固定于所述第三机台上,所述摄像输送带的头部靠近所述下料输送带的尾部设置并与之相平齐、尾部与所述贴胶工段连接,所述CCD镜头和测试气缸都通过所述两轴定位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并可在xy平面坐标系内自由移动,所述第二检测仪器具有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块上的测试探头,当所述锂电池位于所述摄像输送带时,所述测试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相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测试探头对所述锂电池的维修通道口进行测试。
进一步地,所述贴胶工段包括贴胶机以及贴胶输送带,所述贴胶机以及贴胶输送带都位于所述第三机台上,所述出料工段包括第四机台以及位于所述第四机台上的出料输送带,所述贴胶输送带的头部靠近所述摄像输送带的尾部设置并与之相平齐、尾部靠近所述出料输送带的头部设置,所述贴胶机位于所述贴胶输送带的旁侧以用于给所述贴胶输送带上的锂电池贴胶。
进一步地,所述锂电池自动测试机还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检测工段、CCD视频工段和贴胶工段都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进料工段的一端与所述检测工段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进料口延伸至所述机壳外,所述出料工段的一端位于所述机壳内并与所述贴胶工段连接、另一端经所述出料口延伸至所述机壳外。
进一步地,所述锂电池自动测试机还包括治具回流输送工段,所述治具回流输送工段包括第二机械手、进料升降机构、下料升降机构、回流输送带、位于所述机壳外的第五机台以及位于所述机壳内的第六机台,所述回流输送带的头部位于所述机壳内、尾部经所述进料口延伸至所述机壳外,所述进料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五机台上且所述进料升降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进料输送带的头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回流输送带的尾部连接,所述下料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第六机台上且所述下料升降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贴胶工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回流输送带的头部连接,所述第二机械手安装于所述第六机台上以用于将所述贴胶工段所输送的锂电池夹取至所述出料工段上。
进一步地,所述锂电池自动测试机还包括NG输送工段,所述机壳位于所述出料口的一侧还设有NG产品出口,所述NG输送工段包括第七机台、第三机械手以及若干平行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七机台上的NG输送带,所述NG输送带的头部位于所述机壳内并靠近所述下料输送带的头部设置、尾部经所述NG产品出口延伸至所述机壳外,所述第三机械手设于所述第七机台上以用于将所述下料输送带上的不合格的锂电池夹取并移送至所述NG输送带上。
进一步地,所述锂电池自动测试机还包括分选工段,所述分选工段包括位于所述第四机台上并与所述出料输送带相并排设置的分选输送带,所述分选输送带的头部靠近所述第二机械手设置、尾部通过所述出料口延伸至所述机壳外。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原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锂电池自动测试机,在锂电池生产完成后可自动对锂电池进行FT功能测试、气密性测试以及维修通道口测试,测试所需工序短,而且由于是机器测试的,节省了资源,对生产效率有很大的提升,减轻了劳动强度,其最终测试结果不容易出错,测量精度也有显着的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自动测试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自动测试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自动测试机除去机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有锂电池的治具安装于检测工段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CD视频工段、贴胶工段、出料工段、NG输送工段、分选工段以及部分治具回流输送工段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机台、缓存输送带、摄像输送带、贴胶输送带、NG输送工段、出料工段、分选工段以及部分治具回流输送工段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气缸、第二固定块、CCD镜头以及DD马达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料升降机构与第六机台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安装于治具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治具;11、导电体;111、铜柱;112、导线;113、连接插座;12、滑座;13、固定座;131、安装孔;132、卡插孔;133、定位孔;20、锂电池;21、电池本体;22、电源插座;23、启动插头;24、维修通道口;30、进料工段;31、人工插线工位;32、第二机台;33、进料输送带;40、检测工段;41、第一机台;42、上料输送带;43、下料输送带;44、FT测试工位;441、第一驱动机构;442、第一固定块;443、第一支撑架;444、探针;445、测试插头;446、FT输送带;45、气密性测试工位;451、气密性用输送带;50、CCD视频工段;51、摄像输送带;52、第三机台;53、第二支撑架;54、两轴定位组件;541、X轴伺服模组;542、Y轴伺服模组;55、测试气缸;56、第二固定块;57、CCD镜头;58、DD马达;59、缓存输送带;60、贴胶工段;61、贴胶机;62、贴胶输送带;70、出料工段;71、第四机台;72、出料输送带;80、机壳;81、进料口;82、出料口;83、NG产品出口;90、治具回流输送工段;91、第二机械手;92、进料升降机构;93、下料升降机构;931、滑轨;932、第三驱动机构;933、治具托运机构;9331、凹腔;9332、底座;9333、支撑轮;9334、皮带;9335、第四驱动机构;9336、第五驱动机构;9337、挡板;94、回流输送带;95、第五机台;96、第六机台;100、NG输送工段;110、第七机台;120、第三机械手;130、NG输送带;200、分选工段;210、分选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至图3、以及图10至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自动测试机,用于对固定在治具10上的锂电池20进行检测,锂电池自动测试机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工段30、检测工段40、CCD视频工段50、贴胶工段60以及出料工段70,安装有锂电池20的治具10将依次通过上述各工段。
锂电池20包括电池本体21、电源插座22和启动插头23,电源插座22和启动插头23都与电池本体21相连接,治具10包括导电体11、滑座12以及固定在滑座12上的固定座13,固定座13具有竖向贯穿设置的安装孔131和卡插孔132,导电体11竖向固定于卡插孔132内并与安装孔131间隔设置,进料工段30上设有人工插线工位31,在人工插线工位31上可以将电源插座22竖向固定于安装孔131上以及将启动插头23固定于导电体11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导电体11包括依次连接的铜柱111、导线112以及连接插座113,固定座13横向设置有定位孔133,铜柱111竖向固定于卡插孔132内,连接插座113横向安装于定位孔133内,启动插头23伸入于定位孔133内并与连接插座113卡插连接。
请参阅图3至图5,检测工段40包括第一机台41、上料输送带42、下料输送带43、若干第一机械手、若干用于对治具10上锂电池20的功能进行检测的FT测试工位44以及若干用于对治具10上锂电池20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的气密性测试工位45,若干FT测试工位44和若干气密性测试工位45分别呈两排并间隔设于上料输送带42与下料输送带43之间,上料输送带42的头部与进料工段30连接,第一机械手安装于第一机台41上以用于将上料输送带42上的安装有锂电池20的治具10夹取并依次移送至FT测试工位44、气密性测试工位45以及下料输送带43上,CCD视频工段50与下料输送带43的尾部连接以用于对锂电池20的维修通道口24进行检测,贴胶工段60的一端与CCD视频工段50连接、另一端与出料工段70连接以用于对锂电池20进行贴标签。
FT测试工位44包括第一驱动机构441、第一固定块442、第一支撑架443、第一检测仪器和FT输送带446,第一支撑架443、第一检测仪器和FT输送带446都固定于第一机台41上,第一驱动机构441固定于第一支撑架443上,第一检测仪器具有固定在第一固定块442上的探针444和测试插头445,FT输送带446的头部靠近上料输送带42的尾部设置,FT输送带446的尾部与气密性测试工位45连接,当安装有锂电池20的治具10位于第一驱动机构441下方的FT输送带446上时,第一驱动机构441的输出端与第一固定块442连接以驱动探针444和测试插头445分别与治具10上的导电体11和电源插座22导通或断开,第一驱动机构441优选为气缸。
气密性测试工位45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气密性检测仪器以及设于第一机台41上的气密性用输送带451,第二驱动机构和气密性检测仪器都固定于第一支撑架443上,气密性检测仪器具有气体检测管,锂电池20上开设有气体检测口,气密性用输送带451的头部靠近FT输送带446的尾部设置并与之相平齐、尾部靠近下料输送带43的头部设置,当锂电池20位于第二驱动机构下方的气密性用输送带451上时,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气体检测管连接以驱动气体检测管与锂电池20上的气体检测口连接或断开,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优选为气缸,且气密性用输送带451和FT输送带446可共用一个输送带。
请参阅图2和图3,进料工段30包括第二机台32以及设于第二机台32上的进料输送带33,进料输送带33的尾部靠近上料输送带42的头部并与之相平齐,治具10可由进料输送带33直接流入到上料输送带42上,人工插线工位31设于进料输送带33上,作业员可站在人工插线工位31旁进行插线操作。
请参阅图3、图6至图8,CCD视频工段50包括摄像输送带51、第三机台52、第二支撑架53、第二检测仪器、两轴定位组件54、测试气缸55、第二固定块56以及用于与外部上位机连接并将锂电池20的坐标信息传递给上位机的CCD镜头57,第二支撑架53和摄像输送带51都固定于第三机台52上,CCD镜头57和测试气缸55都通过两轴定位组件54固定于第二支撑架53上,摄像输送带51的头部靠近下料输送带43的尾部设置并与之相平齐、尾部与贴胶工段60连接,两轴定位组件54包括X轴伺服模组541以及Y轴伺服模组542,X轴伺服模组541可驱动Y轴伺服模组542整体移动,X轴伺服模组541和Y轴伺服模组542是市面上常见的伺服模组,两轴定位组件54可驱动CCD镜头57和测试气缸55同时在xy平面坐标系内自由移动,第二检测仪器具有安装于第二固定块56上的测试探头,当锂电池20位于摄像输送带51上时,测试气缸55的输出端与第二固定块56相连接以用于驱动测试探头对锂电池20的维修通道口24进行测试。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摄像输送带51与下料输送带43之间还设有缓存输送带59,缓存输送带59的头部靠近下料输送带43的尾部设置并与之相平齐、尾部靠近摄像输送带51的头部设置并与之相平齐,增加缓存输送带59会使得整个锂电池自动测试机的结构更加合理。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CCD视频工段50还包括安装于第二固定块56上的DD马达58,DD马达58的输出端与测试气缸55连接,DD马达58可驱动测试气缸55进行旋转,以增大测试气缸55的活动范围。
贴胶工段60包括贴胶机61以及贴胶输送带62,贴胶机61以及贴胶输送带62都位于第三机台52上,出料工段70包括第四机台71以及位于第四机台71上的出料输送带72,贴胶输送带62的头部靠近摄像输送带51的尾部设置并与之相平齐、尾部靠近出料输送带72的头部设置,贴胶机61位于贴胶输送带62的旁侧以用于给贴胶输送带62上的锂电池20贴胶。
请进一步参阅图1至图2,锂电池自动测试机还包括机壳80,机壳80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81和出料口82,检测工段40、CCD视频工段50和贴胶工段60都位于机壳80内,进料工段30的一端与检测工段40连接、另一端穿过进料口81延伸至机壳80外,出料工段70的一端位于机壳80内并与贴胶工段60连接、另一端经出料口82延伸至机壳80外。
请进一步参阅图9,锂电池自动测试机还包括治具回流输送工段90,治具回流输送工段90包括第二机械手91、进料升降机构92、下料升降机构93、回流输送带94、位于机壳80外的第五机台95以及位于机壳80内的第六机台96,回流输送带94的头部位于机壳80内、尾部经进料口81延伸至机壳80外,进料升降机构92安装于第五机台95上且进料升降机构92的一端与进料输送带33的头部连接、另一端与回流输送带94的尾部连接,下料升降机构93安装于第六机台96上且下料升降机构93的一端与贴胶工段60连接、另一端与回流输送带94的头部连接,第二机械手91安装于第六机台96上以用于将贴胶工段60所输送的锂电池20夹取至出料工段70上。
进料升降机构92和下料升降机构93都包括竖向设于第五机台95或第六机台96上的滑轨931、与滑轨931滑动连接的滑块、安装于滑轨931上以驱动滑块往复升降的第三驱动机构932以及安装于滑块上以用于承载治具10的治具托运机构933,这里的第三驱动机构932优选为伺服电机,进料升降机构92和下料升降机构93可对治具10进行竖向移送。
治具托运机构933包括具有凹腔9331的底座9332、若干分别安装于凹腔9331两内侧的支撑轮9333、两个分别套设于凹腔9331两侧的支撑轮9333上的皮带9334、安装于底座9332外并与一个支撑轮9333连接以驱动皮带9334转动的第四驱动机构9335、位于凹腔9331内且竖向设置的第五驱动机构9336以及与第五驱动机构9336的输出端相连接的挡板9337,这里的第四驱动机构9335优选为电机,第五驱动机构9336优选为气缸,当第五驱动机构9336收缩时,挡板9337的顶部至凹腔933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小于皮带9334的顶部至凹腔933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底座9332安装于滑块上,治具托运机构933可将治具10移送至下一工位。
锂电池自动测试机还包括NG输送工段100,机壳80位于出料口82的一侧还设有NG产品出口83,NG输送工段100包括第七机台110、第三机械手120以及若干平行间隔设置并位于第七机台110上的NG输送带130,NG输送带130的头部位于机壳80内并靠近下料输送带43的头部设置、尾部经NG产品出口83延伸至机壳80外,第三机械手120设于第七机台110上以用于将下料输送带43上的不合格的锂电池20夹取并移送至NG输送带130上。
锂电池自动测试机还包括分选工段200,分选工段200包括位于第四机台71上并与出料输送带72相并排设置的分选输送带210,分选输送带210的头部靠近第二机械手91设置、尾部通过出料口82延伸至机壳80外。
本实施例中,第一机台41和第三机台52可以设置成一个整体,当然也可以像上述分开设置,进料输送带33、上料输送带42、下料输送带43、回流输送带94、缓存输送带59、摄像输送带51以及贴胶输送带62的结构并没有限定,可以为皮带式或者为链条式或者为伺服移动模组等。
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自动测试机工作原理为:
进料升降机构92将空治具10定位好后,外部机器将锂电池20放到治具10中,进料输送带33运行到人工插线工位31后,由人工将锂电池20上电源插座22和启动插头23与治具10上安装孔131和导电体11分别对接,进料输送带33将治具10运送到上料输送带42上;然后上料输送带42将带有锂电池20的治具10移动到FT测试工位44旁,由第一机械手将带有锂电池20的治具10移送进去,以进行FT功能检测;完成FT功能检测后,第一机械手将带有锂电池20的治具10移送到气密性测试工位45,开始气密性检测;完成后将带有锂电池20的治具10夹取移送至下料输送带43中,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选;产品OK时,锂电池20连同治具10由下料输送带43移送到缓存输送带59上,当产品NG时,则由第三机械手120将锂电池20抓取到对应NG输送带130上送出;
缓存输送带59将带有锂电池20的治具10移送至摄像输送带51上由CCD镜头57进行拍照定位以对锂电池20的维修通道口24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由摄像输送带51移送至贴胶输送带62上由贴胶机61进行贴胶,完成贴胶后,当产品OK时,第二机械手91将锂电池20放置到出料输送带72上,当产品NG时,则由第二机械手91将锂电池20放置到分选输送带210上,空治具10通过下料升降机构93转移到回流输送带94上进行回流,回流输送带94将空治具10运送到进料升降机构92中,在进料升降机构92上进行定位并升到指定高度接取锂电池20,再次循环上述过程。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锂电池自动测试机,用于对固定在治具上的锂电池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自动测试机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工段、检测工段、CCD视频工段、贴胶工段以及出料工段,所述锂电池具有电源插座和启动插头,所述治具具有安装孔和导电体,所述进料工段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电源插座固定于安装孔上以及用于将所述启动插头与导电体连接的人工插线工位,所述检测工段包括第一机台、上料输送带、下料输送带、若干第一机械手、若干用于对治具上锂电池的功能进行检测的FT测试工位以及若干用于对治具上锂电池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的气密性测试工位,若干所述FT测试工位和若干所述气密性测试工位分别呈两排并间隔设于所述上料输送带与所述下料输送带之间,所述上料输送带的头部与所述进料工段连接,所述第一机械手安装于所述第一机台上以用于将所述上料输送带上的安装有锂电池的治具夹取并依次移送至FT测试工位、气密性测试工位以及下料输送带上,所述CCD视频工段与所述下料输送带的尾部连接以用于对所述锂电池的维修通道口进行检测,所述贴胶工段的一端与所述CCD视频工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料工段连接以用于对锂电池进行贴标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自动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FT测试工位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一固定块、第一支撑架、第一检测仪器和FT输送带,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一检测仪器和FT输送带都固定于所述第一机台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一检测仪器具有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块上的探针和测试插头,所述FT输送带的头部靠近所述上料输送带的尾部设置、尾部与所述气密性测试工位连接,当安装有锂电池的治具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下方的所述FT输送带上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连接以驱动所述探针和测试插头分别与治具上的所述导电体和电源插座导通或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自动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测试工位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气密性检测仪器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机台上的气密性用输送带,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和气密性检测仪器都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气密性检测仪器具有气体检测管,所述锂电池上开设有气体检测口,所述气密性用输送带的头部靠近所述FT输送带的尾部设置并与之相平齐、尾部靠近所述下料输送带的头部设置,当所述锂电池位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下方的所述气密性用输送带上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气体检测管连接以驱动所述气体检测管与所述锂电池上的所述气体检测口连接或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自动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工段包括第二机台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机台上的进料输送带,所述进料输送带的尾部靠近所述上料输送带的头部并与之相平齐,所述人工插线工位设于所述进料输送带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自动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CCD视频工段包括摄像输送带、第三机台、第二支撑架、第二检测仪器、两轴定位组件、测试气缸、第二固定块以及用于与外部上位机连接并将所述锂电池的坐标信息传递给所述上位机的CCD镜头,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摄像输送带都固定于所述第三机台上,所述摄像输送带的头部靠近所述下料输送带的尾部设置并与之相平齐、尾部与所述贴胶工段连接,所述CCD镜头和测试气缸都通过所述两轴定位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并可在xy平面坐标系内自由移动,所述第二检测仪器具有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块上的测试探头,当所述锂电池位于所述摄像输送带时,所述测试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相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测试探头对所述锂电池的维修通道口进行测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电池自动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胶工段包括贴胶机以及贴胶输送带,所述贴胶机以及贴胶输送带都位于所述第三机台上,所述出料工段包括第四机台以及位于所述第四机台上的出料输送带,所述贴胶输送带的头部靠近所述摄像输送带的尾部设置并与之相平齐、尾部靠近所述出料输送带的头部设置,所述贴胶机位于所述贴胶输送带的旁侧以用于给所述贴胶输送带上的锂电池贴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电池自动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自动测试机还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检测工段、CCD视频工段和贴胶工段都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进料工段的一端与所述检测工段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进料口延伸至所述机壳外,所述出料工段的一端位于所述机壳内并与所述贴胶工段连接、另一端经所述出料口延伸至所述机壳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电池自动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自动测试机还包括治具回流输送工段,所述治具回流输送工段包括第二机械手、进料升降机构、下料升降机构、回流输送带、位于所述机壳外的第五机台以及位于所述机壳内的第六机台,所述回流输送带的头部位于所述机壳内、尾部经所述进料口延伸至所述机壳外,所述进料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五机台上且所述进料升降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进料输送带的头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回流输送带的尾部连接,所述下料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第六机台上且所述下料升降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贴胶工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回流输送带的头部连接,所述第二机械手安装于所述第六机台上以用于将所述贴胶工段所输送的锂电池夹取至所述出料工段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电池自动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自动测试机还包括NG输送工段,所述机壳位于所述出料口的一侧还设有NG产品出口,所述NG输送工段包括第七机台、第三机械手以及若干平行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七机台上的NG输送带,所述NG输送带的头部位于所述机壳内并靠近所述下料输送带的头部设置、尾部经所述NG产品出口延伸至所述机壳外,所述第三机械手设于所述第七机台上以用于将所述下料输送带上的不合格的锂电池夹取并移送至所述NG输送带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电池自动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自动测试机还包括分选工段,所述分选工段包括位于所述第四机台上并与所述出料输送带相并排设置的分选输送带,所述分选输送带的头部靠近所述第二机械手设置、尾部通过所述出料口延伸至所述机壳外。
CN202021257107.1U 2020-06-30 2020-06-30 锂电池自动测试机 Active CN212944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7107.1U CN212944154U (zh) 2020-06-30 2020-06-30 锂电池自动测试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7107.1U CN212944154U (zh) 2020-06-30 2020-06-30 锂电池自动测试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44154U true CN212944154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89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57107.1U Active CN212944154U (zh) 2020-06-30 2020-06-30 锂电池自动测试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441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71854A (zh) 锂电池自动测试机
KR101866942B1 (ko) 배터리 셀 검사장치
CN108445263B (zh) 自动检测装置
CN210865934U (zh) 牛角电容老化烤箱及全自动牛角电容过程监控老化机
CN211027155U (zh) 测试装置
CN110860490A (zh) 全自动牛角电容过程监控老化机
CN217788355U (zh) 晶圆盒、晶圆搬运设备
CN210586771U (zh) 一种多轴模组全自动电芯入壳机
CN212944154U (zh) 锂电池自动测试机
CN111158344A (zh) 一种大功率新能源汽车用电机控制器检测装置
CN214150974U (zh) 一种电池性能检测设备
CN110947648B (zh) 全自动牛角电容老化数据监控测试方法
CN212049115U (zh) 一种排母连接器检测用输送装置
CN115924533B (zh) 一种给气伸缩及拾取装置
CN218885376U (zh) 一种显示模组检测设备
CN112916431A (zh) 一种用于线圈电性能测试的检测设备及系统
CN215314011U (zh) 手机自动化在线老化设备
CN212780558U (zh) Ccd视频检测装置
CN115070386A (zh) 一种簧片与齿轮盖自动组装设备
CN115569862A (zh) 电容器测试系统
CN115582291A (zh) 一种接口阻抗测试设备
CN212658804U (zh) 基于三次扫码的锂电池测试装置
CN211359704U (zh) 全自动牛角电容过程监控老化机
CN212759789U (zh) 一种锂电池测试用传输路径
CN210604418U (zh) 端子全视角视觉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1400 building B10, Huachuang Animation Industrial Park, Jinshan Village, Shiji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personi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1400 building B10, Huachuang Animation Industrial Park, Jinshan Village, Shiji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SUPERSONIC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