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01584U - 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 - Google Patents

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01584U
CN212901584U CN202023157891.1U CN202023157891U CN212901584U CN 212901584 U CN212901584 U CN 212901584U CN 202023157891 U CN202023157891 U CN 202023157891U CN 212901584 U CN212901584 U CN 2129015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tank body
gas
exhaust pipe
mixed hydro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5789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巩持诚
郑少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qa Zhongyuan Petro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qa Zhongyuan Petr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qa Zhongyuan Petro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qa Zhongyuan Petr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5789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015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015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015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Controlling Fue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涉及混合烃加工设备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不凝气体再次利用,并且保护环境的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包括:精馏部件,第一进料管连接于精馏塔,第一排气管的一端连接于精馏塔的顶部;回流部件,冷却部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排气管,另一端连接于回流罐体,第二排气管的一端连接于回流罐体,第二排液管的一端连接于回流罐体,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进料管;燃烧部件,第二排气管的另一端连接于储气罐体,储气罐体连接于燃烧锅炉,第三泄压阀设置在储气罐体和燃烧锅炉之间。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加工混合烃。

Description

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烃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
背景技术
混合烃采集自天然气井,混合烃具体可以经过精馏操作,将精馏气相组分制成液化石油气。在化工精馏的过程中,会产生部分不凝气体,而不凝气体在精馏塔中不断累积,会导致精馏塔内的压力逐渐升高,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必须对精馏塔内的不凝气体进行释放,从而保证精馏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是,将不凝气体排到大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也会造成物料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不凝气体再次利用,并且保护环境的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该系统包括:
精馏部件,所述精馏部件包括精馏塔、第一进料管和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进料管连接于所述精馏塔,所述第一排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精馏塔的顶部;
回流部件,所述回流部件包括回流罐体、冷却部件、第二排液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冷却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排气管,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回流罐体,所述第二排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回流罐体,所述第二排液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回流罐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料管;
燃烧部件,所述燃烧部件包括储气罐体、燃烧锅炉和第三泄压阀,所述第二排气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气罐体,所述储气罐体连接于所述燃烧锅炉,所述第三泄压阀设置在所述储气罐体和所述燃烧锅炉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部件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储气罐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部件还包括安全阀,所述安全阀设置在所述储气罐体上,并且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储气罐体包括储气壳体和输送管体,所述储气壳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气管,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输送管体,所述,所述输送管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料管上,并且,所述输送管体位于所述储气壳体内部。
进一步的,压力传感部件,所述压力传感部件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四泄压阀,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精馏塔,所述第四泄压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管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第四泄压阀。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部件包括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所述第一冷却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排气管,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冷却器,所述第二冷却器连接于所述回流罐体。
进一步的,所述回流罐体上设置排污部件,所述排污部件包括排污管和排污阀,所述排污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回流罐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排污阀。
进一步的,输送泵,所述输送泵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液管与所述第一进料管之间。
进一步的,第一排液管,所述第一排液管连接于所述精馏塔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精馏部件的作用是对混合烃进行精馏,精馏部件包括精馏塔、第一进料管和第一排气管,第一进料管连接于精馏塔,第一排气管的一端连接于精馏塔的顶部;回流部件的作用是将部分冷凝液输送至精馏塔内,另一部分冷凝液输送至液化石油气储罐内,回流部件包括回流罐体、冷却部件、第二排液管和第二排气管,冷却部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排气管,另一端连接于回流罐体,第二排气管的一端连接于回流罐体,第二排液管的一端连接于回流罐体,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进料管;燃烧部件的作用是将不凝气体通入到燃烧锅炉内,燃烧部件包括储气罐体、燃烧锅炉和第三泄压阀,第二排气管的另一端连接于储气罐体,储气罐体连接于燃烧锅炉,第三泄压阀设置在储气罐体和燃烧锅炉之间,相对于现有技术,将不凝气体排到大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也会造成物料的浪费,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回流罐体上设置第二排气管,第二排气管连接于储气罐体,将不凝气体从回流罐体中输送至储气罐体,储气罐体与燃烧锅炉相连接,使得储气罐体内的不凝气体能够通入到燃烧锅炉中进行燃烧,不仅能够充分利用物料,还能够达到保护环境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该系统包括:
精馏部件,精馏部件包括精馏塔11、第一进料管12和第一排气管13,第一进料管12连接于精馏塔11,第一排气管13的一端连接于精馏塔11的顶部;
回流部件,回流部件包括回流罐体21、冷却部件22、第二排液管23和第二排气管24,冷却部件2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排气管13,另一端连接于回流罐体21,第二排气管24的一端连接于回流罐体21,第二排液管23的一端连接于回流罐体21,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进料管12;
燃烧部件,燃烧部件包括储气罐体31、燃烧锅炉32和第三泄压阀33,第二排气管24的另一端连接于储气罐体31,储气罐体31连接于燃烧锅炉32,第三泄压阀33设置在储气罐体31和燃烧锅炉32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精馏部件的作用是对混合烃进行精馏,精馏部件包括精馏塔11、第一进料管12和第一排气管13,第一进料管12连接于精馏塔11,第一排气管13的一端连接于精馏塔11的顶部;回流部件的作用是将部分冷凝液输送至精馏塔11内,另一部分冷凝液输送至液化石油气储罐8内,回流部件包括回流罐体21、冷却部件22、第二排液管23和第二排气管24,冷却部件2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排气管13,另一端连接于回流罐体21,第二排气管24的一端连接于回流罐体21,第二排液管23的一端连接于回流罐体21,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进料管12;燃烧部件的作用是将不凝气体通入到燃烧锅炉32内,燃烧部件包括储气罐体31、燃烧锅炉32和第三泄压阀33,第二排气管24的另一端连接于储气罐体31,储气罐体31连接于燃烧锅炉32,第三泄压阀33设置在储气罐体31和燃烧锅炉32之间,相对于现有技术,将不凝气体排到大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也会造成物料的浪费,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回流罐体21上设置第二排气管24,第二排气管24连接于储气罐体31,将不凝气体从回流罐体21中输送至储气罐体31,储气罐体31与燃烧锅炉32相连接,使得储气罐体31内的不凝气体能够通入到燃烧锅炉32中进行燃烧,不仅能够充分利用物料,还能够达到保护环境的技术效果。
上述精馏部件的作用是对混合烃进行精馏,精馏部件包括精馏塔11、第一进料管12和第一排气管13,第一进料管12连接于精馏塔11,第一排气管13的一端连接于精馏塔11的顶部,精馏塔11是进行精馏的一种塔式气液接触装置,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挥发度,即在同一温度下各组分的蒸气压不同这一性质,使液相中的轻组分转移到气相中,而气相中的重组分转移到液相中,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第一进料管12的一端连接于精馏塔11的中部,另一端连接于天然气井9,第一排气管13连接于精馏塔11的顶部,用于排出轻组分气体,第一排液管14连接于精馏塔11的底部,能够排出精馏塔11内的重组分;回流部件的作用是将部分冷凝液输送至精馏塔11内,另一部分冷凝液输送至液化石油气储罐8内,回流部件包括回流罐体21、冷却部件22、第二排液管23和第二排气管24,冷却部件2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排气管13,另一端连接于回流罐体21,第二排气管24的一端连接于回流罐体21,第二排液管23的一端连接于回流罐体21,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进料管12,输送泵设置在第二排液管23与第一进料管12之间,能够将部分冷凝液输送到精馏塔11内,轻组分通过冷却部件22降低温度形成冷凝液,而部分不凝气体经过冷却部件22后依然为气体形态,第二排液管23将部分冷凝液输送至精馏塔11内,另一部分冷凝液输送至液化石油气储罐8内,第二排气管24将不凝气体输送至储气罐体31中;燃烧部件的作用是将不凝气体通入到燃烧锅炉32内,燃烧部件包括储气罐体31、燃烧锅炉32和第三泄压阀33,第二排气管24的另一端连接于储气罐体31,储气罐体31连接于燃烧锅炉32,第三泄压阀33设置在储气罐体31和燃烧锅炉32之间,储气罐体31能够将不凝气体进行存储,在需要时,将不凝气体通过第三泄压阀33进行减压后通入到燃烧锅炉32内,不凝气体的总量比较少,在燃气系统占比不超过3%,所以不会影响燃烧锅炉32的正常运行,不仅能够充分利用物料,还能够达到保护环境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燃烧部件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储气罐体31上。本实施例中,增加了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储气罐体31上,能够实时检测储气罐体31内的压力,可选的,燃烧部件还包括安全阀35,安全阀35设置在储气罐体31上,并且连接于第一压力传感器,在安全阀35上预设压力值,当储气罐体31内的压力值超过安全阀35的预设压力值时,安全阀35开启,对储气罐体31进行降压,从而达到保护储气罐体31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储气罐体31包括储气壳体311和输送管体312,储气壳体31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排气管24,另一端连接于输送管体312,输送管体312设置在第一进料管12上,并且,输送管体312位于储气壳体311内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储气罐体31,储气罐体31包括储气壳体311和输送管体312,储气壳体31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排气管24,另一端连接于输送管体312,输送管体312设置在第一进料管12上,并且,输送管体312位于储气壳体311内部,当混合烃从第一进料管12进入到输送管体312后,不凝气体还具有一定的温度,储气壳体311内的不凝气体的温度高于第一进料管12内的混合烃的温度,使得不凝气体与混合烃进行热量交换,不仅能够降低不凝气体的温度,还能够对混合烃进行预热,从而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
进一步的,压力传感部件,压力传感部件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41和第四泄压阀42,第二压力传感器41连接于精馏塔11,第四泄压阀42设置在第二排气管24上,第二压力传感器41电连接于第四泄压阀42。本实施例中,增加了压力传感部件,压力传感部件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41和第四泄压阀42,第二压力传感器41连接于精馏塔11,第四泄压阀42设置在第二排气管24上,第二压力传感器41电连接于第四泄压阀42,压力传感部件能够实时对精馏塔11内的压力进行检测,第二压力传感器41内预设压力值,当精馏塔11内的压力值高于第二压力传感器41的预设压力值,第二压力传感器41开启,使得精馏塔11内的不凝气体能够通过回流罐体21进入储气罐体31内,从而达到保护精馏罐体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冷却部件22包括第一冷却器221和第二冷却器222,第一冷却器22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排气管13,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冷却器222,第二冷却器222连接于回流罐体21。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冷却部件22,冷却部件22包括第一冷却器221和第二冷却器222,第一冷却器22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排气管13,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冷却器222,第二冷却器222连接于回流罐体21,第一冷却器221和第二冷却器222采用现有的冷却换热器,轻组分依次通过第一冷却器221和第二冷却器222进行冷却降温,使得轻组分降温形成冷凝液进入回流罐体21中,从而达到使轻组分形成冷凝液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回流罐体21上设置排污部件,排污部件包括排污管51和排污阀52,排污管51的一端连接于回流罐体21,另一端连接于排污阀52。本实施例中,增加了排污部件,排污部件包括排污管51和排污阀52,排污管51的一端连接于回流罐体21,另一端连接于排污阀52,部分轻组份在回流罐体21内可能存在结晶现象,而排污管51就起到收集结晶物的作用,避免结晶物堵塞第二排液管23,操作人员通过排污阀52定期排出结晶物,从而达到方便清理结晶物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精馏部件,所述精馏部件包括精馏塔、第一进料管和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进料管连接于所述精馏塔,所述第一排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精馏塔的顶部;
回流部件,所述回流部件包括回流罐体、冷却部件、第二排液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冷却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排气管,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回流罐体,所述第二排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回流罐体,所述第二排液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回流罐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料管;
燃烧部件,所述燃烧部件包括储气罐体、燃烧锅炉和第三泄压阀,所述第二排气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气罐体,所述储气罐体连接于所述燃烧锅炉,所述第三泄压阀设置在所述储气罐体和所述燃烧锅炉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烧部件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储气罐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烧部件还包括安全阀,所述安全阀设置在所述储气罐体上,并且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气罐体包括储气壳体和输送管体,所述储气壳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气管,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输送管体,所述,所述输送管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料管上,并且,所述输送管体位于所述储气壳体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力传感部件,所述压力传感部件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四泄压阀,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精馏塔,所述第四泄压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管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第四泄压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部件包括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所述第一冷却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排气管,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冷却器,所述第二冷却器连接于所述回流罐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流罐体上设置排污部件,所述排污部件包括排污管和排污阀,所述排污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回流罐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排污阀。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送泵,所述输送泵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液管与所述第一进料管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排液管,所述第一排液管连接于所述精馏塔的底部。
CN202023157891.1U 2020-12-24 2020-12-24 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 Active CN2129015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57891.1U CN212901584U (zh) 2020-12-24 2020-12-24 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57891.1U CN212901584U (zh) 2020-12-24 2020-12-24 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01584U true CN212901584U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61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57891.1U Active CN212901584U (zh) 2020-12-24 2020-12-24 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015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08119A1 (zh) 核电站反应堆放射性废液中气体杂质的脱气装置和方法
CN204051368U (zh) 碳五尾气回收处理装置
CN207279602U (zh) 一种封闭式冷凝水回收装置
CN102410549A (zh) 用于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的复合相变换热系统
CN212901584U (zh) 混合烃气体辅助燃烧系统
CN109477670A (zh) 制冷剂排气整流器与效率增压器
CN107036325A (zh) 带热源回收的超高温热泵装置
CN207006117U (zh) 一种锅炉冷凝水回收设备
CN212236627U (zh) 含醇尾气处理装置
CN103466549B (zh) 一种高纯氯气精馏工艺及其设备
CN206447800U (zh) 一种n‑甲基苯胺残液回收系统
CN117065502A (zh) 一种基于环保的煤化工voc回收利用方法及其系统
CN202868667U (zh) 一种蒸汽冷凝液回收装置
CN104089492A (zh) 封闭矿热炉煤气干法净化与回收系统
CN211536601U (zh) 尾气回收系统
CN205252833U (zh) 蒸汽余热利用节能脱附系统
CN112850744A (zh) 高纯氨的废气处理装置
CN209286983U (zh) 一种改进的voc回收系统
CN113577996A (zh) 一种溶液吸收法处理VOCs装置
CN203479061U (zh) 高温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03528038B (zh) 冷凝式浮动床节能降尘减排多用途锅炉
CN105536431A (zh) 蒸汽余热回用节能装置
CN105698556A (zh) 蒸汽余热回收器及其余热回用节能装置
CN206247310U (zh) 凝结水循环加热装置
CN207016525U (zh) 含油脂污水的热法减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