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25311U - 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以及纺织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以及纺织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25311U
CN212925311U CN202021616195.XU CN202021616195U CN212925311U CN 212925311 U CN212925311 U CN 212925311U CN 202021616195 U CN202021616195 U CN 202021616195U CN 212925311 U CN212925311 U CN 212925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wing
cloth
air
valve
mechanis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1619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文雄
赵清南
田柱安
王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1619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25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25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25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以及设置有该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的纺织设备,该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包括导气管以及吹风机构;所述吹风机构有多个,各个所述吹风机构分别与所述导气管连通,多个所述吹风机构用于设置在所述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所述织口分布。本实用新型的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以及纺织设备,通过多个吹风机构设置在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所述织口分布,多个吹风机构先行把织口处产生的毛羽飞花吹走,减少送纬时纤维被气流带入到织物浅色区域中,从而改善布料色纤问题。

Description

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以及纺织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以及纺织设备。
背景技术
喷气织机是采用喷射气流牵引纬纱穿越梭口的无梭织机。工作原理是利用空气作为引纬介质,以喷射出的压缩气流对纬纱产生摩擦牵引力进行牵引,将纬纱带过梭口,通过喷气产生的射流来达到引纬的目的。喷气织机通过开口、引纬、打纬、送经、卷取这五大运动使两组互相垂直的纱线互相交织形成织物。有些品种的布面容易粘有自身色纱掉落的有色纤维。这些品种的布面颜色花型特征是:经向深浅颜色反差大。在织造过程中,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织物中深色经纱的纤维可能发生脱落,并随着送纬时的气流,被带到织物的浅色区域上,导致织物被自身色纤粘污。由于颜色深浅反差很大,色纤在布面外观上非常显眼,导致布面的外观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以及设置有该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的纺织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方案如下:
一种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用于设置在织机上,所述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包括导气管以及吹风机构;
所述吹风机构有多个,多个所述吹风机构分别与所述导气管连通,多个所述吹风机构用于设置在所述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所述织口分布。
上述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通过多个吹风机构设置在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所述织口分布,多个吹风机构先行把织口处产生的毛羽飞花吹走,减少送纬时纤维被气流带入到织物浅色区域中,从而改善布料色纤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部分或者所有所述吹风机构为方向可调吹嘴。在实际应用中,方向可调吹嘴的吹风方向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进一步地,部分或者所有吹风机构为万向可调吹嘴,例如可以采用竹节吹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吹风机构的间隔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吹风机构具有吹风头,所述吹风头的气流通道的尺寸沿吹风方向逐渐增大并且所述气流通道的出风口为扁平状。吹风头的气流通道的尺寸沿吹风方向逐渐增大,气流吹出呈发散状,能够增大吹出气流的覆盖区域,在减少吹风机构数量的情况下,覆盖织机的织口。气流通道的出风口为扁平状,有利于增强气流吹出速度,降低风机所需的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用于设置在所述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所述织口延伸,多个所述吹风机构分布在所述导气管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的两端均设置有进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上设置有第一通断阀以及第二通断阀,多个所述吹风机构位于所述第一通断阀和所述第二通断阀之间。
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色纤情况开启第一通断阀和第二通断阀。例如,织机在投纬过程辅喷气阀是依次从左往右开启,织造过程中脱落的部分纤维会从左边吹到右边,因此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气流从导气管110的右边引入即可,右边经过吹风机构吹出的气流相对较大,对于右边产生较多的纤维能有效吹走。当左边织造过程中脱落的纤维特别严重,采取气流从中空管的左边引入。当色纤比较严重,采取上述方法无法达到质量要求时,除了可以采取加大压缩空气压力、延长吹气时间之外,还可以采取向导气管的两端引入气流的方法,即同时开启第一通断阀和第二通断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上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通断阀和最靠近所述第一通断阀的所述吹风机构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上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二通断阀和最靠近所述第二通断阀的所述吹风机构之间。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部分或者所有所述吹风机构设置有相应的开关,各开关用于单独控制相应的所述吹风机构的气流通断。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色纤情况,选择开启部分或者所有吹风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纺织设备,方案如下:
一种纺织设备,包括织机主体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多个所述吹风机构设置在所述织机主体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所述织口分布。
上述纺织设备,通过多个吹风机构设置在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所述织口分布,多个吹风机构先行把织口处产生的毛羽飞花吹走,减少送纬时纤维被气流带入到织物浅色区域中,从而改善布料色纤问题。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所述织机主体喷气织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织机上设置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包括导气管以及吹风机构,所述吹风机构有多个,各个所述吹风机构分别与所述导气管连通,多个所述吹风机构设置在所述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所述织口分布,多个吹风机构先行把织口处产生的毛羽飞花吹走,减少送纬时纤维被气流带入到织物浅色区域中,从而改善布料色纤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前所述,布料色纤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在织造过程中,织物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织物中深色经纱的纤维可能发生脱落,并随着送纬时的气流,被带到织物的浅色区域上,导致织物被自身色纤粘污。布料色纤问题严重影响织物成品的外观效果。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设置在织机上的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该装置能够通过在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吹风,吹过织口处的纱线,将脱落的深色经纱的纤维先行吹离织机,从而避免被送纬时的气流带到织物的浅色区域上。
请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100包括导气管110以及吹风机构120。
其中,吹风机构120有多个,各个吹风机构120分别与导气管110连通,通过向导气管110输入气流,使气流从多个吹风机构120吹出。
多个吹风机构120用于设置在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所述织口分布。
其中,织机的织口指织机上经纱和纬纱的交织位置。
上述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100,通过多个吹风机构120设置在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所述织口分布,多个吹风机构120先行把织口处产生的毛羽飞花吹走,减少送纬时纤维被气流带入到织物浅色区域中,从而改善布料色纤问题。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所述织机主体为喷气织机。
可以理解地,导气管110上分布有与吹风机构120数量相当的出气口,吹风机构120分别连通导气管110上的出气口。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部分或者所有吹风机构120为方向可调吹嘴。在实际应用中,方向可调吹嘴的吹风方向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进一步地,部分或者所有吹风机构120为万向可调吹嘴,例如可以采用竹节吹嘴。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相邻的吹风机构120的间隔相同,使气流均匀吹向织口位置。更具体地,相邻的吹风机构120的间隔按照相邻的吹风机构120在导气管110上的连接位置的距离计算。
因为目前喷气织机的长度有多种,因此很难固定吹风机构120之间的间隔以及数量。即使在同一台织机上织布,根据不同的品种产生毛羽飞花的位置、严重程度也会不同,所以吹风机构120的数量、间隔会有很多不同的组合。而且每吹风机构120都可以单独控制,吹风机构120在导气管110上能装多小就装多小。它的数量及间隔可以根据吹风头122吹出的气流覆盖面及织机长度来决定。
较佳地,所有吹风机构120的出风所能覆盖的区域应完全覆盖织机的整个织口。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示例中,吹风机构120具有吹风头122,吹风头122的气流通道的尺寸沿吹风方向逐渐增大并且气流通道的出风口为扁平状。吹风头122的气流通道的尺寸沿吹风方向逐渐增大,气流吹出呈发散状,能够增大吹出气流的覆盖区域,在减少吹风机构120数量的情况下,覆盖织机的织口。气流通道的出风口为扁平状,有利于增强气流吹出速度,降低风机所需的功率。
导气管110的数量和设置方式不作限定,只要能够满足多个吹风机构120在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织口分布即可。在其中一个示例中,导气管110的数量为一根,导气管110用于设置在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织口延伸,多个吹风机构120分布在导气管110上。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导气管110仅有一个进风口,即导气管110一端开口,用于连接风机,另一端封闭,各吹风机构120设置在导气管110的两端之间。
在另一个示例中,导气管110的两端均设置有进风口,各吹风机构120设置在导气管110的两端之间。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示例中,导气管110上设置有第一通断阀131以及第二通断阀132,多个吹风机构120位于第一通断阀131和第二通断阀132之间。
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色纤情况开启第一通断阀131和第二通断阀132。例如,织机在投纬过程辅喷气阀是依次从左往右开启,织造过程中脱落的部分纤维会从左边吹到右边,因此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气流从导气管110的右边引入即可,右边经过吹风机构120吹出的气流相对较大,对于右边产生较多的纤维能有效吹走。当左边织造过程中脱落的纤维特别严重,采取气流从中空管的左边引入。当色纤比较严重,采取上述方法无法达到质量要求时,除了可以采取加大压缩空气压力、延长吹气时间之外,还可以采取向导气管110的两端引入气流的方法,即同时开启第一通断阀131和第二通断阀132。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导气管110上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位于第一通断阀131和最靠近第一通断阀131的吹风机构120之间。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导气管110上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位于第二通断阀132和最靠近第二通断阀132的吹风机构120之间。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部分或者所有吹风机构120设置有相应的开关,各开关用于单独控制相应的吹风机构120的气流通断。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色纤情况,选择开启部分或者所有吹风机构120。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100还包括布面色纤检测机构,布面色纤检测机构包括控制机构、视觉检测机构以及警报器,视觉检测机构和警报器分别与控制机构电性连接。视觉检测机构用于检测布面是否存在色纤情况,例如通过将采集到的布面图像与预存的布面图像进行比对,判断是否存在色纤情况。当视觉检测机构检测布面存在色纤情况,控制机构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调节吹风机构的吹风方向。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纺织设备,包括织机主体以及上述任一示例的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100,多个吹风机构120设置在织机主体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织口分布。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所述织机为喷气织机。
上述纺织设备,通过多个吹风机构120设置在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所述织口分布,多个吹风机构120先行把织口处产生的毛羽飞花吹走,减少送纬时纤维被气流带入到织物浅色区域中,从而改善布料色纤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织机上设置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包括导气管以及吹风机构,所述吹风机构有多个,各个所述吹风机构分别与所述导气管连通,多个所述吹风机构设置在所述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所述织口分布,多个吹风机构先行把织口处产生的毛羽飞花吹走,减少送纬时纤维被气流带入到织物浅色区域中,从而改善布料色纤问题。
下面提供具体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述具体示例,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概括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引导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意识到,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所进行的一定的改变,都将被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所覆盖。
具体示例1
本具体示例提供一种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用于设置在织机上。
该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包括导气管以及吹风机构。
吹风机构有10个,各个吹风机构分别与导气管连通,导气管用于设置在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织口延伸,多个吹风机构分布在导气管上,以使多个吹风机构设置在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织口分布。导气管一端开口,用于连接风机,另一端封闭,各吹风机构设置在导气管的两端之间。相邻的吹风机构以相同的间隔分布,间隔为20cm。
各个吹风机构朝向固定方向吹风。吹风机构具有吹风头,吹风头的气流通道的尺寸沿吹风方向逐渐增大并且气流通道的出风口为扁平状。
具体示例2
本具体示例提供一种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用于设置在织机上。
该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包括导气管以及吹风机构。
吹风机构有6个,各个吹风机构分别与导气管连通,导气管用于设置在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织口延伸,多个吹风机构分布在导气管上,以使多个吹风机构设置在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织口分布。导气管一端开口,用于连接风机,另一端封闭,各吹风机构设置在导气管的两端之间。相邻的吹风机构以相同的间隔分布,间隔为30cm。
所有吹风机构为万向可调吹嘴。吹风机构具有吹风头,吹风头的气流通道的尺寸沿吹风方向逐渐增大并且气流通道的出风口为扁平状。
所有吹风机构设置有相应的开关,各开关用于单独控制相应的吹风机构的气流通断。
具体示例3
本具体示例提供一种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用于设置在织机上。
该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包括导气管以及吹风机构。
吹风机构有6个,各个吹风机构分别与导气管连通,导气管用于设置在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织口延伸,多个吹风机构分布在导气管上,以使多个吹风机构设置在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织口分布。导气管两端均设置有进风口,各吹风机构设置在导气管的两端之间。相邻的吹风机构以相同的间隔分布,间隔为30cm。
所有吹风机构为万向可调吹嘴。吹风机构具有吹风头,吹风头的气流通道的尺寸沿吹风方向逐渐增大并且气流通道的出风口为扁平状。
导气管上设置有第一通断阀以及第二通断阀,多个吹风机构位于第一通断阀和第二通断阀之间。
具体示例4
本具体示例提供一种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用于设置在织机上。
该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包括导气管、吹风机构以及风机。
吹风机构有6个,各个吹风机构分别与导气管连通,导气管用于设置在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织口延伸,多个吹风机构分布在导气管上,以使多个吹风机构设置在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织口分布。导气管两端均设置有进风口,两端的进风口分别与风机连接,各吹风机构设置在导气管的两端之间。相邻的吹风机构以相同的间隔分布,间隔为30cm。
所有吹风机构为万向可调吹嘴。吹风机构具有吹风头,吹风头的气流通道的尺寸沿吹风方向逐渐增大并且气流通道的出风口为扁平状。
导气管上设置有第一通断阀以及第二通断阀,多个吹风机构位于第一通断阀和第二通断阀之间。导气管上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以及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位于第一通断阀和最靠近第一通断阀的吹风机构之间,第二单向阀位于第二通断阀和最靠近第二通断阀的吹风机构之间。
具体示例5
本具体示例提供一种纺织设备,包括织机主体以及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
织机主体为传统的喷气织机。
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包括导气管以及吹风机构。
吹风机构有6个,各个吹风机构分别与导气管连通,导气管设置在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织口延伸,多个吹风机构分布在导气管上,以使多个吹风机构设置在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织口分布。导气管两端均设置有进风口,各吹风机构设置在导气管的两端之间。相邻的吹风机构以相同的间隔分布,间隔为30cm。
所有吹风机构为万向可调吹嘴。吹风机构具有吹风头,吹风头的气流通道的尺寸沿吹风方向逐渐增大并且气流通道的出风口为扁平状。
导气管上设置有第一通断阀以及第二通断阀,多个吹风机构位于第一通断阀和第二通断阀之间。导气管上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以及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位于第一通断阀和最靠近第一通断阀的吹风机构之间,第二单向阀位于第二通断阀和最靠近第二通断阀的吹风机构之间。
具体示例6
本具体示例提供一种纺织设备,包括织机主体以及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
织机主体为传统的喷气织机。
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包括导气管以及吹风机构。
吹风机构有6个,各个吹风机构分别与导气管连通,导气管设置在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织口延伸,多个吹风机构分布在导气管上,以使多个吹风机构设置在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织口分布。导气管两端均设置有进风口,各吹风机构设置在导气管的两端之间。相邻的吹风机构以相同的间隔分布,间隔为30cm。
所有吹风机构为万向可调吹嘴。吹风机构具有吹风头,吹风头的气流通道的尺寸沿吹风方向逐渐增大并且气流通道的出风口为扁平状。
所有吹风机构设置有相应的开关,各开关用于单独控制相应的吹风机构的气流通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用于设置在织机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气管以及吹风机构;
所述吹风机构有多个,各个所述吹风机构分别与所述导气管连通,多个所述吹风机构用于设置在所述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所述织口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部分或者所有所述吹风机构为方向可调吹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吹风机构的间隔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机构具有吹风头,所述吹风头的气流通道的尺寸沿吹风方向逐渐增大并且所述气流通道的出风口为扁平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用于设置在所述织机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所述织口延伸,多个所述吹风机构分布在所述导气管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的两端均设置有进风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上设置有第一通断阀以及第二通断阀,多个所述吹风机构位于所述第一通断阀和所述第二通断阀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上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通断阀和最靠近所述第一通断阀的所述吹风机构之间;和/或
所述导气管上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二通断阀和最靠近所述第二通断阀的所述吹风机构之间。
9.一种纺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织机主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多个所述吹风机构设置在所述织机主体的织口的上方并且沿所述织口分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纺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织机主体为喷气织机。
CN202021616195.XU 2020-08-06 2020-08-06 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以及纺织设备 Active CN212925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6195.XU CN212925311U (zh) 2020-08-06 2020-08-06 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以及纺织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6195.XU CN212925311U (zh) 2020-08-06 2020-08-06 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以及纺织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25311U true CN212925311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35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16195.XU Active CN212925311U (zh) 2020-08-06 2020-08-06 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以及纺织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253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09003B2 (ja) 無杼織機におけるタックイン方法及び装置
EP0240075A2 (en) Process for clamping, fastening and presentation of weft threads in gripper weaving looms and device used to this end.
CN212925311U (zh) 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以及纺织设备
US3161209A (en) Textile looms
CN100390342C (zh) 织物的织入边形成方法
CN203960483U (zh) 一种用于织造绒布的喷气织机
SU1382406A3 (ru) Ткацкий станок
CN106460260B (zh) 用于纬纱的拉伸装置
CN104018279A (zh) 一种用于织造绒布的喷气织机
CN116288880A (zh) 织造丝绒等间隔织物的喷气织机及其使用方法
US5524676A (en) Weaving loom with articulated suction apparatus for reducing deposition of fly lint and dust
KR100636075B1 (ko) 공압 방적사 인장기 및 방적사 취급 시스템
CN207727237U (zh) 一种高品质的高速喷气织机
SU932995A3 (ru) Способ прокладывани уточных нитей на бесчелночном ткацком станке
JP7386868B2 (ja) 空気圧を利用した開口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5529276U (zh) 一种喷气织机的气动折入边装置
CN104947284B (zh) 一种方格状马海毛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US5090454A (en) Deweaving apparatus with pneumatic defective pick release for shuttle-type loom
CN1930336B (zh) 织边制作装置、具有织边制作装置的织机和制作织边的方法
CZ277792A3 (en) Method of inserting weft thread into shed on air-jet loom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 same
CN110886043A (zh) 降低喷气织机废边纱长度的拉伸辅喷系统
CN2780792Y (zh) 喷气织机织边器
Vangheluwe Air-jet weft insertion
CN204151519U (zh) 纬向弹力长丝织造辅助装置
CN211141151U (zh) 具有提高纱生头成功率的纱线吹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