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送热装系统,该热送热装系统既能够实现热送热装又能够合理利用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送热装系统,包括:第一输送辊道,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输送辊道用于输送由连铸机生产的连铸坯;第二输送辊道,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第三输送辊道;转盘结构,用于将位于第一输送辊道上的连铸坯输送至第二输送辊道;第三输送辊道设置在转盘结构上,转盘结构可转动地设置,转盘结构转动以带动第三输送辊道转动,第三输送辊道至少具有与第一输送辊道对接的第一位置以及与第二输送辊道对接的第二位置,当第三输送辊道处于第一位置时,连铸坯能够从第一输送辊道输送到第三输送辊道,当第三输送辊道处于第二位置时,连铸坯能够从第三输送辊道输送到第二输送辊道;以及加热炉,位于第二输送辊道的一侧。
进一步地,热送热装系统还包括与转盘结构连接的驱动部,在驱动部的作用下,转盘结构能够转动。
进一步地,热送热装系统包括多个第三输送辊道,多个第三输送辊道沿转盘结构的周向间隔布置,各第三输送辊道均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第三输送辊道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三输送辊道围成“十”字结构,四个第三输送辊道中的一个第三输送辊道与第一输送辊道对接时,与该第三输送辊道相邻设置的任意一个第三输送辊道与第二输送辊道对接。
进一步地,热送热装系统还包括切割组件,切割组件包括多个切割机,多个切割机沿第一输送辊道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热送热装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输送辊道和加热炉之间的缓冲结构。
进一步地,缓冲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缓冲链和第二缓冲链,第一缓冲链的离地尺寸小于第二缓冲链的离地尺寸,热送热装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缓冲链和第二缓冲链之间的提升链,提升链用于将位于第一缓冲链上的连铸坯提升至第二缓冲链。
进一步地,热送热装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输送辊道和缓冲结构之间的第四输送辊道,第四输送辊道位于第二输送辊道的背离第一输送辊道的一侧。
进一步地,热送热装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输送辊道和第四输送辊道之间的运输机。
进一步地,热送热装系统还包括第一拨钢机,第二输送辊道和运输机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拨钢机;或者,运输机和第四输送辊道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拨钢机;或者,第四输送辊道和缓冲结构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拨钢机。
进一步地,热送热装系统包括多个第一输送辊道,多个第一输送辊道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第三输送辊道选择性地与多个第一输送辊道中的一个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热送热装系统还包括第二拨钢机,多个第一输送辊道中的任意相邻两个第一输送辊道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拨钢机。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第一输送辊道和第二输送辊道呈夹角设置,转盘结构能够实现转向,从而能够将热连铸坯从第一输送辊道输送至第二输送辊道,通过第二输送辊道将热连铸坯输送至加热炉,从而实现对热连铸坯的热送热装;本申请的热送热装系统将位于连铸机与加热炉之间的第一输送辊道和第二输送辊道呈夹角设置,第一输送辊道、第二输送辊道以及加热炉等呈水平折线型布置,使整个热送热装系统的结构更为紧凑,从而使热送热装系统能够合理利用空间。以上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热送热装系统既能够实现热送热装又能够合理利用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热送热装系统输送的连铸坯为热连铸坯,该热连铸坯为由连铸机生产,连铸机生产的热连铸坯直接由本申请的热送热装系统输送至加热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热送热装系统包括第一输送辊道10、第二输送辊道20、第三输送辊道31、转盘结构30以及加热炉50,第一输送辊道10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输送辊道10用于输送由连铸机生产的连铸坯;第二输送辊道20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转盘结构30用于将位于第一输送辊道10上的连铸坯输送至第二输送辊道20;第三输送辊道31设置在转盘结构30上,转盘结构30可转动地设置,转盘结构30转动以带动第三输送辊道31转动,第三输送辊道31至少具有与第一输送辊道10对接的第一位置以及与第二输送辊道20对接的第二位置,当第三输送辊道31处于第一位置时,连铸坯能够从第一输送辊道10输送到第三输送辊道31,当第三输送辊道31处于第二位置时,连铸坯能够从第三输送辊道31输送到第二输送辊道20;加热炉50位于第二输送辊道20的一侧。
上述设置中,第一输送辊道10和第二输送辊道20呈夹角设置,转盘结构30能够实现转向,从而能够将热连铸坯从第一输送辊道10输送至第二输送辊道20,通过第二输送辊道20将热连铸坯输送至加热炉50,从而实现对热连铸坯的热送热装;本申请的热送热装系统将位于连铸机与加热炉50之间的第一输送辊道10和第二输送辊道20呈夹角设置,第一输送辊道10、第二输送辊道20以及加热炉50等呈水平折线型布置,使整个热送热装系统的结构更为紧凑,从而使热送热装系统能够合理利用空间。以上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热送热装系统既能够实现热送热装又能够合理利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热送热装系统能够很好的利用热送热装技术,提高热送热装效率,减少热连铸坯的热量损失,提高热连铸坯的热装温度,降低能耗。
上述设置中,转盘结构30能够转向,通过转盘结构30能够带动第三输送辊道31转动,当第三输送辊道31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三输送辊道31能够与第一输送辊道10对接,此时,热连铸坯能够从第一输送辊道10输送至第三输送辊道31;转盘结构30继续转动,带动该第三输送辊道31转动至第二位置时,该第三输送辊道31与第二输送辊道20对接,此时,热连铸坯能够从第三输送辊道31输送至第二输送辊道20,从而实现将热连铸坯从第一输送辊道10输送至第二输送辊道20,并且,利用转盘结构30在输送的过程中实现了热连铸坯的转向。
优选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也就是说,第一输送辊道10与第二输送辊道20呈90°设置,这样,方便第一输送辊道10和第二输送辊道20的布置,且角度容易控制。当然,在本申请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设置为其他角度。
优选地,转盘结构30可以360°转动,这样设置能够使转盘结构30适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无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通过转盘结构30均能够使第三输送辊道31与第一输送辊道10或者第二输送辊道20对接,从而实现对连铸坯的输送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方向指的是第一输送辊道10的长度延伸方向,上述的第二方向指的是第二输送辊道20的长度延伸方向。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铸机生产的热连铸坯为圆坯。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热送热装系统还包括与转盘结构30连接的驱动部32,在驱动部32的作用下,转盘结构30能够转动。
上述设置中,驱动部32为转盘结构30的转动提供动力,从而驱动转盘结构30转动。
优选地,热送热装系统还包括动力传递部件,驱动部32通过该动力传递部件与转盘结构30连接,驱动转盘结构30转动。优选地,动力传递部件包括与驱动部3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第一齿轮和与转盘结构30连接的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配合,从而实现动力传递作用。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动力传递部件设置为其他能够实现动力传递作用的部件。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热送热装系统还包括与第三输送辊道31连接的挡板结构,挡板结构设置在第三输送辊道31的靠近转盘结构30的中心的位置处,挡板结构用于止挡热连铸坯。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热送热装系统包括多个第三输送辊道31,多个第三输送辊道31沿转盘结构30的周向间隔布置。各第三输送辊道31均具有与第一输送辊道10对接的第一位置以及与第二输送辊道20对接的第二位置。
上述设置中,设置多个第三输送辊道31能够提高转盘结构30对热连铸坯的输送效率,从而能够提高热送热装系统的工作效率。
优选地,多个第三输送辊道31沿转盘结构30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这样,能够保证每个热连铸坯的输送时间均一致,方便控制生产节奏和安排生产计划。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三输送辊道3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三输送辊道31围成“十”字结构,四个第三输送辊道31中的一个第三输送辊道31与第一输送辊道10对接时,与该第三输送辊道31相邻设置的任意一个第三输送辊道31与第二输送辊道20对接。
上述设置中,四个第三输送辊道31呈“十”字结构,即任意相邻两个第三输送辊道31呈90°设置,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辊道10和第二输送辊道20呈90°设置,因此,当一个第三输送辊道31与第一输送辊道10对接,第一输送辊道10上的热连铸坯能够输送至第三输送辊道31时,与该第三输送辊道31相邻的两个第三输送辊道31中的任意一个正好与第二输送辊道20对接并且第三输送辊道31上的热连铸坯能够输送至第二输送辊道20,有助于提高输送效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与该第三输送辊道31相邻设置的任意一个第三输送辊道31”中的“该第三输送辊道31”指的是与第一输送辊道10对接的第三输送辊道31。
具体地,转盘结构30、第三输送辊道31和驱动部32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转盘结构30的旋转直径为11200mm,转盘结构30上设有第三输送辊道31,转盘结构30由驱动部32驱动旋转。转盘结构30在转动时,热连铸坯首先输送至与第一输送辊道10对接的一个第三输送辊道31上,当热连铸坯的朝向转盘结构30的中心的一端运行到挡板结构所在的位置处时,热连铸坯停止运动;与此同时,与第二输送辊道20对接的另一个第三输送辊道31上的热连铸坯输送至第二输送辊道20,转盘结构30完成一个输送周期;之后转盘结构30逆时针旋转90°,立即进入下一个周期。由于热连铸坯从第一输送辊道10输送到转盘结构30上的第三输送辊道31、热连铸坯从第三输送辊道31输送到第二输送辊道20同时进行,因此热连铸坯的输送节奏可以最快达到35秒/支;能够热连铸坯在减少热送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当然,在本申请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热送热装系统包括一个或者两个或者三个或者至少五个第三输送辊道31,当热送热装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第三输送辊道31时,至少两个第三输送辊道31沿转盘结构30的周向间隔布置。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热送热装系统还包括切割组件40,切割组件40包括两个切割机41,两个切割机41沿第一输送辊道10的长度延伸方向布置。
上述设置中,切割机41用于对第一输送辊道10上的热连铸坯进行切割,两个切割机41对热连铸坯进行两次切割,通过两个切割机41将热连铸坯切割至一定尺寸,使热连铸坯的尺寸满足用户要求。
具体地,沿热连铸坯的运动方向,第一个切割机41将热连铸坯切割成多倍尺长度,多倍尺长度的热连铸坯具有两个流向,第一个流向是继续沿第一输送辊道10运输,之后经过第二个切割机41,经第二个切割机41切割后形成轧钢厂需要的单倍尺长度的热连铸坯,接着经第一输送辊道10输送至转盘结构30,直至运输至加热炉50;第二个流向是多倍尺长度的热连铸坯通过钩坯车运输至冷床100,在冷床100处进行正常空冷,进入冷装模式。
优选地,切割机41为火焰切割机。
当然,在本申请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切割组件40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三个切割机41;当切割组件40包括至少三个切割机41时,至少三个切割机41沿第一输送辊道10的长度延伸方向布置。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热送热装系统还包括位于第二输送辊道20一侧的加热炉50以及设置在第二输送辊道20和加热炉50之间的缓冲结构60。
上述设置中,第二输送辊道20上的热连铸坯经过缓冲结构60进入加热炉50,加热炉50用于对热连铸坯进行加热,缓冲结构60能够用于输送或者暂时存放热连铸坯;可以根据实际生产节奏,选择将热连铸坯在缓冲结构60处暂时存放或者经缓冲结构60直接输送至加热炉50;具体地,当生产节奏较慢,暂时不能向加热炉50中输送热连铸坯时,热连铸坯需在缓冲结构60处暂时存放,等待进入加热炉50;当生产节奏较快,输送至缓冲结构60的热连铸坯可以直接进入加热炉50时,缓冲结构60用于输送热连铸坯,热连铸坯经缓冲结构60进入加热炉50。
优选地,加热炉50为环形加热炉。
经加热炉50加热后的热连铸坯输送至轧机进行轧制,在连铸至轧钢工艺过程中采用热送热装工艺输送热连铸坯具有能够大幅度降低加热炉能耗、减少热连铸坯烧损量、提高轧钢设备生产效率和成材率、缩短产品生产周期等优点。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缓冲结构6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缓冲链61和第二缓冲链62,第一缓冲链61的离地尺寸小于第二缓冲链62的离地尺寸,热送热装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缓冲链61和第二缓冲链62之间的提升链63,提升链63用于将位于第一缓冲链61上的热连铸坯提升至第二缓冲链62。
上述设置中,第二输送辊道20将热连铸坯输送至第一缓冲链61,提升链63将第一缓冲链61上的热连铸坯提升至第二缓冲链62,第二缓冲链62将热连铸坯输送至加热炉50;第一缓冲链61和第二缓冲链62均能够起到缓冲作用,第一缓冲链61、提升链63和第二缓冲链62的设置能够适应第二输送辊道20与加热炉50的入口在竖直方向上高度之间的差异,提高热送热装系统的适应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热送热装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输送辊道20和缓冲结构60之间的第四输送辊道70,第四输送辊道70位于第二输送辊道20的背离第一输送辊道10的一侧。
上述设置中,通过第四输送辊道70将热连铸坯自第二输送辊道20输送至缓冲结构60,第四输送辊道70和第一输送辊道10设置在第二输送辊道20的相对设置的两侧,能够避免第四输送辊道70和第一输送辊道10之间相互干涉的问题,使通过第四输送辊道70将热连铸坯送至缓冲结构60更加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辊道10、第二输送辊道20、第三输送辊道31和第四输送辊道70均为利用圆筒式的辊子的转动来输送热连铸坯的运输设备,在冶金领域是较为常见的运送设备,因此,此处不再对上述各辊道的具体结构做详细描述。
当然,在本申请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第四输送辊道70和第一输送辊道10可以设置在第二输送辊道20同一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热送热装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输送辊道20和第四输送辊道70之间的运输机80。
上述设置中,通过运输机80将热连铸坯自第二输送辊道20输送至第四输送辊道70。
优选地,运输机80为步进运输机,步进运输机能够快速运输热连铸坯,减少热连铸坯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和热量损失。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热送热装系统还包括第一拨钢机91,第二输送辊道20和运输机80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拨钢机91,运输机80与第四输送辊道70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拨钢机91,第四输送辊道70与缓冲结构60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拨钢机91,缓冲结构60与加热炉50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拨钢机91。
上述设置中,第一拨钢机91用于运输热连铸坯,通过第一拨钢机91,能够将第二输送辊道20上的热连铸坯运输至运输机80,将运输机80上的热连铸坯运输至第四输送辊道70,将第四输送辊道70上的热连铸坯运输至缓冲结构60,将缓冲结构60上的热连铸坯放入加热炉50中,第一拨钢机91实现了热连铸坯在各部件之间的传递;设置多个第一拨钢机91能够提高热连铸坯的传递效率。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热送热装系统包括四个第一输送辊道10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三输送辊道31选择性地与四个第一输送辊道10中的一个对应设置。
上述设置中,设置四个第一输送辊道10能够提高热连铸坯的输送效率,减少热连铸坯在运输过程中的热损失。第三输送辊道31与其中一个第一输送辊道10对应设置,通过该第一输送辊道10能够将热连铸坯输送至第三输送辊道31,从而实现热连铸坯的热送热装。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热送热装系统还包括第二拨钢机92,四个第一输送辊道10的任意相邻两个第一输送辊道10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拨钢机92。
上述设置中,第二拨钢机92用于运输热连铸坯,通过第二拨钢机92,能够将其余三个第一输送辊道10上的热连铸坯运输至与第三输送辊道31对应设置的那个第一输送辊道10上,从而通过该与第三输送辊道31对应设置的第一输送辊道10将热连铸坯输送至第三输送辊道31。第二拨钢机92实现了热连铸坯在第一输送辊道10之间的传递;设置多个第二拨钢机92能够提高热连铸坯的传递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其余三个第一输送辊道10”指的是四个第一输送辊道10中除该与第三输送辊道31对应设置的第一输送辊道10之外的三个第一输送辊道10。
当然,在本申请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热送热装系统设置为包括一个或者两个或者三个或者至少五个第一输送辊道10;优选地,当热送热装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输送辊道10时,任意相邻两个第一输送辊道10之间均设有第二拨钢机9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热连铸坯的运输过程为:
连铸机生产的热连铸坯进入第一输送辊道10,在第一输送辊道10上运输的过程中,先后经过两个切割机41被切割至一定尺寸,切割后的热连铸坯自第一输送辊道10输送至转盘结构30上的第三输送辊道31,转盘结构30转动,带动第三输送辊道31转动并与第二输送辊道20对接,热连铸坯自第三输送辊道31输送至第二输送辊道20,第二输送辊道20上的热连铸坯通过第一拨钢机91运输至运输机80,之后运输机80上的热连铸坯通过另外的第一拨钢机91运输至第一缓冲链61,位于第一缓冲链61上的热连铸坯经提升链63提升至第二缓冲链62,最后位于第二缓冲链62上的热连铸坯被运输至加热炉50。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热送热装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能够降低轧制工艺能耗:通过使用本申请的热送热装系统,热连铸坯进入加热炉时的表面温度约在650℃,加热炉的能耗显著降低,充分利用了热连铸坯的余热,加热炉能耗成本降低;
2、提高了加热炉的加热能力和产量:在加热炉冷装模式下,加热炉的加热能力是轧制工艺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瓶颈,采用本申请的热送热装系统解决了加热炉加热能力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连轧机的效能;
3、能够减少热连铸坯的氧化烧损:由于热连铸坯热装入炉,热连铸坯表面的氧化损失减少;
4、相对于加热炉冷装模式中,生产的连铸坯需进行炼钢分厂的坯料下线、中间运输、轧钢厂的坯料上线等工作,具有工作量大的缺点;本申请的热送热装系统能够减少生产现场热连铸坯的吊运、堆放管理等的工作量,减少坯料中间仓储的占地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热送热装系统能够充分利用热连铸坯的热量,大幅度降低加热炉能耗,提高轧钢厂的加热炉的加热能力,减少烧损量,提高轧钢设备生产效率,同时减少坯料场地占用。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第一输送辊道和第二输送辊道呈夹角设置,转盘结构能够实现转向,从而能够将热连铸坯从第一输送辊道输送至第二输送辊道,通过第二输送辊道将热连铸坯输送至加热炉,从而实现对热连铸坯的热送热装;本申请的热送热装系统将位于连铸机与加热炉之间的第一输送辊道和第二输送辊道呈夹角设置,第一输送辊道、第二输送辊道以及加热炉等呈水平折线型布置,使整个热送热装系统的结构更为紧凑,从而使热送热装系统能够合理利用空间。以上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热送热装系统既能够实现热送热装又能够合理利用空间。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